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王国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43.50 KB
- 文档页数:10
沙特简介: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东濒海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阿曼、也门等国接壤。
沙特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
沙特实行自由经济政策,石油和石化工业是沙特的经济命脉。
总面积:225万平方公里,人口2460万其中70%为沙特公民,海岸线长:2437公里,官方语言:阿拉伯语英语通用。
沙特重要城市:利雅得Riyadh沙特阿拉伯的首都和中央省首府,它坐落在阿拉伯半岛中部哈尼法谷地平原上,海拔5 20米。
城市人口达150万,是全国第一大城市。
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现在的利雅得已是一个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10公里的现代化城市,是沙特全国商业、文教和交通中心,现代化的铁路、公路通沿海,航空线和公路联系国内外。
城内居民区、工业、农业区和商业区,布局井然有序。
随石油资源开发而迅速发展,已建成现代化的新兴城市。
是红海和波斯湾之间的中转点,农牧业产品集散中心。
为伊朗、伊拉克等地穆斯林去麦加、麦地那朝觐的陆上交通站。
铁路通往东岸的达曼港,公路通达曼与西岸的吉达港。
为全国公路网中心。
吉达(Jiddah/Jeddah)沙特阿拉伯红海沿岸的港口城市,政府外交部及各国使馆驻地,全国第二大城市、第一大港、重要的金融中心。
吉达位于沙特阿拉伯王国西部、红海东海岸的中部,行政上隶属麦加地区管辖,是红海乃至中东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
吉达市区面积1200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其中外籍人口约占1/3,是沙特阿拉伯第二大城市、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和海、陆、空交通枢纽,对内对外交通网较为发达。
吉达港建于647年,为贸易中转港。
17世纪起作为朝圣者的中转港而兴盛,是麦的主要进出口岸。
1932年为沙特阿拉伯的主要商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港口得到扩建,现为红海沿岸最大的商港。
地毯和陶器交易兴盛,石油化工、制造业、食品工业也发达。
沙特阿拉伯知识简介一概况“沙特”取自于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创始人伊本·沙特之名。
而在阿拉伯语中,沙特是“幸福”的意思,“阿拉伯”则指“沙漠”。
它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东濒海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阿曼、也门等国接壤。
沙特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
沙特实行自由经济政策,石油和石化工业是沙特的经济命脉。
目前沙特政府正不断鼓励私有经济的发展,以减少国家经济对石油出口的依赖,同时为快速增长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沙特阿拉伯也使用大量移住劳工。
沙特的旅游业也比较发达。
二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
绿色的旗地上用白色的阿拉伯文写着伊斯兰教的清真言:“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主之使者”(这是目前最准确的翻译)。
下方绘有宝刀,象征圣战和自卫。
绿色象征和平,是伊斯兰国家所喜爱的一种吉祥颜色。
国旗的颜色和图案突出地表明了该国的宗教信仰,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教的复兴地。
三国徽呈绿色。
由两把交叉着的宝刀和一颗枣椰树组成。
绿色是伊斯兰国家的喜爱的颜色。
宝刀象征圣战和武力,象征捍卫宗教信仰和保卫祖国的决心和意志;枣椰树代表农业,象征沙漠中的绿洲。
另外,沙特人民最喜爱枣椰树,并把它作为捍卫宗教信念的象征。
四宗教伊斯兰教为国教,逊尼派穆斯林占85%,什叶派穆斯林占15%。
一天祷告五次,此时当地人都去清真寺做礼拜。
女人必须穿黑袍五首都利雅得(Riyadh)有人口约650万,年均气温25℃。
全国分为13个地区:利雅得地区、麦加地区、麦地那地区、东部地区、卡西姆地区、哈伊勒地区、阿西尔地区、巴哈地区、塔布克地区、北部边疆地区、季赞地区、纳季兰地区、朱夫地区。
地区下设一级县和二级县,县下设一级乡和二级乡。
穆罕默德的诞生地麦加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每年世界各地前往这里的穆斯林朝觐者超过200万人。
沙特阿拉伯的历史与文化特色沙特阿拉伯,简称沙特,是一个沙漠国家,位于西南亚和北非交界处,是伊斯兰世界中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作为一个伊斯兰国家,沙特阿拉伯的历史和文化都与伊斯兰教密不可分。
本文将介绍沙特阿拉伯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历史早在公元前6世纪,阿拉伯半岛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这里的人们从事渔业、农业和商业活动。
