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法制教育-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音乐法制渗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与法律的关系,认识到法律在音乐创作、演出、传播等方面的重要性。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知识产权、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音乐与法律的关系2. 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保护3. 音乐演出活动的法律法规4. 音乐制品的版权保护5. 音乐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与法律的关系、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音乐演出活动的法律法规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音乐领域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音乐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音乐法律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法律的关系。
2. 讲解:讲解音乐与法律的关系、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音乐演出活动的法律法规等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音乐领域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音乐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4. 讨论:组织学生就音乐法律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与法律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音乐作品著作权保护、音乐演出活动的法律法规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音乐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的认识。
4.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法律意识的提高。
六、教学活动1. 音乐法律知识讲座:邀请音乐律师或相关专业人士,为学生举办一场音乐法律知识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音乐法律知识。
2. 音乐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著作权保护。
3. 音乐法律知识竞赛:举办一场音乐法律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音乐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音乐法律教材:选用适合初中学生的音乐法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音乐法律知识。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查找相关音乐法律案例、新闻,丰富教学内容。
3. 音乐作品:收集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用于教学演示和案例分析。
幼儿园法制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和法制的概念,能够简单说出法律和法制的作用;2.掌握幼儿园生活中的法律知识,学习及时举报自己或他人的违法行为;3.学习一首法制歌曲,并掌握歌曲的基本音乐元素和歌词。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幼儿园法制宣传片或讲述一个有关于法制的神话故事,引导幼儿们了解“法律和法制”的概念。
2.学习法制生活(15分钟)教师提供具体的案例幼儿园中的小违法事件,引导幼儿们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
比如“不用成年人的帮助就融雪时玩耍,开水龙头一开不关,浪费水资源等”。
3.学习歌曲(30分钟)播放法制歌曲,引导幼儿们跟随音乐节奏拍手或进行基本的舞蹈活动。
让幼儿熟悉歌曲的基本元素。
4.学习歌词(30分钟)将歌词提供给幼儿观看,并通过唱歌的方式让幼儿记忆歌词。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小游戏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歌曲。
5.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强调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对幼儿们反复强调要及时举报自己或他人的违法行为。
三、教学资源1.法制宣传片或神话故事2.幼儿园生活中的小违法案例3.法制歌曲四、教学评估1.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对生活中法制知识的应对能力,进行综合评估;2.可以通过简单的问答或表演等方式,进行单独或小组评估。
评估的重点在于对于法制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延伸1.导师家长或社区公共场合的法制教育,拓展幼儿的法制知识;2.组织幼儿园“法制日”等活动,增强幼儿对于法制教育的认识,同时加强与家长、社会的合作。
七年级音乐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章:音乐与法律的关系1.1 教学目标了解音乐与法律之间的联系。
认识法律在音乐创作、演出、传播等方面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音乐作品的版权保护。
音乐演出活动的法律法规。
音乐传播的合法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音乐与法律的关系。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音乐法律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音乐版权知识2.1 教学目标掌握音乐版权的基本概念。
了解音乐版权的保护范围和期限。
2.2 教学内容音乐版权的定义与特点。
音乐版权的种类:作曲版权、作词版权、演奏版权等。
音乐版权的保护期限。
2.3 教学方法采用PPT讲解,配合相关图片和实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音乐版权的概念。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音乐版权的保护范围和期限。
第三章:音乐法律法规3.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音乐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认识遵守音乐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我国音乐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
音乐创作、演出、传播等环节的法律法规。
违反音乐法律法规的法律责任。
3.3 教学方法采用PPT讲解,让学生了解我国音乐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遵守音乐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提高法律意识。
第四章:音乐法律案例分析4.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音乐法律案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预防法律风险。
4.2 教学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法律案例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从法律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了解音乐法律问题。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案例中的法律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音乐法律素养的培养5.1 教学目标了解音乐法律素养的内涵。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培养音乐法律素养。
5.2 教学内容音乐法律素养的定义与内涵。
培养音乐法律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音乐法律素养在音乐创作、演出、传播等环节的重要性。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让学生了解音乐法律素养的内涵。
音乐法制教育教案教案标题:音乐法制教育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音乐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掌握音乐法制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意识。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
教学内容:1. 音乐法制教育的概念和内涵。
2. 音乐著作权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3. 音乐作品的创作、演奏、传播等方面的法律要求。
4. 音乐版权保护与侵权案例分析。
5. 学生参与音乐法制教育的实践活动。
教学步骤:引入: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音乐法制教育的兴趣和思考。
2. 提问学生对音乐法制教育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知识讲解:3. 介绍音乐法制教育的概念和内涵,解释其重要性和意义。
4. 分析音乐著作权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5. 阐述音乐作品的创作、演奏、传播等方面的法律要求,引导学生了解与之相关的法律条款和规定。
6. 分析音乐版权保护与侵权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违法行为的后果和对音乐创作者的伤害。
实践活动:7. 组织学生参与音乐法制教育的实践活动,如设计音乐作品版权保护海报、制作音乐版权宣传视频等。
8.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展示,分享彼此的创意和观点。
