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的实践与思考共15页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5
中小学校园环境的生态景观规划模式研究中小学校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在校园环境的营造中,生态景观规划是一项关键的工作。
它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本文将对中小学校园环境的生态景观规划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如何通过科学规划与设计,打造出具有教育功能和生态价值的校园环境。
1、背景与意义学校是培养学生成长的地方,优质的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然而,在我国一些中小学校园中,存在着环境脏乱差、缺乏生态元素等问题。
因此,通过生态景观规划来改善校园环境,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发展意义。
1.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研究表明,自然环境中的绿色植物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改善学生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1.2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通过生态景观规划,将学生融入到校园的生态系统中,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关注环保,养成良好的环境习惯和保护意识。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推动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增加校园生态价值生态景观规划可以提高校园的生态价值,打造生态优美的校园环境,为学校增添特色和美誉度。
一个具有生态价值的校园,不仅可以吸引人才,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还能为教育教学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
2、中小学校园生态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在进行中小学校园生态景观规划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2.1生态原则生态原则是生态景观规划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原则。
规划与设计中要完整保留和营造自然生态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2教育原则中小学校园是教育的重要场所,规划设计应该突出教育的特点和功能。
通过栽培多样的植物,营造具有教育意义的景观空间,提供自然科学、环境教育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当代中学校园总体规划设计研究——以杨村一中总体规划设计为例近年来,素质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呼声日高,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强调提高施教对象的素质,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
新的教育模式和新的教学理念对校园功能布局、总体规划及单体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校创作主题应是创造功能齐全、环境亲切、空间渗透并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品位的人文学校建筑。
校园规划设计要有整体性和前瞻性的思想,遵循开放式规划的运用策略。
本文通过笔者参与完成的银川市第九中学、第二中学和天津市杨村第一中学总体规划设计这一典型案例来对我国当代中学校园总体规划设计的思路进行探讨。
基斯特说道,“评价一个校园规划好坏与否的重要标准是看规划方案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游客、艺术作品、书本及非常规活动的即兴交流……只有当校园规划具备能够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时……它所营造出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
”中学校园规划设计案例解析及建设评析3.1 中学校园规划设计的分类比较3.1.1 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划分通过总结对中学校园所在地区和地段作以下分类(如表3-1):表3-1 根据学校所在地区和地段的分类地段 山地 1.中山市第一中学2.兴义市一中新校区3.福州一中新校区4.贵州遵义永泰中学5.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 规划设计特点: (1).活动连廊与架空层空间常被大规模使用,适应其地区气候特点。
(2).校园规划具有强烈的生态和地域特性,不刻意强调整个校园的几何构图和人为地规划某种中心,空间效果别具一格。
(3).功能分区明确,采用依山就势, 与山地自然环境相融共生的总体布局。
(4).建筑形态——与山地环境更紧密关联的构成结果。
平地 1.哈尔摈第三中学 2.河北秦皇岛一中 3.河北省实验中学 4.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 5.天津中学规划设计特点:地形平坦的这一类地形规划设计相对难度比较低,具有很多的优点,如建造费用低、土方量小、交通方便等。
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工作总结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校的建设规划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小学校
