河南省黄河小浪底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2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在洛阳市以北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南距洛阳市40公里。
上距三门峡水利枢纽130公里,下距河南省郑州花园口128公里。
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
小浪底工程浩大,总工期十一年。
水利工程概况工程全部竣工后,水库面积达272.3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为156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51亿千瓦时;防洪标准由目前的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每年可增加4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
小浪底水库两岸分别为秦岭山系的崤山、韶山和邙山;中条山系、太行山系的王屋山。
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
它处在承上启下控制下游水沙的关键部位,控制黄河输沙量的100%。
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28日实现大河截流,1999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2001年12月31日全部竣工,总工期11年,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51亿立方米。
工程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
工程建成后,可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威胁,可滞拦泥沙78亿吨,相当于20年下游河床不淤积抬高,电站总装机18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51亿千瓦时。
小浪底工程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调水调沙库容10.5亿立方米,死库容75.5亿立方米,有效库容51.0亿立方米。
河南省黄河小浪底导游词5篇小浪底即黄河小浪底,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与济源市交界的黄河小浪底风景区,位于济源市西南30公里处,洛阳市以北40公里。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河南省黄河小浪底导游词5篇,欢迎阅读参考!河南省黄河小浪底导游词(1)各位游客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参观的黄河小浪底风景区位于孟津县小浪底村,是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大型省级生态旅游区。
说起这个小小的村落,还和一个治水名人有关呢!相传4000多年前,这里还叫做“丹阳”,大禹治水经过此处,同丹阳村村民一同舍小家为大家,终于平息水患,为纪念他们,就把丹阳村改成小浪底啦。
黄河小浪底景区地跨洛阳、三门峡、济源三市,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全长175公里,由小浪底大坝、荆紫山、八里峡、三门峡大坝4个片区组成,是大黄河之旅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区位于黄金旅游线路——河南“三点一线”上,地跨黄河南北两岸,集小浪底工程文化、山水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一体。
治黄文化,兴利除害、福泽人民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世世代代为之奋斗不息的历史缩影。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但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灾难。
众所周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但每年冲出的泥沙量很大,若堆成1米高1米宽就可以绕地球3周,造成的危害可想而知。
黄河自有史记载以来,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定要不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从根本上治理好黄河。
在世纪之交,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真正开辟了黄河安澜、造福人民的历史新纪元。
它的建成,不仅锁住了几千年放荡不羁的黄龙,使其充分展示防洪、防涝、减淤、灌溉、供水、发电的综合成效,还为我国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旅游景观。
小浪底大坝不仅是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而且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战性的杰作,也是我国跨世纪第二大水利工程。
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地下发电厂房,平均年发电量51亿千瓦时,高281米,长1667米的黏土斜心墙堆石坝是目前我国江河上修建的一座最大的土坝。
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北约40km处的黄河干流,坝址到库尾(三门峡水库坝基)河长130km,流域面积5756km2,水库呈东西带状,上段较窄,下段较宽,平均宽度2km,是黄河中下游最后一座较大库容的峡谷型水库工程。
该工程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属一座综合开发利用工程。
库区流经中条山与秦岭余脉崤山之间的晋豫峡谷,河谷底宽200~800m;按自然地貌及产汇流情况,黄河干流三门峡至八里胡同主要为石山区,八里胡同至小浪底河段主要为丘陵区。
小浪底水库呈狭长状,水库面积272km2,最高蓄水位为275m,最大坝高154m,原总库容126.5x108m3,后期有效库容51x108m2.小浪底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x10m4km2,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按1919年7月~1995年6月统计,小浪底站实测多年平均径流量405.5x108m3,其中98%是三门峡以上区域来水,最大年径流量679.5x108m3,最小年径流量176.0x108m3,实测最大流量17000m3/s,最小流量10.7m3/s。
