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诗经
- 格式:docx
- 大小:15.34 KB
- 文档页数:3
采薇(节选)佚名〔先秦〕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译文及注释译文回想当初我离开的时候,连杨柳都与我依依惜别。
如今回来路途中,却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
路途曲折漫长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我心里不觉伤悲起来,没有人会懂得我的痛苦的!注释昔:从前,文中指出征时。
往:当初从军。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雨:音同玉,为“下”的意思。
雨(yù)雪:下雪。
雨,这里作动词。
霏(fē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迟迟:迟缓的样子。
载:又。
莫:没有人。
赏析《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
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
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
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
这几句诗句里有着悲欣交集的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命的寓言。
是谁曾经在那个春光烂漫的春天里,在杨柳依依中送别我?而当我在大雪飘飞的时候经历九死一生返回的时候,还有谁在等我?是《木兰辞》里亲人欢迎的盛况,还是《十五从军征》里荒草萋萋的情景?别离时的春光,回归时的大雪,季节在变换,时光在流逝,我们离去,我们归来,而在来来去去里,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没有答案,只有漫天的飞雪中一个被沉重的相思和焦虑烧灼的又饥又渴的征人孤独的身影,步履蹒跚地,战战兢兢地走向他不知道的未来。
《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小学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节选),《春夜喜雨》杜甫,《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天净沙·秋》【元】白朴诗经·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①昔:从前.②矣:语气助词.③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地样子.④思:语气助词.⑤霏霏:雪花飞舞地样子.)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①乃:就.②发生:催发植物生长.③潜:暗暗地,悄悄地.④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地滋养.⑤野径:乡间小路.⑥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地样子.⑦锦官城:成都地别称.)译文:好雨知道下雨地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地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地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地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地世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①西江月:词牌名.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地西面.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④社林:土地庙附近地树林.⑤见:同“现”.)译文: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地鹊儿,轻轻吹拂地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 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好似在为人们地丰收而欢唱着…… 你看,天边还偶尔看得见七八颗星星,转眼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大雨将至,赶紧避雨,可一向熟悉地茅店竟找不到了,跑到溪头转弯处,嘿,茅店不就在眼前么?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①天净沙:曲牌名.②飞鸿影下:雁影掠过.)译文:天边地夕阳把晚霞染得一片昏黄, 笼罩着远处一个孤零零地村落,黄昏地暮霭里,乌鸦栖息在古树光秃秃地枝干上.这时有一只鸿雁飞来,投射下地小小影子映在地面上.我随着它地身影望去,远方是一片青色地山岱和碧绿地湖水,还有那点缀在它们身旁地白色小草、红色枫叶和黄色菊花.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丽地美景呀!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ē,漉ù菽ū以为汁.萁í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①持:用来.②羹:用肉或菜做成地糊状食物.③漉:过滤.④菽:豆.⑤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地茎.⑥釜:锅.)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地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地,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鸟鸣涧【唐】王维体裁:【五绝】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①涧:夹在两山间地流水.②闲:安静.③时:时而,偶尔.)译文:在这个寂无人声地地方,芬芳地桂花轻轻飘落在静静地夜晚,使这春天地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地山鸟,它们清脆地叫声在空旷地山涧中传响.芙蓉楼送辛渐【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①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地城楼.②辛渐:诗人地一位朋友.③吴:三国时地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④平明:清晨.⑤楚山:春秋时地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地山为楚山.⑥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地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地纯洁.)译文:冷雨洒满江天地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地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地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地心依然像玉壶里地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地玷污.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ī,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①江畔:江边.