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民族风音乐的思考
- 格式:docx
- 大小:21.01 KB
- 文档页数:6
浅析中国民歌的内在美
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在中国久远的历史长河中,民歌一直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记录着民间的生活和感情,传承着智慧和文化。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是丰富多彩的,体现在曲调、歌词、情感表达等方面,下面对中国民歌的内在美进行浅析。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体现在其曲调上。
中国民歌的曲调清新优美,多变而又富有韵味。
不同地域的民歌曲调各具特色,如青海的《青海湖》、云南的《茉莉花》、陕北的《马兰花》等,都是以本地的风土人情为题材,表现出各自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
民歌的曲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这也是中国民歌内在美的重要体现之一。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还体现在歌词上。
民歌歌词通俗易懂,表达真挚,往往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工作中的真实写照。
比如《茉莉花》中的“茉莉花呀茉莉花,开在寂寞的夜里,香味填满了这黑夜”,表达了对坚强女性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马兰花儿》中的“赶山风赶大风,赶呀赶,赶狂风赶旷野,赶呀赶”,表达了对奋斗生活的追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些歌词内容朴实真挚,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民歌的生活本真和生命力。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还在于其情感表达。
中国民歌的情感表达浓烈而真挚,常常是源自于生活的体验和情感的流露。
例如《茉莉花》中的深情款款,表达了对家园的眷恋;《敖包梁之泉》中的悲凉哀怨,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生活的苦涩。
这些民歌以其真挚的情感打动了许多人的内心,贴近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寄托。
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建设的思考和探索民族音乐是每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和精神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如何保护和传承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探索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思考。
一、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在当今全球化的文化环境下,传统民族音乐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如电子音乐的兴起、流行音乐的传播等,都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强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觉,提高民族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吸引力。
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建设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好传统音乐文化。
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民族和睦、社会和谐,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建设对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文化创新和创意产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要促进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建设,必须从多个层面和多个角度来进行探索和实践。
要加强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深入挖掘和整理丰富的传统音乐资源,重点保护和传承好优秀的传统音乐作品和曲目。
要积极推动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加强对传统音乐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传统音乐展演和演出,提升传统音乐在社会大众中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要加强传统民族音乐人才的培养和造就,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传统音乐事业,培养一批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艺术造诣的优秀传统音乐人才。
要创新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方式和载体,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等的融合发展,打破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提升传统音乐的时尚感和新颖性。
四、结语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建设事关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也是民族精神振兴和文化创新的需要。