9. 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总结:10. 总结音乐法制教育的重点内容和方法,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音乐创作者的版权。
11.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法制教育对他们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热爱。
拓展延伸:1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更多与音乐法制教育相关的知识,如音乐产业的发展、音乐合同的签订等。
13. 提供相关资源和参考书目,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教学评价:14. 设计音乐法制教育的小测验或考试,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15. 鼓励学生撰写音乐法制教育心得体会,展示他们对音乐法制教育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资源:1. 音乐著作权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文本。
2. 音乐版权保护与侵权案例分析材料。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在法律保护下的地位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音乐版权,抵制盗版音乐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音乐作品的版权法律知识。
2. 学会抵制盗版音乐,保护自身权益。
教学难点:1. 如何将法律知识融入到音乐教学中。
2. 如何激发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兴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音乐版权法律知识的课件。
2. 教师准备一些盗版音乐案例。
3. 学生准备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一首经典歌曲,让学生欣赏。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谁创作的吗?这首歌的版权属于谁?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音乐与法制》。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音乐作品的版权法律知识,包括版权的定义、保护期限、侵权行为等。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盗版音乐的危害。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抵制盗版音乐,保护自身权益?三、互动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版权法律知识。
2. 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歌曲,讨论歌曲的版权归属问题。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强调版权保护的重要性。
四、实践环节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喜欢的一首歌曲的版权归属情况,并撰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版权保护的看法。
2. 教师收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反馈。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版权保护的重要性。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尊重版权,抵制盗版音乐。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产业的发展,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音乐与法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版权法律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法制意识。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教师应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版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维权意识。
法制渗透教育教案音乐教案标题:音乐中的法制渗透教育教案目标:1. 了解音乐中的法制渗透,认识法律与音乐的关系。
2. 探讨音乐作品中的法律意义,培养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尊重。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介绍法制渗透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分析音乐作品中体现法律意义的元素,如正义、公平、自由等。
3. 听取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法律意义的理解和感受。
4. 学习欣赏一些具有法制渗透的音乐作品,并分析其中的法律元素。
5. 通过音乐创作活动,让学生表达对法律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一段音乐作品,引发学生对音乐与法律关系的思考,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和猜测。
探究:2.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对音乐作品中法律意义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介绍法制渗透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中体现法律元素的方式。
实践:4. 听取和欣赏一些具有法制渗透的音乐作品,如《义勇军进行曲》、《我和我的祖国》等。
5. 分析音乐作品中体现的法律元素,如正义、公平、自由等,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法律意义。
6.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音乐作品中法律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创作:7. 学生根据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和思考,创作一段音乐作品,表达对法律的态度和看法。
8.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总结:9.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与法律的关系和重要性。
10.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法律,并通过音乐表达对法律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质量。
2. 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法律意义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创作的音乐作品的创意和表达程度。
教学资源:1. 音乐作品:《义勇军进行曲》、《我和我的祖国》等。
2. 讨论和创作材料:纸张、笔、录音设备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欣赏其他音乐作品,寻找其中的法律元素,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音乐比赛或活动,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3. 邀请专业音乐人或法律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音乐与法律的关系。
音乐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音乐与法制的相互关系,理解音乐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
2.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知道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音乐与法制的相互关系2. 法律意识在音乐教学中的培养3. 音乐作品中的法制元素4.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5. 音乐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与法制的相互关系,法律意识在音乐教学中的培养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法制元素,讨论音乐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实践。
3.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演出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音乐教材及相关法制教育资料。
2. 设施:音响设备、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与法制的相互关系,引发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音乐与法制的相互关系,法律意识在音乐教学中的培养等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法制元素,让学生了解音乐与法制的紧密联系。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演出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法律意识。
5. 总结与反思:总结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音乐学习中的法律意识,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与法制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法律意识在音乐教学中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演出等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法院、警察局等法律机构,加深学生对法律的认识。