泥沙主要来自三门峡以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三门峡至小浪底区间来沙很少,小浪底站1919年7月~1989年6月实测平均年来沙量13.95x108t,占年来沙量85.6%。
库区平均年降水量616mm,年际变化较大,主要集中于夏秋两季,其中约50%集中在7月、8月、9月3个月。
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发生在每年的6月~10月,以三门峡以上的河口镇至龙门区间和龙门至三门峡区间来水为主,其特点是峰高、含沙量大。
从三门峡至小浪底区间有较多支流、支沟、毛沟汇入,其中较大支流有北岸的西阳河、逢石河、毫清河、板涧河和南岸的畛河、石井河等18条,最大的支流河长不足80km,流域面积不到700km2。
支流常流量一般为0.5~2.0m3/s,平均年输沙量约5x104~90x104t,且经常出现断流,汛期常有短时间暴雨洪水出现。
小浪底水电站简介小浪底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km孟津县小浪底,是黄河干流在三门峡以下峡谷河段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694155km2,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2%,控制进入黄河下游水量的90.5%和沙量的98.1%,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战略地位.小浪底坝址上距三门峡大坝131km,下距黄河京广铁路桥115km.黄河在坝址以下20km出峡谷,河床展宽,河道淤积,至京广铁路桥进入下游大平原,成为地上悬河.受堤防约束,河床不断淤积抬高,河道排洪能力降低,大约每10年需加高一次大堤,洪水威胁严重,堤防一旦失事,必将严重影响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打乱国民经济部署.根据黄河存在的突出问题,小浪底工程的开发任务是以防洪(包括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除害兴利,综合利用.小浪底水库选择正常蓄水位275m(黄海基面,下同),回水至三门峡坝下,总库容126.5亿m3.与三门峡水库联合运用,并减轻三门峡水库防洪、防凌负担.小浪底水库需保持有效库容51亿m3供长期调节运用,其中防洪库容40.5亿m3,调水调沙库容10.5亿m3.兴利库容为重复利用防洪库容和调水调沙库容.水库拦沙库容75亿m3,均在275m高程以下.库区上半段河谷狭窄,将不形成滩地.小浪底水库设计水位指标为:正常蓄水位275m,万年一遇校核洪水位275m,千年一遇设计洪水位274m,汛期限制水位254m(亦为防洪起调水位),正常死水位230m,非常死水位220m,初始运用起调水位205m.小浪底工程的水工建筑物集中布置于左岸风雨沟内,计有:3条低位孔板泄洪洞(进口高程175m),泄量4582m3/s;3条高位明流泄洪洞(进口高程分别为195m、209m、225m),泄量6450m3/s;3条低位排沙洞(进口高程175m),泄量2025m3/s;1条溢洪道(进口高程258m),泄量3764m3/s.各级水位泄水量:非常死水位(220m)为6769m3/s,正常死水位(230m)为8048m3/s.最高蓄水位(275m)为16821m3/s,可满足泄洪排沙要求.初始运用起调水位(205m)泄流量4930m3/s,基本满足初始运用阶段亦可进行调水的要求;汛期限制水位(254m)泄量11200m3/s,满足50年一遇洪水不上滩淤积,使库区滩面(坝前滩面高程254m)相对稳定的要求.。
小浪底水电站简介小浪底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km孟津县小浪底,是黄河干流在三门峡以下峡谷河段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694155km2,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2%,控制进入黄河下游水量的90.5%和沙量的98.1%,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战略地位.小浪底坝址上距三门峡大坝131km,下距黄河京广铁路桥115km.黄河在坝址以下20km出峡谷,河床展宽,河道淤积,至京广铁路桥进入下游大平原,成为地上悬河.受堤防约束,河床不断淤积抬高,河道排洪能力降低,大约每10年需加高一次大堤,洪水威胁严重,堤防一旦失事,必将严重影响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打乱国民经济部署.根据黄河存在的突出问题,小浪底工程的开发任务是以防洪(包括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除害兴利,综合利用.小浪底水库选择正常蓄水位275m(黄海基面,下同),回水至三门峡坝下,总库容126.5亿m3.与三门峡水库联合运用,并减轻三门峡水库防洪、防凌负担.小浪底水库需保持有效库容51亿m3供长期调节运用,其中防洪库容40.5亿m3,调水调沙库容10.5亿m3.兴利库容为重复利用防洪库容和调水调沙库容.水库拦沙库容75亿m3,均在275m高程以下.库区上半段河谷狭窄,将不形成滩地.小浪底水库设计水位指标为:正常蓄水位275m,万年一遇校核洪水位275m,千年一遇设计洪水位274m,汛期限制水位254m(亦为防洪起调水位),正常死水位230m,非常死水位220m,初始运用起调水位205m.小浪底工程的水工建筑物集中布置于左岸风雨沟内,计有:3条低位孔板泄洪洞(进口高程175m),泄量4582m3/s;3条高位明流泄洪洞(进口高程分别为195m、209m、225m),泄量6450m3/s;3条低位排沙洞(进口高程175m),泄量2025m3/s;1条溢洪道(进口高程258m),泄量3764m3/s.各级水位泄水量:非常死水位(220m)为6769m3/s,正常死水位(230m)为8048m3/s.最高蓄水位(275m)为16821m3/s,可满足泄洪排沙要求.初始运用起调水位(205m)泄流量4930m3/s,基本满足初始运用阶段亦可进行调水的要求;汛期限制水位(254m)泄量11200m3/s,满足50年一遇洪水不上滩淤积,使库区滩面(坝前滩面高程254m)相对稳定的要求.。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在洛阳市以北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南距洛阳市40公里。
上距三门峡水利枢纽130公里,下距河南省郑州花园口128公里。
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
小浪底工程浩大,总工期十一年。
水利工程概况工程全部竣工后,水库面积达272.3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为156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51亿千瓦时;防洪标准由目前的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每年可增加4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
小浪底水库两岸分别为秦岭山系的崤山、韶山和邙山;中条山系、太行山系的王屋山。
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
它处在承上启下控制下游水沙的关键部位,控制黄河输沙量的100%。
