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展开计算方法精编
- 格式:docx
- 大小:518.49 KB
- 文档页数:8
§3-7 钢材展开长度的计算钢材在弯曲前后只有中性层的长度没有变化,所以把它作为展开长度的计算依据,而中性层的位置视材料的弯曲程度和断面形状而定。
因此,先要确定中性层的位置,才能进行展开计算。
下面分别叙述常用钢材展开长度的计算方法。
一、圆钢、管子展开长度的计算圆钢、管子弯曲的中性层一般总是与中心线重合,所以展开可按中心线长度计算。
1、直角形的展开计算(图2-55a )已知尺寸A 、B 、d 、R ,则展开长度应是直段长度和圆弧长度之和。
(/2)22R d L A B R π+=+-+式中 L ——展开长度(毫米) R ——内圆角半径(毫米) A 、B ——直段长度(毫米) d ——圆钢或管子直径2、圆弧的展开计算(图2-55b ) 展开长度180L R απ=⨯或 (180)180L R βπ-=1()2180d L R απ=+⨯21()(180)2180d L R πβ=--⨯3、单弯头的展开计算图2-55c 为典型的单弯头管子。
已知 a 、b 、α、R 。
求 1L 、2L 及展开长度0L解 ∵ 1()sin L a χα+=∴1sin L αχα=- 把/2Rtg χα=代入上式得1sin 2L Rtg ααα=- 同理 21cos ()cos sin a L b L b αχχαα+=-+=-∴2cos cos sin sin 2a a Lb b Rtg αααχαα=--=-- 展开长度12L L R L α=++式中 α——以弧度代入。
二、钢板展开长度的计算钢板弯曲时,中性层的位置随弯曲变形的程度而定,当弯曲的相对半径(弯曲内半径R 与材料厚度t 之比)大于4时,则中性层的位置就在板厚的中间,中性层与中心层重合。
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即/R t ≤4时,中性层位于材料的内侧,随变形程度而定。
中性层的位置可用如下的经验公式计算:00R R t χ=+式中 0R ——中性层的曲率半径(毫米); R ——钢板内层的曲率半径(毫米); t ——钢板的厚度(毫米);0χ——中性层位置的经验系数,其值可查表2-1。
一、折床工作原理折弯就是将上、下模分别固定于折床的上、下工作台,利用液压伺服电机传输驱动工作台的相对运动,结合上、下模的形状,从而实现对板材的折弯成形。
二、展开的定义和折弯常识★折弯展开就是产品的下料尺寸,也就是钣金在折弯过程中发现形变,中间位置不拉伸,也叫被压缩的位置长度,也叫剪口尺寸。
★折弯V槽选择公式:当R=0.5时,V=5T;当R>0.5时V=5T+R 折弯展开会根据上模和下模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更换模具时必须考虑进去。
★折床的运动方式有两种:上动式:下工作台不动,由上面滑块下降实现施压;下动式:上部机台固定不动,由下工作台上升实现施压。
★工艺特性1.折弯加工顺序的基本原则:由内到外进行折弯;由小到大进行折弯;先折弯特殊形状,再折弯一般形状。
2.90°折弯及大于90°小于180°折弯选模:一般在SOP没有特殊要求或没有特殊避位的最好选用刀口角度为88°或90的折弯上模,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折弯角度的稳定性。
三、折弯展开尺寸计算方法,如右图:<1>直角展开的计算方法当内R 角为0.5时折弯系数(K )=0.4*T ,前提是料厚小于5.0MM ,下模为5TL1+L2-2T+0.4*T=展开<2>钝角展开的计算方法如图,当R=0.5时的展开计算A+B+K=展开K= ×0.4a=所有折弯角度1800-2 900<3>锐角展开的计算方法900折弯展开尺寸=L1+L2-2T+折弯系数(K),如右图:当内R角为0.5时折弯系数(K)=0.4*T,L1和L2为内交点尺寸展开=L1+L2+KK=( 180—@) /90 *0.4T<4>压死边的展开计算方法选模:上模选用刀口角度为300小尖刀,下模根据SOP及材料厚度选择V槽角度为300的下模。
先用 4.4.1所选的模具将折弯角度折到约300-650.展开死边=L1+L2-0.5T<5>压U边选模:上模选用刀口角度为300的小尖刀,下模根据SOP及材料厚度选择V槽角度为300的下模。
