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汇编
- 格式:docx
- 大小:166.16 KB
- 文档页数:3
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问题】分别向装有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里缓缓吹气约10s,分别出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颜色改变、放出气体、产生沉淀、能量变化等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无明显的现象,无现象的化学反应主要是以下三类:①CO2 + H2O =H2CO3②酸碱溶液HCl + NaOH =NaCl + H2O ③CO2 + 2NaOH =Na2CO3 + H2O 【如何证明反应已发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利用反应前后溶液的酸碱性(或酸碱度)的变化;(2)利用反应前后的气体压强的变化;(3)验证某种生成物的存在。
小结:①证明反应物减少或消失;②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探究三:如何验证NaOH溶液和CO2发生了反应?(1)提问:能否根据反应前后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来验证?______,因为反应前的氢氧化钠溶液呈______,而反应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是呈_______的,反应前后的酸碱性____发生改变,因此______(能或不能)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来验证。
(2)A B D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小结:利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的气体压强的变化来验证。
注意:需要补做一个CO2溶于等体积的水的对比实验。
(3)小结:通过测定生成物Na2CO3的存在来验证。
【中考链接】1、为了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实验一: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1)写出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二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2)打开活塞Ⅱ,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Ⅱ,写出利用图示装置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3)实验后,取B中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烧杯中,若溶液呈红色,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写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2、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确实发生的实验探究作者:张竹君来源:《新课程·中学》2011年第09期摘要:有一些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也就是说,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发光、不变色、无明显的热量变化、无沉淀、无气体生成,导致人们不易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可以借助其他试剂和仪器来证明:一、证明参加反应的某种物质没有了或减少了;二、证明生成物的存在;三、创设情境,呈现现象。
关键词:无明显现象;无色酚酞;确实发生;干扰;中和反应;体系压强自然界的物质有两种变化形式,一种是物理变化,一种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往往会伴随着一些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会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但是,有一些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也就是说,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发光、不变色、无明显的热量变化、无沉淀、无气体生成,导致我们不易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这类反应需要借助其他试剂和仪器才能感知反应是否确实发生了。
一、证明参加反应的某种物质没有了或减少了通过实验证明反应物没有了或减少了,反应物被消耗了,那当然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用此方法时必须排除生成物对反应物鉴别的干扰。
例如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中和反应,我们既可以通过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没有了,也可以证明盐酸没有了。
方法一是用无色的酚酞试液,用试管取2 mL氢氧化钠溶液,再滴两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边加边振荡到红色褪去。
无色酚酞变红是氢氧化钠存在的标志,无色酚酞不呈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没有了,反应确实发生了。
方法二是用pH试纸,氢氧化钠的pH大于7,滴加盐酸的过程pH逐渐减小直到pH等于7,说明氢氧化钠不存在了,确实参加了反应。
方法三是用锌粒,(1)给试管中取2 mL稀盐酸,加入锌粒,现象是有气泡产生;(2)给试管中取2 mL稀盐酸,先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锌粒,现象是无气泡产生。
这组对比实验说明稀盐酸被消耗掉了,从而说明盐酸参加了反应。
无明显现象反应的探究一.实验探究题1.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间的反应,设计了如图甲、乙两个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1)可以观察到乙实验现象是;(2)有同学认为装置中试管内液面上升,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而有些同学不认为,请说说他的理由;(3)已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产物之一是碳酸钠(Na2CO3),为验证该产物,可采取的操作有(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2.用甲、乙两组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已知: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1)甲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乙实验,测得瓶内气压变化如图所示。
①首先注入瓶中的药品是(填“H2O”或“NaOH溶液”)。
②对比坐标图中的两段曲线,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3.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是溶解在水中?【查阅资料】①15℃、101KPa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如下:溶剂水酒精溶解度 1.00.3②15℃时,在酒精中氢氧化钠易溶、碳酸钠微溶。
③通常情况下,稀溶液的体积约等于溶剂的体积。
【实验设计】在15℃、101KPa时,制取二氧化碳并用于实验甲、实验乙。
【分析与表达】(1)如果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是,那么氢氧化钠应保存。
(2)实验过程中需要吸收CO2时,大多会选择NaOH溶液,但是,检验CO2时常常选择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简要解释原因。
(3)实验甲中,同时滴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是。
(4)实验乙中,将氢氧化钠完全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会自动向内移动并将酒精推入锥形瓶,活塞的移动速度是(填答案字母)。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再变慢(5)由以上探究可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但实验乙的数据还不够准确,造成实验乙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1例1: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奥妙无穷.在一次化学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并填写以下空白。
