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2018年《353卫生综合》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 格式:pdf
- 大小:6.87 MB
- 文档页数:7
暨南大学2018年真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由于手术创伤的反应,术后病人的体温可略升高0.1~1℃,一般不超过38℃,称之为外科手术热或吸收热。
(外6 P.115)2.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及脑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被挤入小脑幕裂孔、枕骨大孔、大脑镰下间隙等生理性或病理性间隙或孔道中,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
(外6 P.222)3.分级护理是指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结果,给予病人不同级别的护理,通常分为四个护理级别,即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及三级护理。
(基6 P.096)4.体温骤然上升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
(基6 P.240)5.由于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和(或)功能改变的疾病。
(内6 P.083)6.是由于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内6 P.172)7.又称过期流产,是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在宫腔内尚未自然排出者。
(妇6 P.140)8.由各种肾脏疾病所致的,以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d)、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0g/L)、水肿、高脂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内6 P.396)二、单项选择题1. C解析:外6 P.473 注:“外6 P.473”表示“第六版外科护理学第473页”2.C解析:外6 P.0153.D解析:外6 P.5964.A解析:外6 P.4235.E解析:外6 P.4996.D解析:外6 P.5737.B解析:外6 P.0928.A解析:外6 P.0659.B解析:外6 P.70910.B解析:外6 P.50111.A解析:外6 P.23412.A解析:外6 P.424解析:基6 P.346 14.A解析:基6 P.359 15.B解析:基6 P.150 16.E解析:基6 P.280 17.C解析:基6 P.270 18.B解析:基6 P.036 19.A解析:内6 P.498 20.A解析:内6 P.049 21.B解析:内6 P.574 22.D解析:内6 P.845 23.A解析:内6 P.083 24.D解析:内6 P.618 25.C解析:内6 P.296 26.E解析:内6 P.585 27.C解析:内6 P.329 28.B解析:内6 P.455 29.A解析:内6 P.485 30.C解析:内6 P.472 31.E解析:妇6 P.025 32.B解析:妇6 P.143 33.B解析:妇6 P.299 34.E解析:妇6 P.141解析:儿6 P.21336.B解析:儿6 P.44037.E解析:儿6 P.17638.D解析:儿6 P.38039.B解析:儿6 P.20040.B解析:儿6 P.342三、简答题1.答:凡是需要营养支持但又不能或不宜接受肠内营养的病人,包括预计1周以上不能进食、或因胃肠道功能障碍、不能耐受肠内营养者,或通过肠内营养无法达到机体需要的目标量者,均是肠外营支持的适应症。
暨南大学攻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卫生综合”考试大纲为选拔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暨南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按照“考查基础,公平竞争,择优录取,优质高效”的原则,特制订本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考试内容覆盖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与卫生学基础理论的主要部分。
考试目的在于测试申请攻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学位的本科生对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及卫生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应用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健康的各种影响因素的能力,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的知识储备和潜质。
考试要求达到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预防医学理论基础和科研潜质。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流行病学1.绪论了解:流行病学的简史和流行病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医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
掌握:流行病学的概念,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范围。
2. 病因推断了解:几种多病因理论。
掌握:流行病学的病因概念,流行病学病因判断的标准。
3. 疾病分布了解: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
掌握:五个发病指标和四个死亡指标的英文、定义、计算公式、用途和应用注意事项,描述疾病分布常用的指标及疾病的三间分布。
4. 现况调查掌握:现况调查的概念和分类,结合实例来熟悉现况调查的设计、存在的偏性及其控制方法,如何对其资料进行整理描述。
5. 队列研究了解:队列研究方法中研究对象的选择、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
掌握:队列研究的概念、种类及其资料分析方法,队列研究的优缺点、可能存在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
6. 病例对照研究了解:所研究资料的描述方法与指标,病例对照研究的种类、研究设计与实施的内容与要求。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特点和用途,所研究疾病与暴露因素的关联性与关联强度的分析方法。
7.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偏倚的分类及其概念,如何控制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
8. 传染病流行病学了解: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2010年暨南大学研究生考试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C【解析】原生环境基本上未收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既存在对生物体有利因素,又存在对人体健康有害因素2. AA3. C4.A【解析】急性毒作用带=半数致死剂量/急性阈剂量慢性毒作用带=急性阈剂量/慢性阈剂量5. A6. B7. B8. B9. C10.C11.D【解析】在粉尘比重固定时,分散度愈大则粉尘粒径小,粒子在空气中不易沉降,也难于被捕集,粉尘粒子在空气中浮游时间愈长,稳定程度越高,被机体吸入的机会就越多。
12.B13.C14.A15.D【解析】听觉疲劳和听觉适应属暂时性听阈位移听力损伤属于永久性听阈位移16.B17.B18.A19.D【解析】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免疫接种、开展健康教育、改革工艺流程都属于一级预防20.D【解析】呆小病是由缺碘引起的21.C【解析】蛋氨酸作为强化剂对豆类食物最为合适赖氨酸作为强化剂对谷物最为合适22.A【解析】母乳中乳清蛋白含量高,有助于婴儿消化吸收和成长23.B【解析】多吃蔬菜水果和豆类24.A【解析】同等重量下脂肪产生能量最多,脂肪不能给脑和神经提供能量,当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提供能量不能满足机体需求,蛋白质才供能25.C【解析】低血糖指数膳食不仅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而且在延缓饥饿、增强饱腹感、预防低血糖、防治心血管并发症、减重以及预防糖尿病方面都有帮助。
