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蚕的一生教案

蚕的一生教案

蚕的一生教案
蚕的一生教案

观察蚕的一生

活动目的

一、过程与方法

1.观察蚕宝宝的一生,描述蚕不同时期的变化,会记蚕的成长日记。

2.经历饲养小动物的大致过程,感受动物由小变大的变化。

3.能够对“吃莴笋叶和吃桑叶的蚕哪个能够吐丝”进行预测,并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

4.能够对“剪开茧子后的蛹是否还能活”进行预测,并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二、知识与技能

1.学会饲养小动物。

2.知道蚕在不同时期的身体是什么样的,为“昆虫”一生会发生变化和“昆虫”的身体结构等概念的建立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珍爱并善待蚕宝宝带给自己的乐趣,增强继续照料好它的信心。

2.培养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的意趣。

活动建议

1.此活动最好是在春季天气温度较稳定时进行,上课前2~3天,用毛笔给蚕卵洒上少量的水,放置在较温暖的地方。

2.活动前教师要准备学生完成饲养蚕宝宝所需要的蚕卵。

3.学校或者学校附近有供学生饲养蚕宝宝所需要的桑树。

4.把学生回家饲养和在学校饲养相结合,定期交流饲养的经验,为饲养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活动准备

蚕卵、放大镜、毛笔、纸盒

活动过程

一、蚕宝宝出生

1.分发蚕卵(这时已有小部分蚁蚕出壳或正在出壳)。

2.观察蚕卵(记录蚕卵的形状和颜色),描述其特征。(蚁蚕不能用手去捏,只能用干毛笔轻轻的去刷。)

3.探究:怎样饲养蚕宝宝?你准备喂它吃什么?

4.实验探究:吃莴笋叶和吃桑叶的蚕哪个能够吐丝。

(1)预测实验结果,做好记录。

(2)设计实验。

(3)学生实验:贴好标签。(在盒子的侧面分别标注吃莴笋叶或吃桑叶的蚕)

5.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蚕宝宝细微的变化,保留蚕宝宝蜕下来的皮。)

二、蚕宝宝的成长(两周后进行)

1.交流饲养蚕宝宝的经验,展示自己的蚕宝宝。

2.描述蚕宝宝的不断成长过程中看到的现象。

3.观察蚕宝宝是怎样蜕皮的

(1)交流蚕宝宝蜕皮的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

(2)探究:蚕宝宝为什么要蜕皮?蚕宝宝没有手,怎样蜕皮的?蜕一次皮有几块?它是从哪里开始蜕皮的?蜕皮后的蚕宝宝有什么变化?

(3)展示蚕宝宝蜕下来的皮。

三、蚕宝宝吐丝(再过两周)

1.交流饲养蚕宝宝的经验,展示自己的蚕宝宝。

2.描述蚕宝宝的不断成长过程中,看到的现象。

3.观察并描述蚕吐丝时的情景。(完成“吃莴笋叶和吃桑叶的蚕哪个能够吐丝”的探究活动,做好记录)

4.观察蚕茧。

(1)蚕茧是什么样的?

(2)称一称一只茧有多重。

(3)量一量茧的长度和宽度。

(4)摇一摇,对着光亮照一照,看看蚕在茧里是什么样的。

(5)每个小组剪开一个茧子观察一下,再用手轻轻碰一碰,看看蛹有什么反应。

5.探究:剪开茧子后的蛹是否还能活

(1)预测:茧子里蛹会发生什么变化?剪开茧子后的蛹是否还能活?

(2)设计实验。

(3)学生实验探究。

6.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四、蚕蛹出壳变蚕蛾(从开始20天后)

1.交流蚕蛾从茧里出来的情景。(完成“剪开茧子后的蛹是否还能活”的探究活动,做好记录)

2.描述蚕蛾的样子。

(1)蚕蛾的身体结构怎样?

(2)蚕蛾肚子的大小一样吗?

(3)预测:蚕蛾肚子的大小与蚕蛾的雌雄有什么关系?

(4)它们的触角像什么?

五、蚕蛾交配产卵(雌雄成虫在化蛾当日交尾产卵)

1.描述蚕蛾交配时的发现。

2.描述雌蛾产卵时的发现。

3.描述蚕卵的形状和颜色。

4.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六、完善蚕宝宝成长的日记,交流饲养蚕宝宝的收获和体会。

拓展活动

吐丝营茧约需3天,再经1~2天化蛹,蛹期经过10~15天,然后由蛹化蛾,也就是成虫,雌雄成虫在化蛾当日交尾产卵,如果产下的是非滞育卵,那么再经10天左右即可孵化出下一代的蚁蚕。

桑蚕的一生

桑 蚕 的 一 生 The life cycle of the mulberry silkworms 荔园外国语小学二(1)班何悠20100516

桑蚕的一生,经过卵(egg)→幼虫(silk worm)→蛹(pupa)→成虫(蛾子,silk moth)4个不同的发育阶段。大约需要40至60天时间,桑蚕便可完成一个世代,在不断的变态中代代相传。 刚孵化出来的蚕宝宝幼虫,像黑黑的蚂蚁,称为“蚁蚕”。蚁蚕身上长满了细毛。 “Look, I am a baby silk worm.” “我孵出来以后就开始吃呀,吃呀。”

桑蚕幼虫以桑叶为生,5天左右蜕皮一次。蜕皮前,它不吃也不动,“休眠”。第一次蜕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共蜕皮4次,成为五龄幼虫。 每次蜕皮后,它呀不停地吃桑叶,吃完就拉,拉完又吃,长得白白胖胖的。吃到第5天左右,当它的皮肤被撑得光溜溜的时候,它不吃了,必须蜕皮才能长得更大。 当五龄蚕长到铅笔那么粗的时候,它彻底停止吃桑叶了。当它把体内的便便排净以后,身体变得有点黄色而透明的时候,就开始找个地方吐丝结茧。