布局规划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包括教学设施、学生活动场所、交通便利等。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布局规划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们在布局规划工作中注重了教学设施的合理布置。
教学楼、实验室、
图书馆等教学设施的位置和建筑风格都需要考虑到教学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我们在规划中充分考虑了各个年级的学生分布情况,合理安排了各种教学设施的位置,使得学生能够方便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活动。
其次,我们也注重了学生活动场所的规划布局。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因此学生活动场所的布局也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规划了学生食堂、操场、图书馆等多个活动场所,使得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进行各种活动和休闲娱乐,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另外,我们也充分考虑了交通便利性和安全性。
学校的交通便利性对学生和教
职员工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在规划中设置了多个出入口和交通线路,保证学生和教职员工能够方便快捷地进出学校。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出行安全。
总的来说,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
的因素。
我们在过去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更加精细地进行规划,为学校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关于中小学建筑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当前社会进步的脚步飞快,经济、科技水平都在飞速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中小学建筑的规划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样的背景环境之下,就需要建筑师加强学习和探索,为校园的规划布局设计做出更多的努力。
中小学校园建筑的使用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大量的中小學生要在校园中学习和生活好多年,校园是他们的成长基地,一个规划得当使用合理舒适的学校,对孩子们的求学阶段乃至一生各方面的发展都尤为重要。
校园建筑的设计,除应具有一定的审美和观赏性外,还要兼顾实用、舒适,并结合学校文化特色,设计出符合学校文化内涵的校园建筑,让学生在绿色、健康的环境中安心学习、快乐成长。
标签:规划设计;建筑工程;中小学;思考作为城市规划当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规划布局受到了教育、城建和规划等多个部门的重视。
本文对中小学建筑布局的设计要求进行阐述,通过全面、深入的分析,为中小学建筑布局设计提供参考性意见。
1、中小学建筑规划设计的概论在当前我国共九年制的中学和小学教育结构当中,每个年级都不止一个班,多个年级多个班级的学生在校园内共同学习,人口密度很大。
所以,中小学学校建筑应当选择在相对安静、单一、空气新鲜的环境中建造。
中小学校建筑总平面布局:对校园建筑平面布局可以分为体育活动用地、校舍建筑用地和试验绿化用地这三个部分。
每一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使用范围,相互之间既要有一定的联系,又要有一定的独立性,以免互相干扰。
教学用房和办公用房以及生活服务用房,组成了学校的校舍;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和体育活动室等几部分组成了教学用房。
教室的设计,除了要保证足够的面积,还需要合理的位置布局。
2、中小学建筑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标准2.1整体性的规划设计原则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整体设计理念的越来越重要。
该理念之下,校园规划就成为了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要将所有独立因素归纳融合到统一的校园整体规划与设计中。
中小学校园建筑规划涉及人文、文化、现代、生态和中式等几种设计主题,而主题的选择,需要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而定,结合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当地的文化特色等因素,设计出整体和谐,又独具特色的校园建筑。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公民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怎样培养出具有知识综合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型人才成为了教育的主要问题。
单一国家统一的人才评价模式,已经脱离了本地教育的实际情况。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国家适时推行了课程改革政策,正式确定了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模式,打破了国家课程大一统的局限性,真正赋予了学校、教师合理而充分的课程开发自主权,这对学校、教师既是机遇,同时更是挑战。
学校校本课程的设置可以真正的与当地社会与经济的具体情况相联系,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开设和安排。
积极的、有创造性的根据设定的校本课程目标研究制定出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方案,并利用学校能提供的一切有力条件真正的开展校本课程,这是落实校本课程的重点与关键。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在课程建设中,应凸现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学习方式与过程要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唤醒自主意识,改变被动接受,鼓励主动探索。
