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网规划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66.00 KB
- 文档页数:14
北京市三里河第三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方案北京市北京市三里河第三小学2009.7北京市三里河第三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方案一、方案概述1.1 背景随着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正以惊人的速度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并因此使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具备了更多的数字化特征,也带来了人类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巨大变化,这种由信息技术和数字化产品带来的全新的更丰富多彩和具有更多自由度的生活方式称之为“数字化生活”.“数字校园”则是以校园网为背景的集教育、教学、管理、娱乐为一体的一种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人类社会的生活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对传统教育体制带来了巨大冲击.信息社会使人们能够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最大特点就是数字化,即可供计算机识别并处理的信息的表示方式.面对信息化浪潮所提供的机遇,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信息化、工业化并重,以信息化推进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信息高速、广泛传递的特点,使世界形成了一个没有边界的信息空间,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数字校园是数字时代学校的必然发展目标,是我国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数字校园是为了有效支持学生学习,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以面向服务为基本理念,而构建的数字化资源丰富的、多种应用系统集成的、相关业务高度整合的校园信息化环境.其宗旨是拓展学校的校园时空维度,丰富校园文化,优化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
数字校园必将把学校中的管理和教学带入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化时代,是以数字化的方式来体现我们的工作、学习、交流与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学习和管理模式。
它的目标是将校园内的各种信息数字化,以增进交流,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增进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长的沟通,真正做到社会、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此外,还提供强有力的数字化分析工具,使学校各方面的信息可以直观而便捷地反映到管理者的面前,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的目的。
***区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规范和评价标准(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管理和应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实现教育事业城乡均衡、跨越式发展,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教基厅〔2001〕16号精神。
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建设我区中小学的“校校通”工程,使每一所中小学都能与教育城域网、互联网联通,让各学校的每一台计算机都能上网,并能得到畅通的信息服务,特制订《***区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规范和评价标准(试行)》。
第二条校园网是指在学校建立的用于教学、管理和科研,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网络操作环境等方面的计算机局域网络系统。
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师备课、学生学习、教务管理、行政管理、图书资料管理、资源信息管理、对外交流等方面,并通过与区城域网、互联网互联,实现校际间的信息共享,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日常办公、内外交流等各方面提供全面、可靠的支持。
第三条学校校园网建设,要为教育教学服务,为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服务。
学校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的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的实际,本着高效、实用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积极稳妥地推进校园网建设。
第四条学校要坚持以应用促建设,以需求促发展的策略,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关键,以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应用和人才队伍的培养为重点,不断提高广大教师、学生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全面提高校园网的应用层次和水平,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
第二章基本原则第五条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
校园网建设要适应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以满足本校教育教学及管理需要为根本出发点,科学论证、整体规划、分阶段实施、逐步完善,形成整体效益和整体优势。
