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地层表
- 格式:docx
- 大小:13.32 KB
- 文档页数:2
标准地层表
1 1 Q4 ml 素填土填土杂色,松散~稍密,稍湿,均匀性较差,主要成分由人工回填粘土、碎石及块石组成,其粒径一般为10-150mm。
1 2 Q4 ml 杂填土填土杂色,松散~稍密,稍湿,均匀性较差,主要成分由人工回填粘土、碎石及生活垃圾组成。
2 1 Q4 pd 耕土填土灰褐色、褐色,其中包含有大量植物根系,含约15%~25%的沙粒,粒径约为2~8mm,分布厚度不均。
3 1 Q
4 el+dl 硬塑红粘土粘土黄褐色,呈硬塑状态,结构稍密,稍湿,土质均匀,局部含少量风化残积团块,土粒分布不均匀。
3 2 Q
4 el+dl 可塑红粘土粘土黄褐色,呈可塑状态,结构稍密,稍湿,土质均匀,局部含少量风化残积团块,土粒分布不均匀。
3 3 Q
4 el+dl 软塑红粘土粘土黄褐色,呈软塑状态,结构稍密,稍湿,土质均匀,局部含少量风化残积团块,土粒分布不均匀。
4 1 T1yn 泥质石灰岩硬质岩石强风化灰白色,中至厚层强风化泥质石灰岩,节理裂发育,岩芯破碎,呈砂状及碎块状。
4 2 T1yn 泥质石灰岩硬质岩石中风化灰白色、灰色、灰黑色,中至厚层中风化泥质石灰岩,节理裂隙发育,见方解石脉充填,见少量节理面被铁质侵染为红色,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块状及少量砂状。
5 1 裂隙空洞无充填
5 2 裂隙空洞充填硬塑红粘土
5 3 裂隙空洞充填可塑红粘土
5 4 裂隙空洞充填软塑红粘土
6 1 溶洞空洞无充填
6 2 溶洞空洞充填硬塑红粘土
6 3 溶洞空洞充填可塑红粘土
6 4 溶洞空洞充填软塑红粘土
7 1 间断裂隙空洞充填硬塑红粘土
7 2 间断裂隙空洞充填可塑红粘土
7 3 间断裂隙空洞。
地层年代顺序表地质年代是地球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框架,它依据地质过程形成不同时期的岩石,提供了一种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年代表。
地层年代可以提供地球历史上的时间背景,也可以帮助地质学家理解地球的演变过程。
地质年代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岩石的特征来进行划分的。
地质学家通过研究岩石的形成环境和年代,结合一定的实验手段,确定岩石的年代。
根据岩石的年代划分,可以将地球历史划分为不同的时期,形成地层年代顺序表。
地层年代表是由地球最古老的到最新的岩石排列而成,其标准划分如下:1.奥陶纪:最古老的岩石,约2500-541万年前出现,此时大量的生物类群灭绝,经历过折角的洋流、构造活动和沉积作用,形成难以被重现,重要的地质和矿物质古地理标志。
2.志留纪:约541-251万年前出现,此时地质构造活动不断,山脉和地壳快速演变,山水界线改变,大量岩浆涌上地表,火山喷发。
3.下第三系:约251-65.5万年前出现,地质构造活动较少,山水界线变得稳定,地壳开始定型,物种开始多样化,火山活动也趋于平缓。
4.寒武纪:约65.5-23.03万年前出现,物种繁衍快速,形成大量的礁、滩、海湾,生物的多样性逐渐增加,植物的种类日益丰富,火山活动较前几时期有所减少,古生物有所消失。
5.中新世:约23.03-2.58万年前出现,此时火山活动减少,海平面起伏较前几个纪元迅速,海岸线变迁很快,结果沉积岩出现,古生物出现新物种及其他多样性,生活在大陆上的生物类群出现极大变化。
6.更新世:约2.58-0.0117万年前出现,古生物演化及其多样性已经相当发达,大陆的地貌也定型,大量的淡水生物群出现,冰河阶地形成,海底和陆架上出现白云岩层。
7.全新世:最近的纪元,约0.0117万年前到现在,此时地质构造活动较少,海平面变化不大,物种多样性达到迄今最高,化石物种大量出现,人类文明从古老的岩石中崛起。