蚕拉的大便,在中药材里叫“蚕砂”。 《本草纲目》记载:蚕砂能祛风降湿、明目降压。睡觉用蚕砂做枕头,能清肝明目。

五龄幼虫需要两天两夜的功夫,才能结成一个茧。一个蚕茧的丝长达1.5公里。 When it is ready to transform into an adult, the caterpillar uses its enormous silk-producing glands (the glands are up to 25% of the mature caterpillar’s weight!) to spin the oval cocoon.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纸的力量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纸的力量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纸的力量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并探索让纸站得稳的多种方法。 2.探索通过改变纸的形状,增加纸的支撑力。 活动重难点: 1.通过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并探索让纸站得稳的多种方法。 2.探索通过改变纸的形状,增加纸的支撑力。 活动准备:白纸若干张、书若干本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书和纸师:书和纸是一对好朋友,可是他们今天吵架了,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为什么吵架?瞧!书神气地说道:"当我站起来的时候,能稳稳地站住!"(老师操作:书本稳稳地站着)可是,纸听了很不服气地说:"哼,你能站,我也能稳稳地站着!" 2.猜想:你们觉得纸能站起来吗?(请幼儿交流自己的猜测) 二、幼儿第一次实验 1.到底纸能不能稳稳地站起来,老师今天为小朋友准备了纸,我们一起试一试,好吗?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了解幼儿操作情况。 3.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方法。 4.小结:小朋友的手真巧,通过折、卷等方法,使纸站了起来,纸这会儿开心极了。

三、幼儿第二次实验。 师:可是,书这会儿又说了:"我不仅能站住,而且还能把你纸稳稳地托起来呢!"(老师演示:书托起一张薄薄的纸) 1.猜测:纸也能托起书吗? 2.到底能不能,我们试一试。(幼儿再次实验) 3.幼儿尝试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教师进行小结。 四、提升难度(幼儿第三次实验) 你们听,书又说了:"你才托起一本书,我可是能托起好多纸呢!"(老师演示:书托起好多纸) 1.纸也能托起很多书吗?(幼儿猜测) 2.教师交代操作要求:可以任意改变这张纸的形状,让它变小、变矮能托起更多的书。 3.幼儿操作尝试,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幼儿一些提示和帮助。 五、教师总结: 纸的支撑力跟它接触的地方和纸的高度都有关,上下接触的面大,它的支撑力就大,相反,接触的面小,力就小。 六、活动延伸: 1.工人叔叔阿姨根据纸的这些特性,用纸做出了很多物品,你知道的有哪些? 2.我们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再找找身边还有什么物品是跟纸的特性有关的。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蚕的一生》习题

教科版三下第二单元第6 课《蚕的一生》习题 一、填空题。 1. 从卵里孵出的蚕是蚕的__________________ ,蚕蛾是蚕的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蚕的一生经历 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四种形态。在图中相应位置 填出对应的形态。 2. 蚕卵里孵出的_________________ 是蚕生命周期的开始,蚕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就会成蛹,从蛹里出 来的________________ 交配产卵, ________________ 是蚕生命的结束。 3. 蚕的一生经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_________________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天。 4. 蚕蛾的胸部有_________________ 足。 5. 从卵里出来的蚁蚕是蚕的___________________ ,蚕蛾是蚕的 _________________ 。 6. 二、判断题。 1. 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成虫三种形态。() 2. 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3. 幼虫阶段的雌蚕和雄蚕也能交配产卵。() 4. 蚕蛾从茧里钻出来后,茧里有蚕蜕下的皮。() 5. 蚕的幼虫和成虫样子是完全不同的。() 6. 蚕卵是蚕生命周期的开始。() 7. 蚕蛾的死亡是蚕生命的结束。() 8.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是3 个月。() 三、选择题 1. 和蚕相同,蜜蜂的生命过程经历的四种形态也是()。 A. 卵→幼虫→若虫→成虫 B.卵→幼虫→蛹→成虫 C.卵→蛹→幼虫→成虫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 活动目标 1、观察平坦的纸和褶皱的纸可以承担的重量。 2、知道纸的形状不同,所承受的力量不同,并理解其中的道理。 ?活动概要 -在各种形状的纸上放上书本,思考怎样形状的纸可以承受书本的重量,了解纸的力量。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Big eye small eye 活动纸-纸的力量(用纸可以制作椅子吗?) ?活动内容 【导入】 1. 观看动画片【纸的力量】,调查我们周围纸的力量,推测平坦的纸和褶皱的纸可以承担的重量。 - 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纸? - 用纸可以干什么? - 纸可以承受多大的重量? - 把纸铺开可以放几个硬币? - 把纸折叠起来可以放几个硬币? 【展开】 2. 观看视频【纸的力量】,了解实验目标,备品和顺序。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平铺的纸和折叠的纸哪个承受的力量大呢? - 看一看实验顺序。 1)在书上放好折叠的纸和没折叠的纸。 2)在纸上放硬币。 【活动:在纸上放硬币。】 3. 分别往折叠的纸和没折叠的纸上放硬币,观察纸能承受的力 量。 - 往纸上放硬币,哪种纸力气更大呢? - 折叠的纸和没折叠的纸哪个可以放更多的硬币呢? - 为什么这种纸可以放更多的硬币呢? 【结束】 4.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纸的力量(坚固的纸桥)写出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 实验后一定要洗手。 ?活动评价 - 比较根据纸形状的不同,所承受力量的不同,并理解其中的道理,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把纸折叠几次或是把纸揉成一团所承受的重量高于把纸平铺着时 所承受的重量。所以把几张纸放在一起的话就可以承受很大的重量。 根据纸折叠的样子的不同所以承受的力量也不同,纸可以承受压缩的力量,但是不能承受拉伸的力量。

蚕的一生教案

观察蚕的一生 活动目的 一、过程与方法 1.观察蚕宝宝的一生,描述蚕不同时期的变化,会记蚕的成长日记。 2.经历饲养小动物的大致过程,感受动物由小变大的变化。 3.能够对“吃莴笋叶和吃桑叶的蚕哪个能够吐丝”进行预测,并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 4.能够对“剪开茧子后的蛹是否还能活”进行预测,并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二、知识与技能 1.学会饲养小动物。 2.知道蚕在不同时期的身体是什么样的,为“昆虫”一生会发生变化和“昆虫”的身体结构等概念的建立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珍爱并善待蚕宝宝带给自己的乐趣,增强继续照料好它的信心。 2.培养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的意趣。 活动建议 1.此活动最好是在春季天气温度较稳定时进行,上课前2~3天,用毛笔给蚕卵洒上少量的水,放置在较温暖的地方。 2.活动前教师要准备学生完成饲养蚕宝宝所需要的蚕卵。 3.学校或者学校附近有供学生饲养蚕宝宝所需要的桑树。