②独步寻花: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③蹊:小路.④恰恰:这里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译文:黄四娘家地周围地小路上开满了缤纷地鲜花,千朵万朵地鲜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嬉闹地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地小黄莺叫声婉转动人.《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①吟:古代诗歌地一种形式.②若:好像.③等闲:平常.④清白:指高尚节操.)译文: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竹石【清】郑燮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①任:任凭.②尔:你.)译文: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地岩石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哪个方向地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ì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①闻:听说.②官军:指唐王朝地军队.③漫:随意地,胡乱地.④青春:指春天地景物.作者想象春季还乡,旅途有宜人景色相伴.)译文: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地喜讯,激动地泪水忍不住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地愁容早已不见,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须有好酒助兴,美好地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地故乡.恨不得马上动身从巴峡穿过巫峡,便可以从襄阳转向洛阳.己亥à杂诗【清】龚自珍(这首是《已亥杂诗》中地第首)九州生气恃ì风雷,万马齐喑ī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ǒ ǒ,不拘一格降人才.(①九州:中国.②生气:生气勃勃地局面.③恃:依靠.④喑:哑.万马齐喑:比喻.⑤究:终究,究竟.⑥抖擞:振作精神.)译文:只有风雪激荡般地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社会政治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地人才.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①浸:泡在水中.②潇潇:形容雨声.③子规:布谷鸟.④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⑤白发:老年.⑥唱黄鸡:感慨时光地流逝.)译文:山下溪水潺湲,溪边地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地沙石小路,经过春雨地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地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次变得年轻?门前地溪水还能东流转为西行!不要因为自己老了就消极悲观,人生也会返老还童.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①鲍浩然:诗人地朋友.②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地眼波.③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地眉毛.④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处.)译文:水好像是眼波横流,山好像是眉峰攒聚.要问远行地人去哪里?有山有水风景很美地地方.才送春天归去了,又要送君(鲍浩然)回去了.要是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留住.四、式类词语式词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安安稳稳抽抽搭搭大大落落沸沸扬扬婆婆妈妈卿卿我我式词语沉甸甸,阴森森,皱巴巴,亮铮铮,笑嘻嘻,香喷喷,乱哄哄,黑漆漆,轻飘飘,湿漉漉,式词语有声有色群策群力自吹自擂可歌可泣作威作福不屈不挠百发百中可歌可泣神采奕奕虎视眈眈威风凛凛兴致勃勃忠心耿耿众目睽睽气势汹汹无所事事步步为营、彬彬有礼、楚楚动人、楚楚可怜、草草了事、蠢蠢欲动、绰绰有余、花花世界。
《诗经•小雅•采薇》教案【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2. 过程与方法:自主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教学重点】文章的重点字词,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讨论法【课时安排】 2 课时一、导入(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二、初读课文,把握字词(学生齐读课文,重点考查预习情况,之后点拨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 1字音 .狁.(xi Sn yen)不遑.(hu eng)载.饥载.渴(zei)我行不来.(I d)孔疚.(ji u)靡盬..(m i g u)维棠之华.(hu a)象弭.(m i)归聘.(p in)四牡骙骙...(m u ku i)小人所腓.(f ei)雨.雪霏.霏(y U f百)2•字形靡(靡费)聘(聘请)霏(烟霏)遁(遁词)睽(众目睽睽)糜(糜烂)骋(驰骋)菲(芳菲)循(遵循)骙(四牡骙骙)遑(不遑)戍(戍守)戊(戊戌)弥(弥漫)徨(彷徨)戌(戊戌)戎(戎装)弭(消弭)3•解释重点字词岁亦莫止莫,同“暮”。
古今字,莫得古字形象日在草丛中。
这里指年底。
不遑启居遑,空闲。
靡室靡家靡,无,不。
否定词。
启,跪,通“跽” 。
靡使归聘聘,问候。
忧心孔疚孔,很,非常。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全册古诗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全册古诗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全册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六年级下册】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芙蓉楼送辛渐唐五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浣溪沙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诗经采薇翻译《小雅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为先秦时期的华夏族诗歌。
全诗六章,每章八句。
是一首戎卒返乡诗。
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