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28日实现大河截流,1999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2001年12月31日全部竣工,总工期11年,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51亿立方米。
工程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
工程建成后,可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威胁,可滞拦泥沙78亿吨,相当于20年下游河床不淤积抬高,电站总装机18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51亿千瓦时。
小浪底工程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调水调沙库容10.5亿立方米,死库容75.5亿立方米,有效库容51.0亿立方米。
河南看黄河的景点
如果你想在河南观看黄河的壮丽景色,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景点:
1.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该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处的黄河干流上,是中国治理黄河的关键性工程。
在这里,你可以近距离观看黄河水的奔腾咆哮,也可以登上大坝,俯瞰整个工程的壮观景象。
2. 黄河三峡。
该景区位于河南省济源市,由王屋山、小浪底、黄河三峡三部分组成。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黄河三峡的壮丽风光,也可以乘坐游船,近距离感受黄河水的波涛汹涌。
3. 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该保护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大量的珍稀鸟类和水生动物,也可以登上观景台,俯瞰整个保护区的美丽景色。
4.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
该公园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北部,是一个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公园。
在这里,你可以参观黄河博物馆,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乘坐黄河索道,近距离感受黄河的壮丽景色。
5. 开封黄河游览区。
该游览区位于河南省开封市西北部,是一个以黄河风光为主题的游览区。
在这里,你可以乘坐游船,欣赏黄河的壮丽风光,也可以参观开封市博物馆,了解开封的历史和文化。
小浪底大坝是我国黄河流域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和济源县之间。
该工程以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等多种功能为主,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典范之一。
小浪底大坝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树立了榜样,下面将从工程施工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施工条件小浪底大坝工程地处黄河中游秦晋峡谷的最后一段出口处,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场地狭窄,这对工程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首先,大坝坝基沿坝轴线约有420m坐落在砂卵石覆盖层上,覆盖层一般深30~40m,最深达70余米。
在覆盖层中夹有连续的、厚度约20m的粉细砂层及粉细砂透晶体。
其次,坝基岩石为砂岩和黏土岩互层,分布有大小10多条顺河向断层。
这些地质条件给大坝工程施工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需要采取特殊措施进行处理。
二、工程施工新技术为了应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小浪底大坝工程施工中大量采用了新技术、新方法。
在防渗措施的选择上,大坝设计者充分考虑了利用黄河多泥沙特点的设计思想。
大坝的斜心墙与混凝土防渗墙作为坝基防渗的第一道防线,上游围堰下游坡设置的上爬式内铺盖与坝前淤积形成的天然铺盖相连,作为坝基防渗的第二道防线。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了的反滤设计是保证防渗安全和有效的关键。
此外,大坝防渗墙工程施工中大量采用了新技术、新方法,设计和施工均代表了当代碾压土石坝的发展水平。
三、施工组织与管理小浪底大坝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科学合理,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确保了大坝工程的质量。
同时,施工方还采用了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提高了施工效率,使得工程进度得到了保障。
四、工程效益小浪底大坝工程的顺利完工,为我国黄河流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坝的正常运行,有效提高了黄河中游的防洪能力,减少了泥沙下泄,保护了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同时,大坝的发电、灌溉、供水等功能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小浪底工程施工简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
该工程是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
工程浩大,总工期十一年。
小浪底工程分为三个部分: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和公用设施工程。
主体工程包括大坝、泄洪排沙系统、电站和水库淹没区等。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长1663米,坝高160米。
泄洪排沙系统由4条泄洪隧洞和4条排沙隧洞组成,用于排泄洪水和泥沙。
电站安装了18台单机容量为6.5万千瓦的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56万千瓦。
水库淹没区涉及河南、山西两省,共计淹没土地约272.3平方公里。
辅助工程主要包括施工道路、桥梁、供电、供水等。
施工道路分为外线公路和内线公路,连接了工程现场与周边地区。
黄河公路桥横跨黄河,连接河南与山西两省。
施工供电工程为工程现场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
供水工程则确保了施工现场的用水需求。
