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单元测试
- 格式:doc
- 大小:93.07 KB
- 文档页数:6
六年级生物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电脑病毒珊瑚珊瑚虫B、细菌珊瑚虫蘑菇C、花朵蘑菇机器人D、五彩缤纷的礼花石油()2、关于生命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B、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生长和繁殖D、生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3、“老鹰低叫,大雨将到”和“燕子低飞有雨”等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通过这些生物的行为变化,形象地反映了大气的变化规律。
这些规律的总结主要运用了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推理法()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B、人口普查就是调查C、调查范围再大,也必须对调查对象挨个调查D、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分析()5、下列生物归类方法正确的是A、青蛙、玉米、海带是陆生生物B、狗、鸡、鸭是家禽C、松树、蘑菇、小草是植物D、玉米、小麦是作物()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调查?A、人口普查B、森林资源调查C、水资源抽样调查D、仔细观察牛并拍照()7、下列调查活动步骤正确的是A、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调查记录→归类→整理B、设计调查路线→分组→选择调查范围→调查记录→归类→整理C、分组→设计调查路线→选择调查范围→调查记录→归类→整理D、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整理→归类→调查记录()8、下列生物按生活环境划分的一组是A、猫头鹰和鼠B鱼和河水C空气和阳光D、狗和水草()9、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指地球生物生存的全部环境的总称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D、生物圈是指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10.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宇航员翟志刚出仓行走20分钟,成功的迈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大步,那个时候,他已经脱离了生物圈这个圈层。
请你考虑一下,他们必须从生物圈上带上足够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那么这些物质最起码应该是A.氧气袋、矿泉水、各种吃的B.太阳能电池、保暖内衣C.宠物猫、电脑、光D.驱蚊器、盆花、照相机()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只能在岩石圈内活动B.水面以下150米内没有任何生物C.人类可以在生物圈的任意圈层生活D.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12. 从课文中的图片或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葵花朵朵向太阳”,“干旱使粮食严重减产”,这说明A.葵花受阳光的限制,粮食受水的限制B.葵花仅仅需要光,粮食仅仅需要水C.它们的生活既需要光,也需要水D.阳光、水是它们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之一()13. 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①营养物质②空气③阳光④适宜的温度⑤一定的生存空间⑥水A.①③②⑤⑥④B.⑥①②③④⑤C.④⑤③⑥①②D.③⑥④⑤②①()14. 一批产自台湾南部的榴莲等热带水果于5月30日首现北京街头,这是北京人60年来第一次品尝来自宝岛的热带水果。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二章认识细胞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劳动人民总结了一些有关天气的谚语,如“蚂蚁搬家,大雨来到”“蜘蛛结网,久雨必晴”,他们主要运用了()A.观察法B.实验法C.比较法D.调查法2.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提出问题B.对于耗时较长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C.观察必须借助设备D.观察时不能损害生物3.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B.钟乳石C.小麦D.汽车4.通过观察,科学家发现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的这一特征的是()A.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B.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C.小麦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D.人通过出汗排出废物5.在用单目显微镜对光的过程中,能反射光线的结构是()A.目镜B.转换器C.反光镜D.物镜6.下图所示的结构是显微镜的()A.通光孔B.镜筒C.目镜D.物镜7.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发现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他先转动目镜再移动玻片标本,结果污点都没有动,由此可以判断这个污点最可能在() A.玻片上 B.目镜上C.物镜上D.反光镜上8.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根尖细胞临时装片,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镜头组合是()A.①B.②C.③D.④9.医院化验员将患者血液制成的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进行观察,这种玻片标本属于()A.切片B.磨片C.装片D.涂片10.生物绘图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图一般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注字和书写图名B.可以用铅笔将细胞核涂成阴影C.画细胞核的时候,用铅笔细点表示D.一般在图右侧用尺子引出指示线,标注文字11.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经碘液染色后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以下结构最不容易看清楚的是()A.细胞壁B.细胞核C.细胞膜D.细胞质12.下图是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是细胞壁,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B.②是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C.③内含有遗传物质D.④与能量转化有关13.细胞生活需要的有机物是()①水②糖类③脂质④蛋白质⑤无机盐⑥核酸A.①②③④B.①⑤⑥C.③④⑤⑥D.②③④⑥14.医生常给危重病人吸氧和滴注葡萄糖溶液。