关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点思考1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性中国民族音乐在各民族音乐文化中具有独特性,有其本质特征和文化内涵。
它反映了民族文化传统,体现了一个民族历史上的文化成果和精神文明。
与世界各国民族音乐不同,中国民族音乐更强调音乐的传统和特征。
它的变化非常迅速——取决于民族、地区、时期等情况。
比如,吕線以及其他以南方声部为基础的“古筝”,凝练表达和千变万化的演奏,这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一大特色;中国古老的曲调,有着清早晚晴和朗朗上口的抒情;民族唱腔有广东腔,各地民间口弦中定型乐景和乐曲,也是反映中国民族特点的另一个主要方面。
2源于民族文化中的理念中国民族音乐最重要的特色是整合了古代文化因子,它不仅以松散的形式融入当代的现代化,而且还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其理念性。
它以一种深刻、文明的方式表达了审美价值,令人耳目一新,展示出中国民族音乐中难能可贵的文化内涵。
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维、生活哲学思想,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在宗教方面和乐队实施时所留下的基本规则,从而形成了唱腔、乐曲、曲调和宗教信仰的“印记”,使之成为独具标记的文化特质。
3把中国民族音乐变得更加世界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民族音乐在众多发展的大环境之下,从新的角度重新赋予了它精神的内涵和藏宝空间,以其自身的传统来开释被评价的限制和动态发展,使音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可循环性和活力。
打破传统边界,把中国民族音乐变得更加世界化,是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一大目标。
民族音乐在跨文化中传播和混合,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多元,使得中国民族音乐在开放中不断发展,使它更容易被国际社会接受和理解,同时也拓宽了其艺术表现空间。
4中国民族音乐的未来近年来,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民族音乐从曾经的野古怪,融合了现代的元素,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也拓宽了民族音乐在社会中的应用空间,缩小了文化地域鸿沟。
未来,中国民族音乐还将继续发展,探索出更具中国特色的音乐,而且未来的音乐也会面向大众,将融合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以一种更加活跃的方式介入到社会生活当中,使更多的民众能够了解喜欢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是受群众欢迎的艺术。
民族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民族音乐是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传统的艺术表达,它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在欣赏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韵味和情感。
首先,民族音乐给人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
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各异,有的民族音乐
充满了热情奔放的节奏,有的则更加柔和细腻。
这种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对于欣
赏者来说是非常有魅力的,它可以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其次,民族音乐展现了不同民族的独特文化特点。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和历史背景,而民族音乐则是这种文化特点的表达形式之一。
通过欣赏民族音乐,我
更加了解了不同民族的习俗和价值观,感受到了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
最后,民族音乐也让我明白了音乐的无国界性。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有着自己的特色,但音乐的美和情感却是可以跨越国界的。
民族音乐让我相信,音乐是一种普遍的
语言,无论我们来自何方,都可以通过音乐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情感。
综上所述,欣赏民族音乐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它让我感受到了情感的共鸣、文化的多
样性和音乐的普遍性。
通过欣赏民族音乐,我更加了解和欣赏了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也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
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看法中国民族音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同时,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56个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
早在约五千年前,由黄河和长江等大河流域汇成的华夏音乐文化,便体现出多元起源和混合发展的态势,不断吸收周边少数民族音乐的精髓。