公用设施工程包括生活区、生产区、办公区等。
生活区为施工人员提供了住宿、餐饮、医疗等服务。
生产区包括混凝土拌合系统、钢筋加工厂、木材加工厂等,为工程施工提供了原材料和构件。
办公区则为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了工作场所。
小浪底工程施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首先,施工场地位于黄河峡谷出口处,地形复杂,地质条件恶劣,给施工带来了很大难度。
其次,工程量大,工期紧张,需要高效的组织和管理。
此外,工程涉及多个省份,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充分发挥了艰苦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显著成果。
他们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如混凝土重力坝施工、隧洞开挖、机组安装等,确保了工程质量。
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努力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小浪底工程的建成投用,将为黄河流域的防洪、供水、发电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黄河小浪底水利风景区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南距河南省洛阳市40公里,北距河南省济源市30公里。
310国道、207国道、连霍高速和正在建设中的太澳高速从景区边缘通过,陇海铁路、焦枝铁路、洛阳机场近在咫尺,交通十分便利。
景区又处在国家黄金旅游线路河南“三点一线”的中心部位,该景区地跨南北两岸,南岸为崤山的东北余支,西接汾、渭盆地,东临华北平原。
北岸有太行山和王屋山,景区是以小浪底工程为依托,以山、水、林、草为特色的大型生态园林。
南岸黄鹿山为该景区最高点,从这里可俯视大坝全景,又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小浪底风景区景色优美壮观。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与济源市之间的黄河干流上,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1991年开始,2003年建成,主要功能治沙防洪,辅助功能发电。
其中黄河小浪底水库于1997年截流,2001年底竣工。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工程于1997年截流,2001年底竣工。
小浪底位于河南洛阳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上距三门峡水库130公里,下距郑州花园口115公里,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
自从小浪底工程完成后, 河南下游河水不再黄,而且改善生态和当地小气候,降雨量由每年10日增加到32日。
中国自有历史以来,就一直同黄河搏斗,夏禹甚至因治水有功而做首领。
小浪底工程被希望能解决五千年来一直无法解决的黄河沉沙?滥问题。
自2002年以来,小浪底已经进行了7次调水调沙。
最近一次调水调沙是从2008年6月19日开始,通过万家寨、三门峡水库泄量加大,在小浪底水库区形成高含沙水流,人工塑造异重流并排沙出库。
小浪底水库位于穿越中条山、王屋山的晋豫黄河峡谷中,库区全长130公里,总面积27 8平方公里。
小浪底大坝截流后,晋豫黄河峡谷与库区的柏崖山、红崖山、黄鹿山等20多个风景点及雄伟的水库大坝交相辉映,形成湖光山色、千岛星布、“高峡出平湖”的自然景观,使得小浪底水库同时成为由山水自然风光和水利工程组成的大型旅游区。
一、实习背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村,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对于控制黄河洪水、进行调水调沙运用以及减缓下游河床淤积抬高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该工程的地质条件,我们于2023年7月5日至7月15日开展了为期10天的地质实训。
二、实习目的1. 熟悉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所处的地质环境。
2. 掌握地质勘探和岩土工程基本方法。
3. 分析地质条件对水利枢纽工程的影响。
4. 培养团队协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地质背景调查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
- 地理位置: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
- 地质构造:小浪底地区地质构造复杂,以断裂构造为主,主要有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
- 地层岩性:小浪底地区地层主要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层,岩性以砂岩、页岩、泥岩为主。
- 水文地质条件:小浪底地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水和裂隙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
2. 地质勘探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地质勘探的基本方法,包括钻探、物探、化探等。
- 钻探:通过钻探获取岩心,分析地层岩性、断层、裂隙等地质条件。
- 物探:利用电磁法、地震法等方法探测地下地质结构。
- 化探:通过分析岩心、土壤、水样等样品的化学成分,了解地质条件。
3. 岩土工程基本方法我们学习了岩土工程的基本方法,包括地基处理、边坡稳定、隧道施工等。
- 地基处理:针对不良地质条件,采取换填、加固、排水等措施改善地基。
- 边坡稳定:通过地质勘察、计算分析、监测等方法,确保边坡稳定。
- 隧道施工:针对复杂地质条件,采取钻爆法、盾构法等施工方法。
4. 地质条件对水利枢纽工程的影响通过分析小浪底地区的地质条件,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断裂构造发育,可能导致工程建筑物基础不稳定。
- 地下水丰富,可能影响工程建筑物基础和边坡稳定。
小浪底水利枢纽拦沙初期调度与运用小浪底水利枢纽是中国河南省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小浪底水库上游,是黄河上游河段上的一道天然固垛,也是太行山和华夏岭之间的唯一通道。
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设改变了黄河上的洪水灾害形势,保护了黄河中下游的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为周边地区的农田灌溉提供了保障。
下面就小浪底水利枢纽的拦沙初期调度与运用进行一番探讨。
小浪底水利枢纽项目建成后,一直致力于减轻黄河上游的泥沙负荷,保护下游地区。
