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7 手术台就是阵地-部编版 (1)
- 格式:docx
- 大小:18.32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范文第【1】篇〗一、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知识目标:联系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汇。
二、教学重点: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理解白求恩大夫所说的话。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阵地”,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体会:阵地是战士保卫祖国,消灭敌人的战斗的地方。
阵地是很重要的地方,是不能丢失的。
解放军叔叔打仗时常常说“人在阵地在”。
)请再读课题,想一想:把哪儿当成了阵地?(手术台)“手术台”是专门用来干什么的地方?(医生抢救病人、为病人动手术的地方)当你读课题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疑问呢?(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他在这个阵地上怎样战斗的呢……)这些问题正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学习课文后就可以知道了。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1、课题是由谁的话演变而来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来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两个问题。
(学生读文后,明白:“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是由白求恩大夫的原话“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演变而来的。
他是在情况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不撤离时说出来的。
)2、简介白求恩。
(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
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导语】《⼿术台就是阵地》讲的故事发⽣在抗⽇战争时期。
1939年春天,齐会战⽃打响了,受加拿⼤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的加拿⼤共产党员⽩求恩⼤夫在这次战⽃中,把⼿术台当作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不顾个⼈安危,谢绝了卫⽣部长恳请他撤离的劝说,坚持为伤员做⼿术,连续⼯作了69个⼩时,表现了⽩求恩⼤夫对⼯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尚品质,赞扬了⽩求恩⼤夫把中国⼈民的解放事业当成⾃⼰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 教学⽬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当头⼀棒、敌⼈、激烈、陆续、淹没、仍然、吼叫、危险、形势、继续、迅速、争分夺秒等。
体会“陆续、连续、继续”的不同意思,并练习正确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把握课⽂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内容,理解“”的意思。
3.学习⽩求恩⼤夫对⼯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学习⽬标: 学习⽣字词,整体感知课⽂。
教学步骤: (⼀)导⼊ (出⽰课⽂插图)这是抗⽇战争时期,我⼋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
看这位外国医⽣不顾个⼈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术,他说:“⼿术台就是医⽣的阵地。
”这个外国医⽣是谁呢?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了答案。
(⼆)课堂预习 1.出⽰预习要求。
(1)⾃由读课⽂,把⽣字词圈出来,反复读⼏遍。
(2)再读课⽂,⽤“——”画出不懂的词句,能查字典解决的查字典。
(3)思考:这篇课⽂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 (1)指读课⽂。
(2)认读⽣字词。
3.简介⽩求恩 (三)理解课⽂第⼀⾃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讲了什么? 2.简介齐会战⽃。
3.齐读第⼆⾃然段。
第⼆课时 学习⽬标: 学习2、3、4⾃然段。
教学步骤: (⼀)理解第⼆⾃然段 1.默读第⼆⾃然段思考:⼏发炮弹落在⼩庙前的空地上,⽩求思是怎样抢救伤员的? (1)⼏发炮弹落在⼩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什么? (2)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求恩是怎样⼯作的? (3)朗读。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曾经有一位国际友人,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他就是白求恩。
他为何能得到毛主席如此高的评价呢?让我们走近白求恩,从《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2.资料链接。
白求恩,加拿大人,著名胸外科医师、人道主义者。
他于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在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救治了大批伤员。
后于1939年11月12日因病逝世。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掌握生字结构。
重点提示:“术、斗、匆”是独体字,“匆”最后一笔是点;“焰、仍、险”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刚”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宽右窄;“取”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右同宽。
3.易错字提示。
“离”,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上部里边不要写成“人”。
组词:离开分离造句:他恋恋不舍地离开故乡。
“取”,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不要写成反文旁。
组词:取出可取造句:他小心翼翼地从盒子里取出礼物。
4.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并组词。
重点提示:“棒”是后鼻音,“速”是平舌音,“撤”是翘舌音。
5.学习多音字“斗”“大”。
dòu(战斗)(斗争)斗dǒu(斗笠)(斗胆)(气冲斗牛)运用:两个带着斗(dǒu)笠的青年机智地同敌人作斗(dòu)争。
dài(大夫)大dà(大家)(大人)运用:张大(dài)夫为了大(dà)家的安全连夜工作着。
6.理解词语。
【气焰】比喻人的威风气势(多含贬义)。
【嚣张】(恶势力、不良的风气)高涨、放肆。
形容言论、行动十分放肆,态度十分猖狂。
【当头一棒】比喻给人以突然打击。
【反扑】(猛兽、敌人等)被打退后又扑过来。
【火线】作战双方对峙的前沿地带。
【敏捷】(动作、思路等)迅速而灵敏。
26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含义,明白手术台对于医生和病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医学工作者的尊敬之情,理解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
2. 学习生字词,掌握本课重点词汇。
3. 讨论课文主题,引导学生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
2. 学习生字词,掌握本课重点词汇。
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对医学工作者的尊敬之情,理解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电子版或纸质版。
2. 生字词卡片。
3. 课堂讨论引导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医生工作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学习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
3. 学习生字词:通过生字词卡片,学习并掌握本课重点词汇。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围绕“手术台就是阵地”的主题展开讨论,理解其含义。
5. 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内容和讨论,培养学生对医学工作者的尊敬之情,理解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6. 总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手术台就是阵地”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手术台就是阵地2. 重点词汇:手术台、阵地、医生、病人、奉献、尊敬3. 课文内容概括:课文描述了手术台对于医生和病人的重要性,强调了医生在手术台上的责任和使命。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医生工作的理解和尊敬之情。
