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案《溴和海水提溴》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5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4节海水中的元素第2课时溴与海水提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交流研讨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顺序及溴单质和溴的化合物的重要用途。
2. 了解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和应用及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潜在价值,认识到综合开发利用海水化学资源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次序的活动探究,学会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实验,探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相对强弱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学会关注和珍惜自然资源。
教学过程一、海水提溴1.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如下:2.主要步骤(1)SO2和氯气、水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Br2+SO2+2H2O=2HBr+H2SO4,Br2+SO2+2H2O=4H++2Br-+ SO2-4(2)液溴与溴水不相溶,用分液漏斗分离;(3)蒸馏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锥形瓶、尾接管(牛角管);(4)氯化后的海水虽然含有溴单质,但浓度低,产量低,应经过“空气吹出、SO2吸收、氯化”的过程进行富集,氯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Br2的富集过程;(5)苦卤用来制取金属镁的过程为:镁离子氢氧化镁氯化镁溶液氯化镁晶体→金属镁,其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Mg(OH)2↓+CaCl2;Mg(OH)2+2HCl=MgCl2+2H2O;MgCl22↑,3. 溴的基本性质溴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第ⅦA族,第一电离能11.814eV,溴是一种强氧化剂,它会和金属和大部分有机化合物产生激烈的反应,若有水参与则反应更加剧烈,溴是一种卤素,它的活性小于氯但大于碘。
溴和金属反应会产生金属溴盐及次溴酸盐(有水参与时),和有机化合物则可能产生磷光或萤光化合物。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4节海水中的元素第2课时溴与海水提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交流研讨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顺序及溴单质和溴的化合物的重要用途。
2. 了解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和应用及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潜在价值,认识到综合开发利用海水化学资源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次序的活动探究,学会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实验,探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相对强弱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学会关注和珍惜自然资源。
教学过程一、溴和海水提溴地球上99%的溴元素以Br-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故人们把溴称为“海洋元素”,同时海水中也含一定量的碘元素,从海水中提取Br2、I2是生产Br2、I2的重要方法。
1. 海水提溴:(1)浓缩:海水中Br-的浓度较低,需蒸发水分进行浓缩,或者利用海水晒盐后剩余的部分(又称苦卤)做制取Br2的原料。
(2)氧化:苦卤中通Cl2,把Br-氧化,反应为:Cl2+2Br-=2Cl-+Br2(3)提取:Br2仍溶解在溶液中,先用热空气把Br2吹出(因为Br2易挥发),用Na2CO3溶液吸收吹出的Br2:3Br2+3 CO2-3=5Br-+BrO-3+3CO2↑然后在上述溶液中再加H2SO4酸化,重新生成Br2。
5Br-+BrO-3+6H+=3Br2+3H2O海水中碘元素的含量约有9.3×103吨,其中海藻灰中(NaI)含量较高,可用浓H2SO4把NaI中I-氧化为I2。
2NaI+ H2SO4 (浓)=Na2SO4+2HI8HI+ H2SO4 (浓) == 4I2↑+ H2S↑+ 4H2O总反应为:8NaI+ 5H2SO4 (浓) == 4I2↑+ H2S↑+ 4H2O+4Na2SO42. Br2、I2单质的性质:(1) Br2、I2的物理性质[实验]:观察Br2、I2单质的颜色、状态、闻气味。
第3章第4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本节教材内容以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线索展开,简单介绍了海水中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存在形式,重点介绍了金属镁的提取原理、重要的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溴和氯、碘的氧化性强弱关系,以此为启示,介绍溴单质的提取原理和主要用途。
(二)知识框架(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本节内容既承载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又使学生认识到开发利用海洋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既关注了知识的获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又关注了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的方向。
体现了新课程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研讨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镁单质的还原性和重要用途。
2、通过实验探究、交流研讨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顺序及溴单质和溴的化合物的重要用途。
