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利用率等公式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mu设备利用率计算公式
设备利用率是指每年度设备实际使用时间占计划用时的百分比,是反映设备工作状态及生产效率的技术经济指标。
设备利用率的计算公式有多种,以下列举其中三种:
1.设备利用率=每小时实际产量/每小时理论产量×100%。
2.设备利用率=每班次(天)实际开机时数/每班次(天)应开机时
数×100%。
3.设备利用率=某抽样时刻的开机台数/设备总台数×100%。
其中,每小时实际产量是指设备在实际工作中的每小时产量,而每小时理论产量是指设备在理想状态下每小时可以达到的最大产量。
每班次(天)实际开机时数指的是设备在每个班次或每天实际运行的时间,而每班次(天)应开机时数则是指设备在每个班次或每天计划应该运行的时间。
某抽样时刻的开机台数指的是在某一时刻实际开机的设备数量,设备总台数则是指企业拥有的设备总数。
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场景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相关行业专家。
1实验室建设项目绩效考评指标实验室建设项目绩效考评指标2.计算机开机率计算办法:计算机房可以提供的总机时数:计算机台数*周数*天数*8小时;(节假日应扣除)学生实际上机时数:(由各门课程累加)该门课程教学计划时数*学生人数;开机率:学生实际上机时数÷计算机房可以提供的总机时数*100%。
例如:一机房有50台计算机,一学年按36周计,一周按5天算,一天按8小时算;则该机房可以提供的总机时数为50*36*5*8=72000(小时)。
2实验室建设项目绩效考评指标2.计算机开机率计算办法:计算机房可以提供的总机时数:计算机台数*周数*天数*8小时;(节假日应扣除)学生实际上机时数:(由各门课程累加)该门课程教学计划时数*学生人数;开机率:学生实际上机时数÷计算机房可以提供的总机时数*100%。
例如:一机房有50台计算机,一学年按36周计,一周按5天算,一天按8小时算;则该机房可以提供的总机时数为50*36*5*8=72000(小时)。
3院项目验收报告项目负责人项目立项时间项目立项金额万元验收组长(签字)验收组成员签字4实验室建设项目绩效评估自评报告(文字报告)一、项目立项的基本情况及执行情况1.项目基本情况2.立项目标及完成目标情况(包括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教改与特色、大型贵重仪器使用效益等)3.项目进展扩调整情况4.项目建设及资金支出情况二、立项单位基本条件1.人员条件(列出:项目专兼职人员职称、年龄、教学及科研情况)2.资金条件(列出:项目资金来源、数额及使用情况)3.基础条件(列出:设备清单、地点面积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三、项目主要效益1.实验教学及教改情况(列出实验课程名称、学时数、实验学生人数、新增实验项目名称及“三性”实验项目名称、数量等)2.科研及贵重仪器使用情况(列出国家级、省部级、校级课题及成果名称;附单价10万元以上贵重仪器考核评价表)3.人才培养及实验室开放情况(列出实验教学总人时数(含对外开放)、培养本专科生人数,实验室开放及管理情况)四、项目管理1.教学文件档案建立及管理情况2.设备资料建立及管理情况3.资金运用及管理情况五、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发展思路六、需要提供的有关文件资料1.项目申报文本2.大型贵重仪器购置可行性论证报告及验收报告、贵重仪器购置使用效益评价表3.项目验收报告4.其他资料以及在考评指标中所要提供的佐证材料5.特色材料。
数学工作效率公式1.时间利用率公式时间利用率公式用于衡量数学工作中所花费的时间与投入时间的比例。
它可以表示为:时间利用率=有效时间/总时间其中,有效时间指的是用于实际工作的时间,总时间则是指在数学工作中花费的全部时间,包括研究、准备、思考、计算等。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了解到研究者在解决数学问题上的时间利用效率。
当时间利用率接近1时,说明研究者的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而当时间利用率较低时,说明研究者在研究中存在较多的闲置时间。
2.产出与投入比例公式产出与投入比例公式用于衡量数学工作中的成果与给予工作的投入之间的比例。
它可以表示为:产出与投入比例=产出/投入其中,产出代表研究者在解决问题中所取得的成果,可以是论文、发明专利、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投入则是指在解决问题中所花费的精力、时间、人力和物力等。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了解到数学研究者在解决问题中所取得成果的比例。