而伊斯兰教的创立则发生在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在此时登上了穆斯林的历史舞台。
在穆罕默德的领导下,伊斯兰教迅速成为了沙特阿拉伯的宗教中心,并且在他的伟大征服运动中,统一了整个阿拉伯半岛。
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中,沙特阿拉伯成为了伊斯兰王国的中心,同时也是穆斯林朝圣的目的地。
18世纪到20世纪初,沙特阿拉伯领土被奥斯曼土耳其占领。
这时候沙特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的思想和技术,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法制和现代教育。
1916年,由于英国在海湾地区的利益,他们向领土内征服的沙特地区的领导人表示友善,从而帮助沙特人民纷纷反对土耳其的统治。
1927年,伊本·沙特成为沙特统一王国的始创人,之后的历史中,沙特人民经历了很多的变革和挑战。
目前沙特阿拉伯是个国王制度国家,石油是该国的主要出口商品。
文化特色伊斯兰教对沙特阿拉伯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艺术、文学到建筑等各个方面。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麦加,它是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地方之一。
穆斯林朝圣者会穿白色的礼服和头巾,他们每年旅行到此、围绕麦加的圣地及其他伊斯兰教的圣地。
在沙特阿拉伯,宗教节日是每年的高潮时刻,人们通常会聚集在一起、庆祝和礼拜。
穆斯林放弃破戒,这个节日代表了神圣的承诺和纪念穆斯林执着、坚强而敏锐的信仰。
从阿拉伯文化的角度来看,沙特阿拉伯的文学和美术艺术都是与伊斯兰教密不可分的。
在文学方面,诗歌是沙特阿拉伯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伊斯兰教时期的诗歌相似。
在音乐的方面,大多数音乐都是无伴奏的声音,但现在该地区也开始吸收其他一些国家的音乐风格。
总结沙特阿拉伯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历史和文化都非常与伊斯兰教密不可分。
沙特阿拉伯历史发展阶段简介沙特阿拉伯王国(英语:Kingdom of Saudi Arabia,阿拉伯语:ةيبرعةيدوعس),通称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台湾译为沙乌地ةكلمم阿拉伯),简称沙特。
沙特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巴林、卡塔尔等国接壤。
沙特阿拉伯王国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
面积2149690平方公里。
人口绝大部分是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
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
首都利雅得。
沙特阿拉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
沙特实行自由经济政策。
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是伊斯兰教徒朝觐圣地。
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他的继承人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并逐步建立起横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
16世纪阿拉伯半岛沦为奥斯曼帝国的属地。
1446年前后,沙特家族的祖先离开半岛东部卡提夫,来到内志地区的瓦迪-木勒噶河谷附近定居,并将这个地方定名为德尔伊叶。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沙特家族成为内志地区三个最有势力的家族之一。
18世纪上半叶,在内志地区出现了伊斯兰教的一个新教派-瓦哈比派。
瓦哈比派作为实现政治统一的思想武器,被沙特家族全盘接受下来,并在沙特家族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沙特家族的首领先后征服内志,占领利雅得,并袭击科威特、卡尔巴拉,吞并了哈萨,攻克麦加和麦地那,从土耳其人手中夺取了整个汉志,于1811年建立了第一个沙特家族统治的瓦哈比派王朝。
1924年内志酋长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兼并汉志,次年自称为国王。
经过多年征战,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终于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于1932年9月23日宣告建立沙特阿拉伯王国,这一天被定为沙特国庆日。
“沙特阿拉伯王国”现状,带你看看真实的沙特阿拉伯1,沙特阿拉伯王国,简称“沙特”,⾯积225万平⽅公⾥,⼈⼝有3481万。
“沙特”国⼟⾯积排名世界第⼗三位,GDP总计7210亿美元,⼈均GDP20500美元,主要经济来源是⽯油和⽯化⼯业。
2沙特是全世界最⼤的⽯油出⼝国,⽯油资源极其丰富,已探明的⽯油储量居全球之冠,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4。
