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通风空调系统设计说课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0
地铁通风空调系统技术分析地铁作为大城市中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舒适性和安全性一直是广大乘客所关注的问题。
其中,通风空调系统技术是地铁车厢内的主要设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车厢的通风换气和温度控制,是保障乘客舒适度和健康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技术角度对地铁通风空调系统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的运作原理和优化方案。
一、地铁通风空调系统概述地铁通风空调系统主要由空调设备、通风设备、控制系统和输送管道组成,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在车厢内外隔离的前提下,将外界新鲜空气通过换气设备引入车厢,利用空调设备对车厢内空气进行循环大气条件下达到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通风系统是地铁车厢内的主要设备之一,它的作用是通过排风和引风系统,使车厢内外的气体进行交换和对流,保证车厢内空气的新鲜度和舒适度。
其中,排风设备主要是通过车厢顶部的排风口将车厢内的废气排出,而引风设备则是通过车厢底部的进风口将外界新鲜空气引入车厢。
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需要根据地铁车厢的不同特点和所处环境进行灵活调整,以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
空调系统是地铁车厢内的另一个重要设备,它的作用是通过冷热源和送风系统对车厢内的空气进行温度控制和循环处理。
其中,冷热源负责提供制冷或制热的能源,送风系统则是将处理好的空气通过送风口喷入车厢内,形成一定的气流环境。
与通风系统相比,空调系统的控制和调节更为复杂,需要运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智能化技术手段,以确保车厢内温度和湿度稳定。
控制系统是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的核心,它的作用是对通风和空调设备进行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
控制系统由中央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组成,通过各种传感器对车厢内外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测量,将数据传送至中央控制器进行处理和分析,最后通过执行器对各个设备进行控制。
控制系统的优化和运行稳定性对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输送管道是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的传输通道,它的作用是将新鲜空气和处理好的空气分别输送至通风和空调设备。
实训项目:项目一通风空调概述项目发布通过蓝墨云手机APP向学生发布今天的实训内容(5分钟)在实训室一楼轨行区外进行安全教育车站技术设备概况学习内容咨询学生通过蓝墨云平台和工贸教学资源库,网络资源查询学习内容和资料。
相关制度及资料已经上传蓝墨云。
(20分钟)制定计划学生制定今天的学习计划,制定今天实训的学习方案。
(35分钟)任务实施1、车站通风与空调系统的组成。
2、设备运行(1)中央级控制设在控制中心(即OCC),配置有:中央级工作站、全线隧道通风系统模拟显示屏、车站环控系统中央模拟显示屏。
OCC工作站对隧道通风系统进行监控。
(2)车站级控制提前发布人任务监督指导学生任务实施过程监督学生完成展示和评价,统计分数总结本次实训成果,实训项目:项目二空调通风系统零部件识别任务2冷热源设备项目发布通过蓝墨云手机APP向学生发布今天的实训内容(5分钟)在实训室一楼轨行区外进行安全教育车站技术设备概况学习内容咨询学生通过蓝墨云平台和工贸教学资源库,网络资源查询学习内容和资料。
相关制度及资料已经上传蓝墨云。
(20分钟)制定计划学生制定今天的学习计划,制定今天实训的学习方案。
(35分钟)任务实施终端设备1、压缩机结构图2、冷水机组提前发布人任务监督指导学生任务实施过程监督学生完成展示和评价,统计分数总结本次实训成果,(80分钟)展示任务学生分组进行演示操作。
评价反馈根据总结进行小组自评,作业上传蓝墨云平台老师打分。
考核分为四个级别: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20分钟)实验实训要求及注意事项(1)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不能带电操作。
思考与练习1、简述压缩机的结构认识。
组织打扫实训室生,工完场清实训项目:项目二空调通风系统零部件识别任务3空调通风系统识图项目发布通过蓝墨云手机APP向学生发布今天的实训内容(5分钟)在实训室一楼轨行区外进行安全教育车站技术设备概况学习内容咨询学生通过蓝墨云平台和工贸教学资源库,网络资源查询学习内容和资料。