因此,我们的视角主要着眼于构建一种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给学生以充分的民主与自主性的课程及其生成模式。
其本质是现代教育中课程与学习主体(学生),课程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的重构,是教学课堂、师、生教学生活、教与学的方式、学生学习要素及学习能力的重构。
既然我们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就不能目中无人(学生),必须从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出发。
当今的中小学生由于处在社会变革时期,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兴起,多元文化的传播,使他们思想活跃,观念开放,充满自信,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呈现出迅速觉醒的状态,自我概念水平较高。
反映在学习上,他们希望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尤其崇尚民主,渴望自主,他们追求新的现代化的知识与技能,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追求能在学习中扬己所长,用己所长。
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给他们更大的可选择性和自主性。
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工作总结
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工作是学校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合理的布局规划可
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布局规划工作,现在我来总结一下这些工作的成果和经验。
首先,我们对学校的整体布局进行了重新规划。
在原有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
一些新的功能区域,比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
这些新的功能区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场所,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其次,我们对教学楼和宿舍楼进行了重新布局。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科特点,将教学楼和宿舍楼进行了合理的分区,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同时,我们还对教学楼和宿舍楼进行了装修和设施更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另外,我们还对学校的公共设施进行了重新规划。
比如操场、食堂、校园绿化等。
我们在规划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活动需求和安全问题,使这些公共设施更加适合学生的使用。
在布局规划工作中,我们还注重了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我们通过各种
方式,收集了家长和学生对学校布局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并在规划中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和调整。
这样,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也增强了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总的来说,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通过我们的努力,学校的布局规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学校布局规划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学校的布局规划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AT】王小工: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的实践与思考一部世界教育发展历史生动的表明,在社会的转型期,人们会在审视传统教育的同时,进行许多新的思考,提出许多新的问题。
因此,也就需要有人给出回答。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中国的教育也正处于转型期。
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提出这么多需要回答的教育问题。
这是时代对教育的考验。
——陶西平关于我们和我们的实践案例【BIAD】6A6工作室+【BIAD】教育建筑研究中心,作为一个面向基础教育建筑规划与设计的专业化设计研究团队,在研习和继承BIAD已有的教育建筑设计经验和成果基础上,通过近二十年的工程实践,专注于基础教育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的专向化研究和探索。
蚌埠二中新校区这些年来,我们用心积累了一笔笔宝贵的财富,这之中既包括全国各地知名老校的新建校区设计和更新扩建工程,如:温家宝总理亲笔题写“以爱育爱”享誉全国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新校区,京剧大师梅兰芳出任名誉校长、在艺术界享有盛誉的武汉市艺术学校新校区,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江淮名校蚌埠二中新校区(江淮中学),中国最早的公立中学、钱学森母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园整体更新扩建,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新建教学楼改扩建工程等等;也有秉持创新教学理念的国际学校建设,如:北京芳草地小学北四环国际校区、清华附中广华新城国际学校、清华附中/北京华盛顿国际学校项目等等;更有为灾后新区重建的新校园,如:汶川地震灾后心系全球华人爱心奉献的新北川中学、全国特殊党费援建的新北川七一高级职业中学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第一个启动援建的四川安县河清博爱中心小学等等。