当产出与投入比例高时,说明研究者的工作效率较高,即取得了较多的成果;而当比例较低时,说明研究者的产出相对较少,可能需要进行工作策略的调整。
3.解决问题的时间公式解决问题的时间公式用于衡量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花费的时间。
它可以表示为:解决问题的时间=总时间-准备时间-研究时间-计算时间其中,总时间是指在解决问题中所花费的全部时间;准备时间是指在解决问题前所需要的知识准备和资料收集等;研究时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需要进行的思考、推理、证明等;计算时间则是指在解决问题中所进行的实际计算和模拟等。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需要的时间分布情况,更好地规划和管理研究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数学工作效率公式,如效益公式、效用公式等,用于衡量数学问题的效益和效用等多个指标。
这些公式都可以根据具体的数学工作情况进行适当的改进和调整,以便更好地反映数学工作的效率和成果。
实验室利用率本科合格评估实验室利用率本科合格评估导语:在当今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为了确保本科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各个大学都采取了一系列的评估机制。
其中,实验室利用率作为评估指标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衡量本科合格的标准。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实验室利用率在本科合格评估中的重要性进行全面探讨。
一、什么是实验室利用率?实验室利用率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实验室所使用的时间与实验室总可用时间之比。
它是评估实验室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实验室利用率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实验室资源的合理利用,也直接影响到本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实验室利用率在本科合格评估中的重要性1.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实验课是本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课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而高实验室利用率可以保证学生充分参与实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本科合格评估中,实验室利用率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2. 促进科学研究的开展实验室不仅是本科教学的场所,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高实验室利用率可以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促进学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3. 推动学校实验室设备更新和改进实验室利用率的监测和评估结果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状况。
如果实验室利用率较低,可能暗示实验室设备过时或存在问题。
实验室利用率也可以作为评估和改进实验室设备的重要依据,推动学校实验室设备的更新与改进。
三、本科合格评估中的实验室利用率评估方法1. 统计实验室使用时间和实验室总可用时间评估实验室利用率的第一步是统计实验室使用时间和实验室总可用时间。
学校可以通过安装监测设备或结合学生课程表的信息来实现对实验室使用时间的统计。
也需要对实验室的可用时间进行准确的统计。
2. 计算实验室利用率指标实验室利用率指标的计算公式为:实验室利用率 = 实验室使用时间 / 实验室总可用时间 * 100%通过计算实验室利用率指标,可以得到当前实验室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评估本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学实验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教学实验室绩效考核的内容包括:实验室综合效能,实验教学效 果,科研、技术开发及社会服务效益和实验室综合管理等四大部分。
