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循环语句讲课
- 格式:ppt
- 大小:973.50 KB
- 文档页数:28
C语言FOR循环说课稿第一篇:C语言FOR循环说课稿C语言FOR循环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FOR循环”(板书),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学生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预测与反思这八个方面开始本次的说课。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C语言程序设计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程序设计思想、灵活的逻辑思维及较强的动手能力,是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
该课程可以分为四大模块,分别是C基本概念、三种基本程序设计结构、数组与指针、函数。
三种基本程序设计结构分别是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三种结构中循环结构是重点,并且也是较难的一种,而循环中for循环是程序中运用最多的。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同时for循环作为循环结构的第一课时,是学习循环结构的基础,同时也为即将学习的while循环和do-while 循环以及多重循环做准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在本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学情:对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来说一下学生我所面向的是中职学生,这些学生有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基础,之前已经学习过顺序、选择结构程序,并具有编写调试简单程序的能力。
但是C语言这门课程知识逻辑性强,较为枯燥,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并且中职学生对于上机实际操作要比学习理论知识更为兴趣,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较差,同时学生编写代码、调试程序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在教学中要立足学生之间的差异,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学情分析,结合大纲要求,我制定了了如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for语句语法规则、for语句执行过程,而教学难点则是深入理解循环的思想、对for语句执行过程的理解、利用for循环解决实际问题。
《for循环》教学教案《for循环》教学教案3篇《for循环》教学教案1教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一课是第五单元《水的变化》的总结课。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把前几节课学习的水的形态变化的知识综合起来,从构成水的形态变化的相互关系与循环变化规律的完整认识;另一方面要以此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联系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将水的三态变化知识扩展到自然界循环变化的认识。
学情分析学生是有着较好的知识经验基础的,我们应当相信孩子们具有思考的潜力,在课堂上尽可能地为他们创设安全、自由、宽松的思考氛围。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水在自然界里是循环运动的。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对资料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对自然界里水的变化的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渗透“自然界是永恒变化的”科学自然观和节水爱水的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对资料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对自然界里水的变化的归纳概括能力。
2.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渗透“自然界是永恒变化的”科学自然观和节水爱水的环保教育教学过程一、导入地球是名副其实的“水星”,水是地球上各种生命的源泉,这节课我们综合认识自然界的水。
二、学习新课1.找水⑴水藏在自然界的哪些地方?我们都见过哪些形态的水?⑵学生交流⑶学生展示所搜集的资料、汇报⑷出示自然界景观示意图,学生书写各种水的名称,在图上粘贴,以丰富其感性认识。
小结:水在自然界里的分布是非常广泛的`,水有多种形态。
2.建立联系⑴各个地方的水有什么联系?水的形态会发生哪些变化?⑵学生交流⑶学生展示所搜集的资料、汇报。
小结:下雨、下雪是天上的水降下来;陆地上的水会通过江河流入海洋;陆地上和海洋里的水会蒸发到天上;陆地上的水会渗入地下;地下水会变成泉水冒出地面或被人抽出地面、水还会进入动植物体内……3.综合认识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运动⑴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水在整个自然界里是怎样运动的?怎样把你的想法有条理地说出来?⑵学生讨论⑶学生试说明水在自然界里是怎样循环运动的。
python for循环教案教案:Python for循环一、课时目标1.了解Python中的for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语法结构2.能够灵活运用for循环解决问题3.能够编写简单的for循环程序二、教学重点1. for循环的基本概念2. for循环的语法结构3. for循环的灵活运用三、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for循环解决问题2.编写简单的for循环程序四、教学准备1.计算机2. Python编程环境3.示例代码和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for循环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的概念和作用。
