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料制备及施釉
- 格式:ppt
- 大小:136.50 KB
- 文档页数:33
(1)钧红釉配方釉果 30.6%窑渣 20.4%铅晶料 12.7%铜花 0.5%白玻璃 11.75%绿玻璃 11.7%锡晶料5.1%食盐 2.07%二灰 7.7%钧红釉是景德镇传统名釉之一,渊源于北宋钧窑,衰落于元代,到明代宣德年间,出现仿钧红产品,非常精美。
工艺操作上要注意按配方称量,湿法球磨,细度为万孔筛余1.8%左右。
上釉时,要求在素烧过的瓷胎上,浸或浇一次,待干后再用含水50%的釉浆喷三次,釉层上厚下薄,釉厚1.5~2.0mm。
在油窑或镇窑中以还原气氛烧成,烧成温度为1300℃,内釉一般施纹片釉。
(2)郎窑红配方烧料 1.6%寒水石 0.4%白玻璃 1.2%陈湾67.6%叫珠子 0.4%晶料 0.4%高岭土 0.4%二灰 22.5%铜花 0.4%绿玻璃 3.2%玻璃 0.8%说明:郎窑红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铜红釉之一,简称“郎红”,也有人称“宝石红",塞格尔(8eger)称为“牛血红”相传它是十八世纪当时在景德镇的督窑官郎庭极督遣而成,故称郎红。
呈色极为鲜艳光润,釉面有微裂纹。
工艺操作要点是:按配方称料,湿法球磨,细度为万孔筛余0.3%。
上釉时,釉浆含水率为50%,以捺釉法施于坯胎,釉层厚度为1.5~2.0mm。
烧成时,放置在镇窑位的2~4路,以还原焰烧成,烧成温度为1300℃。
(3)釉里红配方铜花0.42%陈湾74.97%锡晶料 1.67%海浮石1.19%石木0.81%一寒水石0.26%釉灰渣 14.28%花浮石1.21%陀星石 0.40%说明:釉里红是我国传统釉中彩的鼻祖。
它是通过铜化合物配合一定原料磨至极细而画在釉下呈色的。
其装饰产品同其他传统铜红釉产品一样名贵,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接配方称料,涅磨研细。
上釉时,先在坯胎上施一道青白釉,再用釉里红色料装饰花纹,.然后再盖上一层青白釉。
用还原焰饶成,烧成温度为1280℃。
(4) 三阳开泰配方釉灰渣17.90%乌金土 33.59%瑶里釉果 33.34%祁门 17.90%说明:“三阳开泰源于<易经>,本是描写时令节候的征兆。
乳浊釉是一种瓷器釉色名,又称“蛋白釉”。
在烧成过程中,由于釉中含有铁、镁、钙等金属氧化物的小颗粒,这些小颗粒在釉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类似于乳液的状态,使釉面呈现出一种乳白色的效果。
乳浊釉的烧造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釉料制备:将釉料的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经过研磨、过筛等工序,制成釉浆。
2. 施釉:将釉浆均匀地施在瓷器的表面,可以采用浸釉、浇釉、刷釉等方式。
3. 干燥:将施釉后的瓷器进行干燥,以便釉层能够牢固地附着在瓷器表面。
4. 烧成:将干燥后的瓷器放入窑炉中进行烧成,烧成温度和时间根据釉料的组成和瓷器的种类而定。
5. 冷却:烧成结束后,将瓷器从窑炉中取出,进行自然冷却。
需要注意的是,在烧造过程中,釉料的组成、烧成温度和时间等因素都会对乳浊釉的效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调整。
陶瓷釉生产工艺陶瓷釉生产工艺是指制作陶瓷釉料并在陶瓷制品上进行施釉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陶瓷釉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进步,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下面将介绍一下陶瓷釉生产工艺的主要步骤。
首先是釉料的制作。
陶瓷釉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釉石、助熔剂和颜料。
