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牛顿第二定律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7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即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而以物理学的观点来看,牛顿运动第二定律亦可以表述为“物体随时间变化之动量变化率和所受外力之和成正比”,即动量对时间的一阶导数等于外力之和。
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了在宏观低速下,比例式表达:a∝F/m,F∝ma;用数学表达式可以写成F=kma,其中的k为比例系数,是一个常数。
但由于当时没有规定多大的力作为力的单位,比例系数k的选取就有一定的任意性,如果取k=1,就有F=ma,这就是今天我们熟知的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英文名称Newton's Second Law of Motion-Force and Acceleration2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
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在国际单位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它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加速度的力,叫做1N。
即1N=。
3公式F合=ma注:单位为N(牛)或者(千克米每二次方秒),N=。
(当单位皆取国际单位制时,k=1,即为)牛顿发表的原始公式:(见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动量为p的物体,在合外力为F的作用下,其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等于作用于物体的合外力。
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以t为自变量,p为因变量的函数的导数,就是该点所受的合外力。
即:而当物体低速运动,速度远低于光速时,物体的质量为不依赖于速度的常量,所以有这也叫动量定理。
在相对论中F=m a是不成立的,因为质量随速度改变,而依然适用。
由实验可得在加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
(只有当F以N,m以kg,a以为单位时,F合=m a成立)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比例式来表示,这就是:a∝F/m 或F∝ma这个比例式也可以写成等式:其中k是比例系数。
[1](详见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必修一p74页)4几点说明简介1、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之间的关系。
它是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之一,也被称为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本文将从牛顿第二定律的历史背景、具体表达式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牛顿第二定律由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于17世纪末提出。
在牛顿之前,世界上对运动定律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而牛顿通过多次的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提出了这个关于力和运动的基本定律,从而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二、定义与表达式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作用力和质量的乘积成正比。
具体的表达式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F = 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三、实际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在物理学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际应用示例:1. 机械运动在机械运动中,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以及所需的力。
例如,当我们使用力推动一个物体时,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从而预测物体的运动轨迹。
2. 环境工程在环境工程中,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来计算物体所受的外力大小。
例如,当工程师设计桥梁或建筑物时,需要考虑所承受的荷载大小,通过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计算出设计所需的结构强度。
3. 交通工程在交通工程中,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来计算车辆的加速度和速度。
例如,在汽车工程中,通过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计算出车辆受到的驱动力,从而预测车辆的加速度和速度。
4. 物体的平衡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来分析物体的平衡状态。
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也为零,即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综上所述,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可以用来描述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之间的关系。
它在物理学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力的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
它揭示了物体的运动与作用在其上的力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 = ma。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牛顿第二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一、原理牛顿第二定律的原理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换句话说,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增大时,它的加速度也会增大;当物体的质量增大时,它的加速度则减小。
数学表达式F = ma中,F代表作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加速度。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所受的力,以及物体的加速度。
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力学、动力学、航天等。
以下是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例子:1. 汽车加速当我们在汽车上踩下油门时,引擎会产生一个向前的力,推动汽车加速。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与推动力成正比,与汽车的质量成反比。
因此,如果我们增大引擎的输出力,汽车将更快地加速。
2. 弹簧振动弹簧振动是一个常见的物理现象。
当我们拉伸或压缩弹簧时,弹簧会产生一个与变形成正比的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弹簧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所以,当我们增大弹簧的压缩或拉伸程度时,弹簧的振动频率会加快。
3. 物体沿斜面滑动当一个物体沿斜面滑动时,斜面会对物体施加一个向下的力,称为重力分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与重力分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因此,物体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物体质量越小,加速度越大。