⽯油产业的收⼊占全国总收⼊的⼤约75%,GDP的40%,以及出⼝收⼊的90%。
3,再来聊聊沙特阿拉伯的⼯⼈薪资,在⼯资待遇⽅⾯有两个标准,本地沙特籍的⼯⼈薪资很⾼,外籍⼯⼈的⼯资就相对低得多。
沙特国内有1200多万外籍⼈员,菲律宾⼈占多数,他们的最低标准⼯资为4300元⼈民币左右,如果是普通熟练的⼯⼈,每⽉⼯资⼤约在1万到1.5万⼈民币之间,技术⼯⼈薪资就更⾼了,⼀年⼯资可到30万以上,所以每年有很多外国⼈到沙特阿拉伯去务⼯。
4,沙特籍⼯⼈的⼯资很⾼,就算不⼯作,国家每⽉也补助约3000⼈民币。
沙特籍⼯⼈的最低标准⼯资为9100元,熟练⼯⼈⼀⽉拿2万⼯资很普遍,。
即便如此,在沙特国内,仍然有相当⼀部分沙特本地⼈不⽤或者不愿意⼯作。
因为,家⾥真的有矿。
5,沙特阿拉伯国内⼤部分⼟地都是沙漠和⼽壁,耕地数量很少,他们的粮⾷和⽔果蔬菜有⼀部分都是从国外进⼝的。
近⼏年,沙特国内发展了各种⾼科技种植业,开始⼤量⾃主种植农作物,⼯⼈基本上全部都是外籍,本地⼯⼈连⽯油都懒得挖,何况是让他种地。
圆盘麦地6,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
利雅得是沙特阿拉伯的⾸都,也是该国第⼀⼤城市,⾯积1913平⽅公⾥,⼈⼝约603万。
在90年以前,利雅得不过是⼀个⾯积不⾜1平⽅公⾥的沙漠⼩镇,后来在这⾥发现了⽯油,经过⼏⼗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了⼀座全球性⼤都市。
7,沙特阿拉伯的汽油⾮常便宜,该国进⼝汽车的关税也⾮常的低,所以基本上⼀个普通的沙特家庭,家⾥也会有好⼏辆汽车。
沙特阿拉伯是一个广袤的沙漠国家,位于亚洲西南部,东海岸与波斯湾相邻,西部与红海相连。
它是伊斯兰教两大圣城之一的麦加的所在地,也是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有“黑金之国”之称。
沙特阿拉伯的历史和文化深厚,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通过本篇地理教案的讲解,我们将深入了解沙特阿拉伯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影响。
一、沙特阿拉伯的历史沙特阿拉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当时这个地区曾是许多文明中心的聚集地。
在公元6世纪初,伊斯兰教的始创人穆罕默德出生在麦加,他成为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将这个宗教展成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
在7世纪中期,穆斯林成为真主的信徒,开始征服阿拉伯半岛的其他地区,向东拓展到波斯,向西进军到西班牙,形成了庞大的伊斯兰帝国,持续了几个世纪。
到20世纪初,沙特阿拉伯仍是分散的部落和王国的聚集地。
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于1932年宣布成立了沙特阿拉伯王国,成为了阿拉伯半岛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
沙特阿拉伯王国通过控制石油贸易,逐渐成为了一个富裕的国家,并发挥了重要的地区和国际作用,成为了整个阿拉伯世界的重要领袖。
二、沙特阿拉伯的文化伊斯兰教是沙特阿拉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地影响了这个国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
除此之外,沙特阿拉伯社会还有其他特点:1.家庭和家族:在沙特阿拉伯,家庭和家族的价值非常重要。
家庭是社会的核心单位,家族表明了个人和家庭的社会地位。
2.礼仪:礼仪在沙特阿拉伯社会中十分重要。
从穆斯林的五个祷告,到交朋友,到处理亲戚关系,人们都遵循着最为浓郁的沙特阿拉伯礼仪。
3.服饰:传统的沙特阿拉伯服装是阿拉伯袍和外袍,也称为dishdasha和thobe。
这些服装保留了古老的阿拉伯本土特色,并且在宗教场合和正式场合占据着主导地位。
4.饮食:沙特阿拉伯人民主要是穆斯林,他们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是有很严格的饮食注意事项的,禁食猪肉啊,不得食用过分甜的食品。
沙特阿拉伯的历史和文化
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东部,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
它的历
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千年,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国家。
沙特阿拉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事件之一是伊斯兰教的诞生和传播。
公元7世纪末,穆罕默德的教义在麦地那被广泛传播,这导致了伊斯兰教在整个阿拉伯半岛的快速传播。
在7至8世纪,穆斯林征服了包括叙利亚、伊拉克、埃及和北非在内的大片土地。
在沙特本土,纳吉德和迪瓦鲁等地的著名城市也成为了伊斯兰教的中心。
除了宗教史外,沙特阿拉伯还具有许多其他历史事件。
前几个世纪,阿拉伯半
岛上的贸易和旅行活动非常活跃,这使得沙特阿拉伯的经济和文化得到快速发展。
同时,由于这片土地富含石油资源,这也使它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沙特阿拉伯的文化和传统,与伊斯兰教密不可分。
从饮食到服饰,从艺术到音乐,所有的方面都展现了当地人对伊斯兰教信仰的尊重和热情。
穆斯林人民在每年的斋月期间会进行大规模的祷告,同时也会尊重每个礼拜五的圣日,并进行特殊的礼拜仪式。
