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科学技术完整版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6
《刑事科学技术》教学大纲适用法医学专业一、课程简介刑事科学技术是指公安、司法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收集、检验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物证,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专门技术手段。
刑事科学技术是法医师必须熟悉,但不专门从事的技术工作,是法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因此,是法医学专业必修课程。
主要包括:①刑事科学技术的一般方法;②刑事案件现场勘查;③刑事摄影;④手印、足迹、枪弹痕迹、工具痕迹、笔迹、印刷文件、污损文件等检验;⑤言语识别、相貌识别和人相鉴定以及微量物证分析等。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刑事科学技术的种属鉴别和同一认定,掌握痕迹检验及刑事摄影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熟悉刑事案件现场勘查技术,熟悉文件检验、刑事化验的基本过程;同时要求比较系统的理解法医学与刑事科学技术的关系,能够运用学到的理论与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初步的办案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法医学专业本科生熟悉刑事科学技术的对象、任务、作用和基本内容;了解法医学和刑事科学技术的关系,便于在法医学检案工作中着眼于全案的客观实际,把法医检验置于案件侦破工作的大系统之中,充分发现和利用人身伤亡案件中的各种物证、书证,为侦查、起诉、审判提供充分、有力的线索和证据。
为了使学生系统和牢固地掌握刑事科学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法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依据国家教委规划教材,结合实践经验和体会,编写本大纲。
二、课程目标(一)基本理论知识1.通过介绍刑事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一般方法和鉴定工作程序,从而掌握刑事科学技术的种属鉴别和同一认定;熟悉刑事科学技术所研究的对象、任务、作用及其内容;了解法医与刑事科学技术的关系。
2.在刑事案件中,重要的一步是现场勘查,现场勘查要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手段,主要包括发现、提取与犯罪有关的各种痕迹、物证时所使用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方法;对尸体外表、解剖检验及活体包括被害人、犯罪人或犯罪嫌疑人进行精神、身体检查所使用的法医学技术;记录现场各种状态、特征的照相、录像、笔录、录音、绘图等技术。
刑事科学技术大全刑事科学技术是犯罪侦查和司法审判中重要的支撑,它通过应用自然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为犯罪案件的破案、审判和罪犯的鉴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文将从物证鉴定、法医学、犯罪心理学和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多个方面,介绍刑事科学技术的全貌。
一、物证鉴定物证鉴定是刑事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犯罪现场遗留的物证进行鉴定分析,从中获取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案发经过等重要线索。
物证鉴定包括指纹鉴定、足迹鉴定、DNA鉴定等多个方面,这些鉴定可以通过现场勘查、实验室分析等手段来完成。
指纹鉴定是最常见的物证鉴定手段,每个人的指纹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通过指纹比对来确认嫌疑人的身份。
足迹鉴定则是通过对遗留在作案现场的鞋底纹路进行比对和分析,确定可能的犯罪嫌疑人。
而DNA鉴定是通过对犯罪现场留下的体液、毛发等物质进行DNA提取和分析,来确定嫌疑人的身份。
二、法医学法医学是刑事科学技术中与尸体解剖和死因鉴定相关的学科,它通过对尸体的解剖、分析和检验,来确定死者的死因、死亡时间以及相关的伤害与病变情况。