武汉市艺术学校新校区这些学校因历史传承、地域文化的不同,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教学理念、办学特点,对学校的建设也都有着自身不同的特殊需求与文化传承。
正是设计工作中我们有幸与诸多这些一线的教育家\校长教师们的沟通交流中,不断积累和提升了对现代教育的认识,这也促使我们更广泛地去深入思考校园的本质、创作的初衷和设计的着眼点!三个不同类型的校园规划设计首先以三个不同类型的校园规划设计来概括谈一谈我们对不同校园项目的设计感想。
新世纪中小学校园设计初探顾汝飞,殷青(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150090)摘要:人类社会正步入信息知识时代,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章以教育理念转变对校园设计的影响为切入点,探讨了新世纪中小学校园设计的思路与策略,揭示了学校设计同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新世纪教育中小学校园设计21世纪,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全面引发了对教育认知观念的更新与转化。
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个体将来更好的发展,孩子们自入学那天起,就开始为今后的15、20年做好准备。
然而,在全球化、文化冲突、环境危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现实境遇下,孩子们面对的未来比过去复杂得多。
因此,现代教育应该顺应形势的转变、自我更新、与时俱进,肩负起协助每个个体形成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培养他们面向未来、面向挑战的特殊责任。
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无疑将全面影响并反映到学校发展及其校园建设的方方面面。
中小学校园作为基础教育的载体,究竟该如何设计才能符合并体现新时期教育的内在要求?才能顺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趋势?才能引导学生走上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灵活可变设计信息时代全面到来,网络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任何一位建筑师都不能忽略这一形势。
未来,学生无论在校园哪个角落,都会接触到网络科技,网络作为重要的学习、交流工具将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教”与“学”之间发生了变化,这对学校设计影响深远。
新世纪中小学校园设计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利用新科技维持高学术水平,同时加强学生的解难能力和创意思维,形成他们的全球观。
首先,设计师要有前瞻意识,应该为学校提供完善的网络科技基建——局域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通讯连接集成和电源插座等,并精心安排各种相关教室的相对位置、与网络中心的相对位置。
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校的建设规划也日益受到重视。
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师生的生活环境以及学校的整体形象。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学校对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深入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下面就对这一工作进行总结,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工作。
首先,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工作要充分考虑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
学校的规划工作需要与学校的发展规划相结合,既要考虑到当前的需求,也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
在规划学校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合理安排各功能区域的位置和规模,确保学校的整体规划能够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
其次,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工作要注重教学和学习环境的营造。
学校是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布局规划工作要以提升教学和学习环境为核心,合理规划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场所,确保师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和学习。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环境,合理规划食堂、宿舍、活动场所等,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另外,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工作要充分考虑师生的健康和安全。
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地方,安全和健康是首要保障。
在规划学校布局时,要注重消防通道、应急疏散等安全设施的设置,确保学校的安全防范工作得到充分考虑。