地铁空调系统培训课件地铁空调系统培训课件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地铁成为了现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地铁系统中,空调系统的作用尤为重要。
它不仅能够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还能够保证乘客的健康和安全。
因此,对地铁空调系统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铁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地铁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循环流动的空气,将车厢内的热量排出,同时将外部新鲜空气送入车厢,以保持舒适的温度和湿度。
这个过程主要依靠空调系统中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风扇等关键部件的协同工作。
1. 压缩机:压缩机是地铁空调系统的核心部件,它能够将低压低温的气体压缩成高压高温的气体。
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选择高效节能的压缩机非常重要。
2. 冷凝器:冷凝器是压缩机输出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它能够将气体中的热量散发出去,使气体冷却成液体。
冷凝器通常使用铝制或铜制的散热片,以增加散热效果。
3. 蒸发器:蒸发器是地铁空调系统中的换热器,它能够将冷凝器中的液体蒸发成气体,并吸收车厢内的热量。
蒸发器通常使用铝制或铜制的翅片管,以增加换热面积。
4. 风扇:风扇是地铁空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将车厢内的空气循环起来,提高空气的流动性,使车厢内的温度和湿度均匀分布。
二、地铁空调系统的维护和保养地铁空调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是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维护和保养措施:1. 清洁过滤器:过滤器是地铁空调系统中的重要组件,它能够阻止灰尘和污垢进入系统,并保持空气的清洁。
定期清洁过滤器,可以避免过滤器堵塞,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2. 检查制冷剂:制冷剂是地铁空调系统中的重要介质,它能够吸收和释放热量,调节车厢内的温度。
定期检查制冷剂的压力和质量,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制冷剂泄漏或污染的问题。
3. 检查电气元件:地铁空调系统中的电气元件如开关、继电器等,对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定期检查这些电气元件的连接和工作状态,可以避免电气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广州地铁通风空调系统设计
前言
随着广州地铁一号线于1997年的开通,地铁的客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以及舒适的特点日益显现出来,并迅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
202,位
,为
口设于中部南北两侧,本车站南北两侧各有六个风亭。
整个车站呈一个古字"车"形。
车站总布置详见附图1。
根据隧道通风系统的要求,在车站两端布置相应的隧道通风设备。
根据地铁运营环境要求,在车站站厅站台的公共区部分设置通风空调和防排烟系统,正常运行时为乘客提供过渡性舒适环境,事故状态时迅速组织排除烟气(简称大系统)。
根据
地铁设备管理用房的工艺要求和运营管理要求设置通风空调和防排烟系统,正常运行时为运营管理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为设备正常工作提供必需的运行环境,事故状态时迅速组织排除烟气(简称小系统)。
地铁二号线采用集中供冷站负责向各车站提供冷冻水,全线设四个集中供冷站,新港东站由赤沙供冷站负责。
各车站设计单位只负责本站内空调设计,集中供冷站由
1.
26.9℃,
2.
29
需空调的管理,设备用房:t=27℃ф=45~65%
只需通风的管理,设备用房:t≤35℃ф=45~65%。
广州地铁通风空调系统设计简介:随着广州地铁一号线于1997年的开通,地铁的客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以及舒适的特点日益显现出来,并迅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番禺和花县撤市改区后,市政府及地铁总公司为实现广州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以及尽快形成地铁网络,完善广州市的交通网络,将在今后的几年里迅速发展地铁二号线以及三号线,以至更多线路。
笔者有幸参加了一号线的设计工作,在二号线工程中又参加了新港东站的设计,本文就新港东站的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问题与大家进行探讨,供参考。
