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改善高血压大鼠动脉压力反射功能
- 格式:pdf
- 大小:681.51 KB
- 文档页数:5
高血压对运动员的影响和运动训练调整高血压是指血压长期或不断地升高,血管壁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普通人而言,高血压已经不容忽视,而对于运动员而言,高血压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本文将阐述高血压对运动员的影响,并从运动训练的角度探讨高血压运动训练的调整方法。
一、高血压对运动员的影响1.心血管系统影响高血压对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
高血压状态下,心脏需要承担更大的负荷,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张和心功能下降。
对于运动员来说,这将严重影响他们的竞技表现。
2.神经系统影响高血压还可能影响运动员的神经系统。
由于高血压会影响脑部的供血,出现头痛、头晕、耳鸣等症状,甚至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和神经系统损伤。
这些症状将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
二、高血压运动训练的调整方法针对高血压对运动员的影响,应当采取相应的运动训练调整方法,以保证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竞技表现。
1.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
通常来说,舒张压大于100mmHg的高血压患者应该尽量避免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而应该选择持续时间长、强度适中的运动方式。
例如,慢跑、快走、太极拳、气功、瑜伽等运动形式,都可以有效降低血压,保证身体健康。
2.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频率为了避免高强度运动对高血压患者的不适和风险,应当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频率。
一般来说,中低强度的运动比高强度的运动更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健康。
此外,应当避免运动过于频繁,一周3~5次的运动频率适合大多数高血压患者。
3.注意饮食和心理状态除了运动训练的调整之外,高血压患者还应当注意饮食和心理状态的调整。
应当少食多餐,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保证营养的同时减少对肾脏和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此外,还应当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避免情绪波动和压力过大。
三、结语高血压对运动员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应当采取相应的运动训练调整方法,保证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竞技表现。
Aerobic Exercise Attenuates SHR-induced Down-regulation of KV1. 2 and KV1. 5 Expression in Thoracic Aorta Smooth Muscle Cells 作者: 李圳程[1];鲁妮[1];石丽君[1]作者机构: [1]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教研室,北京100084出版物刊名: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页码: 49-53页年卷期: 2014年 第6期主题词: 有氧运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Kv通道摘要: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离体胸主动脉反应性及电压门控钾通道(Kv)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降低血压的血管平滑肌钾通道机制。
方法:24只雄性SHR随机平均分为安静组(SHR—SED)和运动组(SHR—EX),另选用同龄雄性WKY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
SHR—EX组进行8周有氧运动,坡度0°,20m/min,60min/d,5d/周。
8周后,检验离体胸主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NE)、4-氨基吡啶(4-AP)的反应性。
另用免疫组化DAB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胸主动脉平滑肌Kv1.2和Kv1.5的表达情况。
结果:1)SHR—EX组血压显著低于SHR-SED组1)SHR-EX组离体胸主动脉对NE的敏感性小于SHR-SED组。
2)4-AP诱发的血管收缩反应在SHE—EX组中显著大于SHR.SED组。
3)SHR—EX 组Kv1.2和Kv1.5表达均显著高于SHE—SED组,有氧运动显著抑制Kv1.2和Kv1.5表达的下调。
结论:长期规律的有氧运动训练可降低SHR的收缩压,减弱胸主动脉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其重要机制之一为有氧运动显著抑制高血压诱导的平滑肌细胞Kv通道蛋白表达下调。
运动与高血压有氧运动作为高血压的辅助治疗方式已被医学界采用多年,其效果也得到了较多的证实。
而最近运动医学界正在开展有关间歇训练法与心血管疾病和健康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笔者将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1 运动训练对血压的影响1.1 有氧耐力运动对血压的影响有氧运动能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这方面的研究大多数采用有大量肌群参与的长时间的动力性运动,如健走、慢跑、游泳、舞蹈、自行车以及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如气功、太极拳、太极剑等[1]。
有学者研究表明,I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3个月后,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下降(P<0.05),同时躯体症状明显改善(P<0.05)[2]。
