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语言学中的构拟方法比较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一比较方法的定义1.两种比较的不同方式:一是从比较中解释普遍规律,二是从比较中找出历史情况。
2.比较出的共同点是共同的人类心理造成的,其中的不同点,是由文明的类型和程度的差别造成的。
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使语言的历史比较方法得以实现。
4.语言之间的相符特点不是偶然的,因为从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的差异中可以找出一些约定的对应规律。
5.语言之间相符的特点不能用各语言之间相互解释,可以假设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来源。
6.比较历史语言学的目的是用一种系统化的方式来解释各语言间相符之处有一个共同的来源。
7.一切古代语言的事实都只能依靠文籍观察。
8.通常情况,语言的历史是要比较语言的各种情况才能建立的。
9.比较研究是语言学史建立的唯一有效工具,只有将观察到的变化结果结合起来,才能追溯语言的发展。
10.比较方法本质就是语言间的某些相符的特点不能用人类共有的特点来解释,必须嘉定有一个特殊的传统。
【理解】比较方法就是比较语言见的差异,探索语言发展规律。
亲属语言的差异隐含着一些有规律的语音对应关系,构拟不同语言的源头,即原始形式。
任意性和规律性是对立统一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使得各个语言是不同的,任意性中表现出对应的规律,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来源相同的。
语言发展的规律性、不平衡性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使历史比较方法称为语言史研究的一种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共同语1.一种孤立的语言是没有历史的,只有进行比较,才不是孤立的,而进到历史领域中来。
2.构拟原始的共同语言并不是提出语言之间一些局部的相符之处,应该拿一个语言系统和另一个语言系统比较。
3.我们只能构拟一个不完备的共同语概念。
比较方法只能得出一种相近的系统,可以作为建立一个语系的历史的基础,不能得出一种真正的语言和它所包含的一些表达方式。
4.构拟的原始共同语言和在事实上有证据的语言之间,可以有一种或几种过渡的共同语。
比如印欧语和各个罗马族语言之间的过渡的共同语是“共同罗马语”,也叫“大众拉丁语”。
第一章总论□语言学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语文学一门研究古文献和书面语的学问。
□历史语言学主要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某种语言和短期的和长期的变化规律,对比语言学主要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变化)。
□历史比较语言学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发现几种语言在历史演变中的对应规律从而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构拟产生这些亲属语言的原始母语。
□描写语言学是和历史语言学相对,即截取某一历史阶段的语言,对其语音、词汇、语法等结构要素进行观察、描写、分析、研究。
□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变化。
□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某一段时期情况的语言学,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
□个别语言学其研究的对象是一种语言,如汉语、英语等。
□普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语言,着重从理论上探讨语言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也叫一般语言学。
□语言的语言学语言的语言学是以“语言”为唯一对象的语言学,指音义结合的词汇语法系统。
是一种静态、同质的纯语言学。
□言语的语言学言语的语言学是一种动态的、异质的、涉及方方面面的语言学。
□内部语言学(微观语言学)只对语言系统内部各结构要素进行研究,如:语音学、语义学、词汇学、语法学等。
□外部语言学(宏观语言学)指与语言相关的边缘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等。
□对比语言学就要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
□微观语言学(内部语言学)只对语言系统内部各结构要素进行研究,如:语音学、语义学、词汇学、语法学等。
□宏观语言学(外部语言学)指与语言相关的边缘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等。
□理论语言学理论语言侧重研究语言的一般理论,狭义的理论语言学就是普通语言学,广义的理论语言学也可以包括个别语言学的理论部分。
□应用语言学侧重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学科。