同时,要注重绿化和环境保护,合理规划操场、花园等绿化设施,为师生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总的来说,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师生的生活学习环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总结和探讨,不断完善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必备15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让学生通过实践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体验的活动。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相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
),要注重开发社区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注重获取学生经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生活,运用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体验实践活动中的苦乐,激发和培养学生发现、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学习和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和完善学生人格,形成一对学生。
三、活动:选择和组织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开展活动: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范围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1、学生的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谈论你在家庭和班级中角色。
(2)简单描述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爱好和特长。
(3)时刻保持个人清洁,保持良好的个人习惯,维护学校的秩序和整洁。
(4)经常参加洗衣服、做饭、洗碗、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了解一般的生活礼仪和普通的相关表现。
(6)了解他们与家庭和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他们的角色。
2、社区服务中心(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和支持系统,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相关的社会行政机构及其职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和探险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规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逐步学习户外生活的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和交流活动。
(1)讲述你与家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讲述自己与人相处的经历。
(3)参加各种小组活动,了解自己小组的特点,乐于表达自己,乐于与他人交流,养成互相关心、遵守纪律的习惯。
珠海市富山工业园的起步区第一小学力求创造出具有文化品位的标志性新时代学校建筑,打造重要的城市节点,体现富山工业园的特色。
本项目位于珠海市富山产业新城起步区,北临富兴路,南临富华路,西临长阳路,东临富城大道;场地平整,可达性强。
项目用地面积为36 639.45 m 2,总建筑面积为40 680 m 2,班级规模为36班,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400 m 田径场、室内体育馆、600座报告厅等功能。
本项目的设计出发点:如何在有限的规划用地内,将各种校园功能用房有机串联布置,同时凸显本项目的独特性。
1设计思考与定位1.1规划整体设计构思珠海市富山工业园的起步区第一小学周边临城市道路,北侧为拟建幼儿园,东侧为邻里中心,南侧为水系,西侧为工业园。
校园规划通过两条南北布置的折线功能群将主要教学共能有机布置,北侧主要布置室内运动馆、入口门厅、行政楼及实验楼,南侧采光好的主要布置教室及合班教室。
两层高的半围合庭院主要布置600座报告厅,两条折线教学楼有张有收,通过西侧绿化大台阶缓缓向400 m 田径场展开,形成共享的立体活动平台。
在庭院内部结合空间,布置有下沉庭院,为600座报告厅提供充足的采光。
在田径场西侧布置学生宿舍,和教学楼形成半围合球场布置(见图1)。
总平面的设计在围合庭院的基础上,犹如两支互相对望交织的花干,在顶端呈现出花朵般绽放的造型。
洛伦茨吸引粒子双扭线的纹理将两个分区统一起来。
这一曲线呈现了吸引粒子之间在三维空间中随时间推移演变而不重复的路径轨迹,充满数学逻辑的同时,形成了流畅优美的纹理。
庭院内通过一个有如雕塑般别具特色摘要 文章从项目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对珠海市富山工业园起步区第一小学的设计实践,思考如何突破传统中小学校园的规划模式,打破规矩的校园布局模式,采用流动教学建筑群形态布置,将校园多种功能有机串联,形成校园综合体的建筑形态,同时创造出既符合学校教学使用要求,又形成富有自身项目特点的教育建筑空间。
中小学学校建筑布局设计分析摘要:优化中小学学校建筑的布局设计,能够为教师办公、学生们学习和生活以及教职工日常活动提供更加优质的环境与空间。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小学学校建筑布局设计的工作原则,并研究了中小学学校建筑布局设计优化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学校建筑;布局设计;通过加强中小学学校建筑布局设计,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空间,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中小学校园建筑翻新和建设当中,需要始终围绕中小学生的成长需求,优化建筑的布局设计。
近些年来,城市发展建设出现了严重的土地资源紧张情况,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学位需求和学校资源矛盾的情况。
