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非金属矿山井下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必备手册.套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3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政策解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一司薛剑光一、全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状况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金属非金属矿山7万多座,其中金属矿山8000多座,地下开采矿山近1万座;还有在建矿山1万多座。
全国共有尾矿库近12000座,在建尾矿库1500多座。
2001至2010年的10年间,全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共发生各类事故16794起,死亡21259人,平均每年事故死亡2000多人。
10年间发生了7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794人。
二、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要求2010年7月19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明确要求:煤矿、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3年之内完成。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了6个安全生产强制标准,于2011年9月1日实施:AQ2031-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AQ2032-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AQ2033-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AQ2034-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AQ2035-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AQ2036-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2011年7月13号下发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切实加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通知”。
时限要求金属非金属矿山要组织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及其工作职责,保障资金投入,明确进度安排,确保2013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任务。
现有生产企业现有生产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要结合矿山实际进行“六大系统”设计、施工、验收、总结。
逾期未完成“六大系统”建设的地下矿山一律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限期整改。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运行管理制度引言井下作业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同时也是不安全和风险较高的工作环境。
为了确保矿工在井下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保障矿山的正常生产运营,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运行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本文将认真介绍该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运行要点。
一、制度概述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运行管理制度是一个涵盖了六个关键方面的制度体系,旨在规范和管理井下作业过程中的安全行为,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和井下设施的正常运行。
二、制度内容1. 通风系统管理通风系统是井下作业过程中紧要的安全保障措施,本制度要求:•确保通风风量和气流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设备;•供给必要的通风教育培训。
2. 瓦斯抽放管理井下瓦斯是一种常见的安全隐患,本制度要求:•订立瓦斯抽放计划,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执行;•建立瓦斯监测系统,定期检测瓦斯浓度并适时实行相应措施;•做好瓦斯防治的培训和宣扬工作。
3. 顶板管理井下顶板的稳定性对矿工的安全至关紧要,本制度要求:•定期进行顶板稳定性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实行相应的措施;•建立顶板监测系统,适时发觉顶板位移和下沉的迹象;•加强矿工顶板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本领。
4. 水处理及排水系统管理井下的水处理和排水系统是保障井下安全和设施正常运行的紧要环节,本制度要求:•确保水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立并执行排水计划,确保井下的排水畅通;•加强水处理和排水的培训工作,提高全体矿工的应急处置本领。
5. 供电系统管理井下的供电系统对矿山生产的正常运行至关紧要,本制度要求:•定期进行供电设备的巡察检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加强对矿工的电气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电气安全意识;•建立应急供电系统,保障井下的应急照明和通信。
6. 救援系统管理应急救援系统在井下作业中是最后一道保险,本制度要求:•确保应急救援人员和装备的储备和准备;•订立救援预案,确保救援工作的高效运行;•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提高矿工的应急响应本领。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范地下矿山是金属和非金属等矿产资源的主要开采地,为了确保矿工和设备的安全,提高矿山生产效率,建设规范的安全避险系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六大系统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规范的建设。
1. 监测系统监测系统是地下矿山安全避险的核心。
通过安装地质监测设备、地下水位监测仪等设备,实时监测地下矿山的地质构造、地震活动、气体浓度等情况,及时预警地质灾害和事故风险。
2. 通风系统通风系统是地下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合理设计通风管道布局,安装通风设备,确保矿井内空气流通畅通,降低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等事故的发生率。
3. 应急救援系统应急救援系统是地下矿山安全避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配置足够的急救设备和应急物资,培训矿工应急逃生和救援技能,提高矿山事故抢险救援的能力。
4. 消防系统消防系统是地下矿山火灾防控的关键。
设置火灾报警器、安全出口指示灯等设备,定期进行消防设备检查和演练,提高矿井内火灾的发现和扑救速度。
5. 输送系统输送系统是地下矿山安全生产的保障之一。
保持矿井内巷道畅通,定期检查输送设备的安全性能,防止运输设备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生产中断。