4.把学生回家饲养和在学校饲养相结合,定期交流饲养的经验,为饲养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活动准备 蚕卵、放大镜、毛笔、纸盒 活动过程 一、蚕宝宝出生 1.分发蚕卵(这时已有小部分蚁蚕出壳或正在出壳)。 2.观察蚕卵(记录蚕卵的形状和颜色),描述其特征。(蚁蚕不能用手去捏,只能用干毛笔轻轻的去刷。) 3.探究:怎样饲养蚕宝宝?你准备喂它吃什么? 4.实验探究:吃莴笋叶和吃桑叶的蚕哪个能够吐丝。 (1)预测实验结果,做好记录。 (2)设计实验。 (3)学生实验:贴好标签。(在盒子的侧面分别标注吃莴笋叶或吃桑叶的蚕) 5.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蚕宝宝细微的变化,保留蚕宝宝蜕下来的皮。) 二、蚕宝宝的成长(两周后进行) 1.交流饲养蚕宝宝的经验,展示自己的蚕宝宝。 2.描述蚕宝宝的不断成长过程中看到的现象。 3.观察蚕宝宝是怎样蜕皮的 (1)交流蚕宝宝蜕皮的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 (2)探究:蚕宝宝为什么要蜕皮?蚕宝宝没有手,怎样蜕皮的?蜕一次皮有几块?它是从哪里开始蜕皮的?蜕皮后的蚕宝宝有什么变化? (3)展示蚕宝宝蜕下来的皮。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2.6 蚕的一生(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2.6《蚕的一生》教案

长期的观察有什么体会? 探索二:蚕的一生经历哪些生长变化。 播放视频《我的养蚕日记》 整理观察记录,按生长顺序将不同时期蚕的图片 进行排列。 请先对上面八张图片进行编号,分别说明是蚕的 什么时候或在干什么,并对这几张图片进行排 序。 排列顺序:①⑧③⑦⑤②⑥④ 请将这八张图片的序号填入到对应的表格中 蚕与所有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 —死亡的过程。 有意义。 观看视频 会、对蚕生长变 化图片进行排序 和对蚕的生命周 期进行统计,可 以使学生对蚕的 零散的认识变得 系统化,从整体 上对蚕的一生进 行了解。 3. 交流研讨研讨一:我们可以将蚕的一生分为哪几个主要阶 段?每个阶段大约经历多长时间?算一算蚕的 根据养蚕经验, 交流讨论。 梳理蚕的生命历 程变化顺序

一生是多长时间? 1.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2.从卵孵化开始,到吐丝结茧,蚕的幼虫要经历 四次蜕皮,大约35天。蚕蛹变成蚕蛾的阶段大 约13天。蚕蛾不吃食物,产卵后不久便死去, 这一阶段大约8天。 能用数学的方法 统计蚕的不同阶 段经历的时间以 及蚕的寿命。

3.蚕的一生,从蚕卵中破壳而出开始到蚕蛾死亡终止,大约为56天。 研讨二:推测一下,如果条件适宜,新的蚕卵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如果条件适宜,新的蚕卵将孵化出新的蚁蚕,新的生命周期又开始了。 研讨三:蚕适合在什么气候条件下生长? 1、气候条件 (1)温度:20~30℃。 (2)湿度:60%~90%。 (3)光照:避免阳光暴晒。 2、其他条件 (1)食物:新鲜的桑叶,要洗净晾干,不能带水。 (2)香味:蚕对香味特别敏感,不能用香水、蚊香、空气清新剂、香味化妆品等,禁止使用杀虫剂。自然条件下,蚕宝宝一般在春天或夏天出生,不在秋天和冬天出生的主要原因是秋天和冬天的温度低于蚕生存的温度,此外秋天和冬天蚕的食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养蚕时 的气候条件。 懂得生命的循环

大班科学活动:纸的力量大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感知纸折叠后产生的弹力。 2、尝试折叠各种纸,感知纸的弹力大小与纸的折叠次数、纸的材料之间的关系。 3、乐意在集体和同伴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达。 活动准备: 1、卷筒纸的纸芯、报纸、白纸、卡纸、手揉纸、记录表、铅笔等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探索报纸的弹力 1、报纸有弹力吗? 教师手拿一张报纸说:“这是一张报纸,它的力量特别大,你们信不信?” 教师操作验证。 2、提问:“是谁把纸筒弹起来的?” 、“报纸的弹力从哪里来?” 3、幼儿动手操作,感受报纸折叠后产生的弹力。 二、探索报纸弹力的大小与折叠次数的关系 1、请个别幼儿演示。 2、“你的纸筒弹起来了吗?你是怎么让纸筒弹起来的?请你试一试,试给大家看一 看。” 3、讨论:同一张报纸折叠,为什么纸筒弹起的高度不一样? 4、幼儿再次操作,感知如何使报纸的弹力变大。 三、探索不同种类纸的弹力大小 1、出示三种纸,请幼儿猜测不同的纸折叠相同的次数后弹力的大小变化。 (1)出示三种纸,请幼儿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2)请幼儿猜测三种纸折叠相同的次数后弹力的大小一样吗?请幼儿在记录表上用大小标记将自己的猜测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自己的猜测 2、幼儿操作验证,并记录在记录表上,教师巡回指导。 四、幼儿交流验证结果,教师在大记录表上记录 教师总结 五、结束活动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活动反思:(一研) 在本次活动中,由于一开始我就进行了报纸弹力的实验,然后告诉幼儿报纸有弹力, 再让幼儿照着我的样子去操作,这样致使幼儿在操作时没有悬念,兴趣不浓。如果在一开始就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报纸的这些秘密,那么幼儿的兴趣也许就更浓了。探索的目的性也就更强了。另外,在幼儿讲述猜测结果时,教师最好准备一张大记录纸,便于汇总。