26.D【解析】维生素不参与机体的构成27.B【解析】牛奶中含磷比较多,会影响铁的吸收28.A【解析】水肿型蛋白质缺乏能量基本满足而蛋白质严重不足,控制总能量摄入适宜比例的碳水化合物是糖尿病饮食治疗有效方法控制能量摄入,增加体力活动是减肥的有效方法29.D【解析】30.C【解析】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全体31.C【解析】算术均数和标准差,描述正态分布集中趋势,四分位数间距描述偏态分布离散趋势32.D【解析】标准差可能大于或小于算数均数,标准差越小,均数的代表性越好33.D【解析】μ是位置参数σ是形状参数σ越小正态曲线形状越高耸σ越小正态曲线形状越扁平34.D【解析】犯一类错误概率越大犯二类错误的概率越小35.B36.C37.C【解析】ABC都是参数检验的应用条件38.D【解析】假设检验使用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是否存在差异,最终目的是判断总体均数是否不同39.D【解析】(18~28)=(X-1.96S~X+1.96S)18+28=2X X=23 23-1.96S=18 S=2.5540.C【解析】年龄构成不同,老年人构成比例多一点死亡率会比较高,两者不能直接比较,将年龄因素匹配后,才能排除年龄因素对结果的影响41.B42.D【解析】现况研究并不确定因果顺序,并不能验证病因假说43.D【解析】队列研究可以计算发病率,病例对照研究不能计算发病率44.B【解析】传染期是确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45.A【解析】甲类2小时内上报乙类丙类24小时内上报46.C 【解析】A型不良反应具有剂量依赖性和可预测性,发生率较高,但危险性小,病死率低,个体易感性差异大,与年龄、性别、病理状态等因素有关,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以及继发反应、首剂效应、后遗效应、撤药综合征等。
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与代码: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1、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2、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403、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100404、卫生毒理学100405、公共卫生(专业学位)105300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卫生综合353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不给分。
一、最佳选择题(从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的答案,每题4分,共152分。
)1.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疾病 B.病人C.人群 D.健康人2. 流行病学三角包含的因素是( )A.宿主、环境和病原体B.机体、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C.宿主、环境和病因D.遗传、环境和社会3. 某病患病率是指( )A.某病新发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B.某病曾患病的总人数/同期平均人口数C.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D.所有疾病患病人数/年平均人口数4. 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有( )A.研究疾病的病因 B.研究人群的健康状况,做出“群体诊断”C.研究疾病的防制策略和措施 D.以上均是5. 某病的续发率是指( )A.(接触者中发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100%B.(同等身份的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同等身份人数)×100%C.(一个潜伏期内接触者中发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100%D.(一个潜伏期内接触者中患有该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100%6.关于调查表设计的原则,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措词要准确、通俗易懂B.措词尽可能使用专业术语C.有关的项目一项不能少,无关的项目一项也不列D.尽量使用客观和定量的指标考试科目:卫生综合共7页,第1页。
1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试题
《卫生综合》试题(A 卷)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10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0分)
第一部分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1~5 BDEDC
6~10 ACECA
11~15 CCACA
16~20 AECDD
第二部分 环境卫生学
1~5 CBCDE
6~10 CAAAB
11~15 DECBC
16~20 AAEBD
第三部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1~5 BBEBD
6~10 AEADB
11~15 ACCBC
16~20 BCAAC
第四部分 卫生统计学
1~5 EBACC
6~10 EEABC
11~15 BADBC
16~20 BDDDE
第五部分 流行病学
1~5 DDBBB
6~10 CBECE
11~15 EBBAC
16~20 EEDEB
二、问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20分,共100分)
1. 试述慢性甲基汞中毒定义、主要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点。
答:是人群长期暴露于被甲基汞污染的环境,主要是水体甲基汞污染导致的鱼贝类等食物甲基汞污染,造成摄入者体内甲基汞蓄积并超过一定阈值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主要表现的环境污染性疾病。
(5分)
慢性甲基汞中毒主要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最突出的症状是神经精神症状,早期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
持续发展加重,可表现为肢端感觉减退,视野向心性缩小,共济运动失调,语言和听力减退。
(5分)
流行病学特点:(10
分)。
202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招生专业与代码: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1、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2、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403、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100404、卫生毒理学100405、公共卫生(专业学位)105300
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卫生综合353
考试科目:卫生综合353 共8 页,第 1 页
考试科目:卫生综合353 共8 页,第 2 页
考试科目:卫生综合353 共8 页,第 3 页
考试科目:卫生综合353 共8 页,第 4 页
考试科目:卫生综合353 共8 页,第 5 页
考考试科目:卫生综合353 共8 页,第 6 页
考试科目:卫生综合353 共8 页,第7 页
考试科目:卫生综合353 共8 页,第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