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家庭美德
- 格式:docx
- 大小:41.43 KB
- 文档页数:5
中华传统家训家规中华传统家训家规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中华传统家训家规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的基本道德要求。
作为子女,我们要尊敬父母、孝顺父母,不离不弃,不忘初心。
孝敬父母的方式可以包括经济支持、关心照顾、尊重意见等。
2. 忠诚正直中华传统家训注重培养忠诚正直的品质。
忠诚意味着对家人和国家的忠诚,不背离家庭和民族的利益。
正直意味着廉洁正直、真实无欺,不做虚伪的事情。
3. 乐善好施乐善好施是中华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家庭的财富不仅是为了自己享用,更要善待他人。
乐善好施的方式可以包括捐助贫困学生、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等。
4.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表现。
我们要遵守诺言,言行一致,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履行。
不撒谎、不欺骗他人,做到真实守信。
5. 尊敬师长尊敬师长是中华传统家训的核心要求之一。
尊重老师、尊重长辈,学会从他们身上汲取知识和经验,是一种传统的美德。
我们要向老师学习,向长辈请教,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6. 勤奋好学勤奋好学是中华传统家训的重要内容之一。
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不仅是为了自己更好的发展,也是为了家庭和社会的进步。
7. 注重身体健康中华传统家训注重身体健康,强调养生保健。
我们要注重运动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均衡,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家庭和社会做贡献。
8. 爱护环境中华传统价值观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爱护自然环境,减少浪费,推广绿色出行,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9.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中华传统家训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要尊重他人,注重友善、宽容,与人为善,以和为贵,不与他人产生争执和矛盾。
10. 培养家国情怀培养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家训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们要热爱祖国,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传承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家风家训30条好的家风家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好的家风家训能使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更加美好,好家风家训即是为了承袭传统,启迪当下,更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更加美好文明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一步提升。
家风家训30条:1、百事孝为先,千事德为重,万事勤为本。
2、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3、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4、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5、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6、手足贵相助,夫妻贵相从,长幼贵有序,邻里贵宽容。
7、待人要宽和,世事要练达。
8、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9、立志,守信,尽孝,重义。
10、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1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1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3、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14、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15、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16、做不到就不要说,说话不算数就没有尊严。
17、女人是国之母,家之妇,人之妻。
18、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19、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
20、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21、福德具足、温和厚重叫做性如灰。
22、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23、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24、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25、夫为家计而辛劳,妻贤勤俭把家持。
26、待人贵真诚,为人须谦和,孝道当竭力,亲情互相助。
27、诚实守信,开明勤俭,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28、谨言慎行,宽厚忍让,勤恳做事,踏实做人。
29、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一丝一缕,应念物力维艰。
30、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家风家训影响:1、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