拦沙是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封堵黄河上游的泥沙,可以减少下游河道的淤积,降低水位,改善河道流量条件,防止洪水发生。
因此,在小浪底水利枢纽的拦沙初期调度和运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做好河流水位的监测和预测工作。
河流水位的监测可以通过设置水位观测站点来进行,每天定时采集数据,及时分析水位变化趋势,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只有了解了水位的变化规律,才能做出合理的拦沙调度,确保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
其次,要制定合理的拦沙方案。
拦沙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下游的泥沙负荷,改善河道流量条件,防止洪水发生。
因此,在制定拦沙方案时,需要考虑河道的特性和泥沙的运移规律,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进行拦沙,保证不影响下游的生态环境和农田灌溉。
再次,要合理运用小浪底水利枢纽的调水功能。
小浪底水利枢纽具有调水、发电、航运等多种功能,通过调节水位,可以改变河道流量条件,进一步减少下游的泥沙负荷。
因此,在拦沙初期的调度和运用中,要合理运用小浪底水利枢纽的调水功能,加大来水量,清洗河道,保持河流畅通,同时要注意控制水位变化的幅度,防止给下游地区带来负面影响。
最后,要加强与下游地区的沟通与协调。
小浪底水利枢纽的拦沙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与下游地区的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密切合作。
通过及时沟通和信息共享,可以更好地了解下游地区的实际需求和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实现小浪底水利枢纽的拦沙初期调度和运用目标。
第1篇1996年的夏日,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工程的热爱,踏上了小浪底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
那时的我,还是一个年轻的工程技术人员,对于即将参与建设的世界级水利工程——小浪底工程,充满了好奇与敬畏。
小浪底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
它的建成,不仅对防洪、减淤、供水灌溉、发电等具有重大意义,更承载着我国水利水电事业走向世界的梦想。
工程初期,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技术要求高、管理难度大,外国承包商在施工中遇到了重重困难。
塌方、工期延误、高额索赔等问题频发,工程管理面临巨大压力。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国内工程团队勇敢地承担起了建设重任。
记得有一次,我在施工现场目睹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抢险。
由于地质原因,一处边坡突然发生塌方,形势危急。
工程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大量人员和设备进行抢险。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塌方得到了控制,工程得以继续推进。
小浪底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技术难题层出不穷。
为了攻克这些难题,我们国内工程团队充分发挥了自主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和实践。
在隧洞开挖、大坝填筑、泄洪排沙系统等关键环节,我们成功突破了多项技术难关,为工程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施工期间,我和同事们一起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夏天,我们头顶烈日,挥汗如雨;冬天,我们冒着严寒,坚守岗位。
尽管条件艰苦,但我们始终坚守在工程一线,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01年12月31日,小浪底工程全面建成。
那一刻,我们欢呼雀跃,感慨万分。
经过11年的艰苦努力,我们成功地建成了这座世界级水利工程,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如今,站在小浪底工程的大坝上,回首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依然心潮澎湃。
那段时光,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
我相信,正是这种精神,将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小浪底工程,这座世界级水利工程,不仅见证了我们国内工程团队的拼搏与汗水,更承载着我国水利水电事业走向世界的梦想。
黄河小浪底排沙原理黄河,中国的第二长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流经多个省份,其中包括河南省,河南省是黄河的主要下游省份之一、河南省的黄河段有一个重要的地点,即黄河小浪底。
黄河小浪底地处河南省新县和封丘县之间,是黄河下游的一个重要地理特征。
小浪底是由河道形态的变化引起的,在这里,河流纵深降低,水流速度变缓,水流变得湍急,给航运、水电和灌溉等相关活动带来各种困难。
在小浪底的上下游地区,黄河水体携带有较多的泥沙。
为了解决黄河小浪底带来的排砂问题,人们对黄河小浪底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工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排砂工程。
排沙原理是指利用一定的方法和设备,将黄河携带的泥沙从黄河主河道中排除出去,以保证河道的镇流、防洪和航运的需要。
排沙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输沙通道原理:为了实现排砂,首先需要建立起输沙通道,将河水引导到河底的一定位置,以便将沉积在河底的泥沙带走。
输沙通道的建立可以通过挖掘和疏浚河底,或者利用挡水工程和引河水分流的方法来实现。
2.排砂效果原理:排沙工程主要通过疏浚河道、拦沙坝、开河门等方法来实现河道的疏浚和泥沙的排除。
通过对黄河水流的调整和控制,减小河床的坡度,增大水流的速度,以及引导水流的方向,可以有效地将泥沙沉积的地点从河道中迁移到其他地方,从而实现排砂的效果。
3.大滩重排原理:黄河河道中分布有大量的滩地,这些滩地上沉积着大量的泥沙。
为了实现有效的排砂,需要对这些滩地进行重排。
通过利用挖土机、装载机等工程机械,将滩地上的泥沙转移到其他地方或者通过输送带等设备转运出去,从而实现大滩的重排。
4.泥沙分选原理:黄河携带的泥沙是不同粒径的物质混合物,其中含有较多的细沙、粉砂等细粒物质。
为了实现有效的排砂,需要对泥沙进行分选,将粗沙、石料等大颗粒物质分离出去。
通过利用特定的设备和方法,如筛分、洗沙等,可以将细沙、粉砂等细颗粒物质从泥沙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排砂的效果。
