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施工与试验检测
- 格式:docx
- 大小:18.18 KB
- 文档页数:5
市政工程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检验单位:项目名称: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检验日期:一、施工概述本次施工针对市政工程的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进行了现场质量检验。
底基层是工程稳定性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因此,对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的质量进行检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检验范围:1.基层施工材料的选择和搅拌比例是否合理;2.基层平整度和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基层密实度是否达到规定标准;4.基层强度是否符合要求。
二、检验过程及结果1.基层材料搅拌比例检验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对底基层所采用的水泥、砂、骨料的比例进行了检验。
经抽样分析和实验室检测,材料比例合理,符合设计要求。
2.基层平整度和厚度检验通过对基层进行视觉检测和测量,检验基层的平整度和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经测量,基层平整度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3.基层密实度检验通过在基层上进行密实度检测,采用非破坏性检测方法,经过测量和分析,基层密实度达到规定标准。
4.基层强度检验采用静载试验方法,对基层进行负荷施加,观察变形情况,并记录测试数据。
经过测试,基层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三、结论及建议1.经现场质量检验,底基层的施工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在平整度、厚度、密实度和强度等方面均符合规定标准。
2.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3.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底基层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检验项目的实验数据、实验方法、仪器设备及检测结果。
以上是一份关于市政工程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的示例,你可以参考其中的内容和结构来撰写自己的报告。
不过请注意,实际报告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情况来进行编写,同时还需要结合相关的实验数据和检测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描述。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1. 试验段背景水泥稳定碎石底基是道路基层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施工方案对于保障道路整体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的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
2. 材料准备•碎石:应选用质量良好的碎石,颗粒分布均匀,无泥土或其他杂质。
•水泥:选用符合相关标准的水泥,保证硬化后的稳定性。
•水:清洁、无污染的自然水源。
3. 设备准备•搅拌设备:鼓式混凝土搅拌机或搅拌车。
•散布设备:喷雾罐或喷洒车。
•压实设备:碾压机械,包括振动碾、压路机等。
•水泥混凝土试验设备: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机等。
4. 施工步骤4.1 准备工作•预先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无障碍物。
•检查材料质量并分类储存。
•准备水泥混合物。
4.2 初步铺设•将碎石均匀分布在基层上。
•通过搅拌设备将水泥均匀混合到碎石中。
4.3 喷洒浇水•使用喷雾罐或喷洒车对水泥混凝碎石层进行充分浇水,保持潮湿状态。
4.4 压实•利用碾压机械对碎石水泥混凝层进行适度的压实。
4.5 养护•对已施工的碎石水泥混凝层进行养护,保持湿润状态,促进水泥的早期强度发展。
5. 质量验收•通过水泥混凝土试验设备对水泥混凝碎石层进行抽样检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
•对碎石水泥混凝层进行外观检查和厚度测量,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6. 总结本文介绍了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的施工方案,包括材料准备、设备准备、施工步骤和质量验收等内容。
正确的施工步骤和管理将有助于确保道路基层质量和稳定性。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工程材料,用于道路、桥梁等建设项目的基层处理。
为了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质量,需要进行质量检验记录,以便对材料的性能和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
以下是一份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检验日期:2024年6月1日检验单位:XX工程施工监理站检验对象: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检验检测项目:1.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2.筛分分析3.压实度测试4.抗压强度试验5.骨料含量测定一、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经过施工方提供的配合比设计文件,检验人员对现场的原材料进行复核,包括水泥、砂石、碎石等。
