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亚洲这样一个大洲,其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亚洲自然环境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了解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难点: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道具:地球仪、地图等。
3.教学资料:相关论文、新闻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展示亚洲地形,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亚洲的地形与河流一、亚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二、亚洲的主要地形区三、亚洲地形剖面图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由西向东,地势呈现“低—高—低”的变化。
四、亚洲的河流特征1.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亚洲地势高低悬殊,导致许多大河落差很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2.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3.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①概念:亚洲有众多的内流河,最终消失在沙漠中或注入内陆湖泊。
②举例: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等。
亚洲的气候一、气候复杂多样1. 气候类型2. 成因3. 各地气候差异大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1. 分布:亚洲的九种气候类型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大,几乎占亚洲的一半。
2. 成因: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内陆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较远,受海洋影响较小。
3. 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降水较多,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较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对比三、季风气候显著1. 分布: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
2. 季风形成原因及规律:3. 影响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就较少。
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造成旱灾。
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季风的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
例题1 (福州中考)读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示意图(甲)和亚洲大陆80°E地形剖面示意图(乙),回答(1)~(2)题。
(1)亚洲地势特点是()A. 西部高,中部低B. 东部高,西部低C. 中部高,四周低D. 中部低,四周高(2)亚洲北部河流主要注入()A. 太平洋B. 北冰洋C. 印度洋D. 大西洋思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剖面图的正确判读。
新版初中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江苏泰州姜堰区港口初级中学李佳梅■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亚洲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的特点。
2.读图简要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歌诀速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卡片【学生准备】亚洲地形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人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讲授新课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活动一:亚洲之旅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
教案:亚洲的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资料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我国周边自然环境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教学难点: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
(2)提问:亚洲位于哪些半球?与哪些洲相邻?2.亚洲的地理位置(1)展示亚洲地理位置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
(2)讨论:亚洲的地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有何影响?3.亚洲的地形(1)展示亚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形特点。
(2)分组讨论:亚洲地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地形区?4.亚洲的气候(1)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气候特点。
(2)分组讨论: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5.亚洲的河流(1)展示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河流特点。
(2)讨论:亚洲河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河流?6.课堂小结(2)提问:亚洲的自然环境对我们有何启示?7.课后作业(1)绘制亚洲地形图,标注主要地形区。
四、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观察地图、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生动形象的案例,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参与度: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分组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活跃。
但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4.教学效果: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亚洲的自然环境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亚洲气候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1)引入更多生动形象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亚洲自然环境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具】挂图、地形名称卡片【教学过程】[引入]问题抢答: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板书]:(第一节自然环境)[新课导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副板书]:在哪里——地理位置[承转]: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实这和描述同学家的住址也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街区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亚洲的门牌号码就是其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他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活动]:1、读教材图《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2、读教材图《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副板书]① 最北:81°N ;最南:11°3′S ;② 最东:169°40′W ;最西:26°3′E3、读教材图《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的范围》,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小组讨论][启发引导]1.计算: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的自然
环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亚洲的自然环境》,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
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后面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灵活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亚洲的位置特点,亚洲地形地势与河流分布的关系,亚洲气候类型及特点。
难点: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二、说教法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1、探究式教学: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习竞争意识,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将文字、图形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1、学会用图: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并加以分析的能力。
2、学会归纳: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概括归纳的意识,语言表达规范并能使用准确的地理术语。
3、通过探究、合作、讨论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引入
让学生做些相关练习,为学习亚洲的地理位置打基础
讲授新课:
1、地理位置
出示东、西半球图,亚洲与周边大洲、大洋位置关系图,亚洲的经、纬度图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图归纳亚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学生活动:讨论从哪些方面说亚洲有世界第一大洲之称?
教师归纳
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2、范围
学生活动:阅读亚洲地理分区图,认识并速记亚洲6个地理分区,及各分区中有哪些国家。
后抢答幻灯片上展示的练习。
形成一个竞争氛围,给学生一定的压力,提高其课堂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3、地形、地势及河流特征
出示亚洲地形图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图,小组合作找出图中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河流、半岛等地理事物的名称及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亚洲地形地势的特点:亚洲地面起伏大,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P6活动3亚洲的地势特点对亚洲的河流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找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归纳:亚洲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
状流向四周的海洋。
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中提取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综合的能力,并让学生明确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世界之最
幻灯片展示亚洲世界之最,学生阅读
扩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学习也更有激情
5、气候类型及特点
出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学生读图并在教师引导下讨论、归纳亚洲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学生学会如何根据气候类型图归纳总结一个洲的气候特点这种方法
6、尝试探究
幻灯片展示探究题
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锻炼其知识迁移能力
7、小结
找学生谈谈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8、板书
幻灯片展示本节课知识要点
因本节课知识点较多,以目录形式板书要点,条理清晰方便记忆
五、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突出了地理科目的特点,侧重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从地图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综合、分析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生动,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是复习课,所以容量大,但由于学生大多已忘记原来所学的知识,所以讲解的较细致。
本节课知识点和地图较多,部分学生可能在课堂上不能完全掌握。
附:板书设计
亚洲的自然环境
半球位置
地理位置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行政分区
地形类型
地形特征地势特征
河流特征
气候类型
气候
气候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