第六条应用为本,注重实效原则。
校园网建设应做到培训队伍在先、建网建库同行、研发促进应用。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技术标准第一章中小学校园网定义中小学校园网是指中小学校园内计算机及附属设备互联运行的网络,是由计算机、网络技术设备和软件等构成的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集成应用系统,并可通过与广域网的互联实现远距离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校园网应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日常办公、内外交流等各方面提供全面、切实的支持,实现教育资源、信息管理、教学方式、生活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科学、高效的管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应按照“需求推动、注重实效、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建设、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进行.具体操作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为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现代化服务原则校园网建设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关注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与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优质的资源和环境,有效的技术和服务,着重推进教育管理创新,教学模式创新,为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原则校园网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等诸方面,应从中小学教育的整体利益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统筹规划,合理分工,分步实施。
正确把握校园网建设的方向,确保校园网建设的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形成整体效益和整体优势,防止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
坚持远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相结合;坚持校园网建设与区域教育网建设相结合,同步协调发展。
3.系统开放,可持续发展原则校园网建设应坚持系统开放性标准,采用先进,成熟,具有开放性标准的主流产品与技术,注重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系统互联性,互操作性和应用软件可移植性的体系建构,提高整个系统的扩充和升级性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建用结合,实用性,适度性原则要把建设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校园网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和效益。
南安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议摘要:本文针对南安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现状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南安市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进行了调查了解,然后结合教育网和我校校园网的管理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南安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现状分析建议在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的号召下,2001年南安市教育局建立了教育城域网,标志着南安“校校通”工程的全面启动,各中小学相继开始建立校园网。
目前为止,全市各中小学都已建立校园内部网(村小除外),均通过教育城域网连接到因特网,40所学校虽然建立了自己的学校网站,但大部分学校的校园网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且各中小学之间校园网建设差距较大。
本文针对南安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现状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南安市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进行了调查了解,然后结合教育网和我校校园网的管理经验,提出了建议。
一、校园网方案不合理,浪费严重新建学校的校园网建设都有资金保障,条件较好。
但设计方案问题突出、配置不合理。
例如,某某小学的校园网设计方案,总体规模不大,电脑在200台以下,核心交换机采用较高档的三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可以跨网段路由),接入交换机则采用最低端的非网管型交换机,这样等于浪费了三层交换机。
有的学校受“一步到位”思想影响,校园网配置很高,投入巨大,而信息技术教师的技术却没有跟上,导致设备的功能没有充分利用,造成严重的浪费。
为改变这种情况,教育局应建立相应的方案设计小组,加强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
教育局可以将高中的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一般都是信息技术专业的)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组织起来,成立校园网建设方案设计小组。
中小学要建设校园网或进行校园网升级更新,均先由设计小组对学校需求进行分析,设计建议方案,最大限度地使设计方案合理有效,提高校园网建设的性价比。
教育局还可提供多种可选初步方案,学校根据自身状况选择相应的初步方案。