釉石是主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瓷质和光泽。
助熔剂可以降低釉石的熔点,并提高釉料的流动性。
颜料则用于调整釉料的颜色。
这些原料经过称量、研磨、筛分等处理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形成釉料。
接下来是釉料的施釉。
陶瓷制品经过制作成形后,需要施釉来增加表面的光泽和美观度。
施釉的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浸渍法、刷涂法和喷涂法。
浸渍法是将陶瓷制品浸入釉料中,使其吸收釉料并沉淀在表面。
刷涂法是用刷子将釉料刷在陶瓷制品的表面,并经过多次重复以获得均匀的施釉效果。
喷涂法则是将釉料喷射到陶瓷制品的表面,通常使用压力喷枪来实现。
这些施釉方式根据不同的产品和需求选择使用。
然后是釉料的烧结。
经过施釉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烧结以使釉料与瓷体相结合并形成固化的釉面。
烧结的温度和时间是关键因素,不同的釉料和产品需要不同的烧结条件。
一般来说,烧结温度在1000-1350摄氏度之间,烧结时间在10-60分钟之间。
烧结过程中,釉料会熔化并流动,最终形成均匀、光滑的釉面。
最后是釉面的修整和装饰。
烧结后的陶瓷制品表面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如釉面不均匀、气泡、色差等,需要进行修整。
修整包括打磨、刮磨、抛光等操作,以获得平滑、光亮的釉面。
修整后,还可以进行一些装饰工艺,如描绘花纹、涂饰颜色等,以增加产品的艺术价值。
陶瓷釉生产工艺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参数和条件。
只有保证原料的质量,合理的配比和处理手法,良好的施釉和烧结工艺,才能生产出优质的陶瓷制品。
随着科技的发展,陶瓷釉生产工艺将不断改进,以满足人们对于美的追求。
陶瓷工艺中的釉料制备及应用一、何克服陶瓷制品釉面无光的缺陷:1、产生原因:①釉料这熔剂少,熔点高,烧成温度不够。
②施釉太薄,或施釉时釉料未经搅拌均匀。
③已施釉的坯体接近于多孔性的吸水性强的坯体和器物时,很轻易使有釉的坯体釉面受到影响。
④燃料中硫磺过多,烧成二氧化硫气体和灰份与釉料化合而生成硫化物,从而提高了釉熔点,促使釉面产生无光。
2、克服措施:①适当增加釉的浓度或多上几次釉。
②适当增加釉料中的熔剂,降低耐火度,或适当提高烧成温度。
③已施釉的坯体要避免接近无釉或某此吸水性强的器物,无釉坯和釉坯不能在同一匣钵内烧成。
光泽釉,半无光釉,无光釉与碎纹釉:各种釉料对于光线吸收不同,而区别为光泽釉、半无光釉、无光釉及碎纹釉品种。
上述釉料均呈色丰富,釉色种类很多,仅就瓷砖釉料的发展趋势将逐渐转向半无光、无光釉系列。
无光釉用成色元素不多,但釉色很丰富,已经形成高岭质无光釉、碱性无光釉、二氧化硅质无光釉种类。
其中,又以钡无光釉、锌无光釉、镁无光釉为其主要代表。
此外还有结晶型无光釉、锂辉石析晶型无光釉、难溶性无光釉等类型。
碎纹釉是釉面生成网状龟裂纹,适宜于瓷砖装饰,最早起源于我国的碎瓷产品。
后来西方国家将其用于瓷砖装饰,收到格外美的效果。
由于坯釉的膨胀系数不同而发生龟裂现象,碎纹釉的配制方法有五种:如采用两种具有不同收缩率的釉,将有高收缩率的釉料施于普通釉上,烧成后上层釉龟裂可以透见下层釉;增加釉的可溶性使釉的收缩增加,如增加长石与硼酸的量;增加釉的收缩率,减少坯的收缩率;使产品急冷工艺也可生成碎纹釉;有的釉在经年放置后也能形成碎纹釉。
如法国采用在普通釉料中增加二氧化硅,矾土或碱类的方法,制成碎纹釉品种。
有的采用多次烧成方法以形成不同的碎纹与颜色效果。
陶瓷的釉面光泽度与配方间关系:瓷器的光泽度与釉层表面的平整光滑程度和折射率有关,它取决于光线在釉面产生镜面反射的程度,是成瓷产品的重要表观质量指标之一,假如釉层表面光滑,反射效应强烈,则光泽度就好。
草木灰釉的工艺
草木灰釉是中国传统的一种陶瓷釉料,又称为苏式灰(因其产地多在江苏一带)。
这种釉料的特点是呈灰色调,表面质感自然,有一定的釉面流淌效果,能够展现器皿的实用美和自然美。
