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普及知识
- 格式:pdf
- 大小:4.43 MB
- 文档页数:32
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硅基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太阳能电池之一,其工作原理如下:
硅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其原子结构中有4个电子在外层能级上,可以与周围的原子形成共价键,形成晶体结构。
当光线照射到硅太阳能电池上时,能量会激发硅原子中的电子跃迁到更高的能级,使其脱离原子,形成自由电子和空穴。
P-N结是硅太阳能电池的关键部分。
P型硅材料中掺杂了少量的杂质,使其原子中存在多余的电子。
N型硅材料中掺杂了其他杂质,使其原子中电子较少。
当P-N结形成时,P型硅中的多余电子会向N型硅中扩散,形成负偏压区;而N 型硅中的电子会向P型硅中扩散,形成正偏压区。
在正偏压区,当光线照射到P-N结上时,会激发自由电子和空穴向P-N结运动,形成电流。
同时,P-N结的内部电场会阻碍自由电子和空穴的扩散,使其被迫朝着正负极移动,产生电势差和电压。
这样,太阳能光线被转化为了电能,从而实现了太阳能电池的工作。
总之,硅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的能量激发半导体中的电子和空穴,利用P-N结产生电势差和电流,将太阳能光线转化为电能。
薄膜太阳能电池和硅晶太阳能电池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需求,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被越来越广泛应用。
而太阳能电池作为太阳能利用的核心技术之一,也得到了持续的研发和改进。
薄膜太阳能电池和硅晶太阳能电池作为两种主要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在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两种太阳能电池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领域。
薄膜太阳能电池是一种使用薄膜材料制造的太阳能电池。
薄膜材料可以是非晶硅、铜铟镓硒等。
与硅晶太阳能电池相比,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柔性。
由于薄膜材料的特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可以制成柔性的电池片,能够适应各种形状和曲面。
这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外墙、屋顶、车顶等不同的场景中。
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虽然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相对较低,但是由于其较高的透明度,可以在低光照条件下仍然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
这使得薄膜太阳能电池在阴天或者室内光照较弱的环境下也能够有效发电。
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
相对于硅晶太阳能电池来说,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造过程更加简单,材料成本也相对较低。
这使得薄膜太阳能电池在大规模生产时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薄膜太阳能电池主要应用于一些对电池柔性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系统、便携式电子设备以及一些特殊形状的电池应用等领域。
它的柔性和透明性使得它可以与建筑物的外观融为一体,同时也可以为便携设备提供绿色能源。
硅晶太阳能电池是一种使用硅晶片制造的太阳能电池。
与薄膜太阳能电池相比,硅晶太阳能电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硅晶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由于硅晶材料的特性,硅晶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相对较高,可以达到20%以上。
这使得硅晶太阳能电池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能够提供更多的电能。
硅晶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硅晶太阳能电池的材料稳定性较高,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发电效率。
硅基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1. 什么是硅基太阳能电池?说到太阳能电池,大家可能会觉得这玩意儿有点高大上,其实不然!硅基太阳能电池就是把阳光转化为电能的神奇小装置,听起来是不是像魔法?其实,这里边有科学的奥秘在作祟,咱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简而言之,硅基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成分就是硅。
硅,作为一种常见的元素,它在地球上的存在量可是相当丰富的,基本上就像咱们身边的石头一样随处可见。
因此,制造成本低廉,简直是环保小卫士!2. 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2.1 光伏效应那么,硅基太阳能电池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光伏效应”。
这玩意儿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其实就是阳光照射到电池上,导致里面的电子活动起来了。
简单来说,就是阳光里的光子(别小看这些小家伙,它们可是能量的携带者哦)撞击到了硅原子,瞬间让一些电子“活蹦乱跳”了起来,释放出能量。
有点像咱们上学时,老师一说“起立”,学生们瞬间都变得精神焕发。
这些跃动的电子接着会开始“跑”,并在电池内部形成电流,最终被我们收集起来,转化为可以使用的电能。
是不是很神奇?想象一下,这就好比阳光为这些电子开了一个舞会,它们在舞池中尽情跳舞,而咱们正好在一旁收获电能的“门票”。