以上就是《地层年代顺序表》的全部内容,它是一个概括性的地层年代顺序表,可以为地质学家理解地质历史提供有效的帮助,也可以作为地质考古的重要参考。
填土
1-1素填土
1-2种植土
1-3杂填土
1-4人工填筑土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2-1粉质粘土,软塑
2-2粉质粘土,硬塑
2-3淤泥质粉质粘土,软塑2-4淤泥,流塑
3-1粉砂,松散
3-2粉砂,稍密
3-3粉砂,中密
3-4粉砂,密实
4-1细砂,松散
4-2细砂,稍密
4-3细砂,中密
4-4细砂,密实
5-1中砂,稍密
5-2中砂,中密
5-3中砂,密实
6-1粗砂,稍密
6-2粗砂,中密
6-3粗砂,密实
7-1砾砂,稍密
7-2砾砂,中密
7-3砾砂,密实
8-1细圆砾土,中密
8-2细圆砾土,密实
8-3粗圆砾土,中密
8-4粗圆砾土,密实
8-5卵石土,中密
8-6卵石土,密实
下第三系Edn
9-1泥质砂岩,全风化
9-2泥质砂岩,强风化
9-3泥质砂岩,弱风化
泥盆系上统帽子峰组D3m 10-1砂岩,全风化
10-2砂岩,强风化
10-3砂岩,弱风化
11-1炭质页岩,全风化
11-2炭质页岩,强风化
11-3炭质页岩,弱风化
泥盆系上统天子岭组D3t 12-1灰岩,全风化
12-2灰岩,强风化
12-3灰岩,弱风化。
新生界第四系(Q)Q0~11卵石、砂、粉质粘土及残坡积碎石中生界侏罗系(J)上统遂宁组J3s571.6~1065.4砖红色厚层状长石石英杂砂岩、泥质粉砂岩及泥岩中统沙溪庙组J2s1059.6~1244.3灰白-灰色厚层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千佛崖组J2q944.8~1139.1紫红-灰绿色中厚层泥岩、灰绿色中层状中粒石英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夹卵砾石下统桐竹园组J1t373.9~547.0灰绿中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页岩夹中层状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下部夹煤层、黄铁矿层三叠系(T)上统九里岗组T3j35-67灰白-深灰色厚层-块状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炭质泥岩夹煤线中统巴东组T2b94.4~1411.8紫红色-灰绿色泥岩夹含泥质钙质粉砂岩、灰绿色页片状泥岩,深灰色含泥质泥晶灰岩层下统嘉陵江组T1-2j423.6~822.2粉晶白云岩、含膏溶假晶粉晶白云岩及膏溶角砾岩大冶组T1d476~881.8浅灰色薄层微晶灰岩、底部为黄绿色页岩古生界二叠系(P)上统大隆组P3d 3.3~6灰色薄~中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吴家坪组P3w82.1~278.1深灰色燧石条带硅质灰岩,下部为炭质页岩夹煤层龙潭组P2l泥质胶结砾岩,成分为深灰色灰岩,泥质胶结松散下统茅口组P2m145~281.9灰色中厚层燧石结合微晶灰岩,顶部为薄层硅质岩栖霞组P1q100~289深灰色中厚层燧石结核微晶灰岩,下部为石英砂岩夹煤层泥盆系(D)中统云台观组D2-3y0~81.3中厚层状灰白色石英细砂岩夹薄层粉砂质泥岩志留系(S)中统纱帽组S2s91~483灰绿、黄绿色泥岩、粉砂质页岩、粉砂岩、石英细砂岩、细砂岩下统罗惹坪组S1lr360~785灰绿、黄绿色泥质粉砂岩、页岩、粉砂岩夹细砂岩、石英细砂岩及灰岩下统新滩组S1x681.2灰绿色薄层粉砂质泥岩夹中薄层泥质粉砂岩,上部含有一厚度为5.6米的中厚层泥粉晶灰岩龙马溪组O3S1l988~1543上段以黄绿色、蓝灰色等粉砂质页岩、粉砂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