九年级物理第一二章单元测试卷(最新)一.选择题(共7小题)1.利用拖拉机耕地时总比在道路上行驶时速度慢,这是为了( )A.提高拖拉机的效率 B.增大柴油机的功率C.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D.增大拖拉机的牵引力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冬天大雪纷飞 B.桂花香飘满园C.成群的蝴蝶翩翩起舞 D.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3.关于温度、热量、热传递和内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0℃的冰块内能一定不为零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4.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铁锤锻打工件,工件受热 B.锯条锯木头,锯条变热C.双手互相摩擦,双手变热 D.电水壶烧水,水变热5.下列由日常生活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正确的是( )A.炒鸡块时利用了做功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加B.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降低的原理C.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D.向热汤中滴入香油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6.汽车是一种运输工具,关于汽车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动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汽油只有在高温时才会蒸发C.选择水作为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小的特点D.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7.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汽油机做功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空中悬停的直升机的机械能不断增大C.匀速上升的电梯中的人,他的机械能不变D.电饭锅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内能二.填空题(共5小题)8.经过美食街时,同学们总能闻到风味独特的“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 现象;“臭豆腐”经过烧烤后,加快了 的无规则运动。
9.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的一个冲程,该冲程是 能转化为 能。
10.从能量转化的观点来看。
电源是把 的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
第一章单元测试1、问题:跨文化研究应该既要注意它的文化之间的差异,但是更多的要注意差异下面之间能够沟通不同文化之间一些__的方面。
选项:A:本土性B:政治性C:共同性D:社会性答案: 【共同性】2、问题:要使一个文学经典成为世界上流通的文学经典,要采用__的语言。
选项:A:世界范围内流通的B:使用人数最多的C:历史最为悠久的D:书写最为简便的答案: 【世界范围内流通的】3、问题:比较文学从19世纪到20世纪,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在当前都还是一个以西方为中心的一个学科,而__是当代的学者非常重要的一个认识。
选项:A:超越西方中心主义B:超越东方中心主义C:继续西方中心主义D:形成东方中心主义答案: 【超越西方中心主义】4、问题:17、18世纪以及近代所有西方人都认为自己的文化非常发达,他们是文明的代表,非西方则是落后的。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5、问题:世界文学是一个固定的概念。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6、问题:哈佛大学的大卫·丹穆若什在他的《什么是世界文学》一书中认为,超出本国的语言和文化传统,在世界上更广泛的范围内流通的作品,才是世界文学的作品。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7、问题:做一个好的比较文学学者,既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8、问题:差异是使一个文化具备其独特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没有文化差异就没有独特的文化。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9、问题:哈佛大学的大卫·丹穆若什在《什么是世界文学》中认为世界文学是__。
选项:A:世界各国文学的总和B:世界范围内流通的文学C:西方经典文学D:非西方经典文学答案: 【世界范围内流通的文学】10、问题:___是使文学作品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通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
选项:A:翻译B:文学批评C:学术著作D:原著出版答案: 【翻译】第二章单元测试1、问题:爱默生所引领的_____,是一场思想与文化的解放运动,被誉为美国的文艺复兴。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二章单元测试(附答案)学校班别姓名座号分数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字母填到相应的答案栏中。
每题2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1、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是()A、板块的碰撞B、板块的张裂C、地壳的上升作用D、天体的引力作用2、.下列关于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升高B.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升高约60CC.同纬度地带高原比平原气温低D.赤道地区从山麓到山顶气温变化小3、下列关于世界降水量,正确的是:()A.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B.南北回归线附近的西岸降水多C.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D.温带地区降水多4、美洲的西面和东面分别濒临的大洋()A、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大西洋C、太平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太平洋5、为什么我国南部的海南岛终年如夏,而部的黑龙江却冬季漫长,影响它们气候的主要因素是:()A.洋流因素B.地形因素C.海陆因素D.纬度因素6、下列围绕北冰洋的大洲,正确的一组的是()A、亚洲、欧洲、北美洲B、北美洲、亚洲、非洲C、大洋洲、亚洲、北美洲D、大洋洲、非洲、北美洲7、某山山脚下的温度为22°C,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的相对高度是()A、600米B、3660米C、200米D、2000米8、下列大洲中,被三大洋包围的是()A、欧洲B、大洋洲C、非洲D、南极洲9、在四大洋中,形状略呈“S”形的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10、一架飞机从中国广州起飞,沿北回归线向西飞行,经过的大洲是()A、亚洲、欧洲、南美洲B、亚洲、欧洲、北美洲C、亚洲、非洲、北美洲 C、亚洲、北美洲、非洲11、下列地区人们的衣着随季节变化最明显的是()A、热带B、寒带C、沙漠地带D、温带1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D、非洲板块13、地震来临前不太可能的异常的现象A、鸡飞狗跳B、井水翻滚C、人头晕眼花D、动物乱窜14、下列有关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南极地区是陆地B、北极地区是海洋C、北极地区被三大洋包围D、南极地区被三大洋包围15、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叫做()A、地形雨B、锋面雨C、对流雨D、台风雨16、世界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人类活动17、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气候类型()A、热带雨林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寒带气候18、南极洲大陆上最高气温,一般多出现在:()A.1月B.2月C.7月D.12月19.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主要气候是:()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20、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A.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较均匀B.冬季寒冷、夏季炎热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D.夏季高温少雨,冬季低温多雨二、填空题(20分)1.地壳的运动和 ,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1/2章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均为矢量的是()A.路程和位移ﻩﻩ B.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ﻩC.时间和速度变化率ﻩD.质量和速度2.某同学绕操场一周跑了400m,用时65s。