3、了解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和应用及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潜在价值,认识到综合开发利用海水化学资源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次序的活动探究,学会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实验,探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相对强弱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学会关注和珍惜自然资源。
三、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金属镁的还原性;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次序。
难点: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次序。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学会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实验,探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相对强弱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预习:第四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重点思考“交流·研讨”中所提出的问题。
(二)教师准备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
3.4.1《溴与海水提溴》教学设计【复习】镁的主要化学性质有哪些?【引入】溴是海水中重要的非金属元素。
化学教案-溴和海水提溴一、教学目标1.了解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溴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提取方法。
2.理解海水提溴的原理,掌握海水提溴的工艺流程。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和工业提取方法,海水提溴的原理及工艺流程。
2.教学难点:溴的实验室制法,海水提溴的工艺流程。
三、教学过程一节课前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烧杯、玻璃棒、滤纸、蒸发皿等。
2.准备实验药品:溴水、氯水、铁粉、溴化钠、溴化钾、硫酸铁、硫酸铜等。
3.准备PPT,展示海水提溴的工艺流程。
一节课正式开始一、导入1.介绍溴的发现历史,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吗?二、溴的物理性质1.展示溴的实物图片,让学生观察溴的颜色、状态等。
2.介绍溴的密度、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
3.提问:溴的物理性质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联系?三、溴的化学性质1.介绍溴的氧化性、还原性等化学性质。
2.展示溴与铁粉、氯水等反应的实验现象。
3.提问:溴的化学性质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体现?四、实验室制溴1.介绍实验室制溴的原理。
2.展示实验室制溴的实验操作过程。
3.提问:实验室制溴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五、海水提溴1.介绍海水提溴的原理。
2.展示海水提溴的工艺流程。
3.分析海水提溴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4.提问:海水提溴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六、课堂小结2.提问:本节课你最感兴趣的部分是什么?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根据实验室制溴的原理,设计一个实验室制溴的实验方案。
2.调查了解一下我国海水提溴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提问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和海水提溴的工艺流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四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第二课时)溴和海水提溴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思考”和“活动、探究”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氯、溴、碘单质的物理性质,探究其氧化性强弱的比较方法,了解溴单质及溴的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和方法:通过对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比较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亲身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学会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来设计实验,探究比较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相对强弱的方法.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他们的表述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素质。
通过对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人类与环境友好相处的情感,激发他们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兴趣和热情.二、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三、教学分析: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在第一章已经学过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氯气是氧化性很强的非金属单质;在第二章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知道氧化剂、还原剂与所含元素化合价之间的关系;另外,学生在初中已学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道活泼性强的金属(具有还原性)能把活泼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了解了海水是化学元素的宝库,并认识了镁单质的还原性和主要用途,以及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原理和方法。