在传统和文化上,沙特阿拉伯工艺品和纤维制品都非常有名。
当地的手工编织
工艺和绣花工艺也非常出名。
此外,沙特阿拉伯还以其宏伟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纳吉德和麦加的伊斯兰教建筑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独具特色的。
总之,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富有文化和历史底蕴的国家之一。
它的历史是多
样化和令人惊叹的,其文化和传统也是如此。
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从当代方面来看,这个充满活力和活力的国家都有着无限的魅力。
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属于西亚国家。
沙特阿拉伯王国,通称沙特阿拉伯,简称沙特。
沙特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巴林、卡塔尔等国接壤。
沙特阿拉伯
元7世纪,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继承者建立阿拉伯帝国,8世纪为鼎盛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
11世纪开始衰落,16世纪为奥斯曼帝国所统治。
19世纪英国侵入,当时分汉志和内志两部分。
1924年内志酋长阿卜杜拉·阿齐兹·伊本·沙特兼并汉志,次年自称为国王。
经过多年征战,终于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于1932年9月23日宣告建立沙特阿拉伯王国,这一天被定为沙特国庆日。
沙特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
沙特实行自由经济政策。
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是伊斯兰教徒朝觐圣地。
沙特阿拉伯的金融体系完善发达,沙特的旅游业也比较发达。
沙特政府鼓励私有经济的发展,以减少国家经济对石油出口的依赖,同时为快速增长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沙特阿拉伯也使用大量外籍劳工。
经济发展以工业为重点,石油和石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主要的经济来源。
沙特阿拉伯王国的政治与社会变革沙特阿拉伯王国位于阿拉伯半岛中部,是一个极具政治影响力的国家。
这个国家的地缘政治位置十分重要,同时又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沙特阿拉伯国内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这些变革对该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这些变革。
一、政治变革沙特阿拉伯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元首是国王,在政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沙特阿拉伯政治变革的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就是2005年国家元首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上台,他改革了国家政府的许多方面。
他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策,包括开放媒体、大幅增加在就业市场中女性的参与度、修订一些传统的社会规则以及支持纪律和经济法的推行。
这些改革改变了沙特政府的多年惯例,但也面临着反对力量的不断压力。
2017年,随着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担任新一任国王的职务,并推出了名为“Vision 2030”的新计划,这是一个以经济多样化和市场开放为导向的计划,为沙特国民的生活和未来提供了一定保障。
该计划希望正式将沙特退出石油行业的依赖,将重心转向其他经济领域,如能源、旅游业、制造和高科技。
可以说这是一个富有雄心壮志的计划,其目标包括提高生产效率、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女性参与度、发展科技和创新能力、推行自由市场、促进社会融合、面临人口增长和社会转变等诸方面的挑战总之,沙特政治变革的历史表明,该国在顶层设计上已经开始展现出开放、多样化和现代化的趋势,同时也在保持一种以伊斯兰教为基础的文化和土壤。
一些专家预测,当“Vision2030”计划全面拓展之时,如同往年政治变革一样,可能也需要穆斯林领导人和伊斯兰文化的支持。
二、社会变革沙特阿拉伯社会变革的最大折点是女性扮演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沙特国内的女性被视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辅助性角色,男性拥有更多的权利和特权。
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概念
中国是一个数千年来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上古时期建立起来。