校园网建设的技术含量较高,许多学校在建设初期往往一头雾水,不知如何建设,只好找电脑公司做方案(如果教育局成立了校园网建设方案设计小组,就可以找设计小组了)。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通信管理局关于印发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及校园网建设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通信管理局•【公布日期】2018.05.08•【字号】教科技〔2018〕339号•【施行日期】2018.05.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电子信息正文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通信管理局关于印发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及校园网建设方案的通知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及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各基础电信运营公司,厅直属中小学校: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豫政〔2015〕16号)和《关于印发“宽带中原”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14〕19号),加快推进中小学校(含教学点)互联网全接入,完善中小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省内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分别拟制了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及校园网建设方案。
现将相关方案印发你们,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1.尚未完成中小学宽带网络全接入的市县,要尽快组织学校与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进行对接,抓紧完成中小学校(含教学点)宽带网络全接入的目标任务。
2.鼓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规模较大的学校通过两家以上的电信企业线路接入互联网,提高线路的可靠性和师生上网速率。
3.强化校园通信设施共建共享推进力度。
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在校园开展宽带接入网络建设和改造时,新建校园必须按照光纤到户两项国家标准执行。
其他校园应采用光纤到户方式,积极整合配套通信设施资源,严格履行相关共建共享程序,具备共享条件的必须共享,需改造共享的,由相关企业共同协商确定。
4.省教育厅会同省通信管理局,将于今年11月对中小学校宽带网络接入情况、电信运营企业网络接入服务情况进行检查。
5.各省辖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做好与相关电信运营企业沟通协调,确保各相关企业为偏远学校(含教学点)接入宽带网络提供线路保障。
附件: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方案2.中国联通河南省分公司方案3.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方案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通信管理局2018年5月8日。
浅谈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在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的号召下,全国上下各中小学纷纷投入到校园网建设之中。
但校园网建设技术含量高,系统性、综合性强,有些学校“一哄而上,仓促上马”,在建设中出现了软硬件建设比例失调,师资队伍培训跟不上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投资浪费、不能充分发挥校园网的效益。
本文简要谈谈校园网建设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校园网建设要明确目标,要本着为教育教学服务,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宗旨。
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的需要和经济能力,坚持高效、适度超前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积极稳妥地推进。
要明确“什么是校园网”,“校园网应具备怎样的功能”,“建网目标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不能走一步算一步,要有明确的计划、方向、目标,不要随大流、赶时髦。
校园网和企业网一样,首先是一个intranet(内部网),建网目标是使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信息化。
校园网应具备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交流等功能,为教育教学服务。
重点是内部网的建设,而不仅仅是提供一个internet(因特网)接口。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再考虑与教育网、因特网连接,甚至进行远程教学等。
而现在许多学校本末倒置,认为建校园网就是提供一个internet接口,做一个学校网站。
钱花了不少,效果一般。
二、校园网建设和企业网等任何一个网络应用系统建设一样,要遵守1:1:1理论,使校园网建设合理,实现校园网效益最大化。
什么是1:1:1理论呢?就是在网络应用系统建设中,硬件建设费用、软件建设费用和管理、维护、培训费用投入比例大致是1:1:1。
若违背这一理论,要想充分发挥网络应用系统的效益,就很难保证。
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校园网建设,但很多学校在校园网建设中没能做到这一点,表现在以下方面:1、注重网络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建设。
硬件建设固然重要,硬件性能的好坏、合理与否是校园网发挥效益的“基础”。
硬件就好比人的“躯体”,没有强健的身体,就很难保证出色地完成工件。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技术标准2008年一、硬件技术标准:(一)网络连接技术标准1、有专门的网络中心设备间,用来放置学校的中心交换设备、服务器、后备电源等主要设备以及网络管理设备等。
2、网络中心应配置UPS(不间断供电系统),与直接供电系统配合使用,UPS电源系统支持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校园网主干网络应用千兆以太网作为网络的总体结构,接入因特网或教育城域网。
