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层表
- 格式:doc
- 大小:247.50 KB
- 文档页数:5
概述
在全国地层区划中,山东省大部属华北地层大区(V)晋冀鲁豫地层区(V4),据三级区划原则可分为华北平原(V48)、鲁西(V410)及鲁东(V411)三个地层分区。
鲁东南海域属华南地层大区(Ⅵ)扬子地层区(Ⅵ3)连云港地层分区(Ⅵ35),仅在日照市前三岛、达山岛及东牛山岛等小岛上有地层露头(图1-1-1-1)。
图1-1-1-1 山东省地层综合区划图
华北平原地层分区(V48 ),是指聊城-兰考断裂以西和齐河-广饶断裂以北的广大第四系覆盖区,以发育巨厚的新生代地层并含油、气等矿产为特征。
鲁西地层分区(V410),是指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以南和以东,安丘-莒县断裂以西的区域,以古生代地层发育为特征。
寒武纪地层层序清楚,露头良好,为我国北方地层划分标准。
中、新生代地层只发育在小型断陷盆地中,含石膏、煤等沉积矿产。
鲁东地层分区(V411),是指以安丘-莒县断裂以东地区,以前寒武纪地层和中生代白垩纪地层发育为特征。
胶莱盆地内白垩纪地层发育,为中国东部陆相地层划分的标准之一。
其东南侧为胶南-威海榴辉岩相超高压变质带。
富含金、石墨、滑石等矿产。
连云港地层分区(Ⅵ35),北东以近岸断裂和连云港(海州)-泗阳断裂为界,东南以响水-淮阴断裂为界。
以出露新元古代地层,并发育榴辉岩相和蓝片岩相高压变质带为特征。
含磷矿。
各地层分区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情况见表1-1-1-1。
山前组
续表1-1-1-1 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表
续表1-1-1-1 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表
续表1-1-1-1 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表。
山东省区域地层表山东省地层,缺失上奥陶系、下石炭系及三迭系外,其他均有出露。
基岩出露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五分之三。
地层发育比较齐全,从老到新有太古界泰山群;元古~太古界胶东群、胶南群;元古界粉子山群、蓬莱群、济宁群及土门组;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中、上统)、二迭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奥陶系上统、石炭系下统、三迭系等地层。
地层的分布特征基本上可分为三区。
以沂沐断裂带的昌邑~大店深大断裂为界,全省地层分成东西两部分,地层发育情况有很大差别。
东部(鲁东地区)发育元古~太古界胶东群、元古界粉子山群、蓬莱群及中生界地层、新生界地层不甚发育;西部鲁中南地区除胶东群、、胶南群、粉子山群、蓬莱群外,其余地层发育较全;鲁西、北地区则发育很厚的新生界地层。
按地层时代由老至新主要岩性概述如下:第一节太古界泰山群(前称泰山杂岩)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及其以西地区,是鲁西地区的结晶基底。
著名的泰山、鲁山、徂徕山、蒙山和四海山均由此构成。
泰山群主要有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片岩、变粒岩组成,普遍遭受中高级区域变质作用,大部分地区遭受强烈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形成各种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
出露厚度大于12000米。
泰山群地层区域变质时代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一般认为在25亿年左右,大致与太行山区的阜平群及辽东半岛的鞍山群相当。
泰山群岩性组合分为四个组。
自下而上为:万山庄组、太平顶组、雁翎关组、山草峪组,四个组为连续沉积。