实验室绩效考核采用记分制,满分为 100分;无大型精密仪器设备 的实验室满分为90分。
(一)实验室综合效能(满分为30分)1、实验室利用率(满分为10分)每年实验总人时二实验课人时数+实验室开放人时数。
实验人时 数=实验学时数x 学生人数。
实验额定人时数: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物理、化学、 电工电子》64800人时/年;力学、机械及其它》23040人时/年;专 业课教学实验工作量》6480人时/年。
计算机房、语言(音)实验室 额定人时数二机(座)数X 1080 实验室容量 实验室使用面积 每生占有标准面积实验室使用面积仅为学生实验场所的使用面积,不包括实验准备 室等;每生占有标准面积:基础、专业实验室为2.5平方米/生,机房、 语音室为1.5平方米/生;实验室利用率实验总人时数 实验室容量__实验额定人时数实验室利用率》90% , 9〜10分;80%〜89% , 7〜8分;60%79% , 6〜7 分;<60% , 0〜5 分。
2、仪器设备在用率(满分为5分)在用仪器设备:不含借出、待修、待报废等。
仪器设备总台数:本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总台件数(500及500 元以上)仪器设备在用率》95% , 5分;90%〜94% , 3〜4分;85%〜 89% , 1 〜2 分;<85% , 0 分3、仪器设备完好率(满分为5分)设备完好率二完好仪器设备台数/仪器设备总台数仪器设备完好率按100%计算(满分为5分),每减少5%扣1分, 小于80%得0分。
4、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利用率(满分为 10分)单台大型仪器设备利用 率 有效机时100%额定机时单台件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利用率(最高为100%)有效机时:必要的开机准备时间+测试时间+必须的后处理时间。
定额机时:03类(仪器仪表)仪器设备在用率在用仪器设备台数 仪器设备总台数仪器设备完好率完好仪器设备台数 仪器设备总台数 100%通用设备1200小时/年公式=6小时X5天X40周=1200小时。
实践教学评价实施方案为有效评价各院系对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情况,促进各院系互相学习与提高,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实施由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中心、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组织实施,各院系实践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参与,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方式,对院系实践教学进行评价。
二、评价项目1.组织管理(10)根据《**学院关于加强实践教学的实施意见》,每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都要设立指导小组。
指导小组要切实履行职责,对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起到督导作用,有相应的过程管理材料。
主要检查环节:实训、实习、综合训练、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等主要检查材料:某个专业材料,重点是本科专业评价标准见附表1: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评价计分表2.实验完成(20)实验完成包括实验开出情况和学生完成实验两部分。
各专业要将应开的实验开足。
受设施条件限制不能按时完成的实验,报实践教学管理中心备案,不划入考查范围,并为实验室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各院系应加强对全校实验设施的利用,确保实验开出率达100%O实验指导教师要督促全体学生完成实验,对因事请假未能按时完成实验的学生,给提供补做实验的机会。
实验指导教师要认真落实《**学院实验教学管理规定》第八章第三十四条之规定,对实验缺课学时达1/4以上者,报院系备案,并明确告知学生本人不得参加该门课程的考核。
学期末,采取全面检查或按专业检查方式,对提供的课程实验材料进行核查评价。
评价公式如下:实验开出率=实开实验数/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数得分=平均实验开出率*10实验完成率二学生实做实验人次数/学生应做实验人次数得分=实验完成率*10主要检查环节:课程实验、独立设置实验课程等主要检查材料:抽查某个专业学生实验报告,各占年级专业人数的10%以上,重点是本科专业评价标准见附表2:实验完成检查计分表3.实验室利用(20)充分利用实验室,加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力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实验室要向全体师生全天开放,切实提高设备利用率。
