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土木工程力学基础4.1
- 格式:ppt
- 大小:633.00 KB
- 文档页数:4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土木工程力学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结构.构件在荷载等因素作用下的平衡规律与承载能力,分析.解决土木工程中简单的力学问题,为力学专业课程和继续深造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静力学公理;2.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3.掌握轴向拉压杆和直粱内力计算方法及内力图规律4.熟悉轴向拉压及直粱弯曲在工程中的应用5.熟悉提高拉压杆稳定的措施能力目标1.能画出单个物体、简单物体系统的受力图,并利用平衡方程求解约束力;2.能运用平衡方程进行单个构节的受力分析及平衡问题的计算;3.能对简单结构或构节进行承载能力的计算4.能计算轴向拉压杆及梁的强度5.能运用基本的力学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中简单的力学问题。
情感目标: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吃苦耐劳、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2.树立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
三.参考学时108学时。
四、课程学分6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土木工程力学基础课程内容和要求见表7。
注;1.表中未标注(*)的内容是个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2.表中标注(*)的内容和选学模块为较高要求及适应不同专业、地域、学校差异的选修内容。
六、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1.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建议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生活及工程实例进行观察和思考,是学生通过小组实验、讨论、训练的实践活动,掌握力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教学应贴近工程实际,通过工程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评价方法1.考核与评价应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简单结构、基本构建受力问题的能力,并关注良好的职业到底以及安全、环保、合作、创新等职业意识养成等。
2.考核与评价的主题应多元化,坚持教师评建与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描述相结合。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材基本内容一、封面待出版(土建类“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刘鹏(副主编)二、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英文名称: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3、课程学时:总学时56,实验学时124、学分:3.55、先修课程:结构力学、材料力学、房屋建筑学6、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三、课程的目的与任务该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以地基强度和变形为核心的土力学基本原理,为进一步学习基础工程知识打下了基础。
基础工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般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解决一般的地基基础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较复杂和较先进的地基基础知识打下了基础。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熟悉土的物理性质,掌握土的三项指标及其换算方法,明确地基土中各种应力的概念,会计算基底压力和附加应力;会确定土的压缩性指标,掌握土的抗剪强度和极限平衡理论,明确三种土压力的概念,掌握朗金、库仑土压力理论,会计算常见情况下的几种土压力,会确定地基的临界荷载及极限承载力,会进行土坡稳定性分析,能进行挡土墙设计;熟悉各类基础的特点及适应范围,掌握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步骤,会用常规方法确定地基的承载力,熟悉地基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五、教学内容、要求、学时分配及本书目录(一)理论教学0.绪论(2学时)国内外地基基础工程成败实例、本课程的任务和作用、本课程的内容与学习要求、本学科发展简介。
1.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4学时)1.1 土的形成与特征。
实验:含水量、塑限、液限。
1.2 土的组成、结构、构造1.3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及三项比例指标计算。
1.4 土的物理状态指标1.5 地基土的工程分类重点: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土的物理特征。
难点:土的三项比例指标的换算。
作者: 傅刚斌 梁建超
作者机构: 教育部土建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
出版物刊名: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页码: 29-31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7期
主题词: 土木工程力学 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大纲 中职 识图 中等职业学校 解读 工科类专业
摘要:土木工程力学基础、土木工程识图是中等职业学校土木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农林、资源与环境、能源等5个专业大类中的几十个工科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力学教学大纲》和《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建筑制图教学大纲》对深化中职课程改革,规范中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进和保障作用。
考试科目《土木工程力学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一根截面为矩形的梁,其长边为h,短边为b,在同样的荷载作用下,立放(见图a)时其承载能力比平放(见图b)时( )。
A、相等B、大C、小D、不确定2.( )的约束反力沿链杆的中心线,而指向未定。
A、圆柱铰链约束B、固定铰支座C、链杆约束D、固定端支座3.一个力沿两个互相垂直的轴线的分力与该力在该两轴上的投影之间的关系是( )。
A、两个分力分别等于其在相应轴上的投影的绝对值B、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等于其在相应轴上投影的绝对值C、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等于其在x轴上投影的绝对值D、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等于其在y轴上投影的绝对值4.以下四种说法中( )是正确的。
A、力是矢量B、力矩是矢量C、力沿其作用线移动,其对某点的矩也随之改变D、力偶可以简化为一个合力5.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公理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于两个物体上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6.力偶使物体转动的效果( )。
A、仅与组成力偶的力的大小有关B、仅与力偶臂的大小有关C、不仅与组成力偶的力的大小有关,而且与力偶臂的大小有关D、以上均不对7.下面关于力偶说法错误的有( )。
A、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且不共线的两个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B、力偶的两个力作用线间的垂直距离d称为力偶臂C、力偶中两力所在的平面称为力偶的作用面D、力偶能再简化成一个合力8.作用于OA杆上的力,如图所示,已知F1=5KN,F2=10KN,F3=5KN,F2对O的力矩为( )。
A、5KN·mB、0C、-5KN/mD、5KN/m9.作用于OA杆上的力,如图所示,已知F1=5KN,F2=10KN,F3=5KN,F1对O点的力矩为( )。
A、5KN·mB、5KN/mC、-5KN·mD、-5KN/m10.悬臂梁A(不计梁的重力)的受力如下图所示,其中q=10N/m,杆件长2m,则A的反力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