从老至新叙述如下:一、万山庄组(Artw):厚度1300-4631m本组地层出露不广,主要分布于蒙山一带,构成蒙山倒转背斜的核部。
呈北西南东向延伸。
徂莱山地区有零星分布。
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为主,次为黑云变粒岩、黑云角闪片岩、绿泥片岩等。
岩石普遍遭受强烈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各种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
变质岩的地质年代根据万山庄附近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为24.45亿年。
一、山东省地形特征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东北段,地处黄河下游,介于东经114°4730〃一122°42'18〃、北纬34°22'54〃一3802700〃之间。
是我国地势划分中的第三大阶梯中,海拔高度除一小部分山地超过千米以外,大部分山地丘陵都在500m左右,地势起伏较小,相对高度多为200—350m,坡度在20°以下。
按照地形的空间分布特征,可将全省分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鲁东丘陵区和鲁西北一鲁西南平原区三大地貌分区(图1)。
按照地理位置,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可称为鲁中南地区,鲁西北一鲁西南平原区由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地区组成(二者以位于山东与河南分界处的黄河段为界),它们统称为鲁西地区;鲁东丘陵区可称为鲁东地区(或胶东地区),由鲁东北(胶西北)地区和鲁东南地区组成,二者大致以牟平一即墨和青岛一五莲一线为界,鲁东南地区包括威海地区(牟平一即墨线以东)和日照地区(青岛一五莲线以南)两个地理区。
自然地理特征:现代山东省自然地理特征,是自然界长期发展中经受了多种内、外力地质作用综合结果的反映,尤其是新近纪中新世以来板块构造发展演化的结果。
山脉分布情况:山东省主要山脉分布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和鲁东丘陵区。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山脉主要由早前寒武纪花岗质片麻岩和片麻状花岗岩构成,鲁东丘陵区山脉则主要由中生代花岗岩构成。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山脉多呈NW向和近东西向展布,鲁东丘陵区山脉则多呈近南北和近东西向展布。
水系概况:山东水系比较发育,自然河流平均密度在0.7km/m2以上,干流长度大于50km 的河流有1000多条。
黄河自西南向东北斜穿山东境域,流程610多公里,从渤海湾入海。
京杭大运河自南向北纵贯鲁西平原,长630多公里。
湖泊集中分布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与鲁西南平原之间的鲁西湖带,以济宁为中心分为两大湖群,以南为南四湖,以北为北五湖,前者以微山湖为首,后者以东平湖最大。
2.山东区域地质概况2.1 区域地层山东省地层在全国地层区划中,属华北地层大区之晋冀鲁豫地层区的东南隅。
根据全国三级地层区划原则,可将山东地层区分为华北平原地层分区、鲁西地层分区和鲁东地层分区3个地层分区,华北地层分区与鲁西地层分区内的地层发育特征相近,但前者以新生代地层非常发育且厚度巨大而有别于后者,他们的分界线为聊城—兰考断裂和齐河—广饶断裂。
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和鲁西地层分区与鲁东地层分区界线为沂沭断裂带内的安丘—莒县断裂。
山东省域内自太古宙至新生代的地层都有分布,各时代地层发育比较齐全。
地表出露以中、新生代地层为主,其次为古生代地层;元古宙地层分布局限,太古宙地层零星出露。
由老至新,地层出露面积逐次增大。
2.1.1 前寒武纪地层前寒武纪地层主要包括太古宙地层、元古宙地层。
