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13跳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73 MB
- 文档页数:95
从管理心理学角度分析富士康跳楼事件引言富士康公司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汽车零组件等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
然而在2010年,“富士康”成为搜索热词,然而人们对它的关注并非是因为这个企业的成长传奇,而是该企业接连发生的员工自杀事件。
摘要富士康屡屡发生员工坠楼事件让人警觉和深思。
坠楼事件所涉员工均为“80后”、“90 后”,大多进职时间不长,面临工作和生活的较大压力,在适应社会、处理情感问题方面缺少经验,从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来看,当员工的经济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企业需要通过使用激励等手段使员工获得归属感、认同感、价值感,从而使得企业和员工双赢。
关键词管理经济人社会人激励沟通正文一、跳楼事件的分析[3](一)简单粗暴的管理和毫无人文关怀的等级分化富士康的基层组织结构是:操作人员→生产线线长班组长→课长→经理→厂长的模式,这些管理人员都是从一线工人提拔而来,提拔后又缺少相关管理方法与技巧的培训,虽然降低了富士康的管理成本,但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悲剧的发生。
一线管理者负责的只有最终的结果,只寻求最终绩效,而省去了指挥与监督过程,且将自我利益置于他人利益之上,一线员工及时完成工作任务时,奖赏往往被线长一人独占,而一旦任务未能及时完成,则一线管理者往往会找各种理由推脱到一线生产工人身上。
由于一线管理者经常打压一线员工,逼迫其自离,从而将其剔除出厂。
这一举动大大打击了员工的士气。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当低级需求未被满足时,较高需求会屈从于低级需求。
但并不是说该需求不存在了。
刚刚成年的人往往有着被尊重的需要,而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这种需要往往会被忽略。
而且在富士康,员工缺乏捍卫自身权益的意识。
在这种以生产为导向的大企业里,个人的社会需求往往会被忽略。
(二)富士康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问题[1]1、根据经济人的假设,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的原因就是因为上级管理人员为了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而始终坚持使用早已过时的“经济人理论”,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管理员工,把提高生产效率和获得更高的绩效当做工作的重心,把员工完全当做机器,忽视员工的社会需求,从而使员工不能感受到在富士康公司的归属感。
富士康跳楼门的管理学分析一、背景资料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 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 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
然而这个著名的企业,在2010 年,有一个事件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那便是如同“多米诺骨牌”般触目惊心的富士康“十四连跳”事件。
自2010 年1 月23 日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至2010 年11 月5 日,富士康已发生14 起跳楼事件,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全球的关注。
并且,于2011 年7 月18 日凌晨3 时,又有一名员工跳楼,年仅21 岁;2012年1 月1 日上午,富士康科技集团(烟台)工业园发生一名男性员工坠楼事故。
二、跳楼门事件的管理学分析富士康屡屡发生员工坠楼事件让人警觉和深思。
坠楼事件所涉员工均为“80后”、“90 后”,大多进职时间不长,面临工作和生活的较大压力,在适应社会、处理情感问题方面缺少经验,这属于社会问题。