同时,它又不断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相互参透融合,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存在了数千年,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民族音乐也随着变化和发展,而且一直都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用音乐这个特殊的方式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文背景。
可以说,中国的民族音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淀了各个民族的艺术智慧和创造才能,已经形成一个特点比较鲜明民族音乐体系。
中国民族音乐在不断的交流交融中,它们相互映辉,相互竞争,进而衍生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对任何一种意识形态来说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政治,经济等因素对音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音乐受到西方文化和音乐的侵袭,使得中国民族音乐以往的秩序结构,心理状态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虽然世界音乐文化和学术思潮蜂拥而至时中国人民显得有点措手不及,但是中华民族一直都有着难能可贵的兼容品质,很快的使自己在茫然中走出来,“新潮音乐”和“流行音乐”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新潮音乐”和“流行音乐”以从善如流的态势发展的同时,民族音乐也力图从全面的否定中达到新的肯定。
民族音乐的一些旧的观念得到了剔除,很多西洋乐曲中的一些新元素在民族音乐中被借鉴。
关于唱好民族歌曲的粗浅体会
唱好民族歌曲是一项需要深入理解和细致演绎的艺术。
首先,要理解民族歌曲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意境。
其次,要注重发声技巧和喉音的运用,因为民族歌曲通常要求唱腔纯正、音准准确、发声自然。
同时,要注重语言的准确发音和情感表达,因为民族歌曲往往融入了当地方言和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
此外,还需要注重舞台表现力和形象塑造,因为民族歌曲往往伴随着特定的舞蹈和服饰,艺人需要通过自身的表现力和形象塑造来更好地诠释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最后,要注重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因为民族歌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唱好民族歌曲不仅是对音乐本身的追求,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综上所述,唱好民族歌曲需要全面的技巧和情感表达,更需要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浅议中国民族音乐摘要:中国民族音乐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与文化魅力,在历史的空间里,它的民族风格是无可取代,然而到现在,我们越来越不清楚民族音乐的本质,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并发扬其文化,也是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任务所在。
关键词:民族音乐价值文化魅力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各民族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在华夏大地上,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民间音乐,它尤如璀璨明亮的繁星闪烁在历史的碧空之中。
它不仅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也倍受世界各国的瞩目。
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蝎动力”。
民族音乐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一、民族音乐的价值中国民族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与传统文化互相交融、互相联系、共同发展、共创辉煌。
它折射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画面,透视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
民族音乐是中华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音乐发展史提供了独特的史学价值。
少数民族音乐为我国音乐发展史提供无可替代的“逆向考证”价值;[1]为考证民族族源关系提供了独特的史学价值;少数民族音乐为各民族文化历史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史学线索。
中国的民族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其他文化形式不可比拟的特殊地位,它涉及的方面很广,无论是文化高层之地还是偏僻之乡都有民族音乐的踪迹。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因为它来自于人民,来源于生活,是中国劳动人民的真情实感,是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投影。
[2]二、民族音乐的文化魅力中华民族的艺术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
音乐的民族化首先应该提到的是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特别是民歌。
比如陕北民歌、山西民歌、湖南民歌等。
再比如作曲家何占壕、陈刚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依据豫剧的音调和旋律创作的一部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文响音乐作品。