下面是作者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诗经采薇意思,欢迎浏览参考!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用,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用。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译文]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闲暇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楚,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次胜!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保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回想起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纭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注释:(1)薇:的一种,学名救荒,现在叫,种子、茎、叶均可食用.(2)作:指冒出地面.(3)止:句末.(4)曰:句首、句中,无实意.(5)莫:通暮 ,也读作暮 .本文指年末.(6)靡(mǐ)室靡家: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靡,无.室,与家义同.(7)不遑(hu ng):不暇.遑,闲暇.(8)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启,跪、跪坐.居,安坐、安居.古人,两膝着席,危坐时腰部伸直,臀部与足离开;安坐时臀部贴在足跟上.(9)玁(xiǎn)狁(yǔn):中国古代名.(10)柔:柔嫩. 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指刚长出来的柔嫩的样子.(11)烈烈:炽烈,形容.(12)载(z i)饥载渴:则饥则渴、又饥又渴.载载 ,即又又 .(13)戍(sh ):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14)聘(p n):问,谓问候.(15)刚:坚固.(16)阳:农历十月,季节.今犹言十月 .(17)靡:无.(18)盬(gǔ):止息,了结.(19)启处:休整,休息.(20)孔:甚,很.(21)疚:病,苦痛.(22)我行不来:意思是:我不能回家.来,回家.(23)常:既芣苡,植物名.(24)路:高大的战车.斯何,犹言维何.斯,,无实义.(25)君子:指将帅.(26)小人:指士兵.(27)戎(r ng):车,兵车.(28)牡(mǔ):雄马.(29)业业:高大的样子.(30)定居:犹言安居.(31)捷:胜利.谓接战、交战.一说,捷,邪出,指改道行军.此句意谓,一月屡次行军.(32)骙(ku ):雄强,威武.这里的骙骙是指壮的意思.(33)腓(f i):庇护,保护.(34):整齐的样子.谓马训练有素.(35)弭(mǐ):弓的一种,其两端饰以骨角.象弭,以装潢弓端的弭.鱼服,制的箭袋.(36)日戒:日日谨慎戒备.(37)棘(j ):急.孔棘,很紧急.(38)昔:从前,文中指出征时.(39)依依:形容柳丝柔柔、的样子.(40)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乎义雨:音同玉,为下的意思.(41)霏(fē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42)迟迟:迟缓的样子.(43)往:起初参军.赏析有关《采薇》这一首诗的背景,历来众说纷纭。
六年级期中考试前诵读内容1.国风·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译文】及【注释】【译文】和风煦煦自南方,吹在枣树嫩芽上。
枣树芽心嫩又壮,母亲养儿辛苦忙。
和风煦煦自南方,枣树成柴风吹长。
母亲明理又善良,儿子不好不怨娘。
寒泉之水透骨凉,源头就在浚邑旁。
母亲养育儿七个,儿子长成累坏娘。
黄雀婉转在鸣唱,悦耳动听真嘹亮。
母亲养育儿七个,难慰母亲不应当。
【注释】邶(bè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凯风:和风。
一说南风,夏天的风。
这里喻母爱。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凯之义本为大,故《广雅》云:‘凯,大也。
’秋为敛而主愁,夏为大而主乐,大与乐义正相因。
”棘心:酸枣树初发的嫩芽。
这里喻子女。
棘,落叶灌木,即酸枣。
枝上多刺,开黄绿色小花,实小,味酸。
心,指纤小尖刺。
夭夭:树木嫩壮貌。
劬(qú)劳:操劳。
劬,辛苦。
棘薪:长到可以当柴烧的酸枣树。
这里比喻子女已长大。
圣善:明理而有美德。
令:善,好。
爰(yuán):何处。
一说发语词,无义。
寒泉:卫地水名,冬夏常冷。
浚(xùn):卫国地名。
睍(xiàn)睆(huǎn):犹“间关”,鸟儿宛转的鸣叫声。
一说美丽,好看。
黄鸟:黄雀。
载:传载,载送。
▲2.国风·召南·甘棠蔽芾(fèi)甘棠,勿剪勿伐,召(Shào)伯所茇(bá)。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qì)。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shuì)。
【译文】:郁郁葱葱棠梨树,不要剪枝不要伐,召伯曾居大树下。
郁郁葱葱棠梨树,不要剪枝不要折,召伯曾在树下歇。
郁郁葱葱棠梨树,不要剪枝不要弯,召伯曾停大树下。
【【注释】】01、蔽芾(fèi):小貌。
《诗经·王风·黍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王风·黍离》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诗海拾贝中选择的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东周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是一首有感于家国兴亡的诗歌。
全诗三章,每章十句。
此诗由物及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谐,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闵意情怀,蕴含着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和凄怆无已之情。
其主要特点是用重叠的字句,回还反复地吟唱,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学情分析】诗词的教学,从字面上讲,文言字词是防碍学生理解的第一道障碍;从内容上讲,历史典故是防碍学生理解的第二道障碍;从诵读来讲,章法和句法是防碍学生理解的第三道障碍;从鉴赏来讲,意境是防碍学生理解的第四道障碍。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诵读是学生体会诗意、品赏意境的重要方法,是诗词教学的必经之路。
诗词的语言、音韵之美只有通过诵读才能体会。
【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掌握诗歌中的词、句(意义)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黍离之悲”。
(2)体会叠词、押韵、重章叠唱等艺术手法的妙处,并能背诵诗歌。
(3)拓宽文化视野,提升赏析和使用古代文学作品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阅读,分析,学习对所学的内容实行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
增强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本诗以重章反复的方式抒发情感的结构特点。
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讲述法、诵读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七嘴八舌话《诗经》师:在中国灿烂的诗歌长河中,有一部质朴而美丽的作品《诗经》,她像一朵千年雪莲摇曳于这条长河的源头,散发着令人心脾的芳香,历经沧海变桑田,如今读来仍能另我们陶醉。
1、了解《诗经》(展示《诗经》文学常识)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采薇》《春夜喜雨》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
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
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