单位面积利用率公式
利用的面积÷总面积=利用率。
库房使用面积=库房墙内面积-墙、柱楼电梯等固定建筑物面积。
单位面积存储量=日平均储存量/库或货场使用面积。
仓库面积利用率=仓库的有效堆放面积/仓库总面积。
库房容积利用率=报告期平均库存量/库房的总容量×100%。
设备能力利用率=报告期内设备实际载荷量/报告期设备额定载
荷量×100%。
设备时间利用率=报告期设备实际作业工。
仓库面积利用率=900/4500=0.2。
库房容积利用率=1000/5000=0.2。
设备能力利用率=700/1000=0.7。
设备时间利用率=1800/365-60*8=0.74。
化验室计算公式归纳总结1.原料药(按干燥品计算) 计算式:100%m m ⨯⨯测样量取样量百分含量=(1-水分%)2.容量分析法2.1直接滴定法 (计算公式之一 ) 100%sV F Tm ⨯⨯⨯供试品(%)=C C T 实测规定F-浓度校正因子.F=(表示滴定液的实测浓度是规定浓度的多少倍)V-滴定体积(ml )—滴定度.每ml 滴定液相当于被测组分的mg 数。
例 :非那西丁含量测量:精密称取本品0.3630g ,加稀盐酸回流1小时后,放冷,用亚硝酸钠滴定液(0.1010 mol/L )滴定,用去20.00ml 。
每1ml 亚硝酸钠滴定液(0.1 mol/L )相当于17.92mg 的C 10H 13O 2N 。
计算非那西丁含量测量:100%sV F Tm ⨯⨯⨯百分含量(%)=0.101017.92200.10.36301000100%99.72%⨯⨯⨯⨯=百分含量(%)=2.2 直接滴定法计算公式之二()100%sV V F T-⨯⨯⨯样空供试品(%)=例2: 取焦亚硫酸钠本品约0.15g ,精密称定,置碘瓶中,精密加碘滴定液(0.05 mol/L )50ml,密塞,振摇溶解后,加盐酸1ml,用硫代硫酸钠(0.1 mol/L )滴定液滴定。
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 ,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每1ml 碘滴定液(0.05 mol/L )相当于4.752mg 223Na S O . 计算公式: ()100%sV V F Tm -⨯⨯⨯样空百分含量(%)=2.3 剩余滴定法(计算公式之一)()100%sV V F Tm -⨯⨯⨯空样供试品(%)=V 空—滴定时,供试品消耗滴定液的体积(ml )s V C C m =样实测规定—滴定时,空白消耗滴定液的体积(ml )F-浓度校正因子.F=供试品的质量例:精密称取青霉素钾供试品0.4021g ,按药典规定用剩余碱量法测定含量。
空间利用率的计算公式空间利用率,这可是个在咱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挺重要的概念。
先来说说空间利用率到底是啥吧。
简单来讲,它就是指在一个给定的空间中,被有效利用的部分所占的比例。
比如说,咱们的书包,如果把书、文具啥的都整整齐齐地放好,书包里没有太多空隙,那空间利用率就高;要是随便乱塞,东西东倒西歪,留了好多空地方,那空间利用率就低啦。
那空间利用率的计算公式是啥呢?对于不同的情况,公式还不太一样呢。
咱先拿简单的正方体晶胞来说。
一个正方体晶胞里,原子可能在顶点、面心或者体心。
假设原子半径是 r ,晶胞边长是 a 。
如果原子在顶点,一个顶点被八个晶胞共用,所以一个晶胞里属于这个原子的部分就是 1/8 ,一个正方体有 8 个顶点,所以顶点原子对这个晶胞的贡献就是 1 。
如果原子在面心,一个面被两个晶胞共用,一个面心原子对晶胞的贡献就是 1/2 ,一个正方体有 6 个面,所以面心原子的贡献就是 3 。
要是原子在体心,那整个原子就都属于这个晶胞啦,贡献就是 1 。
然后通过这些关系就能算出空间利用率。
再比如说,在仓库存储货物的时候。
假如仓库是个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 L 、 W 、 H ,货物也是长方体,长、宽、高是 l 、 w 、 h 。
那空间利用率 = (l × w × h ×货物数量)÷(L × W × H )× 100% 。
我记得有一次去朋友家的小仓库帮忙整理东西。
那个仓库不大,乱七八糟地堆了好多箱子。
朋友着急地说:“这仓库感觉没放多少东西就满了,真是头疼!”我一看,那些箱子大小不一,摆放得毫无规律。
于是我就提议,咱们先把箱子按照大小分类,然后测量一下仓库的尺寸和箱子的尺寸,用空间利用率的公式算一算,看看问题出在哪。
经过一番测量和计算,发现就是因为箱子摆放太随意,很多空间都浪费了。
然后我们重新规划,把大箱子放在下面,小箱子见缝插针地放,最后仓库居然又腾出了不少空间,朋友可高兴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