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调制解调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4.20 MB
- 文档页数:47
IEEE 802.11协议详细介绍作为全球公认的局域网权威,IEEE 802工作组建立的标准在过去二十年内在局域网领域内独领风骚。
这些协议包括了802.3 Ethernet协议、802.5 Token Ring 协议、802.3z 100BASE-T快速以太网协议。
在1997年,经过了7年的工作以后,IEEE发布了802.11协议,这也是在无线局域网领域内的第一个国际上被认可的协议。
在1999年9月,他们又提出了802.11b"High Rate"协议,用来对802.11协议进行补充,802.11b在802.11的1Mbps和2Mbps速率下又增加了5.5Mbps 和11Mbps两个新的网络吞吐速率,后来又演进到802.11g的54Mbps,直至今日802.11n的108Mbps。
802.11a高速WLAN协议,使用5G赫兹频段。
最高速率54Mbps,实际使用速率约为22-26Mbps与802.11b不兼容,是其最大的缺点。
也许会因此而被802.11g淘汰。
802.11b目前最流行的WLAN协议,使用2.4G赫兹频段。
最高速率11Mbps,实际使用速率根据距离和信号强度可变(150米内1-2Mbps,50米内可达到11Mbps).802.11b 的较低速率使得无线数据网的使用成本能够被大众接受(目前接入节点的成本仅为10-30美元)。
另外,通过统一的认证机构认证所有厂商的产品,802.11b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得到了保证。
兼容性促进了竞争和用户接受程度。
802.11e基于WLAN的QoS协议,通过该协议802.11a,b,g能够进行VoIP。
也就是说,802.11e是通过无线数据网实现语音通话功能的协议。
该协议将是无线数据网与传统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竞争的强有力武器。
802.11g802.11g是802.11b在同一频段上的扩展。
支持达到54Mbps的最高速率。
兼容802.11b。
该标准已经战胜了802.11a成为下一步无线数据网的标准。
移动通信技术802.11b/g/n协议一、符合IEEE的移动通信技术二、802.11四种主要物理组件1.工作站(Station)构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工作站间传送数据。
所谓工作站,是指配备无线网络接口的计算设备,即支持802.11的终端设备。
如安装了无线网卡的PC,支持WLAN的手机等。
2.接入点(Access Point)802.11网络所使用的帧必须经过转换,方能被传递至其他不同类型的网络。
具备无线至有线的桥接功能的设备称为接入点,接入点的功能不仅于此,但桥接最为重要。
为STA提供基于802.11的接入服务,同时将802.11mac帧格式转换为以太网帧,相当于有限设备和无线设备的桥接器。
3.无线媒介(Wireless Medium)802.11标准以无线媒介在工作站之间传递帧。
其定义的物理层不只一种,802.11最初标准化了两种射频物理层(2.4GHz和5GHz)以及一种红外线物理层。
4.分布式系统(Distribution System)当几个接入点串联以覆盖较大区域时,彼此之间必须相互通信以掌握移动式工作站的行踪。
分布式系统属于802.11的逻辑组件,负责将帧传送至目的地,将各个AP连接起来的骨干网络。
三、无线局域网的网络类型Infrastructure网络架构可以实现多终端共用一个AP。
需要AP提供接入服务,AP负责基础结构型网络的所有通信。
这种网路可以提供丰富的应用,较多的STA接入数量。
Ad-hoc网络没有有线基础设施,网络节点由移动主机构成,无线网卡之间的通讯,不需要通过AP。
一般是少数几个STA为了特定目的而组成的一种暂时性网络,又称特设网络。
802.11-基础结构网络的架构注意:◆BSS(basic service set)基本服务集由能互相通信的STA组成,是802.11网络提供服务的基本单元;◆ESS扩展网络由多个BSS构成,是采用相同SSID的多个BSS形成的更大规模的虚拟BSSS,是为了解决单个BSS覆盖范围小的问题而定义的;◆SSID(服务集标识),标识一个ESS网络,相当于网络的名称;◆BSSID是AP的MAC地址,用来标识AP管理的BSS。
无线局域网标准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是一种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的局域网。
它可以为移动用户提供无线接入,实现移动办公、移动商务和无线互联网接入等功能。
无线局域网标准是指无线局域网技术规范的统一标准,它对无线局域网的设计、实施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无线局域网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无线局域网技术。
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包括IEEE 802.11系列标准和Wi-Fi联盟制定的标准。
IEEE 802.11系列标准是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国际标准,它定义了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层的技术规范。