6. 管理系统管理系统是地下矿山安全避险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矿山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对矿山生产作业和设备管理的监督和检查,提高矿山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规范对于保障矿山生产安全、提高矿山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只有全面规范地建设以上六大系统,才能有效避免矿山事故的发生,确保矿工和设备的安全,实现矿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愿各矿山企业引起重视,积极推动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规范,共同促进矿山行业的健康发展。
甘肃厂坝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厂坝铅锌矿GSCBNMC-CBK-AQ-70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检查检修制度第1页共6页第次修改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检查检修制度1.目的为了搞好我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备设施管理,保证系统运行正常,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涉及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备设施运行管理的所有单位。
3.术语、定义本制度所称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压风自救系统、监测监控系统、通信联络系统和紧急避险系统。
4.井下人员定位系统4.1系统主机及联网主机应双机或多机备份,24 小时不间断运行,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备用主机应在5分钟内投入工作。
4.2定期检查在线式不间断电源、设备接地装置和防雷装置,保证性能稳定可靠。
4.3监控室值班人员要及时对人员定位显示设备及系统主机进行擦拭、除尘,高温天气应开窗通风或地面洒水降温,保证机房温度适中。
4.4人员定位系统要设置相关的登陆口令,并定期更改登陆口令,防止个别人员篡改入井人员登陆信息记录。
4.5及时对记录进行硬盘式存储、备份,防止系统崩溃数据丢失。
4.6如发现系统显示人员与实际人员不符合情况,应查清原因及时修复系统,并做详细记录。
4.7井下人员分站应设置在便于读卡、观察、调试、检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位置。
4.8井下监控维护人员定期巡查各个分站,保证分站悬挂位置合理,信号传输光缆畅通,读卡功能稳定可靠。
4.9下井人员要妥善保管好人员定位识别卡,识别卡严禁擅自拆装,防止浸水、磕碰,如有损坏按原价赔偿。
4.10及时筛选坏卡,保证坏卡不入井。
5.供水施救系统5.1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井下供水施救系统设施设备具体由所在区域责任单位负责,应设置专人进行管理、维修及保养。
5.2供水施救系统维护人员在当班工作中,首先应检查管路及其附属设施是否完好,附近顶板、侧帮岩石垮落是否会对管路造成损害,影响正常使用。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的通知(2010年10月9日安监总管一〔2010〕16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进一步提高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制定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一、总则(一)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二)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以下简称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
(三)地下矿山企业应按本规定要求期限安装使用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并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各系统正常运行。
(四)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矿山企业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的监督检查工作。
二、安装标准(五)监测监控系统。
1.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1年底前建立采掘工作面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采掘工作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以及主要工作地点风速的动态监控。
(1)一氧化碳传感器设置。
①采用压入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距离掘进工作面5-10m混合风流处和距离巷道出口10-15m回风流中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采用抽出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风筒口与工作面的混合风流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采用混合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距离掘进工作面5-10m混合风流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指南国家煤矿安监局启动《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指南》编写工作为着力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进一步提高煤矿技术装备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国家煤矿安监局决定组织编写《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指南》,并于3月24日在北京召开了《指南》编写工作启动会。
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出席启动会并讲话,国家煤矿安监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王树鹤主持启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和《指南》主要编写人员,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有关司局负责人,部分省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和行管部门负责人,有关煤炭企事业单位技术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赵铁锤在启动会上强调,推进煤矿企业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批示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煤矿安全基础工作,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
组织研究并编写一部关于“六大系统”建设的指导性读物,是指导各地、各煤矿企业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需要,也是推进煤矿企业开展企业“三达标”工作的需要,对规范和引导各地区、各煤矿企业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赵铁锤指出,在《指南》编写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体现特色的原则,既要体现标准化、规范化,引导不同类型的煤矿企业建设符合中国实际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又要体现高质量、高标准,引导产品制造厂家和煤矿企业严格产品质量,严格安全准入,严格维护管理,确保“六大系统”发挥作用;要准确把握“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的总体要求和基本规范,围绕“六大系统”是一个互相支持、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细化各系统建设完善的重点内容;要注意总结各地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各地、各煤矿企业规范有序地开展“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1 监测监控系统。