三、结论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揭示了物体运动和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与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各种物理现象,为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总之,牛顿第二定律是物理学领域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的重要性体现在我们对物体力学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研究中。
牛顿第二定律的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也被称为力学的基本定律。
它是由著名的物理学家兼数学家艾萨克·牛顿在17世纪晚期提出的,通过这一定律,我们能够了解力量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简洁地表达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具体而言,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以下的数学公式表示:F = ma,其中F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m为物体的质量,a 为物体的加速度。
简单来说,这个定律表明了一个物体所受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成正比,质量越大,所受的加速度越小;质量越小,所受的加速度越大。
这个定律可以从直观上解释为:越大的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物体的运动就会越快;而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一个质量较大的物体上,它的加速度就会变小。
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重大,它不仅使我们能够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还为我们解释了许多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例如,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重物和一个轻物体受到相同大小的力时,重物体的加速度较小,而轻物体的加速度较大。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它不仅适用于描述微观物体的运动,也可以用于解释宏观物体的运动。
在工程学、天体物理学、力学等领域中,牛顿第二定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实际情况的分析和计算。
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预测物体受力时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化。
总而言之,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基本的物理定律,它揭示了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许多物理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和公式进行详细解释,并探讨其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在本文中,将按照以下结构介绍牛顿第二定律的名词解释。
首先,在引言部分对本文的概述进行说明,同时明确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的第一小节,将详细阐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和公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重要的物理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一、牛顿第二定律内容1. 表述-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 用公式表示为F = ma,其中F是合外力(单位为N),m是物体的质量(单位为kg),a是加速度(单位为m/s^2)。
二、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 因果性-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是力作用在物体上的结果。
只要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物体就具有加速度。
2. 矢量性- 加速度a与合外力F都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由合外力的方向决定。
公式F = ma是矢量式,在应用时,要选定正方向,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3. 瞬时性- 加速度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关系。
当物体所受合外力发生变化时,加速度随即发生变化;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
例如,弹簧弹力随形变量变化而变化,弹力变化时,物体的加速度也随之瞬间改变。
4. 同体性- F = ma中F、m、a是对同一物体而言的。
在分析问题时,要明确研究对象,不能张冠李戴。
5. 独立性- 当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每个力都独立地产生一个加速度,就像其他力不存在一样。
物体的实际加速度等于各个力单独作用时产生加速度的矢量和。
例如,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_1和摩擦力F_2,那么在水平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有F_1 - F_2=ma,这里拉力F_1独立产生加速度a_1=(F_1)/(m),摩擦力F_2独立产生加速度a_2 =-(F_2)/(m)(负号表示方向与拉力产生加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实际加速度a = a_1 + a_2=(F_1 - F_2)/(m)。
三、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1. 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步骤:- 确定研究对象。
-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求出合外力F。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求出加速度a。
- 再根据运动学公式(如v = v_0+at、x=v_0t+(1)/(2)at^2等)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速度、位移、时间等)。
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总结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该定律的数学表达形式为F=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下面将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几个关键点进行总结。
1. 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牛顿第二定律是基于质点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指出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
当物体受到合力时,它将产生加速度,而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2.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形式为F=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公式表明,当物体所受的合力增大时,它的加速度也会增大;当物体的质量增大时,它的加速度会减小。
