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药物色谱拆分法研究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67.42 KB
- 文档页数:1
手性药物的发展趋势手性药物(Chiral drugs)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手性中心(chiral center)的药物,即具有对映异构体(enantiomers)的特性。
近年来,手性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呈现出一些发展趋势。
首先,随着对手性药物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手性药物的优势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事实上,大约有70%的药物都是手性化合物,而对映异构体却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药理和毒理特性。
因此,对于手性药物的合成、分离和制备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以期能够得到纯度更高的对映异构体,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其次,随着研究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手性药物在光学活性中心上对光的旋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光学活性(optical activity)是指光通过手性物质时的旋转现象。
在过去,对手性药物的光学活性研究主要依靠手性色谱分析仪器,但这种方法相对复杂和耗时。
现在,人们研发出了一些更简便的手性分析技术,如圆二色(circular dichroism)和荧光非对称性(fluorescence anisotropy),这些新技术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手性药物的性质。
第三,纳米技术在手性药物研究和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纳米技术在手性药物的分离、传递和释放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利用纳米技术可以获得更高的对映异构体纯度,并可以调控手性药物的释放速率和药效,从而提高药物疗效。
此外,纳米技术还可以提高手性药物的体内稳定性,减少不良反应。
此外,随着人们对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性药物可以通过合成或生物转化合成得到。
合成技术可以产生大量的手性药物,提供商业化生产的可能。
同时,生物合成技术可以利用微生物或其他生物体来合成手性药物,具有环境友好、高效快速的优势。
最后,随着人们对个体化医疗和精准药物治疗的重视,手性药物研究趋向个性化和定制化。
个体差异可以导致对手性药物的代谢和反应性产生差异,因此,通过个体基因分型等方法可以预测患者对手性药物的反应。
手性药物分离方法的进展分析在进行手性药物分离的过程中,常见的方式有三种,包含物理拆分法、生物拆分法以及化学拆分法。
在本研究中,主要是对手性药物分离方式进行了分析,并且分析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分析别手性药物分离技术进行了展望和分析。
标签:手性药物;分离;方法;进展一、物理拆分法物理拆分法的原理是不同对映异构体存在的物理差异,例如溶解度和密度等,采用物理方式进行拆分的方式。
然而,对映体有着很相似的化学性质,因此,利用这种简单的方式分离很难取得理想的分离效果,常常需要使用一些现代化设备才能够完成高分离。
在对映异构体分离中,现代色谱分离的应用有着很多的优势,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超临界流体色谱(SFC)、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高速逆流色谱(HSCCC)等.(一)色谱分离法1.超临界流体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是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主要是用超临界流体做流动相,使用流动相实施分离分析的方式。
在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中,既有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性质,并且能够针对沸点高和容易挥发的样品进行分析,这也是气相色谱无法实现的。
并且其分析速度比较快。
和一般的色谱分离比起来,手性色谱法主要是固定相特点,并且在流动相中需要保持其中一相为手性相,这样能够在不同的固定相中,让手性药物存在不同吸附力,并且保持溶解度不同,从而完成对映异构体有效的分离过程。
2.高效液相色谱在当前使用的色谱分析方法中,高效液相色谱是利用最为普遍的,同时也是使用最广的,在分离中,其方式有两种,分别是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也就是手性固定相法和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
在手性对映体的分离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并且其分离的效果好,纯度高,但是对流动相的要求很高,另外,因为HPLC发展早,因此技术比较成熟,因此在进行手性药物分离中,常常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
3.高速逆流色谱该技术主要是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上发展来的,和其不同的是该技术使用螺旋柱色谱柱,并且能够进度高速离心运动。
手性药物的分离在色谱法中的应用