这两个物理量分别是()A.路程、时刻B.位移、时刻 C.路程、时间 D.位移、时间3.通常情况下,正在进行下列哪个项目比赛的运动员可视为质点?( )A.马拉松赛跑B.击剑C.拳击D.自由体操4.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上也是存在的B.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是一样的C.凡是小的物体,皆可以看成质点;凡是大的物体,皆不能看成质点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可把物体看成质点5.甲、乙、丙三个观察者同时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甲说:“它在做匀速运动.乙说:“它是静止的.”丙说:“它在做加速运动.”这三个人的说法( )A.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对B.三人中总有一人或两人的说法是错误的C.如果选择同一参考系,那么三个人的说法都对D.如果各自选择自己的参考系,那么三个人的说法就可能都对6.如图所示,辽宁舰航母在5艘战舰护卫下,于2016年12月25日晚间8时沿台湾东南防空识别区外20海里经巴士海峡航行。
26日上午9时,航母编队通过台湾屏东鹅銮鼻南方90海里处继续向西南航行。
假设在某1500海里的航程中,整个编队速度相同,关于该航程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舰队的行驶路程时不可将“辽宁舰”航母看做质点B.以“辽宁舰”航母为参考系,5艘战舰一定是静止的C.根据本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该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D.根据本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该航行过程中的瞬时速度7.如图所示为某动车车厢内电子屏的显示图片,其中9:25197km/h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A.9:25表示时间,197km/h是平均速度B.9:25表示时刻,197km/h是平均速度C.9:25表示时间,197 km/h是瞬时速度D.9:25表示时刻,197km/h是瞬时速度8.加速度的单位m/s2读作()A.米秒的二次方 B.米二次方秒C.米每二次方秒D.米每秒的二次方9.在某次校运动会比赛中,李伟同学以13.82m的成绩取得了铅球冠军,并打破了校运动会记录,关于其成绩13.82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成绩13.82m是指铅球飞行的位移B.其成绩13.82m是指铅球飞行的路程C.其成绩13.82m是指铅球飞行的水平位移D.其成绩13.82m既不是铅球飞行的位移,也不是铅球飞行的路程10.网球以v1=5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球拍后经t =0.1 s后以v2=3m/s的速度反向弹回,小球在这0.1s内的平均加速度为( )A.20m/s2,方向水平向右B.20m/s2,方向水平向左C.80m/s2,方向水平向左D.80m/s2,方向水平向右11.如图所示,普通小型轿车速度能在20s内由0增加到108km/h;列车以216km/h的速度行驶,进站时能在500 s内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0 s内小型轿车的速度改变量为108 m/s B.500 s内列车的速度改变量为-60 m/sC.小型轿车的速度变化比列车慢D.小型轿车的加速度比列车的加速度小12.桌面离地面的高度是0.9 m,坐标系的原点定在桌面上,向上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有A、B两点离地面的距离分别为1.9 m和0.4 m.那么A、B的坐标分别是( )A.1m 0.5 mﻩB.1.9m0.4 mC.1 m -0.5m D.0.9 m-0.5m13.下列有关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若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则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曲线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一个恒量14.根据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A.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B.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C.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 D.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15.体沿一条东西方向的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1 s末,物体速度为7 m/sﻩB.0~2 s内,物体加速度为6 m/s2C.6~7 s内,物体做速度方向向西的加速运动D.10~12 s内,物体做加速度方向向东的加速运动16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0~t和t~3t两段时间内(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B.位移大小之比为1∶1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17.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一物体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点的速度是v,到C点的速度是3v,则xAB∶x BC等于( )A.1∶8 B.1∶6 C.1∶5ﻩD.1∶318.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两位同学合作,用刻度尺可测得人的反应时间:如图2-5-9(1)所示,甲握住尺的上端,乙在尺的下部作握尺的准备(但不与尺接触),当看到甲放开手时,乙立即握住尺.若乙作握尺准备时,手指位置如图(2)所示,而握住尺时的位置如图(3)所示.由此测得乙同学的反应时间约为( )A.2.0 s B.0.30 s C.0.10 s D.0.04 s19.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1s后速度大小变为10m/s,物体关于这1s内的位移和速度大小下了说法正确的是()1、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2、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3、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4、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10m/s2A. 2 4 B。
化学必修1第一二章单元测试题姓名成绩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u 64一、选择题(每小题均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分,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A.过滤B.蒸馏C.分液D.萃取2.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3.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B.Ba(NO3)2 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 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C.用蒸发方法使NaCl 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全部加热蒸干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4.已知×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16g B.32g C.64g /mol D.32g /mol5.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O含有的分子数为1 NAB.常温常压下,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AC.通常状况下,1 NA 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D.物质的量浓度为·/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 NA6.1mol/L FeCl3溶液与1mol/L KCl溶液中的Cl-的数目之比A.5:2 B.3:1 C.15:2 D.1:37.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相等的是①4℃时水②2SO4③8.5gN2 ④2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8.下列提纯方法不正确的是A.除去KNO3中的NaCl杂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B.除去食盐中的泥沙-----------过滤C.除去KCl中的K2CO3------------加适量盐酸D.除去碘水中的水-----------分液9.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10.根据我省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