2.讲解for循环的基本概念通过实例讲解for循环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for循环是一种重复执行指定代码块的结构,它会遍历一个序列或者一个集合。
3.讲解for循环的语法结构讲解for循环的语法结构,包括for关键字、循环变量、in关键字、循环对象和代码块等部分。
4.示例演示通过简单的示例演示for循环的基本用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for 循环的语法结构。
5.练习让学生进行简单的for循环练习,巩固for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语法结构。
6.讲解for循环的灵活运用讲解for循环的灵活运用,包括使用range()函数生成指定范围的数字序列进行循环、使用enumerate()函数同时获取索引和值等。
7.示例演示通过示例演示for循环的灵活运用,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for循环解决实际问题。
8.练习让学生进行灵活运用for循环的练习,让他们动手编写简单的for 循环程序。
9.拓展训练提供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拓展训练,更深入地理解for循环的应用。
六、课堂小结1.总结for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语法结构2.强调for循环的灵活运用3.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编程能力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2.自行编写一个使用for循环的程序,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八、板书设计for循环的基本概念for循环的语法结构for循环的灵活运用九、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易懂2.学生是否能够掌握for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语法结构3.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for循环的实际应用能力训练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for循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for循环的概念和用法;2. 能够编写简单的for循环语句;3. 能够灵活运用for循环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for循环的语法结构;2. for循环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for循环与while循环的对比;2. for循环中的迭代器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案;2. 计算机;3. 编程环境。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总结while循环的概念和用法;2. 提问:while循环的条件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当条件不成立时结束循环)3. 提出新课:for循环的概念和用法。
二、讲解for循环:(15分钟)1. 定义for循环:for循环是一种用于重复执行某个代码块的循环结构,其次数确定(或可计算)。
2. for循环的语法结构:for (初始表达式; 循环条件; 迭代器) {// 循环体}说明:a. 初始表达式:一般用于初始化计数器等变量;b. 循环条件:当条件成立时,继续执行循环体;当条件不成立时,退出循环;c. 迭代器:控制循环结束的次数。
3. 提示学生观察for循环的特点:a. for循环的次数是确定的,可以在循环开始前计算出来;b. for循环中可以定义和使用计数器变量。
4. 给出一个简单的for循环的例子:(通过计算sum(1-100)的和)int sum = 0;for (int i = 1; i <= 100; i++) {sum += i;}System.out.println("1-100的和为:" + sum);解释每个部分的含义。
三、练习:(20分钟)1. 让学生编写一个程序,输出1-100之间的所有偶数;2. 让学生编写一个程序,输出1-10之间的所有奇数的和;3. 提示学生灵活运用for循环来解决问题。
四、总结归纳:(5分钟)1. 回顾for循环的使用方法;2. 强调for循环的特点:次数确定,适合用于已知次数的循环;3. 与while循环对比,分析两者的使用场景。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信息技术《第十讲 For 循环语句》教案在程序中,凡是需要重复相同或相似的操作步骤,都可以用循环结构来实现。
例如:计算1+2+3+...+1000;计算1*2*3*....*1000等等。
一、结构:For循环的一般格式如下:For 循环变量=初值To 终值[Step 步长][循环体]Next [循环变量]二、说明:1.格式中各项的说明·循环变量:亦称为循环控制变量,必须为数值型。
·初值、终值:都是数值型,可以是数值表达式。
·步长:循环变量的增量,是一个数值表达式。
一般来说,其值为正,初值应小于终值;若为负,初值应大于终值。
但步长不能是0。
如果步长是1,Step 1可略去不写。
·循环体:在Fo r语句和Next语句之间的语句序列。
·Next后面的循环变量与For语句中的循环变量必须相同。
2.执行过程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如下:(1)系统将初值赋给循环变量,并自动记下终值和步长。
(2)检查循环变量的值是否超过终值。
如果超过就结束循环,执行Next后面的语句;否则,执行一次循环体。
(3)执行Next语句,将循环变量增加一个步长值再赋给循环变量,转到(2)继续执行。
以上执行过程用流程图描述,如下图所示。
这里所说的“超过”有两种含义,即大于或小于。
当步长为正值时,循环变量大于终值为“超过”;当步长为负值时,循环变量小于终值为“超过”。
我们通过分析下面的程序来进一步理解For语句的执行过程。
For n=1 To 10 Step 3Print n,Next n具体执行情况如下:上面程序的执行结果为:1 4 7 103.注意事项For语句和Next语句必须成对出现,缺一不可,且For语句必须在Next语句之前。
循环次数由初值、终值和步长确定,计算公式为:循环次数=Int((终值-初值)/步长)+1举例分析:For i = 1 To 10Print i;Next i执行此语句将输出:1 2 3 4 5 6 7 8 9 10i是循环变量,它的初值为1,执行print语句,输出1;然后使i的值增加1,直到i的值超过终值10,就不再执行循环,它的流程如图所示:三、例题与作业:(1) 求s=1+3+5+…+101的值(2) 求s=1*3*5*…*101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