良好的家风家训,能培养出自信健全的人格,豁达开朗,遇到挫折,不气馁不放弃。
而常常责备孩子强势的家长,孩子往往是唯唯诺诺,自卑的性格。
弘扬家庭美德内容
弘扬家庭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以下是一些可以弘扬的家庭美德的内容:
1. 亲情:弘扬亲情,培养家庭成员之间深厚的感情。
通过关心、理解、包容,让家庭成员在温馨的氛围中共同成长。
2. 孝道:尊敬和孝顺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孝道有助于维护家庭和睦。
教育家庭成员要懂得感恩,体现孝顺的行为。
3. 责任心:家庭成员要培养责任心,对家庭中的角色和义务负责。
从小事做起,形成积极的责任意识。
4. 诚信:弘扬诚信是培养家庭成员正直、真实的品质。
家庭成员之间要建立信任,通过诚实守信的行为传递诚信的力量。
5. 团结: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元,要弘扬团结的力量。
通过共同的目标、合作和支持,增强家庭凝聚力。
6. 关爱:家庭成员要彼此关心和关爱,共同分享快乐和悲伤。
表达爱意、鼓励、支持是关爱的具体表现。
7. 宽容:家庭是各种性格和个体的集合,要弘扬宽容,包容家庭成员的不同之处,学会理解和尊重。
8. 孩子教育:弘扬正确的教育理念,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力和责任感。
父母要成为良好的榜样,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价值观。
9. 勤俭节约:弘扬节俭的传统,培养家庭成员节约使用资源、精打细算的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0. 尊重: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尊重长辈、尊重子女、尊重配偶,建立和谐的尊重关系。
通过弘扬这些家庭美德,可以构建一个充满温馨、和谐、互助的家庭,也为社会建设提供了积极的力量。
家规家训家庭美德
1. 尊重长辈,孝顺父母
尊重和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
我们要体谅父母的付出和辛劳,照顾好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安度晚年。
同时,也要虚心接受他们的教诲和指点,用孝心和爱心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2. 相亲相爱,互帮互助
家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帮互助。
兄弟姐妹要手足情深,亲如手足;夫妻要相敬如宾,相亲相爱,白头偕老;长辈要关爱晚辈,晚辈要孝敬长辈。
只有大家团结和睦,家庭才能和和美美。
3. 勤俭持家,节约划分
勤俭持家是中国传统美德。
我们要勤劳节俭,勤俭持家,合理分配和利用家庭收入。
要节俭开支,反对任何形式的浪费和铺张,培养俭朴节约的生活态度。
同时要爱护家用物品,延长使用年限。
4. 诚实守信,礼仪端庄
诚实守信是基本的道德操守。
家人要诚实守信,不说谎不欺骗。
同时,我们也要有良好的举止和谈吐,言行端庄大方,以示家风淳朴。
在对人接物时,要谦逊有礼,彬彬有礼。
5. 勤奋向上,立志成才
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有进取心,立志成才。
要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
在工作中,要尽职尽责,勤恳敬业。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希望大家恪守这些家规家训,共同营造幸福美满的家庭和谐氛围。
热爱家乡中国传统美德的乡土情怀热爱家乡中国传统美德的乡土情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结晶,其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传统美德。
作为中国人,对于家乡的热爱与对传统美德的珍视是我们的乡土情怀。
本文将从崇尚家庭美德、尊重长辈、关注社区发展三个方面来探讨热爱家乡中国传统美德的乡土情怀。
一、崇尚家庭美德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家庭美德是传承民族血脉的重要纽带。
尊敬父母、孝敬长辈、照顾子女,是我们传统的家庭美德。
在现代社会,虽然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但这种美德依然有着深厚的影响力。
热爱家乡意味着热爱家庭,尊重家庭美德。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尊敬父母、和睦相处,关心家庭成员的生活和情感需求。
我们要从家庭中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通过亲身实践,让这些美德在我们家庭薪火相传,成为我们家乡的一种典范。
二、尊重长辈在中国传统美德中,尊重长辈是一种重要的行为准则。
我们应该尊重长辈的智慧、经验和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指导。
尊重长辈并不仅仅是一种家庭美德,更是一种承载着中国文化传统的乡土情怀。
热爱家乡,我们首先要尊重家乡的老人们。
在家乡的街头巷尾,老人们常常是我们心目中的智者和长者。
我们应该主动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故事,尊重他们的观点。
同时,我们应该关心老人的生活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三、关注社区发展中国的乡村一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对于热爱家乡的人来说,关注社区发展是体现乡土情怀的重要方式之一。
社区是我们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的繁荣发展关乎着我们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
为了热爱家乡,我们可以从社区着手,关心社区的环境卫生、安全问题,参与社区事务,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为社区的改善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我们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宣传和推广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的美德和文化。
