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37.54 KB
- 文档页数:6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一、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为适应经济发展以及中职教育对汽车维修人才培养的要求, 深化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 探索多元化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部制定的有关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文件精神, 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强中职中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为依据来指导本专业的教学改革。
二、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1.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
2.走“产学研”之路, 探索出校企合作的最佳方式, 使专业教学真正地面向市场。
3.从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制”需要出发, 构建中职特色鲜明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鉴定与专业教学密切结合, 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及其关系, 加强实践教学, 形成中职特色鲜明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为全面推行“双证制”奠定基础, 从而保证中职中专培养目标的实现。
4.按照中职中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构建特色鲜明的中职教材体系教材建设必须按照中职中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强调教育与人才市场的接口, 从职业岗位群的技术标准、能力需要出发, 编写实用性强的教材、资料、讲义。
5.探索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考试考核评价方法。
根据行业、企业制订的职业岗位标准, 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以此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
将过去的以知识继承度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转变到以评价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来, 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质量评价体系。
6.形成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7、积极与机电部门、劳动部门、企业合作,建立本专业的岗位培训体系。
《汽车运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三年制高职汽车类各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更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基础平台课程之一。
在课程设计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工作岗位,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实际任务为载体,通过对任务的计划、实施、检查、评价来设计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出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教学。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的同时还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最终使学生具备完善的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
二、课程建设目标明确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共同且又具专业特点的课程总体目标,包括知识教学目标、技能教学目标、素质教学目标等。
(一)总目标本课程主要学习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基本常识,包括:燃、润料的基本知识,轮胎的基本知识,各条件下的正确使用,汽车日常维护的基本内容以及汽车使用过程的系统管理等,为后续的整车维护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1.素质教学目标(1)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2)具有互助合作精神,能正确评价自我,豁达大度,积极乐观。
(3)具有理性的就业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4)具有安全、文明生产以及环境保护意识。
(5)具有一定的人际交流能力和服务客户意识。
(6)具有积极进取及创新精神。
(7)具有适应职业的身体素质。
2.知识教学目标(1)熟悉汽车分类的原则;(2)熟悉汽车VIN代码的编制规则;(3)熟悉汽车使用说明书的主要功能;(4)了解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5)熟悉汽车在特定条件下的合理使用原则;(6)熟悉汽车燃料的合理使用原则;(7)熟悉汽车润滑材料的合理使用原则;(8)熟悉汽车轮胎的合理使用原则;(9)掌握汽车的日常清洁的基本操作方法;(10)掌握汽车工作介质的检查和补充方法;(11)掌握汽车运行安全部件的检查方法;(12)掌握汽车使用基础管理和过程管理的方法。
3.能力教学目标(1)会辨别汽车类型;(2)会识别汽车VIN代码;(3)会解读汽车使用说明书;(4)会评价汽车使用性能;(5)会在特定条件下的合理使用汽车;(6)会合理使用汽车燃料;(7)会合理使用汽车润滑材料;(8)会合理使用汽车轮胎;(9)会汽车的日常清洁的基本操作;(10)会汽车工作介质的检查和补充;(11)能对汽车运行安全部件的检查;(12)会汽车管理的基本操作。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计划湖南Mr.Car汽车学院 xx年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年,教务处将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以“关注学生成长,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进一步落实初中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探索教学教研工作的新思路,继续努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1、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制度,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2、加强教师管理和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做好校级骨干教师及教学能手评选工作。