通过上述排沙原理的实施,黄河小浪底的排砂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第1篇一、工程背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与济源市之间,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
工程始建于1991年,2001年主体工程完工。
工程主要目标是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等功能。
二、施工难点1. 地质条件复杂: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地处黄河中游峡谷出口,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坝址软弱泥化夹层、左岸单薄分水岭、顺河大断裂、右岸倾倒变形体等工程地质难题。
2. 施工难度大:工程规模宏大,工期紧迫,施工过程中需要克服众多技术难题。
3. 水沙问题:黄河泥沙含量高,对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水沙处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施工过程1. 工程设计:在充分研究黄河流域水文、地质、地形等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2. 施工准备:组建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
3. 施工实施:按照工程设计,分阶段进行施工。
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基础处理:对坝基进行开挖、清基、固基等处理,确保坝体稳定性。
(2)主体结构施工:包括大坝、溢洪道、发电厂房等主体结构的施工。
(3)辅助设施施工:包括灌溉、供水、交通、通信等辅助设施的施工。
(4)水沙处理:通过优化水库调度,进行水沙处理,降低泥沙含量,减轻水库淤积。
4. 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标准,确保工程安全、可靠、高效。
四、工程成果1. 防洪: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可有效减轻黄河下游洪涝灾害,保护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防凌:工程可降低黄河下游凌汛风险,保障航运安全。
3. 减淤:通过水沙处理,减少水库淤积,延长水库使用寿命。
4. 供水:为下游地区提供生活、工业用水。
5. 灌溉:为下游农田提供灌溉水源。
6. 发电:利用水能资源,为我国电力供应提供保障。
总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施工过程中,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显著成果。
该工程不仅提高了黄河流域的防洪、防凌、减淤能力,还为我国水利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展现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平。
小浪底水利枢纽引言小浪底水利枢纽是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的一座重要水利工程,隶属于黄河水利委员会管辖。
作为黄河流域的关键调水工程之一,小浪底水利枢纽在保证洛阳市灌溉用水和供水的同时,还承担着调节黄河水位、防洪抗旱和水资源利用等重要任务。
本文将对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设背景、主要功能和技术特点进行介绍。
1. 建设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洛阳市人口快速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凸显。
而黄河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和年际变化较大,为了满足洛阳市的用水需求,保障农田灌溉和生态用水,建设一座水利枢纽成为当地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主要功能2.1. 调节黄河水位小浪底水利枢纽作为一处巨大的水库,可以调节黄河的水位。
当黄河水位偏高时,小浪底水利枢纽可以通过启闭闸门控制水库的蓄水量,减少流入洛阳市区的洪水,从而保护市区的安全。
当黄河水位偏低时,可以通过向下游释放水来提升水位,确保水源供给。
2.2. 防洪抗旱小浪底水利枢纽在防洪抗旱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当黄河发生洪水时,枢纽可以通过控制水库的蓄水量,有效减少洪水的冲击力。
同时,枢纽还可以向下游供水,提高下游防洪能力。
而在旱情发生时,枢纽可以向上游释放水源,为上游地区提供灌溉和生活用水。
2.3. 水资源利用小浪底水利枢纽不仅能够调节水位和防洪抗旱,还能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
枢纽通过灵活的调度,对水库的蓄水和排水进行有效管理,实现水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
该枢纽还与下游的水厂相连接,通过输水管道将水源输送至洛阳市,满足城市和工业用水需求。
3. 技术特点3.1. 大坝设计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大坝采用了重力式混凝土坝的设计,这种设计能够更好地承受水压和洪水的冲击力。
采用混凝土材料能够提高大坝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枢纽的安全性。
此外,大坝的建设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采用了生态护坡和植被覆盖等措施,减轻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
3.2. 涵闸设计小浪底水利枢纽配备了多部涵闸,通过控制闸门的开闭来实现水位调节和水流控制。
黄河小浪底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风景秀美,气候宜人,美食城堆,美女成云,帅哥成林的历史文化名城,河南郑州。
俗话说的好:“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现在流行的是“百年修得同车行”我们大家今天能在同一辆车上也是百年修来的缘分呐,接下来给大家正式的介绍一下我自己,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拿起话筒我要献丑了,谁要是不鼓掌谁就是嫌我长得丑,哎呀!谢谢大家的掌声,我呢是中州国际旅行社的一名全职导游员,我的名字叫舒静,大家可以叫我小舒或舒导,在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此次旅行将有我们两位为大家服务,大家出来旅游的一定要跟着导游走哦,跟着导游走吃喝全都有,问啥啥都会,走着还不累!