2.1.1.1太古宙地层山东省的太古宙地层包括分布于鲁西地区的中太古代沂水岩群和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及分布于鲁东地区的中太古代唐家庄岩群和新太古代胶东岩群。
它们均呈包体状残存于太古宙—元古宙变质侵入岩体中,分布零星,其中以泰山岩群分布范围最大。
1.中太古代地层(1)中太古代沂水岩群沂水岩群发育于沂沭断裂带内汞丹山凸起的中部,呈岛状、透镜状、条带状等各种包体形式残存于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及古元古代变质花岗质侵入岩体中。
是一套麻粒岩、含紫苏辉石斜长角闪岩、紫苏变粒岩和紫苏磁铁石英岩等的岩石组合。
自下而上划分为石山官庄岩组和林家官庄岩组。
岩群总厚1729m。
(2)中太古代唐家庄岩群唐家庄岩群主要出露在莱西唐家庄和马连庄、莱阳谭格庄及栖霞鸡冠山等地,呈包体状残存于新太古代英云闪长岩体中。
主要岩性为磁铁石英岩、黑云(角闪)变粒岩、磁铁紫苏斜长麻粒岩、石榴二辉麻粒岩、斜长角闪石、磁铁二辉麻粒岩等。
地层可控制厚度为24m。
2.新太古代地层(1)新太古代泰山岩群泰山岩群是分布于鲁西地块上的新太古代变质地层单位,沂源韩旺、苍峄、东平等变质沉积型铁矿床发育在这套变质岩系中。
概述
在全国地层区划中,省大部属华北地层大区(V)晋冀鲁豫地层区(V4),据三级区划原则可分为华北平原(V48)、鲁西(V410)及鲁东(V411)三个地层分区。
鲁东南海域属华南地层大区(Ⅵ)扬子地层区(Ⅵ3)地层分区(Ⅵ35),仅在日照市前三岛、达山岛及东牛山岛等小岛上有地层露头(图1-1-1-1)。
图1-1-1-1 省地层综合区划图
华北平原地层分区(V48 ),是指聊城-断裂以西和齐河-广饶断裂以北的广大第四系覆盖区,以发育巨厚的新生代地层并含油、气等矿产为特征。
鲁层分区(V410),是指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以南和以东,安丘-莒县断裂以西的区域,以古生代地层发育为特征。
寒武纪地层层序清楚,露头良好,为我国北方地层划分标准。
中、新生代地层只发育在小型断陷盆地中,含石膏、煤等沉积矿产。
鲁东地层分区(V411),是指以安丘-莒县断裂以东地区,以前寒武纪地层和中生代白垩纪地层发育为特征。
胶莱盆地白垩纪地层发育,为中国东部陆相地层划分的标准之一。
其东南侧为胶南-威海榴辉岩相超高压变质带。
富含金、石墨、滑石等矿产。
地层分区(Ⅵ35),北东以近岸断裂和(海州)-泗阳断裂为界,东南以响水-断裂为界。
以出露新元古代地层,并发育榴辉岩相和蓝片岩相高压变质带为特征。
含磷矿。
各地层分区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情况见表1-1-1-1。
山前组
续表1-1-1-1 省地层划分对比表。
附件1山东省地层、侵入岩、构造单元划分对比方案一、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一)地层划分依据地层学始终是地质学的重要基础学科的支柱,在地质科学中是一门奠基性的基础学科,是基础地质的基础。
山东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完成地层清理,建立多重地层划分方案之后,随着1﹕5万、1﹕20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山东省古近纪地层划分对比研究、山东省济南张夏地区寒武系标准剖面地层研究、山东省早前寒武纪地质测年及地质矿产综合调查研究等地质科研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系列新资料、新认识和新进展。
2013年11月召开了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全国地层委员会重新修订了《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中国地层表》,对部分地质时代进行了重新划分命名。
参照《中国地质志工作指南》(中国地质调查局,2012)、《中国地层典〃总论》(程裕淇、王泽九,2009)、《中国主要地层建阶研究报告》(王泽九、黄枝高,2001-2005,2006-2009),提出了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方案(附件2)。
