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符号学理论的应用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22
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法国文化理论家之一,他的符号学原理对当代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符号学是一种研究符号和符号系统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符号的产生、传播和解读。
罗兰·巴特在他的著作中深刻地探讨了符号的本质和功能,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当代文化和社会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在罗兰·巴特的符号学原理中,他强调了符号的多义性和流动性。
他认为,符号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语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和转化。
符号不是简单地代表着某种特定的含义,而是具有多种可能的解释和意义。
这种多义性使得符号成为了文化和社会交流中的重要工具,也为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空间。
另外,罗兰·巴特还提出了符号的“死亡”和“复活”问题。
他认为,符号在被过度使用和消费之后会失去原有的意义,变得空洞和无趣,进而“死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的语境的出现,这些“死去”的符号又有可能被重新激活,获得新的意义和生命力,实现“复活”。
这种对符号的“死亡”和“复活”的理解,为我们认识符号的演变和再生提供了新的视角。
此外,罗兰·巴特还强调了符号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符号并不是简单地反映现实,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建构和再现。
符号通过符号系统的运作,不断地塑造和影响着人们对于现实的理解和认知。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符号视为对现实的“镜子”,而应该理解符号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符号在文化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罗兰·巴特的符号学原理为我们理解文化和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他的观点和理论不仅对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也为我们认识当代社会和文化现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对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的深入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符号的多义性和流动性,认识符号与现实的复杂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当代文化和社会。
罗兰•巴特符号学理论建构及其意义――《符号学原理》解读摘要:罗兰∙巴特是法国当代著名文学思想家和理论家,结构主义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符号学理论是在结构主义基础上建构,受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直接影响。
他所建立的二级意指符号系统是他对符号理论的重要贡献,他的符号理论对整个符号学以及人文学科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学术价值。
关键词:罗兰∙巴特符号含蓄意指元语言巴特一生研究领域颇广,但对符号学的研究贯穿他的一生。
他曾在第一届国际符号学会上,将他的一生定位是对符号的历险。
本文主要通过对巴特《符号学原理》的解读,对巴特的符号理论进行简单的梳理,以求对巴特的符号学思想有个宏观的把握和理解。
一、巴特符号理论建构理论基础(一)结构主义思潮巴特作为法国结构主义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符号学理论的提出受到了结构主义思潮的很大影响。
皮亚杰在《结构主义》提出:一个结构包括了三个特性: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身调整性。
结构是一个相对封闭与独立自足的整体。
结构主义是对俄国形式主义和新批评文论思想的推进。
它与形式主义和新批评一样,依然注重文学作品内部的研究。
尤其注重通过文本各要素与整体结构的关系来探讨作品的意义。
巴特符号学理论的建构显示出了结构主义方法论的特色。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对巴特符号理论的建构有着直接的影响。
索绪尔提出的语言学概念被巴特加以吸收借鉴。
他在书中严格区分了语言和言语。
他认为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它是由具有音响意义的能指和具有概念意义的所指构成,从而生成意义。
语言学研究是共时性的而非历时性。
索绪尔的“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等概念也成为巴特符号原理的基本概念。
索绪尔以及他的追随者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学思想是巴特符号学思想的启蒙和向导。
二、巴特符号理论建构(一)语言结构和言语语言和言语是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研究的核心思想,巴特符号学理论引入了索绪尔关于言语和语言的概念,并加以推进。