狭义应用语言学指语言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广义的应用语言学除语言教学外,还包括词典编纂、文字制定、机器翻译……□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认为存在着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使语言学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历史语言学中的构拟方法比较研究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对历史语言学中两种构拟古音的方法,从理论内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层次的比较,以期为古音构拟提供理论基础。
标签:历史比较法内部拟测法理论一、前言徐通锵(1996)提到:“构拟古代方言语音的途径有两条,一条以书面材料为对象,排比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找出其中的差异,从中整理出不同时期的音系和语言发展线索,直接进行构拟。
另一种途径是从现实的语言材料出发去探索语言发展的线索和规律,它在研究方向上正好与‘前瞻’的历史法相反,是一种以今证古的‘回顾’的方法”。
这两种途径都会涉及到构拟的具体方法。
本文对历史比较法和内部拟测法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以期给古音构拟提供理论基础。
二、历史比较法和内部拟测法理论内容比较依据Lyle Compbell(2004)、Anthony Fox(1995)、徐通锵(1996)关于历史比较法和内部拟测法的理论综合如下:(一)历史比较法的背景以及内容简介历史比较法是比较方言或者亲属语言的差异以探索语言的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
历史比较法的基本内容是:通过两种或者几种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差别比较,找出相互间的语音对应关系,确定语言间的亲属关系和这种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然后拟测或者重建它们的共同源头。
(二)历史比较法的步骤历史比较法有以下几个步骤:收集同源词;建立语音对应;重构原始形式;检验原始系统的真实性。
收集同源词必须剔除偶然对应的词以及借词;按照以下两个原则精选进行比较的材料:剔除一般词汇,剔除感叹词、拟声词。
只有基本词汇中的核心词才适合当作进行比较的对象。
建立语音对应是确定同源成分的关键。
主要原则是:语音对应必须是成系统的,要排除来自借词的相似语音的干扰。
语义相近或者相同都可以为建立语音对应提供依据。
建立语音对应是重构原始形式的关键,必须穷尽性地找出语音对应组,以保证重构形式的真实性。
重构原始形式的具体操作方案是在一组组对应中寻找规律,然后根据规律推导出语音的古形式。
1924年梅耶应挪威比较文化研究所的邀请,前往奥斯陆去做学术演讲,后来将讲稿整理成《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一书出版。
全书共十章:第一章比较法的定义,第二章共同语,第三章所用的证明,第四章共同时期和有史时期的语言发展,第五章方言,第六章语言地理,第七章混合语的概念,第八章语言变化的一般公式,第九章特殊的创新,第十章新的精密的研究之必要性。
全书以通俗的语言有力地论述了历史比较语言学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理论、方法和原则,成为一部讲历史比较法的经典著作。
这本书主要论述了以下几个问题:1.历史比较法的一般原则。
梅耶认为,历史比较法的客观根据是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和亲属语言之间的有规律的语音对应。
因此,如果语言符号之间出现有规律的语音对应关系,那么就可以肯定这是因为这两种语言有同源关系,可以根据语音对应去探索语言的发展规律,构拟同源语言的共同原始母语。
不过梅耶指出,构拟原始母语的意义并不在于重现原始母语的模样,而在于将历史比较法的研究成果和亲属语言的共同特点用简明的方式凝固在原始共同语中。
梅耶说:"必须在所比较的语言中尽量找出这种古代语言的那些被保留下来的特征",要从形态、语音、词汇三个方面来寻找这些特征,分析他们在历史比较研究中的价值;也只有从形态、语音、词汇三个方面得到证明,才可以确定语言的同源关系。
这样,梅耶就在这本书中为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勾画出了一个清楚的轮廓。
2.将谱系树理论和波浪说纳入到历史比较研究的框架。
谱系树理论是历史比较法的理论基础,它以语言的不断分化为理论前提,假定一种原始语言通过一次次的突然变化而分化成几门不同的语言,其中的每一种语言后来又以同样的方式继续发生分化。
这样,这些语言之间就形成一种如同"树干"和"树支"那样的关系,因而被称为谱系树。
波浪说则假定原始共同语内部本来就存在方言歧异,这些方言像波浪一样向四周扩散,使不同的语言具有某些相同的特点。
xx锵《历史语言学》知识要点1.普通历史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的科学。
简称历史语言学。
2.个别历史语言学是研究一个个具体语言的历史发展的科学。
比如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等。
3.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历史语言学的一个特殊部门。
它用比较的方法确定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及其这种关系的亲疏远近,重建原始语,把各亲属语言纳入母女繁衍式的直线发展关系之中,从而提出语系、语族之类的概念。
它是在印欧系语言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世纪取得了巨大成就。
