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前工艺第六章文件输出第三节激光照排机
- 格式:ppt
- 大小:638.50 KB
- 文档页数:19
第三章激光打印机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激光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激光打印机的安装与使用、维护等知识。
本章结构3.1 激光打印机的分类和特点3.2 激光打印机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3.3 激光打印机的选购和安装使用3.4 激光打印机的使用和维护3.1 激光打印机的分类和特点激光打印机的外观如图8-1所示,它具有高质量、高速度、低噪音、易管理等特点,现已在办公领域广泛使用。
图3-1 激光打印机2.1.1 激光打印机的分类1. 按打印输出速度分,有低速激光打印机、中速激光打印机和高速激光打印机。
低速激光打印机:印刷速度小于20页/分;中速激光打印机:印刷速度为20~60页/分;高速激光打印机:印刷速度大于60页/分。
2. 按色彩分,有单色激光打印机和彩色激光打印机。
单色激光打印机:只能打印一种颜色;彩色激光打印机:可以打印逼真的彩色图案,可达印刷品的效果。
3. 按与计算机连接的接口分,有并行接口、SCSI接口、串行接口、USB接口、自带网卡的网络接口打印机,常用的是USB接口打印机。
4. 按分辨率分,有高分辨率、中分辨率和低分辨率打印机。
国内常见的激光打印机品牌有惠普(HP)、爱普生(EPSON)、佳能(CANON)、利盟(LEXMARK)、美能达(MINOLTA)、施乐(XEROX)、联想(LENOVO)、方正(FOUNDER)等。
2.1.2 激光打印机的特点激光打印机具有以下特点:1. 打印效果好,几乎达到印刷品的水平。
2. 打印速度快,打印噪音很小。
激光打印机又称为页式打印机,它一次打印完一整张纸。
3. 耗材多,价格较贵。
激光打印机使用碳粉盒,一盒碳粉大约能够打印3000~5000页。
重新购买一个碳粉盒或是更换盒里的碳粉,价格较为昂贵。
4. 对纸张的要求高,成本高,须采用专用复印纸。
3.2 激光打印机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激光打印机是60年代末由Xerox(施乐)公司发明的。
喷墨打印机是通过精确喷墨技术实现点阵打印,但激光打印机在原理上与它完全不同,它是借助激光技术完成打印工作,故而得名。
激光照排机的使用维护及常见故障排除自从计算机排版及图文处理技术在印前领域普遍应用以来,其重要的输出设备——激光照排机就成为许多印前单位的主要外设配置。
激光照排机是在胶片等感光材料上输出高精度、高分辨力图像和文字的输出设备。
激光照排机的精密度要求高,因此对其使用维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激光照排机的维护激光照排机是照排系统最终输出设备,它主要将微机内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记录在胶片或相纸上,形成化学信息影像,经冲片处理后获得所需样片。
激光照排机是精密的高技术含量产品,任何一个零件损坏都会付出较昂贵的费用,因此,对照排机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就显得特别重要。
1. 工作环境激光照排机为高精密机、光、电一体化设备,为保证其正常工作,该机应置于较为宽敞的无尘环境下,一般室温保持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85%。
激光照排机必须有稳定的电源,最好与发排主机共用一个带有交流净化的稳压电源;机壳必须接地良好;照排机要放置在平稳、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机器周围有较大的振动,也不允许受到强电场和强磁场的干扰,不可带电拔插任何电缆或插头。
对于激光照排机的保养维护,一般可每周进行1次,使机器保持干净卫生,数据线、电缆线整齐。
而在日常使用中,要经常注意清洁输片辊等表面的污物,检查压力辊的压力是否合适,并保证两头压力平衡。
对于光路上的反射镜、棱镜等,要注意清洁保养。
2. 正确调整参数如今多种激光照排机都有一些参数可供调整,使用中要熟悉其特性,正确设置调整。
如ECRM公司的VRL45系列激光照排机的曝光强度值为3位数,首位是滤光片控制,有0、1、2、3四种可供选择。
数字3对应的滤光片光通量最小,输出的胶片颜色最浅,反之,0所对应的滤光片光通量最大,输出的胶片最黑。
后两位是曝光值的大小,一般从0~31,0曝光量最小,31曝光量最大。
3. 充分利用照排机的自检功能照排机的自检是分析故障范围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工作中出现故障检修时,如果照排机自检失败,就说明照排机本身有故障;如果自检正常,则说明照排机没有问题。
激光照排机操作指引1.目的规范激光照排机的操作方法,加强产品质量控制,提高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菲林输出合格率,防止不合格的菲林留入下工序。
2.范围适用于本工序的操作及菲林的质量检验。
3.环境要求型号800v2温度23ºC±2ºC湿度55%±5%电源220V±10%功率小于3000VA同时也要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地面及桌面无灰尘杂物。
4.菲林检验标准检验项目及标准检测工具图案文字无错漏、无多余内容同标样、彩搞对比/目视多色菲林套位精细,套位误差不得超过放大镜(8倍以上)0.1mm菲林的密度3.8—4.2 密度仪菲林版面无刮伤、沙眼及折痕目测5.菲林输出的步骤1. 将做好需要输出的文件通过网络传输到配置菲林输出软件的电脑上,仔细检查对照标样或彩稿确认无误后,对其文件进行解释传送到照排机内进行输出.2. 输出的过程中,首先将菲林材料装到所用片盒内由电脑控制进行上片,传送至冲片机内.其次在冲片机内要依次通过显影、定影、水洗、烘干最终完成整个输出过程。