IEEE 802.11系列标准包括了很多具体的标准,如802.11a、802.11b、802.11g、802.11n、802.11ac等,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无线局域网技术。
Wi-Fi联盟制定的标准则是基于IEEE 802.11系列标准的基础上,对无线局域网的认证、互操作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规范,以确保不同厂家生产的无线设备可以互相兼容和互操作。
在无线局域网标准中,物理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层的技术规范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物理层定义了无线局域网的无线传输技术和频谱利用规则,包括了调制解调、信道编码、频谱分配等技术。
而介质访问控制层则定义了无线局域网的接入方式和数据传输的管理方式,包括了帧结构、数据传输方式、接入机制等技术。
这些技术规范的制定,对于无线局域网的性能、容量、覆盖范围和安全性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除了物理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层的技术规范外,无线局域网标准还包括了对网络管理、安全性、互操作性和认证等方面的规范。
这些规范对于无线局域网的部署、运行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确保无线局域网能够稳定、安全、高效地运行,同时还可以保证不同厂家生产的无线设备可以互相兼容和互操作。
总的来说,无线局域网标准是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基石,它对无线局域网的设计、实施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ieee802.11系列标准的主要技术
IEEE 802.11系列标准主要使用以下技术:
1. 红外线技术:这种技术用于传输数据,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速度快、安全性高等优点。
2. 跳频扩频技术:通过在多个频率上跳变传输数据,以增加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并减少干扰。
3.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将数据转换为低功率的宽带信号进行传输,以增加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并减少干扰。
此外,802.11ax标准还使用了以下技术:
1. OFDMA频分复用技术:通过时间段区分多个用户,单个时间段内,只有一个用户。
OFDMA通过引入时频资源块RU,也就是同一时间段内,将低、中、高频段划分为多组RU,分给多个不同的用户。
单个用户通过多个时间段的组合,来获取完整数据包。
2. UL MU-MIMO技术:支持多用户通过使用不同的空间流来提高吞吐量。
802.11ax新引入的是UL MU-MIMO。
802.11ax支持UL MUMIMO后,借助UL OFDMA技术(上行),可同时进行MU-MIMO传输和分配不同RU进行多用户多址传输,提升多用户并发场景效率,大大降低了应用时延。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书籍或者咨询专业人士。
802.11标准各版本历程802.11协议组是国际电工电子工程学会(IEEE)为无线局域网络制定的标准。
虽然WI-FI使用了802.11的媒体访问控制层(MAC)和物理层(PHY),但是两者并不完全一致。
1.802.11(1997年)1. 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工作在2.4GHz,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2. 采用跳频展频(FHSS)或直接序列展频(DSSS)信号方式;3. 最初定义的载波侦听多点接入/避免冲撞(CSMA-CA)。
2.802.11a(1999年)1. 802.11a标准工作在5GHzU-NII频带,物理层速率最高可达54Mbps,传输层速率最高可达25Mbps;2. 采用带52 个子载波频道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3. 有各种调制类型的数据传输率,根据需要,数据率除了达到最大值54Mbps,还可降为48,36,24,18,12,9或者6Mb/s。
802.11a拥有12条不相互重叠的频道,8条用于室内,4条用于点对点传输。
3. 802.11b (1999年)1.IEEE802.11b载波的频率为2.4GHz,传送速度为11Mbit/s;2.高速直接序列展频(HR-DSSS);3. IEEE802.11b是所有无线局域网标准中最著名,也是普及最广的标准。
它有时也被错误地标为Wi-Fi。
实际上Wi-Fi是无线局域网联盟(WLANA)的一个商标,该商标仅保障使用该商标的商品互相之间可以合作,与标准本身实际上没有关系。
4.802.11c802.11c在媒体接入控制/链路连接控制(MAC/LLC)层面上进行扩展,旨在制订无线桥接运作标准,但后来将标准追加到既有的802.1中,成为802.1d。
5.802.11d1. 它和802.11c一样在媒体接入控制/链路连接控制(MAC/LLC)层面上进行扩展;2. 根据各国无线电规定做的调整,解决不能使用2.4GHz频段国家的使用问题。