2. 课堂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和感受。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含义,明白手术台对于医生和病人的重要性。
同时,学生也应该能够培养出对医学工作者的尊敬之情,理解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26课《手术台就是阵地》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 通过学习,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 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提高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他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
2.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3.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含义。
4. 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他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 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他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2. 教学难点:- 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含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盒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白求恩大夫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 利用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理解词语的含义。
3. 朗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4. 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落阅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 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含义。
5. 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 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他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6. 总结与拓展:-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 布置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了解更多关于白求恩大夫的事迹。
板书设计1. 课题:《手术台就是阵地》2. 生字词:手术台、阵地、国际主义、无私奉献3. 课文主要内容:白求恩大夫在战地医院的事迹4.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他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7 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陆续”、“连续”等生字词,理解并积累“阵地”、“手术台”等词语。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3)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手术台就是阵地,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题:手术台就是阵地2. 课型:讲读课文3. 课时:2课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手术台就是阵地,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手术台就是阵地,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和认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主认读生字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3. 合作交流(1)学生分小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感悟(1)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体会手术台就是阵地。
(2)学生分享朗读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后拓展(1)引导学生谈谈对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的理解。
(2)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
六、板书设计手术台就是阵地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并组词。
2. 朗读课文,体会手术台就是阵地。
3. 搜集关于白求恩大夫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朗读感悟等方式,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手术台就是阵地,学习了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
27*、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并运用本课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以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4.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5.教育学生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1.会认“斗、棒”等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正确理解“当头一棒、陆续”等词语。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中事情发生的背景。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1.出示课题,朗读课题。
2.针对课题,提出问题,弄清题意。
(“手术台”指什么?“阵地”指什么?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为什么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又是怎样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是在什么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二、带着问题,自学课文,了解大意1.轻声朗读课文,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扫除字词障碍,并分别理解词义。
(强调“斗、大”这两个多音字的读音并分别组词。
)2.默读课文,完成填空,了解课文大意。
__________年春,__________战斗打响了。
在____________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__________。
他已经__________没休息了,眼球上__________。
战斗越来越激烈。
师卫生部长让白求恩__________,但白求恩说:“手术台是医生的________。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白求恩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就这样,白求恩________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连续工作了______个小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第1篇】一、设计理念《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下册选学课文中的一篇。
课文顺着战情的变化,设置了递进的三个层次来表现人物的崇高品德。
每个层次都抓住这样两个要点来构段:险恶的环境,白求恩大夫的表现(言行)。
在这样强烈的对比中,突出了白求恩大夫的高尚品德。
教学时要紧紧抓住这个对比,来让学生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国际主义精神不甚了解,因为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所以很难体会到当时环境的危急,以及在这样危急情况下身为一个外国人的白求恩大夫仍然坚持做手术所体现出来的各种高尚品质。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战争的视频,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较为容易的感受白求恩大夫这一品质。