媒介文化研究:读书笔记(三)结构主义与符号学——读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李建楠罗兰•巴尔特的著作《符号学原理》是用结构主义的方式研究广义的,或者说是本来意义的符号学。
结构主义的中心观念其实不是结构,而是系统,结构是相对零星散乱而言,而系统是相对孤立、片段而言的。
系统强调的是部分(或组成、因素)脱离了系统就不再有意义。
罗兰•巴尔特十分重视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并吸收了叶尔姆斯列夫等人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符号学理论。
他在《符号学原理》一书中沿用了与他们相同或类似的理论,并借用索绪尔的二分法对符号学的原理进行讨论,提出了符号学构架的原则。
他深入发展了索绪尔的理论,同时也对其中不完善和不合理的部分加以修改。
巴尔特赞成索绪尔提出的建立符号学的设想,并对他预料的符号学内容做了补充,但与索绪尔的观点不同,他认为符号学只是语言学的一部分,是具体负责话语中大的意义单位的那部分;而不是索绪尔主张的“语言学是普遍符号学的一部分,哪怕是有特殊地位的一部分。
”这是全书的立论基础。
他认为任何符号学系统都要有言语的介入,例如电影、广告、照片必须配以文字说明证实其含义。
本书以二元对立的形式从言语与语言、能指与所指、系统与组合、外延与内涵四个部分分析了结构符号学。
在言语和语言的关系上,巴尔特一方面袭承了索绪尔的观点,大体承认了语言和言语的二分法,但对于索绪尔重语言轻言语的观点巴尔特又是不赞同的。
所以巴尔特详细论述了语言和言语的辩证关系。
“语言既是言语的产物又是言语的工具,二者处在真正的辩证关系之中。
”另外,巴尔特把索绪尔的言语/语言二分法作为符号学的出发点,把这一对概念在超语言或元语言领域获得了丰富发展。
他认为言语/语言的对立可以被理解为信息/信码、实施/模式、或过程/系统的对立,这样就建立了符号学的结构主义模式。
接着巴尔特分析了能指与所指的关系。
语言学中认为,所指并不是一个事物而是该事物的心理再现。
符号学中的所指可以由语言符号承担,而能指是一中介体,能指的实体始终是物质的。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是法国著名的文化批评家、语义学家和符号学家。
他对符号的研究在当今的文化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出发,探讨符号的意指作用,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一、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罗兰·巴特在《象征形式》一书中提出了符号学的概念,他认为符号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巴特的理论中,符号被定义为“意味着其他某物的事物”,这表明符号不仅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式,更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意义。
巴特将符号分为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两种类型,指示符号是直接代表某种事物的物质形式,而象征符号则是通过一定的约定和文化背景来赋予特定的意义。
二、符号的意指作用在符号学理论中,符号的意指作用是指符号所代表的具体意义和引起的联想。
符号的意指作用不仅涉及到其自身的形态和结构,更重要的是它所指向的世界以及人们在接收符号时产生的心理活动。
符号的意指作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受到人们个体差异、文化背景、语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研究符号的意指作用需要考虑到人们的感知和认知过程,以及符号所处的具体环境和语境。
三、符号的意指作用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符号的意指作用,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以道路交通标志为例,红色圆形代表"停止",绿色圆形代表"通行",这些标志在交通行驶中具有明确的指示作用。
然而,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这些颜色和形状可能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比如在我国红色是吉祥的颜色,在西方国家却代表危险。
这说明符号的意指作用是受到文化背景和语境的影响的。
另外一个例子是商标符号的意指作用。
比如著名的耐克商标"Swoosh",这个标志由一个向右倾斜的勾形图案组成,代表着运动、速度和动感。
耐克公司通过这个标志向用户传递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和核心价值观。
这个符号在用户心中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情感,成为了耐克品牌的重要标识。
2021年1月第35卷第1期Jan.2021Vol.35No.1艺术探索ARTS EXPLORATION编织形象的神话:罗兰•巴特符号学中的形象问题刘晋晋(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北京100102)[摘要]罗兰•巴特把语言学作为研究形象的唯一方式,其结果是研究的对象并非形象而是形象的描述或语言。
无编码形象貌似触及了纯形象,实则只是语言参与较少而已。
当遭遇无意义的创伤性形象或刺点以及多义性形象之时,符号学变得无能为力,也无法找到类似语言结构那样的形象句法,最后只能承认每个形象都是新的编码规则或是把指涉身体动作作为形象的所指。
另一方面,形象对于罗兰•巴特的神话学理论又是不可或缺的出发点。
总之,其形象的符号学是用语言学绑架形象,无视形象特质,从而编造出形象的神话。
这充分说明形象与语言在结构和意指方式上有着根本差异,形象符号学需研究形象的特质才能成立。