3. 牛顿第二定律的单位根据国际单位制,力的单位是牛顿(N),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平方秒(m/s²)。
因此,牛顿第二定律的单位可以表示为N=kg×m/s²。
4.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在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机械运动中,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
在工程学中,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设计和分析各种机械系统。
在天体力学中,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来研究行星、卫星等天体的运动规律。
5. 牛顿第二定律的局限性牛顿第二定律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适用。
例如,在极小尺度的微观领域,量子力学的规律会取代经典力学的描述;在高速运动的情况下,相对论效应需要考虑。
此外,牛顿第二定律也无法解释某些特殊情况下的运动规律,如黑洞的行为等。
6. 牛顿第二定律的推广形式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推广到多体系统中。
对于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每个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
通过对每个物体的运动方程进行联立,可以求解出整个系统的运动规律。
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重要定律,它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通过对物体所受的合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各种物理问题。
§3.2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目标: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能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力学问题2.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会进行相关的判断3.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重点: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教学难点: 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过程:[知识要点]一、牛 顿 第 二 定 律1.定律的表述:点评:若F 为物体受的合外力,那么a 表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某一个方向上的所有力的合力,那么a 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个力,那么a 仅表示该力产生的加速度,不是物体的实际加速度。
2.对定律的理解:(1)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在每个瞬时都有大小、方向上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表现为:合外力恒定不变时,加速度也保持不变。
合外力变化时加速度也随之变化。
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2)矢量性:牛顿第二定律公式是矢量式。
公式mF a =只表示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大小关系.矢量式的含义在于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3)同一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及质量的关系,是对同一个物体(或物体系)而言,即 F 与a 均是对同一个研究对象而言.3.牛顿第二定律确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明确了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的定量关系。
联系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或纽带就是加速度。
[例题精选]【例1】质量为M 的木块位于粗糙水平桌面上,若用大小为F 的水平恒力拉木块,其加速度为a 。
当拉力方向不变,大小变为2F 时,木块的加速度为a `,则( )A .a `=aB .a `<2aC .a `>2aD .a `=2a【例2】如图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 点并系住物体m .现将弹簧压缩到A 点,然后释放,物体一直可以运动到B 点.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恒定,则( )A .物体从A 到O 先加速后减速B .物体从A 到O 加速运动,从O 到B 减速运动C .物体运动到O 点时所受合力为零D .物体从A 到O 的过程加速度逐渐减小【例3】如图所示,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车厢中,悬挂小球的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7°角,球和车厢相对静止,球的质量为1kg .(g =10m/s 2,sin37°=0.6,cos37°=0.8)(1)求车厢运动的加速度并说明车厢的运动情况.(2)求悬线对球的拉力.【例4】质量为12kg 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子和地面的滑动摩擦因数为0.3,现用倾角为37 的60N 力拉箱子,如图所示,3s 末撤去拉力,则撤去拉力时箱子的速度为多少?箱子继续运动多少时间而静止?【例5】一个质量为0.2 kg 的小球用细线吊在倾角θ=53°的斜面顶端,如图,斜面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不计摩擦,当斜面以10 m/s 2的加速度向右做加速运动时,求绳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针对训练]1、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B .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其速度不可能为零C .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不为零D .合外力变小的,物体一定做减速运动 2、物体在受到与其初速度方向一致的合外力F 的作用下作直线运动,合外力F 的大小随时间t 的改变情况如图所示,则物体的速度:( )A .先变小后变大B .先变大后变小C .一直变小D .一直变大 3、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最后又落回原处,若考虑空气阻力,且阻力在整个过程中大小不变,则物体A .上升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一定大于下降过程的加速度的大小B .上升过程最后1s 内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下降过程中最初1s 内位移的大小C .上升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一定小于下降过程所需要的时间D .上升过程的平均速度一定大于下降过程的过程的平均速度t4、如图所示,m =4kg的小球挂在小车后壁上,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
牛顿第二定律引言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的重要定律之一,由伟大的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在17世纪提出。
该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之间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牛顿第二定律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释。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如下的公式表达:F = 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净力(单位:牛顿),m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千克),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单位:米每秒平方)。