三、教学目标1. 会认“斗”“棒”等13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生字的音、形、义,能正确认读并书写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白求恩大夫在危险中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的语句,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崇尚品质和伟大精神。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语板书“手术台”,问同问们会想到什么?(医院)板书“阵地”,问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会想到什么?(打仗的地方),(转身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如果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同学们脑海里面可能会浮现出一连串的问号,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作者为何要这样说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去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直接用质疑课题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本篇文章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1.检查字词预习(多媒体出示下列词语)气焰嚣张当头一棒激烈淹没敏捷炮弹争分夺秒爆炸恳求危险战斗大夫(1)分小组朗读;(2)注意“大夫”的“大”的读音,“战斗”的“斗”的读音。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联系上下词语意思。
四.教学过程:(一)揭题。
1.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第21课《手术台就是阵地》,看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惑,有什么问题要问吗?2.过渡: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朗读课文。
1.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特别要关心一下差生的朗读情况。
3.我们一起先来把这些生字读准确,就能帮助我们把课文读正确。
(三)朗读生字。
1.把生词读准确了,那课文是不是就能读正确,读流利呢?2.这次朗读,同学们进步多了,但还有几个句子,需要再练习一下。
3.现在我们已经把词语读准字音了,难读的句子也能读流利了现在同学们能不4.能把课文读的更正确,流利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大家试试看,好不好?自由读。
5.下面让我们全班同学开火车每人读一句,老师要看看哪位同学读的,一人一句接读。
6.齐读全文。
思考:课文到底讲了意见什么事。
这句话是谁说的?怎么会这样说的。
7.出示图,学生回答。
(四)理解词语。
1.谁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哪个词语。
2.出示难懂词语,再联系上下文读读看,是不是懂了。
(五)练习写字。
1.看着生字表,看着读,认清字型。
2.哪几个字难写,要注意什么。
3.分类书写。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第2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词。
体会“陆续、连续、继续”的不同意思,并练习正确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情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1、使学生从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救死扶伤的事迹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优秀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教育学生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先找出重点段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先找出重点段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三、教学用具:白求恩说的话(第三自然段中)四、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新词。
读熟课文。
提炼出主要问题。
教学过程:一、解题并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手术台就是阵地》。
同学们看了课题后想说点什么?二、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生字表里的生字。
2、老师出示生字,学生读。
3、记字形。
说说哪些字最难记,你有什么好方法。
4、在记字形的同时,说一说字词义5、读词。
三、读熟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尽量做到正确。
2、听老师的范读,查自己是否有错。
3、再自读课文,尽量做到流利。
4、同桌互读互查。
四、默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1、默读,自己画。
2、小组讨论,帮助解疑。
3、全班讨论,筛选重点问题。
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为什么把手术台当作阵地?说明了什么?明确: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知道什么叫阵地?手术台是什么样的地方?再理解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就要理解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白求恩大夫是怎样说的是怎样做的。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解决重点问题,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回顾重点问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不少问题,还有一个问题要在这节课来解决。
问题是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为什么把手术台当作阵地?说明了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知道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白求恩大夫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二、解决重点问题,有语气地朗读。
1、什么叫阵地?(阵地就是军队为了战斗而占据的地方,通常设有工事)(手术台就是外科医生做手术用的台子。
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
《27*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讲的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在一次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
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第2、3、4节交代了事情的经过,最后一个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本文结构清晰,第2、3、4自然段中都有环境描写,还有丰富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
文中还配有一幅插图:白求恩大夫正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
从他那弯成弓形的身体、双手正在忙碌的样子;从他那目不转睛的神态,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
【设计说明】
略读课文的教学在内容理解上要求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上要重引导,要更加放手。
本课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注重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的表达方法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白求恩大夫坚持工作时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等)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词析句,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从读中悟,从悟中读,进而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学情分析】
1.关于略读课文。
新课标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略读好比是精读教学后的练兵场,在精读教学中交给学生方法,让学生掌握。
在略读教学中教师提示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学。