所有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课时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通过分析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及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时应有意识地把氯与溴、碘单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对比,并引导学生明确“可根据物质颜色的特殊性来检验物质的存在”的基本实验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也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让学生亲自设计、讨论和确定实验方案,并亲自实施实验,使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参与学生的讨论,并进行指导、答疑和解惑,同时也关注每位学生的参与度和是否能做到独立思考,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通过教学活动和实验探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把金属性(对应还原性)强弱的比较迁移到非金属性(对应氧化性)强弱的比较。
溴与海水提溴教学案例——《海水中的化学元素》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前面探讨了海水中的化学物质——NaCl和Mg的性质基础上继续来探究以Cl、Br、I为代表的卤族元素的性质。
在前面已经学习了那么多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来探究卤族元素的性质,是对学生前面掌握的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的复习和巩固,拓展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另一方面是让他们认识开发海水化学资源的重要意义。
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能力来进行一些探究活动,同时也应该掌握了解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比如说了解卤族元素性质的时候,首先探究它们的物理性质,然后探究它们的化学性质,这是我们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步骤。
在本节课中学生的实验能力又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卤族元素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会比较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
(2)学生对溴单质和溴的化合物的用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认识卤素的一些特殊性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卤素性质的实验探究、对比、归纳来学习它们的性质。
(2)通过性质的分析,了解它们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加强学生认识物质的准确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和探索精神。
(2)认识物质对人类生活、生产的作用,激发学生珍爱自然资源的情感。
2、重点难点重点:溴、碘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难点: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和氧化性强弱的比较教具准备:投影仪、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氯气、液溴、碘固体、氯水、溴水、碘水、NaCl溶液、NaBr溶液、KI淀粉溶液、酒精、四氯化碳、AgNO3溶液、稀硝酸3、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探讨了海水中的丰富元素,重点学习了NaCl 、Mg的性质。
今天这堂课,我们将要继续来探究海水中其他元素的性质。
我们要探究的是溴以及与溴性质相似的一类物质的性质。
老师:氯、溴、碘等元素因为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有相似的方面,因此,我们把它们归在一起,统称为卤素。
第四节第2课时溴与海水提溴【疑难探究】1.氯、溴、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见,Cl、Br、I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有如下特点:原子的核电荷数增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增大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2.溴、碘的物理性质【问题情境】氯、溴、碘都是卤族元素,其物理性质是否相似?【问题探究】观察氯气、溴单质和碘单质的状态、颜色;分别观察它们在水、酒精和四氯化碳溶剂中的溶解情况和所形成溶液的颜色。
【结论归纳】(1)相似性:都有颜色,总体上是难溶水,易溶于酒精、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2)递变性:Cl2Br2I2通常状况气体液体固体通常颜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颜色递变熔沸点变化(3)溴单质和碘单质的溶解性单质溴(Br2)单质碘(I2)溶解性溶液颜色溶解性溶液颜色水中较小橙色(橙黄色)小褐色(深黄色)酒精中易溶橙红色易溶褐色四氯化碳中易溶橙红色易溶紫红色3.萃取【问题情境】我们知道单质溴、碘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而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大,那么,怎样可以从溴水、碘水中提取溴、碘的单质?【问题探究】向溴水、碘水中分别加入适量的苯或四氯化碳,用力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结论归纳】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实验方法。
选用萃取剂的原则是:①溶质在萃取剂中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大;②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且与溶质不反应。
萃取操作要求是:①萃取过程中要充分振荡;②当两种液体交界液面降至旋塞位置时,适时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