这个公式表明,在给定物体的质量下,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
换句话说,当物体所受的净力增加时,它的加速度也会增加。
物体的质量在牛顿第二定律中,物体的质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质量是物体对惯性的度量,即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能力。
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给定相同的力作用下,质量较大的物体具有较小的加速度,而质量较小的物体具有较大的加速度。
质量的标准国际单位是千克(kg),它与物体所含物质的量和物质的密度有关。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使用天平或称重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可以通过将物体放在天平上,并读取显示的质量来获得物体的质量。
加速度的计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ma,我们可以通过已知力和质量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公式可以改写为:a = F / m这意味着,加速度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净力除以物体的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来计算加速度。
例如,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利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所受的力,并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从而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汽车行驶当你在驾驶汽车时,加速踏板控制着车辆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施加在车辆上的净力等于车辆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因此,当你加大加速踏板的压力时,车辆将加速前进。
2. 绳子拉扯当你用一条绳子拉扯物体时,施加在绳子上的力会导致物体产生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归纳一、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F=kma,其中力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二、力的单位1.力的国际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2.“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力叫作1N,即1N=1_kg·m/s2.3.在质量的单位取kg,加速度的单位取m/s2,力的单位取N时,F=kma中的k=1,此时牛顿第二定律可表示为F=ma.大重点: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a=Fm是加速度的决定式,该式揭示了加速度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及物体的质量,加速度的方向取决于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向.(2)a=ΔvΔt是加速度的定义式,但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变化量及所用的时间无关.(3)公式F=ma,单位要统一:表达式中F、m、a三个物理量的单位都必须是国际单位.(4)公式F=ma中,若F是合力,加速度a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若F是某一个分力,加速度a为该力产生的分加速度.二、牛顿第二定律的四个性质(1)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只要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0,物体就具有加速度.(2)矢量性:F=ma是一个矢量式.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由它受的合力方向决定,且总与合力的方向相同.(3)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力是瞬时对应关系,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4)独立性: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产生加速度,物体的实际加速度是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三、合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1.力与加速度为因果关系:力是因,加速度是果.只要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零,就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与合力方向是相同的,大小与合力成正比(物体质量一定时).2.力与速度无因果关系: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可以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有夹角.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四、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1.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画出受力分析图,明确运动性质和运动过程.(3)求出合力或加速度.(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方法(1)矢量合成法: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这两个力的合力,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即加速度的方向.(2)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求物体所受的合力.①建立直角坐标系时,通常选取加速度的方向作为某一坐标轴的正方向(也就是不分解加速度),将物体所受的力正交分解后,列出方程Fx=ma,Fy=0(或Fx=0,Fy=ma).②特殊情况下,若物体的受力都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也可将坐标轴建立在力的方向上,正交分解加速度a.=max=may 列方程求解.。
第二单元 牛顿第二定律基础知识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2.公式:F=ma3、对牛顿第二定律理解:(1)F=ma 中的F 为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2)F =ma 中的m ,当对哪个物体受力分析,就是哪个物体的质量,当对一个系统(几个物体组成一个系统)做受力分析时,如果F 是系统受到的合外力,则m 是系统的合质量.(3)F =ma 中的 F 与a 有瞬时对应关系, F 变a 则变,F 大小变,a 则大小变,F 方向变a 也方向变.(4)F =ma 中的 F 与a 有矢量对应关系, a 的方向一定与F 的方向相同。
(5)F =ma 中,可根据力的独立性原理求某个力产生的加速度,也可以求某一个方向合外力的加速度.(6)F =ma 中,F 的单位是牛顿,m 的单位是千克,a 的单位是米/秒2.(7)F =ma 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例1】如图所示,轻绳跨过定滑轮(与滑轮问摩擦不计)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物体,一端用P N 的拉力,结果物体上升的加速度为a 1,后来将P N 的力改为重力为P N 的物体,m 向上的加速度为a 2则( )A .a 1=a 2 ;B .a 1>a 2 ;C 、a 1<a 2 ;D .无法判断简析:a 1=P/m ,a 2=p/(m +gP )所以a 1>a 2 注意: F =ma 关系中的m 为系统的合质量.二、突变类问题(力的瞬时性)(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与其所受的合外力F 有瞬时对应关系,每一瞬时的加速度只取决于这一瞬时的合外力,而与这一瞬时之前或之后的力无关,不等于零的合外力作用的物体上,物体立即产生加速度;若合外力的大小或方向改变,加速度的大小或方向也立即(同时)改变;若合外力变为零,加速度也立即变为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可以突变)。