蚕的观察记录

蚕的观察记录 XXX 301班

3月20日冬去春来,这几天的温度慢慢地升高了,我拿出学校为我们准备的蚕卵,安置在盒子里。 4月6日蚕从蚕卵里爬出来,刚爬出来时像一只小蚂蚁,非常非常小,必须离的很近才能看清楚,我给它准备了碎碎的桑叶,能听到细细的嘶嘶声,估计是蚕宝宝在吃桑叶。 4月10日蚕第一次蜕皮完毕,发现蚕变大了,身子黑乎乎的,但是可以看见蚕在蠕动,我每天给它换新鲜的桑叶,清理大便,让它有一个舒适的家。

4月14日我放学回家发现蚕抬起前脚,后脚紧紧地抓住桑叶,一动不动的。大约过了一天,发现盒子里有几块蜕下的皮,蚕宝宝变成两龄蚕了。今天爸爸从衢州过来,给蚕宝宝带了好多“吃的”,我把它保存在冰箱里。 4月18日发现蚕宝宝又不动了,次日蚕宝宝的身子变胖了许多,颜色也变白了。蚕的“胃口”也变大了,我得每天给它准备更多的桑叶。

4月24日蚕进行了第四次蜕皮,这时它的身子白白胖胖的,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还可以清楚的看到身子两侧的小黑点----气孔,它是蚕用来呼吸的。 4月29日学校五一放假,我们带着蚕宝宝回老家,那里有更多新鲜的桑叶在等它。 5月1日蚕宝宝的背脊开始发黄发透,变得亮晶晶,蚕宝宝告诉我它要结茧了,我在盒子为它搭了个小架子,还有几只蚕宝宝就直接躲在盒子的角落里吐起丝来。

5月3日这时蚕宝宝的影子出没有了,只有几个椭圆形的蚕茧躺在盒子里。 5月10日我发现蚕茧的一端有黄色的液体渗出来,这是蚕蛾准备破茧而出了。

5月13日这几天陆续有蚕娥破茧而出,可以发现雌蛾是腹部肥大,爬行慢,雄娥是腹部狭长,翅膀振动很快。雄蛾和雌蛾交尾后,雄蛾就死亡了,雌蛾花上一个晚上,产下大约500粒卵后接着也会慢慢死去。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纸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纸 ●活动目标 1.感知比较3种常见的纸,发现它们的不同。 2.乐于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通过染纸活动,初步发现3种纸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材料准备 宣纸、画画纸、牛皮纸、颜料、标签、表格、染纸样品、塑料筐、抹布、旧挂历纸、泡沫板。 ●活动过程 1.感知3种纸的不同 (1)教师出示3种纸,并问孩子:“这是什么纸(了解名称)?” (2)提出问题:“每人都有3种纸,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听一听,它们有什么不同?” (3)幼儿自己取3种纸进行感知比较,发现纸的软硬、厚薄、颜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在幼儿表达基础上,利用表格形成集体记录。 2.制作有趣的染纸画 (1)引入染纸画,出示染纸样品。 (2)幼儿取纸,教师介绍染纸基本方法。 (3)幼儿操作。 (4)相互交流。 提问:“你们看一看这3种纸染出来的画,你们发现了什么?”“哪种纸做染纸最漂亮?”“为什么?” 小结:宣纸做染纸最漂亮,它吸水多。把这一结果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中。 利用记录表,梳理3种纸的不同。 3.提出问题,引出新活动 “今天是用这3种纸来做染纸画,如果用这3种纸叠成小船,放在水里会怎样?”

●活动评析 《有趣的纸》作为纸的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是一个有着科学领域的明显特点并与艺术领域有机综合的活动。 这个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高。这种高结构不仅体现在从目标到材料的严谨设计。而且体现在用一系列关键问题引导着幼儿的探究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动的每个阶段,不仅在开始时有关键问题的引导,而且在探究告一段落时有共同的讨论和回顾,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和记录的事实信息,概括、总结和提升已经获得的经验。 在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关键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引领着幼儿探究的方向,保证探究的深度和有效性。在《有趣的纸》中,在探究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主要使用了4个关键问题,它们在引发和引导幼儿深入探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关键提问1:这是什么纸?这个问题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发幼儿回忆、确认已经熟悉的纸,同时为了交流的方便,对纸的名称达成基本的共识。 关键问题2:“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听一听,它们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的主要作用在于提示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究;同时这个问题也在提示幼儿关注自己的探究结果――发现纸的不同,让幼儿明确探究的任务。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孩子们会关注到纸的很多外在特性,颜色、薄厚、结实程度、光滑程度等等。

大班科学纸的力量教案反思

(封面) 大班科学纸的力量教案反思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设计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随着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开展探究式科学活动已成为我们教师关注的重点。幼儿作为科学活动的主体,活动设计就必须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让幼儿在主动探究、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乐学、会学这些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报纸、宣纸、牛皮纸的不同承受力并尝试改变纸的承受力,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2、学习用记录表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在“纸条提水”实验中,发现不同的纸力量也不同,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活动难点: 尝试改变纸的力量。 活动流程:

感知了解“纸的材质”---猜测验证“纸的力量”---尝试改变“纸的力量”---拓展延伸“纸制品的方便”。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纸条(报纸、宣纸、牛皮纸)、矿泉水若干;有柄小筐、记录表人手一份; 教师操作材料:报纸做的购物袋一只;有柄小筐一只;矿泉水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了解纸的材质是不同的 1. 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纸:报纸、宣纸、牛皮纸,这三种纸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2. 师幼小节:它们的颜色、用途不同,有的软软的、薄薄的,有的硬硬的、粗糙的,它们的材质是也不同的。 3. 如果用这三种纸来做购物袋,谁能装最重的物品,为什么? (环节自评:报纸、宣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性接触到的物品,此环节加上牛皮纸后直点主题式的导入,鼓励幼儿再现对报纸、宣纸的已有经验,通过观察、比较感知发现这三种纸的材质不同,形成新经验。在此基础上,大胆进行推测和假设。) 二、纸条提水实验:找出承受力最大的纸 1. 究竟谁做购物袋最合适呢?我们来做个“纸条提水”实验。 2. 教师讲述操作要求:取一张纸条,两手提起装有水的小筐,看看这张纸最多能提几瓶水(从装一瓶水开始),然后,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每种纸条都要试一试。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了解面巾纸的纤维走向特性。 2.感受面巾纸的神奇,萌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面巾纸若干,带拎把的瓶子(里面装水)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拎一拎 1.教师出示面巾纸和瓶子:今天面巾纸要和瓶子做游戏,游戏的 方法是:用一张薄薄的面巾纸把这么重的瓶子给拎起来,不可以直接 用手拎,只能请面巾纸来帮忙。你有什么好办法? 2.幼儿试一试、玩一玩,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邀请幼儿展示拎法,教师讲评。 4.幼儿再次游戏。 5.组织交流:为什么有的能拎起来,有的在拎的时候面巾纸就断 了呢? 6.分男女角色尝试面巾纸不同方向的卷法,再拎一拎。男:顺着 短边卷。女:顺着长边卷。再互换尝试。 7.组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长边的承受力大) 二、游戏:撕一撕 1.教师:为什么用长边拎的时候就不断,而短边会断呢?其实面巾 纸里藏着秘密。想解开面巾纸的秘密吗?让我们来玩一个撕纸的游戏吧,先撕一撕短边,再撕一撕长边,看看能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交流:有什么不一样?(沿长边能撕成条条,沿短边撕成碎片。) 4.揭示纸纤维的走向特性:面巾纸里藏着的秘密是纸的纤维走向(边讲边用记号笔做上纸纤维的走向记号)。我们顺着纤维走向把面巾 纸拧成绳,纸的纤维结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这样 纸绳就能拎起瓶子了。 三、游戏:拉大锯 1.介绍游戏玩法:抽一张面巾纸,先在纸的边边上撕一撕。找准 纸的纤维方向,再卷一卷,做成面巾纸绳与桌子对面的好朋友勾一勾、拉一拉,边玩边念儿歌:"拉大锯。拉大锯,姥姥家门口去看戏,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块儿去看戏。" 2.幼儿游戏。 四、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1.师:面巾纸里有纸纤维,还有什么纸也有纸纤维呢?(幼儿自取 报纸、白纸、皱纹纸,寻找里面的纤维走向,并用笔做上记号。) 2.师:这些纸里有纤维,你还能找到有纤维的其他东西吗?(出示布,请幼儿回家跟家人一起玩布,找一找布的纤维走向。)

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

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寻纸的力量 活动目标1、观察平坦的纸和褶皱的纸可以承担的重量。2、知道纸的形状不同,所承受的力量不同,并理解其中的道理。 活动概要 -在各种形状的纸上放上书本,思考怎样形状的纸可以承受书本的重量,了解纸的力量。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Big eye small eye 活动纸-纸的力量(用纸可以制作椅子吗?)

活动内容 【导入】1. 观看动画片【纸的力量】,调查我们周围纸的力量,推测平坦的纸和褶皱的纸可以承担的重量。- 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纸?- 用纸可以干什么?- 纸可以承受多大的重量?- 把纸铺开可以放几个硬币?- 把纸折叠起来可以放几个硬币? 【展开】2. 观看视频【纸的力量】,了解实验目标,备品和顺序。-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平铺的纸和折叠的纸哪个承受的力量大呢?- 看一看实验顺序。 1)在书上放好折叠的纸和没折叠的纸。2)在纸上放硬币。 【活动:在纸上放硬币。】3. 分别往折叠的纸和没折叠的纸上放硬币,观察纸能承受的力量。- 往纸上放硬币,哪种纸力气更大呢?- 折叠的纸和没折叠的纸哪个可以放更多的硬币呢?- 为什么这种纸可以放更多的硬币呢?

【结束】4.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纸的力量(坚固的纸桥)写出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 实验后一定要洗手。 活动评价 - 比较根据纸形状的不同,所承受力量的不同,并理解其中的道理,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把纸折叠几次或是把纸揉成一团所承受的重量高于把纸平铺着时所承受的

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

大班科学课程计划:纸张的力量 1.注意平纸和褶纸可承受的重量. 2,知道纸张的形状不同,纸张的强度是不同的,了解真相. 活动摘要 - 将书放在各种形状的纸上,并思考纸的形状如何承受书的重量并理解纸张的力量. 准备活动 - [自由活动选择 - 科学领域] - 大眼小眼活动纸 - 纸的力量(你可以用纸做椅子吗?) ?活动 [进口] 1.观看卡通片[纸张的力量],研究我们周围纸张的力量,并推测平纸和褶纸可承受的重量. - 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纸张? - 我可以用纸做什么? - 纸张承受多少重量? - 当你张开纸张时,你可以放几枚硬币吗? - 折叠纸张时可以放几枚硬币吗? 【扩大】

2.观看视频[纸张的力量],了解实验目标,设备和顺序. - 我们今天要做的实验是什么? - 做实验时你需要什么? - 平纸和折叠纸的强度是多少? - 看一下实验序列. 1)将折叠的纸张和展开的纸张放在书本上. 2)将硬币放在纸上. [事件:将硬币放在纸上. 】 3.将硬币放在折叠的纸张和展开的纸张上,以观察纸张可承受的力. - 在纸上放一枚硬币,哪张纸更强大? - 折叠纸和展开的纸张.哪一个可以放更多硬币? - 为什么这篇论文可以放更多硬币? 【结束】 4.实验后,大眼小眼活动纸() - 纸张强度(实心纸桥)写出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 实验后务必洗手. 活动评估 - 根据纸张的形状比较纸张强度的差异,了解真相并进行评估.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将纸张折叠数次或将纸张粉碎成球状物的重量大于纸张平放时的重量.因此,如果你把几张纸放在一起,你可以承受很大的重量.根据纸张的折叠方式,强度不同.纸张可以承受压缩力,但不能承受拉伸的力量.