钣金展开计算方法及工艺处理一、钣金件展开方法:1、展开的计算原理:板材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客观存在到拉应力,内层受以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的长度在弯曲后与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折弯件展开长度的基准。
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下图所示的R角)较大,折弯角度(下图所示θ角)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层的距离用<90时)2.计算方法:2.1展开的基本公式: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展开长度=料外+料外-补偿量2.2.标注公差的尺寸设计值:取上下极限尺寸的中间值作设计标准值3、预开底孔3.1.展开过程中,除了对外形展开以外,对一些比如抽牙(翻边)攻丝,攻牙(挤牙.切削)翻边胀铆螺母(Z类产品).花齿压铆螺母(S类产品).压铆螺钉(FH类产品).压铆螺钉(NY类产品). 压铆螺母柱(SO、BSO、SOO、SOPC类产品)(注意3.5M3与M3底孔的差异).展开过程中,要先进行预开底孔(详细见附表五)4.开工艺孔:对于一些精度要求不高,需焊接打磨的产品,折弯转角处我们可以开一个折弯工艺孔,大小由板厚来决定,要比板厚大一些,也不宜过大,编程过程中尽量选用已使用过的合适的模具。
(便于减少模具及加工时间)。
4.1图有三种情况:全包、半包、搭边。
①所有搭边关系的,无需开工艺孔;②对于有包边板厚T〈1.5mm,无需开工艺孔;③对于有包边且板厚T≥1.5mm,需在转角处加开工艺孔。
工艺孔有两种方式:圆和U形;长圆孔的圆心在折弯线上。
如图a.b所示1.展开后为线段的部分,将其处理成下图所示工艺孔形式:如图c所示工艺孔宽度取0.5(LASER)或2.0(NCT)。
3当抽形边缘与折弯边(内尺寸)距离小于2.0mm,则会影响折弯加工,此时,相应折弯变形区作割孔处理或更改抽形尺寸,如附图e所示:1)在下列情况下,一律不允许开工艺孔:①有外观面或装配关系要求,未经客户允许的工件;②单独出货,未经客户允许的散件。
精心整理钣金中的展开计算一、钣金的计算方法概论钣金零件的工程师和钣金材料的销售商为保证最终折弯成型后零件所期望的尺寸,会利用各种不同的算法来计算展开状态下备料的实际长度。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简单的“掐指规则”,即基于各自经验的算法。
通常这些规则要考虑到材料的类型与厚度,折弯的半径和角度,机床的类型和步进速度等等。
总结起来,如今被广泛采纳的较为流行的钣金折弯算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折弯补偿的算法,另一种是基于折弯扣除的算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在钣金设计的计算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先了解以下几点:1、折弯补偿和折弯扣除两种算法的定义,它们各自与实际钣金几何体的对应关系2、折弯扣除如何与折弯补偿相对应,采用折弯扣除算法的用户如何方便地将其数据转换到折弯补偿算法3、K 因子的定义,实际中如何利用K 因子,包括用于不同材料类型时K 因子值的适用范围二、折弯补偿法为更好地理解折弯补偿,请参照图 1 中表示的是在一个钣金零件中的单一折弯。
图2是该零件的展开状态。
折弯补偿算法将零件的展开长度(LT) 描述为零件展平后每段长度的和再加上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
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则被表示为“折弯补偿”值(BA) 。
因此整个零件的长度就表示为方程(1):LT=D1+D2+BA(1)折弯区域(图中表示为淡 *** 的区域)就是理论上在折弯过程中发生变形的区域。