草木灰釉的呈色和质感来自于烧制时所使用的生态原料-草和木的灰烬,这种釉料做出来的瓷器用于日常生活或赏玩都非常适宜,深受人们的喜爱。
草木灰釉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釉料和坯体的制备,施釉和烧制三个步骤。
1. 釉料制备:采摘越青草或竹木枝丫,晒干并燃烧得到灰烬;再将灰烬在水中挑去压实的泥沙和不易溶解的杂质;将洗好的草木灰烬烧制得到细碎粉末。
2. 坯体制备:制陶水:水泥桶中加入水和粉状黄土,搅拌均匀;制胚:将制陶水倒入和好的白陶泥中混合搓揉,制作成圆盘状的胚捏制成器皿的形状;制瓷模:在瓷模中放入胚,用手压制胚坯,使其紧贴瓷模,撕下多余部分,制作出成品的造型。
3. 施釉:使用刷子或喷雾机将草木灰釉料均匀地涂抹在陶瓷器皿表面。
例如,大碗的底部与内壁需要喷釉,而碗的边缘只需要轻轻扫过刷子,这样能够展现出釉面自然流淌的效果。
4. 烧制:烧制温度大约在1100度左右。
烧制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时间和温度也不同。
在前期,需要缓慢升温,让陶瓷器皿中的水分慢慢挥发;中期,加速升温,促进陶瓷体的烧结;后期,适量降温,让器皿渐渐冷却,形成独特的草木灰釉效果。
草木灰釉的工艺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草木灰的种类、过程和制作器皿的工艺等等。
对于制作者来讲,需要耐心、细心和认真,以确保草木灰釉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草木灰釉具有优良的质感和颜色,能够为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也是传统陶瓷文化的珍贵遗产,有着较高的收藏价值。
施釉工艺和基本施釉方法
施釉工艺和基本施釉方法
施釉是陶瓷产品的表面装饰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制陶、家用瓷器、瓷砖、玻璃和碗碟等工业陶瓷制品的装饰加工。
施釉工艺是对表面进行涂釉,装饰,通常是在烧过釉前处理。
一、施釉原理
施釉是在硬坯表面形成一层釉质薄层,以使之具有耐热、抗腐蚀、抗冲击、耐磨擦等特性。
施釉的原理是:将颜料或者釉料粘结在陶瓷器表面,并固化在这一层表面,从而形成一层薄层,使器物具有良好的装饰性和实用性的特性。
二、施釉工艺流程
1、洗釉:将器物表面洗净,以去掉原来的油污和其他杂质,温度控制在20~30℃之间;
2、干燥:将器物表面用布擦干。
此时,器物表面温度升高到50~60℃;
3、釉料制备:选定合适的颜料,将其混合适量的细沙,或调制为比较合适的稠度。
4、涂釉:施釉前需要先涂一层铁锈涂料,以加强釉质层的粘附性,然后才能将釉料涂在器物表面;
5、固化:将涂釉的器物放入烧釉窑中,釉料会在一定温度的作用下变成硬、不易粉化的釉质层;
6、检验:检查施釉后的器物表面,以确保施釉层质量,确保其
美观度和实用性。
三、施釉要点
1、选择合适的釉料:施釉的釉料应具备耐热、耐腐蚀、抗冲击、耐磨擦等性能,根据器物的不同特性选择不同种类的釉料;
2、注意施釉厚度:施釉厚度一定要确保正确,否则容易出现锈蚀等现象;
3、控制烧釉温度:烧釉时,温度应在800~1000℃之间,低于此温度将不能完全固化釉料而导致施釉薄弱;
4、检查施釉厚度:施釉后应及时对表面施釉厚度进行检查,以确保达到要求的施釉厚度和均匀性。
(1)钧红釉配方釉果 30.6%窑渣 20.4%铅晶料 12.7%铜花 0.5%白玻璃 11.75%绿玻璃 11.7%锡晶料5.1%食盐 2.07%二灰 7.7%钧红釉是景德镇传统名釉之一,渊源于北宋钧窑,衰落于元代,到明代宣德年间,出现仿钧红产品,非常精美。
工艺操作上要注意按配方称量,湿法球磨,细度为万孔筛余1.8%左右。
上釉时,要求在素烧过的瓷胎上,浸或浇一次,待干后再用含水50%的釉浆喷三次,釉层上厚下薄,釉厚1.5~2.0mm。
在油窑或镇窑中以还原气氛烧成,烧成温度为1300℃,内釉一般施纹片釉。
