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我的老师
- 格式:docx
- 大小:37.99 KB
- 文档页数:2
2 我的老师教案小学美术浙人美版一年级下册2 我的老师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了解不同职业的服装特征,提高观察能力。
2、抓住各职业、人物外形特征,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进行人物造型表现和情感表达。
3、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
培养善于观察、勤于表现的习惯。
【学情分析】:这节是拓展课,以老师这个职业为基础,让孩子们想象一下自己将来做一个什么,同时借用儿童诗发散孩子的思维,让他们自由想象、表现。
孩子们对于人物造型有了一定的基础,加上绘画内容的扩大,孩子们能调动自己已有的绘画技法,在作品表现上能发挥自己的水平。
同时孩子们对本课内容兴趣很高,课堂互动非常不错。
重点难点:1、抓住各职业、人物外形特征,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进行人物造型表现和情感表达。
2、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导入课题,激发兴趣1、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梦想,说说自己心里的愿望。
2、(出示课题:我将做一个什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3、我将做一个旅行家,走在大街小巷中,感受不同的风俗人情,品尝各地的美酒佳瑶,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
……你将做一个什么呢,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点到为止即可。
【导入】感知职业特征1、有三个小朋友把自己的梦想画在了纸上,你知道他将做一个什么吗,(出示职业图片1)通过观察比较,找一找不同职业之间的异同点。
2、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服装打扮上去判断,如果在服装上没有特别之处呢,该怎么办,(出……可以添加背景。
示职业图片2)【活动】通过儿童诗,发散学生思维1、小朋友的许多想法听着就觉得豪情万丈。
“我将做一个什么,”说的是关于我们心中的梦想。
作家丹尼斯还写了一首诗来回答这个问题呢。
(出示前半首诗)……师读2、你有什么感受,和我们的想法差不多嘛。
真的是这样吗,呵呵,还有半首呢。
(出示后半首)……师读3、我看啊,这么多千奇百怪的想法,360行可是不够了。
《我的老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自己老师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美术表现手法,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的形象特点,如外貌、服饰、动作、表情等。
2. 让学生思考老师的教学风格和个性特点,以及对自己的影响。
3. 教授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如色彩搭配、线条描绘、剪贴等。
4. 引导学生创作以“我的老师”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表达老师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美术手法,创新地表现老师的形象和特点。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教师的图片资料,供学生观察和参考。
2. 准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材料,如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3. 准备展示用的实物模型或图片,供学生创作参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自己老师的特点。
2. 讲解:讲解老师的形象特点,以及如何用绘画和手工制作表现老师的形象。
3. 示范:示范如何绘画和制作老师的形象,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巧。
4. 练习:学生动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展示: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分享创作的心得和体验。
6. 总结: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学生对老师形象的观察和理解深度。
七、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一幅以“我的老师”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学生写一篇关于本次课程的感想和体会。
八、课程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观察和表达其他身边的人,如父母、同学等。
2.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摄影、视频等。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作品的质量、学生的反馈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浙美版一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我的老师》一. 教材分析《我的老师》是浙美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老师的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教师形象素材,以及一些绘画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品。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他们对于教师的形象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缺乏细致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的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老师的特征,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出老师的形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的过程,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绘画的乐趣,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增进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老师的特征,并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描绘。
2.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抓住老师的特征,运用适当的绘画技巧表现出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展示教师形象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通过实践绘画,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
此外,教师还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优秀的教师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教师的形象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教师讲解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了解教师的形象特征,并介绍一些绘画技巧。
3.实践:学生根据观察和思考,进行教师形象的绘画。