它的诞生标志着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4.研究语言历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探索语言演变的规律。
语言发展的规律有两种类型:解释性的、预测性的。
语音演变规律属于预测性的,其他属于解释性的。
5.历史语言学的材料有两大类:一是方言和亲属语言的材料,一是文字、文献的材料。
前者主要用来建立史前时期的语言史,后者主要用来建立有史时期的语言史。
6.语言史的研究方法:一是前瞻法(从古到今、以古证今法),一是回顾法(从今到古、以今证古法)。
其中回顾法共包含四种:历史比较法、内部拟测法、扩散理论、变异理论。
回顾法是历史语言学的主要方法。
7.历史比较法:比较方言和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异,找出对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语言发展的线索和规律,重建原始语。
对应关系主要是语音对应关系。
从时间的角度和整齐论出发,研究的是已经完成的音变现象。
8.内部拟测法:结构语言学家运用结构分析法研究语言系统内部的结构,从系统内部那些不符合系统结构的差异因素入手探索语言的发展规律,从而创造了内部拟测法。
从时间的角度和整齐论出发,研究的是已经完成的音变现象。
9.扩散理论:从空间角度和参差论出发,研究的是已经完成的音变现象10.变异理论:针对当前正在变化的语言现象进行研究。
11.语言年代学:以核心词汇为材料,对已经消亡的语言事实进行研究。
12.语言的分类:一是语言的谱系分类、一是语言的(结构)类型分类、一是语言的地域分类。
历史比较语言学比较研究方法及影响论文(共6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一、语言学中的比较和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
在进行语言学比较时,根据比较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两条轴线进行。
这两条轴线的相互交叉,变形成了如下四个象限,这四个象限将语言学研究分为四大类性质和目的不同的比较①。
象限I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共时比较。
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主要是现时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的内部构成成分及组合构造进行比较。
象限II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历史比较。
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演变的不同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加以对比研究,从而使我们了解这一语言的发展历史,找出基本发展演变规律。
象限III代表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历时比较。
这类比较是对不同语言(一般是亲属语言)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进行比较,其目的主要是探讨语言之间的历史联系,并据此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谱系分类,重建或构拟某一亲属语的共同原始语。
不同语言之间的历时比较,往往需要同一语言的历时比较相结合,形成当前所进行的语言学研究领域中最先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历史语言学,有时称之为比较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
象限IV代表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时比较。
这类比较是在不同语言之间进行静态的(主要现时代的)比较,以便找出不同语言之间在形式结构方面的异同。
根据目的和所涉及语言范围的不同,我们可以将语言之间的共时比较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的目的是试图找出世界上所有的语言,在形式结构上的共有特点和某些具有倾向性的规律。
第二类的目的是试图找出世界上所有语言在形式结构上的典型不同之处,根据这些不同,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类型学的分类。
第三类比较则通常局限于两种语言之间,主要研究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言在形式结构上的共同点,以及一种语言相对于另外一种语言而言的不同之处,这便是对比语言学所要研究的内容。
历史语言学中的构拟方法比较研究作者:杜凤梅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2年第12期摘要: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对历史语言学中两种构拟古音的方法,从理论内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层次的比较,以期为古音构拟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历史比较法内部拟测法理论一、前言徐通锵(1996)提到:“构拟古代方言语音的途径有两条,一条以书面材料为对象,排比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找出其中的差异,从中整理出不同时期的音系和语言发展线索,直接进行构拟。
另一种途径是从现实的语言材料出发去探索语言发展的线索和规律,它在研究方向上正好与‘前瞻’的历史法相反,是一种以今证古的‘回顾’的方法”。