(二)地层分区原则和分区1.地层分区原则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中,决定地层分区的因素较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变化,在进行地层区划时着重考虑古构造、生物面貌、气候带的分布、古地磁等综合因素。
根据地质演化历史的阶段性,全国从太古宙至第四纪划分出6个基本地层区划阶段:太古宙—古元古代,中元古代至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南华纪—三叠纪,侏罗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我省地处华北板块(陆块),地层断代划分与全国基本相同,地层区划共分为地层大区(Ⅰ级)、地层区(Ⅱ级)、地层分区(Ⅲ级)、地层小区(Ⅳ级)等四级。
2.地层分区山东省地层以近海岸断裂[连云港(海州)-泗阳-嘉山断裂]为界,其北为柴达木-华北地层大区华北地层区,其南划为扬子-华南地层大区扬子地层区连云港地层分区(日照市东南海域的平岛、达山岛和车牛山岛)。
华北地层区以沂沭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区域再以聊城-兰考断裂及齐河-广饶断裂为界,进一步分为鲁西地层分区和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东部区域再以五莲断裂-牟平-即墨断裂带(朱吴断裂)为界,分为鲁东地层分区和胶南-威海地层分区。
山东省地质图说明书1:500000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二〇〇七年三月目录绪言 (1)一、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1)二、目的任务及研究程度 (1)(一)目的任务 (1)(二)研究程度 (2)区域地层 (2)一、太古宙地层 (2)(一)中太古代地层 (2)(二)新太古代地层 (3)二、古元古代地层 (3)三、新元古代地层 (4)(一)青白口—震旦纪地层 (5)(二)震旦纪地层 (5)(三)新元古代云台群花果山组 (5)四、古生代地层 (5)(一)早古生代寒武—奥陶纪地层 (5)(二)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地层 (6)五、中生代地层 (7)(一)早—中三叠世地层 (7)(二)侏罗纪地层 (7)(三)白垩纪地层 (8)六、新生代地层 (9)(一)古近纪地层 (10)(二)新近纪地层 (10)(三)第四纪地层 (11)区域侵入岩 (11)一、中太古代迁西期侵入岩 (12)二、新太古代侵入岩 (13)(一)新太古代阜平期侵入岩 (13)(二)新太古代五台期侵入岩 (15)(三)新太古代阜平—五台期侵入岩 (16)三、古元古代吕梁期侵入岩 (17)四、中元古代四堡期—长城纪侵入岩 (20)五、新元古代侵入岩 (21)(一)青白口纪侵入岩 (21)(二)南华纪侵入岩 (22)(三)震旦纪侵入岩 (23)六、早古生代奥陶纪侵入岩 (25)七、中生代印支期侵入岩 (25)(一)早三叠世侵入岩 (25)(二)晚三叠世侵入岩 (26)八、中生代燕山早期—侏罗纪侵入岩 (28)九、中生代燕山晚期—白垩纪侵入岩 (30)(一)早白垩世侵入岩 (31)(二)早—晚白垩世侵入岩 (35)十、新生代喜马拉雅期侵入岩 (36)十一、区域脉岩 (36)火山岩与火山构造 (37)一、火山岩概述 (38)(一)火山岩岩石 (38)(二)火山岩岩石化学 (39)二、火山岩岩相 (40)(一)爆发相 (40)(二)喷溢相 (41)(三)喷发—沉积相 (41)(四)火山通道相 (41)(五)潜火岩相 (41)三、火山构造 (41)(一)临朐—昌乐—蓬莱新生代火山喷发带 (42)(二)鲁西中生代火山喷发带 (42)(三)潍坊—沂水—郯城中生代火山喷发带 (42)(四)鲁东中生代火山喷发带 (43)四、火山喷发旋回 (44)(一)莱阳旋回 (44)(二)青山超旋回 (44)(三)史家屯旋回 (46)(四)临朐超旋回 (46)(五)史家沟旋回 (46)五、火山作用及演化 (47)六、火山作用与矿产 (49)区域构造 (49)一、构造单元及其基本特征 (49)(一)华北坳陷(Ⅰ) (49)(二)鲁西隆起(II) (50)(三)胶辽隆起(Ⅲ) (52)(四)苏鲁隆起(Ⅳ) (53)二、构造层及其构造特征 (54)(一)太古宙—古元古代构造层 (54)(二)中—新元古代构造层 (58)(三)古生代构造层 (62)(四)中—新生代构造层 (62)三、地质构造发展史 (67)(一)陆核形成阶段(中太古代) (67)(二)大陆壳形成阶段(新太古代—古元古代) (68)(三)华北与扬子克拉通陆—陆碰撞造山阶段(中元古代—新元古代) (69)(四)陆缘海稳定发展阶段(古生代) (70)(五)大陆边缘活化阶段(中生代) (71)(六)断块构造发展阶段(新生代) (73)编后语 (73)一、新进展 (74)二、应说明的事宜 (75)绪言一、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黄河下游。
东营地层简表
层划分厚度(米)岩性特征沉积相主要生油储油层主要矿产界系统组段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黑土湖组、临沂组、黄河组等冲积、湖积淡水更新统羊栏河组、平原组等200-400土黄、棕黄粘土、粘砂及砂层洪坡积、冲洪积、河湖相及海相淡水新近系上~中新统明化镇组700-800棕黄、棕红色泥岩夹砂岩,下部见石膏薄层河流相见海相夹层储层淡水、天然气馆陶组300-800中、下部厚层砂砾岩夹砂岩,上部泥岩夹砂岩河流相储层石油、天然气古近系渐新|始新统东营组600-800砂、泥岩互层,南粗北细,以暗色泥岩为主湖相生、储层石油沙河阶组沙一段200-500灰色、灰绿色泥岩与碳酸盐岩、油页岩互层湖相生、储层石油沙二段0-300灰绿、紫红泥岩与砂砾岩互层,下部炭质页岩互层河流三角洲相储层石油中部灰色、深灰色泥岩,见浊积砂岩较深深湖相生、储层石油、岩盐、石膏灰色、紫红色泥岩及盐岩、石膏、边缘见砂岩夹层孔店组>1500红色泥岩夹石膏薄层及砂岩,灰色、灰绿色泥岩夹炭质页岩、煤层及砂岩,红色泥岩与砂砾岩互层滨海、浅湖相储层石油生、储层石油、煤中生界白垩系|侏罗系白垩-上侏罗统500红色砂泥岩和碎屑岩陆相储层中、下侏罗统400灰色、灰绿色泥岩、砂砾岩夹煤层陆相石油、煤古生界二迭系500上部石英砂砾岩,下部泥岩、砂岩、炭质页岩夹煤陆相储层石油、煤石炭系200泥岩、砂岩、炭质页岩夹煤层、灰岩、铝土层
海陆交互相储层石油、煤奥陶系800灰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白云岩滨浅海相储层石油寒武系700上部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灰岩、中部鲕状灰岩、下部紫红色页岩、绿色砂岩与灰岩、白云质灰岩、硅质灰岩互层滨浅海相储层石油太古界深变质岩系石油。
概述在全国地层区划中,山东省大部属华北地层大区(V)晋冀鲁豫地层区(V4),据三级区划原则可分为华北平原(V48)、鲁西(V410)及鲁东(V411)三个地层分区。
鲁东南海域属华南地层大区(Ⅵ)扬子地层区(Ⅵ3)连云港地层分区(Ⅵ35),仅在日照市前三岛、达山岛及东牛山岛等小岛上有地层露头(图1-1-1-1)。
图1-1-1-1 山东省地层综合区划图华北平原地层分区(V48 ),是指聊城-兰考断裂以西和齐河-广饶断裂以北的广大第四系覆盖区,以发育巨厚的新生代地层并含油、气等矿产为特征。
鲁西地层分区(V410),是指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以南和以东,安丘-莒县断裂以西的区域,以古生代地层发育为特征。
寒武纪地层层序清楚,露头良好,为我国北方地层划分标准。
中、新生代地层只发育在小型断陷盆地中,含石膏、煤等沉积矿产。
鲁东地层分区(V411),是指以安丘-莒县断裂以东地区,以前寒武纪地层和中生代白垩纪地层发育为特征。
胶莱盆地内白垩纪地层发育,为中国东部陆相地层划分的标准之一。
其东南侧为胶南-威海榴辉岩相超高压变质带。
富含金、石墨、滑石等矿产。
连云港地层分区(Ⅵ35),北东以近岸断裂和连云港(海州)-泗阳断裂为界,东南以响水-淮阴断裂为界。
以出露新元古代地层,并发育榴辉岩相和蓝片岩相高压变质带为特征。
含磷矿。
各地层分区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情况见表1-1-1-1。