教师在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5.总结:教师对本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观察和表现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本课的课题《我的老师》、教学目标和一些绘画技巧的关键词。
通过板书,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八. 说教学评价本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绘画作品来进行。
第十六课我的老师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掌握人的脸型、体型等不同特征,能抓住老师的特征运用线条、色彩进行创作。
2、学会描绘老师的方法。
3、通过创作活动,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人的脸型、体型等特征,能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能较好地表现人物特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1、你看过其中哪一部动画片?2、动画片里的都有共同的角色是什么?3、说一说你喜欢哪部动画片里的老师?说说原因这些动画片里的老师或者可爱,或者神通广大,或者风趣幽默,正所谓艺术形象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在我们周围也有这样一群老师,他们传授我们知识,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陪伴我们经历喜怒哀乐,这就是我们亲爱的老师(板书课题:我的老师)二、讲授新课1、同学们喜欢你们的老师吗?分享一个你和老师之间的故事吧。
2、听了你们的讲述老师可以感受到你和老师之间深深的爱,我们对老师的爱还可以通过画笔表达出来,很多著名的画家他们都用自己的画笔画出了自己的恩师,(多媒体出示图片) A 画家刘文西画出了对恩师的深深敬爱之情,画中的吴作人老师神态严肃,手拿书籍,能够感觉到他对艺术的不断追求。
B 画家杨之光笔下的恩师徐悲鸿手拿画笔,面带微笑,是画家成才路上的伯乐、领路人。
3、看了这些画家笔下的老师,你是不是也想画一画自己的老师呢?如果让你来画,你能把心中尊敬的老师准确的表现出来么?会遇到哪些问题呢?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些画人物画要注意的问题,相信了解了这些知识后你在画的时候肯定会得心应手。
4、讲解怎样抓住特征去绘画人物。
A.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人的面部特征:脸型:人的脸型各不相同,咱们现在看一下我们班的这几位老师的脸型个有什么特点(多媒体图片讲解)。
五官差异:(出示多媒体图片)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张老师,请同学们说一下张老师那一处五官最漂亮?(生:大大的眼睛)说到眼睛我们再来看一下相老师的眼睛。
(生:眼睛较小)看图片:两位演员孙红雷、姚晨,问:两人的五官有何特点?我们来看他们的漫画肖像作品是否抓住了这些特点来表现。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2、我的老师浙美版一、导学目标•了解老师是校园中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们为我们的教育和成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习绘画技巧,通过画画记录自己对老师的感悟和理解;•通过画画感受生活的美好,增强对老师和生活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内容1.老师是重要的人物2.宣纸、笔、颜料的使用3.绘画技巧4.西方肖像画引入三、教学重点1.增强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心2.学会使用宣纸、笔、颜料等绘画工具3.学习西方肖像画中的构图和色彩运用四、教学难点1.色彩的运用2.肖像画的构图和绘画技巧五、教学步骤第一步:讲解老师的重要性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们教授我们知识,指引我们正确的道路,是我们获得成长和成功的重要伙伴。
请同学们思考,对于自己的老师有哪些感悟和认识?并画出自己对老师的感激和尊重之情。
第二步:介绍绘画工具和技巧绘画工具包括宣纸、笔、颜料等。
在介绍使用工具前,需要向同学们介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基本的绘画技巧。
请同学们认真听讲,并跟着老师一起体验。
第三步:学习西方肖像画构图和色彩运用西方肖像画描绘人物形象,强调人物的形态和气质,具有丰富的色彩和构图等特点。
在这一环节,老师将通过图片等方式向同学们展示肖像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技巧,并帮助同学们进行练习。
第四步:绘制肖像画同学们通过学习,可以开始绘制自己的肖像画。
老师将可根据同学的绘画情况,进行指导和辅助。
第五步:展示和讲解同学们完成肖像画后,需要进行展示。
在这一环节,老师将向同学们介绍肖像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六、课后作业1.完成绘画作品,按照老师的要求提交。
2.总结课程的学习情况,用Markdown格式撰写个人感悟并提交。
七、教学评估1.完成绘画作品,老师评分。
2.个人感悟的Markdown格式撰写质量评估。
浙美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我的老师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绘画表达对老师的爱和感激之情;2.培养学生对良师的敬仰和感恩之心;3.了解老师的日常工作和贡献。
教学准备1.老师的照片或简要介绍;2.绘画工具(颜色笔、彩色笔、纸张等);3.教学课件和PPT。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们介绍自己,让学生们了解自己所在的学校和班级。
学生思考(10分钟)老师让学生们想象下自己的老师,这让学生们开始思考自己在老师身上看到了什么。
制定计划(5分钟)老师告诉学生们他们将会绘制一幅画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爱意。
老师将会给出一些要求,他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绘画。
绘画环节(30分钟)老师和学生们一起使用绘画工具完成绘画任务,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表达在画纸上面。
展示和介绍(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贴在墙上,然后请一个学生来介绍他们自己绘制的画,介绍老师在日常工作中所做出的贡献。
思考和讨论(10分钟)老师将引导学生们开始讨论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听他们分析为什么他们感到爱和感激,以及如何感恩在他们生活中的老师,然后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总结(5分钟)回顾此次绘画活动,介绍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具体规定。
拓展学生可以思考和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表达敬意和感激,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撰写一篇小小的故事。
课后作业学生需要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带回家,并将其与家长分享,介绍老师在日常工作中所做出的贡献。
同时,学生需要在第二天上课时在教室中展示绘画作品。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活动的实践,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老师的日常工作以及对他们的贡献,并深刻的体验到自己被尊重和感谢的重要性。
通过美术教学,让孩子们掌握了一个更为有效的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感激之情,提高了他们的美学素养。