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第一、二章)(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一组是(B)A.机器人、蜻蜓、钟乳石B.蘑菇、珊瑚虫、松树C.珊瑚、菊花、水草D.枯枝、鱼、树2、果树能产生种子,种子可以萌发并长成新的植物体,这说明( B)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生物多由细胞构成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3、狮子捕食斑马,其生理意义在于(A)A.获取营养B.强者欺凌弱者C.游戏D.将它驱除出领地4、下列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出反应的是(B)A.动物以植物为食B.含差草的叶片受到触动会合拢C.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雾D.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5、下面是小刚在调查昆仑山生物种类时的具体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C )A.调查范围内偶尔飞过的昆虫可以不记录B.险峻的峭壁生物种类多,就选这样的调查路线C.选择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D.发现珍稀物种应及时采摘、捕捉制成标本6、小麦和水稻是粮食作物,菊花和牡丹是观赏植物,甘草和田七是药用植物。
这是根据生物的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A )A.用途B.形态结构C.生理功能D.生活环境7、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水分,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有(B)A.捕食关系B.竞争关系C.合作关系D.分工关系8、山顶、山腰、山脚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C)A.阳光B.水分C.温度D.土壤9、下列现象中属于缺水环境想适应的现象是( B )A.蛾类夜间活动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C.候鸟的迁徙D.山顶的旗形树10、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D )①实施计划②表达和交流③制定计划④提出问题,发现问题⑤得出结论⑥作出假设A.②③①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C.⑤⑥③②①④ D.④⑥③①⑤②11、叶片宽大的植物不适于生活在干燥的沙漠,沙漠边缘种植的防护林,树木叶片大都细小,这是为了(D)A.减少风的阻力B.便于吸收二氧化碳C.有助于光合作用D.减少水分散失12、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水的动力,这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同时,蒸腾作用又把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空气湿度。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道小题。
1~11小题,每题1分;12、13小题,每题2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选出后,填在答题卡上)1、下列描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糖能溶于水B、酒精易挥发C、棉花可以燃烧D、干冰能升华2、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给呼吸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C.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D.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3、下列物质的用途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石墨可以制铅笔芯B.液态氧可作火箭燃料C.氦气用作填充探空气球D.氮气是食品包装袋中的保护气4、给3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A.①③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④⑥⑦5、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e熄灭酒精灯; f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bacdfeB. abcdefC. bacdefD.abcdfe6、下列导管(带胶塞)可与试管配套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时最好选用()C.普通温度计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8℃D.用10mL量筒量取某溶液体积为8.2mL8、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D.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9、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氧气燃烧产生大量烟雾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D.镁带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10、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第一章单元测试1、问题:跨文化研究应该既要注意它的文化之间的差异,但是更多的要注意差异下面之间能够沟通不同文化之间一些__的方面。
选项:A:本土性B:政治性C:共同性D:社会性答案:【共同性】2、问题:要使一个文学经典成为世界上流通的文学经典,要采用__的语言。
选项:A:世界范围内流通的B:使用人数最多的C:历史最为悠久的D:书写最为简便的答案:【世界范围内流通的】3、问题:比较文学从19世纪到20世纪,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在当前都还是一个以西方为中心的一个学科,而__是当代的学者非常重要的一个认识。
选项:A:超越西方中心主义B:超越东方中心主义C:继续西方中心主义D:形成东方中心主义答案:【超越西方中心主义】4、问题:17、18世纪以及近代所有西方人都认为自己的文化非常发达,他们是文明的代表,非西方则是落后的。
选项:A:对B:错答案:【错】5、问题:世界文学是一个固定的概念。
选项:A:对B:错答案:【错】6、问题:哈佛大学的大卫·丹穆若什在他的《什么是世界文学》一书中认为,超出本国的语言和文化传统,在世界上更广泛的范围内流通的作品,才是世界文学的作品。
选项:A:对B:错答案:【对】7、问题:做一个好的比较文学学者,既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
选项:A:对B:错答案:【对】8、问题:差异是使一个文化具备其独特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没有文化差异就没有独特的文化。
选项:A:对B:错答案:【对】9、问题:哈佛大学的大卫·丹穆若什在《什么是世界文学》中认为世界文学是__。
选项:A:世界各国文学的总和B:世界范围内流通的文学C:西方经典文学D:非西方经典文学答案:【世界范围内流通的文学】10、问题:___是使文学作品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通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