但仅从社会或是心理方面分析是不够的,还要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找原因,坠楼事件的连续发生,暴露富士康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理念、方式等方面存在漏洞和不足。
(一)简单粗暴的管理和毫无人文关怀的等级分化富士康的基层组织结构是操作人员——生产线线长——班组长——课长——经理——厂长的模式,这些管理人员都是从一线工人提拔而来,提拔后又缺少相关管理方法与技巧的培训,这一举措无疑降低了富士康一线的管理成本,但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悲剧的发生。
其管理人员管理方式一般可概括为四个字“简单粗暴”,仅仅注重最终结果,而不考虑其过程以及为员工提供支持性环境。
作为一线管理者的生产线线长所负责的只有最终的结果,只寻求最终绩效,而省去了指挥与监督过程,且将自我利益置于他人利益之上:一线员工及时完成工作任务时,奖赏往往被线长一人独占,而一旦任务未能及时完成,则线长往往会找各种理由推脱到一线生产工人身上。
虽然企业没有明文规定的末位淘汰制度,但线长打压那些未能及时完成指标者,逼迫其自离,从而将其剔除出厂。
录目1目录 (2)富士康跳楼事件发生的背景及问题………………………………2问题的主要原因及理论依据………………………………………3解决问题的方案……………………………………………………4方案利弊分析和决策………………………………………………结束语………………………………………………………………富士康科技集团系台湾鸿海集团投资,主要生产计算机、网络通讯、消费电子等高科技关键零组件与系统产品。
集团拥有FOXCONN自我品牌,在中国大陆上海、深圳等地设有近50家全资子公司,在苏格兰、爱尔兰、捷克、美国休斯顿、洛杉矶等地设立海外制造中心及广布全球之60客户群。
IT余个国际分支机构,拥有6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富士康集团在2001年度跃居台湾民营制造商第一大宝座;2002年度获Business Week 选位。
109年跃居《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第2009强第为全球IT公司1003名的殊荣,身背诸多光环笼罩的明星企业,却在数月内接二连三发生员工“坠楼”的死亡事件。
从2010年1月23日截至2010年5月27日,短短的四个月内“坠楼”事件居然高达十富士康,你到底怎么了?二件,这不禁让人想问:的郭台铭,是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呢?身为富士康CEO郭台铭,鸿海精密暨下属富士康科技集团的创办人。
1974年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1985年创立富士康品牌。
1988年,在深圳开办只有百来人的工厂,之后发展成为富士个。
13康龙华基地,至2007年底,富士康在全国相对成熟的基地已超过名。
1982001美国《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上位列第出身的郭台铭,其管理理念带有深深的军队烙印,他认为:2002民主是最没有效率的,领袖应该带着霸气。
?独裁为公,长官第一。
?走出实验室就没有高科技,只有执行的纪律。
?但是这看似军令如山的管理理念,背后潜藏这什么样的危机呢?军事化管理富士康采用分明的等级制度、绝对的服从制度、严格的纪律制度和严厉的惩罚制度相结合的军事化管理。
然他们体面劳动让他们有尊严的活着每天早上,男男女女,如潮水般,在富士康科技园区出入口处汇集和散去。
有一些伤痛我们本不想触及;有一些问题我们却无法回避。
在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的时代大背景下,深圳富士康集团员工坠楼事件所引发的震动,特别是带给人们的思考,已远远超越了事件本身。
一边是被压得过低的员工成本,一边是超时加班的劳动——让劳动者体面地劳动不容回避这是一组令人称羡的数字:在中国大陆的年销售额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在深圳地区的年出口额占深圳出口总额的20%,中国大陆员工总人数80多万……这是一家快速扩张的企业:1988年进入中国大陆,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
——“它总是能以最快的速度赢得客户。
”——“它总是能在不可能完成的时间内完成客户的要求。
”在苹果、诺基亚、戴尔等世界知名厂商眼里,富士康是高效率的合作伙伴。
——“细节管理,信息化管理,半军事化管理……”——“优美的环境,漂亮的泳池,标准化的运动场……”富士康无疑是一家现代化的企业。
然而值得反思的是,这一切为何没能给员工带来他们所期盼的幸福和快乐。
请看一份富士康员工的工资单:“时间:2009年11月。
底薪900元;正常工作21.75天,平时加班60.50小时,报酬469元;周六日加班75小时,报酬776元;工资总额2145元。