这一系列音乐作品都与其民族民间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感想中国民族音乐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形式,凝结了中华民族长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思想、价值观,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中国民族音乐的感想。
第一章: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背景中华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传统的中国民族音乐具有悠扬动听、节奏鲜明、舒缓宛转的特点。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古琴、古筝、二胡等乐器。
这些乐器所演奏的音乐,通过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音色,勾勒出中国古代社会、人民的思想情感,展示了中华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第二章: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中国民族音乐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得到了不断传承与发展。
从古代宫廷音乐到民间乐曲的传统演奏方式和曲目,再到现代音乐的创作和表演形式,中国民族音乐一直在不断创新与融合。
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们,通过融合西方音乐元素和现代技术手段,使得中国民族音乐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第三章: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与魅力中国民族音乐有着独特的特色与魅力。
其旋律独具特色,以抒情、舒缓的方式表达情感,给人一种深远的思考和内省的空间。
此外,中国民族音乐还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表达手法吸引着人们。
例如,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音色,配以中国独特的音律体系,使得中国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韵味。
第四章:中国民族音乐的影响与意义中国民族音乐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弘扬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民族音乐的传播与推广,中华民族的文化元素被传递到世界各地,使得世界更加了解和认同中国的文化。
此外,中国民族音乐还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音乐作品例示:附上一些著名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的或简谱。
2:音乐人物介绍:附上一些著名的中国音乐家和作曲家的简介和代表作。
法律名词及注释:1:著作权法:保护音乐作品的法律法规,对作品的使用和传播进行规范和保障。
近年来“中国风”歌曲创作的评析与思考作者:李伟来源:《人民音乐》2019年第09期年来,我国的流行音乐出现了一批以流行的音乐曲风为主体,运用中国乐器,结合深具中国传统文化典型符号的歌词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歌曲,在传播的过程中,这些歌曲因为鲜明的中国曲风和词风,被称为“中国风”歌曲。
本文试从这些歌曲的歌词创作风格;符号美学特征;旋律、唱法、编曲的风格特征等入手,对“中国风”歌曲在创作特性作一粗浅的梳理,解构其存在的优势和有待拓展的方向,为未来“中国风”歌曲的创作提供一些思考。
一、“中国风”歌曲的定义与元素特征“中国风”歌曲出现的时间众说不一,在学界也一直鲜有明确的定义。
若仅以歌词的“中国风”特性来考察,可以上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比如邓丽君的专辑《淡淡幽情》中收录的《独上西楼》《但愿人长久》,琼瑶将《诗经·蒹葭》翻译成现代歌词的《在水一方》,香港黄霑作词的《沧海一声笑》等;在大陆内地,则有陈小奇的《涛声依旧》系列作品,冯晓泉的《中华民谣》等。
以“中国风”概念出现的,先是陶喆、王力宏。
然后有姚谦、林夕,其中以台湾的方文山为重要代表。
也有学者认为内地曾经盛行一时的“民族风”“西北风”也应当归入“中国风歌曲”的大类。
①何为“中国风”歌曲,许多的音乐人及听众都有自己判别标准。
“中国风”歌曲的代表性词人方文山作出了这样的解释:“如单纯缩小范围仅讨论歌词的话,一言以蔽之,就是词意内容仿古典诗词的创作。
但一般对‘中国风歌曲’的认知还包括作曲部分,因此,若将‘中国风歌曲’作较为‘广义解释’的话,则是曲风为中国小调或传统五声音阶的创作,或编曲上加入中国传统乐器……以及歌词间夹杂着古典背景元素的用语……只要在词曲中加了这些元素,不论加入元素的多寡或比重为何,均可视同为所谓的‘中国风歌曲’”。
而目前认同度比较高的是音乐制作人黄晓亮给出的定义——“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
对中国民族风流行音乐的思考
最近,中国最大热的歌曲莫过于《最炫民族风》了,各大网站,各大电台,街上,路上,学校,家里,视频MV,手机铃声……这首
歌如去年的神曲《忐忑》一样席卷中国。
相比以前一说起音乐,很
多人的第一反应不是贝多芬、莫扎特一类的大师所创作的那些名曲,就是美国、韩国等流行的电子音乐,这些具有民族风的中国流行音
乐越来越受到青睐。
虽然很多人在唱和转发这些歌曲的时候多多少
少都带有点玩乐的意味,可是不可否认的事,如今中国人又重新越
来越接受这些特色鲜明的民族风音乐了,而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人的
一些价值观、人生观,甚至说一种思想意识的改变呢?接下来,我
将会从民族风音乐产生的原因、民族风音乐的赏析和民族风音乐与
人生的关系做出论述和分析。
民族音乐与民族风流行音乐
中国有5000年之久的历史,民族音乐作为其不可或缺的精华的
一部分,当然也源远流长。
早在远古时期,涂山氏之女就作了"候人歌",其虽仅有"候人兮猗"一句,但也成为音乐的萌芽。
此后,随着
历朝历代音乐的发展,中国民族音乐逐渐形成了器乐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和民间舞蹈音乐五大类别,其讲究艺术表现的