关键字:通风空调地铁冷负荷前言随着广州地铁一号线于1997年的开通,地铁的客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以及舒适的特点日益显现出来,并迅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番禺和花县撤市改区后,市政府及地铁总公司为实现广州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以及尽快形成地铁网络,完善广州市的交通网络,将在今后的几年里迅速发展地铁二号线以及三号线,以至更多线路。
笔者有幸参加了一号线的设计工作,在二号线工程中又参加了新港东站的设计,本文就新港东站的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问题与大家进行探讨,供参考。
一、工程概述广州市地下铁道二号线首期工程全程约23.245km,南起于琶洲站,北终于江夏站,共设20个车站。
新港东站是首期工程中第二个车站,编号为202,位于华南快速大道东侧新港东路中心,东侧为琶洲站,西侧为磨碟沙站,附近有广州会展中心和广州博览中心等大型建筑。
车站总长度206.2m,标准段宽度16.5m,为单层明挖侧式站台的地下车站,站台在轨道两侧纵向布置,站厅为服务及中转区域,设在南北两侧中部,站台边缘设置屏蔽门与轨道隔开。
由于轨道将车站分割为南北两侧,因此南北两侧均设环控机房及设备管理用房。
车站东端隧道风亭及排风亭设于车站东端南北两侧,西端隧道风亭及排风亭,车站中部新风亭及排风亭结合出入口设于中部南北两侧,本车站南北两侧各有六个风亭。
整个车站呈一个古字“車”形。
车站总布置详见附图1。
根据隧道通风系统的要求,在车站两端布置相应的隧道通风设备。
根据地铁运营环境要求,在车站站厅站台的公共区部分设置通风空调和防排烟系统,正常运行时为乘客提供过渡性舒适环境,事故状态时迅速组织排除烟气(简称大系统)。
根据地铁设备管理用房的工艺要求和运营管理要求设置通风空调和防排烟系统,正常运行时为运营管理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为设备正常工作提供必需的运行环境,事故状态时迅速组织排除烟气(简称小系统)。
地铁二号线采用集中供冷站负责向各车站提供冷冻水,全线设四个集中供冷站,新港东站由赤沙供冷站负责。
各车站设计单位只负责本站内空调设计,集中供冷站由总体负责设计。
二、车站室内外设计参数及设计原则车站通风空调系统按站台设置屏蔽门系统设计。
地铁内发生火灾或事故时,通风空调系统为乘客和消防人员提供新鲜空气,迅速排除烟气、为乘客撤离现场创造条件。
事故或火灾按区间隧道、站厅站台同时只有一处发生考虑。
1.广州市地铁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按《地下铁道设计规范》,应是近20年夏季地下铁道晚高峰负荷时平均每年不保证30h的干球温度(第6.2.6条)。
由于我国地铁工程起步较晚,这方面的气象资料不全,因此采用《空调设计规范》中历年平均每年不保证50h的干球温度为33.5℃减1℃,为32.5℃,相应的湿球温度为26.9℃,都较《空调设计规范》中的规定低。
2.地铁车站空调为舒适性空调,地铁二号线车站内室内设计参数:站厅集散厅采用29℃,站台27℃,相对湿度均为45~65%。
需空调的管理,设备用房:t=27℃ф=45~65%只需通风的管理,设备用房:t≤35℃ф=45~65%区间隧道:正常运行:t≤35℃阻塞运行:t≤40℃3.人员最小新风量:由于地铁工程为地下工程,空气质量较室外差,因此人员的新风量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按照《地下铁道设计规范》第6.2.9条的规定,并考虑到广州市的具体情况,站厅站台空调季节采用每个乘客按不小于12.6m3/h.人,且新风量不小于系统总风量的15%;非空调季节每个乘客按不小于30m3/h.人,且换气次数大于5次/h;设备管理用房人员新风量按不小于30m3/h.人,且不小于系统总风量的10%。
4.各种噪声控制标准:正常运行时,站厅、站台公共区不大于70 dB(A);地面风亭白天≤70 d B(A),夜间≤55 d B(A);环控机房≤90d B(A);管理用房(工作室及休息室)≤60d B(A)。
三、车站冷负荷计算由于采用屏蔽门系统,车站内公共区散热量已不含列车驱动设备发热量、列车空调设备及机械设备发热量,仅有站内人员散热量、照明及设备散热量、站台内外温差传热量、渗透风带入的热量。
与一号线相比,少了列车和隧道活塞风对车站的影响,冷负荷大为减少,系统的复杂程度也随之下降。
•站内人员散热量:按27℃时轻劳动时的显热量52W,潜热量129W计。
关键是车站内计算人员数量的确定,根据资料及一些数据,上车客流在车站停留时间为4分钟,其中集散厅停留1.5分钟,站台停留2.5分钟。
下车客流车站停留时间为3分钟,集散厅、站台各停留1.5分钟。
因此按照车站2029年夏季晚高峰的设计客流可计算出站厅站台的计算人员数量。
•照明及设备散热量:照明设备、广告灯箱、自动扶梯、导向牌指示牌以及售(检)票机等的散热量可由工艺专业给出。
•渗透风带入的热量:此部分热量最大,对车站总冷负荷的影响亦最大。
根据新港东站建筑的特点,此部分分为出入口渗透风和屏蔽门开启时的渗透风,其中以屏蔽门开启时的渗透风最大。
车站出入口的渗透风按200W/m2(断面面积计算),屏蔽门漏风量按每站36000m3/h计。
•散湿量:分为人员散湿量、结构壁面散湿量和渗透风带入的散湿量。