2. 邀请律师、法官等专业人士为学生进行法制讲座,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 开展音乐法治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法制的相互关系。
2. 如何将法律意识融入到音乐教学实践中。
3. 如何评价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法律意识的提升。
七年级音乐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法制观念。
2.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纪律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知识介绍: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概念、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 音乐作品欣赏:《遵纪守法歌》、《我们一起来遵守法律》等。
3. 音乐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创作关于法治主题的歌曲或舞蹈。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2. 示范法:通过音乐作品欣赏,让学生感受法治精神。
3. 实践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创作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讨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法律知识,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3. 欣赏: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法治精神。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法治的理解和感悟。
5. 创作:分组创作关于法治主题的音乐作品,展示并进行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作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科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六、教学内容1. 法律与音乐的结合:介绍音乐作品中融入法律元素的实例,如歌曲《宪法歌》。
2. 音乐欣赏:《宪法歌》、《法律的保障》等,让学生感受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音乐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创作关于法律主题的合唱作品。
七、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法律元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
2. 示范法: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实践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创作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讨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音乐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五篇第一篇:七年级音乐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七年级音乐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晓景中学崔智刚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2、教育每个人都应该爱护、尊重国旗(一)学科教学目标:1.通过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
(一)学科教学内容:1.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
3.音乐欣赏:《绣红旗》。
(二)法制教学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三条、第十九条二、二、教学重难点:1、《国歌》中的大跳、级进的解决2、创编歌舞表演三、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 等四、教学过程:(一)1.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
3.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
(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 变3/4)与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5)引导学生随琴声或录音机唱乐谱(包括前奏)。
边唱边划拍子,并三连音节奏。
(6)反馈与评价:学生采用竞赛的方式,看谁能很快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谱和歌词准确地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
(二)欣赏1.观看歌剧《江姐》的录像片段,聆听女声齐唱《绣红旗》。
2.学生探讨《绣红旗》的演唱形式、表现的情节、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音乐的基本情绪等。
3.创编歌表演动作:学生可通过个人或分小组,根据各自对歌曲《绣红旗》内容和情节的理解和想象,创编歌表演动作。
2013学年第一学期
《留给我》教案
吴嘉欣
2014年1月
音乐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任家小学代传香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留给我》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动作来表现歌曲,并为歌曲设计演唱方式。
2、通过歌曲学唱,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3、渗透《森林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的有关知识。
4、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律动进教室(播放音乐)。
师:同学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吗?希望我们生活的家乡是什么样的?(生:有很多树,一片一片的绿草,有清澈的小河,成群的牛羊,蔚蓝的天空……)
2、师:是啊,我们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现在我们来观看一个视频,小组讨论这些行为对吗?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生:工厂冒的黑烟会污染空气,看不见太阳、蓝天;乱砍树木会使水土流失;地球上最宝贵的就是水,现在很多地方都严重缺水,连种地都没有水……)
师:听了大家的看法,我们知道这些都是破坏环境的行为,是不对的,
而且都是人类一手造成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听一听歌曲是怎么唱的吧!出示课题。
二、学习歌曲
1、(范听)听听歌词里写了什么?你认为这里的“我”指的是谁?(地球上的一切生灵)“妈妈”指的又是谁呢?(地球)
(教师范唱《留给我》)
生:“我”指的的是地球上的一切生灵,“妈妈”指的是地球。
师:非常正确,如果天空总是雾茫茫的,我们就看不到美丽的星星和晚霞。
如果河水被污染了,小鱼就不会生存。
如果大自然中没有了绿草、没有了鲜花,就会听不到小鸟欢快的歌声。
在地球上,人不是唯一的动物,还有许许多多别的生灵,他们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
歌曲告诉我们应该注意不要让空气污染,这样我们就可以看见很多的蓝天,让树木更好的生长,有了森林,水土就不会流失。
歌中唱了留下小河,很多小河就可以汇成大海,留下大海给沙漠,还有就是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
(在此,渗透《森林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爱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2、师:带着你们对这首歌曲的感受随音乐读出来吧!(有感情朗读歌词)
师:《留给我》是一首旋律非常优美清新的歌曲,节奏也较为舒展,所以在歌曲的节奏中出现了长时值的音符,你认为在歌曲中哪个字的时值最长?(学生回答)在这里(教师指谱)谁知道这个“漠”字唱几拍?(“漠”6拍),划拍。
3、再听一遍,学生随教师小声哼唱,找出旋律相同的部分。
(学生回答,多媒体演示,相同的旋律划上相同的标记。
)
4、让我们带着这种保护妈妈、爱护妈妈的情感学唱歌曲。
(旋律相同的乐句由学生来添唱。
)
师:看歌篇,曲中在什么地方出现了切分节奏?各音符时值是多少?怎样唱?(板书切分节奏)
在一连串的八分音符后面出现的附点四分音符时值是多少?怎样唱?(板书附点四分音符)
5、师:为什么在歌曲的结束句中要反复地演唱“留给我”呢?(学生回答)那么,你觉得“留给我”应该用什么样的口气来演唱?是命令还是祈求?(学生回答)
师:我们真心地去祈求人类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吧,我们替地球上所有的生灵祈求,请留给我,留给我和妈妈吧。
请同学们试着以祈求的声音来演唱歌曲的最后一句歌词。
(教师伴奏)
6、齐唱,在“漠”字处用手中划拍(独唱,根据歌词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7、小组合作,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要保护环境的紧迫感。
三、拓展深化,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要保护环境的思想品质教育
师:歌曲呼唤我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你们知道吗?乱扔一节废旧电池可使1平方米土地绝收,一节纽扣电池可使60升水不能饮用。
我们来看一个动画,想象在实际生活中,还有我们新建的教学楼、屋内白白的墙壁、花草树木等,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播放环境
保护动画片,生回答自己的想法。
)
(生回答:节约用水、不随地乱扔垃圾、保护大自然……)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妈妈,需要我们来共同保护,希望同学们能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积极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使我们的家园变得越来越美丽。
(全体起立,随琴声共同演唱《留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