”这名员工当月收入的60%靠超时加班挣得,总计136小时的加班,比劳动法规定的最高加班时间整整多出100小时!“这一点儿都不稀奇,我们中的很多人每天加班都在两三个小时以上。
”一位富士康员工说。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5044名富士康员工的抽查显示,72.5%的员工超时加班,人均月超时加班28.01小时。
超时加班给员工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影响的是他们的身心健康。
我国代工企业普遍执行基本工资+“自愿”加班的工资模式:基本工资高,加班就少,基本工资低,加班就多。
因为加班,来自甘肃陇南的陈俊在富士康工作已经一年多,至今还没有去过深圳市区一次。
富士康跳楼案及校园屠童惨案研究分析XX小组:周丹丹卞闻胡晶晶吉心怡胡莹钱炜楠焦点一:富士康跳楼案(一)案件回顾1、2010年1月23日,19岁的员工马向前在富士康华南培训处的宿舍死亡,此事经过家属猛追不舍及媒体持续曝光,目前二次尸检结论为“高坠致死”,警方决定不予立案。
2、2010年3月11日晚9时30分,富士康龙华基地一名20多岁的李姓男工在生活区C2宿舍楼5楼坠亡,原因疑为过年加班费被盗,一时想不开而轻生,对员工自杀的原因,富士康公司仍未表态。
3、2010年3月17日上午8时,富士康龙华园区一名田姓女子从宿舍楼跳下摔伤,其本人表示跳楼原因为“活着太累”。
4、2010年3月29日凌晨3时,富士康龙华园区一名从湘潭大学毕业的23岁湖南籍男工,被发现死在宿舍楼J1楼一楼过道,后被警方认定为“生前高坠死亡”。
5、2010年4月6日下午3时许,富士康观澜工厂C8栋宿舍一名未满19岁的江西籍饶姓女工从宿舍楼7楼坠楼,目前仍在医院治疗,该员工进厂才28天,是公司的一线作业员,跳楼后在空中被树枝挡了一下,当时保住了性命,跳楼原因初步怀疑系感情纠纷。
6、2010年4月7日下午5时30分许,富士康观澜工厂一名18岁云南籍宁姓女工从厂外宿舍楼坠亡,目前厂方已报警并通知家属。
同时当天租住在观澜樟阁村的一位富士康男员工被和他一起住的父母发现不省人事。
7、2010年5月6日凌晨4时30分,富士康再现跳楼悲剧。
一名年仅24岁入职不到一年的男性员工从富士康龙华总部招待所6楼房间阳台纵身跳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8、 2010年5月14日,在深圳富士康龙华厂区北大门附近的福华宿舍,晚间富士康一名梁姓员工坠楼身亡,安徽籍,21岁。
这是今年以来该集团第九名坠楼员工,共造成7死2伤。
8、2010年5月21日4时50分富士康发生今年“第10跳”,死者为21岁男性员工。
10、2010年5月25日凌晨,富士康科技集团观澜园区华南培训中心一名员工坠楼死亡。
公司治理理论课程论文题目:富士康员工“十三连”跳与公司治理中相关利益者问题分析任课教师:年级:姓名:学号:目录1 案例背景 (1)1.1 富士康科技集团简介 (1)1.2富士康的管理制度 (1)1.2.1在组织结构上: 较为森严且缺乏弹性 (1)1.2.2在生产经营上: 更加强调效率,实行绩效管理 (2)1.2.3在工资制度上: 强化物质激励 (2)1.2.4在企业文化上:注重执行力 (2)1.3富士康连跳自杀事件回顾 (3)1.4富士康针对跳楼事件的应对措施 (3)1.4.1初期 (3)1.4.2发展期 (3)1.4.3爆发期 (4)1.4.4结束期 (4)2案例分析 (4)2.1富士康事件的原因分析 (4)2.1.1外部原因分析 (5)2.1.2内部原因分析 (5)2.2富士康自杀事件反映出的相关利益者问题 (6)2.2.1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 (6)2.2.2富士康事件的相关利益者分析 (7)2.2.3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8)3 案例启示 (9)参考文献: (9)富士康员工“十三连”跳与公司治理中相关利益者问题分析摘要:从2010年1月开始,富士康频频发生连续“十三跳”的员工自杀事件,成为众多媒体追逐的焦点。
本文以富士康科技集团连续自杀事件为切入点,在深入了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与富士康企业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参考社会评论,探析并总结事件原因,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这些自杀事件反映出的企业治理问题,来探讨在公司治理中相关利益者之间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富士康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富士康公司治理相关利益者1 案例背景1.1 富士康科技集团简介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大陆投资兴办的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