人员散湿量按27℃时轻劳动时的散湿量193g/h;车站侧墙、顶板、底板散湿量1--2g/m2.h;渗透风的湿负荷按下式计算:Ws=1/1000(dw-dn)ρL(g/kg)。
根据区间隧道通风系统要求,车站两端对应于每一条隧道设置一台可反风隧道风机(共4台)和相应的风阀。
风机风量为60m3/s,分别设置在东、西两端南北两侧的隧道通风机房内,采用卧式安装。
根据系统要求隧道风机布置既可满足两端的两台隧道风机独立运行,又可以相互备用或同时向同一侧隧道送风或排风。
在隧道风机旁留有有效面积不小于16m2的旁通道,保证正常运行时活塞风的进出。
旁通道、隧道风机上设有组合式风阀,通过风阀的转换满足正常、阻塞、火灾工况的转换。
四、车站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小系统)•第一类房间采用空气—水(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风机盘管设于室内吊顶天花内,风机盘管回水管上设温控水电动双位式二通阀,温控操作器均设于房间进门墙上便于操作处,可以根据室内实际使用情况对风机盘管进行手动温度控制和风机转速三档调节。
新风由设于环控机房的新风柜机通过风管和防火阀送入室内;排风采用风管和防火阀接至各自排风机处。
•第二类房间采用全空气系统。
设置空调柜机送风和回排风机回排风,风管采用一般镀锌钢板风管。
为方便气体灭火时的系统运行,在进入各房间上的支管上均设置手动风量调节阀和电动防火阀。
•第三类房间采用全通风系统。
采用送、排风机通过风管和防火阀对上述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走廊排烟系统。
长度超过20米的封闭内走道须设置排烟系统,设置专用排烟风机,风管采用δ=12mm厚耐火2小时、不含石棉的Promatect—N纤维增强耐火材料平板自撑式风管,如保全板等。
五、车站水系统本站大系统的水系统归赤沙集中供冷站供冷范围,通过敷设在隧道中的冷冻水管输送冷冻水至车站大系统的未端设备,车站接管管径为DN125,车站内水系统采用异程式,在供水管上设置平衡阀和流量计以平衡管路阻力,调节流量。
由于是集中供冷系统,为减少流量,降低投资,采用大温差系统,供回水温度为7.5/16.5℃。
小系统的冷源结合中部南侧风亭设置两台135kW风冷整装式冷水机组,提供车站设备管理用房空调冷冻水。
水管沿新风道进入车站环控机房内的冷冻水泵房,再分送至末端。
冷冻水系统采用变流量系统,末端设备回水管上设电动二通阀,通过回风温度调节水量,在集水器和分水器间设置压差旁通阀调节水系统的压力。
供回水温度为7/12℃.六、车站防排烟设计根据《地下铁道设计规范》第12.4.3条的规定,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超过750m2。
车站站厅站台排烟量按防烟分区每分钟每平方米建筑面积1m3计算,排烟设备按同时排除二个防烟分区烟量配置。
新港东站公共区南北两侧各有1500 m2,划分四个防烟分区,排烟设备风量为1500m3/min,乘以1.2的安全系数,最后分别在南北两侧环控机房内各设一台排烟量为108000m3/s的排烟风机,该风机可在280℃高温下连续运转半小时。
站厅的送风管上设置手动70℃防火阀,排风管上设置手动280℃防火阀。
当站台层发生火灾时,送风停止,关闭回/排风机,开启排烟风机利用站台的回/排风管进行排烟,保证站台与出入口间的楼梯、扶梯内向下的迎面风速不小于1.5m/s,同时站台层的屏蔽门也打开,区间隧道风机(TVF)或车站隧道风机(TEF)开启协助排烟。
一般车站设备管理用房火灾设计,在《地下铁道设计规范》中并未说明,最后参照《高规》中的规定:面积超过50m2(《高规》中是100m2),且人员较多,可燃物较多的房间需要排烟;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需设排烟设备;卫生间、垃圾间等按不发生火灾进行设计。
车站设备管理用房的第一类和第三类房间中面积未超过50m2,且人员和可燃物也不多的房间不需排烟,所以仅在各房间的送、排风支管上设置手动防火阀,火灾时易熔片熔断从而闸断风管;面积超过50m2的房间按每分钟每平方米建筑面积1m3计算排烟量。
第二类房间由于是受“烟烙尽”气体消防系统保护,因而只排气而不需排烟;在所有这类房间的送、排风支管上均设置电动防火阀,火灾时,接受电信号关闭电动防火阀,停止所有送、排风系统,火灾扑灭后打开火灾房间的送、排风支管上电动防火阀的进行排毒。
在喷洒和排毒时,同时也关闭其他未发生火灾房间的送、排风口,以防止毒气蔓延,并保证毒气尽快排清。
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设置专用排烟设备,排烟口距最不利排烟点不超过30米。
七、车站控制模式设计通风空调系统控制由中央控制(OCC)、车站控制和就地控制三级组成。
中央控制(OCC)在控制中心,是以中央监控网络和车站设备监控网络为基础的网络系统,对地铁二号线全线的通风及空调系统进行监控,向车站下达各种运行模式指令或执行预定运行模式。
车站控制设置在车站控制室,对车站和所管辖区的各种通风空调设备进行监视,向中央控制系统传送信息,并执行中央控制室下达的各项命令。
火灾发生和在控制中心授权的条件下,车站控制室作为车站指挥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将有关通风空调系统转入灾害模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