[关键词]形象的符号学;形象修辞学;神话学;罗兰•巴特[文章编号]1003-3653(2021)01-0058-10D01:10.13574/ki.artsexp.2021.01.007[收稿时间]2020-11-18[作者简介]刘晋晋(1984—),男,山西灵石人,博士,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文化理论。
[引用格式]刘晋晋.编织形象的神话:罗兰•巴特符号学中的形象问题Q].艺术探索,2021,35(1).在20世纪的符号学家中,对形象讨论最多,对艺术史和视觉文化研究影响最大的恐怕还要数罗兰■巴特。
其在一系列涉及形象的著作中创造的各种符号学方法早已成为学界研究和分析形象的必备工具。
但是我们在使用神话学和形象修辞学这些理论工具分析形象时,还应该问_问:这些方法和理论是为何以及如何产生出来的,其对形象持有何种态度和观点,它们处理的又是形象中的哪些部分?本文不是利用罗兰•巴特的各种符号学方法分析形象,而是以形象研究的视角反过来分析符号学理论,分析罗兰・巴特的符号学中形象的地位、功能以及巴特观念中的形象到底是什么,最终以此探究形象的特质以及形象与符号学的关系。
罗兰·巴特符号学理论在广告中的体现作者:周良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7期摘要:符号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符号的学问,如今已不仅仅局限于文艺理论方面的研究,而是广泛应用于艺术、人类学、传播学、建筑学等方方面面。
广告是一种符号系统,它通过多种多样的能指形式,如文字、图像、影像等物质媒介来传递广告主的意愿。
本文以法国符号学大家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思想为指导,探究广告是如何运用各种符号来实现意义的传播,完成广告神话的建构。
关键词:广告;符号学;罗兰·巴特一、符号学与广告符号学是一门对于符号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
阅读1990年代以来的符号学专著,可以看到符号学的重点已经转向艺术、传播、影视、社会、文化、经济等各种非文学领域。
在赵毅衡的论文《中国符号学六十年》中,他认为“广告是传播学各科目中最迫切需要理论讲解的科目”。
广告,顾名思义,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广告的传播离不开各种语言或非语言符号,每一个广告都可以视为一个符号系统。
日益繁荣和设计精巧的广告为符号学提供了大量的分析素材,是符号学的重要研究分支之一。
在我国,通过符号学对广告进行的研究正在蓬勃兴起。
二、罗兰·巴特符号学理论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是法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文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和符号学家,他在符号学方面的理论创建对于符号学的发展之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思想深受符号学之父—费迪南德·索绪尔的影响。
罗兰·巴特在继承索绪尔的符号学思想基础上,以其文化符号学的思想来解读大众文化,为符号学文化艺术的批评提供了有用的方法论。
1.三种信息巴特在其1964年发表的论文《图像修辞学》中,分析了一则意大利通心粉的广告“庞札尼”广告,他将这则广告上的信息分为三种信息:(1)语言信息(linguistic message)(2)符码化的图像信息(coded iconic message)(3)未符码化的图像信息(non-coded iconic message)。
罗兰·巴特符号学视角下的符号意指过程研究发表时间:2020-12-23T15:01:33.493Z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作者:赵昕[导读] 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生课程,罗兰巴特的符号学强调意指过程也就是意义的出现,罗兰巴特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了二级符号意指系统。
韩国大邱大学赵昕 116000摘要: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生课程,罗兰巴特的符号学强调意指过程也就是意义的出现,罗兰巴特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了二级符号意指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能指找到所指以后,还要进行更大的能指转化,使二级符号系统通过语言结构的变化,产生新的社会文化意义。
关键词:罗兰巴特符号学;符号意指;过程研究前言罗兰巴特一生留下了大量的研究专著,创作于上世纪50-60年代的两部符号学经典作品奠定了他作为符号学家的基础,也可以作为符号学的基础理论。
巴特的符号学强调意义的出现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涉及到能指和所指的问题还要上升到意指系统进行研究。
1.意指实践的理论基础在语言学研究范围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就是对意义的研究,如果把意义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前提和工具,那么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什么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要研究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动态关系。
极端心理主义和行为主义认为意义只是一个简单的词和物之间的联系,但是哲学语言派对这个问题持不同的意见,他们从另外的切入点来分析这个问题,他们通过研究语言的规律,建立了一套科学的人工语言具有稳定的语言结构以此来探讨对意义解释不清的问题。