法医学不仅在解决谋杀案、冤案等刑事案件中起着关键作用,还被广泛应用于交通事故、伤害鉴定等领域。
法医学的核心工作包括尸体解剖、病理学分析、毒理学鉴定等。
尸体解剖是对尸体进行详细的解剖学检查,通过观察尸体的外部特征以及内部器官的病变,可以初步确定死因。
在病理学分析中,法医学专家会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细胞和病变情况,以进一步确认死因。
而毒理学鉴定则是通过对尸体的血液、尿液等进行化学分析,了解是否存在中毒情况。
三、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者和犯罪行为心理特征的学科,它通过心理测试、咨询和分析研究等手段,对犯罪者的心理状态、动机和行为特征进行解读。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破案和预防犯罪,它可以为警方提供重要的线索和指导。
在犯罪心理学中,心理测试是一种常见的手段。
通过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测试,可以了解他们的情绪状态、人格特征和心理偏好等。
《刑事科学技术》教学大纲适用法医学专业一、课程简介刑事科学技术是指公安、司法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收集、检验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物证,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专门技术手段。
刑事科学技术是法医师必须熟悉,但不专门从事的技术工作,是法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因此,是法医学专业必修课程。
主要包括:①刑事科学技术的一般方法;②刑事案件现场勘查;③刑事摄影;④手印、足迹、枪弹痕迹、工具痕迹、笔迹、印刷文件、污损文件等检验;⑤言语识别、相貌识别和人相鉴定以及微量物证分析等。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刑事科学技术的种属鉴别和同一认定,掌握痕迹检验及刑事摄影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熟悉刑事案件现场勘查技术,熟悉文件检验、刑事化验的基本过程;同时要求比较系统的理解法医学与刑事科学技术的关系,能够运用学到的理论与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初步的办案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法医学专业本科生熟悉刑事科学技术的对象、任务、作用和基本内容;了解法医学和刑事科学技术的关系,便于在法医学检案工作中着眼于全案的客观实际,把法医检验置于案件侦破工作的大系统之中,充分发现和利用人身伤亡案件中的各种物证、书证,为侦查、起诉、审判提供充分、有力的线索和证据。
为了使学生系统和牢固地掌握刑事科学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法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依据国家教委规划教材,结合实践经验和体会,编写本大纲。
二、课程目标(一)基本理论知识1.通过介绍刑事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一般方法和鉴定工作程序,从而掌握刑事科学技术的种属鉴别和同一认定;熟悉刑事科学技术所研究的对象、任务、作用及其内容;了解法医与刑事科学技术的关系。
2.在刑事案件中,重要的一步是现场勘查,现场勘查要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手段,主要包括发现、提取与犯罪有关的各种痕迹、物证时所使用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方法;对尸体外表、解剖检验及活体包括被害人、犯罪人或犯罪嫌疑人进行精神、身体检查所使用的法医学技术;记录现场各种状态、特征的照相、录像、笔录、录音、绘图等技术。
第一节刑事科学技术概论一、刑事技术概念与研究对象刑事技术通常是指刑事物证技术,它是公安、司法机关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依法对案件中可能成为物证的物品、物质、文书和痕迹进行发现、提取、分析、记录和鉴定时,所使用的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
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的对象是物证。