选项:A:翻译B:文学批评C:学术著作D:原著出版答案:【翻译】第二章单元测试1、问题:爱默生所引领的_____,是一场思想与文化的解放运动,被誉为美国的文艺复兴。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一、单选题1.已知集合A ={x‖x ―2|<1}, B ={x |x 2―2x ―3<0}.则A ∩B =A .{x |1<x <3}B .{x |―1<x <3}C .{x |―1<x <2}D .{x |x >3}2.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 .若ac >bc ,则a >bB .若a >b ,则a 2>b 2C .若a >b ,c <d ,则a+c >b+dD .若a >b ,c >d ,则a ﹣d >b ﹣c3.已知关于 x 的不等式 a x 2―2x +3a <0 在 (0,2] 上有解,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A .(―∞,33)B .(―∞,47)C .(33,+∞)D .(47,+∞)4.当x >3时,不等式x+1x ―1≥a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B .[3,+∞)C .[ 72,+∞)D .(﹣∞, 72]5.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A .a 2+b 2≤2abB .a +b ≥―2|ab |C .a 2+b 2≥―2abD .a +b ≤2|ab |6.已知 x >2 ,函数 y =4x ―2+x 的最小值是( ) A .5B .4C .8D .67.设正实数x ,y ,z 满足x 2―3xy +4y 2―z =0,则当xy z取得最大值时,2x +1y ―2z 的最大值是( )A .0B .1C .94D .38.已知正数x ,y 满足x+y =1,且 x 2y +1+y 2x +1≥m ,则m 的最大值为( ) A .163B .13C .2D .4二、多选题9.设正实数a ,b 满足a +b =1,则( )A .a 2b +b 2a ≥14B .1a +2b +12a +b ≥43C .a 2+b 2≥12D .a 3+b 3≥1410.若a ,b ∈(0,+∞),a +b =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a +1a)(b +1b )的最小值为4B .1+a +1+b 的最大值为6C.1a +2b的最小值为3+22D.2aa2+b+ba+b2的最大值是3+23311.已知a,b是正实数,若2a+b=2,则( )A.ab的最大值是12B.12a+1b的最小值是2C.a2+b2的最小值是54D.14a+b+2a+b的最小值是3212.已知a,b,c为实数,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a c2<bc2,则a<b B.若ac>bc,则a>bC.若a>b,c>d,则a+c>b+d D.若a<b<0,则1a >1 b三、填空题13.不等式﹣2x(x﹣3)(3x+1)>0的解集为 .14.已知正实数x,y满足xy―x―2y=0,则x+y的最小值是 . 15.已知a,b均为正数,且ab―a―2b=0,则a24+b2的最小值为 .16.以max A表示数集A中最大的数.已知a>0,b>0,c>0,则M=max{1c +ba,1ac+b,ab+c}的最小值为 四、解答题17.已知U=R且A={x∣x2―5x―6<0},B={x∣―4≤x≤4},求:(1)A∪B;(2)(C U A)∩(C U B).18.解下列关于x的不等式:(1)x2―2x―3≤0;(2)―x2+4x―5>0;(3)x2―ax+a―1≤019.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2x2+x>2ax+a(a∈R).(1)若a=1,求不等式的解集;(2)解关于x的不等式.20.某县一中计划把一块边长为20米的等边三角形ABC的边角地辟为植物新品种实验基地,图中DE 需把基地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D在AB上,E在AC上.(1)设AD=x(x≥10),ED=y,试用x表示y的函数关系式;(2)如果DE是灌溉输水管道的位置,为了节约,则希望它最短,DE的位置应该在哪里?如果DE 是参观线路,则希望它最长,DE的位置又应该在哪里?说明理由.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2.【答案】D3.【答案】A4.【答案】D5.【答案】C6.【答案】D7.【答案】B8.【答案】B9.【答案】B,C,D10.【答案】B,C,D11.【答案】A,B12.【答案】A,C,D13.【答案】(﹣∞,﹣1)∪(0,3)314.【答案】3+2215.【答案】816.【答案】217.【答案】(1)解:因为A={x∣x2―5x―6<0}=(―1,6),且B={x∣―4≤x≤4}=[―4,4],则A ∪B=[―4,6).(2)解:由(1)可知,A=(―1,6),B=[―4,4],则C U A=(―∞,―1]∪[6,+∞),C U B=(―∞,―4)∪(4,+∞),所以(C U A)∩(C U B)=(―∞,―4)∪[6,+∞).18.【答案】(1)解:x2―2x―3≤0,(x―3)(x+1)≤0⇒x≤―1或x≥3,故解集为: (―∞,―1]∪[3,+∞).(2)解:―x2+4x―5>0,∴x2―4x+5<0⇒(x―2)2+1<0⇒x无解,故解集为: ∅(3)解:x2―ax+a―1≤0,∴[x―(a―1)](x―1)≤0,当a―1<1,即a<2时,解集为[a―1,1],当a―1=1,即a=2时,解集为x=1,当 a ―1>1 ,即 a >2 时,解集为 [1,a ―1] .所以:当 a <2 时,解集为 [a ―1,1] ,当 a =2 时,解集为 x =1 ,当 a >2 时,解集为 [1,a ―1] .19.【答案】(1)解:2x 2+x >2ax +a ,∴x (2x +1)>a (2x +1),∴(x ―a )(2x +1)>0,当a =1时,可得解集为{x |x >1或x <―12}.(2)对应方程的两个根为a ,―12,当a =―12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12},当a >―12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a 或x <―12},当a <―12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a 或x >―12}.20.【答案】(1)解:∵△ABC 的边长是20米,D 在AB 上,则10≤x≤20,S △ADE = 12S △ABC ,∴12 x•AEsin60°= 12 • 34 •(20)2,故AE= 200x,在三角形ADE 中,由余弦定理得:y= x 2+4⋅104x 2―200 ,(10≤x≤20);(2)解:若DE 作为输水管道,则需求y 的最小值, ∴y= x 2+4⋅104x 2―200 ≥ 400―200 =10 2 ,当且仅当x 2= 4⋅104x 2即x=10 2 时“=”成立.。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高一生物单元过关检测题班级————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分,共分)1.在将显微镜的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过程是( )A.调节细准焦螺旋B.调节粗准焦螺旋 C.转动转换器 D.调节光圈2.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A.都有拟核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C.都有线粒体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3.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 )A.细胞核B.核糖体C.叶绿体D.溶酶体4.微生物的种类繁多, 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①霉菌②酵母菌③蓝细菌④大肠杆菌⑤乳酸杆菌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①④⑤5.下表的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溶液溶质的元素组成检测试剂颜色反应溶质的基本单位甲C、H、O ①砖红色葡萄糖乙C、H、O、N等双缩脲试剂②③C. 乙液可能是一种酶溶液D. ②是紫色, ③是核苷酸6.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内化学元素种类和含量大体相同B. C、H、O、N是组成生物体内酶所必需的元素C. 蛋白质中的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D. 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 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7.下图横坐标表示细胞中的几种化合物, 纵坐标表示每种成分在细胞鲜重中的含量, 以下按图中①②③④顺序排列的是( )A. 水、蛋白质、糖类、脂质B. 蛋白质、糖类、脂质、水C. 水、蛋白质、脂质、糖类D. 蛋白质、水、脂质、糖类8.