(2)郎窑红配方烧料 1.6%寒水石 0.4%白玻璃 1.2%陈湾67.6%叫珠子 0.4%晶料 0.4%高岭土 0.4%二灰 22.5%铜花 0.4%绿玻璃 3.2%玻璃 0.8%说明:郎窑红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铜红釉之一,简称“郎红”,也有人称“宝石红",塞格尔(8eger)称为“牛血红”相传它是十八世纪当时在景德镇的督窑官郎庭极督遣而成,故称郎红。
呈色极为鲜艳光润,釉面有微裂纹。
工艺操作要点是:按配方称料,湿法球磨,细度为万孔筛余0.3%。
上釉时,釉浆含水率为50%,以捺釉法施于坯胎,釉层厚度为1.5~2.0mm。
烧成时,放置在镇窑位的2~4路,以还原焰烧成,烧成温度为1300℃。
(3)釉里红配方铜花0.42%陈湾74.97%锡晶料 1.67%海浮石1.19%石木0.81%一寒水石0.26%釉灰渣 14.28%花浮石1.21%陀星石 0.40%说明:釉里红是我国传统釉中彩的鼻祖。
它是通过铜化合物配合一定原料磨至极细而画在釉下呈色的。
其装饰产品同其他传统铜红釉产品一样名贵,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接配方称料,涅磨研细。
上釉时,先在坯胎上施一道青白釉,再用釉里红色料装饰花纹,.然后再盖上一层青白釉。
用还原焰饶成,烧成温度为1280℃。
(4) 三阳开泰配方釉灰渣17.90%乌金土 33.59%瑶里釉果 33.34%祁门 17.90%说明:“三阳开泰源于<易经>,本是描写时令节候的征兆。
釉是指覆盖在陶瓷坯体上的玻璃态薄层,但它的组成较玻璃复杂,其性质和显微结构也和玻璃有较大的差异,如它的高温粘度远大于玻璃;其组成和制备工艺与坯料相接近而不同于玻璃。
釉的作用在于:改善陶瓷制品的表面性能,使制品表面光滑,对液体和气体具有不透过性,不易沾污。
其次可以提高制品的机械强度、电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釉还对坯起装饰作用,它可以覆盖坯体的不良颜色和粗糙表面。
许多釉如颜色釉、无光釉、砂金釉、析晶釉等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
第一节釉的分类釉的品种很多,分类方法也较多,常用的有:1按与其结合的坯体的种类分可分为瓷釉、陶釉。
2.按制备方法分:生料釉——所有制釉的原料均不预先熔制,而是直接加入球磨机混合,制成釉浆。
熔快釉——先将部分易熔、有毒的原料以及辅助原料熔化成熔快,再与粘土等其它原料混合、研磨成釉浆。
盐釉——当坯体煅烧到高温时,向窑内投入挥发性盐(常用NaCl),使之气化后直接与坯体作用形成薄的釉层。
3.按釉的外观特征分可以分为透明釉、乳浊釉、半无光釉、结晶釉、金属光泽釉、裂纹釉等。
4.按釉的成熟温度分可分为高温釉(>釉250℃)、中温釉(釉釉00~釉250℃)、低温釉(<釉釉00℃)。
5.按釉的主要熔剂矿物分类可分为长石釉、石灰釉铅釉、锂釉、镁釉、锌釉等。
长石釉——以长市为主要熔剂,釉式中K2O+Na2O的分子数等于或稍大于RO的分子数,长石釉的高温粘度大、烧成范围宽、硬度较大、热膨胀系数也较大。
石灰釉——主要熔剂为CaO,釉式中CaO的摩尔数≥0.7,石灰釉的光泽很强、硬度大、透明度高,但烧成范围较窄,气氛控制不好易产生“烟熏”。
如果用一部分长石代替石灰石,使CaO含量<8%则称为石灰碱釉,以部分MgO(分子数>0.5)代替部分CaO则称为镁釉,以ZnO代替CaO(分子数>0.5)则称为锌釉. 铅釉——以PbO为助熔剂的易熔釉。
它的特点是成熟温度较低,烧熔范围较宽,釉面光泽强,表面平整光滑,弹性好。
施釉工艺和基本施釉方法
施釉工艺是指在陶瓷制作过程中,将釉料涂刷在陶瓷器物表面,经过高温烧制后形成一层光滑、美观、防水、防污的表面处理工艺。
施釉可以改变陶瓷器物的外观、质感和功能,是陶瓷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基本施釉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浸渍法:将陶瓷器物浸泡在釉料中,使其表面充分吸收釉料。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型器物,如杯子、碗等。