随着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应用日渐广泛,用户对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在室内,这个较为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多经效应、频率选择性衰落和其他干扰源的存在使的实现无线信道中的高速数据传输比有线信道中困难,WLAN需要采用合适的调制技术。
IEEE802.11无线局域网络是一种能支持较高数据传输速率(1-54Mbit/s),采用微蜂窝,微微蜂窝结构的自主管理的计算机局域网络。
其关键技术大致有三种:DSSS、CCK技术,和 PBCC,和OFDM。
每种技术皆有其特点,目前,扩频调制技术正成为主流,而OFDM技术由于其优越的传输性能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
直序列扩频调制技术(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及补码键控(CCK:Complementary Code Keying)技术、包二进制卷积(PBCC:Packet Binary Convolutional Code)和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stiplexing。
2.1 DSSS调制技术基于DSSS的调制技术有三种。
最初IEEE802.11标准制定在1Mbps数据速率下采用DBPSK。
如提供2Mbps的数据速率,要采用DQPSK,这种方法每次处理两个比特码元,成为双比特。
第三种是基于CCK的QPSK,是11b标准采用的基本数据调制方式。
它采用了补码序列与直序列扩频技术,是一种单载波调制技术,通过PSK方式传输数据,传输速率分为1,2,5.5和11Mbps。
CCK通过与接收端的Rake接收机配合使用,能够在高效率的传输数据的同时有效的克服多径效应。
IEEE802.11b使用了CCK调制技术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1Mbps。
但是传输速率超过11Mbps,CCK为了对抗多径干扰,需要更复杂的均衡及调制,实现起来非常困难。
因此,802.11工作组,为了推动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又引入新的调制技术。
调制调解器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调制调解器(Modem)是一种能够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设备,用于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
调制调解器标准是指制定调制调解器技术规范和性能要求的标准,以确保不同厂家生产的调制调解器之间具有互操作性,达到统一的通信质量和性能标准。
调制调解器标准主要包括物理接口标准、协议标准、性能标准和安全标准等内容,它们在调制调解器的设计、生产、检测和使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些国际标准组织和行业组织负责制定调制调解器标准,如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等。
物理接口标准是调制调解器标准的基础,它规定了调制调解器与其他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方式和信号传输规范。
常见的物理接口标准包括RS-232、RS-485、USB、以太网等,不同的接口标准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和通信场景。
协议标准是调制调解器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数字通信中,数据的传输需要遵循一定的通信协议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和完整性。
常见的调制调解器协议标准包括V.34、V.90、V.92等,它们规定了调制调解器的数据传输速率、压缩技术、错误纠正机制等重要参数。
性能标准是调制调解器标准的关键要素,它主要包括数据传输速率、误码率、信噪比等性能指标。
调制调解器的性能标准直接影响到通信质量和传输速率,厂家需要按照性能标准要求设计和生产调制调解器,以确保用户能够获得稳定和高效的数据传输服务。
安全标准是调制调解器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通信中,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调制调解器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功能来保护用户的数据和隐私。
安全标准包括对数据加密、用户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网络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调制调解器标准是调制调解器行业发展的基石,它能够促进不同厂家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推动调制调解器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WLAN 802.11b中的调制技术--CCK
付卫红;曾兴雯
【期刊名称】《电子科技》
【年(卷),期】2003(000)013
【摘要】介绍无线局域网IEEE802.11标准中物理层采用的调制技术--CCK(补码键控),详细介绍了CCK的基本原理和系统框图,并分析它们的性能.