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 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 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B. 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 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C. 经苏丹Ⅳ染色, 可观察到红色颗粒状的脂肪D. 经苏丹Ⅲ染色, 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9.关于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所含元素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叶绿素含有镁元素B. 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C. 脱氧核糖含有磷元素D. 胰岛素含有碳元素10.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没有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的。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2章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解析)(时间 45分钟满分 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0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物体中,不能看作质点的是()A.计算从北京开往上海的途中,与上海距离时的火车B.研究航天飞机相对地球的飞行周期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C.沿地面翻滚前进的体操运动员D. 比较两辆行驶中的车的快慢2.下列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B.被研究的物体必须沿与参考系的连线运动C.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D.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3.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A.汽车的速度也减小B.汽车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4.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B.速度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C.位移方向和速度方向一定相同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可以改变的5.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t1 s.B.当t = t2 s时,两物体相遇C.当t = t2 s时,两物体相距最远D. 当t = t3 s时,两物体相距s1 m6.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A.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B.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C.当加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7.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8. 对做减速运动的物体(无往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B.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大C.速度随时间增大,位移随时间减小D.速度随时间减小,位移随时间增大9.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B.物体先沿正方向运动,在t =2 s 后开始沿负方向运动C.在t = 2 s 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 = 2 s 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D.在t = 2 s 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10. 物体M 从A 运动到B ,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 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 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v 1+v 2)/2B.21v v ⋅C.212221v v v v ++D.21212v v v v + 1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3 m/s 2,对任意1 s 来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某1 s 末的速度比该1 s 初的速度总是大3 m/sB.某1 s 末的速度比该1 s 初的速度总是大3倍C.某1 s 末的速度比前1 s 末的速度大3 m/sD.某1 s 末的速度比前1 s 初的速度大6 m/s12.a 、b 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不同,加速度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①a 、b 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②a 、b 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③a 、b 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④a 、b 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A.①③B.①④C.②③D.13.自由落体第5个0.5 s 经过的位移是第1个0.5 s 经过的位移的倍数为A.5B.9C.10D.2514.一小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 点时速度为v ,到达C 点时速度为2v ,则AB ∶BC 等于A.1∶1B.1∶2C.1∶3D.1∶415.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第1 s 内就通过了全程的一半,物体还要下落多少时间才会落地A.1 sB.1.5 sC.2 sD.(2-1)s16.物体的初速度为v 0,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要它的速度增加到初速度的n 倍,则物体的位移是A.av n 2)1(202- B.a v n 2202 C.a v n 2)1(20- D.a v n 2)1(202- 17.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 时速度是1 m/s ,车尾经过O 点时的速度是7 m/s ,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 点时的速度为A.5 m/sB.5.5 m/sC.4 m/sD.3.5 m/s18.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A.乙比甲运动的快B.2 s 乙追上甲C.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 m 远19.一个石子从高处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是s ,则它在第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A.5sB.7sC.9sD.3s20..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 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则它们落地之前,两石子之间的距离将A.保持不变B.不断变大C.不断减小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21. 甲、乙两物体都以5 m/s 的初速度向东做变速直线运动,经5 s 后,甲的速度变为零,乙的速度变为10 m/s ,则物体甲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物体乙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22. 