优化建筑布局设计,既能够满足中小学生的就学需求,又能够优化学校内部环境,更加符合中小学生的活动和成长。
一、中小学学校建筑布局设计原则分析1.整体性原则在中小学学校建筑设计工作当中,工作人员需要坚持正梯形设计原则,明确当下中小学学校建筑的使用功能,分析不同的学校区位,从而确定出不同的校园建筑风格[1]。
要注意,在设计当中要保持中小学学校的建筑风格设定符合当地文化传统。
在明确了建筑设计主题之后,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该设计风格的引导添加不同的景观小品和校园标志物,确保整体建筑风格和谐统一。
2.动态性设计在现代化中小学学校建筑设计工作开展中,工作人员需要对校园结构弹性设计加强重视,确保建筑设计具有动态性特点,有效满足校园空间未来发展需求。
实现中小学学校建筑的动态化设计,设计工作人员需要了解校园建筑本身具有的特殊性能,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空间,让建筑内部的整个空间结构变得更加有弹性,满足校园建设未来发展中使用需求的调整。
在动态化设计过程中,要布置好庭院以及室外大台阶的位置,辅助后期多样性教学工作的开展。
3.节能性设计当前社会提倡低碳环保,因此在中小学学校建筑当中,也需要贯彻落实节能性设计,采用绿色环保的理念开展各项工作,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设计人员在贯彻落实节能性设计时,需要提前了解建筑周边的情况,例如自然资源、能源、地形地貌等[2]。
图1 图22.杭州古墩路小学(图3、4)该项目由六和建筑事务所设计。
通过土方平衡以绿坡抬升的微地形塑造方式,将主要建筑群塑造成为架空于生态绿坡之上的漂浮庭院,在界定了教学区和运动区的空间属性的同时,丰富了空间层次。
各功能建筑之间交错连接,利用共享连廊模糊了建筑间的界线,并形成了大量易用易达的灰空间和辅助功能空间(卫生间、饮水处等),也产生了大量的相互借景渗透、层次丰富的共享空间,使学生们在轻松活泼的校园环境中身心健康地学习成长。
图3 图4122YAN JIUJIAN SHE三、校园共享空间分类1.室外共享空间室外共享空间的典型代表有广场、操场、花园、大台阶或平台等。
其空间形态是完全开放式的,其设计成功与否的首要标准是师生是否愿意使用、经过或者停留。
对于广场,设计形式要有一定的仪式感,同时要有围合感,否则没有安定性,难以聚拢人气。
广场不能在实际使用中仅仅作为宽阔的道路来使用。
对于操场,衡量的重点是位于校园功能分区的合理性以及朝向等。
当前很多校方都推崇下沉式操场的设计,其优点是界定了运动空间的属性,丰富了校园的视觉层次,其下沉台阶也可作为看台使用,同时具备一定的隔声效果。
校区花园多为建筑组团围合而成,其设计一般应有与建筑功能相对应的主题。
用地宽裕的校园可设计较大的中心花园或者前(后)花园,作为分隔各功能区的缓冲空间和发展用地。
大平台或大台阶多结合地形或连廊设计,将交通属性空间局部放大,结合借景、围合等手法,形成学生非常愿意驻足停留的室外共享交流空间。
2.室内共享空间室内共享空间有门厅、中庭、走道及室内其它公共开放空间等,均结合交通功能进行共享空间的设计。
比如走道局部加宽,结合外部景观可以设计为驻足停留的交流空间;或者利用弯曲、折线型的走道设计,使走道成为一个连接各功能房间的过渡性空间,除交流共享的作用外、还具有引导与暗示的作用,而非单纯的交通功能。
3.灰空间灰空间又名泛空间,最早由黑川纪章提出。
其本意是指建筑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以达到室内外融合的目的。
浅谈中学校园规划设计摘要:通过临县高级中学的的规划设计,探讨了当代中学校园设计的规划思路,对设计中如何合理布局、优化环境、营造一个集教学、生活、运动、交往于一体的校园环境,创造符合教学需要和社会发展的新时代校园,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以人为本共享交流空间网络信息化时代气息文化氛围abstract: through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linxian county high school, discusses the planning ideas of the contemporary high school campus design, rational distribution, design and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 to create a set of teaching, life, sports, communication in one of the campus environment, and create in line with teaching need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a new era of campus, and some of his own opinion.key words: people-oriented;sharing space;network information ;the flavor of the times ;cultural atmosphere 中图分类号:g4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20-02引言近年来,中学校园的规划设计已经突破了千篇一律的格局,注重校园的空间环境、文化氛围和网络信息化的构思和创新,力求使校园设计更具整体性、功能性、前瞻性、创新性。
笔者通过对山西临县高级中学的规划设计的创作,来对中学规划总结一下自己的心得。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及总结(通用1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及总结(通用14篇)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
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的实践与思考王小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BIAD教育建筑研究中心副主任,公司直属BIAD6A6建筑工作室主任兼总建筑师。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教育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北京市教委基建处学校建筑规划设计评审专家组成员;国家《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主要参编者之一;著名中小学教育建筑规划设计专家;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最高荣誉奖获得者。