物证是指能够以其外部特征、物质属性、所处位置以及状态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客观存在的物品、物质或痕迹。
(一)人体物证:伤亡的人身、尸体和人体组织、体液、排泄物及其斑迹。
(二)痕迹物证:手印、足迹、牙印、工具痕迹、枪弹痕迹和整体分离痕迹。
(三)文件物证:书写的标语、传单、信件、作案留言、货币、票证、印章印文等其他印刷品以及摄录的人像、录音、录像。
(四)物品物证毒物、毒品、纤维、炸药、金属碎屑、塑料、橡胶玻璃、泥土等.(五)关联物证:现场访问笔录、勘查笔录、现场绘图、现场照相、现场摄相。
二、刑事技术的任务1、发现、提取和记录犯罪现场上的各种痕迹物证2、查明形成痕迹、遗留物质的条件、机理和原因。
3、确定案件中物证的种类属性。
对物证或物证所反映的客体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人或物进行鉴别。
如:根据人体伤痕推断凶器的种类。
锐器创通常反映为:创口哆开,可呈梭形、菱形或裂隙状;创缘整齐,无挫伤带;创角锐利;创壁平滑;创腔中无组织间桥;创底平整,多小于创口。
钝器创通常反映为:创口常呈不规则状;创缘不整齐,常有明显的挫伤带或呈撕裂状;创角钝或呈分裂状;创壁参差不齐;创腔中有组织间桥;创底较大而不平整,常大于创口而成囊状。
4、解决人和物的同一认定问题.5、解决案件中其他技术问题以及研究和开发新技术。
其他技术问题:如图片中的人像、物品认证,视频录像的人物鉴别,动作习惯和整体分离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等。
开发新技术:如视频侦察技术、GPS 精确定位或通讯信号模糊碰撞、潜在痕迹物证显现的新技术等。
三、刑事科学技术的作用(一)分析案件(或事件)的性质,确定是否立案。
(二)分析作案手段、作案过程(三)分析作案人的特点(四)提供侦查方向(六)认定作案人、作案工具(五)有助于审查证人证言及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四刑事科学技术的内容体系1.刑事摄影:现场照相、辨认照相、物证照相、检验照相以及现场录像等。
刑事科学技术总论第一篇:刑事科学技术总论绪论【主要内容】1.刑事技术的概念、任务与作用;2.刑事技术研究的内容、对象及发展趋势;3.刑事技术的体系与方法;4.物质交换和转移原理、同一认定原理、种类鉴别原理;5.刑事技术鉴定的任务、种类、主体、程序、结论和鉴定书的制作。
民第一节刑事技术概述一、刑事技术的概念刑事技术亦称刑事科学技术,是公、检、法及安全机关依据刑事诉讼法,查明事件性质,发现犯罪、揭露犯罪、证实犯罪、预防犯罪的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
法庭科学、司法鉴定技术和物证技术等,是与刑事技术相关的用语。
他们与刑事技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互之间不能替代。
法庭科学的原文是“Forensic Science”,是20世纪4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出现的用语,意思是法庭中或诉讼中运用的科学。
法庭科学通常包括法医学、司法精神病学、司法会计学等多个专业领域和刑事技术的若干部分,但不包括警方在犯罪案件侦查过程中和预防犯罪中所运用的技术。
司法鉴定技术是指在诉讼活动中,由司法部门指派或聘请的鉴定人或专家,对诉讼中有关专门性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认定或判断,主要是鉴定,通常不包括现场勘查技术和预防犯罪技术。
物证技术是包括不同类型物证的发现技术、记录技术、提取技术和检验鉴定技术的总称。
由于物证是法定的证据种类之一,而且在诉讼活动所涉及的证据中,物证所占的比例极大,加之物证又是科学技术得以直接发挥作用的客观对象物,所以“物证技术”用语的使用较为普遍。
但是,它不包括警犬技术、情报信息技术、犯罪预防技术等刑事技术的内容,确切地说物证技术是刑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刑事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通过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原理与方法,在同犯罪活动作斗争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应用于具体事件之中,以搞清楚事实真相,发现、揭露、证实和预防犯罪。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刑事技术的水平将不断提高,在立案、侦查、起诉和审判工作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刑事科学技术的作用:①为立案提供客观依据②查明案件的初始情况③为确定侦查方向、范围提供依据④利用物证串并案件⑤甄别、印证其他证据2.加层手印:当手接触客体,手上的附着物脱落附着于承受客体表面形成的手印为加层手印。