2. 刷涂法:用刷子将釉料均匀地涂刷在器物表面,一般需要涂刷两遍以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中小型器物。
3. 喷涂法:将釉料喷洒在器物表面,使其均匀覆盖。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型器物,如花盆、花瓶等。
4. 滴落法:将釉料滴在器物表面,使其自然流淌,形成独特的纹理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装饰性较强的器物,如艺术陶瓷。
在施釉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釉料的选择:不同的釉料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需要根据器物的用途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釉料。
2. 釉料的调配:釉料的成分和比例对器物的质量和效果有很大影响,需要精确调配。
3. 施釉的均匀性:施釉要均匀、细致,避免出现厚薄不均、漏釉等问题。
4.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不同的釉料需要不同的烧制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釉料的要求和器物的特点进行调整。
总之,施釉是陶瓷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认真对待和掌握。
陶瓷的施釉一、釉的概念釉是熔融在陶瓷制品表面上一层很薄很均匀的接近玻璃的物质。
二、施釉的概念施釉是将深度一定的釉浆,即悬浮在水中的釉料,利用压缩空气喷到生坯表面上。
生坯很快地吸收湿釉中的水分并形成一定的较硬的表面。
在烧成后的制品表面就形成300到400微米厚度的釉层。
三、施釉步骤1、制釉(分为白釉和色釉两类进行说明)(1)白釉高档的豪华卫生陶瓷产品,已经有了使用锡的氧化物的釉面配方;中低档产品釉的配方中使用了硅酸锆。
使用专用的预混原料,锡熔块釉只需与水混合并加入到原料中。
粒度一般控制在10微以下,颗粒占65%~75%。
当烧到“70~1230℃时,就玻化而形成白釉,几乎可以不考虑缩釉。
这是所用的釉面配方之一。
第二种配方,锆乳浊釉。
要将釉料球磨至粒度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占到75%~85%,才能在1150~1230C温度范围内烧成时,形成比较好的釉面。
乳浊剂费用较低,但准备费用较高,更重要的是,因为颗粒细小,有约3%的产品易发生缩釉缺陷。
这就需要有较好的生产条件。
若其中90%~100%的产品可以卖到标准价格,使用硅酸锆则比较经济合理:若需重烧,考虑到一般重烧损失及费用,就不够经济了。
而第三种釉可以在原料消耗和生产工艺之间达成折衷。
它需要球磨几个小时,使70%~80%的颗粒小于10微米。
考虑产品的外观要求,上述原料都必须经过充分的烧成,而且要达到同样质量。
由于每种成分都经过严格测试,在产品经过窑炉烧成后,就能够获得理想的釉面。
釉浆必须至少一个月测试一次,即将釉浆喷到两个经过标准干燥的、未经烧成的测试片表面。
然后在实验室的窑炉中烧成,这种窑炉可以使其中一个试样升温到1250℃,另一个(放在窑炉尾部区域)则升温到1150℃,分开进行测试烧成。
烧成膨胀率也必须一个月测试一次,并与坯体进行比较。
(2)色釉彩色制品价格较高,而且也比白色制品畅销。
但由有色原料制备色釉要比制备白釉贵得多。
因此在喷釉时,应严格控制釉层的厚度,这就需要有一个灵敏度高的控制系统。
几种常见施釉方法釉是玻璃态物质。
由熔融状态硬化成一层薄膜附着在坯体表面。
当熔融时,与坯体互相发生作用,生成中间层。
釉有透明釉和不透明釉,白釉、颜色釉等。
它的熔融温度比坯体熔融温度低,但釉的熔融温度高低也有不同:大抵瓷器釉的熔融温度高,陶器釉的熔融温度低。
高温釉的硬度要比低温釉的硬度大。
就它的化学成分而言,高温釉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硅,而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氧化物较少。