溴水、碘水中加入苯、四氯化碳萃取后的现象:Br2I2用苯萃取后分层,上层呈橙红色分层,上层为紫红色用四氯化碳萃取后分层,下层为橙红色分层,下层为紫红色4.碘的升华【问题情境】取少量碘单质,放入烧杯中,将盛有水的圆底烧瓶置于烧杯上方,加热烧杯,有何现象?【问题探究】观察现象,分析单质碘保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结论归纳】紫黑色的固体直接变成了紫色蒸气,在烧瓶底部又有紫黑色的固体附着。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4节海水中的元素第2课时溴与海水提溴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氯、溴、碘单质的性质及其差异;会比较Cl2、Br2、I2的氧化性或卤素离子还原性的强弱。
(2)知道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海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培养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观看盐场、氯碱厂或利用海水资源的资料片或参观有关企业,了解其生产原理,从实际社会生活中了解海水中主要物质的提取过程,培养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溴、碘的性质。
2. 溴、碘提取的反应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1. 溴、碘提取的反应原理、方法及工业生产流程。
2. 氯、溴、碘的性质比较及规律。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 可能在坐的各位许多都喜欢拍照,按下按扭,美丽的图案就很快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感光胶片在这一刹那起了决定性作用。
那么,什么东西使感光胶片会有如此神奇的功能呢?[学生回答] 碘化银。
[教师评价] 非常的好!同学们预习新课非常到位。
[教师讲述] 碘化银是一种很好的感光材料,可以用来拍照。
它也有另外一种类似于干冰的重要用途——人工降雨。
人体含有少量的碘,但碘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碘缺乏可对人体尤其是儿童智力发育造成严重危害,缺了碘就会得“大脖子”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甲亢。
尤其是离海较远的偏远山区易得此病,而沿海地带则少。
1990年世界儿童首脑会议制定了“2000年全球消灭碘缺乏病”的目标。
1991年3月,中国政府已经对此作出承诺,并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碘也是国防、工业、农业、医药等部门和行业所依赖的重要原料,海水提碘是从海水中提取元素碘的技术。
海洋水体蕴藏的碘极丰富,总数估计达800亿吨,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从事海水提碘。
海水中含碘总数虽大,但浓度较底,这给提取带来了麻烦。
某些海藻具有吸附碘的能力,如干海带中碘的含量一般为0.3%~0.5%,比海水中碘的浓度高10万倍。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4节海水中的元素第2课时溴与海水提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氯、溴、碘单质的性质及其差异;会比较Cl2、Br2、I2的氧化性或卤素离子还原性的强弱。
(2)知道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养成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的探究,知道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海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建立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先来看一些美丽的照片。
现在在这信息时代,我们的数码相机都非常多。
在以前,我们并不是用这些拍照的,我们会拿着胶卷去相馆洗照片。
有种胶卷在中国非常有名,叫柯达。
那摄影师是如何将这黑乎乎的胶卷变成美丽的照片呢?这里有有一个神奇的物质——溴化银。
溴化银是一种非常好的感光材料,同时呢,碘化银也具有这种感光用处。
它还有另一个用途——人工降雨。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下这两种元素:溴和碘。
【展示】海洋中主要元素组成溴元素:海洋总储量1×1 014 t,“海洋元素”,在海洋中主要存在形式:Br—。
碘元素:海洋总储量8×1 010 t,在海洋中主要存在形式:I—。
【教师】我们知道海洋中存在着丰富的溴元素和碘元素,那么我们如何从海洋中将它们提取出来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过渡】首先,我们要先了解溴和碘的相关性质,然后通过这些知识,去设计出合理的提取方案。
【板书】一、溴、碘的物理性质1. 溴的物理性质(展示液溴)【教师】大家从它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描述溴的物理性质,注意观察中间的那层。
【学生】颜色:深红棕色液体(唯一的液态非金属)液封:易挥发(刺激性气味,有毒) ρ(Br2 ) > ρ(H2O)具有强的腐蚀性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易溶于乙醇、CCl4、苯等保存方法:棕色试剂瓶液封2. 碘的物理性质(展示碘单质)【教师】大家从它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描述溴的物理性质。
高中化学海水提溴教案
教学内容:海水提溴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水中溴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2.掌握海水提溴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海水提溴在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海水提溴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海水提溴的应用。
教学准备:实验室设备及化学试剂、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海水中溴的存在及其重要性,并引出海水提溴的主题。
2.讲解海水提溴的原理:海水中的溴主要以溴酸离子和溴离子的形式存在,通过化学方法可以提取出其中的溴。
3.介绍海水提溴的方法:主要包括离子交换法、蒸馏法和电解法。
4.进行实验演示:选取其中一种海水提溴方法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5.展示海水提溴在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海水提溴广泛应用于卫生消毒、制药和化工生产等领域,同时也可以用于海水淡化和废水处理。
6.让学生自行整理笔记,并进行小结。
教学反馈:
1.提问学生海水中溴的存在形式有哪些?
2.提问学生海水提溴的方法有哪些?