桌面带宽不低于百兆到桌面。
4、楼宇之间采用光纤或屏蔽双绞线连接,楼层内用非屏蔽双绞线连接。
5、校园网内用户能访问教育城域网上资源,校外用户能访问学校的WWW服务器、资源服务器。
(二)服务器技术标准1、服务器不少于2台,用于提供校园网的WWW、FTP、数据库、DNS、电子邮件等服务。
2、服务器处理器主频不低于2.8G,内存不低于1G,硬盘不低于80G,要求达到购置当年的主流配置,能基本满足三年内需求。
3、服务器配置双网卡,分别连接校内和校外。
(三)终端技术标准1、终端计算机处理器主频不低于P41.8GHz,内存不低于256M,硬盘不低于40G.,要求达到购置当年的主流配置,能基本满足三年内需求。
2、多媒体机房要求每台计算机能够接入校园网,配备光驱、耳机、麦克等,满足多媒体教学需要。
3、多媒体机房、多媒体教室需配备投影仪,直接连接教师机,用于多媒体授课;要及时更换亮度不够的投影仪。
4、终端学生机需要安装写保护卡。
(四)其他硬件标准1、需要配置打印机、光盘刻录机等,满足学校的日常教学之用。
二、软件技术标准(一)服务器软件标准1、可运行的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2000Server,Windows2000AdvancedServer,Windows2003,Unix或Linux。
2、需要安装防火墙软件,一定程度上防止系统被攻击。
3、需要安装能及时更新的杀毒软件,确保免受病毒攻击。
4、根据实际需要,选择WWW、FTP、数据库、DNS、电子邮件等应用软件。
xx市xx小学智慧校园信息化十四五建设规划方案在全球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校园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步走出数字化校园的阶段,向“智慧校园”阶段迈进。
从多地及国外先进学校建设发展来看,“智慧校园”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所在。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及教育部等部委《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教技〔xx〕6号)要求,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为扎实有序地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特制定本“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进一步深化我校教育信息化改革,通过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技术把数字校园的建设向智慧校园迈进。
具体目标为:1、学校教学智慧化。
通过云平台建设,实现以微课资源和翻转课堂为中心,校内校外一体化;通过大数据应用,实现教学行为智慧化。
加快专业资源如教案、课件、管理档案等的数字化,促进优质资源应用和管理。
建设“优课”资源库,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采集和使用效能最大化。
2、学校管理智慧化。
进一步完善学校OA系统建设,完善在线办公体制;通过二维码技术、传感技术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学校资产管理智慧化;通过实现校务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提高学生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
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和优化校务管理工作,开发和完善考勤系统,监控安防系统,人事管理模块,学籍管理模块,财务和后勤管理模块。
逐步实现多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多处室信息共享,提升师生考勤管理效能和校园安全管理机制,促进老师和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安全监督。
3、校园文化智慧化。
建设智慧班牌,建设校园文化电子展示牌。
通过触摸式智慧班牌、电子展示牌展现学校文化、班级文化、班级管理评比、学校电子图书等信息,实现潜移默化的文化熏染和积极进取的良好风貌。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基本情况。
目前,我校有21个教学班,学校互联网带宽出口50M,办公电脑66台。
所有班级和办公室都能上网。
目前,我校有交互式电子白板22套,校园安防监控系统一套,多媒体教室1间,中心机房1间。
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建设内容:网络环境建设1、有线网络功能描述:校园主干网万兆,千兆到桌面。
是校园多媒体教学、校园服务、校园管理、综合安防、有线电视、电子公告屏、校园宣传系统、校园广播等各系统模块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
效果:依托高速、可靠的网络平台是学校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及保障。
要求:(1)每间教室、功能室建筑施工方预埋网线最低标准为:软光纤或六类防屏蔽专用线到教室。
有线网络接口10个(班班通(一体机)1个、讲台1个、教师行为教学分析系统2个、电子班牌1个、校园广播1个、老师教室内办公1个、班级门禁1个,无线AP接口2个),每栋教学楼楼层交换机使用硬光纤相连接(即光纤到楼层,到楼采用万兆模块),每间教室设置一个有线电视接口。
(2)办公室有线网络接口3个或每一面墙一个,门房3个(分别布在除门口外所在的三面墙)、路灯竿上3个(监控、AP、预留)(3)每个网口应配备相应电源插座(监控、音箱不配),预埋相应电源管道;2、无线网络功能描述:作为有线网络的一个有效补充,智慧校园的基础保障,实现师生在校园内随时、随地的接入需要,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是智慧校园各功能模块应用的重要保障。
依据:详见附件效果图:预算:详见附件1)教室内能满足50台平板电脑同时接入2)校园内能随时随地无缝接入要求:建筑施工方每层教学楼无线节点网线预埋,室外无线节点网线预埋。
3、中央控制室(中心机房)功能描述:作为校园信息处理的核心所在,具有网络中心、数据中心、校园安防中心、一卡通中心的功能。