【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付卫红;曾兴雯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71007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71007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80
2.11b的补码监控调制技术 [J], 亢丽霞;王克家;丁淑娟
2.WLAN(802.11b)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J], 李晓燕;李娜
3.802.11b物理层CCK扩频技术探讨 [J], 董宁;石明卫
4.DSP完成WLAN中CCK调制解调的快速算法 [J], 王俊;洪慧勇;杨晨阳
5.WLAN基带处理中CCK方式的实现技术 [J], 康兴;王新安;肖高发;张国新;陈惠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802.11g是将几种物理层规范合而为一,802.11g的增强速率物理层(ERP)调制方式有五种:ERP-DSSS、ERP-CCK、ERP-OFDM、DSSS-OFDM和ERP-PBCC。
802.11g和802.11b均工作在2.4GHz频段,为了后向兼容802.11b,802.11g的物理层保留了原有的DSSS扩频技术以及CCK调制方式。
ERP-DSSS和ERP-CCK 调制支持1 Mbps、2 Mbps、5.5 Mbps和11 Mbps四种速率,同时新增加了OFDM 调制方式以达到更高的速率。
在802.11g中强制规定了ERP-OFDM调制下的几种速率:6Mbps、9 Mbps、12 Mbps和24 Mbps,将18 Mbps、36 Mbps、48 Mbps 和54 Mbps作为可选择的速率。
物理层兼容特性为了兼容,802.11g要求物理层同时支持CCK和OFDM,为此该标准做出了以下改动:1. 802.11g的ERP-OFDM物理层与802.11a的物理层是大致相同的。
在802.11a中,短帧间间隔SIFS=16us。
802.11g采用ERP-OFDM调制时,为了和802.11b设备兼容,它依然使用802.11b中固定的SIFS=10us,但是OFDM高速编码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在每帧后面增加了6us的信号扩展时间。
2. 在全部设备都采用802.11g标准的网络中,竞争窗口CW的时隙为9us。
在b/g的混合网络中,为了兼容802.11b设备,时隙值是802.11b中规定的20us。
3. 在混合网络中,从占用信道的角度来看,802.11g较802.11b有优先权。
当802.11g设备只支持802.11b所支持的4种速率时,802.11g设备的竞争窗口的最小值CW min=31,其余时候CW min=15。
按照CW的变化规律来看,在初始化时CW=CW min,那么802.11g在混合网络中竞争信道时退避时间要短一些,更有机会占用信道。
标题:深度解析IEEE 802.11系列标准的主要技术在今天的网络时代,Wi-Fi 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 IEEE 802.11 系列标准无疑是 Wi-Fi 技术的基石,它不断地推动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 IEEE 802.11 系列标准的主要技术,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重要领域。
1. 概述IEEE 802.11 系列标准是由 IEEE 组织制定的无线局域网通信标准,它涵盖了多种协议和技术。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IEEE 802.11 标准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无线通信技术需求。
从最初的 IEEE 802.11-1997 到最新的 IEEE 802.11ax,每个版本都引入了新的技术和功能,提高了无线网络的速度、可靠性和安全性。
2. 物理层技术在IEEE 802.11 系列标准中,物理层技术是构建无线通信基础的关键。
从最早的 802.11b 到如今的 802.11ax,Wi-Fi 技术经历了多次重大的物理层技术改进。
采用了不同的调制解调技术,如 OFDM(正交频分复用)、MIMO(多输入多输出)、波束赋形等,有效提高了无线信号的传输速率和覆盖范围。
3. MAC 层技术除了物理层技术,IEEE 802.11 系列标准还涉及到 MAC(介质访问控制)层技术。
在无线网络中,多个终端设备需要共享同一无线信道,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数据帧的传输和冲突的解决是 MAC 层技术的核心问题。