确认配合比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二、筛分分析采集5个不同位置的水泥稳定碎石样品,进行筛分,分析不同粒径级配情况。
检验人员使用标准筛进行筛分,记录不同级配颗粒的数量和百分比。
三、压实度测试采集5个不同压实度程度的水泥稳定碎石样品,使用重锤式压实度测试仪进行试验。
测试员记录实际压实度值,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
四、抗压强度试验采集5个不同位置的水泥稳定碎石样品,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按照设计要求制备试件,使用万能试验机施加荷载,记录破坏荷载和破坏形态。
五、骨料含量测定采集5个不同位置的水泥稳定碎石样品,进行骨料含量测定。
采用烘干法或破碎法,将样品进行处理,计算骨料含量,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
以上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检验批的质量检验记录。
检验人员应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并记录检验结果。
通过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质量检验,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保证基层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
一、前言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道路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增加路面的承载能力,提高路面的整体稳定性和耐久性。
本文将介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的施工方案,以确保基层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二、施工准备
1.确定施工现场,并清理现场杂物。
2.准备适量的水泥和碎石,并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3.准备施工机械和工具,如搅拌机、压路机等。
三、施工步骤
3.1 基层准备
1.在试验段区域进行基层开挖,确保开挖深度符合设计要求。
2.清理基层表面的杂物和积水,保持基层干燥清洁。
3.2 水泥碎石拌合
1.按照设计配比将水泥和碎石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拌合,确保拌合均匀。
2.控制水泥用量,以确保水泥与碎石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混合料。
3.3 整平压实
1.将拌合好的水泥稳定碎石铺设在基层表面,利用压路机进行整平和压
实,确保基层表面平整、密实。
2.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压实工作,通常需进行多遍压实,以确保基层的稳
定性和密实性。
3.4 养护
1.完成整平压实后,需对基层进行充分的养护,通常需养护7-14天。
2.在养护期间,需保持基层湿润,避免雨水侵蚀,确保水泥充分硬化。
四、验收标准
1.检查基层平整度、密实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水泥养护情况是否到位。
3.进行基层试验,如压缩强度、抗折强度等。
五、总结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的施工方案是确保基层质量的关键,合理的施工方案能够保证基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在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操作,加强养护工作,确保基层质量达标。
浅谈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施工与试验检测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施工对于交通运输以及建筑物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水泥稳定粒料为研究对象,探讨配合比设计、施工流程以及试验检测等方面的内容,简述水泥稳定粒料中水泥剂量与抗压、耐久之间的关系,为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施工提供参考。
1 前言水泥稳定粒料城市道路路面的底基层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因为水泥稳定粒料具有稳定性以及良好的力学性能,所以广泛的用于城市道路的基底施工,本文以承建的一段市政工程为研究对象,该工程的基层建设施工采用水泥稳定粒料施工,从原料控制、施工流程以及工程完成后测试,探讨水泥稳定粒料在基层中的应用。
2 水泥稳粒料的配合比试验路面施工的质量与水泥稳粒料拌合物质量直接相关,因此需要在试验基础上选择原料,然后进行配合比优化设计。
在选择以及设计过程中,监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同时在现场试验。
根据工程需求进行方案设计。
2.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水泥稳定粒料施工质量受到原材料的质量的直接影响,因此原料选用要按照《公路水泥水泥稳粒料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程》规程,监理人员从材料厂家抽取试样,对原料进行试验检测检验原材料质量,选定符合要求的原材料进行采购。
笔者对原料的岩石强度、碎石筛分、含泥量、压碎值等16组水泥产品进行抽检,最终对比得到适合施工的原料。
因为水泥作为唯一的稳定剂,所以对工程质量非常重要。
应选用强度等级高于32.5MPa、终凝时间较长的水泥进行施工,从而使水泥稳定粒料凝固时间较长,得到较好的施工产品。
而且尽量不使用早强水泥,对水泥进行复试以保证水泥产品的质量。
在本工程设计中,水泥稳定粒料的集料主要采用1#料为10~25ram碎石、2#料为0~5ram碎石、3#带料为5~10ram碎石这3种单粒,而且利用自来水作为混合料拌合用水。