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纸》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纸》教案 ●活动目标 1.感知比较3种常见的纸,发现它们的不同。 2.乐于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通过染纸活动,初步发现3种纸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材料准备 宣纸、画画纸、牛皮纸、颜料、标签、表格、染纸样品、塑料筐、抹布、旧挂历纸、泡沫板。 ●活动过程 1.感知3种纸的不同 (1)教师出示3种纸,并问孩子:“这是什么纸(了解名称)?” (2)提出问题:“每人都有3种纸,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听一听,它们有什么不同?” (3)幼儿自己取3种纸进行感知比较,发现纸的软硬、厚薄、颜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在幼儿表达基础上,利用表格形成集体记录。

2.制作有趣的染纸画 (1)引入染纸画,出示染纸样品。 (2)幼儿取纸,教师介绍染纸基本方法。 (3)幼儿操作。 (4)相互交流。 提问:“你们看一看这3种纸染出来的画,你们发现了什么?”“哪种纸做染纸最漂亮?”“为什么?” 小结:宣纸做染纸最漂亮,它吸水多。把这一结果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中。 利用记录表,梳理3种纸的不同。 3.提出问题,引出新活动 “今天是用这3种纸来做染纸画,如果用这3种纸叠成小船,放在水里会怎样?” ●活动评析 《有趣的纸》作为纸的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是一个有着科学领域的明显特点并与艺术领域有机综合的活动。 这个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高。这种高结构不仅体现在从目标到材料的严谨设计。而且体现在用一系列关键问题引导着幼儿的探究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动的每个阶段,不仅在开始时有关键问题的引导,而且在探究告一段落时有共同的讨论和回顾,引导幼儿根据自己

【2020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二单元2.6.蚕的一生(练习题)

2.6.蚕的一生(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只有、、做好观察记录,研究结果才有意义。 2.可以用、、、、、展示蚕的生长变化情况。 3.蚕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4.我们可以将蚕的一生分为、、和 这几个主要阶段。 二、选择题 1.蚕的一生从蚕卵中破壳而出开始到蚕蛾死亡终止,大约为( )天。 A.56 B.50 C.60 2.蚕的一生经历的四个阶段的正确顺序是( )。 A.卵、成虫、幼虫、蛹 B.幼虫、卵、成虫、蛹 C.卵、幼虫、蛹、成虫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蚕宝宝变成蚕蛹的时期是蚕卵孵化期 B.从蚕蛾出现到死亡的时期是成虫期

C.从蚕蛹变成蚕蛾的时期是蛹期 4、蚕宝宝会在春天或夏天出生,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水多 B.温度适宜 C.桑叶长得最好 5、下列昆虫中一生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不同阶段的是() A.蜻蜓 B.蚜虫 C.蝴蝶 6、蚕的生命周期是指() A.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 B.出生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 C.卵幼虫蛹成虫 7.和蚕相同,蜜蜂的生命过程经历的四种形态也是()。 A.卵→幼虫→若虫→成虫 B.卵→幼虫→蛹→成虫 C.卵→蛹→幼虫→成虫 8.乐乐同学在总结蚕的一生时,做了如下记录:“身体呈圆筒形,有环节,从黑褐色逐渐变为白色,运动方式为爬行。”根据记录,你认为乐乐记录的是蚕的()。 A.卵 B.幼虫 C.成虫 9.美丽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毛毛虫”在蝴蝶一生中所处的时期是()。 A.成虫 B.幼虫 C.受精卵 三、判断题 1.蚕在每个阶段的外部形态都一样。( )

2.如果条件适宜,新的蚕卵可能会孵化出蚁蚕。( ) 3.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 4.自然环境下,蚕宝宝一般在秋天或冬天出生。( ) 5.昆虫产卵为了繁殖后代。() 6.动物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 7.蚕蛾长翅膀但飞不高。() 8.蚕的一生只有在幼虫时期吃食物。() 四、简答题 蚕适宜在什么样的气温环境下生长? 五、如图所示是蝴蝶的生命周期图,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蚕的一生

蚕的一生 同学们,你养过蚕吗?你想知道蚕的一生经历了哪几种形态?你喜欢蚕的哪种形态?请随我们一起最近蚕的世界。 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形态。我们可以它分成四个阶段,从卵里出来的蚕是蚕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别弄错哦。 卵 蚕 蛹 蚕蛾 【第一阶段】蚕时期(幼虫期) 1、 卵孵化 蚕以卵繁殖,约经10天左右孵化。刚孵出的蚕,全身黑黑的,长满黑毛,像蚂 蚁一般,叫做蚁蚕,或称一龄蚕。从此进入蚕宝宝时期。 2、蚕的生长 蚁蚕通过摄食迅速生长,体色逐渐变淡转呈青白色,约两天后毛即不明显了。 蚕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蜕去旧皮,生长出较宽大的新皮再继续生长。 蚕在蜕皮过程中,新皮形成时需要睡觉,称为眠。蚕「眠」后,蚕开始从头到尾「蜕皮」。 眠又是划分蚕龄的界限,蚁蚕摄食后称第1龄蚕,第一次眠后称第2龄蚕,依次类推,第四次眠后称第5龄蚕。 每个龄期的眠期长短不一,从数小时到一天。眠期的幼虫不吃不喝。 在蚕宝宝时期,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蚕后才开始吐丝结茧。 3、蚕宝宝的外型特征 *蚕的身体可以分成13节;蚕的身上有8对脚; 分别是胸足3对(1-3节);腹足4对(6~9节),尾足1对(13节) 。 *蚕背上的「尾角」在第11节。 *第五环节上的背面斑纹半月形斑纹(四龄蚕后最明显)。 蚕的身体侧面有两排小黑点,那是牠的呼吸器官,叫做 气孔(蚕的呼吸器官),共有9对。