3.讨论海水提溴在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教学延伸:
1.对比海水提溴方法的优缺点,让学生思考在不同情况下应选择何种方法。
2.拓展海水提溴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学、食品工业等。
3.组织学生进行海水提溴实验,进一步加深对该实验的理解。
教学结束。
(1)含溴化合物的重要用途(3)课堂演示:碘的特性实验(4)演示实验:碘的溶解性(2)提出目标:海水提溴(6)引导预测:氯、溴、碘的化学性质(5)学习新的分离方法:萃取(7)小组合作,讨论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9)引导整合:海水提溴的流程和原理(10)归纳总结:性质决定了其提取原理(8)实验得出:氯、溴、碘氧化性:溴与海水提溴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溴与海水提溴学情分析知识程度上,学生已在必修1第1章掌握了氯气的性质,知道氯气具有强氧化性。
但是还没有学习元素周期表,不了解氯、溴、碘在原子结构和性质方面的相似性,授课时需直接告知。
在第2章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并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包含的一些基本规律。
在第2章也学习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了解了化学反应的实质。
这些对于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能力水平上,学生通过必修1第1章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通过必修1第3章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研究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思路。
但是学生对于萃取操作还是完全陌生的,授课时要先进行教师演示实验,通过对演示实验的小组讨论加强学生对萃取操作的理解,最后借助小组合作实验来进一步练习萃取操作。
心理特点上,学生有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展。
本节课开始便提出了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如何从海水中提溴,学生通过不断学习、思考、讨论、实验探索,最后自主得出了海水提溴的原理和步骤,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溴与海水提溴效果分析本节课由于内容较多,课堂容量大,授课时间略显紧张,但学生掌握的程度还是不错的,课堂达标率较高,对溴单质、碘单质的物理性质,萃取的概念等理解还比较顺利。
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并能结合本节课学习的萃取知识来解释实验出现的现象。
最后通过书写离子方程式,同学们回顾了之前学习的氧化还原的知识,并判断出了氯、溴、碘的氧化性强弱以及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
本节课利用前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来解决实际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学习中应尽可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组织作用,让学生放开,多自主学习,多互助合作,大胆展示自我的风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化学教案-溴和海水提溴题溴与海水提溴教学目标1把握Br二、I2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把握Br2单质的制取流程。
3比较l二、Br二、I2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重点难点1Br二、I2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l二、Br二、I2单质氧化性的强弱的比较。
l二、Br二、I2单质氧化性的强弱的比较。
型新授教学方式实验探讨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具多媒体、酒精灯、烧瓶、铁架台、氯水、溴水、碘、Nal、NaBr、NaI溶液、l4溶液。
教学步骤及内容[温习]在上一节了解到海水中含有大量元素,咱们能够从海水中提炼出许多物质,如氯化钠、氯气、氢气、锂、铀等。
这节再来熟悉海水中的其他元素——溴、碘。
[引入]溴元素约有99%以Br-的形式存在于海洋中,被称为“海洋元素”。
[演示实验]①观看溴、碘单质的外观性质(颜色、状态)。
②取三支试管别离加入水、酒精、四氯化碳溶液,然后各加入两滴液溴,观看溶液的颜色;另取三支试管别离加入水、酒精、四氯化碳溶液,然后各加入少量碘单质,观看溶液颜色。
物理性质溴单质碘单质状态液体固体颜色深红棕色紫黑色溶解性和溶液颜色水中较小,橙色(橙黄色)小,褐色酒精中易溶,橙红色易溶,褐色四氯化碳中易溶,橙红色易溶,紫红色[学生活动]观看现象,完成下表:[实验结论]①Br二、I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都易溶于有机溶剂(酒精、l4)。
②Br二、I2的水溶液都有颜色,溶于有机溶剂后的溶液均有颜色。
[演示实验]取少量碘单质,放入烧杯中,将盛冷水的圆底烧瓶置于烧杯上方。
加热烧杯,观看发生的现象。
[学生活动]观看本彩图(图3—4—10)及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紫黑色固体直接变成紫红色气体,在烧瓶底部又有紫黑色固体附着。
液溴长时刻放置有红棕色气体放出。
[实验结论]液溴易挥发;碘易升华。
[试探]依照上述实验结论,同窗们想一下咱们日经常使用的加碘盐是不是加的碘单质?若是Nal里混有碘单质,应如何除去?[讲解]溴、碘元素的原子结构如下:BrI观看它们的结构图,想一下Br二、I2的化学性质与哪一种物质相似?溴、碘元素的原子结构与以前学的氯元素相似l这三种元素的性质有必然的相似性,它们都属于卤族元素(简称卤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纵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