1.1 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1年底前建立采掘工作面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采掘工作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以及主要工作地点风速的动态监控。
1.1.1 一氧化碳传感器设置。
1.1.1.1 采用压入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距离掘进工作面5-10m混合风流处和距离巷道出口10-15m回风流中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采用抽出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风筒口与工作面的混合风流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采用混合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距离掘进工作面5-10m混合风流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
一氧化碳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0.3m,距巷壁不得小于0.2m。
混合风流处的一氧化碳传感器应有防止爆破冲击的防护设施。
1.1.1.2 每个采场入口处应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
1.1.1.3 掘进天井时,应按照独头掘进巷道的要求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
1.1.1.4 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应设定为0.0024%。
1.1.1.5 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安装,应做到维护方便和不影响行人行车。
1.1.2 风速传感器设置。
1.1.2.1 地下矿山各采掘工作面应设置风速传感器。
当风速低于或超过《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规定值时,应能发出报警信号。
1.1.2.2 矿井主通风机房应设置风速和风压传感器,实现对全矿井总风量的动态监测。
1.2 开采高硫等有自然发火危险矿床的地下矿山企业,还应在采掘工作面设置温度、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
1.3 存在大面积采空区、工程地质复杂、有严重地压活动的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2年底前建立完善地压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采空区稳定性、顶板压力、位移变化等的动态监控。
地下矿山企业应采用监测仪器或仪表,对开采范围内地表沉降量进行观测。
1.4 开采与煤共(伴)生矿体的地下矿山企业,应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在2010年底前建立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测监控。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标准及要求第一篇: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标准及要求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标准及要求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
根据安监总管一〔2010〕168号文要求,地下矿山应按规定要求安装使用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并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各系统正常运行。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标准及要求监测监控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包括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监控装置、通风系统动态监测装置、地压监测监控装置、作业人员出入视频监控装置。
本石场不属于开采高硫等有自然发火危险矿床的地下矿山企业,不属于存在大面积采空区、工程地质复杂、有严重地压活动的地下矿山企业,不属于开采与煤共(伴)生矿体的地下矿山企业。
按照安监总管一〔2010〕168号要求,本石场需要安装一氧化碳浓度监控装置、通风系统动态监测装置及作业人员出入视频监控装置。
监测监控系统在井口值班房设置具有数据显示、传输、存储、处理、打印、声光报警、控制等功能的监控终端,所有监测监控装置通过信号电缆连接至监控终端,所有监测监控结果及数据均能及时反馈至监控终端。
一氧化碳浓度监控装置本石场开采矿体为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白云质灰岩,围岩为灰岩或石英砂岩、粉砂岩,矿岩岩性稳定,对人体健康和周围环境不会造成影响。
但开采过程中,由于需要进行爆破作业,并采用内燃设备装运矿石,火药燃烧后产生的炮烟及内燃设备排出的尾气含有大量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物质,当其大量积聚于采场、运输巷道等作业场所而不能及时排出地表,超过一定浓度时,容易造成人员中毒事故。
为实现对井下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动态监控,确保作业场所的安全,设计选用GTH1000型一氧化碳传感器按要求安装于井下各部位。
GTH1000型一氧化碳传感器是新一代智能型一氧化碳传感器,采用标准信号输出,可与各种监控系统配套使用,连续监测工作环境中的一氧化碳浓度。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管理制度一、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制度(一)调度监控中心维护员负责本中心和安全监控分站(安全监督岗)监测监控系统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工作;分矿应指定人员负责井下各系统设备的安装、拆除、调校以及井下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设备正常供电。
调度监控中心和分矿负责系统的维护人员,应做好故障登记、检修、巡检、调校测试等记录。
(二)系统发出报警信息时,监测监控中心和安全监控分站(安全监督岗)值班人员应按规定程序及时处置,处置结果应记录备案。
(三)调度监控中心每3个月应对监测监控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数据保存时间应不少于2年,视频监控的图像资料保存时间应不少于1个月。
(四)调度监控中心和安全监控分站系统必须24小时运行,不得无故停机,否则处罚值班人员50元/次;处罚部门负责人100元/次。
(五)调度监控中心和安全监控分站的值班人员必须严格履行职责,做好值班记录,工作期间不得在电脑上玩游戏、听歌等做与工作无关事项,发现一次处罚值班人员各50元。
(六)各分矿不得随意改变监控区域,发现无故改变监控区域的,每次处罚分矿相关负责人500元。
(七)各分矿区域内地表的设备和线缆由分矿负责每日巡查,地表其余设备和线缆由调度监控中心维护员每周巡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和处理。
(八)分矿、施工队现场管理人员,每班应对管辖范围内设备和线缆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向分矿汇报,分矿报调度监控中心处理,调度监控中心维护人员无法处理时,报安全环保健康部,由该部门联系施工单位处理。