年代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及同位素地质年龄(Ma)宇界系统华北平原地层分区鲁西地层分区鲁东地层分区及胶南-威海地层分区显生宇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黄河组白云湖组旭口组小坨子组潍北组寒亭组黄河组白云湖组泰安组沂河组山前组旭口组潍北组寒亭组沂河组泰安组山前组巨野组鱼台组单县组单县组巨野组鱼台组临沂组临沂组黑土湖组黑土湖组黑土湖组更新统平原组平原组大站组沂源组大埠组大站组大埠组羊栏河组于泉组史家沟组史家沟组羊栏河组柳夼组小埠岭组小埠岭组新近系上新统黄骅群明化镇组黄骅群明化镇组临朐群尧山组巴漏河组白彦组临朐群尧山组中新统馆陶组馆陶组山旺组牛山组古近系渐新统济阳群东营组沙河街组官庄群大汶口组始新统五图群小楼组五图群小楼组孔店组朱家沟组李家崖组李家崖组常路组朱壁店组朱壁店组古新统卞桥组固城组胶州组王氏群金岗口组中生界白垩系上统红土崖组辛格庄组林家庄组下统青山群青山群方戈庄组青山群方戈庄组(K-Ar93.3)石前庄组大盛群孟疃组石前庄组(K-Ar103.7锆石U-PbICP-MS定年该组底部火山岩105±4、顶部火山岩98±1)寺前村组田家楼组(K-Ar95)马朗沟组大土岭组小店组续表1-1-1-1 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表年代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及同位素地质年龄(Ma)宇界系统华北平原地层分区鲁西地层分区鲁东地层分区及胶南-威海地层分区显生宇中生界白垩系下统青山群青山群八亩地组(K-Ar108.2)青山群八亩地组(K-Ar107.5~102.5)后夼组后夼组(K-Ar117.1~116.0锆石U-PbICP-MS定年该组底部火山岩106±2)莱阳群莱阳群马连坡组莱阳群法家茔组马连坡组杜村组曲格庄组城山后组城山后组杨家庄组龙旺庄组水南组水南组止凤庄组林寺山组止凤庄组瓦屋夼组林寺山组侏罗系上统淄博群淄博群三台组中统坊子组下统三叠系中统石千峰群石千峰群刘家沟组孙家沟组下统古生界二叠系上统石盒子群石盒子群孝妇河组奎山组万山组中统黑山组下统月门沟群月门沟群山西组太原组石炭系本溪组续表1-1-1-1 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表年代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及同位素地质年龄(Ma)宇界系统华北平原地层分区鲁西地层分区鲁东地层分区胶南-威海地层分区显生宇古生界奥陶系上统马家沟群马家沟群八陡组中统阁庄组五阳山组土峪组北庵庄组东黄山组下统九龙群九龙群三山子组a段b段寒武系芙蓉统c段炒米店组武陵统崮山组张夏组长清群长清群馒头组黔东统朱砂洞组李官组元古宇新古元界震旦系土门群石旺庄组蓬莱群香夼组浮莱山组南庄组朋河石岩组佟家庄组南华系辅子夼组(碎屑锆石986)云台岩群花果山组(碎屑锆石800~740)青白口系二青山组豹山口组(最年轻碎屑锆石1000)黑山官组续表1-1-1-1 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表年代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及锆石SHRIMPU-Pb年龄(Ma)宇界系鲁西地层分区鲁东地层分区胶南-威海造山带地层分区中古元界长城系芝罘群东口组五莲群坤山组兵营组老爷山组(碎屑锆石1658±32、1792±43)海眼口组(最年轻碎屑锆石1685-1727)古元古界滹沱系粉子山群岗嵛组荆山群陡崖组胶南-威海变石英岩段片岩段巨屯组含石墨岩段张格庄组野头组大理岩段祝家夼组(最年轻碎屑锆石2200)禄格庄组(最年轻碎屑锆石2175±16)变粒岩段小宋组斜长角闪岩段太古宇新太古界晚期济宁岩群(岩浆结晶锆石2561±15)胶东岩群郭格庄岩组(锆石2500)泰山岩群柳杭岩组(碎屑锆石2524±7、2587±16)苗家岩组(锆石2520)山草峪岩组(碎屑锆石2544±6、2786~2539)早期雁翎关岩组(岩浆结晶锆石2747±7)沂水岩群林家官庄岩组唐家庄岩群孟家屯岩组(碎屑锆石2717±33、2742±23)石山官庄岩组(锆石2719、269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