各个版本的 IEEE 802.11 标准在 MAC 层技术上也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引入了更加高效的数据调度算法和QoS(服务质量)机制,以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
4. 安全机制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IEEE 802.11 系列标准还规定了一系列的安全机制,包括加密算法、身份认证协议、密钥管理等,以保障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WEP、WPA、WPA2、WPA3 等安全协议的不断出现和更新,提升了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有效抵御了各种网络攻击。
技术⼩⽩看过来简析802.11ax技术特点与原理⼲货铺】最近,802.11系列协议⼜添新成员了,即号称在⾼密部署环境下能【PConline ⼲货铺】 【够实现平均⽤户吞吐相⽐802.11ac 4倍提升的⾼效(High Efficiency)协议——802.11ax。
为了实现上述惊⼈的性能提升,802.11ax引进或者改进了多项新技术,例如更⾼的调制阶数(1024QAM)、更多的FFT点数、更窄的⼦载波间隔、上下⾏OFDMA技术、上下⾏MU-MIMO技术(其中下⾏MU-MIMO在802.11ac时引⼊)、空间复⽤技术等。
那么,这些新技术究竟只是⼀种令⼈眼花缭乱的噱头还是确实能够给⼴⼤WLAN⽤户带来实实在在的体验提升?我们在经历了前⼏代WLAN产品的营销式宣传之后,不免会⼼存疑虑。
锐捷⽹络802.11ax技术详解系列⽂章的⽬的是希望通过技术原理介绍、技术深⼊分解、性能仿真、适⽤场景评估、核⼼问题分析等维度展⽰⼀个真实的802.11ax协议,让⼤家对802.11ax协议拥有⼀个更深⼊的认识。
锐捷⽹络的802.11ax技术详解系列⽂章主要分为三篇: 第⼀篇主要内容是802.11ax关键技术实现原理介绍,阐述了802.11ax的技术背景、协议特点、关键技术原理等。
第⼆篇主要内容是从技术风险⾓度对SU调制解调技术、OFDMA技术、MU-MIMO技术等进⾏深⼊的分析,并展⽰了相应的性能仿真分析结果和风险评估,同时给出不同技术的适⽤场景评估。
第三篇主要内容是从时频资源分配,空间信道预测,⾼密组⽹空间复⽤,稳定运⾏的软件平台以及智能的⼤规模天线上等技术优化层⾯进⾏详细剖析,并最终给出对802.11ax协议的技术评估结论。
技术背景 从802.11n协议(2009年)开始,wlan就进⼊了⾼速时代。
VHT40的带宽配置下,1条空间流150Mbps,以及最⼤4条空间流600Mbps的物理连接速率相对原先11a/g的54Mbps来说有了很⼤程度的提升。
802.11标准各版本历程802.11协议组是国际电工电子工程学会(IEEE)为无线局域网络制定的标准。
虽然WI-FI使用了802.11的媒体访问控制层(MAC)和物理层(PHY),但是两者并不完全一致。
1.802.11(1997年)1. 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工作在2.4GHz,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2. 采用跳频展频(FHSS)或直接序列展频(DSSS)信号方式;3. 最初定义的载波侦听多点接入/避免冲撞(CSMA-CA)。
2.802.11a(1999年)1. 802.11a标准工作在5GHzU-NII频带,物理层速率最高可达54Mbps,传输层速率最高可达25Mbps;2. 采用带52 个子载波频道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3. 有各种调制类型的数据传输率,根据需要,数据率除了达到最大值54Mbps,还可降为48,36,24,18,12,9或者6Mb/s。
802.11a拥有12条不相互重叠的频道,8条用于室内,4条用于点对点传输。
3. 802.11b (1999年)1.IEEE802.11b载波的频率为2.4GHz,传送速度为11Mbit/s;2.高速直接序列展频(HR-DSSS);3. IEEE802.11b是所有无线局域网标准中最著名,也是普及最广的标准。
它有时也被错误地标为Wi-Fi。
实际上Wi-Fi是无线局域网联盟(WLANA)的一个商标,该商标仅保障使用该商标的商品互相之间可以合作,与标准本身实际上没有关系。
4.802.11c802.11c在媒体接入控制/链路连接控制(MAC/LLC)层面上进行扩展,旨在制订无线桥接运作标准,但后来将标准追加到既有的802.1中,成为802.1d。
5.802.11d1. 它和802.11c一样在媒体接入控制/链路连接控制(MAC/LLC)层面上进行扩展;2. 根据各国无线电规定做的调整,解决不能使用2.4GHz频段国家的使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