2.2 硅的特性再来聊聊硅本身。
硅是一种半导体材料,这意味着它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用得好,简直就是个“变色龙”。
比如,在阳光强烈的时候,它可以很好的导电,而在阴天或是夜晚,它的导电性又会降低,省电又环保,真是一举两得。
就像咱们平时出门,太阳一晒,瞬间就能补充活力,夜晚躺在床上又能享受静谧的休息时间。
3. 硅基太阳能电池的组成部分3.1 电池结构那么,硅基太阳能电池到底长得啥样呢?简单来说,它一般由几个层组成。
最外面是保护层,起到防风雨、防灰尘的作用,确保它在各种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
接下来是硅层,这是电池的“心脏”。
而在这层之下,还有一个透明的导电层,可以把产生的电流有效地导出。
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各个零件缺一不可。
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
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是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技术。
与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相比,薄膜太阳能电池采用了更薄、更轻的材料来制造电池片。
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轻薄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是薄膜材料,相对于硅基太阳能电池的玻璃基底,薄膜太阳能电池更轻薄,也更柔性,可以适应弯曲和复杂的表面形状。
2.成本低: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过程相对简单,不需要高温和高真空条件,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大规模生产。
3.高温稳定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相对于硅基太阳能电池,在高温环境下性能衰减较小。
4.良好的低光强效果:薄膜太阳能电池对于低光强度环境有较好的适应能力,相对于硅基太阳能电池,在阴天或弱光条件下也能产生较高的电能输出。
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目前有几种不同材料的薄膜电池,包括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半导体量子点薄膜太阳能电池等。
每种薄膜材料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应用领域。
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在光伏发电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且不断进行研发和改进,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推动太阳能产业的发展。
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薄膜太阳能电池是一种轻薄、灵活、高效的太阳能转换设备,其工作原理基于薄膜太
阳能电池产生的光电效应。
该电池由多个薄膜层叠构成,在光照条件下,太阳能会激发电
池中的光敏材料,产生光电子和空穴,然后被电场引导到电池两侧的电极上,形成电流。
1.光吸收:在薄膜太阳能电池中,光线通过厚度仅有几微米的薄膜层,直接被吸收并
转化为电能。
2.载流子的产生:当光线进入电池的吸收层时,吸收层内的半导体材料将能量吸收,
并通过光电效应将其转化为电子。
这些自由电子和空穴分别分布在半导体中,在光子的作
用下自由电子和空穴被产生并控制在不同区域内,形成载流子。
3.分离载流子:产生的自由电子和空穴在电池内部自由移动,由于电场的作用电子流
向电池的一个极端,空穴流向电池的另一个极端,这样就形成了电池两端的电势差。
同时,电池内部的能带与电子或空穴的运动方向相互作用,使其趋于分离,在太阳能的作用下形
成了电流。
4.电流输送:产生的电流在电池中沿导电材料传输,到达电池的输出端接受外负载。
总之,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光线的吸收,产生载流子,分离载流子,电流输送等过程。
相比于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更高的光电转化效率、更少的材料消耗以及更灵活的形态,这些优点使得薄膜太阳能电池在未来应用非常广泛。
硅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一、光吸收
硅太阳能电池利用光吸收原理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
当太阳光照射到硅太阳能电池表面时,光线中的光子与硅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将光能转化为电子-空穴对。
二、能带隙
硅的能带隙约为 1.1eV,这意味着硅只能吸收能量大于或等于1.1eV的光子。
太阳光中能量低于此阈值的光子无法被硅吸收,因此它们穿过太阳能电池,不被转换为电能。
三、光电效应
当高能光子撞击硅原子时,其能量足以使硅原子中的电子从价带跃迁至导带,形成自由电子(电子)和自由空穴(空穴)。
这一过程称为光电效应。
四、载流子收集
一旦在硅太阳能电池中产生电子和空穴,就会在内部电场的作用下被分别推向电池的负极和正极。
电子流过负极,而空穴流过正极。
这样,光生载流子在电池内部形成电流。
五、串联结构
硅太阳能电池通常以串联方式连接,以提高输出电压。
每个太阳能电池都产生一定的电压,串联连接将这些电压相加,以产生更高的总输出电压。
串联结构还可以增加电池组的电流容量,使其能够提供更大的电力输出。
总结:硅太阳能电池通过光吸收将太阳光转换为电能,利用能带隙选择性地吸收特定能量的光子,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
这些载流子在内部电场的作用下被收集并形成电流。
太阳能电池通过串联连接以提高输出电压和电流容量。
硅太阳能电池原理硅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原理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