这种对意义的思考是对话语和语境的研究,语言和话语不仅能反映当前的社会状态还可以构建一个全新的社会环境。
语言符号不再是得到意义的作用,成为获取知识的工具,符号也不再成为意义和现实之间的媒介,意义所研究的内容是符号的社会和文化属性问题。
结构主义的方法和原则,是索绪尔研究语言系统的一个新方法,巴特是一位来自法国的结构主义学家,他早期的理论受到索绪尔的影响很大。
他对符号学的研究也很注重意义的产生。
文化长廊符号学原理解读洪荒之力李玉洁 西北师范大学摘 要:随着第三十一届奥运会的落幕,大量新词新句浮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其中,“洪荒之力”格外抢眼。
本文就以罗兰•巴特的符号学原理为理论基础来分析和探究“洪荒之力”的符号学含义。
关键词:罗兰•巴特;符号学;洪荒之力[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192-011、洪荒之力的由来在第三十一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选手傅园慧在仰泳半决赛中排名,赛后采访傅园慧表示:“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第二天决赛后在不知道得奖情况时,傅园慧自嘲道,“我昨天把洪荒之力用完了。
”自此,“洪荒之力”不仅在现实生活中人尽皆知,而且在网络流行语中迅速蹿红,成为语言学界研究的一匹黑马。
“洪荒”一词其实早就存在。
《千字文》一开篇就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洪”,指“大”;“荒”指“荒芜”,就是指世界之大,人迹罕见。
《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其解释为“混沌蒙昧的状态”。
传说天地初开之时,曾经有过一次大洪水,几乎毁灭了整个世界。
所以,“洪荒之力”指的就是如天地初开之时这种足以毁灭世界的力量[1]。
2、符号学解读罗兰•巴特运用“语言加上言语就是语言结构”这样一个公式揭开并阐述了语言、言语和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2]。
他认为,语言结构是一种社会性的制度系统,也是一种价值系统。
一方面,语言系统掌控及规范着语言的社会性,因为语言系统是一个民族集体的契约,是约定俗成的,不会因为个体的意志而改变。
所以生活在社会集体中的人,必须遵循语言规则的制约。
罗兰•巴特认为,价值就是依照大众的习惯和普遍同意而存在,所以语言价值一定是由大众集体来确定的,而且符号存在的意义正是它在社会中的文化性,而文化性就是社会集体性中的一种表现。
“洪荒”自古就在《千字文》中出现,《辞源》、《辞海》中也早有该词的解释。
这个词的出现就是中国社会中集体的结晶,大众在秉持遵循共同契约的条件下创造出来,并为大众所普遍接受,也依照大众的习惯。
罗兰·巴特符号学视角下的《喧哗与骚动》作者:周燕妮刘永华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3期摘 ;要:《喧哗与骚动》是美国现代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基于巴特的符号学理论,本文通过对《喧哗与骚动》中人物、事物符号及其语汇单位进行分析,揭示了小说符号的复杂性及文本的开放性。
本文是将符号学理论用于文学文本分析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符号学;符号作者简介:周燕妮(1987.6 -),女,江苏邳州人,商丘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及跨文化交际。
刘永华(1986.6 -),女,河南商丘人,商丘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3--01威廉·福克纳是公认的二十世纪美国最有分量的一位小说家[1],其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为他赢得了世界声誉。
在《喧》中,福克纳运用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和多角度的叙述结构描写了康普生家族的日趋没落,从一个侧面向读者真实地呈现了美国南方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南方旧传统的解体以及身处其中的人们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国内外研究《喧》的成果颇丰,但由于受形式主义批评和新批评的影响,研究者们大都将研究视野过多地集中在了小说的主题分析、结构研究、人物塑造、语言特色等方面,而用符号学的分析方法对小说进行解读将比单纯地分析小说的意识流手法、时间结构等更有说服力。
将符号学视角引入《喧》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拓宽《喧》的研究视野,丰富研究该小说的方法,也为传统的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思路。
一、巴特的符号学理论二十世纪初,索绪尔和皮尔斯分别提出了建立一门研究符号的科学的设想,而今,符号学研究成了一种国际性的学术热潮,并已成为跨学科、跨领域的方法论之一。
法国当代思想家和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八大符号学家之一。
巴特认为,符号由能指和所指组成,能指面构成了表达面,所指面构成了内容面。
麦茨的电影符号学及其意义麦茨的电影符号学及其意义导言:电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电影符号学作为对电影构成要素的研究,探索了电影语言背后的意义,并揭示了电影对观众的影响及其隐含的文化符号。
本文将探讨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理论及其在电影解读和文化传播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理论概述麦茨是法国文化学者罗兰·巴特的学生,他在电影研究领域提出了符号学的研究方法。