色谱法是一种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开来的物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体或液体固定相上的吸附、分配或亲水作用的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组分。
在手性药物的分离中,色谱法广泛应用了手性固定相色谱、手性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三种方法。
手性固定相色谱是利用手性固定相材料来实现对手性药物分离的方法。
其中较为常用的方法是手性拆分法和手性广谱法。
手性拆分法是通过再结晶或合成手性衍生物等方式将手性药物中的左旋体和右旋体分离开来。
手性广谱法则是使用手性吸附剂和手性柱来实现对左旋体和右旋体的分离。
这种方法具有选择性好、分离效果较好的特点,但操作相对复杂,适用性有一定局限性。
手性液相色谱是通过改变液体流动相中的手性添加剂或官能团来实现对手性药物的分离。
常见的手性液相色谱方法有正相液相色谱、反相液相色谱和离子对液相色谱等。
这些方法是通过在流动相中加入手性添加剂或官能团,改变药物分子与液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对左旋体和右旋体的分离。
手性液相色谱具有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的特点,是目前较常用的手性药物分离方法之一。
毛细管电泳是一种利用电场作用下带电物质在毛细管中迁移的物质分离方法。
手性药物的毛细管电泳分离主要是利用手性药物对毛细管壁的吸附作用和其电荷性质的差异来实现对左旋体和右旋体的分离。
毛细管电泳具有分离速度快、灵敏度高、样品消耗量低的特点,但对仪器的精密度和稳定性要求较高。
色谱法作为分离和纯化混合物中的手性药物的有效方法,具有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色谱法在手性药物的分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简要阐述了手性药物的世界销售市场。
综述了目前实验室和工业生产领域手性药物的拆分方法,包括:结晶拆分法,化学拆分法,动力学拆分法,生物拆分法,色谱拆分法,手性萃取拆分法和膜拆分法等,并简要介绍了每种方法的应用情况及优缺点。
关键词:手性药物; 外消旋体; 手性拆分自然界存在各种各样的手性现象,比如蛋白质、氨基酸、多糖、核酸、酶等生命活动重要基础物质,都是手性的。
据统计,在研发的1200种新药中,有820种是手性的,占世界新药开发的68%以上[ 1 ]。
美国FDA在1992年发布了手性药物指导原则,该原则要求各医药企业今后在新药研发上,必须明确量化每一对映异构体的药效作用和毒理作用,并且当两种异构体有明显不同作用时,必须以光学纯的药品形式上市。
随后欧共体和日本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此项措施大大促进了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发展,手性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新药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热点领域[ 2 ]。
当前大多数药物是以外消旋体的形式出现,即药物里含有等量的左右两种对映体。
但是近年来单一对映体药物市场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1993年全球100个热销药中,光学纯的药物仅仅占20%;然而到了1997年, 100个中就有50个是以单一对映体形式存在,手性药物已占到世界医药市场的半壁江山。
在1993年,手性药物的全球销售额只有330亿美元;到了1996年,手性药物世界市场已增长到730亿美元; 2002年总销售额更是达到1720亿美元, 2010年可望超过2500亿美元[ 3~5 ]。
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触发了更多的医药企业和学者探索更新更高效地获得单一手性化合物的方法。
不同的立体异构体在体内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性质不同,并表现出不同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研究与开发手性药物是当今药物化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合理药物设计思想的日益深入,化合物结构趋于复杂,手性药物出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用单一异构体代替临床应用的混旋体药物,实现手性转换,也是开发新药的途径之一[ 1 - 3 ]。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及分析在药物研究和开发中,手性药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手性药物指的是分子结构中含有手性中心(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左旋和右旋两种异构体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和体内代谢途径。
因此,正确地分析和分离手性药物对于药物研究和有效性的评估至关重要。
手性药物分析技术主要包括色谱法、光学活性法和核磁共振(NMR)法。
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手性药物分析方法。
它基于手性药物的两种对映异构体在手性固定相上的不同吸附能力进行分离。
常见的色谱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毛细管电泳法。
HPLC通常使用手性固定相柱,通过选择性地吸附左旋或右旋手性分子,实现对手性药物的分离。
毛细管电泳是一种高效的手性药物分析方法,基于对映异构体在电场中的迁移速率不同,通过毛细管中背景电解质的浓度和pH值调节来分离手性药物。
光学活性法是一种基于光学活性性质来分析和测定手性药物的方法。
光学活性手性药物由于具有旋光性,可以引起光的偏振方向发生旋转。
常用的光学活性法包括旋光仪法和圆二色光谱法。
旋光仪法是通过测定手性分子对光的旋转角度来判断手性药物的对映异构体的含量和比例。
圆二色光谱法则是测量手性分子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性质,通过对波长的差异来判断手性药物的对映异构体。