在硅太阳能电池中,硅是最常用的材料,因为它具有良好的光电特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硅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硅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基于光电效应,即当光线照射到硅片上时,光子能量被硅原子吸收并激发其电子,使得电子跃迁至导带,同时在原子中留下一个空穴。
这样就形成了电子-空穴对。
当外加电场时,电子和空穴会被分离,电子向一侧流动,而空穴向另一侧流动,从而产生电流。
这就是硅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
硅太阳能电池通常由P型硅和N型硅组成。
P型硅中掺杂了少量的三价元素,如硼,使得P型硅带正电荷;N型硅中掺杂了少量的五价元素,如磷,使得N型硅带负电荷。
当P型硅和N型硅通过P-N结连接在一起时,形成了一个电场。
当光子照射到P-N结上时,就会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并且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和空穴会被分离,从而产生电流。
硅太阳能电池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光生电荷的产生、电荷的分离和电流的输出三个步骤。
首先,当太阳光照射到硅太阳能电池上时,光子被硅原子吸收,激发出电子-空穴对;其次,电子和空穴在电场的作用下被分离,电子向N型硅流动,而空穴向P型硅流动;最后,电子和空穴在外部电路中形成电流,从而驱动电子器件工作。
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取决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产生和电荷的分离效率。
为了提高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可以采用多晶硅、单晶硅、非晶硅等不同的硅材料,以及表面纳米结构、光子晶体结构等提高光吸收效率的技术。
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P-N结的设计、改进电荷传输和收集机制等手段来提高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总的来说,硅太阳能电池利用光电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其原理是基于P-N结的光生电子-空穴对的产生和电荷的分离。
硅太阳能电池的工作过程包括光生电荷的产生、电荷的分离和电流的输出。
为了提高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可以采用不同的硅材料和优化设计,以及改进光吸收和电荷传输机制。
薄膜材料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随着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和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太阳能电池逐渐成为了新能源领域的热门话题。
而在太阳能电池的制作过程中,薄膜材料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电池的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备受关注。
薄膜材料是指厚度在几个纳米至几个微米不等的材料,常见的有有机玻璃、聚合物、金属和氧化物等。
在太阳能电池中,薄膜材料主要用于制造光伏材料和电极,可以降低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成本、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以下是薄膜材料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具体应用。
一、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含有聚合物半导体的薄膜材料作为光敏材料,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一种设备。
相对于传统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重量轻、薄、柔性好、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聚合物材料主要为聚苯乙烯(PS)和聚苯乙烯以及苯并噻吩等,这些材料均为半导体材料,能够将光子转变为电子。
在制造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过程中,聚合物材料往往需要以液态的形式喷涂在基底材料上,形成薄膜。
二、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是在普通的硅太阳能电池的基础上,通过薄膜技术对光电转换部分进行了优化改进。
硅基太阳能电池中,薄膜经常被用作传输电子的电极材料,同时也可以用作光伏材料。
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流程一般包括五个部分:先是沉积非晶硅薄膜;然后通过对电极的加工,形成阳极和阴极;再升温,形成晶体硅薄片;将硅薄片剥离成量子线;最后在硅表面蒸发透明电极材料,制成太阳能电池。
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不仅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而且生产成本相对于传统硅太阳能电池有了大幅度的降低。
三、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是一种以染料分子为光敏剂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具有制造成本低、可制作成各种形状、柔性好等优点。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染料往往是含有金属离子的有机材料,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光子并将其转化为电子。
新型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晶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两种太阳能电池技术。