主持完成大量业界较有影响的工程实践项目,包括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园整体更新扩建、新北川中学、武汉市艺术学校新校区、北京实验二小本部等近50所不同类型的校园建筑,获得包括中国建筑创作设计奖(银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一等奖)、北京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等众多奖项。
一部世界教育发展历史生动的表明,在社会的转型期,人们会在审视传统教育的同时,进行许多新的思考,提出许多新的问题。
因此,也就需要有人给出回答。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中国的教育也正处于转型期。
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提出这么多需要回答的教育问题。
这是时代对教育的考验。
――陶西平关于我们和我们的实践案例【BIAD】6A6工作室+【BIAD】教育建筑研究中心,作为一个面向基础教育建筑规划与设计的专业化设计研究团队,在研习和继承BIAD已有的教育建筑设计经验和成果基础上,通过近二十年的工程实践,专注于基础教育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的专向化研究和探索。
这些年来,我们用心积累了一笔笔宝贵的财富,这之中既包括全国各地知名老校的新建校区设计和更新扩建工程,如:温家宝总理亲笔题写“以爱育爱”享誉全国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新校区,京剧大师梅兰芳出任名誉校长、在艺术界享有盛誉的武汉市艺术学校新校区,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江淮名校蚌埠二中新校区(江淮中学),中国最早的公立中学、钱学森母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园整体更新扩建,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新建教学楼改扩建工程等等;也有秉持创新教学理念的国际学校建设,如:北京芳草地小学北四环国际校区、清华附中广华新城国际学校、清华附中/北京华盛顿国际学校项目等等;更有为灾后新区重建的新校园,如:汶川地震灾后心系全球华人爱心奉献的新北川中学、全国特殊党费援建的新北川七一高级职业中学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第一个启动援建的四川安县河清博爱中心小学等等。
这些学校因历史传承、地域文化的不同,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教学理念、办学特点,对学校的建设也都有着自身不同的特殊需求与文化传承。
正是设计工作中我们有幸与诸多这些一线的教育家\校长教师们的沟通交流中,不断积累和提升了对现代教育的认识,这也促使我们更广泛地去深入思考校园的本质、创作的初衷和设计的着眼点!三个不同类型的校园规划设计首先以三个不同类型的校园规划设计来概括谈一谈我们对不同校园项目的设计感想。
既有校园的整体改扩建规划设计案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园整体更新扩建在校园的更新改造过程中,本案侧重依据学校未来管理发展的总体构想对既有校园进行整体规划的梳理、保留和重构;校园规划骨架的合理延续体现着校园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一片混沌与无序的空间中开始寻觅,对未来校园环境的思考逐渐变得明朗起来,并通过对北京师大附中校园历史的传承与梳理建立起校园文化景观的新格调和秩序。
城市中心区高密度校园的规划案例: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本部)新校区学校,尤其是小学校园,应当是学习和嬉戏并重的场所。
因此,即便用地十分有限,我们也在基地环境中保留了一些有价值的树木和布局完整的民居院落,并试图形成不同时代文化历史价值校园空间的融通,最终期待的是促成人与人、人与环境间的交融与沟通。
同时,希望建筑能兼顾体现城市历史地段空间肌理和面向未来小学校园的身份特征,并以孩子的心态和视角来把握其形态和色彩。
因此,我们在符合地段总体城市基调的建筑中加入明快跳跃的色彩,将其称之为“灰白间的跳跃”。
超大规模尺度新建校园规划设计案例: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新北川中学本案从城市规划的层面思考校园规划,使得新北川中学校园总体规划和单体布局能够尊重和呼应北川新城的城市总体规划,并探索学校资源与社会(社区)共享的可能性,以及校园开阔空间在城市抗灾中作为避难场所利用的可能性。
新北川中学的运营规模定位是5200名学生的完全寄宿制中学(超大规模),它既不同于一般规模走读式的全日制中学,又不同于同等规模的大专与大学的教学管理模式。
我们亦针对超大规模尺度新建校园的特点,研究新北川中学学生日常教学管理和行为模式,规划中重点关注三个层面的问题:(1)集中定点时段不同分区地点大量人流的迁移,集中简洁动线的满足;(2)普通课间时段各教学组团学生就地活动空间的消纳能力;(3)不同年级组团空间的层级划分和归属感的营造。
在具体设计中,我们重视功能空间的细节设计,这些细节处理往往与未来学校师生的日常使用关系紧密,同时也与学校运营中如何贯彻学校的教育理念息息相关。
在对建筑整体风格的把握上,秉持平实朴素、明朗向上的原则,营造出让同学们静心读书的校园氛围。
当前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的一些思考工作室团队在反思总结这些年来基础教育建筑的创作实践时,也时常问自己:怎样的校园建筑规划与设计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办学需求和发展?对当前基础教育理念变革的认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管理是一所学校成功的核心中国需要和呼唤着教育家办学。
这些让人们从内心无比敬重的教育家们,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顶梁柱,多年来开拓进取、鞠躬尽瘁,引领与推动着一所所学校不断发展和奋进,毕生的最大心愿莫过于办好一所学校。