核磁共振(NMR)是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现象来分析手性药物的方法。
NMR技术通过检测手性碳原子或核自旋的信号来确定手性药物的结构和对映异构体的比例。
通过对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实验后,通过解释谱图的峰位和峰形等信息,可以得到手性药物的分析结果。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手性药物分析方法,如质谱法、X射线衍射法和环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在手性药物分析中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类别和性质的手性药物。
总之,手性药物分析技术对于药物研究和评估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研究和发展新的手性分析技术,为新药开发和治疗提供了更可靠和准确的手性药物分析方法。
手性药物的分离在色谱法中的应用一、手性药物的概念手性药物是指由手性分子组成的药物,其分子结构中存在手性中心。
手性中心是指分子中的一个碳原子与四个不同的基团连接而成的结构,使得该碳原子存在立体异构体。
手性药物的两种立体异构体分别为左旋体和右旋体,分子在空间构型上存在镜像对映关系,它们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通常差异显著。
右旋非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的镜像体左旋布洛芬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而氨基酸赖氨酸的D-型和L-型对应两者的生理学作用亦有明显区别。
二、色谱法的基本原理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检测和定量分析化合物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实现分离。
色谱法在手性药物分离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法(LC)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等。
在色谱分离中,手性药物通常需要使用手性固定相(手性色谱柱)进行分离。
手性色谱柱通常由手性固定相和手性移动相组成,能够有效地区分手性异构体。
1. 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手性药物分离技术,其分离原理是将混合物在气相流动条件下通过手性固定相进行分离。
气相色谱法广泛应用于手性酯类、醇类、醚类、酮类、胺类和芳香类手性药物的分离。
在气相色谱分离中,手性色谱柱通常采用手性聚合物、手性配体和手性盐酸盐等手性固定相。
气相色谱法分离手性药物的优势在于操作简便、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但也存在柱效验领域窄、结构分析不直观等问题。
3.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四、手性药物分离中的色谱法展望随着手性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手性药物分离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色谱法在手性药物分离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柱效验领域窄、分离效率不高、分析速度慢等。
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新型手性固定相,提高手性药物分离的效率和速度。
结合质谱、核磁共振等分析手段,实现对手性药物的全面分析和表征。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色谱法在手性药物分离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成熟,为手性药物研究和开发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手性药物的分离在色谱法中的应用【摘要】手性药物是指分子中存在手性中心使得其具有手性的药物,具有非对映体间药效和毒性的差异。
手性药物的分离常使用色谱法,包括手性色谱、液相色谱等技术。
色谱法在手性药物分离中具有高效、高选择性和分辨率等优势。
手性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应用在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意义,而手性药物的分离技术则为深入研究和开发手性药物提供了有效手段。
未来,色谱法在手性药物分离中有望提高分离效率和降低成本,对医药行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色谱法在手性药物分离中的应用将会在未来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为医药行业的进步做出贡献。
【关键词】手性药物、分离、色谱法、药物研发、药理作用、优势、发展趋势、医药行业1. 引言1.1 手性药物的重要性手性药物是指具有手性结构的药物,即它们包含手性中心并存在两种镜像异构体。
这两种异构体可能在生物活性、药物代谢、副作用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甚至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药理作用。
对手性药物的立体结构进行分离和研究至关重要。
1. 生物活性差异:手性药物的两个异构体可能对生物体的效应产生明显差异。
选用正确的手性异构体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2. 药代动力学差异:手性药物的两个异构体在体内的代谢速率和清除速率可能存在差异,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过程。