首先,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今天的行程安排,现在我们的车子正行驶在前往黄河小浪底景区的途中,车程大约3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我们今天的旅游目的地洛阳黄河小浪底景区,中午在景区用中餐,下午四开始返程,大约7点左右可以抵达郑州市!
随着旅游车缓缓前行,我们已经到了郑州最繁华的商业地段。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建筑就是郑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二七纪念塔了,该塔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和二七烈士于解放后建立的革命纪念建筑物。
二七纪念塔分14层,高63米,塔身平面是双星有五角形双亭;双亭四周装有6个大型报时钟;塔尖挺立着一枚红五星,是中国革命的象征。
二七塔周围,座落着亚细亚商场、国际友谊广场、华联商厦、正弘国际购物广场、金博大购物中心、商城大厦、天然商厦等一大批建筑风格各异现代化大商厦,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郑州亚细亚为代表的各路商家在这里逐鹿中原,演绎了一场轰动全国的商战,郑州商业发达,素有商城之称。
如今,他们仍是郑州现代化商贸城的重要陈地。
在座的大多都是第一次来我们河南,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河南,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因其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
河南古称“豫州",简称“豫”。
两千多年前,在《尚书•禹贡》中有“序列九州之地,河南独居其中”的说法,故又有“中州”“中原”之称。
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相当3个台湾、2个韩国和半个德国的大小,整个省域轮廓犹如一片叶柄朝东的树叶,南北总跨530公里,东西宽580公里,人口近一亿人,是中国一人口大省。
俗话说的好“中国旅游看三南,云南、海南和河南”。
海南的自然风光、云南的民族风情、河南的历史文化。
河南是中华名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长达3000余年,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在此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国有八大古都河南占其四,分别是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和商都郑州。
全省拥有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被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博物馆”这里有神奇深奥的中岳嵩山,佛、道、儒三教荟萃,更有禅宗祖庭少林寺,少林功夫名扬四海;这里有龙门石窟的恢弘壮丽、更有洛阳牡丹的国色天香;这里有安阳阴虚的高深叵测,更有清明上河园的宋都风情以及蕴含于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四大古都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还有三国魏都许昌、南都帝乡南阳、虢国都城三门峡、南宋都城商丘等等徜徉(chang yang)于河南的王朝街道,虽历史已风吹云散,但承载着历史信息的人文景观,却像人们生动的讲述着中原大地的沧海桑田。
现在我们的车子渐渐驶入洛阳,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两岸,是中国8大古都之一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
现辖1市8县6区,洛阳历史悠久,洛阳素有“九朝古都”之称,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500多年,由于洛阳长期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
所以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历史人物活动在这里,因此历史学家司马光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说到洛阳就不得不提洛阳牡丹“洛阳牡丹甲天下”,牡丹由于其花色花型雍容华贵,世称“花中之王”,是我们的国花,象征吉祥富贵,每年4月15-25日举行牡丹花会,吸引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赏花,可谓“花如海,人如潮,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好了朋友们马上我们就要到达景区的停车场了,请大家拿出您的手机记一下我的手机号以及我们的车牌号,我的手机号码是130..我们的车牌号是:豫A5058,景区人比较多一定要更紧导游请您严格遵守时间要求,为了您的安全,请做到“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好了请大家带上自己的贵重物品随我一同下车去参观!