总结:热爱家乡中国传统美德的乡土情怀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
通过崇尚家庭美德、尊重长辈和关注社区发展,我们可以向外界展示家乡的独特魅力和众多传统美德,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我们的家乡。
中国传统文化家风家规家训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中的家风家规家训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风家规家训是家族长辈对后代的教诲和规范,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家族传统和道德规范为目的。
它们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对于培养后代的品德修养和家庭和睦有着重要的作用。
家风是指家族的风气和家庭的行为准则,它体现了家族的价值观和传统习俗。
传统中国家风注重孝道、忠诚、诚实、友善等美德,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和相互关爱。
家风的形成需要家族长辈起到榜样和引领的作用,他们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家族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家规是家庭内部的行为规范和约定,它是家族长辈为了维护家庭和谐而制定的准则。
家规旨在规范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引导他们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道德,维护家庭的良好形象。
家规的内容通常包括尊敬长辈、团结和谐、孝敬父母、互帮互助等方面,这些规范有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爱护。
家训是家族长辈对后代的教诲和指导,它是家族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家训的内容丰富多样,它们既包括了关于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教诲,也包括了关于人生哲理和家族历史的讲述。
家训通常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传递给后代,它们以言简意赅、寓意深远的形式存在。
家训的目的是引导后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家族责任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风家规家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风家规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培养后代的品德修养和家庭和睦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家风家规家训的传承和弘扬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家风家规家训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它们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传承和弘扬家风家规家训,对于培养后代的品德修养和家庭和睦至关重要。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传承和弘扬家风家规家训。
浅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它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和家庭教育理念。
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从孝道、礼仪、忠诚、节俭等方面浅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孝道。
孝道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家庭和睦的重要力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敬父母是最基本的家庭美德,也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基石。
通过教育孩子尊敬长辈、关爱家人,强调家庭成员间的尊重和关爱,可以促进家庭和睦稳定。
孝道在家庭教育中的实践,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也有利于增强家庭凝聚力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礼仪。
礼仪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是一种行为规范和社交准则,也是一种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从小培养孩子的礼仪修养,不仅能够提高其个人素质和社交能力,也能够帮助孩子明白尊重他人、尊重生活的重要性。
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谦恭有礼、尊重长辈、懂得感恩的好习惯,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内涵。
通过重视礼仪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责任感和感恩之情,增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忠诚。
忠诚是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的核心价值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忠诚意识、诚实守信的品格,让孩子懂得忠于家庭、忠于朋友、忠于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不仅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家庭伦理,培养孩子忠诚的品质,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节俭。
节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