麦茨的电影符号学主要包括两个关键概念:符号和象征。
1. 符号:符号是指电影中经过建构的具体形象或象征物,它们通过各种视觉、声音等手段呈现给观众,传递不同的意义。
符号可以是具体的物体、行为,也可以是电影中使用的特定色调、音效等。
2. 象征:象征则是指符号之间的潜在联系和隐藏的意义。
通过符号的组合和运用,电影可以传递深刻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麦茨认为,电影是一个交际过程,通过象征的运用,导演可以与观众进行心灵的交流。
二、麦茨的电影符号学解读方法1. 符号的解读麦茨认为,符号是电影中的基本单位,对符号的解读是理解电影的关键。
他主张观众应该关注“内在推理”的过程,即从一个符号推导出更多的符号,并对它们进行联想和理解。
通过对符号的解读,观众可以把握导演的意图及电影所要传达的信息。
2. 象征的分析麦茨强调象征的重要性。
他认为电影通过象征的运用,可以超越直观的表面意义,传递更多的思想和情感。
观众需要从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联中,发现隐藏的象征意义,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通过对象征的理解,观众可以探究电影背后的深层意义,深入思考影片所传达的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信息。
三、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的意义1. 丰富电影解读方法麦茨的电影符号学为电影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传统的解读方法更多关注剧情和角色,而忽略了电影背后的象征意义。
麦茨的符号学方法则能够帮助观众深入解读电影中的象征,并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感受电影。
2. 探索电影文化符号电影作为一门艺术,不仅仅是故事的呈现,更是文化的传播。
罗兰·巴尔特是法国著名的符号学家,他对符号学的研究以及其对文本解读的影响至今仍然被广泛讨论。
本文将对巴尔特的经典文本进行深入解析,以期更好地理解他的符号学观点。
一、巴尔特的符号学观点1. 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基础巴尔特认为,符号学是一门解释文本的方法论,通过解读文本中的符号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本所表达的含义。
他强调符号的重要性,认为符号是文本表达和传达意义的主要途径。
2. 巴尔特的符号学观点巴尔特在其著作《房间、时钟、照片》中详细阐述了他的符号学观点。
他认为,文本中的符号并非单纯的象征,而是具有多重意义和隐喻,需要通过符号学的方法进行解读和理解。
二、巴尔特的符号学方法1. 符号的多重意义巴尔特认为,符号不仅有直接的意义,还可能具有隐喻和象征的意义。
他通过对文本中符号的深入解读,揭示了符号背后的多重意义和符号之间的内在联系。
2. 符号的文化背景巴尔特强调符号的文化背景对其意义的塑造和解读起着重要作用。
他主张符号不是脱离文化和历史环境的,而是受到文化影响和历史沉淀的产物。
三、巴尔特的符号学对文本解读的影响1. 对文本解读方法的启示巴尔特的符号学观点对文本解读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符号学方法,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解读文本,开拓了对文本的新理解方式。
2. 对文本研究的推动巴尔特的符号学观点促进了文本研究的发展。
他的学术观点为学者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推动了文本研究的深入和广泛发展。
四、巴尔特符号学的现实意义1. 对文化交流的影响巴尔特的符号学观点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思路和解读方法。
通过对符号的深入理解和探讨,可以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2. 对文本解读的启示巴尔特的符号学观点对文本解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的研究方法为文本解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鼓励人们深入思考和探讨文本中的符号和意义。
在总结中,巴尔特的符号学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他的研究方法和观点为文本解读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文化交流和文本解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artlett图式理论在文言文英译中的应用探析一、引言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不可谓不重要。
而文言文的英译,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Bartlett图式理论在文言文英译中的应用,探析其翻译特点及在实际翻译中的应用。
二、Bartlett图式理论概述Bartlett图式理论最早由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巴特莱特于1932年提出,是关于人类记忆和认知过程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思维不是一种机械的,线性的、程式化的操作,而是在不断地构建和重建个体的认知图式的基础上进行的。
图式(schema)是指一种认知结构,用来解释和理解世界,它包括了个体对于某一类事件、物体或人的期望、知识、信念和期待,是对现实的一种认知模型。
人们在理解和记忆信息时,会根据已有的图式进行重构和理解,而非简单地接受外部信息。
三、Bartlett图式理论在文言文英译中的应用1. 文言文的图式特点文言文是中国传统的文字表达方式,其语言特点在古代是经过漫长岁月沉淀下来的,与现代汉语存在明显的差异。