黄河小浪底景区
我们现已进入了黄河小浪底风景区,黄河小浪底景区地跨洛阳、三门峡、济源三市,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全长175公里,由小浪底大坝、荆紫山、八里峡、三门峡大坝4个片区组成,是大黄河之旅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区位于黄金旅游线路——河南“三点一线”上,地跨黄河南北两岸,集小浪底工程文化、山水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一体。
说起小浪底,咱们还是先从黄河说起,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北麓,有一股清泉汩汩流出,他虚怀若谷,不拒细流,沿途接纳无数大小支流,形成了浩浩荡荡的巨流。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用美丽的诗篇来赞美我们的黄河,李白就有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但是,过去的黄河三年两决口,给附近的百姓带来沉重的灾难,于是出现了“黄河清,天下平,治黄河者治天下”的民谣。
何年何月,黄河水变清,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心愿和梦想!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小浪底就这样应运而生。
黄河小浪底工程是集多种综合效益为一体的特大控制性工程,全坝高154千米,长1776米,最高运用水位达275米,是目前我国江河上最大的实心土石坝。
给大家举个实例吧,它年平均发电量50亿千瓦时,极大地支持周边地区的生产生活用电,为国家节约煤炭30万吨以上,他的防洪库容40.5亿立方米,她是黄河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论规模它仅次于长江三峡,但论技术难度的话,它排名全国第一,小浪底建成后,使黄河的防御能力从60年一遇一下子提高到千年一遇,它通过科学的调水调沙,变水沙不平衡为水沙平衡,形成有利于河床冲刷的水势,从而达到了长治久安的远大目标。
说它是中华民族治黄史上的一个奇迹,你同意吗?是啊!我们将世世代代享受着这个工程的恩泽,但“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更应感谢的是这个工程的缔造者、新中国成立后的党和政府,以及建设中涉及的数万名建设者,我们在心中向他们致敬!小浪底大坝他是一个低调的才子,从不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仅能在每年一度的“观瀑节”上才能一睹它的“芳华”,有幸的是我们今天看到了!每年这个时间开闸放水把淤积在水库和河道中的泥沙尽量多地送入大海,据悉,到06年经五次成功运营之后,黄河中下游“地上悬河”河床平均下降一米多,入海口向渤海推近一公里,每当调水调沙时大量泥沙随水流一泻而下,大家请看,展现在你面前的不正是浩瀚无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面吗?同时这一季节正值盛夏,天气炎热,这里的温度比区外的温度低10摄氏度左右,各位游客朋友,您是否感觉清凉了许多?怎么样?您认识了这位“风流倜傥”的才子了吧?此时此刻,您亲眼目睹调水调沙展现的壮观场面;遥像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情画意;感受着福泽人民的世纪工程的伟大……各位游客,站在他的身边,您的思绪是否已随奔腾的黄河之水流向远方?作为一个导游,我深深地被这一工程感动着。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坝后公园,它是一个以大坝为依托,以水、草、林为特色的大型生态园林,经过水利部的评审,现已晋升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这里有东西南北四个大门,设有大坝区,湖心岛区,黄河故道区,工程文化区等,请随我先去看看大坝区。
大坝的中央采用的是粘土,两边是由沙子、鹅卵石石块等十七种填筑料一层层填筑碾压而成,其施工工艺相当复杂。
大坝采用了以垂直防渗为主,水平防渗为辅的双重防渗系统,垂直防渗就是在大坝中间原河床的岩石上,穿过70多米的砂砾石,从下往上浇铸起的一道防渗墙。
大坝在建筑施工中采用了国际一流的设备,建成了最大最高的土石坝。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湖心岛区,湖心岛是观光休息的最佳场所,它是在光秃秃的河床上用弃渣堆积而成,半月形的湖是依山就势开凿出来的,人们称它为“月牙湖”,小浪底建设者在治理和改造黄河的同时,还不忘美化黄河,岛上种有苹果树,月季花等一些经济花木,岛的东面有茶室,造型新颖别致,节节登高,犹如大鹏展翅。
岛的北面利用了陡坡和弃水设立了瀑布,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利用了小浪底的水文优势,创造出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座座假山簇拥着瀑布,瀑布托起一块巨石,巨石的中央刻着“浩然”两个大字,绿石,红字相应成趣,格外醒目,寓意小浪底人续写治黄史的光辉篇章。
好了游客朋友们黄河小浪底景区的导游讲解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接下来给大家留1个小时自由活动时间,一个小时候我们在原地集合。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