在当今社会,节俭意识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教育孩子懂得节俭、珍惜物质和注重精神享受,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经济观念,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会控制欲望、合理支配资源,培养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
家庭美德是指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
以下是20 个家庭美德经典事例:1. 孟子的母亲三次搬家,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2. 岳飞的母亲在他背上刺上“精忠报国”,教育他要忠诚爱国。
3. 孔融让梨,体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
4. 曾国藩家书,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5. 朱子家训,教导人们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6. 孟母断织,教育孟子要勤奋学习。
7. 缇萦救父,展现了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关爱。
8. 二十四孝图,讲述了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弘扬了孝道文化。
9. 郑氏规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家规家训,对郑氏家族的兴衰起到了重要作用。
10. 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书,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教育。
11. 颜氏家训,是颜之推撰写的家训,强调了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12. 梁启超家书,是梁启超写给子女的家书,表达了他对子女的期望和教导。
13. 曾国藩家训,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和日记,记录了他的人生经验和处世哲学。
14. 弟子规,是清代李毓秀所作的启蒙读物,教导儿童如何做人做事。
15.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6. 百家姓,是中国古代的启蒙读物,让孩子们了解姓氏文化和家族传承。
17. 千字文,是南朝梁周兴嗣所作的启蒙读物,涵盖了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18. 增广贤文,是明代儿童启蒙书目,强调了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19.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20. 弟子职,是古代学童日常生活守则,教育孩子们如何尊师重道、孝顺父母、团结同学等。
这些事例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美德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性,对今天的家庭教育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家规家训咱们来聊聊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头,那些个家规家训,那可是咱老祖先留给咱们的宝贵财富,跟咱过日子,教孩子,那是一点都不含糊。
一、孝顺为先,家和万事兴你想啊,咱们中国人讲究个“百善孝为先”,这可不是说说而已。
你瞅瞅村里老王头,每天早上给老爹老娘端茶送水,晚上还陪他们唠嗑,那邻里间谁不夸他孝顺?孝顺啊,就像是家里那盏不灭的灯,照亮了咱前行的路,也让家里头暖洋洋的。
家和了,外面的风雨再大,咱们心里也有个避风港,啥事儿都能顺顺当当的。
二、诚实守信,立人之本“人无信不立”,这话可不是白说的。
小时候,我妈就常跟我说:“说话算话,吐个唾沫都是个钉儿。
”那时候不懂,长大了才明白,这诚实守信啊,是咱们做人的根本。
你答应了别人的事儿,就得想方设法给人家办到,不然啊,以后谁还敢信你?再说了,你自个儿心里头也过不去那道坎儿,对吧?三、勤劳节俭,持家之道“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更是咱们中国人勤劳节俭的真实写照。
你看看那些个老辈人,天不亮就起来忙活,晚上黑灯瞎火还舍不得歇着,为啥?还不是为了给家里多挣点,让日子过得宽裕点。
咱们啊,也得学学这股子劲儿,别整天想着天上掉馅饼,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才是硬道理。
至于节俭,那就更不用说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咱们得学会精打细算,别大手大脚地花钱,那样儿可不行。
四、尊老爱幼,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话听起来就让人心里头暖洋洋的。
咱们中国人啊,最看重的就是这个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你看那公交车上,年轻人主动给老人让座;你看那幼儿园里,老师耐心地教孩子们唱歌跳舞。
这些都是咱们中华民族的美好品质啊!咱们得把这些好传统一代代传下去,让咱们的孩子也学会尊重长辈,爱护幼小。
五、读书明理,知书达礼“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话虽然听起来有点俗气,但道理却是实实在在的。
咱们中国人啊,历来就重视读书学习。
为啥?因为读书能让咱们明理啊!明理了才能知道啥是对啥是错,才能做个有道德有素质的人。
中国家庭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家庭关系。
以下是一些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特点:
1.家庭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单
位。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支持、关心和照顾,共同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繁荣。
2.孝道:孝道是中国家庭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
尊敬长