(2)中学物理中的“绳”和“线”,是理想化模型,具有如下几个特性:A .轻:即绳(或线)的质量和重力均可视为等于零,同一根绳(或线)的两端及其中间各点的张为大小相等。
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基本应用一、瞬时问题1.当物体所受合力发生突变时,加速度也同时发生突变,而物体运动的速度不能发生突变。
2.轻绳(或轻杆)和轻弹簧(或橡皮条)的区别如图1图1甲、乙中小球m1、m2原来均静止,现如果均从图中A处剪断,则剪断绳子瞬间图甲中的轻质弹簧的弹力来不及变化;图乙中的下段绳子的拉力立即变为0。
(1)轻绳(或轻杆):剪断轻绳(或轻杆)后,原有的弹力将突变为0。
(2)轻弹簧(或橡皮条):当轻弹簧(或橡皮条)两端与其他物体连接时,轻弹簧(或橡皮条)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二、两类动力学问题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第一类:已知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第二类: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
2.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以加速度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三、超重和失重1.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等于0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
4.实重和视重(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2)视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将不等于物体的重力。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台秤的示数即为视重。
【自测在竖直方向运动的电梯地板上放置一台秤,将物体放在台秤上。
电梯静止时台秤示数为F N。
在电梯运动的某段过程中,台秤示数大于F N。
在此过程中()A.物体受到的重力增大B.物体处于失重状态C.电梯可能正在加速下降D.电梯可能正在加速上升答案D解析物体的视重变大,但是受到的重力没变,选项A错误;物体对台秤的压力变大,可知物体处于超重状态,选项B错误;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则加速度向上,电梯可能正在加速上升或者减速下降,选项C错误,D正确。
牛顿第二定律内容和公式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常见表述是: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F=ma 或 a=F/m(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F为物体所受的合力)(3)注意一点:F=ma 是当公式中F、m、a的单位分别是国际单位牛顿、千克、米每二次方秒才成立,如果不是国际单位,牛顿第二定律公式则为F=kma,k是一个比例系数。
(1)因果性:有力才有加速度,没力就没有加速度,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方,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就像你和你爸妈的关系,力就是你爸妈,加速度就是你,因为有你爸妈才有你,没有你爸妈就一定没有你,你爸妈是产生你的原因。
(2)矢量性:由公式可知,加速度的方向由物体所受合力方向决定,加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
(3)独立性: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个力都将独立的产生各自的加速度,都遵循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实际运动的加速度合力提供(或者每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每个力也会在自己的方向上产生独立的加速度,即Fx=ma1,Fy′=ma2。
(4)瞬时性: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5)牛顿第二定律只能解决惯性参考系中宏观低速的运动问题。
强调的方面:a、物体加速度的方向由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决定,所以,如果合力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那么物体肯定做加速运动,反之成立;只要有合力,不管速度如何,一定就有加速度。
b、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无关,只由合外力方向决定,并且和合外力方向相同。
c、加速度是运动学和力学的桥梁,从力学过度到运动学或运动学过度到力学,一定要加速度。
d、a=△v/△t是加速度的定义式,而a=F/m是加速度的决定式。
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定义了国际单位中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做1N;即1N=1kg·m/s2。
练习2 牛顿第二定律考点一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表达式F =ma 的理解(1)单位统一:表达式中F 、m 、a 三个物理量的单位都必须是国际单位.(2)F 的含义:F 是合力时,加速度a 指的是合加速度,即物体的加速度;F 是某个力时,加速度a 是该力产生的加速度.2.牛顿第二定律的六个特性3.合力、加速度、速度之间的决定关系(1)不管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只要合力不为零,物体都有加速度。
(2)a =Δv Δt是加速度的定义式,a 与Δv 、Δt 必然联系;a =F m 是加速度的决定式,a ∝F ,a ∝1m 。
(3)合力与速度同向时,物体运动;合力与速度反向时,物体运动。
【例1】(多选)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由F =ma 可知,m 与a 成反比B.牛顿第二定律说明当物体有加速度时,物体才受到外力的作用C.加速度的方向总跟合外力的方向一致D.当合外力停止作用时,加速度随之消失【例2】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下端固定,竖立在水平面上,其正上方A 位置有一只小球。
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在B 位置接触弹簧的上端,在C 位置小球所受弹力大小等于重力,在D 位置小球速度减小到零。
小球下降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B 位置小球速度最大B. 在C 位置小球速度最大C. 从A →C 位置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 从C →D 位置小球的加速度逐渐增大考点二 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1.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作出受力和运动的示意图.(3)求合力F 或加速度a .(4)根据F =ma 列方程求解.2.解题方法(1)矢量合成法: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这两个力的合力,加速度的方向即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2)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求物体所受的合外力.①建立坐标系时,通常选取加速度的方向作为某一坐标轴的正方向(也就是不分解加速度),将物体所受的力正交分解后,列出方程F x =ma ,F y =0.②特殊情况下,若物体的受力都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也可将坐标轴建立在力的方向上,正交分解加速度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x =ma x F y =ma y 列方程求解. 