随着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这两种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发展在近年来获得了巨大的关注。
晶硅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基于单晶硅或多晶硅材料制造的太阳能电池。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在硅材料上时会产生光生电流,进而转化为电能。
晶硅太阳能电池具有高转换效率、较长的寿命和良好的稳定性等特点,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从小型家庭系统到大型商业系统。
而薄膜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非晶态硅、铜铟镓硫等材料制造的太阳能电池。
相比于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可以实现更低的制作成本和更高的柔韧性。
薄膜太阳能电池通常采用卷曲或可弯折的材料制成,可以应用于建筑物外墙、屋顶和其他曲面。
此外,薄膜太阳能电池还具有吸收弱光、高温环境下的较好表现等优势。
研究新型晶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降低制造成本以及拓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本文将从工作原理、特点和优势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对新型晶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进行详细介绍,并最后对其重要性进行总结以及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了解这两种太阳能电池技术,可以为太阳能行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详细介绍新型晶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两种不同类型的太阳能电池。
首先,引言部分将提供对整篇文章的概述,包括对这两种太阳能电池的介绍以及它们的应用前景。
接下来,本文将分别介绍新型晶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特点和优势。
在工作原理部分,将详细解释这两种太阳能电池的工作机制,包括光电转换和能量输出过程。
特点和优势部分将重点介绍新型晶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相比传统太阳能电池的优势和特点,比如转换效率的提高、制造成本的降低等。
在应用前景部分,将探讨这两种太阳能电池在未来的潜在应用领域,比如建筑一体化、电动汽车等。
硅基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一章:引言太阳能发电是当今可再生能源中最为普及和实用的一种,它可以有效地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进行供电,而太阳能电池是太阳能发电的核心部件。
硅基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太阳能电池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本文将重点从硅基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两方面进行探讨。
第二章:硅基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原理是通过将太阳辐射转化为电能。
早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技术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制造成本高,能量转化效率低等等,这些问题一直制约着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2.1 早期硅基太阳能电池技术1955年,狄克森和柯尔曼发明了第一块硅太阳能电池。
但早期硅基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高昂,大量的硅材料需要进行切割,加工,清洗等多道工序,这导致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成本较高,难以推广应用。
2.2 先进硅基太阳能电池技术进一步的发展推动了硅基太阳能电池技术的改良,如多晶硅、单晶硅、薄膜硅及非晶硅等材料的应用,大幅降低了制造成本和能量转化效率,并且有了更加灵活的制造方式,这些先进技术大大推动了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
第三章:硅基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应用硅基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多个领域。
3.1 太阳能电站太阳能电站是典型的硅基太阳能电池应用,通常是使用大量的硅版组成太阳光电板,然后通过电路将电能转化为实际的电力供应。
3.2 航空航天领域硅基太阳能电池可以用于轨道飞行器、卫星和空间站等航空航天发展领域,由于太阳能电池不需要再行星或卫星上携带大量的燃料,所以可以实现长期耐用并且可重复使用,有效地节约成本和资源。
3.3 家庭用太阳能装置硅基太阳能电池也可以直接用于家庭光伏方案,为私人和居民供电。
这些系统通常可以安装于房屋屋顶或社区的公共机构上,并且可以实现自我供电,为住户节约能源成本。
3.4 其他行业应用硅基太阳能电池还可以在照明、通讯、交通以及其他工业应用,如无线通讯、智能森林防火、智能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等等。
⾮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基础知识⼤全⾮晶硅太阳电池的原理⾮晶硅太阳电池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种新型薄膜太阳电池,与其他太阳电池相⽐,⾮晶硅电池具有以下突出特点:1).制作⼯艺简单,在制备⾮晶硅薄膜的同时就能制作pin结构。
2).可连续、⼤⾯积、⾃动化批量⽣产。
3).⾮晶硅太阳电池的衬底材料可以是玻璃、不锈钢等,因⽽成本⼩。