用石英、长石、方解石或大理石、碳酸钡、硝石、硼砂、氧化铅等,大抵要将部分原料先作成熔块而后配制。
釉的原料与坯的原料原无差別,不过釉的熔融温度较坯的熔融温度低。
釉中须多用熔剂原料,或另加熔剂原料,因此两者的物理化学性質会发生差异。
因釉是熔在坯上,它们两者的膨胀系数要相同,或相接近。
若釉的膨胀系数大于坯的膨胀系数,则烧成后釉会发生裂缝,反之则釉会发生剥离现象。
在坯体上施一层釉,不但能使瓷面光滑、明亮、美观,而且还可以起到不透水,不透气,防大气侵蚀和耐热作用。
起到增加介电强度及化学稳定性的良好效果。
并且还可以防止沾污坯体,即便沾污也很容易用洗涤剂等洗刷干净;同时釉与坯体起作用,使釉和坯体成为整体,提高胎的机械湿度。
但假如釉选配得不恰当,反而会降低坯体的机械性质和耐热性质。
如日用陶瓷施釉主要用于防污,防透水,便于洗涤,增加耐用性等;建筑陶瓷施釉主要用于防污和增加美观等;艺术陶瓷通过施釉可以表现出作者的设计理念和思想;卫浴陶瓷施釉主要用于增加白度和防污。
施釉是陶瓷工艺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艺。
在施釉前,生坯或素烧坯均需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以除去积存的污垢、油渍等污物,增强坯件表面吸附釉浆的能力。
清洁处理的办法,可以采用压缩空气在通风柜内进行吹扫,或者用海绵浸水后湿抹,或者用排笔蘸水洗刷,然后干燥,使含水率低于2%,方可进行施釉。
7.1.3.1 釉浆施釉法釉浆施釉是传统的施釉方法,它是先将釉用原料按一定配比加水研磨成釉浆,然后根据器形和要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将釉浆加到坯体表面。
地砖施釉基本工艺流程地砖施釉啊,这可是个挺有趣的事儿呢。
一、坯体准备。
坯体得先弄得好好的。
就像我们盖房子得先把地基打牢一样。
这坯体要是有裂缝或者不平整啊,那后面施釉就会出大问题。
坯体要经过干燥处理,得让它达到合适的湿度,不能太湿也不能太干。
太湿的话,釉料涂上去就容易滑落,根本挂不住;太干呢,又可能会吸收釉料里的水分太快,导致釉面质量不好。
这就好比我们给脸擦面霜,脸要是太油或者太干,面霜都不好吸收一个道理。
二、釉料选择。
釉料的选择可讲究啦。
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釉料,就像我们去商场买衣服,眼花缭乱的。
有白色的、彩色的、哑光的、亮光的等等。
不同的地砖用途就得选不同的釉料。
比如说,如果是厨房的地砖,可能就会选择比较耐脏、容易清洁的釉料;要是客厅的地砖,可能就更注重美观,选那种颜色好看、有光泽的釉料。
而且啊,釉料的质量也很关键。
质量差的釉料可能会有杂质,涂上去之后,地砖的表面就会坑坑洼洼的,像长满了痘痘一样,可难看了。
三、施釉方法。
1. 喷釉法。
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呢。
就像我们拿喷枪画画一样。
把釉料放进喷枪里,然后对着坯体均匀地喷洒。
这个时候啊,操作的人可得有点技术。
手得稳,要是手抖一下,那釉料就喷不均匀了。
就像我们写字,手一抖字就写歪了。
而且喷枪的压力也要调整好,压力太大,釉料就会喷得太厚,还可能溅得到处都是;压力太小呢,又喷不上去。
这真的很考验人的耐心和技术呢。
2. 淋釉法。
这个方法也挺好玩的。
就像我们浇花一样,把釉料从上面淋下来,让它自然地流淌在坯体上。
不过呢,这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坯体得放得平,要是歪一点,釉料就会流得一边多一边少。
就像水往低处流,要是地面不平,水就会积在一边。
而且淋釉的速度也要控制好,太快了釉料可能覆盖不完全,太慢了又会流得太厚。
四、釉层干燥。
施完釉之后,得让釉层干燥。
这个干燥的过程就像是让釉料好好地休息一下,让它在坯体上稳定下来。
不能着急,要是还没干燥好就进行下一道工序,那前面的功夫就白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