它拥有一个传统的和强大的文化,并在朝代的变更中拥有许多传统的继承,以及有许多独特的传统和文化现象。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沙特阿拉伯王国是中东最大的欧佩克国家,也是中东地区最富有和最有力量的国家之一。
它有着富有影响力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作为伊斯兰教的主要信仰国家,沙特是一个有传统观念的国家。
它在世界各地的石油和石油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整个中东地区也受其影响。
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但也都遵循着历史发展的脉络。
它们的文化传统不尽相同,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而沙特阿拉伯是以伊斯兰教为基础的国家。
但它们都拥有着实力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这让它们在全球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此外,中国和沙特阿拉伯都是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的国家,他们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并与联合国和其他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它们也都积极参与国际机构的研究、倡议和行动,积极推动国际政策的促进和实施。
总之,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它们的文化传统和政治体制不完全一样,但它们都在为推动和平、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奋斗。
沙特继承制度沙特阿拉伯王国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国家,其继承制度也是举世瞩目。
沙特阿拉伯王国的继承制度始于1932年,是一种遵循伊斯兰教法的继承制度。
根据这一制度,沙特的王位继承权只属于国家的创始人伊本·沙特(阿卜杜勒·阿齐兹·本·沙特)的后裔。
沙特阿拉伯王位的传承是通过家族内部进行的,以确保王朝的稳定和持久。
按照沙特的继承制度,王位的继承声明由各个王子代表自己的支派提出,并由王位继承委员会通过。
这个继承制度确保了王位的顺延性和平稳性,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内乱或权力争斗。
王位继承委员会由创始王朝的后裔和其他重要政治领袖组成,他们共同决定并宣布下一位国家元首的身份。
在沙特的继承制度中,王位继承的首要条件是王子必须是创始王朝的后裔。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王子都有权利成为下一任国家元首。
继承委员会将依据一些重要的标准来评估每位王子是否适合成为国家元首。
这些标准包括领导能力、经验、才能、道义品质和对国家利益的奉献。
沙特阿拉伯的继承制度为这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种制度确保了王位不会变成一种权力斗争的焦点,从而使政权得以平稳过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政治不稳定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种制度同时也强调了家族和团结的重要性,使家族成员之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和合作。
这种连结是沙特社会秩序的基石,促进了整个国家的和谐与团结。
然而,沙特的继承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批评。
其中一个主要批评是这种制度带来的权力过于集中化。
由于王位由家族内部继承,这意味着国家的领导权长期集中在一个家族手中。
这可能会限制政府的开放度和合作度,限制了一些可能更好的国家领导人的机会。
此外,一些人还对继承制度中排除女性的议题表示关切。
根据沙特的继承制度,只有男性才能继承王位,而女性则被排除在外。
这引发了对性别平等的争议和探讨。
总的来说,沙特的继承制度是一个保障国家稳定和连续性的重要制度。
它确保了王位的和平传承,通过维护家族和团结的价值观,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迪拜和沙特是一个国家吗?
沙特和迪拜不是一个国家。
沙特一般指沙特阿拉伯王国,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巴林、卡塔尔等国接壤。
沙特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
迪拜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该国七个酋长国之一迪拜酋长国的首府。
迪拜位于中东地区的中央,是面向波斯湾的一片平坦的沙漠之地。
迪拜是中东地区的经济金融中心,也是中东地区旅客和货物的主要运输枢纽。
沙特沙特阿拉伯的农业沙特阿拉伯的农业沙特阿拉伯王国位于阿拉伯半岛。
西临红海,东濒波斯湾,面积240. 09万平方公里。
人口896万,大部分是阿拉伯人,信伊斯兰教。
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呈阶梯状,沙漠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
最大的沙漠是东南部的鲁卜哈利沙漠,面积达65万平方公里。