中和、简约、适度、含蓄、空灵,并以五声音阶为主。
一直以来中
国民族音乐都得到了长久的发展,可到了20世纪,随着西方音乐的
大量传入,加上思想领域内的“欧洲中心论”以及国人缺乏对民族
音乐文化的深层认识,使得中国民族音乐渐受冷落。
然而,改革开
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源于一些音乐人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反思,
不少音乐人都提出了“新民乐”或“民族音乐交响化”的概念、
“复古风”的兴起、“古今融合”和“中外结合”成为当今流行音
乐创作的新特点的大环境下、“凤凰传奇”、龚丽娜、萨顶顶等一
些民族流行音乐歌手的出现,使民族风音乐呼之欲出。
此时,音乐
人们将具有中国古典风格和民族传统的诗词、曲艺、武术、传奇等
加盟到流行音乐中,与现代节奏和流行音调相结合,就产生和形成
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流行音乐。
对民族风音乐的赏析
我想,大多数人对和平之月、二泉映月、十面埋伏等极具中国
风格的古典音乐并不熟悉,但是对于融合了民族风的流行音乐大概
都有所了解。
对于我来说,让我印象深刻的民族风流行音乐有韩红
的《天路》,其阐述的是工人们用铁一样的双手,创造了奇迹,用
铁一样的意志铸造了一条通往天堑的路——青藏铁路的伟大壮举,
歌词里包含着对参与建设的人们的敬意,整首歌听起来让人激情澎湃;萨顶顶的《万物生》,我们可以从中能寻觅出佛教音乐的踪影,
但其又有别于佛教音乐的宁静、清淡。
那种原生态音乐的野性呼唤、电子乐特有的节奏冲击,无间融合形成巨大听觉震撼,醍醐灌顶,
荡涤心灵,使人如置身天籁细细体味人生真谛,进而达到精神上的
愉悦;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歌词描述的是一对恋人深情的见证。
就像鱼儿守着荷塘,就像星光伴着月亮。
笛子和古琴配合着淡
淡的吉他拨弦,确实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凉的氛围,仿佛月光和荷塘
就在眼前。
曲调柔美动听,令人心旷神怡……
其实这类的民族风流行音乐还有很多很多,它们共同的特点都
是纯朴自然。
其曲和词,创作理念都来自于自然和中国传统的特有
的文化精髓,所以会让人在聆听这些音乐的时候有种回归到纯朴简单,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古中国的感觉。
人们会被它独特的美和感觉
所吸引,特别是它与现代物欲横流的社会的相比较下,所散发的一
种独特的魅力。
所以在我看来,民族风流行音乐的好不仅好在它是
最近乐坛的大热,而且好在它的纯朴,美在它的神秘与魅力。
民族风音乐与人生
在这么多民族风流行音乐的音乐人中,我最为欣赏的是萨顶顶,因为她的音乐总能给我一种脱俗空灵的感觉,是一种难以用言语或
文字来表达的感觉,只有静心去聆听她的音乐,才能获得那种神秘与美的享受。
萨顶顶被誉为“传奇女伶”“梵音天后”。
她拥有一副令所有人惊羡的独特嗓音、极强的辨识度、丝丝融合的表现力、独一无二的演绎方式和风格。
她把电音舞曲,中国古典民族文化,中国民族特有乐器和东方独特神秘主义舞蹈结合起来,以讲话般朴素的民族原生态演绎歌曲。
毕业后,她抛弃尘世的浮名繁华,剑走偏锋的自学梵语,遍游中国文化圣地,静心体验,音乐灵感完全来自于自己对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研究和体验,从五千年的光华里提炼出来真正属于民族的精髓。
萨顶顶认为歌唱是先于文字的人类第一语言,那就是说人在不会说话之前已经创造了音乐。
因此她创造了独特的“自语”式演唱,以无意义的随性哼唱来表达自己情绪,来期待心与心的纯粹交流和感动。
这种演唱方式更被环球唱片亚太地区总裁Max Hole称为“与神交流的语言”。
从萨顶顶的人生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独具创造力和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付诸于实践的人。
当很多从音乐学院毕业的人都在争破头想做一名为唱而唱的为生计而活的流行歌手时,她却有勇气去四周游历,去到像莫高窟等中国文明发祥地的地方,去领悟音乐和人生的意义,并把其对中国原生态文化的理解注入到她的
音乐当中。
我想,或许那也属于中国文化精髓的一部分吧,而勇敢,创新或许也是现代音乐人甚至是现代中国人所缺乏的一种精神吧。
如果从民族风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发展也是经过了一
个漫长的孕育,衰落和新生的过程,我想,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吧。
如果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失去了勇敢,失去了创造的勇气,失去了
前进的方向,我们便会陷入迷茫,不知所措,那将会是一件多么可
怕的事情呀。
所以,无论现在我们走到哪个岔口,走在哪条路上,
都不要操之过急,有时候不妨停下来,先思索一下自己究竟想要的
是什么,自己还有没有勇敢与创造的勇气,再继续走下去。
否则,
失去的可能不只是沿途美好的风景,可能还会有毕生的遗憾。
追随
了一生却无方向无所获,在我看来,那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剧。
另外,民族风音乐近段时间在乐坛的兴起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那就是任何的成功都需要一个机遇。
其实,在这些民族风音乐大热
之前,很多流行歌手都曾把民族元素加入到他们的音乐里,像周杰
伦的《东风破》、《菊花台》等,林俊杰的《曹操》、《江南》等,但这些音乐都并没有引起很广泛的效应,因为那个时候并没有那样
一个契机。
而现在,越来越多人重视回归本土文化和中国文化,无
论是调侃也好,带着点玩乐趣味也罢,我觉得,正是这些东西给民
族风音乐的兴起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带给了其机遇。
再换一个
角度,其实人生也一样,我们的成功需要机遇。
但是我也认为现在暂时没有机遇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我们做好充足的准备,一旦机遇来临,毕竟酝酿已久的才是最美的。
我相信民族风的流行音乐肯定还会有很大的发展,或许我们不仅仅只会在微博上转发一下调侃一下这些民族风流行歌曲,更重要的是要从这些民族风流行音乐中看到些什么,获得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