2.关于默读。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二年级以来已经开始有默读了,学生清楚默读的要求。
但是这一单元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默读。
【教学目标】
1.会认“棒、恩”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大”。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感受白求恩大夫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
【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 学生预习,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把课文读通、读正确。
查找关于白求恩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简介白求恩
同学们,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大地掀起了一场抵抗日本侵略的民族性战争,即抗日战争。
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课件播放:齐会战争】。
同学们,这是抗日战争中著名的齐会战斗,战士们经过三天三夜与日军拼搏,守住了齐会这一个“阵地”。
战争最后取得胜利,除了战士们奋勇杀敌,后方的故事更是令人感动。
比如这位大夫——白求恩同志【课件出示资料。
】在这场战斗中连续工作69小时,救治了115名伤员。
他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
齐读课题。
同学们,手术台是什么?(手术台是外科医生给病人做手术用的台子。
)阵地是什么?(阵地就是战士战斗的地方。
)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 1、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2、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3、在什么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4、怎样坚守这块阵地?】
【设计意图:抗日战争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通过视频直观的感受,旨在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那个炮火连天的年代,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学习课文进行情感铺垫。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揣摩思考,质疑问难,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
】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过渡: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先来认识一些生字词朋友。
1.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读,正音
(2)全班齐读
(3)学习多音字“斗、大”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课件
出示】
3.思考: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求恩为伤员做手术的内容?(第二至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这三个自然段具体地介绍了在战斗非常
激烈的情况下,白求恩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这是事情的经过。
师:那事情的起因、结果又是什么?请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4、默读课文,找出事情的起因结果。
(指名说,板书)
同学们,课文是按“战斗打响”“战斗激烈”“战斗胜利”的顺序来写,这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
【设计意图: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大意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
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读准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为下文品析人物品质打下基础。
】
三、品析环境描写,感受战斗的激烈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描写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时周围环境的句子。
师:同学们,谁来把你画出的句子与大家分享?(指名说,课件出示)
同学们,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的体会与大家分享?(当时的情况越来越危险了。
)
同学们,谁来展示你精彩的朗读?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吧。
【设计意图: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起到衬托的作用。
恰当的环境描写不但可以把事情发生的气氛揭示出来,还能烘托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这一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感受战斗的激烈,从而品悟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的安危,忘我工作的高贵品质。
】
四、品析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感悟白求恩的品质
过渡:这么恶劣的环境下,白求恩大夫是如何工作的呢?
1. 再次默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画出描写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句子。
师:同学们,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与大家分享?【课件出示句子】
师: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可以抓住重点的词语)
(预设:不怕危险、忘我工作、不顾个人安危、对工作极端负责。
)
2.面对这样的环境,师卫生部长说了什么?
3.白求恩是怎样回答的,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5.你是怎么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
预设:手术台是外科医生给病人做手术用的台子。
阵地就是战士战斗的地方。
同学们,阵地对于军人、对于战场来说意味着什么?
预设:如果阵地丢失了,就意味着战斗的失败。
坚守住阵地是非常重要的。
同学们,白求恩大夫为什么不肯离开手术台?白求恩把做手术救伤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白求恩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坚守住自己的岗位,
小结:同学们,白求恩大夫不光把自己看作一名医生,也把自己看成是抗日战争中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战士。
作为一名战场上的医生,他认为什么都比不上给战士做手术更重要。
因此,对他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4.小组讨论: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与大家分享?
小结:同学们,白求恩是加拿大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给抗日战争中受伤的战士做手术,他当然是我们的客人。
可是他不把自己当作客人,而是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是自己的事业,所以他说自己不是客人。
同学们,请带着坚决有力、临危不惧的坚定语气读
读白求恩的话。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类文章,作为略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体特点,找到合适的方法品悟人物品质。
这篇文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白求恩大夫做手术时语句,然后再抓住关键的词组,感悟人物的品质。
】
五、感情升华,拓展延伸
师:你还知道白求恩大夫的那些故事?(指名说)
小结:白求恩在一次抢救伤员的过程中不幸感染,离开了我们。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人们修建了白求恩纪念馆。
毛泽东主席也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纪念白求恩》,号召全国的人民向白求恩学习。
【设计意图:了解更多白求恩大夫的故事,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通过补充的资料,更深入感受白求恩大夫的高贵品质。
】
六、课后作业
1.完成学习辅导。
2.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父母听。
【设计意图:通过复述故事,让白求恩大夫的形象深入学生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