这两种途径都会涉及到构拟的具体方法。
本文对历史比较法和内部拟测法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以期给古音构拟提供理论基础。
二、历史比较法和内部拟测法理论内容比较依据Lyle Compbell(2004)、Anthony Fox(1995)、徐通锵(1996)关于历史比较法和内部拟测法的理论综合如下:(一)历史比较法的背景以及内容简介历史比较法是比较方言或者亲属语言的差异以探索语言的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
历史比较法的基本内容是:通过两种或者几种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差别比较,找出相互间的语音对应关系,确定语言间的亲属关系和这种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然后拟测或者重建它们的共同源头。
(二)历史比较法的步骤历史比较法有以下几个步骤:收集同源词;建立语音对应;重构原始形式;检验原始系统的真实性。
收集同源词必须剔除偶然对应的词以及借词;按照以下两个原则精选进行比较的材料:剔除一般词汇,剔除感叹词、拟声词。
只有基本词汇中的核心词才适合当作进行比较的对象。
建立语音对应是确定同源成分的关键。
主要原则是:语音对应必须是成系统的,要排除来自借词的相似语音的干扰。
语义相近或者相同都可以为建立语音对应提供依据。
建立语音对应是重构原始形式的关键,必须穷尽性地找出语音对应组,以保证重构形式的真实性。
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ﻭﻭ一、语言学中的比较和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在进行语言学比较时,根据比较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两条轴线进行。
这两条轴线的相互交叉,变了如下四个象限,这四个象限将语言学研究分为四大类性质和目的不同的比较①。
ﻭ象限I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共时比较。
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的某一阶段(主要是现时阶段)的、语法和词汇等系统的内部构成成分及组合构造进行比较。
象限II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历史比较。
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演变的不同阶段的、语法和词汇等系统加以对比研究,从而使我们了解这一语言的历史,找出基本演变规律。
象限III代表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历时比较。
这类比较是对不同语言(一般是亲属语言)在各个历史阶段的、语法和词汇等系统进行比较,其目的主要是探讨语言之间的历史联系,并据此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谱系分类,重建或构拟某一亲属语的共同原始语。
不同语言之间的历时比较,往往需要同一语言的历时比较相结合,当前所进行的语言学研究领域中最先起来的一个分支—-历史语言学,有时称之为比较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
象限IV代表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时比较。
这类比较是在不同语言之间进行静态的(主要现时代的)比较,以便找出不同语言之间在形式结构方面的异同。
根据目的和所涉及语言范围的不同,我们可以将语言之间的共时比较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的目的是试图找出世界上所有的语言,在形式结构上的共有特点和某些具有倾向性的规律。
第二类的目的是试图找出世界上所有语言在形式结构上的典型不同之处,根据这些不同,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类型学的分类。
第三类比较则通常局限于两种语言之间,主要研究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言在形式结构上的,以及一种语言相对于另外一种语言而言的不同之处,这便是对比语言学所要研究的内容.本的重点在于介绍历史比较语言学,也就是图中的象限III.二、历史语言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语言学(historical linguistics),亦称越时语言学(diachroc linguistics),是一门研究语言变化的学科。
历史语言学中的构拟方法比较研究
作者:杜凤梅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2年第12期
摘要: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对历史语言学中两种构拟古音的方法,从理论内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层次的比较,以期为古音构拟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历史比较法内部拟测法理论
一、前言
徐通锵(1996)提到:“构拟古代方言语音的途径有两条,一条以书面材料为对象,排比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找出其中的差异,从中整理出不同时期的音系和语言发展线索,直接进行构拟。
另一种途径是从现实的语言材料出发去探索语言发展的线索和规律,它在研究方向上正好与‘前瞻’的历史法相反,是一种以今证古的‘回顾’的方法”。