辈、服从家长、照顾年老的家庭成员是孝道的体现。
在家庭中,晚辈要尊重长辈的意愿和决定,承担家庭责任,为长辈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3.亲情:在中国家庭传统文化中,亲情是非常重要的。
家庭成员之
间互相关心、支持和照顾,彼此之间的情感纽带非常牢固。
这种亲情关系不仅存在于直系血亲之间,也广泛存在于姻亲、友亲等关系中。
4.家教:家教是中国家庭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通过言
传身教、家庭教育等方式,向子女传授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良好的家教对于培养子女的品德、素质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5.家族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观念非常重要。
家族成员之
间要互相帮助、扶持和关爱,共同维护家族的荣誉和利益。
家族的兴旺发达是每个家族成员的责任和使命。
这些是中国家庭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重要特点,它们深深地影响了中国
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虽然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它们仍然在很多中国人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家庭美德
一、终身托付: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有一位的贤相,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晏婴。
齐景公有一位女儿,景公很喜爱她。
看到晏婴有才能,想把女儿嫁给他。
为此齐景公特地跑到晏婴家里面来拜访,君臣开怀畅饮。
席间,
晏婴的妻子也不时地忙碌地招待客人,景公看到了她,就问晏婴:
“那位就是你的妻子吗?”晏婴不知底里,就如实回答说:“是的,
她就是我的妻子。
”景公听了叹了口气说:“唉,怎么又老又丑啊!
我有一个女儿,年少而且貌美,请允许我把她嫁过来做您的妻室怎么样?”听了这话,晏婴放下筷子,起身立刻离开了自己的席位,恭敬
庄重地回答景公说:“我的妻子是年纪大了,人也不漂亮,但我已经
和她生活了很长时间。
女人年轻的时候嫁给你,就将自己的一生托付
给你了。
我的妻子在年轻的时候把终身托付给我,不在乎我身贵身贱,
个高个矮,而我也接受了。
现在大王要把女儿嫁给我,这是何等的荣幸,但是作为一个男人,立天地之间,我已经接受了妻子的托付,又
怎么能背弃她的托身之情而接纳别人呢?”晏婴身居高位,而不背弃
年老貌丑的妻子,他的为人之道和高尚品质为人们所敬仰。
二、贤达之士不弃妻:
东汉初期的名臣宋弘,不但以清节威德着称于世,在处理*关系上,也称为千古绝音。
宋弘,汉光武帝即位以后,拜为太中大夫。
后来又做了大司空,
被封为侯。
自己将所有的田地租税收入和朝廷给的俸禄,一并用来赡
养九族中的人,因而自己虽然官高位显,家中却没有多少财产。
这个年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丈夫死了,她守了寡,光武帝念
及姐弟之情,时不时地请她入宫见面、聊天,也想再替姐姐找一个好
丈夫。
这个天两人坐在一起议论朝中的大臣,汉光武帝便想趁此机会,
旁敲侧击地看看姐姐的态度,于是说道:“姐姐看我这朝中众臣,谁
是真正的贤士?”公主回答说:“依我之见,宋弘为人有威望,有道德,其它人无法跟他相比。
”这样一来,皇帝明白了姐姐的意思,她
是看中了宋弘的人品,就宽慰姐姐说:“别急,等我想个办法,慢慢
找个机会把这件事办了。
”
因为深知宋弘的为人,光武帝为此颇动了一番脑筋。
他知道要是
让人直接去说媒,而宋弘不同意,这岂不是让姐姐的面子丢尽了,就
是自己也不好下台。
于是过了几天,他找了个机会召见宋弘,让公主
坐在一座屏风后面听他们谈话。
上来就论及公主的婚事,恐怕太唐突,所以聪明的汉光武帝就先从民间的谚语开始,向宋弘提问:“我听人
讲民间有这样的谚语,说一个人当了*,他过去的旧相识就要被换掉,
不再来往了;要是一个人发了大财,有了钱,纳几个妻妾,这也是常情啊!”宋弘听了,明白了一二,他正色回答皇帝的问话说:“臣听说
人贫贱时交的朋友,富贵的时候不能忘记他们。
而贫贱时同甘共苦、
患难与共的妻子,也不能因为自己富裕了就休弃她,这才是一个真正
的贤达之士所做的。
”听了这话,皇帝也就明白了宋弘的想法,更佩服
他的为人。
古人云:「正家之道,始于夫妇。
上承祭祀,下养父母。
唯夫义
而妇顺,乃起家而裕厚。
《诗》有仳离之戒,《易》有反目之悔。
」
这段话的意思:振兴家庭之道始于夫妇。
对上承担祭祀祖先之责,对下承担奉养父母之劳。
只有丈夫仁义,妻子柔顺,才能振起家风,
生活富裕。
三、举案齐眉见道义:
后汉时期,有一位叫梁鸿的读书人,是扶风平陵地方的人,家境
十分贫寒,父亲早早就过了世,当时正值乱世,梁鸿年幼,无力葬送,只得用一张草席裹住父亲下葬。
父亲去世后,家里生活更加艰辛,梁
鸿虽然年少,但很坚毅,他刻苦求学,曾被保送到当时的学府「太学」
里学习。
因他聪明好学,精通经史典籍,为人又有德行,使得当时的人都很敬佩他。
后来,梁鸿回到了家乡,继续学习以提升自己。
乡里有很多人家,见梁鸿一表人才,气质儒雅,为人勤劳踏实,又有着高深的学问,很仰慕他高操的品德,都希望把女儿嫁给他,前来提亲的人非常多,其中不乏有位高财多之家的貌美女子,但都被梁鸿婉言谢绝了。
在梁鸿的心中,始终尊崇道德,并不贪慕名利财色,他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位志同道合的人,能够成就彼此的道德学问。
同乡里,有一位孟家的女儿孟光,她生得肥胖,皮肤很黑,相貌丑陋,力气又很大,能够把舂米的石臼举起来,但她贤淑知礼,聪明有德。
孟家的家境极为富有,前来提亲的人也很多,但每每有人来提亲时,征求孟光的意思,她总是不愿意,一直拖到三十岁,还是没有成亲。
孟光的长相虽丑,但她从不所以而自卑,也不因富有而骄慢,她不愿追求名利富贵的生活。
在她的内心,重视的是品德的修养,当见到前来求亲者,大多重视的是家中的财富,她自然是不愿意。
虽然年龄很大了还没有成亲,她并未所以担忧,每日依然尽心孝敬父母,安于本分,习女功,学道德。
纵然有人所以说些什么,她也从不放在心上。
孟光有如此坚定的信念,父母却很焦急,看着女儿一年比一年大,还是没有成亲,终于忍不住责问女儿:「这么多年来,有这么多的人前来提亲,其中有富家的子弟,也有相貌俊朗的人,或是有地位,或是有才华,可你每次都不肯答应,现在都到了三十岁了,还没有满意的人家,你到底是想要怎样的人才行呢?」孟光于是回答说:「希望节操能像梁鸿那样的。
」
当梁鸿听到了这样的话之后,刚开始感到有些惊讶,闻知孟光的贤良品德,内心也很感佩这位女子,便请人上门提亲,孟家便也高兴地答应下来。
到了成亲那天,孟光穿得十分华丽,涂脂擦粉,装扮一新,大家都高高兴兴的,可梁鸿从成亲那天起,一连七天都不理睬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