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学基础共38页
- 格式:ppt
- 大小:3.63 MB
- 文档页数:38
第一篇环境工程原理基础
主要是流体流动、热量传递及质量传递
第一节常用物理量
1、基本计量单位: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安(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物质的量:摩尔(mol)、发光强度:坎(cd)、平面角:弧度(rad)、立体角:球面度(sr)
2、力的导出单位:牛(kg·m/s2);1atm=1.033kgf/cm2
功率:瓦(W=J/s)、功;能量;热:焦耳(J=N·m)
第二节量纲和无量纲常数
1、量纲:可测量的性质,定性的
单位:测量的标准,用这些标准和数值可以定量描述量纲,定
量的
2、无量纲常数:雷诺数Re
第三节常用物理量及其表示方法(注意关系和相互换算)
一、浓度
1、质量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
2、质量分数与摩尔数
3、质量比与摩尔比
二、流量
第四节质量衡算
一、基本概念
1、衡算系统:
2、总衡算与微分计算
3、稳态系统与非稳态系统
稳态系统指其任意位置上物理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反之,称为非稳态系统,其微分表达式值为0。
多数情况下采用稳态系统,只有间歇操作系统或连续操作系统的开始和结束阶段为非稳态。
二、总质量衡算
第五节能量衡算。
思考题库绪论环境工程学的发展和内容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第二章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第三章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第六章颗粒污染物控制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第八章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绪论环境工程学的发展和内容0-1名词解释: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均概括为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生产、生活)原因,往原先处于正常状况的环境中附加了物质、能量或生物体,其数量或强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变差,并对人或其它生物的健康或环境中某些有价值物质产生了有害影响的现象。
污染物质: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即为污染物质。
公害:由人为原因引起化学污染物滋事而产生的突发事件通常称为公害。
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其保护的和改善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以及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0-2 试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一词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即指的是人类的环境。
人类与其环境之间是一个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关系的对立统一体。
人类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同时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作用于环境,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反过来,污染了的或受损害的环境也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发展等造成不利影响。
0-3试讨论我国的环境和污染问题0-4什么是环境工程学?他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怎样?环境工程学应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改善环境质量,使人们得以健康、舒适地生存与发展的学科。
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工程基础(The Foundations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学分数4 周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性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专业必修课程。
预修课程:普通物理、高等数学、大学化学等前期课程作为基础。
Chemistry, Physics,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环境工程学所需的基础知识,包括流体的流动和输送,环境工程单元操作、设备、化学反应工程学、微生物反应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及计算等,以及这些基础知识在环境工程中的简单应用。
学生在学习环境工程学基础的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辩和推演等理性思维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工程技术常用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如合理简化的观点、最优化观点、量纲分析法、衡算的方法、数学模型的方法等。
也可提高学生的产业化意识,了解科研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
基本内容:流体流动、热量传递、吸收、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非理想流动反应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它们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基本要求:学生应按本大纲具体要求,掌握流体流动、热量传递、吸收、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非理想流动反应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并应用它们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计算和设计,以及它们在环境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参考教材:1.杜扬主编《流体力学》,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年8月。
2.吴持恭主编《水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
2014年4月第11次印刷。
3.柯葵,朱立明,李嵘编著《水力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2004年8月第5次印刷。
4.吴望一编著《流体力学》(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
5.Finnemore E.John,Franzini Joseph B. 著《流体力学及其工程应用(英文版·原书第10版)》,时代教育·国外高校优秀教材精选,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