3. 安全性:某些手性药物的镜像异构体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因此对其分离研究尤为重要。
4. 法律规定:许多国家对手性药物的镜像异构体进行了严格的监管,要求药品中只含有特定的手性异构体。
手性药物的分离研究对药物研发、临床治疗以及药品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色谱法在手性药物分离中的应用则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高效地对手性药物进行分离和检测。
1.2 手性药物的分离方法手性药物的分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因为手性药物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体内,而不同手性体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药理作用和毒性。
为了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必须对手性药物进行有效分离和纯化。
药物研究中手性分离分析方法及技巧药物研究中手性分离分析是指将手性药物中的手性异构体(也称为对映体)分离出来,并进行定量分析。
由于手性异构体具有不对称的结构,其物理化学性质和药理活性可能差异巨大,因此手性分离分析对于药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手性分离分析方法及技巧。
1.气相色谱法(GC法):GC法是通过在手性固定相柱上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分离手性异构体。
该方法基于手性碳氢化合物在手性固定相上的不同吸附能力来实现手性分离。
同时,通过合适的手性底物和手性固定相的选择,还可以更好地提高手性分离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2.液相色谱法(HPLC法):HPLC法是手性分离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常见的手性固定相有手性液相、手性离子对和手性硅胶等。
通过在手性固定相上进行液相色谱分析,利用手性化合物在固定相上的差异相互作用,实现手性分离。
此外,还可以结合负载式手性液相色谱法、手性离子对液相色谱法等技术,提高手性分离效果。
3.毛细管电泳法(CE法):CE法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分离技术,特别适用于分析手性药物。
通过在毛细管中施加电场,利用手性化合物在毛细管中的迁移速率差异实现分离。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运行缓冲液的组成、pH值等条件,调节手性分离的选择性和分离效果。
除了上述主要的手性分离分析方法外,还存在一些辅助技巧和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性分离的效果:1.共处理:将两个手性化合物混合在一起进行共处理,通过比较混合物中手性峰的相对峰度等信息,来判断手性分离的效果。
2.离子对调整:通过调整分析液中离子对的浓度和种类,来改变手性分离的效果。
一般来说,手性离子对可以提高手性分离的分辨率和选择性。
3.pH调控:通过改变液相色谱系统中溶液的pH值,可以影响毛细管电泳法和液相色谱法中手性分离效果。
pH值的改变可以调节化合物分子的电荷状态,从而影响手性分离的选择性。
总之,手性分离分析方法及技巧在药物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选择合适的手性分离方法,并结合辅助技巧和方法,可以实现对手性异构体的高效、准确的分离和定量分析,从而为药物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手性药物的分离在色谱法中的应用手性药物是由手性分子组成的药物,它们的各种生物活性和药效是与它们的绝对构型直接相关的。
在许多情况下,手性药物的两种异构体(左手和右手)的活性和毒性可能截然不同。
因此,对这些药物分子的分离和纯化成为了化学、药物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优秀的手性药物分离和纯化的方法,其领先的分辨能力和分离效率使其在药物研究领域崭露头角。
1. 手性药物分离的基本原理手性药物分离的基本原理是结合拥有不同手性的分离柱,例如手性固定相柱和手性选择相柱。
手性固定相柱的分离机理,与分子中原子的手性不同,能产生化学和物理相互作用,因此在不同的分离相互作用下,左手和右手异构体会被分离。
手性选择相柱的分离机理与样品和手性配体的互作用有关,通过配体的稳定性和与样品的选择性作用,达到左右异构体的选择级别不同的以分离目的。
(1)手性固定相柱分离法手性固定相柱分离法是一种基于手性固定相柱的手性药物分离方法,有机合成手法制备的手性固定相柱通常包括手性多醇、手性脂肪酸、手性聚醚和手性多肽等,选择手性固定相柱进行手性分离具有选择性强、效果稳定等特点。
此外,其中含有胆固醇和环糊精等手性结构的化合物也可以应用于该方法。
手性选择相柱从手性配体分离药物,它与手性固定相柱的分离原理有所不同。
手性选择相柱通常包括带有手性标识化合物的蛋白质和不带手性标识的蛋白质。
在hand选择相柱分离中,手性标识的配体与药物分子的性质相似,可以通过配体特异性识别挑选出最终形成单独的物质。
总之,手性药物分离是药物研究和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色谱法是一种优秀的手性药物分离和纯化技术,因其分辨率和分离效率高,在手性药物的制备和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手性药物,即具有手性中心的药物分子,其立体构型的不同可能导致药物在生物体内的活性、药代动力学和毒性等方面产生显著的差异。
因此,手性药物的拆分技术在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性药物拆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手性药物需求。
本文旨在综述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但不限于拆分方法、拆分效率、拆分机理以及在实际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案例。