这两种途径都会涉及到构拟的具体方法。
本文对历史比较法和内部拟测法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以期给古音构拟提供理论基础。
二、历史比较法和内部拟测法理论内容比较
依据Lyle Compbell(2004)、Anthony Fox(1995)、徐通锵(1996)关于历史比较法和内部拟测法的理论综合如下:
(一)历史比较法的背景以及内容简介
历史比较法是比较方言或者亲属语言的差异以探索语言的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
历史比较法的基本内容是:通过两种或者几种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差别比较,找出相互间的语音对应关系,确定语言间的亲属关系和这种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然后拟测或者重建它们的共同源头。
(二)历史比较法的步骤
历史比较法有以下几个步骤:收集同源词;建立语音对应;重构原始形式;检验原始系统的真实性。
收集同源词必须剔除偶然对应的词以及借词;按照以下两个原则精选进行比较的材料:剔除一般词汇,剔除感叹词、拟声词。
只有基本词汇中的核心词才适合当作进行比较的对象。
建立语音对应是确定同源成分的关键。
主要原则是:语音对应必须是成系统的,要排除来自借词的相似语音的干扰。
语义相近或者相同都可以为建立语音对应提供依据。
建立语音对应是重构原始形式的关键,必须穷尽性地找出语音对应组,以保证重构形式的真实性。
重构原始形式的具体操作方案是在一组组对应中寻找规律,然后根据规律推导出语音的古形式。
有以下几个原则可以帮助研究者进行判断。
第一,方向性。
从音理上讲,A>B更符合音理,是在多种语言里更可能发生的,而相反的方向,B>A则很少发生。
第二,从众原则。
在众多的语音对应组中,语音数量占优势的原始形式的机率更高。
但在一些语言系统中这个原则在构拟中并不起作用,这是因为某些语音已经完全完成了它的演变,反映在多数方言中是相同的音,古音形式只存在于少数方言中,这时从众原则就失效了。
从众原则是一个重要原则,但是很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失去作用。
第三,共同的语音特征。
观察语音对应中各子方言或者亲属语言共同的语音特征,配合方向性原则构拟出更合理的原始形式。
第四,经济性。
当有很多候选的原始形式时,在各子方言或者亲属语言中发生的变化最简单的往往是原始形式。
第五,对部分相似或者重合的语音对应的处理。
要判别它们是来自一个原始形式还是两个原始形式,主要的依据是看有没有互补条件分布,若有互补条件分布,则表明不同的对应语音是同源的,只构拟一个原始形式,否则说明不同源,需要构拟两个原始形式。
检验原始形式的合理性,有两个标准:一是整个原始语言系统的平衡性和连续性;二是语言共性和类型学的依据。
(三)历史比较法的成效和局限
历史比较法是研究语言发展规律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揭示了语言演变的规律,高度成功地构拟了史前形式,而且分清楚了一些亲属语言或者方言之间的关系及其远近,对原始人群的生活环境有一些启示性的线索,梅耶甚至说历史比较法是研究语言史的唯一方法。
历史比较法的缺陷:关于拟测形式的年代无法确定,只能被看成同年代层次的语音现象;构拟的结果只是一个一个形式代表,并不是真正的读音;原始系统的同一性不能保证,原始方言可能有很多次方言,而比较方法只能拟测出一个同源形式。
历史比较法建立在谱系树基础之上,更适用于语言的分化,不能处理语言接触和融合的情况。
另外,如果一些要素消亡了,在亲属语言和方言中没有留下痕迹,那么很难拟测出这些消亡的形式。
(四)内部拟测法
内部拟测法是根据语言学家德·索绪尔的语言系统同质说的理论,在印欧语系的研究基础上诞生的。
在一个语言系统内部,从语言结构的系统性着眼,利用不规则的分布、空格、形态交替等去探索语音的发展及其所从出的始原结构。
(五)内部拟测法的步骤
内部拟测法和历史比较法类似,也有如下几个步骤:建立语音对应;重构古形式;检验原始系统的真实性。
(六)内部拟测法的优缺点
内部拟测法弥补了历史比较法的不足,解决了没有亲属语言的研究,推进了历史语言学的发展。
内部拟测法的理论还不完善,受语言材料的限制,只着眼于以语音分布为条件的共时结构差异,构拟有条件的变化,不能恢复无条件的变化,无法处理音变中的合流现象,如果替换的语音环境丢失了或者经过类推变化,则很难构拟出史前形式。
三、历史比较法和内部拟测法的关系
历史比较法和内部拟测法的共同之处:一是用的语言材料都是现代方言材料;二是构拟的结果都不是真实的读音,只是一个符号代表。
二者不同之处如下:历史比较法应用于多种语言或者方言中,而内部拟测法应用于一个语言系统内部;比较方法拟测出来结果比较复杂,而内部拟测法拟测出来的结果呈简单化的趋势;比较方法可以重构音素分化和合并,更偏向于构拟音素合并,而内部拟测法不能构拟完全音素合并,只能构拟部分音素合并,更偏向于构拟音素分化;比较方法可以有语音分布条件,也可以没有,而在内部拟测法中,必须要有足够语音交替的基础。
尽管如此,它们之间也是存在合作关系的,两种方法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适用的范围不同,两种方法可以配合使用,使用的顺序根据语言材料决定。
(本文受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为52WW1005。
)
参考文献:
[1]徐通锵.历史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Lyle Campbell.Historical Linguistics[M].an introduction,the
MIT Press,2004.
[3]Anthony Fox.Linguistic Reconstruction:an int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