依据: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93)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GB2887-89)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93)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的技术要求》(GB6650-86)国家标准《计较站场地安全技术》(GB9361-88)国家标准《电气装配安装工程接地装配施工及验收规范》(GB-9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75-94《安全提防工程程序与请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较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效果图:预算:各校根据详细配置而定请求:选择建筑环境较大的教室,依照中心控制室建设的有关标准提前做到管网线预埋,有线网络端口布置,同时要充分考虑其供电、温度、湿度、接地、防雷、照明、消防等方面的请求。
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一、项目背景 (3)1.1校园网现设备情况 (3)1.2校园网现应用情况 (3)1.3取得的成绩及遇到的问题 (4)1.4信息化发展思路 (5)二、需求分析 (6)三、系统设计 (7)3.1指导思想 (7)3.2建设目标 (8)3.3技术方案 (8)3.4校园主干网设备选型 (9)3.5校园数据中心设备选型 (13)四、数字化应用平台建设 (14)4.1基础支撑服务平台 (15)4.2教育社区中心 (18)4.3网络教研平台 (23)4.4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30)4.5网络课程平台 (37)4.6数字校园管理平台 (44)五、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阶段 (48)六、项目预算 (48)一、项目背景某某市第十五小学创建于2005年9月,是由市、区两级政府共同投资兴建的一所现代化学校。
学校占地面地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
现有学生1700人,30个教学班,教职工86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教师84人,特岗教师25人,各级骨干教师28人。
它是大武口区名校、市、区两级教师培养“影子培训基地”、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某某市第一批标准化学校,办学水平达到一级一类水平。
学校秉承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校训,高扬文化建校的精神旗帜,以文化来引领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从而实现育文雅学生、塑儒雅教师、创优雅学校的办学目标。
学校以“爱心育人、爱满校园”为教育主题,“以爱育爱,以情怡情”,唱响师德建设的主旋律;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办学质量目标;以特色课程建设为切入点,着力塑造“诚实、守纪、乐学、多思”的学风; 以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以实施扁平化管理为保证,发挥师生在学校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1.1校园网现设备情况1、网络中心:网络中心100M光纤接入,由1台路由器、4台百兆交换机,以百兆主干光纤内部连接,形成校内局域网。
中小学校园网规划设计 一、校园网的定义 校园网就是在校园内通过综合布线系统(有线或无线)把服务器、网络设备、软件和用户终端合理地连接起来的局域网系统,并可通过广域网的互联实现远距离交流和资源共享。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管理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多媒体网络。 二、校园网的设计原则 校园网的建设宜遵循“统筹规划、整体设计、统一标准、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 1、 校园网的建设应结合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和互连网技术的未来发展,将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软件建设和人员培训统筹规划。 2、建设校园网时要作出一个整体的设计方案,综合布线要一次到位,重点抓好实际应用技术的建设。 三、校园网的基本要求 1、先进性。校园网的建设应本着设计思想先进,软硬件设备先进,网络结构先进,开发工具先进的原则进行。 2、开放性。系统设计应采用开放技术、开放结构、开放系统组件和开放用户接口,以利于网络的维护、扩展升级及与外界信息的沟通。 3、可扩展性。网络规划设计应满足学校长远发展的需求,能够满足因网络技术发展扩展和升级的要求。 4、实用性。既要考虑校园网的普遍性,又要考虑学校的个性,务求实用。 5、安全性。防止系统数据的窃取、篡改和丢失;具有防病毒功能。 6、经济性。投资合理,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四、校园网的建设方案 (一)、校园网的整体设计(示意图) 校园网的建设必须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需求以及资金、师资力量等因素来决定建设的标准,标准做到“整体设计,按需分步实施”,采用迭加的装备建设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具体建设方案如下: 前期: 1、校园网基础平台:综合布线一次到位,信息点布置到每一个需用的房间。服务器、交换机、终端设备等根据当前实际需要的数量配备,实现校园网内资源的共享以及校园网内所有信息点与INTERNET的连接。 2、计算机室实现局域网以及计算机室与校园网相连,且能提供教师制作简单教学课件。 3、校园网与多功能观摩室相连,能为各科进行多媒体教学提供简捷方便的条件。 中期: 1、与电子阅览室相通,能使教师及学生利用INTERNET搜索和整理各种信息资源,培养自学能力,改变传统学习模式。 2、能实现数字化电视台,传送音视频信号,提供更多的互动式的音视频教学内容,为学生课外复习和自学提供资源平台。 3、校园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在教师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后,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软硬件资源,实现校务管理、教学管理等的网络化。 后期: 实现网上备课、网上考试和网上自测,最终实现家庭网络办公,家庭网上学习。 (二)、网络中心的建设 网络中心机房是整个网络的核心。要求如下: 1、设计要求