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 s-t图象,比较前5 s 内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为甲v ______乙v ______丙v ;比较前 10 s 内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有甲v ′____乙v ′____丙v ′(填“>”“=’“<”)2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从v 增加到2v 时经过的位移是s ,则它的速度从v 增加到3v 时发生的位移是__________.24.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5 s 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 s 的时间使质点匀减速到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 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25.一物体从离地H 高处自由下落h 时,物体的速度恰好是着地时速度的一半,则它落下的位移h 等于______.参考答案1.C2.D3.BD4.B5.C6. B7. D8.D9. D10.D 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有理数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中国人很早开始使用负数,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的“方程”一章,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正式引入负数.如果收入100元记作+100元.那么−80元表示()A. 支出20元B. 收入20元C. 支出80元D. 收入80元2.下列不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A. 前进5米和后退5米B. 收入30元和支出10元C. 向东走10米和向北走10米D. 超过5克和不足2克3.如图,M,N,P,R分别是数轴上四个整数所对应的点,其中有一点是原点,并且MN=NP=PR=1.数a对应的点在M与N之间,数b对应的点在P与R之间,若|a|+|b|=3,则原点是()A. M或RB. N或PC. M或ND. P或R4.−15的绝对值是()A. 5B. 15C. −15D. −55.若|x|=7,|y|=9,则x−y为()A. ±2B. ±16C. −2和−16D. ±2和±166.已知a、b为有理数,且a<0,b>0,|b|<|a|,则a,b,−a,−b的大小关系是()A. −b<a<b<−aB. −b<b<−a<aC. a<−b<b<−aD.−a<b<−b<a7.下面结论正确的有()①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②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相加得正数.③两个负数和的绝对值一定等于它们绝对值的和.④两个正数相加,和为正数.⑤两个负数相加,绝对值相减.⑥正数加负数,其和一定等于0.A. 0个B. 1个C. 2个D. 3个8.计算(+5)+(−2)的结果是()A. 7B. −7C. 3D. −39.计算(−3)−9的结果等于()A. 6B. −12C. 12D. −610.若a2=4,b2=9,且ab>0,则a−b的值为()A. ±5B. ±1C. 5D. −1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同号两数相乘,取原来的符号B. 一个数与−1相乘,积为该数的相反数C. 一个数与0相乘仍得这个数D. 两个数相乘,积大于任何一个乘数12.计算:1÷(−5)×(−15)的结果是()A. 1B. −1C. 125D. −12513.如果ab>0,则a与b()A. 同为正数B. 同为负数C. 同号D. 异号1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 −2a−a=−aB. −(−2)3=8C. −5(a−b)=−5a+bD. (−2)4=815.计算(−1)2016+(−1)2018所得的结果为()A. 0B. 1C. −1D. 2二、填空题16.已知数:−7,8,−12,若通过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使运算结果最大,则可列式为______.17.现定义新运算“※”,对任意有理数a、b,规定a※b=ab+a−b,例如:1※2=1×2+1−2=1,则计算3※(−5)=______.18.有一个数值转换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若输入−3,则输出的结果是______ .19.某商店有两个进价不同的计算器都卖64元,一个贏利60%,另一个亏本20%,在这次买卖中,你觉得这家商店______ 元(填赚多少或亏多少).20. 比较大小:8______|−8|,−56______−67,|−3.2|______−(+3.2)(用“=”,“<”,“>”填空) 21. 如果存入200元表示为+200元,则−500元表示______ .22.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正负术”的注文中指出,可将算筹(小棍形状的记数工具)正放表示正数,斜放表示负数.如图,根据刘徽的这种表示法,观察图①,可推算图②中所得的数值为______ .三、计算题23. (1)计算:16÷(−2)3−(−12)3×(−4)+2.5;(2)计算:(−1)2017+|−22+4|−(12−14+18)×(−24)24. ①2×(−5)+23−3÷12; ②−14−(2−0.5)×13×[(−12)2−(12)3].25. 计算下列各题:(1)−32−(−2)2;(2)−1 4−15×[2−(−3)2];(3)05−(1−5)÷|−14| (4)(−48)÷(−2)3−(−25)×(−4)+(−2)2.四、解答题26. 小车司机蔡师傅某天下午的营运全是在东西走向的富泸公路上进行的,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他这天下午行车里程(单位:千米)如下:+14,−3,+7,−3,+11,−4,−3,+11,+6,−7,+9 (1)蔡师傅这天最后到达目的地时,距离下午出车时的出发地多远?(2)蔡师傅这天下午共行车多少千米?(3)若每千米好有0.1L,则这天下午蔡师傅用了多少升油?27.如图,已知点A在数轴上,从点A出发,沿数轴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点B所表示的有理数是5的相反数,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1)请在数轴上标出点B和点C;(2)求点B所表示的有理数与点C所表示的有理数的乘积;(3)若将该数轴进行折叠,使得点A和点B重合,则点C和数______所表示的点重合.【答案】1. C2. C3. A4. B5. D6. C7. C8. C9. B10. B11. B12. C13. C14. B15. D《第二章整式加减》单元测试提高卷一、选择题1.下列各式中,去括号或添括号正确的是( ) A 、c b a a c b a a +--=+--2)2(22B 、)123(123-+-+=-+-y x a y x aC 、1253)]12(5[3+--=---x x x x x xD 、-)1()2(12-+--=+--a y x a y x2.若A 和B 都是4次多项式,则A+B 一定是( )A 、8次多项式B 、4次多项式C 、次数不高于4次的整式D 、次数不低于4次的整式3.已知622x y 和-313m n x y 是同类项,则29517m mn --的值是 ( )A :-1B :-2C :-3D :-4 4.已知,2,3=+=-d c b a 则)()(d a c b --+的值是( )A :1-B :1C :5-D :155.一个多项式A 与多项式B =2x 2-3xy -y 2的和是多项式C =x 2+xy +y 2,则A 等于( )A .x 2-4xy -2y 2B .-x 2+4xy +2y 2C .3x 2-2xy -2y 2D .3x 2-2xy6.当x =1时,ax +b +1的值为-2,则(a +b -1)(1-a -b)的值为( )A .-16B .-8C .8D .167.与多项式3223423a b a ab b -+-相等的是( ) A.)42(33223a b a ab b +--B. )42(33223a b a ab b ++-C. )42(33223a b a ab b -+--D. )42(33223a b a ab b -+-8.当x 分别取2和﹣2时,多项式5235-+x x 的值( )A.互为相反数B.互为倒数C.异号不等D.相等9.给出下列判断:①单项式5×103x 2的系数是5;②x ﹣2xy+y 是二次三项式;③多项式﹣3a 2b+7a 2b 2﹣2ab+1的次数是9;④几个有理数相乘,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0.如果A=﹣x 2+4x ﹣1,B=﹣x 2﹣4x+1,那么B ﹣A 等于 ( ) A .﹣2x 2 B .8x ﹣2C .2﹣8xD .0二、填空题11.已知a ﹣3b=3,则6b+2(4﹣a )的值是 . 12.若2m -n -4=2,则4m -2n -9=________。