朱立新[3]通过对55例青年高血压患者采用有氧运动并且运动强度达到靶心率(次/min)=170(180)-年龄(岁)、每周运动5次、每次持续30min,研究表明对青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有计划的运动干预,在降低血压、提高血压控制率、改善自身健康状况方面有明显效果。
李宁榕等[4]通过对55例轻中度EH患者进行12周有氧运动干预研究发现有氧运动有益于降压、提高生活质量。
何友平、柴凤云等[5-6]研究表明太极拳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降低血压作用,太极拳的运动特性对大脑皮层以良好的刺激,调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能力,提高血浆一氧化氮浓度,促进一氧化氮的合成与释放,增加血液循环系统功能[7]。
研究人员观察骑车,健走,太极,游泳等项目对血压的影响,发现这些项目的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人群和正常人的血压都有良好影响[8]。
1.2 间歇运动对血压的影响“间歇训练法”即:间歇运动,是20世纪40年代,德国人Gaish在Pirca的理论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
这种练习方法一直被用来锻炼运动员的心血管功能及其机体的耐酸能力,刘向辉等[9]研究认为长期的间歇运动可诱导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垂体中叶素及其受体系统的高水平表达,很可能是高血压降血压效应的重要的调控机制之一。
运动训练对SHR血压的影响及其机制作者:黄秀珍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第18期【摘要】运动训练在高血压的治疗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运动训练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
但是运动训练降压的机制与不同强度的运动训练对高血压的影响目前并不十分清楚。
因此本文主要讨论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的效果与运动训练降低高血压的机制。
运动训练主要通过改变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流动力学、血管的弹性、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改善内皮功能及改变其产物、恢复压力感受器敏感性等机制降低血压的。
运动疗法不仅能降低高血压危险因素,而且能直接降低血压,在高血压非药物治疗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探讨运动训练降压的机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运动疗法的指导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运动训练;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8-0141-03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常见病,也是一种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
传统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法是药物治疗,但长期的药物治疗具有副作用多、经济压力大、效果不佳等缺点。
体育运动做为一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对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病、心脏病等)有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1989年WHO和国际高血压学会首次推荐了运动作为非药物降压方法之一,在人和动物实验中证实中等强度运动训练能降低高血压[1-6]。
但是运动训练降压的机制并不十分清楚。
本文就目前原发性高血压运动疗法降压机制的研究现状与笔者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为运动疗法在高血压防治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1运动强度为说明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对高血压的影响,将运动训练18周最大耗氧量为55%和最大耗氧量为85%分别称为低强度和高强度运动训练[7]。
低强度运动训练能显著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而高强度运动训练对SHR的血压无影响。
高血压的运动调理高血压病的运动处方早为世界卫生组织所肯定,但为高血压病人制定运动处方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病人的各项检查结果制定。
我们在这谨将高血压病的运动处方内容作一概要的介绍,病人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1、运动的目的调整和改善有关的神经、内分泌功能,降低有关血管的阻力和血粘度,减轻应激反应,稳定情绪,以达到改善症状和降低血压的目的。
2、运动的种类和方法高血压病人的运动类型应选择有氧代谢运动,以降低血压为目的,要避免在运动中做推、拉、举之类的静力性力量练习或憋气练习。
应选择那些有全身性的、有节奏的、容易放松、保持肌肉连续性活动状态的、便于全面监视的项目。
较适合高血压病人的运动有气功、太极拳、医疗体操、步行、健身跑、有氧舞蹈、游泳、娱乐性球类、郊游、垂钓等。
从运动效果和安全性来看,最适宜的运动是步行、水中步行、社交舞、医疗体操、太极拳;要注意的运动是慢跑、游泳、有氧舞蹈、球类、登山、爬楼梯、举哑铃;不适宜的运动有球类竞赛、滑雪、柔道、摔跤、跳绳、举重等。
(1)气功:以放松功较好,也可酌用站桩功、强壮功和动功等。
练功的原则强调“松”、“静”、“降”,要求配合意念和简单的动作。
意念的部位宜低于心脏位置,要适当延长呼气,动作宜采用大幅度的有松有紧,有张有弛的上下肢及躯干的交替和联合运动,切忌持续性紧张的长时间等长收缩运动。
(2)太极拳:由于太极拳动作柔和,肌肉放松且多为大幅度活动,思绪宁静,从而有助于降低血压。
高血压病人打太极拳时最重要的是注意一个“松”字,肌肉放松能反射性地引导血管“放松”,从而促使血压降低。
打太极拳时要用意念引导动作,使思想高度集中,心境宁静,这有助于消除高血压患者的紧张、激动、神经敏感等症状。
