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 类、因材施教,普及文化知识。 儒学:相传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文献: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 秋》,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六书: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 秋》《乐经》。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4)人们常引用《〈论语〉十二章》中“ 三 人 行 , 必 有 我 师 焉 ”一句
表示应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 ●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 (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提高学习效率的 句子是“ 逝 者 如 斯 夫 , 不 舍 昼 夜 ”。
命令。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我就可以顺从 意愿,但也不会越过法度。”
理解课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表转折。译为“却”“可是”或“但是” 表并列。译为“而且”“并且”
问题探究
《<论语>十二章》分别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
的句子。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学为乐,培养兴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谦虚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