陶西平先生在《校长的思路学校的出路》(李金初先生著)一书的序言中谈及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建设诸多优秀的中小学校长教育家时用了四个“敬重”――他们的胸襟值得我们敬重;他们的胆识值得我们敬重;他们的智慧值得我们敬重;他们的情意值得我们敬重。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有着丰富的办学经历和思想,在办学中实践着“以爱育爱”的博大胸怀。
因此,我们的每一个校园规划设计都是从与这些教育家心与心的沟通与对话开始的。
从1998年第一次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刘沪校长沟通附中校园的整体改扩建规划设计开始,到2003年与北京实验二小李烈校长探讨二小新的本部建设,以及后来有幸与诸多名家校长一起深入探讨研究不同校园的建设需求。
正是伴随着这样的沟通和对话承启着我们对教育和教育建筑的认识、实践和成长。
2012年3月,由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杨福家校长带队,笔者随国务院参事室对美国东部的十余所著名的大学、学院及中学进行了专项考察。
考察时在与这些著名学府师生交流中,最深刻的感受是他们内心所自然流露出的对学校由衷的感激和爱。
这种情感不仅贯穿于他们在校学业的过程中,而且将伴随着他们走入社会乃至一生。
从回忆自己人生成长经历时对母校北京师大附中老师无比感怀的钱学森,到谈及学习生活时对自己母校充满自豪和感激的美国文理名校学生,为什么校园生活在他们的一生中占据着如此深刻的印迹?因为这里塑造和改变了他们的一生!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一个好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那么对校园的建设,校长们关注什么?实验二小的规划设计要体现“简约、人文、和谐、生态”的理念。
――北京实验二小校长李烈如何真正地关注学生和尊重学生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最为迫切的问题。
――北京市教委专职委员李奕我的中学是为培养公民而存在的。
――北大附中校长王铮校园、教室、学校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蕴含着教育的因素;老师学生每一个人都是创造教育资源的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生命幸福的成长。
――中关村一小校长刘畅所谓学生,就是学习生活的人;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
――湖南常德一中老校长张卓文笔者联想起房龙在《人类的艺术》一书中所言“一切人类的学识和艺术,应该只有一个目的,即克尽厥职为最高的艺术――生活的艺术服务。
”校园建筑的规划设计的根本任务是否可以定义成: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如何生活和成长的乐园呢?!教育建筑的建设是一个需要从整体系统管理和控制的工程结合这些年的创作实践、科研课题,参与承担国家《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的修编以及为5?12汶川地震灾后校园重建所进行的调研工作,设计团队先后走访和调研了大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不同类型的中小学校;其中也包含了与我们文化背景参照性较强的台湾地区和日本的一些学校。
在学校建筑的创作实践中,在关注教育的先进与落后的比较中,我们反思着基础教育建设现状中的不足和局限。
这些年国家的发展和各级部门通过对教育的持续投入,基础教育现状无论是在教育理念上,还是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但与此同时,就国家基础教育现状的整体建设而言,先进与落后之间的差距依然是明显的。
原因除了经济发达与落后导致硬件设施的投入差距外,教育理念的巨大差距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因素和环节控制上的不足是其中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这种差距使得我们对于每个具体项目结果的把控变得不确定,同样的资金投入下也因操作和控制过程中若干因素的不同与不确定,而使得项目最终的实施水准差异巨大。
校园规划建设实践中亟待把现有各个环节的资源和管理做进一步的系统规范与整合。
台湾1999年9?21地震灾后校园重建(新校园运动)的实践也说明了在教育资源(重)建设中,整体系统完善的管理和控制对于提升校园建筑的整体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这是相关各级部门值得共同面对和思考的一个问题。
因此,笔者在参与由教育部组织的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的评审中,特别建议总则中加入以下的内容:应鼓励学校的规划设计建设从一开始就在与学校建设运营和设施配备等相关的各方人员之间建立起充分交流的沟通机制,努力形成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就在操作模式上保证各个相关因素间形成彼此的协调与衔接。
在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下,政府作为绝大多数项目的投资主体,建设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管理运营中专业与非专业间的矛盾与冲突;不同“婆婆”管与不管的前提是要有专业化角色意识;设计先行,对于规划设计部门的选择亦应把握这一点!另外,应当避免校园建设作为各地各级政府的民心工程,导致操作过程演变成一场政治目标(政府形象工程)、最终成为赶工、赶进度与设计建设品质间的角力!甲方和建设主管方的重视对于保证建筑规划设计建造过程中步骤和周期的合理性非常重要,特别强调重视和鼓励设计人员在着手学校规划设计工作前对所要设计学校校园文化、教学理念和日常管理使用模式的了解和挖掘。
教育建筑的建设是一个需要软硬件默契配合的工程成功的校园环境应该从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始。
因此在校园规划设计时,我们对于那些单纯追求表达的纪念碑式的建筑形式,通常表示出审慎的拒绝;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老师和学生教与学行为模式本身的了解探讨,以及相应的对建筑空间场所的需求上,这种需求包含着功能和精神心理上的不同层面。
我们认为,单纯的校园高水平硬件条件≠高水平的教育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