(1)如何用实验验证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第一组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一:①你分析上述方案中为什么强调只有测得的pH ≥7才能证明反应发生了:②写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第二组同学在做完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后,为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设计了实验方案二:此时有同学提出方案二不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 。
为此,还需要选择 (填一种试剂),再进行实验即可。
解:(1)①只有p H≥7才能说明硫酸已经反应掉了,从而排除了因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引起稀硫酸被稀释而引起pH 变大的情况; ②HCl+NaOH=NaCl+H 2O(2)有蓝色沉淀产生;因为当稀硫酸过量时,滴加硫酸铜也没有明显现象。
锌粒或碳酸钠粉末等。
总结:一般,对于这类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是否发生的问题,证明思路为:一、证明反应物的消失或减少用此法时,必须排除生成物对反应物鉴别的干扰。
二、证明生成物的存在用此法时,要注意生成物应具有反应物没有的性质。
三、证明反应过程中有明显的能量变化通常借助于测量体系的温度变化来反映能量变化情况。
四、创设对比实验,使本无现象的化学变化之呈现出明显的现象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例题:例2: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为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同学通过图1所示的实验,证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他依据的23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2)小明同学通过图2所示的实验,也证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6无明显现象反应的探究一、思路分析1.常见无明显现象的反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稀盐酸或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证明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发生:角度1:验证有新物质生成;角度2:验证反应物的减少或消失二、实验设计考向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2015.12A)角度:验证有新物质生成例1小明取4朵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进行如图1实验来验证CO2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图1实验中观察到Ⅰ中纸花变红,Ⅰ、Ⅰ中纸花均不变色,Ⅰ中纸花变红。
对比实验Ⅰ、Ⅰ可知,________可使紫色石蕊变红;经分析可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____(填“酸”“碱”或“中”)性物质,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考向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014.7A)例2将CO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大试管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角度1:验证有新物质生成第1步:明确反应原理。
通入CO2后大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步:确定需要检验的物质。
若要证明NaOH和CO2发生反应,需要检验生成物________(填化学式)是否存在。
第3步:设计方案检验生成物。
向反应后的大试管中加入足量________,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角度2:验证反应物的减少或消失图2另一组同学设计如图2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碳的A、B两个软塑料瓶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立即拧紧瓶塞,振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考向3稀盐酸或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0年2考)例3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后,发现无明显现象。
二者是否发生了反应,同学们设计如下方案进行验证。
角度1:验证NaOH、HCl的减少或消失(1)验证______的消失:Ⅰ向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为无色,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
【问题】分别向装有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里缓缓吹气约10s,分别出现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颜色改变、放出气体、产生沉淀、能量变化等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无明显的现象,无现象的化学反应主要是以下三类:
①CO2 + H2O =H2CO3②酸碱溶液HCl + NaOH =NaCl + H2O ③CO2 + 2NaOH =Na2CO3 + H2O 【如何证明反应已发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利用反应前后溶液的酸碱性(或酸碱度)的变化;
(2)利用反应前后的气体压强的变化;(3)验证某种生成物的存在。
小结:①证明反应物减少或消失;②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探究三:如何验证NaOH溶液和CO2发生了反应?
(1)提问:能否根据反应前后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来验证?
______,因为反应前的氢氧化钠溶液呈______,而反应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是呈_______的,反应前后的酸碱性____发生改变,因此______(能或不能)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来验证。
(2)
A B D
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小结:利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的气体压强的变化来验证。
注意:需要补做一个CO2溶于等体积的水的对比实验。
(3)小结:通过测定生成物Na2CO3的存在来验证。
【中考链接】
1、为了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
实验一: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1)写出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二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2)打开活塞Ⅱ,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Ⅱ,写出利用图示装置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
(3)实验后,取B中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烧杯中,若溶液呈红色,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写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2、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某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研究。
⑴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要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通过如下实验来进行。
①在盛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
滴加入到上述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当观察到▲现象时,说明它们之间发生了中和反应,且恰好完全反应。
②将稀盐酸逐滴匀速加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pH进行实
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10、图11所示。
由图10、图11可知,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已发生中和反应的判断依据是。
⑵对于某些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只要将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观察到现象,就可说明反应已经发生。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