3.减层手印:当手接触客体,将客体表面的附着物沾起而形成的手印。
4.平面足迹:是指足迹造痕体与承痕体表面之间的物质转移所形成的只能反映造痕体表面凸起结构无明显立体感的足迹。
5.平面减层足迹:是指足迹造痕体与承痕体接触时,造痕体的凸起表面将承痕体表面的附着物质粘附起来而形成的平面足迹。
6.立体足迹:是指足迹造痕体与承痕体表面之间的物质转移所形成的能反映造痕体表面凹凸起结构具有明显立体感的足迹。
7.原始现场:是一个没有伪装、未被破坏、毫无变动的能够客观地反映出犯罪动机、目的、手段、方法、过程和行为结果的现场。
8.枪弹痕迹:是指从枪管发射弹头、弹壳上的枪支机件作用形成的痕迹及弹头击中物体所留下的弹道痕迹的总称。
9.枪弹贯通伤:弹头射入人体形成创道又射出体外的枪弹伤。
此类刨伤有入口、出口和创管,有时有空腔效应。
10.侵彻:尤其指弹头钻入或穿透物体。
其大小主要决定于弹头质量、弹头活力的大小和物质的性质。
11.工具伤痕:是指犯罪嫌疑人持工具破坏或侵害某种客体时,在接触部位发生塑性变形时形成的立体反映形象。
12.工具表面特征:多是一些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凸起点、线、面状的特征或凹下的点、线、面状的特征。
13.变动现场:是指由于人为或者其他外来因素的原因,使现场的原始状态受到部分或者全部改变、破坏的犯罪现场。
14.刑事摄影内容:现场摄影、物证摄影、辨认摄影、检验摄影。
15.刑事摄影的种类:方位摄影、概貌摄影、重点部位摄影、细目摄影。
16.相向拍摄法:从相对的两个方向依次拍摄某一对象。
17.多向拍摄法:围绕被摄客体从三个或四个方向进行交叉拍攝的方法。
18.细目摄影原则:影像清晰、完整、不变形。
19.尸体辨认摄影种类:尸体的相貌摄影、全身衣着摄影、尸体特殊标记摄影。
20.检验摄影种类:分色摄影、紫外线摄影、红外线摄影、激光摄影。
21.物证摄影主要方法:原物大摄影、直接扩大摄影、脱影摄影、文件翻拍等方法。
22.比例拍摄法:在进行细目摄影时,为了标明被拍客体的实际尺寸而采取的拍摄方法。
拍摄时,将比例尺置于被攝客体的同一平面上(注意将比例尺有细节分划的一侧朝向画面中心。
但不能遮挡客体的原貌和特征),使摄轴垂直于被攝客体中心、镜头主面与客体表面平行.连同比例尺一并拍摄下来。
可根据被摄客体的特点,分别选用黑白比例尺、彩色比例尺和透明比例尺。
23.微量物证分析:是采用理化检测手段,对物质的理化性质、微观结构,以及物质组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1.手印乳突花纹的特点有三个特点:人各不同;指各不同;终生基本不变。
2.乳突线纹的细节特征有哪九个乳突纹线间局部的细小结构和具体形态,起点、终点、小点:<1mm、短棒:1-5mm、小眼:<5mm、小桥:<5mm、小勾:<5mm、分歧、结合3.动态勘察的要点①对地面与空间进行全面地搜索检查;②翻转移动物体,反复查找;③根据不同案件犯罪现场的特点,有目标地寻找痕迹物证;④注意发现有无异常气味;⑤注意分析研究每一个痕迹形成的原因,以确定是否犯罪遗留;⑥仔细检验,准确找出痕迹物证的特征。
4.如何理解“先固定后提取”的勘验原则先固定,后提取,是指勘查人员进行初步勘验和发现痕迹物证时,先用现场记录的方法,将犯罪现场情况和痕迹物证所在位置、状态固定下来,然后再做检查和提取。
先固定,后提取,不仅反映了寻找和提取物证之间的先后顺序,也能客观反映痕迹物证的来源、痕迹物证与犯罪现场及有关客体物之间的关系。
这个原则要求勘查人员不论在什么场所,发现了什么样的痕迹物证,必须先用照相或录象、绘图、文字记录等方式,就痕迹物证原来的位置、状态进行记录,然后再做搬移翻转的检查或提取。
先固定,后提取,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犯罪痕迹物证是遗留在现场上的哪个物体上面,痕迹物证的方向、角度、形态等特征,与该物体及犯罪现场之间的联系,对证明痕迹物证的来源和犯罪活动是不可缺少的。
5.现场手印的提取方法照相法,食物提取法,指纹胶带纸粘取法,制模法,静电复印法6.足迹的分类按足迹造痕体的种类分类:赤足足迹、穿袜足迹、穿鞋足迹;按承痕体表面变化分类:立体足迹,平面足迹,平面加层和减层足迹;按足迹的反应性分类;按足迹的的搭配关系分类7.寻找犯罪足迹的重点场所现场出入口,中心现场,来去路线,隐身处,掩尸藏赃处,踩踏过的物品8.提取现场鞋印的方法照相法,提取实物法,立体足迹石膏制模法,平面足迹复印法,理化显现法9.射击弹头上痕迹种类磕碰痕迹,拔弹痕迹,坡膛痕迹,线膛痕迹10.人体枪弹伤形成的直接损伤作用弹头以一定能量对肌体组织直接冲击、挤压、切割、撕裂、旋压等物理作用,是弹头接触人体直接传递能量,使人体形成永久性创道,造成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11.射击弹壳上发射过程中形成的痕迹12.工具痕迹的三个基本特征:(1)研究的工痕是犯罪行为所形成的,即是现场犯罪痕迹;(2)是持械所为,非持械形痕不归属工痕范畴,如打一拳,踢一脚形成的痕迹或触摸留下的印迹都不属于工痕;(3)是持械直接破坏形成的,间接痕迹不属于此类,如犯罪嫌疑人持枪犯罪,手扣扳机,击发子弹,弹丸受膛内气体推动,飞离枪口后靠惯性作用击中目标物,弹孔痕迹属间接作用形成,归属于枪弹痕迹,而当枪托打,砸或用枪上的刺刀扎刺则是直接作用留痕,归属工具痕迹。