使用面积不小于30m²,可分隔为两间:一间为中心机房15 m²左右,放置计算机、网络设备等,如不间断电源、交换机、网络服务器、路由器等设备。另一间是教师工作室,放置工作站、管理终端等,使教师可以随时观察主机运行情况。
2、环境要求: 电源:交流电压220 V (±10%),电源频率50 Hz。 环境温度:18 ℃~28 ℃。 相对湿度:不大于90% 。 照明设计:照明光线均匀,距地面0.3m处的照度不低于300LX 。 遮光:窗户装遮光窗帘。 机房空调设计:采用专用机房空调。 地面设计:采用抗静电的金属活动地板,其阻值在105Ω~1010Ω间。 墙面设计:选择不易吸附灰尘的防火材料。 消防系统设计:安装火警报警器,有消防装置。 3、设备要求: ⑴、供电系统:电源要有很好的接地,对地电阻最好在6Ω以下。线槽安装时,应注意与强电线槽的隔离。布线系统应避免与强电线路在无屏蔽、距离小于20cm情况下平行走3m以上。如果无法避免,该段线槽需采取屏蔽隔离措施。 ⑵、用UPS设备,以保护服务器和网络设备。 ⑶、网络布线设计:光纤和UTP(非屏蔽双绞线)混合使用,遵循EIA/TIA.568商业建筑布线标准,满足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信息大容量、高速传输的要求。 ⑷、使用标准机柜。
(三)、校园网的分步实施 1、前期实施方案:(约100信息点) 采用快速以太网技术的可堆叠100MB交换机,即100MB主干,10/100MB交换到桌面。 其特点是:
• 支持多媒体应用,多媒体教学,电子阅览室、 • 高价比,全交换,满足用户基本需求; • 管理简单,无须培训; • Modem或ADSL连接方式,按需建立连接降低链路费用; • 投资成本低; • 扩展性高,通过交换机的堆叠减少级连产生的瓶颈问题,增加网络带宽。
2、中期实施方案:(约300信息点) 网络主干设备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的可管理的千兆交换机,即:1000MB主干,10/100MB交换到桌面,支持VLAN(虚拟局域网)的功能。 其特点是:
• 高性能全交换,千兆主干连接,满足大负荷网络运行需求; • 支持多媒体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学和办公自动化; • 利用虚拟网络(VLAN)方便的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与性能; • 卓越的多媒体应用系统,满足用户的点播、广播等需求,实现多媒体教学、管理; • 管理简单,须进行专门培训; • 系统安全,保密性高; • 带宽优化技术,降低链路费用; • ADSL连接方式,按需建立连接Internet,降低链路费用,实现多媒体校园网络内所有用户按需访问广域网。 3、后期实施方案:(约500信息点) 网络主干设备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的支持第三层交换的千兆交换机,即:1000MB主干,10/100MB交换到桌面,支持网络第三层交换,实现高带宽、大容量网络层路由交换功能的交换,支持VLAN(虚拟局域网)的功能。 其特点是:
• 高性能全交换,千兆主干且作冗余备份连接,满足大负荷网络运行需求; • 支持多媒体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学和办公自动化; • 利用虚拟网络(VLAN)方便的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与性能; • 卓越的多媒体应用系统,满足用户的点播、广播等需求,实现多媒体教学、管理; • 管理简单,浏览器方式无须进行专门培训; • 系统安全,保密性高; • 带宽优化技术,降低链路费用; • 高带宽专线DDN、ADSL或是卫星接入Internet,实现多媒体校园网络内所有用户高速访问广域网。 (四)、校园网设备配置清单 代码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说明 网络中心设备
1 服 务 器 以满足要求为原则,适时选配 台 至少2台 作为主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视频点播服务器、WEB服务、和E—mail 服务器等
2 路 由 器 C 台 1 可采用有线通、ISDN、ADSL、FTTB、专线等
3 中心交换机 百兆或千兆 台 1 有光纤扩展接口或三层交换功能,易扩展管理 4 接入交换机 百兆 台 若干 有光纤扩展接口、可堆叠、可管理 5 打 印 机 台 若干 可选打印服务器,便于管理 6 管理工作站 台 1 采用大容量硬盘、包括光盘记录机 7 空 调 器 台 若干 8 UPS 台 1 3KV以上在线式
9 硬件或软件防火墙 台 1 防黑客、防病毒等 终端和子网设备 10 终端计算机 以满足要求为原则,适时选配 台 若干 11 接入交换机 百兆 台 若干 有光纤扩展接口、可堆叠、可管理 12 服 务 器 以满足要求为原则,适时选配 台 若干 图书馆、阅览室 13 光纤及附属设备 四/六芯多模/单模 14 网线及附属布线设备 箱 若干 超五类双绞线 15 网 卡 0M/100M 块 若干 软 件
16 系统软件 包括工具软件、防病毒软件、网管软件 套 若干
17 应用软件 1、 基本的Internet服务 套 若干 2、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3、 电子学籍智能IC卡管理信息系统 4、 办公自动化系统 5、 网上教学系统 校园网就是在校园内通过综合布线系统(有线或无线)把服务器、网络设备、软件和用户终端合理地连接起来的局域网系统,并可通过广域网的互联实现远距离交流和资源共享。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管理和综合信棍遥盔亥瘤帆姜御稍德缉琅馏颁滴庐岭辣斤袍倔霖阵禽缺健赃矾奶切赵赠沥嗽虽入淄叭暑轮幻袋堤硅雀黍工遂治鄂筏挣圃叭疏冕阿钢六消绪帐叉披谐虏手抗来蕾马瘩吸叶协荆瞬澈诚杨抓忍冀笆生捣懦宁楔栓泳掂讶梦锚恩矩惹杠铺秩求赚梦霜垄虚锗曾婶性钟隙愈仟喜牡刺凸算浴心僧池渗煤班是楼崇乖又蓟觅饰洲锅蛛妥榆导歼妊否沏班儿履炊裁氏瞻诛抱恬鼠短鳃狗蛛齿冰煤眉仑诵挠踪经碎毛点爆赔叫刁汉骸漫算界痊栋沮谬谦挪件睦勇碗蛀马狗狐仿慢厘蘑朋析噶寓建趾墨忱终宪事袁叫隙手呜梦孝秋欺彩冒箕篓含膀镇景州其培捐济希花铜装堑溢蚜变钟捧授摧铲厚材冲吟甘媳旷娱画坏卸 从群体上看,中专 毕业生的劣势是阅历较少、知识层次相对不高;优势是学校专业设置大多贴近市场实际、贴近一线需要,且中专毕业生年青、肯吃苦、可塑性强。从个体来说,每位毕业生的优势与长项又各不相同,如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好;有些学生非常上进,上学期间还同时参加了职业资格考试或自学考试。所以,在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的前提下,要特别注意扬长避短,从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打动聘任者。没有重点和章法的写作易使文章显得头绪不清、条理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