简而言之,为确定展开零件的几何尺寸,让我们按以下步骤思考:1、将折弯区域从折弯零件上切割出来2、将剩余两段平坦部分平铺到一个桌子上3、计算出折弯区域在其展平后的长度4、将展平后的弯曲区域粘接到两段平坦部分之间,结果就是我们需要的展开后的零件图 15.K- 因子法K-因子是描述钣金折弯在广泛的几何形状参数情形下如何弯曲/展开的一个独立值。
也是一个用于计算在各种材料厚度、折弯半径 /折弯角度等广泛情形下的弯曲补偿 (BA) 的一个独立值。
图 4 和图 5 将用于帮助我们了解 K-因子的详细定义。
展开的计算法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 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 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钣金展开计算公式
90°折弯:
折弯补偿法:按内尺寸计算:L1+L2+L3+……+Ln+0.4T×n(n为折弯次数)折弯扣除法:按外尺寸计算:L1+L2+L3+……+Ln-1.6T×n(n折弯次数)
非90°折弯:
按内尺寸计算:L1+L2+L3+……Ln+0.4T×(θ/90°)×n(n折弯次数,θ为折弯的角度=180°-零件的角度)
注:非90°折弯只能按照内尺寸计算
卷圆:
按内尺寸计算:L+2π(r+0.4T)*θ/360; 其中卷圆部分的圆弧长度可以直接在CAD里面测量标注出来。
(θ为卷圆的角度)
压死边:
折弯补偿法:按内尺寸计算:L1+L2+L3+……+Ln+1.6T×n(n为折弯次数)折弯扣除法:按外尺寸计算:L1+L2+L3+……+Ln -0.4T×n(n为折弯次数)段差:
直边段差(H≤3.5T)
折弯补偿法:按内尺寸计算:L1+L2+H(H为段差高度)
折弯扣除法:按外尺寸计算:L1+L2+H-2T(H为段差高度)
斜边段差(H≤3.5T)
折弯补偿法:按内尺寸计算:L1+L2+l+T(l为段差对齐标注的高度)
注:非90°折弯只能按照内尺寸计算
当H>3.5T时,按正常的一正一反两道折弯工序计算,不视为段差。
钣金展开计算公式(最终定稿)第一篇:钣金展开计算公式钣金展开计算公式当角度为钝角时:L=L1+L2-[2×(180-角度)/90×材料厚度+M×角度/90]当角度为锐角时:L=L1+L2-[180/角度×材料厚度-(180-角度)/180 ]第二篇:钣金展开计算公式--很实用先说一个名词:折弯余量折弯余量这个名词我在论坛别的贴子已经说过,这里再重复一下:一个已成形的钣金折弯,它有三个尺寸:两个轮廓尺寸和一个厚度尺寸,定义两个轮廓尺寸为L1、L2,厚度尺寸为T,我们都已知道,L1+L2是要大于展开长度L的,它们的差值就是折弯余量,我定义为K,那么一个弯的展开尺寸L=L1+L2-K。
一般冷轧钢板的K值(条件:90度弯,标准折弯刀具T=0.8 K=1.6 T=1.0K=1.8 T=1.2K=2.1 T=1.5K=2.5 T=2.0K=3.5 T=2.5K=4.3 T=3.0K=5.0 T=3.5 K=6.5 T=4.0 K=7.0 T=5.0 K=8.5)1.6-0.8=0.8 1.8-1.0=0.82.1-1.2=0.9 2.5-1.5=1.03.5-2.0=1.54.3-2.5=1.85.0-3.0=2.06.5-3.5=3.07.0-4.0=3.08.5-5.0=3.5实例二:实例三:不规则折弯按K因子=0.5,直接用AUTOCAD画中性层测量。
如有偏差再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一般也差不了多少。
折弯时调整下模槽宽也可将偏差的展开尺寸调整成合格的折弯外形(当然在一定的范围内)。
还有一外钣金件总有一些壁外形偏差允许大一些,可将偏差累积到那些壁去。
死边按L1+L2-0.5t 在模型中直接修改dev.l值为1.5*t 就可以了!第三篇:钣金展开基于Pro/Engineer 钣金件展开的应用研究引言人造卫星和航天飞船上使用大量的钣金成形零件,如有效载荷铝合金支架、飞船蒙皮桁条等。
展开的计算法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 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 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