西部高原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其它广大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
石油资源丰富,1981年探明石油储量223亿吨。
位于中东部胡富夫附近的加瓦尔油田是世界最大的油田,东北部的萨法尼亚油田是世界最大的海上油田。
沙特阿拉伯是一个半游牧、半农业的国家,从事游牧的人t占全国人口的一半左右,饲养单峰骆驼、绵羊、山羊和马。
农产品以椰枣为主,长期处于单一生产,粮食不能自给。
七十年代以后,沙特阿拉伯政府从全面发展国民经济考虑和为了摆脱农产品主要依赖出口的状况,开始重视农业的全面发展,十几年来沙特阿拉伯在农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提到沙特阿拉伯,人们自然会首先想到它的两个突出特点:一、盛产石油;二、沙漠面积大。
正是这两个特点构成了沙特阿拉伯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有利的是:由于是石油生产大国,有雄厚的资金用于农业投资;不利的是:由于境内主要是大沙漠和高原,可耕地很少,耕地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0.2%。
另外由于沙漠多,气候干燥少雨,最高气温可达540C,平均年降雨量仅60毫米。
·沙特阿拉伯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从.改造和克服不利条件,采取了一系列适合本国情况的农业发展措施。
第一,政府利用石油资金大量投资予农业部门。
1973年,农业部的预算为3. 3亿美元,比1963年的预算增加了30倍。
第一个五年计划(1970-1975)的农业投资为11. 3亿美元,第二个五年计划(1975-1980)增加到30亿美元。
农业和水利部以及农业信贷银行还向农民提供三种优惠贷款:一种是短期季节性的贷款,用于种子和肥料等,一种是中期贷款,用于购买农业机械和牲畜;一种是长期贷款,用于开垦土地等。
沙特阿拉伯属于哪个国家
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属于西亚国家。
沙特阿拉伯王国,通称沙特阿拉伯,简称沙特。
沙特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巴林、卡塔尔等国接壤。
1
元7世纪,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继承者建立阿拉伯帝国,8世纪为鼎盛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
11世纪开始衰落,16世纪为奥斯曼帝国所统治。
19世纪英国侵入,当时分汉志和内志两部分。
1924年内志酋长阿卜杜拉·阿齐兹·伊本·沙特兼并汉志,次年自称为国王。
经过多年征战,终于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于1932年9月23日宣告建立沙特阿拉伯王国,这一天被定为沙特国庆日。
沙特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
沙特实行自由经济政策。
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是伊斯兰教徒朝觐圣地。
沙特阿拉伯的金融体系完善发达,沙特的旅游业也比较发达。
沙特政府鼓励私有经济的发展,以减少国家经济对石油出口的依赖,同时为快速增长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沙特阿拉伯也使用大量外籍劳工。
经济发展以工业为重点,石油和石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主要的经济来源。
沙特阿拉伯王国简介自然地理:沙特阿拉伯王国(Kingdom of Saudi Arabia)位于亚洲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共和国为邻。
国土面积225万平方公里。
海岸线长2437公里。
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是希贾兹-阿西尔高原,其南段的希贾兹山脉,海拔3000米以上。
中部为纳季德高原。
东部为平原。
红海沿岸地区是宽约70公里的红海低地。
沙漠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
无常年流水的河流、湖泊。
西部高原属地中海式气侯;其他广大地区属亚热带沙漠气侯,炎热干燥。
位于沙特西部海岸的第二大城市吉达,是坐落于红海岸的重要港口,海岸线长达80公里。
人口350万左右,面积1,200平方公里,是著名的金融、贸易中心。
沙特国王及其它主要领导人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此办公或休假。
政府各大部在此均设有分部,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也经常在这里举行,有“外交首都”之称。
目前在吉达共设有55个外国总领馆、21个名誉总领馆及一些国际组织的常驻机构。
吉达归麦加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是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纽带,不仅是红海和阿拉伯半岛的传统贸易中心,还是全世界穆斯林进入麦加或麦地南进行朝觐或赴朝的陆、海、空交通要道和主要门户。
吉达是全国内外贸易的重要集散地,有钢铁、水泥和海水淡化等工业。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