3、转变教学观念,重视课堂教学改革。
4、加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的检查工作。
5、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主要措施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1)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2)要求全体教师文明执教,坚持正面教育,以良好的师表形象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创造和谐师生关系。
(3)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注重师德形象,关爱每一位学生。
杜绝擅自停学生的课,或让学生站在教室外,不准其在教室听课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4)继续组织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相互学习、借鉴,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5)教师要按时上下课,杜绝迟到、拖堂、私自调课、空堂等现象。
不准在课堂上吸烟、接打电话及坐着授课。
(6)规范课堂教学管理制度,认真备好并上好每节课,杜绝教师无教案授课或课后补教案,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7)充分利用公共课,进行政治理论教育,各学科教学中也要充分渗透德育教育。
(8)大专班教学利用现有多媒体教学设施等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2、进一步加强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的督促检查工作。
(1)学校听课将实行推门听课制度。
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课后检查教案,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
(2)不定期地抽查教案、定期检查一次教案,每学期评选“优秀教案”。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基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课程性质《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汽车机械的基础知识,熟悉汽车机械的力学性能与结构特点,掌握汽车机械相关的组织形式或连接方式,为后面学习汽车专业技术课程打下夯实的基础。
2.课程的设计思路该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该课程是依据教育部2009年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教学大纲》进行课程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3.课程目标通过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正确认识汽车机械基础知识,了解机械的受力与变形,熟悉汽车工程材料的性质、特征、应用等,熟悉汽车机械的各种连接方式、传动方式和支承形式,掌握机械的安全防护措施等。
职业能力目标:1)了解汽车机械的相关基础知识。
2)了解汽车机械的受力分析和变形状况。
3)能计算和测量机械零件的公差、配合、极限、弯曲、扭曲等。
4)熟悉汽车制造工程材料的类型、特征、作用、应用等。
5)掌握机械各种连接方式,能进行连接的相关实验。
6)掌握汽车机械的传动形式和支承形式。
7)能制作机械传动或支承、连接的模型。
8)熟悉机械节能环保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
9)能正确进行机械的安全防护。
10)熟悉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的特性、规律和应用。
11)能独立完成汽车手动变速器传动机构的拆装和检测。
4.课程内容和要求5.实施建议⑴教材编写1)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教材,将本专业知识分解成若干任务和知识板块进行学习。
冷却系组成与冷却过程 班级:汽车运用与维修 班
题目:第四章 发动机冷却系
A :冷却系组成与冷却过程
第 一 周 本讲教学目标:
知识点
·冷却系的功用与分类
·水冷系的组成
·水冷系的冷却过程
能力点: ·正确理解冷却系的功用与分类 ·正确掌握水冷系的冷却过程 本讲主要内容: ·冷却系的功用 ·冷却系的类型 ·水冷系的组成与水路循环 ·冷却液 本讲教学要求及适合专业: ·启发分析冷却系的功用 ·对比分析冷却系的类型
·重点讲解水冷系的组成与水路
循环
教学重点: ·水冷系的组成与水路循环
教学难点: ·水冷系的组成与水路循环
教学方法及手段:导入、启发分析、简要分析、对比分析、重点介绍、归纳小结、多媒体
·要求学生理解风冷却系统组成、原理及特点
图1:风冷却系统(1)风冷却系统(图1)
·冷却介质是空气,利用气流使散热片的热量散到大气中
·组成:风扇、导流罩、散热片、气缸导流罩、分流板。
·工作情况:缸体、缸盖均布置了散热片,气缸、缸盖都是单独铸造,然后组装到一起,缸盖最热,采用铝合金铸造,且散热片比较长,为了加强冷却,保证冷却均匀,装有导流罩、分流板
·分类:采用一个风扇时,装在发动机前方中间位置;采用两个风扇时,分别装在左右两列汽缸前端。
·特点:结构简单、质量较小、升温较快、经济性好。
难以调节,消耗功率大、工作燥声大。
·要求学生理解掌握水冷却系统组成、原理及特点
图2:水冷却系统(2)水冷却系统(图2)
·冷却介质是“水”,通过冷却水的不断循环,从发动机水套中吸收多余的热量,并散发到大气中
·组成:水泵、水套、散热器、百叶窗、风扇、分水管、节温器、水温表等。
简单介绍:·要求学生了解冷却液二、冷却液
1.冷却水
·最好使用软水,如雨水、河水、自来水;尽量不用硬水,如泉水、井水,容易产生水垢;硬水可加纯碱、加烧碱、加红矾溶液进行软化。
2.防冻液
·甘醇、甘油、酒精等配制而成
重点介绍:三、水冷系的组成与水路循环启发分析:1.水冷系的组成(图3)
·要求学生理解
掌握水冷系的
组成
图3:水冷系的
组成
·桑塔纳轿车水冷系统
重点分析:·要求学生理解掌握水冷系的水路循环:大循环和小循环
图4:水冷系的大循环2.水冷系的水路循环
·水泵作用下,水经水套而吸热,沿水管流入散热器(同时风扇作用而散热),水的温度下降后又由水泵泵回水套内
(1)大循环(图4)
·水温高于70°,部分水流经散热器;水温高于83°时,水套中的热水全部流经散热器,进行大循环。
图5:水冷系的小循环(2)小循环(图5)
·水温低于70°,水套中的水经旁通水道进入水泵,又经水泵压入水套,不经散热器。
教学后记
本课程内容小知识点较多,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概念以及原理的分析,并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后面的发动机综合检修的学习打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