患者如因体力不支不能打完全套太极拳,选择其中几节反复练习也会收到效果。
(3)步行:步行可按每分钟70—90步开始,约每小时步行3—4公里的速度,持续10分钟。
步行主要适用于无运动习惯的高血压患者作为一种适应性锻炼过程,以后可逐渐加快步速或在坡地上行走。
有氧运动对肥胖性高血压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心功能的改善作用陈国志;张镜宇;刘飞【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5(041)003【摘要】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肥胖性高血压(OH)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心功能的影响,阐明有氧运动对OH的保护作用.方法:给予健康雄性SD大鼠高脂饮食12周以诱导OH大鼠模型,将30只成功诱导OH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OH+S)和有氧运动组(OH+E),同时将接受普通饮食的30只正常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N+S)和有氧运动对照组(N+E),每组15只.OH+E组和N+E组大鼠进行8周跑台运动(18m·min-1,每次60 min,每周5次).监测各组大鼠训练8周后的收缩压(SBP)、体质量、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检测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Lee氏指数、脂肪系数(FC)和脂肪含量,同时采用PowerLab数据系统记录各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短轴缩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结果:OH+E组大鼠训练后的SBP、体质量、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血浆TG、TC、Lee氏指数、FC及脂肪含量均低于OH+S组(P<0.05);与OH+S组比较,OH+E组大鼠FS和EF均升高,EDV和ESV 均降低(P<0.05);但OH+E组大鼠的上述指标与N+S组和N+E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运动可改善OH大鼠的RAS激活并改善心功能,同时改善高血压和肥胖症状.【总页数】5页(P563-567)【作者】陈国志;张镜宇;刘飞【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研室,吉林长春130032;长春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研室,吉林长春130032;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公共体育教研室,河北承德0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R589.2【相关文献】1.桑芪首乌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J], 陈斌;程馨缘;魏丹霞;陈鹏;顾力华;杨晖2.睾酮对去势的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血压的影响 [J], 刘冰;李小鹰;李屏3.有氧运动调控肝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与机制 [J], 付常喜;陆阿明;孙一4.辛伐他汀对一氧化氮缺乏性高血压大鼠心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J], 易春涛;程晓曙;俞建华;鄢定红;苏海;吴清华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 [J], 李国红;丁金凤;张琪;孙巨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动脉血压调节实验报告动脉血压调节实验报告引言:动脉血压是人体循环系统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反映了心脏泵血功能和血管阻力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通过不同的刺激因素来观察和分析动脉血压的变化情况。
实验方法:我们采用了动物模型(大鼠)来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将大鼠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
实验组大鼠在实验前接受了特定药物的处理,而对照组大鼠则未接受任何处理。
然后,我们使用无损伤的方法将大鼠的动脉血压测量装置植入到其颈动脉中,并连接到血压测量仪上。
接下来,我们通过改变大鼠的环境刺激、运动负荷和药物刺激等方式,观察和记录动脉血压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1. 环境刺激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环境刺激对动脉血压有明显的影响。
当实验组大鼠暴露在噪声、光线等刺激环境中时,其动脉血压明显升高;而对照组大鼠则没有明显变化。
这表明环境刺激可以引起动脉血压的短期升高。
2. 运动负荷对动脉血压的影响:通过给实验组大鼠进行不同强度的运动负荷,我们观察到动脉血压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这是因为运动负荷会引起心脏收缩力增加、心率加快以及血管收缩等生理反应,从而导致动脉血压的升高。
而对照组大鼠在相同运动负荷下,动脉血压变化较小。
3. 药物刺激对动脉血压的影响:我们选取了一种常用的血管收缩药物来刺激实验组大鼠,观察其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结果显示,该药物能够显著升高实验组大鼠的动脉血压,而对照组大鼠则没有明显变化。
这表明药物刺激可以直接影响动脉血压的调节。
讨论:通过以上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动脉血压受到环境刺激、运动负荷和药物刺激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2. 环境刺激可以引起动脉血压的短期升高,而运动负荷和药物刺激则可以引起动脉血压的长期升高。
3. 动脉血压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心脏、血管、神经等多个系统的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