4、蚕宝宝的运动和进食 *蚕宝宝食性特殊,最爱吃的食物是桑叶。 *蚕用口器吃桑叶,且由上往下(左到右或右到左)不停的吃。 *蚕的运动方式是用足爬行。 【第二阶段】蚕蛹时期 1、蚕吐丝 蚕发育到5龄末期,逐渐停止取食,蚕体收缩,排空 消化道,呈透明状,此时叫熟蚕。 *熟蚕开始吐丝,并且以S 型及8 字型的方式吐丝。 熟蚕从吐丝至结茧完毕,约2天左右。 2、蛹化 蚕结完茧后,再经过2~3天,在茧中会再蜕皮一次皮 化蛹。蛹的颜色是咖啡色。 *蚕在蛹期不吃不喝,外观上没有形态变化,但体内却 在剧烈蜕变,幼虫器官的解离、改造和成虫器官的发生、形 成均在此期间完成。 【第三阶段】蚕蛾时期(成虫期) 1、羽化后的虫蛾 约十天,当蛹完成发育后,会蜕一次蛹皮,羽化为 成虫——一只漂漂亮亮的披着白色鳞片的蚕蛾。 *蛹期经过10~13 天的时间。 *羽化后的蚕蛾体内生殖器官已发育成熟,会分 泌汁液,侵蚀蚕茧,由头部从茧内钻出。 *虫蛾有六双脚,有二对翅膀、一对触角,身体可以分成头、胸、腹三部分。 *雌雄虫蛾的分辨 类 别 雄蚕蛾雌蚕蛾 特征 触角较大较小 腹部较小(8个环节)较大(7个环节)翅膀振动情形两翅振动多而快两翅振动少而慢 其它身体颜色较深身体颜色较深,尾部有香水囊 2、雌雄蚕蛾的交尾 出茧后,蚕蛾不再进食,而是寻找伴侣进行交尾,雌蛾尾部会发出一种气味吸引雄来交尾,交尾后雄即死亡。雌蛾产下卵后也会慢慢死去。 【第四阶段】蚕卵时期(卵期) 雌蚕生卵 雌蚕蛾羽化后约经12小时,无论交尾与否,均 会产卵。一般正常蛾约可产下500~800粒卵。 刚产下的卵为淡黄色,即将孵化的卵会变成紫黑色。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6.蚕的一生 教案+反思

6.蚕的一生 【教学目标】 1.知道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统计各个阶段的时间。 2.知道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 3.知道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4.培养对生命的珍爱之情。认识资料积累和整理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知道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统计各个阶段的时间。 2.知道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生的观察记录、画的图和拍的照片、制作的小报等。 教师演示器材:介绍蚕的一生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回顾我们的养蚕过程,我们用了哪些研究方法?蚕的一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教师引导:在前面的课时中,我们观察了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在我们的观察过程中,我们都用到了哪些观察方法呢?你们是怎样记录蚕的变化的? (1)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2)教师总结:研究蚕我们可以用视频、照片、图画、记录表、观察日记等方式。蚕的一生经历了蚕卵、幼虫、蚕蛹、蚕蛾四个过程,经历了出生、生长、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将蚕的生长变化图片按顺序排列。 (1)教师根据课本P35与随堂学指名学生将其排序。 (2)学生汇报排序结果。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然后提问。 2.小结:蚕的一生。 蚕的一生,主要围绕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这点来进行。

教师要启发学生,蚕在蚕的整个周期中是幼虫,蚕蛾是成虫。蚕的一生应为卵、幼虫、蛹、成虫,然后从卵开始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 3.蚕的生命周期。 这个活动要帮助学生从蚕的一生为卵、幼虫、蛹、成虫,上升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几个阶段,并且依据前面填写的表格把各阶段经历的时间统计出来,认识到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4.什么因素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 蚕健康生长需要什么条件?自己是怎么满足它的? 5.展示会。 让学生把自己的记录表,制作的小报、标本,拍的照片,专题研究报告等资料都展示出来,大家互相参观、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就养蚕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写成一篇心得体会。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了解更多昆虫的一生。 【板书设计】 蚕的一生 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养蚕,经历了对蚕生长发育全过程的观察,做了许多记录,对蚕的一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本课需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通过整理记录,发现蚕的一生所经历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阶段经历的时间,同时感受到坚持观察记录的价值。

大班科学活动纸的力量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纸的力量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面巾纸的纤维走向特性。 2.感受面巾纸的神奇,萌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面巾纸若干,带拎把的瓶子(里面装水)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拎一拎 1.教师出示面巾纸和瓶子:今天面巾纸要和瓶子做游戏,游戏的方法是:用一张薄薄的面巾纸把这么重的瓶子给拎起来,不可以直接用手拎,只能请面巾纸来帮忙。你有什么好办法? 2.幼儿试一试、玩一玩,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邀请幼儿展示拎法,教师讲评。 4.幼儿再次游戏。 5.组织交流:为什么有的能拎起来,有的在拎的时候面巾纸就断了呢? 6.分男女角色尝试面巾纸不同方向的卷法,再拎一拎。男:顺着短边卷。女:顺着长边卷。再互换尝试。 7.组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长边的承受力大)

二、游戏:撕一撕 1.教师:为什么用长边拎的时候就不断,而短边会断呢?其实面巾纸里藏着秘密。想解开面巾纸的秘密吗?让我们来玩一个撕纸的游戏吧,先撕一撕短边,再撕一撕长边,看看能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交流:有什么不一样?(沿长边能撕成条条,沿短边撕成碎片。) 4.揭示纸纤维的走向特性:面巾纸里藏着的秘密是纸的纤维走向(边讲边用记号笔做上纸纤维的走向记号)。我们顺着纤维走向把面巾纸拧成绳,纸的纤维结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这样纸绳就能拎起瓶子了。 三、游戏:拉大锯 1.介绍游戏玩法:抽一张面巾纸,先在纸的边边上撕一撕。找准纸的纤维方向,再卷一卷,做成面巾纸绳与桌子对面的好朋友勾一勾、拉一拉,边玩边念儿歌:"拉大锯。拉大锯,姥姥家门口去看戏,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块儿去看戏。" 2.幼儿游戏。 四、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1.师:面巾纸里有纸纤维,还有什么纸也有纸纤维呢?(幼儿自取报纸、白纸、皱纹纸,寻找里面的纤维走向,并用笔做上记号。) 2.师:这些纸里有纤维,你还能找到有纤维的其他东西吗?(出示布,请幼儿回家跟家人一起玩布,找一找布的纤维走向。)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