绿色的旗地上用白色的阿拉伯文写着伊斯兰教的一句名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下方绘有宝刀,象征圣战和自卫。
绿色象征和平,是伊斯兰国家所喜爱的一种吉祥颜色。
国旗的颜色和图案突出地表明了该国的宗教信仰,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国徽:呈绿色。
由两把交叉着的宝刀和一颗枣椰树组成。
绿色是伊斯兰国家的喜爱的颜色。
宝刀象征圣战和武力,象征捍卫宗教信仰和保卫祖国的决心和意志;枣椰树代表农业,象征沙漠中的绿洲。
另外,沙特人民最喜爱枣椰树,并把它作为捍卫宗教信念的象征。
重要节日: 独立日:9月23日(1932年),国庆日:9月23日(1932年),开斋节:回历10月第一天,宰牲节:回历12月10日国家元首:国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 (Abdullah Bin Abdul-Aziz) ,2005年8月1日继承王位。
人口:2276万(2001年),其中外籍人口约占30%,绝大部分为阿拉伯人。
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伊斯兰教为国教、逊尼派约占85%,什叶派约占15%。
首都与行政区划:首都利雅得(Riyadh )有人口约400万(2001年),年均气温25℃。
全国分为13个地区:利雅得地区、麦加地区、麦地那地区、东部地区、卡西姆地区、哈伊勒地区、阿西尔地区、巴哈地区、塔布克地区、北部边疆地区、季赞地区、纳季兰地区、朱夫地区。
地区下设一级县和二级县,县下设一级乡和二级乡。
位于利雅得中心的王国中心大厦。
据悉,该大厦由沙特王子出资建造,被美国著名旅游杂志《旅游者》列为最新现代化建筑的新“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简史: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一些继承者建立阿拉伯帝国,8世纪为鼎盛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
11世纪开始衰落,16世纪为奥斯曼帝国所统治。
19世纪英国侵入,当时分汉志和内志两部分。
1924年内志酋长阿卜杜勒·阿齐兹·伊本·沙特统一了内志和汉志两部分,并于次年自立为国王。
1932年9月18日定国名为沙特阿拉伯王国。
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政治:沙特是政教合一的君主制王国,不设立议会,无宪法,禁止成立党派。
国王是国家元首,又是教长,沙特王室掌握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
内阁决议,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和协议均需国王最后批准。
《古兰经》和穆罕默德的《圣训》是国家执法的依据。
国王亦称“两个圣地(麦加和麦地那)的仆人”,并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和大臣会议主席(即内阁首相)等职务。
国王行使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
副首相、大臣、副大臣、省长、副省长、驻外使节和其他高级行政官员以及军队上校以上军官均由国王任命,有权解散或改组内阁,各部大臣直接向首相负责。
国王有权批准和否决内阁会议决议及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协议。
内阁由副首相、各部大臣及任命的国务大臣和国王顾问组成,任期4年。
国王有权立、废王储,解散协商会议。
沙特王国由其缔造者阿卜杜勒-阿齐兹·拉赫曼·费萨尔·沙特国王的子孙中的优秀者出任国王。
1992年3月1日,法赫德国王决定成立协商会议,它是国家政治咨询机构,负责向国王提出改革建议,委员由国王任命,任期4年。
麦加朝觐——天房是伊斯兰教朝拜的中心,每年伊斯兰教历12月,来自世界各地的虔诚的穆斯林到麦加朝觐时,都要逆时针方向围着天房游转。
麦加哈拉姆清真寺经济:沙特实行自由经济政策。
沙特以“石油王国”著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极为丰富。
石油工业是沙经济的主要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是世界上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石油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70%以上,石油出口收入约占出口总额的90%。
截止2001年,沙特已探明石油储量约362亿吨(2642亿桶),占世界储量的25%,居世界第一位。
天然气储量为6.0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4%,居世界第四位。
按目前石油产量估算,沙石油仍可开采80年左右。
此外,还有金、铜、铁、锡、铝、锌等矿藏,是世界第四大黄金市场。
水力资源以地下水为主。
地下水总储量为36万亿立方米,按目前用水量计算,地表以下20米深的水源可使用320年左右。
沙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全国的海水淡化总量占世界海水淡化量的21%左右。
蓄水池共有184个,拥有6.4亿立方米蓄水能力。
石油和石化工业为沙特的经济命脉。
年产原油4~5亿吨,石油收入约400~500亿美元。
沙特特别重视农业。
全国有可耕地3200万公顷,耕种面积360万公顷。
在中东地区各国中,沙特的国内生产总值最高,在发展中国家里堪称高水平。
沙特以石油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