【例3】如图,顶端固定着小球的直杆固定在小车上,当小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球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沿图中的( )A .OA 方向B .OB 方向C .OC 方向D .OD 方向【例4】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倾角为θ的斜面向上滑动,斜面静止不动,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1)求向上滑动时木块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若此木块滑到最大高度后,能沿斜面下滑,求下滑时木块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练习 多选)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 =ma 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由F =ma 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B.由m =F a 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合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C.由a =F m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D.由m =F a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到的合力求出由牛顿第二定律知,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我们用一个力推桌子没有推动时是因为( )A .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的物体B .桌子的加速度很小,速度增量很小,眼睛不易觉察到C .推力小于摩擦力,加速度是负值D .推力、重力、地面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等于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所以物体仍静止.一个物体在10 N 合外力的作用下,产生了5 m/s 2的加速度,若使该物体产生8 m/s 2的加速度,所需合外力的大小是( )A .12 NB .14 NC .16 ND .18 N如图所示,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 点并系住质量为m 的物体。
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律在物理学中,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律(Newton's Second Law of Motion)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与施加力的关系的基本定律。
它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力(F)等于物体质量(m)乘以物体加速度(a),即F = ma。
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律是基于质点的运动研究而建立的,描述了物体受力后产生的加速度变化。
该定律揭示了质量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解释物理现象。
1. 动量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动量(momentum)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质量乘以其速度。
动量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p = mv,其中p为动量,m 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
2.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律的定义和质量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推导出力的表达式。
根据这个定律,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其加速度。
数学表达式为F = ma。
3. 动量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律广泛应用于力学领域中。
通过该定律,我们可以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速度变化以及相互作用力等问题。
例如,在车辆碰撞中应用动量定律可以计算碰撞前后的车辆速度和碰撞力的大小。
4. 动量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动量定律在实际问题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通过应用动量定律可以计算火箭发射时所需的推力以及飞机起降的速度和距离等。
此外,动量定律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杂乱的交通事故并研究如何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5.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动量定律的重要衍生定律之一。
当一个物体在一个孤立系统中运动时,总动量将保持不变。
即系统内物体的各自动量之和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状态。
6. 动量定律与能量转化动量定律和能量转化是密切相关的。
根据动量定律,当两个物体发生碰撞时,它们的动量可以互相转移。
而在能量的转化中,动能和势能也会互相转换。
总结: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描述了物体受力后的加速度变化。
牛顿第二定律即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而以物理学的观点来看,牛顿运动第二定律亦可以表述为“物体随时间变化之动量变化率和所受外力之和成正比”,即动量对时间的一阶导数等于外力之和。
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了在宏观低速下,比例式表达:a∝F/m,F∝ma;用数学表达式可以写成F=kma,其中的k为比例系数,是一个常数。
但由于当时没有规定多大的力作为力的单位,比例系数k的选取就有一定的任意性,如果取k=1,就有F=ma,这就是今天我们熟知的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1英文名称Newton's Second Law of Motion-Force and Acceleration2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
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在国际单位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它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使质量为1kg 的物体产生1m/s²加速度的力,叫做1N。
即1N=1kgm/s²。
3公式F合=ma注:单位为N(牛)或者kgm/s²(千克米每二次方秒)动量为p的物体,在合外力为F的作用下,其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等于作用于物体的合外力。
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以t为自变量,p为因变量的函数的导数,就是该点所受的合外力。
即:而当物体低速运动,速度远低于光速时,物体的质量为不依赖于速度的常量,所以有这也叫动量定理。
在相对论中F=ma是不成立的,因为质量随速度改变,而依然适用。
由实验可得在加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
(只有当F以N,m以kg,a以为单位时,F合=ma成立)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比例式来表示,这就是:a∝F/m 或F∝ma这个比例式也可以写成等式:其中k是比例系数。
[1](详见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必修一p74页)简介1、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