2.2配合比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混合料组成进行设计,最终得到符合工程要求的水泥稳粒料配合比。
经过对三种集料的比例进行调整、试配,从而确定符合工程施工要求的掺配比例。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及检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路面行车的舒适度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要有平稳坚固的路基基层。
刚度大、整体性强、水稳定性好、承载能力好以及经济适用等是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材料的优点,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优点它才成为现阶段高级路面施工的主要材料。
本文结合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讲述了基层材料水泥稳定粒料作用原理和特点、基层材料水泥稳定粒料的施工过程和质量控制以及施工检测。
标签:水泥稳定粒料基层质量控制检测0 引言公路底基层可用水泥稳定粒料作基层材料,凭借自身良好的抗冻性、板体性、施工方便、耐水性、经济性和承载能力强等优点很好的保证了公路的高质量,也是现阶段高级公路施工的主要材料。
以下对水泥稳定粒料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及检测工作进行介绍。
1 水泥稳定粒料作用原理和特点以碎石作为基层材料水泥稳定粒料的骨料,然后碎石的空隙再以灰浆和凝胶材料进行填充,再根据嵌挤的原理进行压实。
粒料之间的嵌挤锁结并且灰浆填充原理使它具有良好的抗压性和板体性,通常水泥稳定混合料中含有4%~6%的水泥。
沥青层的弯拉应力和土层的应压力可以通过基层材料水泥稳定粒料得到有效的改善,整个路面因为这种半刚性的路面结构而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大大提高了路面的抗压性,路面的使用时间也得到了提升。
温度敏感性强、脆性大是明显的缺点,受湿度影响也较大。
同时对环境污染少、材料简单易得、具有耐冲刷、施工机械化程度高、经济适用、抗滑性、刚度高等优点。
2 基层材料水泥稳定粒料的施工过程2.1 前期准备施工前的工程设计,施工器械和材料采购的选择:实地考察以后再进行路面设计,设计要根据具体情况。
选择施工材料时要严把质量关,并且所选择合作厂家的货源充足、货价应较低、货源较近。
根据工程量选择合适的施工器械,资源避免造成浪费和不足。
2.2 拌和与运输一般采用厂拌法,严格控制混合颗粒的含水量、成分以及拌和时间。
运输混合料的车辆应该加覆盖防止水分蒸发,并应该均匀装载。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施工与试验检测
水泥稳定粒料以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及抗冻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修建等级较高的公路、城市道路路面的基层或底基层。
宜昌市一些主干道的基层或底基层也多数采用水泥稳定粒料结构层。
下面以我公司承建的宜昌市体育场路延伸段市
+1.5m
厚在6h
酸盐水泥。
集料采用3种单粒级经经混合组合成连续级配,其中1#料为10~25mm碎石、2#料为5~10mm碎石、3#料为0~5mm碎石。
混合料拌合用水采用自来水。
2.2混合料组成设计
①因为设计图纸已确定水泥剂量为3%、4%和5%,试验室只能对3种集料的比例进行调整、试配、筛分,最终确定一组符合规定组成范围的掺配比例。
试验室初步拟定了3种方案,具体掺配比例见表1。
然后将3种集料按拟定的比例混合,分别进行筛分,筛分结果见表2。
根据筛分结果分析,只有方案C的级配曲线落在标准级配范围内,所以最
35(%)。
7天饱
量可比室内试验的水泥剂量增加0.5%(考虑现场与室内试验的条件差),混合料采用强力式搅拌机拌和,拌和时间不少于60s,拌和过程中还应重视含水量的影响,考虑混合料在运输、摊铺、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拌和含水量应根据原材料含水量、天气、现场施工经验进行稍微调整。
3.2混合料的运输、摊铺
①运输。
混合料宜采用大吨位车辆运输,并尽量缩短运距,修建好运输通道,减少中途停车及颠簸,避免混合料凝固或离析,并根据天气情况考虑做好防止水分丧失的措施。
总之,应作好施工组织安排,做到随拌随铺。
②摊铺。
混合料摊铺前应对土基的高程、宽度、横坡进行全面检查,对于不合格的要坚决处理。
摊铺前应对土基进行全面清理,确保土基干净。
新摊铺混合料前,将方木取出,将下承层顶面清扫干净。
施工纵向接缝必须垂直,严禁斜接,纵向接缝处理方法同横向接缝。
养生结束后,在摊铺另一幅之前拆除支撑木。
③压实。
本工程共安排18t轮胎压路机二台、40t振动压路机二台。
先用轮胎压路机初压一遍,基本整平,再用振动压路机碾压两遍(带振),最后用轮胎压路
机碾压一遍。
静压速度为1.5km/h,振压速度2km/h,碾压时轮迹重叠不小于1/2轮宽。
遵循先轻后重、先两边后中间的原则,严禁在已完成或还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
④养生。
每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开始养生,养生采取覆盖洒水湿养,洒水要均匀、充足,确保养生期间水泥稳定混合料始终保持湿润。
EDTA
通过对宜昌市体育场路延伸段市政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说明:
①对水泥稳定层的施工一定要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及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拌和、运输、摊铺、养生、试验检测等环节,合理组织施工,强化管理,才能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规范的要求。
宜昌市体育场路延伸段市政工程还被评为湖北省优质工
程。
②进行水泥稳定粒料基层设计时,建议设计单位只须提供混合料中水泥剂量的范围或者饱水抗压强度要求,具体水泥剂量由施工单位通过试验确定,而不必两者都进行限定,以免造成因水泥剂量偏高导致资源浪费,或者因水泥剂量偏低出现强度不满足要求的情况。
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