文言文的表达方式更加注重文学性和含蓄,使用大量的成语典故,对比和象征手法。
文言文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图式,是人们广泛共识下的一种认知模型。
2. 英译中的图式重构在将文言文翻译为英文时,翻译者需要对文言文的图式进行重构和调整。
由于文言文和英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因此翻译者需要将文言文的图式进行转换和调整,以适应英文读者的认知模式。
翻译者需要对文言文中的成语典故进行合理的翻译和解释,使得英文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3. 图式的识别和应用在实际翻译中,翻译者需要通过对文言文的图式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识别,以便进行有效的转换和重构。
通过对文言文的图式进行分析,翻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将其转化为英文。
翻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准确把握文言文中的抽象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便将其转化为英文。
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探究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探究2010-08-05 13:53来源: 《批评家》杂志作者:杨简茹网友评论0 条浏览次数176摘要:符号学的内质可以各有不同。
巴特认为,多数符号学系统都具有一种本来不介入意指(signification)作用的表达内质,而社会往往把一些日常用品用于意指目的,如衣服本来是用于御寒的,食物是用来果腹的,然而它们也可以被用来进行意指。
比如雨衣是为了防雨的,但这种运用与某种气象状况的符号是不可分的。
因此,意指及其符号具有隐喻性特征。
以《流行体系》为例自20世纪以来,流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传播引起了诸多理论家的兴趣。
他们透过缤纷的时装、绚丽的广告,看到其背后隐藏的神秘的文化氛围。
法国的文学家、理论家、批评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对于流行文化的研究给了我们许多启发。
从历史上看,近现代一些美学家开始尝试将符号学观念运用于文学艺术领域,为巴特的符号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由于巴特不断将符号学的研究扩展到服装、摄影、日常生活诸领域,巴特由文学界的影响走的更远。
他的工作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类似解放的工作,把对象从平庸中解放出来,从常识中解放出来,他让我们领会如何重新看待我们的周遭,如何用不同于常识和习惯的眼光看待一切。
符号学理论是巴特的结构主义阶段最重要的部分,本文即选择符号学时期的巴特,以《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1]为例对于他的理论形成过程进行求证和分析,意在将他的符号学理论置入文化实践中进行考察。
一、《流行体系》的写作缘起1967年,巴特发表了《流行体系》,与以前的著作相比,其中写作的成分更少,科学成分增加。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符号学家、现代文学批评家和结构主义者的巴特功成名就。
他与米歇尔·福柯、雅克·拉康以及列维-斯特劳斯被誉为“四个火枪手”[2]。
“结构”一词最初只具有建筑学意义,直到“结构主义”出现,其应用于全部人文学科主要得益于语言学领域的发展。
罗兰巴特与索绪尔:文化意指分析基本模式的符号学已经成为批判的基本方法。
符号学固有的特征是集体性,而则是一种集体意识和集体表象,是一种意指形式,因此,以符号学模式分析,可以说是天造地设。
索绪尔曾把区分为整体语言∕个体语言(性∕个体性),以符号学为准绳,确定整体语言为语言学研究对象,因为它具有集体性叶尔姆斯列夫则以图式∕习用替代索绪尔的整体语言∕个体语言,认为图式、习用两者均具性罗兰?巴特即经由叶尔姆斯列夫这一环节语言的图式∕习用支配着符号的结构、运作和意义,从而颠倒了索绪尔的语言学是符号学一部分的理论,改变为符号学是语言学的一部分,也就是运用语言学模式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分析一切符号学事实,分析一切意指现象。
其中句子是典型的横组合段。
句子蕴含的完成力量以及句子本身的完整性,与的重复、固着及完成的特性是一致的,句子因此成为意指分析、分析的模型、渠道和对象。
纵聚合关系则对含蓄意指的能指或所指作出分类。
直接意指直显真实(语言的真实),它转移为含蓄意指的能指或所指,或者说含蓄意指的能指或所指负载、蕴含了直接意指。
含蓄意指的所指当中的不变者或常数就是,它凭借自身负载、蕴含的直接意指实现的天然性、真理性的幻象。
含蓄意指的能指的常数是修辞学,或者说修辞学呈现为的意指方面。
含蓄意指的能指或修辞的手段或的意指面貌,是语义转变、偏离、扭曲。
这是实现幻象和揭露幻象的途径。
因此,文化意指分析本质上是研究和修辞学研究。
索绪尔叶尔姆斯列夫罗兰?巴特横组合关系纵聚合关系句子含蓄意指索绪尔提出符号学设想的意图其实在于解决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他着眼于整体语言(lalangue),而不是个体语言(laparole)①。
缘由就是整体语言具有性,是一种约定的制度,语言符号的本质在其中得以呈现.索绪尔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为了更好地阐述他心目中语言学明确的研究对象整体语言,也为了巩固对整体语言性的看法,就顺理成章地把目光投注到完全具约定性的符号学上来了.他把符号学看做具有性的代表(p290)],继而把语言学阐释为符号学的一部分,则语言学的特性自然也就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