(九)在需要移设传感器、电缆等设备时,由分矿于移设前报请调度监控中心和安全环保健康部,经审批同意后,由分矿现场管理监督执行,严禁擅自停用。
(十)使用单位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监测设备和线缆的保护。
施工过程中造成各类线缆损坏的,在承担修复费用后,对负有直接责任的单位罚款5000元;对负有管理责任单位罚款1000元;造成传感器等监测设备报废、损坏或丢失的,除由责任单位按原价两倍赔偿外,对负有直接责任单位罚款1000元;对负有管理责任单位罚款500元。
中国黄金集团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管理工作,根据《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范》(AQ2031~2036/-2011),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所属矿山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运行管理及维护工作。
第三条矿山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指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
所有井工矿山必须按规定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并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
第六条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的验收监督检查工作。
发现系统不完善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责令停产整顿。
第四条各子(分)公司是管理“六大系统”建设完善运行工作的责任主体;各子(分)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各矿矿长是管理或落实“六大系统”运行的第一责任人,要落实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分管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组织做好“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管理运行及维护工作。
第五条各子(分)公司相关业务部门负责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各子(分)公司安全部门负责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第七条各子(分)公司所属井工开采的矿井必须在2012年底前完成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系统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必须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第八条所有基本建设矿井(包括未通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的已开始试生产矿井)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确保矿井建成投产之日就是“六大系统”完善之时。
第九条矿山应建立健全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专业技术员、值班人员、维护人员等相关人员。
第十条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管理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
矿山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包含: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井下通信联络系统。
一.监测监控系统简介:监测监控系统主要用来监控和预警有毒有害气体、火、冲击地压等重特大事故。
监测监控系统监测有毒气体浓度、风速、温度、粉尘、风压、馈电状态、风门状态、风筒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主通风机开停等,当出现超限或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行运行或掘进巷道停风时,自动切换相关区域的电源并封锁,同时报警。
系统还具有预警,火灾监控与与预警、矿山压力监测与预警等功能。
监测监控系统在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矿井下发生瓦斯爆炸等事故后,系统的检测记录是确定事故时间、爆炸源、火源等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监测的数据突变等信息分析事故时间。
根据监测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和时间顺序等分析事故源。
根据监测的设备状态分析火源。
根据监测的局部通风机、风门、主通风机、风速、风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分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原因。
根据监测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变化,分析波及范围等。
监测控制系统一般由传感器、执行机构、分站、电源箱(或电控箱)、主站(或传输接口)、主机(含显示器)、系统软件、服务器、打印机、大屏幕、UPS电源、远程终端、网络接口和电缆等组成。
传感器、执行机构、分站、电源箱(或电控箱)等设置在井下,其他设备设置在地面。
监测监控系统是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和其他安全事故预警的重要参数。
因此,采掘工作面及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及回风流等地点必须设置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测传感器。
当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报警浓度时,声光报警,提醒领导,生产调度等及时将人员撤至安全处,及时处理事故隐患,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爆炸等事故发生。
当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断电浓度时,切断被控区域电源,避免或减少由于电气设备失爆、违章作业、电气设备故障电火花或危险温度引起报气体爆炸;避免或减少开采、掘进、运输等设备运行产生的摩擦撞击火花及危险温度等引起气体爆炸。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发文号:安监总管一〔2010〕168号发布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一、总则(一)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二)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以下简称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
(三)地下矿山企业应按本规定要求期限安装使用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并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各系统正常运行。
(四)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矿山企业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的监督检查工作。
二、安装标准(五)监测监控系统。
1.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1年底前建立采掘工作面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采掘工作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以及主要工作地点风速的动态监控。