13.工具痕迹的特点多发性,多变性,立体性,微量物质性14.打击人体的痕迹反映(1)皮下出血与表皮剥脱:打击形成表皮剥脱,能反映出打击的方向,有时能形成与剥脱方向一致的擦痕,皮下出血时,能反映出接触部位的轮廓形状;(2)挫裂刨:金属棍棒打击形成的挫裂创较多,损伤一般较严重,有时在创缘上反映条形擦痕,在创底反映印压特征;(3)颅骨骨折:要注意从外板上、着力点上和工具边棱可能接触的部位上找特征。
15.刑事摄影概念:及时、客观、全面、系统地记录与犯罪活动场所和犯罪有关的尸体、作案工具、痕迹及其遗留物及其环境与相互位置关系的基本方法。
刑事摄影任务:刑事摄影是依照法定程序,运用摄影技术真实、形象地记录与违法犯罪活动有关的客体,为侦查破案和刑事技术鉴定提供图像信息的专门手段。
16.现场摄影概念:及时、客观、全面、系统地记录与犯罪活动场所和犯罪有关的尸体、作案工具、痕迹及其遗留物及其环境与相互位置关系的基本方法。
17.现场摄影的步骤:一般作法是按概貌摄影一重点部位攝影一细目摄影一方位攝影的步骤进行。
如果是室外现场,为避免物证遭到破坏,可先拍重点部位和细目,再拍概貌和方位。
18.尸体辨认摄影:是为了证明死者是谁,或为了根据照片辨认不知名尸体并提供人相鉴定而进行的摄影。
19.辨认摄影概念:辨认摄影是为进行人身识别或同一认定提供照片而采用的摄影手段。
主要包括人犯摄影、尸体相貌及其衣物的摄影。
20.物证摄影概念:客观记录与案件有关的痕迹、证物,包括凶器、尸体伤痕、活体创伤、血衣和各种痕迹、文件等客体所采取的方法称为物证摄影。
21.物证摄影的基本要求:1.选择适当的拍摄距离(物距) 2.选择最佳的拍摄角度3.选择适当的感光材料 4.配光要恰当 5.适当加以衬托 6.要标明物证的尺寸。
2.红外线摄影作用:主要用于区别在可见光下颜色相同的不同物质,显现褪色难辨的文字、标记,如深色衣服上的射击烟晕痕迹,杀人分尸案尸体包裹物上的褪色毛笔字,以及各种添改、伪造的证件、票据等。
特点:具有很强的穿透性!红外摄影主要是760-1500nm的近红外线。
21.重点部位摄影:重点部位摄影又叫中心摄影,它是以能够证明犯罪事实的部位、地段为对象,以反映现场的尸体、凶器、被破坏的门窗及其他被侵害客体,以及犯罪过程的痕迹、遗留物等的原始状况和位置为内容的摄影。
如对商店内的杀人现场,要分别拍摄尸体的姿势和位置,凶器、血迹的形状和位置,被破坏门窗、钱柜的位置和状况。
22细目摄影:以在现场勘查中发现的、具有证据作用的尸体、痕迹、物品、文件为对象,以反映其原貌、位置、形状、颜色、附着物及其他特征为内容的攝影。
如商店内的杀人案,应分别拍摄尸体的外貌、创伤的位置和形状,喷溅血迹或血泊的分布形状.凶器形状与附着物,钱柜和门窗被撬的特征,可疑足迹的形态特征等23.检验摄影的意义:摄影不仅是一种记录手段,也是一种检验手段。
因为物证上的某些痕迹、字迹或物质特征,在一般条件下是难以发现和记录下来的。
如果利用特殊的光源、感光材料或专门的操作方法,则可以达到普通摄影或其他检验手段所不具备的效果。
24.尸体特殊标记摄影:是把死者身上的各种具有特定意义的特征,如头部、躯干、四肢上的痣、疣、色斑、伤疤、纹身、手足畸形,以及经过治疗的龋齿、义齿和特殊齿列特征等采取特写的方法拍摄下来,作为辨认和认定人身的重要根据。
拍照时取景范围不宜过小,拍攝的画面要能表明特征所在的部位。
应加比例尺,以证明特征的大小和位置。
25比例拍摄方法:在进行细目摄影时,为了标明被拍客体的实际尺寸而采取的拍摄方法。
拍摄时,将比例尺置于被攝客体的同一平面上(注意将比例尺有细节分划的一侧朝向画面中心。
但不能遮挡客体的原貌和特征),使摄轴垂直于被攝客体中心、镜头主面与客体表面平行.连同比例尺一并拍摄下来。
可根据被摄客体的特点,分别选用黑白比例尺、彩色比例尺和透明比例尺。
26.紫外线摄影:利用摄影技术,把在紫外线辐射下物证的图像记录在感光材料上,叫做紫外线摄影。
其中,记录物质吸收或反射紫外线所形成的图像的是紫外线反射摄影;记录物质被紫外线激发产生的荧光图像的是紫外线荧光摄影。
特点:1.紫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物质对它的吸收和反射具有特殊性。
2.紫外线是一种较强的激光源,许多物质在它的辐射下,可以发出不同强度和颜色的荧光。
3.波长范围在1-400nm,320-400nm为长波(近)紫外线,200-320nm为短波(远)紫外线,1-200nm为真空紫外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