幼儿教育:________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 活动目标: 1.了解面巾纸的纤维走向特性。 2.感受面巾纸的神奇,萌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面巾纸若干,带拎把的瓶子(里面装水)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拎一拎 1.教师出示面巾纸和瓶子:今天面巾纸要和瓶子做游戏,游戏的方法是:用一张薄薄的面巾纸把这么重的瓶子给拎起来,不可以直接用手拎,只能请面巾纸来帮忙。你有什么好办法? 2.幼儿试一试、玩一玩,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邀请幼儿展示拎法,教师讲评。 4.幼儿再次游戏。 5.组织交流:为什么有的能拎起来,有的在拎的时候面巾纸就断了呢? 6.分男女角色尝试面巾纸不同方向的卷法,再拎一拎。男:顺着短边卷。女:顺着长边卷。再互换尝试。 7.组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长边的承受力大) 二、游戏:撕一撕 1.教师:为什么用长边拎的时候就不断,而短边会断呢?其实面巾纸里藏着秘密。想解开面巾纸的秘密吗?让我们来玩一个撕纸的游戏吧, 第 2 页共 6 页

先撕一撕短边,再撕一撕长边,看看能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交流:有什么不一样?(沿长边能撕成条条,沿短边撕成碎片。) 4.揭示纸纤维的走向特性:面巾纸里藏着的秘密是纸的纤维走向(边讲边用记号笔做上纸纤维的走向记号)。我们顺着纤维走向把面巾纸拧成绳,纸的纤维结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这样纸绳就能拎起瓶子了。 三、游戏:拉大锯 1.介绍游戏玩法:抽一张面巾纸,先在纸的边边上撕一撕。找准纸的纤维方向,再卷一卷,做成面巾纸绳与桌子对面的好朋友勾一勾、拉一拉,边玩边念儿歌:”拉大锯。拉大锯,姥姥家门口去看戏,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块儿去看戏。” 2.幼儿游戏。 四、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1.师:面巾纸里有纸纤维,还有什么纸也有纸纤维呢?(幼儿自取报纸、白纸、皱纹纸,寻找里面的纤维走向,并用笔做上记号。) 2.师:这些纸里有纤维,你还能找到有纤维的其他东西吗?(出示布,请幼儿回家跟家人一起玩布,找一找布的纤维走向。)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蚂蚁过冬》 第 3 页共 6 页

大班《蚕的一生》

大班半日活动计划《蚕的一生》 一、晨间活动: 活动内容:来园接待 活动准备:开窗通风,提供自然角记录工具,增添区域活动材料。 活动指导: 1、与幼儿及家长礼貌问候,询问并了解幼儿身体情况。 2、帮助值日生明确任务、分工合作,完成自然角的照料,及时进行茶杯的摆放等。 3、鼓励幼儿选择喜欢的区域游戏,主动思考并操作。 4、观察个别情绪特别的幼儿,适时进行引导。 二、晨间锻炼 活动内容: (一)户外活动:欢乐大口袋 活动目标: 1、尝试多种方法玩大口袋,锻炼动作的灵活性和身体的协调性。 2、感受模仿游戏和体育活动的愉快。 活动准备:布袋每人一个。 活动指导: 1、热身运动。 2、幼儿自由玩大口袋,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玩。 3、幼儿放松身体。 (二)早操 活动目标: 情绪愉快,精神饱满地做操,动作到位。 三、盥洗、早点、晨间谈话 活动目标: 1、能在盥洗中自觉的谦让排队等候。 2、能安静地吃完自己的一份点心,并保持自身和环境的整洁。 3、点名并请班级气象员预报天气。 四、教学活动一:科学活动:蚕茧的秘密 (一)设计意图: 本活动取材于孩子们十分喜欢的饲养角。上学期末孩子们刚好饲养过春蚕,在饲养角里观察和探究过蚕宝宝的秘密,对于蚕宝宝的生长变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临近暑假蚕宝宝恰好“上山”吐丝结茧,孩子们对于蚕茧的了解是个空白。本学期在“动物”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于蚕茧的秘密尤为好奇,非常想知道放暑假之后,蚕宝宝有没有发生变化。大班孩子好奇心强,抽象思维萌芽,乐意探究生活中动植物的秘密,并能尝试着运用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寻找答案。针对这一年龄特点,结合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期间,及时进行“蚕茧的秘密”主题活动,将孩子的已有经验进行梳

大班科学活动:纸的力量大

大班科学活动:纸的力量大(一研)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感知纸折叠后产生的弹力。 2、尝试折叠各种纸,感知纸的弹力大小与纸的折叠次数、纸的材料之间的关系。 3、乐意在集体和同伴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达。 活动准备: 1、卷筒纸的纸芯、报纸、白纸、卡纸、手揉纸、记录表、铅笔等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探索报纸的弹力 1、报纸有弹力吗? 教师手拿一张报纸说:“这是一张报纸,它的力量特别大,你们信不信?” 教师操作验证。 2、提问:“是谁把纸筒弹起来的?”、“报纸的弹力从哪里来?” 3、幼儿动手操作,感受报纸折叠后产生的弹力。 二、探索报纸弹力的大小与折叠次数的关系 1、请个别幼儿演示。 2、“你的纸筒弹起来了吗?你是怎么让纸筒弹起来的?请你试一试,试给大家看一 看。” 3、讨论:同一张报纸折叠,为什么纸筒弹起的高度不一样? 4、幼儿再次操作,感知如何使报纸的弹力变大。 三、探索不同种类纸的弹力大小 1、出示三种纸,请幼儿猜测不同的纸折叠相同的次数后弹力的大小变化。 (1)出示三种纸,请幼儿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2)请幼儿猜测三种纸折叠相同的次数后弹力的大小一样吗?请幼儿在记录表上用大小标记将自己的猜测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自己的猜测 2、幼儿操作验证,并记录在记录表上,教师巡回指导。 四、幼儿交流验证结果,教师在大记录表上记录 教师总结 五、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一研) 在本次活动中,由于一开始我就进行了报纸弹力的实验,然后告诉幼儿报纸有弹力,再让幼儿照着我的样子去操作,这样致使幼儿在操作时没有悬念,兴趣不浓。如果在一开始就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报纸的这些秘密,那么幼儿的兴趣也许就更浓了。探索的目的性也就更强了。另外,在幼儿讲述猜测结果时,教师最好准备一张大记录纸,便于汇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