凭借扎根科技、专业制造和前瞻决策,富士康迅速发展壮大,在中国大陆、台湾、日本、东南亚及美洲、欧洲等地拥有上百家子公司和派驻机构,在全球实行“两地研发、三区设计制造、全球组装交货”的布局策略。
目录目录 (1)富士康跳楼事件发生的背景及问题 (2)问题的主要原因及理论依据 (2)解决问题的方案 (3)方案利弊分析和决策 (4)结束语………………………………………………………………富士康科技集团系台湾鸿海集团投资,主要生产计算机、网络通讯、消费电子等高科技关键零组件与系统产品。
集团拥有FOXCONN自我品牌,在中国大陆上海、深圳等地设有近50家全资子公司,在苏格兰、爱尔兰、捷克、美国休斯顿、洛杉矶等地设立海外制造中心及广布全球之60余个国际分支机构,拥有6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IT客户群。
富士康集团在2001年度跃居台湾民营制造商第一大宝座;2002年度获Business Week 选为全球IT公司100强第3名的殊荣, 2009年跃居《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第109位。
身背诸多光环笼罩的明星企业,却在数月内接二连三发生员工“坠楼”的死亡事件。
从2010年1月23日截至2010年5月27日,短短的四个月内“坠楼”事件居然高达十二件,这不禁让人想问:富士康,你到底怎么了?身为富士康CEO的郭台铭,是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呢?郭台铭,鸿海精密暨下属富士康科技集团的创办人。
1974年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1985年创立富士康品牌。
1988年,在深圳开办只有百来人的工厂,之后发展成为富士康龙华基地,至2007年底,富士康在全国相对成熟的基地已超过13个。
2001美国《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上位列第198名。
2002出身的郭台铭,其管理理念带有深深的军队烙印,他认为:•民主是最没有效率的,领袖应该带着霸气。
•独裁为公,长官第一。
•走出实验室就没有高科技,只有执行的纪律。
但是这看似军令如山的管理理念,背后潜藏这什么样的危机呢?军事化管理富士康采用分明的等级制度、绝对的服从制度、严格的纪律制度和严厉的惩罚制度相结合的军事化管理。
这虽然能够最大限度的拥有高效的执行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但也同时拥有更大的消极作用:1、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员工内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2、强调员工整体的共性,压抑个人的个性,缺乏人文关怀;3、企业缺乏民主气氛,员工想法难以引起高层注意;4、高压管束将加剧员工的心理负担,并且极易引起反弹情绪。
富士康跳楼事件公关策略的分析与反思背景介绍: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
凭借扎根科技、专业制造和前瞻决策,自1974年在台湾肇基,特别是1988年在深圳地区建厂以来,富士康迅速发展壮大,拥有6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IT客户群,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
连跳事件和富士康的相关公关措施介绍:1.2010年1月23日凌晨4时许,富士康19岁员工马向前死亡,公司悬赏50万元征集线索。
2.2010年3月11日富士康龙华基地生活区一李姓员工从宿舍楼5楼坠地身亡。
3.2010年3月29日龙华厂区,23岁湖南籍男性员工从宿舍楼上坠下,当场死亡。
4.2010年4月6日,观澜C8栋宿舍饶姓女工坠楼,仍在医院治疗,18岁。
5.2010年4月7日富士康观澜厂区外宿舍,宁姓女员工坠楼身亡,18岁,云南人。
6.2010年4月7日观澜樟阁村,富士康男员工孙丹勇身亡,死者22岁,湖北人。
2010年4月10日,富士康集团媒体办主任刘坤、富士康集团卫生部部长芮新明以及富士康工会副主席陈宏方,一起接受《羊城晚报》的独家专访。
富士康集团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数度用“检讨”一词表态。
7.2010年5月6日凌晨4时许,随着富士康员工卢新跳楼身亡,之前深陷“跳楼门”事件的富士康,再次被推到舆论的风暴中心。