浙美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我的老师教案名称:我的老师授课对象:浙江美术课一年级下册学生教学内容:美术教学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我的老师”这个主题,让学生了解并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和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口头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和喜爱之情,并能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达出老师的形象。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达出老师的形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老师的图片或图片剪报,展示给学生。
2. 准备一些画纸、颜料、刷子等美术用具。
3. 准备一些素描铅笔和彩色铅笔。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主题教师出示老师的图片或图片剪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问学生他们对老师的印象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尊重和喜爱老师?Step 2:学生表达让学生轮流说出自己对老师的印象和感受,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例如:“老师常常对我们很耐心,你能不能找到一张图片或图片剪报,表达一下老师耐心的样子?”Step 3:线条描绘老师形象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线条描绘老师形象的技巧,例如快速画出一个老师的大致轮廓,并画出老师的眼睛、嘴巴、鼻子等特征。
Step 4:学生绘制老师形象让学生用素描铅笔画出老师的形象,可以让学生互相观察、交流,相互提出建议和改进。
Step 5:色彩涂饰学生可以用彩色铅笔或颜料给老师的形象涂上色彩,可以根据老师的皮肤颜色、头发颜色、眼睛颜色等进行涂饰,也可以加入一些背景元素,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Step 6:分享和展示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和老师,可以让学生口头表达一下自己作品的特点和所想表达的意思。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自己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老师的作文,并用插图辅助表达。
2. 让学生用不同的艺术媒介(如水彩、粘贴画等)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和喜爱之情。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到老师的重要性,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和喜爱之情,并能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达出老师的形象。
同时,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锻炼。
《我的老师》教案
活动目标:
1、体验与老师间的美好感情,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2、初步培养幼儿临摹做画的能力,并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3、引导幼儿初步学画人的上半身,简单画出人的五官,并表现出老师的明显特征。
活动准备:
1、老师的照片
2、幼儿黑色水彩笔,蜡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老师的照片。
你们看看照片上的人是谁呀?
你怎么看出是(王)老师呀?谁能说一说王老师长的什么样子?
2.教师:请小朋友说说我长得什么样子呢?
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二、展开
1.老师想请小朋友帮老师一个忙好不好?你们能给老师画张相吗?
2.观察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老师。
请幼儿描述老师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
(头发的长短,是圆脸还是长脸,眼睛是大是小)
3.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绘画的步骤。
4.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在绘画前要注意仔细观察老师的基本特征,
观察完先用黑色水彩笔画出形象,再动手涂色。
(2)在绘画时要保持画面的干净。
(3)用色要大胆,美观。
涂色要均匀。
5.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幼儿掌握画画的正确顺序。
(2)指导幼儿注意观察老师的明显特征。
三、结束
布置幼儿作品“我喜爱的老师”展,请幼儿互相参观、介绍,并互评画的像不像。
浙美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我的老师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老师”这个主题,教学活动重在启发学生观察、记忆自己
喜欢的教师的形象特征,将表现性绘画融入到师生情感交流之中,教
师的教学艺术将激活学生对教师的美好印象。
语言的交流、心灵的对白、细节的把握将再次勾勒师生学习生活的直观画面。
教学中我如下
安排:引导记忆——学习讨论——提供指导——创造表现——交流评析。
上课前讲发生在某位教师(或者是自己)身上的故事,让学生猜
猜这位教师是谁,并引导学生对结果实行推理分析:“你是怎样猜出
来的?”,“这位教师外形有何特点?”,“你还知道他(她)喜欢
干什么?”,通过交流学习讨论引发学生对教师的注意和记忆。
在学
习指导中通过示范画或学习作业的展示观察,让学生重温“自画像”
那一课中人物基本画法,抓住自己喜欢的教师的特点实行独特的创作
表现。
作业之后,将作业实行展示,先让学生们猜猜画上是哪位教师,再请作者本人实行介绍,首尾呼应,结束本课学习。
教学重点:表现人物的五官和气质。
教学难点:创作出富有感情的作品。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征。
2.通过对老师的观察、理解,用绘画的形式创造性地把他们的形
象表现出来。
3.培养学生爱老师、敬老师的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自己所喜欢老师的五官特征和神情
(教师)课件、录音、相关人物形象的图片、范作等
教学过程
1.聆听歌曲,述说故事。
(1)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等相关教师的歌曲或录像。
(2)让学生想一下最关心、最爱护自己的老师的形象,并说说相关的故事。
2.观察特征,实行表演。
(1)把课前观察到的老师的五官特征跟其他同学交流。
(2)观察老师的神情。
教师演示开心、严肃、伤心等表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样的表情。
(3)表演相关老师故事的情景剧。
(4)师生一起评价。
3.欣赏作品,提供建议。
(1)播放一些关于老师的音乐或录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2)提供主题:对老师外貌特征的判断;对老师情感的表述;想象表现你心中理想的老师(三方面的主题任选其一)。
(3)建议:着重表现人物的五官和气质特征;想象老师在开心或严肃或伤心时的情景,并把它画下来。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着重在人物的表情特征、水彩画和水粉画技法等方面做指导)。
4.交流情感,收集故事。
(1)教师小结:教导学生要尊重老师、长辈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2)收集相关尊师重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