石油部门在沙特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30%以上。
沙特出口以石油为主,约占出口总额的90%,石化及某些工业产品的出口量也在逐渐增加。
进口主要是机械设备、食品、纺织等消费品和化工产品。
沙特是高福利国家。
实行免费医疗。
沙特货币名称:里亚尔(Riyal),币值稳定,1美元兑换3.75里亚尔。
当地国民平均所得、基本物价及通货膨胀指数:沙特国民平均所得受油价起伏影响常有波动,二000年沙国平均国民所得为7560美元。
物价涨幅在1%以内维持稳定。
新闻出版:《乌姆·古拉》周刊是官方刊物。
此外,全国还发行13种报纸、23种杂志。
阿拉伯文报纸主要有:《国家报》、《欧卡兹报》、《座谈报》、《利雅得报》、《半岛报》、《中东报》(在伦敦出版)等,英文报刊主要有:《阿拉伯新闻》、《沙特报》、《沙特商业》、《沙特经济概览》等。
沙特通讯社简称沙通社,1971年1月成立。
用阿、英、法文发稿。
在华盛顿、伦敦、突尼斯、贝鲁特、开罗等地设有分社。
利雅得广播电台1965年建成,1962年在麦加建成《伊斯兰召唤》电台,1972年建成《古兰经》广播电台。
以上电台除用阿拉伯语广播外,每天还用英、法、乌尔都、斯瓦希里、波斯和班加利语对外广播。
沙特1964年建立电视网,现有五个电视台。
1965年开始播放黑白节目,1976年开始彩色播映。
1983年开始播放英、法语节目。
电视网已覆盖全国98%的地区。
外交:沙特奉行中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主张国与国之间互相尊重、眭邻友好、互不干涉内政。
提倡各国为实现和平、稳定与繁荣进行合作。
致力于加强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近年来逐步调整对外政策,实行多方位外交方针,积极发展与西欧、日本的关系,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关系。
沙特是阿拉伯国家联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石油输出国组织和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国。
中沙两国自1990年建交以来,在两国领导人的关心和双方企业家的共同努力下,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高层往来频繁,企业交往逐年增多,贸易、经济合作、双向投资等全面快速发展是中沙经贸合作的基本态势。
中沙双边贸易额由建交时的不足3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51亿多美元,沙特已经成为我第10 大进口国,是我在西亚非洲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沙特的第五大进口国。
中国向沙特出口的产品既包括一般商品如服装、箱包、轻工产品、食品等,同时也包括中国的家电产品如电冰箱、洗衣机等和拖轮、通讯设备等高技术产品。
中国从沙特进口的原油2002年达1139万吨,价值近21亿美元。
沙特政府1997年开放中国承包劳务公司进入沙特市场,更进一步拓宽了双边经贸合作的领域,双方在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双向投资等方面的合作已经取得较好成绩。
目前,中国有近15家承包劳务公司在沙特工作,在通讯工程、油田服务、水井挖掘、水坝、公路、桥梁、房建等领域作业,另有中国公司在矿藏开发、铁路建设、机场改扩建、电站建设等方面与沙特有关方面进行接触。
中国和沙特在中国福建合资建设的石化项目已经获得中国政府批准,在山东合资建设的青岛炼油厂项目也已经列入中国的第十个五年发展规划。
同时,中国公司在沙特西部延布工业城独资建设的PA项目也已经获得沙特投资总局的批准,另有一些合资项目正在商谈中。
总之,中沙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双方经济也均呈开放态势且发展较快,为双边经贸和投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卫生防疫沙特每年有上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特别是亚非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公民来沙特履行伊斯兰教朝觐功课,经常带来一些传染性疾病,沙特卫生机构目前要求来沙特的人应有霍乱、脑炎、黄热病及肝炎等疾病的预防注射证明。
治安情形沙特实行伊斯兰教律法并按照部落传统,民事案件皆交由伊斯兰法庭审判。
沙特法律机构执法严格,判死刑者斩首,偷窃者斩手。
对生产、贩卖及走私毒品者均一律处以死刑。
虽然依据律法,杀人者偿命,但是非故意杀人、且被害家属同意不要求偿命,则可以金钱赎命。
虽然沙特律法机构执法严格,社会治安尚属良好,但近年偷窃、抢劫等仍时有所闻。
生活资讯当地主要语言: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由于各行各业的服务人员多为外籍劳工,英语使用相当普遍。
与北京时差:比北京时间晚五个小时。
航空联系:沙特有利雅德(中部)、吉达(西部)与达曼(东部)三个主要国际机场,是进出沙特重要空中交通通道。
我与沙特较为捷便的航线:利雅德一香港(国泰航班,每周有二班次)邮政:沙特邮政除快递外无其他邮政投递服务,一般通信皆使用邮局信箱,邮资国内每封SR1里亚尔,国外SR2里亚尔,超重另计。
此外,沙特民间亦有快递服务,主要有DHL,UPS,FEDEX与TNT等四家。
赋税:沙特没有收入所得税,市面购物亦无附加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