我们将从传统的拆分方法,如结晶法、色谱法,到现代的拆分技术,如膜分离、酶法等,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评价。
我们也将探讨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手性药物研发和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使读者全面了解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为手性药物的研发和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分类手性药物拆分技术主要可以分为物理拆分法和化学拆分法两大类。
物理拆分法主要包括结晶法、色谱法、膜分离法等,这些方法主要基于手性药物分子间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拆分。
化学拆分法则包括不对称合成、手性衍生化试剂法等,这些方法则通过化学反应引入手性中心或者改变手性药物的物理性质,从而实现对目标手性药物的拆分。
(1)结晶法:通过调整溶液条件,如温度、pH值、溶剂种类等,使手性药物分子在结晶过程中形成不同的晶体形态,从而实现拆分。
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但拆分效果往往受到药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结晶条件的影响。
(2)色谱法:包括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色谱等。
这些方法通过选择适当的手性固定相或手性流动相,利用手性药物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差异,实现对手性药物的拆分。
色谱法拆分效果好,但设备成本较高,操作复杂。
(3)膜分离法:利用手性药物分子在膜上的传质速率差异,通过选择适当的膜材料和操作条件,实现对手性药物的拆分。
色谱技术在手性药物拆分中的应用分析色谱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分离和鉴定方法。
在手性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色谱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手性药物的定义开始,介绍色谱技术在手性药物拆分中的应用分析。
手性药物是指分子结构中存在非对称中心,其分子构型可以存在两个立体异构体,即对映异构体。
这两种立体异构体被称为手性对,分别是左旋异构体和右旋异构体。
右旋异构体通常被称为R体,左旋异构体被称为S体。
在生物体内,由于手性药物与蛋白质、酶等分子的立体选择性相互作用,两个手性异构体的药效、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性质可能存在差异。
拆分手性药物的目的是将其两个手性异构体分离出来,以便对它们进行独立的研究和评价。
色谱技术由于其高效、灵敏、准确和可靠的特点,成为了拆分手性药物的首选方法。
液相色谱技术(HPLC)是最常用的手性药物拆分方法之一。
HPLC通过对手性分子与手性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离。
手性固定相通常是由手性区分聚合物或小分子手性配体涂覆在硅胶微球上形成的。
选择合适的手性固定相和流动相,可以实现对手性药物的定量和定性分离。
气相色谱技术(GC)也可以用于手性药物的拆分。
在GC中,手性药物通常通过在毛细管柱上涂覆手性化合物实现分离。
毛细管柱上的手性化合物会与手性药物产生手性识别作用,从而使两个手性异构体分离。
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UHPLC)、离子色谱技术(IC)和凝胶渗透色谱技术(GPC)等也可以应用于手性药物的拆分分析。
这些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和灵敏度,并增加对手性药物性质的了解。
色谱技术是一种在手性药物拆分中广泛应用的分析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手性固定相和流动相,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都能有效地分离手性药物的两个手性异构体。
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等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和灵敏度。
这些研究为合理设计和开发手性药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药物分析实验论文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研究进展专业制药工程班级制药工程101班姓名苏阳学号 3100822018二零一三年七月目录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研究进展 (1)摘要 (1)1. 结晶法 (2)2. 组合拆分 (5)3. 复合拆分技术 (5)4. 色谱拆分技术 (6)5. 手性液-液萃取拆分法 (9)6. 膜分离法 (9)7. 酶法拆分技术 (10)8. 总结与期望 (10)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研究进展苏阳(西安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西安 710048)【摘要】手性药物在当今世界的药物市场上发展十分迅猛,其根本原因即为当下很多手性药物都具有非常高的药理活性,在对抗一些恶性疾病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由于手性物质的不同对映体对生物体的生理活性有差异,这种差异不但遏制了手性药物的发展,更让人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基于此,手性药物的合成、分离又变得火热起来。