据知情人透露,郭台铭因跳楼频发事件,委托富士康副总裁何友成,请来五台山高僧做法事,祈求公司能平静下来,为员工祈福。
8.2010年5月11日晚间,又传来一名女工跳楼的消息。
9.2010年5月14日一名年仅21岁的安徽籍男工,从宿舍楼7楼楼顶坠下,当场身亡。
2010年5月19日,深圳市副市长、公安局长李铭来到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就富士康近期连续发生员工跳楼事件进行调查,并与该集团高层商讨防范措施。
10.2010年5月21日一名年仅21岁的男性员工南钢从F4栋楼跳下身亡。
富士康15跳事件案例分析第1跳:2010年1月23日,凌晨4时许,富士康员工马向前(19岁)坠楼,死亡。
原因:警方调查,马向前系“生前高坠死亡”。
其室友蒙景迪透露,马向前出事前,曾在宿舍床上躺了三天,没有人过问。
有人看见他大把吃药,但也没有问过为何吃药。
司法鉴定结果显示,马向前尸体内检验出精神类药物残留物。
马向前死后,其姐姐稍早曾在央视节目上表示,富士康基层干部不尊重员工自尊心,员工被训练成一台机器,工作十分辛苦。
富士康5月26日上午首度开放全球媒体进入深圳龙华厂采访,年初死亡员工马向前的家属突然出现在厂区门口跪地陈情喊冤,称“马向前死的不明不白,警方至今仍未说明死亡原因,家属也还没有收到赔偿”。
媒体一涌而上采访,场面十分混乱。
第2跳2010年3月17日,富士康龙华园区,女工田玉从3楼宿舍跳下,跌落在一楼受伤。
原因:3月17日上午8时,富士康龙华园区女工宿舍一名姓田的女工从宿舍楼跳下,跌在地面摔伤。
她表示生活压力较大。
第3跳:2010年3月29日,龙华厂区,一男性员工(23岁)从宿舍楼上坠下,死亡。
原因:3月29日凌晨3时左右,富士康科技集团龙华厂区的一名湖南籍男性员工从宿舍楼上坠下,当场死亡。
该男子坠下楼时,身上穿着工厂的衬衫,下身只穿一条底裤。
富士康方面表示,该员工是去年进入公司的储备干部,富士康对其死亡表示痛心,将全力配合警方进行调查。
内部后勤人员反应:2010年3月29日凌晨3时,富士康龙华园区一名从湘潭大学毕业的23岁湖南籍男工,被发现死在宿舍楼J1楼一楼过道,后被警方认定为“生前高坠死亡. 在外人看来警察说怎么死就怎么死的、真的是这样吗?你们太小看富士康了、这个人是被活活打死的、不因别的、就是学历高、来这里觉得高人一等所以调子也高、保安看不顺眼、就把人给活活打死了第4跳:2010年4月6日,观澜C8栋宿舍女工饶淑琴(18岁)坠楼,在医院治疗中。
原因:4月6日下午3点半左右,富士康观澜工厂C8栋宿舍,江西籍女工饶乐琴从宿舍楼7楼坠楼,因在空中被树枝阻挡,得以幸存。
解析富士康跳楼事件----从公共关系角度2010年富士康跳楼事件引起了全体公众和各大媒体的强烈关注。
“十二连跳”震惊了整个中国。
为什么跳楼的员工大多是年轻人,为什么大家选择的时间如此相近。
对富士康跳楼自杀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代工企业”这个名词的关注。
这次我们从公共关系角度分析一下富士康对跳楼事件的对策。
首先,请来社会专家、心理专家,强调80、90后心理问题。
通过这一点富士康想极力证明:一切都是因为这些员工太年轻,是年轻人的错,不是富士康的错。
可正如我刚才所说的:你要对那些园区里年轻的生命负责。
其次,请关系媒体,进行正面报道,进场参观。
看来,富士康在媒体方面没少下功夫。
它还运用网络公关,持续发表于富士康有利的帖子,清除不利的帖子。
再次,利用与地方政府及相关媒体的良好关系试图把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一个企业要想在地方立足,与政府搞好关系是必不可少的。
富士康这么大个企业,每年无论是税收还是红包都少不了。
最后,安装防护栏,取消“不自杀协议”,工资少量增长,公开道歉,赔偿死者的损失等,富士康做足了文章。
试问,这样一个世界第一代工企业,会因为这十几个人跳楼和若干不知名人士自杀而垮掉吗?显然不会。
所以,事情的某些真像被媒体和政府掩盖了。
这场公关危机,富士康应对还算及时,最终使形势得以控制,富士康正常运行,每日求职者都达上千人。
公共关系是一门大学问,个人、企业和政府作为市场主体都应学会建立良好的公关网络。
我认为,富士康安抚公众,联系政府和媒体来应对这场公关危机,为我们上了很好的一堂公关课。
在这次事件中,它将公共关系的内外部环境都进行了安排。
对于内部环境,它主要是给员工涨工资,废除“不自杀协议”,在厂区安护栏,和请心理专家对员工进行疏导。
对于外部环境,它主要是和政府、媒体和国内外进行广泛的联系,使情况得以控制。
公共关系成为一个企业成长的关键,根据公共关系理论,妥善处理企业内外事务才能使企业利于不败之地。
那么,富士康以及其他企业怎样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员工沟通,做到制度规范化,管理人性化,促进员工身心健康呢?一,推进企业改革、改变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