(1)一氧化碳传感器设置。
①采用压入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距离掘进工作面5-10m 混合风流处和距离巷道出口10-15m回风流中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采用抽出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风筒口与工作面的混合风流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采用混合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距离掘进工作面5-10m混合风流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
一氧化碳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0.3m,距巷壁不得小于0.2m。
混合风流处的一氧化碳传感器应有防止爆破冲击的防护设施。
②每个采场入口处应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
③掘进天井时,应按照独头掘进巷道的要求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
④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应设定为0.0024%。
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安装,应做到维护方便和不影响行人行车。
(2)风速传感器设置。
①地下矿山各采掘工作面应设置风速传感器。
当风速低于或超过《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规定值时,应能发出报警信号。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运行管理制度井下安全避险的“六大系统”是指在遇到井下事故时,采取的六种应急避险系统,包括备用通风系统、备用供氧系统、电力系统、排水系统、水帘系统、避险井下电话系统。
为了确保这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以下是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运行管理制度的一些内容:
1. 设立管理机构:负责对“六大系统”的运行进行管理和监督,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确定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 设备维护与保养:制定设备维护与保养计划,定期对“六大系统”的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应急预案:制定井下安全避险应急预案,明确各个系统的应急操作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启动“六大系统”。
4. 定期检查与测试:定期对“六大系统”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设备和功能的完好性和可靠性。
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和改进。
5. 培训与演练: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其应对井下事故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在危险情况下能够正确、迅速地操作“六大系统”。
6. 总结与改进:定期总结和评估“六大系统”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升安全避险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效率。
通过制定和执行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运行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井下安全避险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救援和抢险的效率。
同时,也能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证其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计划说明监测监控系统依据《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的通知,安检总管一(2010)168》,矿山应按规定要求期限安装使用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即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
矿山必须建立完善的视频监控系统,在+330m、+378m、+433m 中段平峒口、溜进口、中段运输巷道及巷道拐弯处、主要作业点和设备附近设备安装视频监控器,系统控制主端及监视器放置在矿调度室及提升机房内。
实现对平峒口、溜进口、人员进出场所等的视频监控。
矿山在施工过程中建立采掘工作面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井下安装一氧化碳传感器设置、风速传感器设置及视频监控系统。
(1)一氧化碳传感器设置①独头巷道掘进(包括天井)压入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在距工作面5~10m处,巷道出口10~15m处各设置一个一氧化碳传感器;混合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在距掘进工作面5~10m处混合风流处设置一个GTH1000型一氧化碳传感器。
②每个采场入口处设置一个一氧化碳传感器。
③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设定为0.0024%④一氧化碳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0.3m,距巷壁不得小于0.2m。
混合风流处的一氧化碳传感器应有防止爆破冲击的防护设施。
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安装,应做到维护方便和不影响行人行车。
目前+330m中段硐口及作业面安装2台视频监控器,+378中段硐口及作业面安装3台视频监控器,+418中段硐口及作业面安装2台视频监控器。
(2)风速传感器设置①矿山各采矿进路应设置风速传感器。
当风速低于或超过《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规定值时,应能发出报警信号。
②﹢418m回风平峒口主扇附近应设置风速和风压传感器,实现对全矿井总风量的动态监测。
(3)矿山应按要求建立监测监控系统,同时矿山安全人员应配置GTH1000(A)携带型一氧化碳测定器、CYH30携带型氧气测定器以及AZ8908携带型折叠式风速仪,随时对井下的一氧化碳、氧气及风速进行测定;应经常监测井下空气质量,井下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的0.5%;有害气体浓度超限时应停止作业,撤出人员。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运行管理制度井下安全避险是矿山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安全措施。
为了确保井下安全避险系统的有效运行,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运行管理制度。
一、井下安全避险系统的设置与管理1.安全避险系统的设置:根据矿井的具体情况,确定井下安全避险系统的布置和设备配置,确保各个区域都有可靠的安全避险设施。
2.安全避险系统的管理:建立井下安全避险系统的档案管理制度,对避险系统的设备状态、运行记录等进行进行详细记录和管理,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及时维护。
二、井下安全避险应急预案与演练1.应急预案的编制:制定完善的井下安全避险应急预案,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行动方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避险行动。
2.演练的开展:定期组织井下安全避险演练,包括模拟实际情况下的避险行动和设备操作,提高人员的应急避险能力和熟悉度。