本文目的即在于综述前人对手性药物的分离方法,如色谱法、结晶法等,总结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关注当今世界前沿的拆分新技术,以求让手性药物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关键词:手性药物;拆分分离;外消旋体;Advances in the chiral drug resolutionsSU Yang(Faculty of Applied Chemistry,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48China)Abstract There is a fast development of chiral drugs in the modern medicine market throughout the world, for the essencial reason that so many chiral drugs have a high performance in treating diseases, which other ingredients can’t replace. Whereas the chiral substances, which is called raceme, contain two different enantiomorphs that have distinctive effect on our body. Based on the condition, the essay is to trace the approaches that have discovered for separation as well as the lastest technology of chiral drugs’split. All in all, my aim is to make a clear summary of every way for its disadvantages or drawback and make the full use of the chiral medicine.Key Words: chiral drug; separation ; raceme;所谓手性,是指其分子的立体结构与它的镜像彼此不能互相重合的性质;而对映体则是指互为镜像关系且不能重合的一对分子。
四川理工学院文献综述手性药物拆分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四川理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2012 年11月手性药物拆分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摘要:手性药物(chiral drug),是指药物分子结构中引入手性中心后,得到的一对互为实物与镜像的对映异构体。
这些对映异构体的理化性质基本相似,仅仅是旋光性有所差别,分别被命名为R-型(右旋)或S-型(左旋)[1]。
往往两种异构体中仅有一种是有效的,另一种无效甚至有害。
因此,手性拆分已成为药理学研究和制药工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利用酶法、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法、化学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气相色谱(GC)法、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isis,CE)法和分子烙印法等方法拆分手性药物,已成为新药研究和分析化学领域的重要课题[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这些方法拆分手性药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旋光性、手性药物、手性拆分、研究进展1.前言手性(Chirality)是自然界的本质属性之一。
作为生命活动重要基础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核酸和酶等,几乎全是手性的,这些小分子在体内往往具有重要生理功能。
目前所用的药物多为低于50个原子组成的有机小分子,很大一部分也具有手性,他们的药理作用是通过与体内大分子之间严格手性匹配与分子识别实现的。
含手性因素的的化学药物的对映体在人体内的药理活性、代谢过程及毒性存在显著的差异。
当前手性药物的研究已成为国际新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手性药物(chiral drug),是指药物分子结构中引入手性中心后,得到的一对互为实物与镜像的对映异构体。
这些对映异构体的理化性质基本相似,仅仅是旋光性有所差别,分别被命名为R-型(右旋)或S-型(左旋)、外消旋[2]。
绝大多数的药物由手性分子构成,两种手性分子可能具有明显不同的生物活性。
药物分子必须与受体(起反应的物质)分子几何结构匹配,才能起到应有的药效,就如右手只能带右手套一样。
手性拆分剂及其手性药物色谱拆分技术的应用进展梁娴,王慧文(安徽省蚌埠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安徽蚌埠233000)关键词:手性拆分;手性拆分剂;色谱拆分法近三十年上市的新药中,手性药物占有很大比例,手性药物拆分技术应用广泛,发展也日趋完善。
手性拆分(Chiral Resolution)也称作光学拆分(Optical Resolution),亦或称作外消旋体拆分,为立体化学上,用以分离外消旋化合物成为两个不同的镜像异构物的方法[1]。
例如反应停事件中:药物沙利度胺(反应停)是以对映体的混合物用作缓解妊娠反应药物,造成许多服用过此药的孕妇产下畸婴,经研究发现(R)-沙利度胺具有镇静和缓解妊娠反应作用,而(S)-沙利度胺可酶促水解成邻苯二甲酰谷氨酸并渗透到胎盘,干扰叶酸的合成,产生强致畸作用。
如果能在药物沙利度胺投放市场前就发现R、S构型手性异构体的性质差别并经分离提纯后用药,就可以避免这样的事故。
对手性化合物的识别、拆分或合成。
需要有能够对被研究的手性化合物(客体分子)进行选择性识别或结合的手性化合物(主体分子),这样的主体分子被称为手性选择剂(手性拆分剂),手性拆分剂是具有多重识别位点的手性化合物。