4).可以设计成各种形式,利⽤集成型结构,可获得更⾼的输出电压和光电转换效率。
5).薄膜材料是⽤硅烷SiH4等的辉光放电分解得到的,原材料价格低。
1.⾮晶硅太阳电池的结构、原理及制备⽅法⾮晶硅太阳电池是以玻璃、不锈钢及特种塑料为衬底的薄膜太阳电池,结构如图1所⽰。
为减少串联电阻,通常⽤激光器将TCO膜、⾮晶硅(A-si)膜和铝(Al)电极膜分别切割成条状,如图2所⽰。
国际上采⽤的标准条宽约1cm,称为⼀个⼦电池,⽤内部连接的⽅式将各⼦电池串连起来,因此集成型电池的输出电流为每个⼦电池的电流,总输出电压为各个⼦电池的串联电压。
在实际应⽤中,可根据电流、电压的需要选择电池的结构和⾯积,制成⾮晶硅太阳电池。
⼯作原理⾮晶硅太阳电池的⼯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的光伏效应。
当太阳光照射到电池上时,电池吸收光能产⽣光⽣电⼦—空⽳对,在电池内建电场Vb的作⽤下,光⽣电⼦和空⽳被分离,空⽳漂移到P边,电⼦漂移到N边,形成光⽣电动势VL, VL 与内建电势Vb 相反,当VL = Vb时,达到平衡; IL = 0, VL达到最⼤值,称之为开路电压Voc ; 当外电路接通时,则形成最⼤光电流,称之为短路电流Isc,此时VL= 0;当外电路加⼊负载时,则维持某⼀光电压VL和光电流IL。
其I--V特性曲线见图3⾮晶硅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定义为:Pi是光⼊射到电池上的总功率密度,Isc是短路电流密度,FF为电池的填充因⼦,Voc为开路电压,Im 和 Vm 分别是电池在最⼤输出功率密度下⼯作的电流密度和电压。
硅基薄膜电池的种类1.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是利用非晶硅材料制成的薄膜电池。
非晶硅材料具有较高的吸收系数,可以吸收较宽波长范围的太阳能辐射。
这种电池的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而且可以实现大面积生产,因此具有很大的潜力。
2.微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微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在非晶硅的基础上加入一定比例的晶体硅材料,通过控制制造工艺,可使得薄膜中形成大约10-30纳米的微晶硅颗粒。
微晶硅的晶体结构比非晶硅更有序,因此具有更好的光吸收和电子传输性能,提高了电池的效率。
此外,微晶硅材料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低的光衰减率。
3.多结薄膜太阳能电池:多结薄膜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堆叠多层不同材料的薄膜形成的。
常见的多结薄膜电池包括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与硒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结合。
通过优化不同材料的能带结构和光学特性,可以实现更高的光吸收和电荷分离效率,提高电池的转化效率。
4.染料敏化薄膜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薄膜太阳能电池是利用染料分子吸收光子并将其转化为电子的原理制成的电池。
染料敏化层通常由半导体纳米颗粒组成,染料分子通过与纳米颗粒的接触来实现电荷的分离。
这种电池具有制造成本低、制作工艺简单、使用灵活等优势,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表面。
在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应用中,不同类型的电池有着各自的优缺点。
因此,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通过对材料、结构和制造工艺的改进,提高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实现工业化生产。
同时,还需要在电池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硅基太阳能电池一、太阳能电池至今太阳能电池已经发展到了第2代。
第1代太阳能电池包括单晶硅和多晶硅2种,工业化产品效率一般为13%~15%,目前可工业化生产、可获得利润的太阳能电池就是指第1代电池。
但是由于生产工艺等因素使得该类型的电池生产成本较高。
第2代太阳能电池是薄膜太阳能电池,其成本低于第1代,可大幅度增加电池板制造面积,但是效率不如第1代。
在将来的第3代太阳能电池应该具有以下特征:薄膜化、高效率、原材料丰富和无毒性。
可望实现的第3代电池效率的途径包括:叠层电池、多带光伏电池、碰撞离化、光子下转换、热载流子电池、热离化、热光伏电池等。
太阳能电池材料主要包括:产生光伏效应的半导体材料、薄膜用衬底材料、减反射膜材料、电极与导线材料、组件封装材料等。
太阳能电池主要有硅太阳能电池、聚光太阳能电池、无机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纳米晶薄膜太阳能电池和叠层太阳能电池等几大类。
发展太阳能电池有以下几个优点:①光伏发电基本上不受地域限制;②依靠太阳能发电,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说是一种无限能源;③光伏发电过程中无有害废弃物排出,绿色、环保;④发电站由光伏电池组件装配,既可作独立电源使用,又可以并入当地电网;⑤能量反馈时间短,与生产规模和所用材料相关,电池组件寿命在20年以上。
二、硅基太阳能电池据2004年数据分析,各种太阳能电池中硅基太阳能电池占总产量的98%,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占总产量的84. 6%,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占总量的56%。
根据硅片厚度的不同,可分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硅太阳能电池两大类。
1.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有单晶硅( c-Si)和多晶硅(p-Si)太阳能电池两类,其电池发电层的厚度一般在250~450m之间,光电转化效率一般为13%~15%。
最早出现的是利用切片技术(硅片厚度约0.5mm)制备的c-Si太阳能电池,而后带状硅技术的出现,避免了切片的操作,随着丝网印刷和机械刻槽技术的出现,c-Si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