化工热力学单元测验第一章、第二章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1.关于化工热力学用途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可以判断新工艺、新方法的可行性;B.优化工艺过程;C.预测反应的速率;D.通过热力学模型,用易测得数据推算难测数据,用少量实验数据推算大量有用数据;E.相平衡数据是分离技术及分离设备开发、设计的理论基础。
2.关于化工热力学研究特点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研究体系为实际状态;B.解释微观本质及其产生某种现象的内部原因;C.处理方法为以理想态为标准态加上校正;D.获取数据的方法为少量实验数据加半经验模型;E.应用领域是解决工厂中的能量利用和平衡问题。
3.下述说法哪一个正确?某物质在临界点的性质()A.与外界温度有关B.与外界压力有关C.与外界物质有关D.是该物质本身的特性。
4.0.1Mpa ,400K的N21kmol体积约为()A.3326LB.332.6LC.3.326LD.33.26m35.对理想气体有().(>/∂)HBA0∂TP/)H.(<∂P∂T.(=/∂TC0DH∂P)/)H.(=P∂T∂6.当压力趋于零时,1mol气体的压力与体积乘积(PV)趋于: ()A.零B. 无限大C. 某一常数D. RT7.纯流体在一定温度下,如压力低于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则此物质的状态为()A.饱和蒸汽B.饱和液体C.过冷液体D.过热蒸汽8.纯物质的第二virial系数B()A.仅是T的函数B.是T和P的函数C.是T和V的函数D.是任何两强度性质的函数9.能表达流体在临界点的P-V等温线的正确趋势的virial方程,必须至少用到()A.第三virial系数B.第二virial系数C.无穷项D.只需要理想气体方程10.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A.丙烷、丁烷和少量的戊烷B.甲烷、乙烷C.正己烷D.甲烷、乙烷、丙烷11.立方型状态方程计算V时如果出现三个根,则最大的根表示()A.饱和液体摩尔体积B.饱和蒸汽摩尔体积C.过热蒸汽摩尔体积D.无物理意义12.纯态物质的偏心因子是从下列哪种性质来定义的( )A.分子的对称性B.蒸汽压性质C.分子的极性D.分子的偏心度13.Pitzer 提出的由偏心因子ω计算第二维里系数的普遍化关系式是( )。
A.B = B 0ωB 1B.B = B 0 ω + B 1C.BP C /(RT C )= B 0 +ωB 1D.B = B 0 + ωB 114.水处于过热蒸气状态,其自由度为( )。
A.0B.1C.2D.315.范德华方程与R-K 方程均是常见的立方型方程,对于摩尔体积V 存在三个实根或者一个实根,当存在三个实根时,最大的V 值是( )。
A.饱和液体体积B.饱和蒸汽体积C.无物理意义D.饱和液体与饱和蒸汽的混合体积16.某真实气体符合状态方程()1/2RT a P V b TV V b =--+,a 、b 为的常数,则当该气体进行绝热膨胀时,膨胀后气体的温度( )。
A.升高B.降低C.不变D.不能确定17.R -K 方程、P -R 方程等是实用的立方型方程,对于摩尔体积V 存在三个实根或者一个实根,当存在一个实根V 值(其余二根为虚根)时,V 值是( )。
A.饱和液体体积B.饱和蒸汽体积C.过热蒸汽D.过冷液体18.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
A.P-R 方程能同时应用于汽、液两相计算,准确度较高。
B.R-K 方程能同时应用于汽、液两相计算,准确度较高。
C.活度系数可以大于1也可小于1。
D.压缩因子可以大于1也可小于1。
19.在众多状态方程式中,能从理论上加以证明的是( )。
A.R-K 方程B.维里方程C.范德华方程D.马丁-候方程20.三参数普遍化方法中的普压法的应用条件是( )。
A.Vr>2B.Vr<2C.Vr=2D.Tr>4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10分)1.纯物质的临界等温线在临界点的斜率和曲率均等于 ,数学上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Pitzer 提出的三参数对应态原理,计算给定T, P 下纯流体的压缩因子Z 时,可查表得到Z 0、Z 1,并根据公式 ,计算出Z 。
如果无法查表,也可根据截断的Virial公式1BP Z RT=+,利用B 0、B 1仅为对比温度的函数,计算出B 0、B 1,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出B ,从而得到Z 的数值。
3.在PT 图上纯物质三种聚集态互相共存处称 。
4.某气体温度为t ℃,其临界温度为t C ℃,给气体加的压力P 足够大,则气体能被液化的温度条件是 。
5.第二维里系数B 是物性及 的函数。
6.体积膨胀系数的定义式为:1PV V T β∂⎛⎫= ⎪∂⎝⎭那么,理想气体的体积膨胀系数为 。
(用R 、P 、V 表示)7.正丁烷的偏心因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0.193,临界压力Pc=3.797MPa 则在Tr=0.7时的蒸汽压为110s c P P ω--== MPa 。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当压力大于临界压力时,纯物质就以液态存在。
( )2.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存在,实际气体的摩尔体积一定小于同温同压下的理想气体的摩尔体积,所以,理想气体的压缩因子Z=1,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Z<1。
( )3.纯物质的饱和液体的摩尔体积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饱和蒸汽的摩尔体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4.纯物质的三相点随着所处的压力或温度的不同而改变。
( )5.热力学来源于实践——生产实践及科研实践,但它同时又高于实践,热力学的一致性原则,常可考查(验)出科研或实践中引出的错误认识并加以纠正。
( )6.由三种不反应的化学物质组成的三相PVT 体系,达平衡时仅一个自由度。
( )7.普遍化三参数求取压缩因子z 的方法有普维法和普压法两种,在Vr≥2时, 应采用普压法。
( )8.三参数普遍化方法中,第二维里系数B 与偏心因子ω的关系是:B=B 0+ωB 1 。
( )9.纯物质由蒸汽变成液体,必须经过冷凝的相变化过程。
( )10.当压力大于临界压力时,纯物质就以液态存在。
(错。
若温度也大于临界温度时,则是超临界流体。
()11.经典热力学最大的不足在于其不能定性地预算物质的宏观性质。
()U C H C虽然与P无关,但与V有关。
()12.理想气体的,,,V P13.纯物质的饱和液体的摩尔体积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饱和蒸汽的摩尔体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4.纯物质的三相点随着所处的压力或温度的不同而改变。
()15.无论液体到流体,还是从气体到流体,都必须经过相变。
()16.RK方程只能用于非极性和弱极性的化合物。
()17.若一个状态方程能给出纯流体正确的临界压缩因子,那么它就是一个优秀的状态方程。
()18.气体混合物的virial系数,如B,C…,是物性和温度的函数。
()19.三参数的对应态原理较两参数优秀,因为前者适合于任何流体。
()20.在压力趋于零的极限条件下,所有的流体将成为简单流体。
()四、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化工热力学的研究特点是什么?2.从热力学角度解释,超临界萃取技术为何常选CO2作为萃取剂?3.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为以下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试用下表分析液化气成分及选择的依据。
4.试定性画出纯物质的P-V相图,并在图上指出(a)超临界流体,(b)气相,(c)蒸汽,(d)固相,(e)汽液共存,(f)固液共存,(g)汽固共存等区域;和(h)汽-液-固三相共存线,(i)T>Tc、T<Tc、T=Tc的等温线。
五、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用R-K 方程求294.3K 和1.013⨯103kPa 下甲烷的摩尔体积。
已知实验值为63(1.01310,294.3)2370.27/V Pa K cm mol ⨯= (提示:使用RK 方程求蒸汽相摩尔体积的迭代式)2.已知氨的临界参数为c p =11.28310,405.6,0.242,c c kPa T K Z ⨯==0.250ω=,求310K 时饱和液氨的体积;试应用下述2种方法计算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1) Rackett 式;(2) Yamada-Gunn 式;已知实验值 329.14/SL V cm mol =,题设条件下326.65/R V cm m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