1手性拆分剂(手性选择剂)根据化学结构不同可以分为:天然多糖及其衍生物(包括环糊精、纤维素、淀粉等多糖衍生物制备的手性固定相)、大环抗生素(主要有利福霉素B、利托菌素A、万古霉素及其衍生物和氨基糖苷类等等)、人工合成的手性大环配体(以N、P、S、Se等杂原子作为给电子原子的聚醚类冠状大环化合物、含氮的大环多胺)、配体交换复合物、手性表面活性剂(包括天然的和合成的两类。
天然的包括胆酸盐、毛地黄皂苷、皂角苷等;人工合成的包括十二烷酰氨基酸钠等)、亲和手性选择剂(包括多肽、蛋白质、糖蛋白和相应的生物聚合物)等[2]。
如黄碧云等[3]以羟乙基-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确立了苯磺酸氨氯地平对映体的手性拆分方法。
马桂娟等[4]以L-异亮氨酸聚合物手性配体交换固定相对DL-氨基酸进行了有效拆分。
药物分析中的手性分析技术研究手性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研究药物是人类对抗疾病的重要工具,但很多药物都存在手性的特性。
手性分析技术的发展对于药物的研究与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药物分析中的手性分析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一、手性与药物手性是化学中常见的现象,指的是分子存在两个非重叠的立体异构体,分别被称为左旋体和右旋体。
由于手性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对称,其在生物体内的代谢与作用机制往往存在差异。
一种手性药物的两个异构体在生物作用上可能具有完全相反的效果。
因此,对手性药物的手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手性分析技术的原理在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手性分析技术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法(HPLC)、毛细管电泳法(CE)等。
这些技术利用手性分离柱或手性分离剂作为分离介质,通过衡量手性分子的分离度来确定样品中手性异构体的相对含量。
1. 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手性分析技术。
该技术利用手性柱通过手性相互作用实现手性分离。
常见的手性柱包括化学手性柱和拓展手性柱。
气相色谱法具有分离度高、分析速度快、准确性高的优点,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中。
2. 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手性分析技术。
该技术主要利用手性分离剂与手性分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手性分离。
液相色谱法分离度较高,适用性广泛,常用于药物的手性分析及手性异构体的定量分析。
3. 毛细管电泳法(CE)毛细管电泳法是利用毛细管中的电渗流和电泳作用实现手性分离的一种分析技术。
该技术具有分离度高、样品消耗少等特点,适用于药物样品中手性异构体的分析与检测。
三、手性分析技术的应用手性分析技术在药物研究与开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手性分析,可以评估药物的手性纯度、分离手性异构体、研究手性异构体的代谢过程等。
1. 评估药物的手性纯度药物合成过程中,常常会产生手性异构体的混合物。
通过手性分析技术,可以确定药物样品中各个手性异构体的相对含量,评估药物的手性纯度,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手性药物的分离在色谱法中的应用手性药物是指立体异构体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和代谢途径的药物,其对于药效和安全性的影响非常重要。
由于手性药物的特殊性质,分离和纯化成为了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手性分离方法,在手性药物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手性药物的特点、手性分离的原理和色谱法在手性药物分离中的应用。
一、手性药物的特点手性药物是指拥有手性质的药物,即其分子存在手性中心,并可分为左旋和右旋两种立体异构体。
由于手性药物的立体异构体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因此它们与生物体内的手性受体或酶结合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药理学效应。
以左旋多巴和右旋多巴为例,左旋多巴可被转化为多巴胺,而右旋多巴则不能;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远远优于右旋多巴。
手性药物的代谢途径、毒性和副作用也会因其立体异构体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二、手性分离的原理手性分离是指将手性混合物中的各个手性体分离开来的方法。
手性分离的原理主要包括对映体选择性的分子识别和手性相互作用的分离机理。
常见的手性分离方法包括手性色谱法、手性毛细管电泳、对映体分子的手性探针法等。
手性色谱法是最常用的手性分离方法之一。
三、色谱法在手性药物分离中的应用色谱法是一种以色谱技术为基础的分离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实现分离。
根据分离机理的不同,色谱法可分为几种类型,如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法(HPLC)、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等。
这些色谱法在手性药物分离中均有广泛的应用。
气相色谱法在手性药物分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气相色谱法主要是利用手性固定相对手性混合物进行拆分,根据手性混合物组分在手性固定相上的吸附度不同而实现手性分离。
常用的手性固定相有手性液晶、手性有机硅等。
气相色谱法分离效果好,分离速度快,能够应用于多种手性药物的分析和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