三、井下安全避险设备的维护保养1.维护保养计划的制定:制定详细的井下安全避险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计划,明确保养的时间、方法和责任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设备维护保养的落实:严格执行维护保养计划,及时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修理和更换损坏的设备,确保设备随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四、井下安全避险设备的检测监控1.设备检测监控的内容:建立完善的井下安全避险设备的检测监控体系,包括设备的传感器监测、运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等,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2.监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定期对设备的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发现问题及时报警并进行维修,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五、井下安全避险人员的培训与教育1.培训计划的制定:制定井下安全避险人员的培训计划,包括安全知识、避险技能和应急预案的培训内容,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2.培训教育的实施:组织井下安全避险人员的培训教育活动,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六、井下安全避险工作的监督与评估1.监督检查的频次和内容:建立定期的井下安全避险工作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的频次和内容,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标准监测监控系统安装标准1.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1年底前建立采掘工作面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采掘工作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以及主要工作地点风速的动态监控。
(1)一氧化碳传感器设置。
①采用压入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距离掘进工作面5-10m混合风流处和距离巷道出口10-15m回风流中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采用抽出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风筒口与工作面的混合风流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采用混合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距离掘进工作面5-10m混合风流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
一氧化碳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0.3m,距巷壁不得小于0.2m。
混合风流处的一氧化碳传感器应有防止爆破冲击的防护设施。
②每个采场入口处应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
③掘进天井时,应按照独头掘进巷道的要求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
④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应设定为0.0024%。
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安装,应做到维护方便和不影响行人行车。
(2)风速传感器设置。
①地下矿山各采掘工作面应设置风速传感器。
当风速低于或超过《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规定值时,应能发出报警信号。
②矿井主通风机房应设置风速和风压传感器,实现对全矿井总风量的动态监测。
2.开采高硫等有自然发火危险矿床的地下矿山企业,还应在采掘工作面设置温度、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
3.存在大面积采空区、工程地质复杂、有严重地压活动的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2年底前建立完善地压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采空区稳定性、顶板压力、位移变化等的动态监控。
地下矿山企业应采用监测仪器或仪表,对开采范围内地表沉降量进行观测。
4.开采与煤共(伴)生矿体的地下矿山企业,应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在2010年底前建立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测监控。
5.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1年底前建立完善提升人员的提升系统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井口调度室、提升绞车房、提升人员进出场所(井口、井底、中段马头门、调车场等)的视频监控。
金属非金属矿山井下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必备手册.
作:袁河津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1年
16开精装
全三卷
光盘:0
定价:780元
优惠:380元
..
详细:.......................................... ............
.......................................... ............
第一篇:建设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要求与达标
第二篇: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建设
第三篇:矿井安全检测仪器
第四篇:监控设备选型
第五篇: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建设
第六篇:井下移动目标精确定位理论与技术
第七篇:井下通讯联络系统相关准则
第八篇:井下通信与信息化系统建设
第九篇:井下安全监控与通信系统组建
第十篇:井下无限视频通信关键技术
第十一篇: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
第十二篇:自救器及压风自救装置的配备、使用与管理
第十三篇:压风自救建设
第十四篇:供水施救系统建设
第十五篇:矿井六大系统建设经验借鉴
第十六篇:建设完善井下避险六大系统相关技术标准
金属非金属矿山井下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必备手册第一篇:建设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要求与达标
第二篇: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建设
第三篇:矿井安全检测仪器
第四篇:监控设备选型
第五篇: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建设
第六篇:井下移动目标精确定位理论与技术
第七篇:井下通讯联络系统相关准则
第八篇:井下通信与信息化系统建设
第九篇:井下安全监控与通信系统组建
第十篇:井下无限视频通信关键技术
第十一篇: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
第十二篇:自救器及压风自救装置的配备、使用与管理
第十三篇:压风自救建设
第十四篇:供水施救系统建设
第十五篇:矿井六大系统建设经验借鉴
第十六篇:建设完善井下避险六大系统相关技术标准
袁河津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1年开本:16开精装册数:全三卷光盘数:0 定价:7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