3. 对显影、定影的液体配比根据需要可设为:原液体:水=1:3,整个冲片过程时间控制在120秒左右,温度控制在35ºC左右。
6.日常保养1. 日保养:每天对室内卫生进行清洁,保持地面干净,机器表面无灰尘,并保持环境温度23ºC±2ºC,湿度55%±5%.2. 周保养:每周定期对显影、定影胶棍进行清洁,防止液体固化在胶棍上从而影响到在输出菲林时被刮伤.3. 月保养:每月定期对冲片机进行清洗,根据出片情况对显影、定影液体进行更换。
4. 要定期对照排机内部的小车轨道上硅油、小车丝杠上凡士林润滑油,定期清洁旋转马达镜面,位置在照排机暴光滚筒内,还要定期清洁滚筒鼓内抽真空气孔,详图见用户使用说明书.5. 更换菲林片时,需要检查进片路径是否有菲林遗留,清洁片盒内部、边缘的灰尘及进片单元的灰尘、污垢,以免影响暴光质量。
四类常见的印前输出方案常见的印前制版输出方案有以下4种:方案一:激光打印机输出硫酸纸硫酸纸,又称制版硫酸转印纸,可用于印刷制版,具有纸质透明纯净、强度高、耐晒、耐高温、抗老化等特点,能防潮、杀菌、防蛀,遇水易变形。
广泛应用于手绘、CAD绘图、工程复印、激光打印、美术印刷、档案记录等。
因为这种纸的制作工艺里,需经过短时间的浓硫酸浸泡,所以取名硫酸纸。
激光打印机的原理是依据半调网点表现色阶的效果,用激光打印机的将图案打印在透明的硫酸纸上可以替代菲林,用于低端的印刷品晒版。
特别是单色的印刷品,但是用硫酸纸输出网点效果欠佳。
方案二:喷墨制版喷墨制版这个概念很早就有人提出来,方正在90年代末也推出过类似的报纸喷墨制版系统,用psppro充当RIP软件,宽幅的EPSON写真机做输出设备,将图案打印到特制的喷墨胶片上,这种喷墨胶片的特点是对水性墨的附着力强。
这种方法在菲林输出发达的地区没有什么意义,主要适用于没有条件进行菲林输出的地方,如果幅面小,甚至可以用普通的喷墨打印机实现,但是喷墨打印机的成像原理与激光打印不一样,它不是半调图案,也就是说不是印刷可以用的网点图案,所以要用RIP生成半调网点再进行打印。
比如一些有印刷要求的小作坊,比如美甲、地板、瓷器印花行业,采用这样的方案,投入与使用成本都很低。
A4喷墨制版胶片,市场价1至2元。
方式三:激光照排技术激光照排机输出菲林的方式是CTP出现之前最普遍的制版方式,因为菲林的透明度高,激光照排机的精度也高(通常在3000dpi以上),所以制版的效果很好,是主流印刷制版的首选,自从90年代初期面世以来,迅速得到普及,这种方式成功地替代了传统的铅印,使我国的印刷行业“告别铅与火,走向光与电”,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就奖励给汉字激光照排机系统的发明人北大的王选教授,使得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与“杂交”水稻齐名,这是两项在社会应用领域产生最大变革的技术,我国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直到现在中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汉字报纸、排版输出领域一直由方正垄断,方正的排版技术很好,但是除了报纸以外,应用不多。
印刷数字工作流程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第一章测试1.技术信息流指与生产工艺有关的信息,包括图文信息与生产控制信息两大类。
()参考答案:对2.在数字化工作流程中,任何信息都需要以某种数据格式予以记录。
一般采用JDF 记载图文信息,采用PDF记载生产控制信息和管理信息。
()参考答案:错3.PPF格式采用PostScript语言编写,数据结构为树状结构。
()参考答案:对4.目前印刷企业应用的数字化印刷工作流程大多是基于PPF的流程。
()参考答案:错5.JDF的语言基础是PDF。
()参考答案:错6.PPF是CIP3在1995年发布的一种统一的、与设备有关的标准格式。
()参考答案:错7.JDF文件包含PPF文件的所有内容。
()参考答案:对8.JDF初始版本用于对系统的(),实现对印刷工艺流程的全过程管理。
参考答案:水平集成9.下列()属于图文信息流。
参考答案:图像10.JDF是基于 ( )用于印刷作业时的描述及交换的开放式文件格式。
参考答案:XML第二章测试1.PDF支持多种不同工业标准的数据压缩算法,包括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
()参考答案:对2.PDF文件中仅包含文字、图形和图像等静态页面信息,不能包含音频、视频和超文本等动态信息。
()参考答案:错3.PDF/X-1a文件不要求所有的字体内嵌。
()参考答案:错4.PDF/X-1a文件不支持色彩管理流程,但可包含设备特征文件。
()参考答案:对5.印前检查配置文件可以导出保存,供多次使用。
()参考答案:对6.除预置的配置文件外,用户不可以指定各种条件值来修改现有的或者创建属于自己的配置文件。
()参考答案:错7.以下( )不是PS文件的特点。
参考答案:生成之后还能再编辑8.检查后的结果不能保存为()格式的文件。
参考答案:PS9.PDF格式从版本()开始才适用于印前领域。
参考答案:1.310.()是作为基于PDF的打印工作流程的标准推出的。
关于印刷中印前工艺的流程摘要:印刷品制作过程分为印前、印刷和印后三个阶段。
印前即印刷之前的处理过程,印前工艺又称为制版工艺。
随着计算机技术、激光照排技术等在印前工艺中的广泛应用,印前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主要特征是以数字形式描述页面信息,以电子媒体或网络传递页面信息,以激光技术记录页面信息。
随着计算机硬件及软件技术的发展,印前的技术流程也在不断改变,其基本趋势是工艺流程的高效化和一体化。
下面主要介绍了印前阶段涉及的部分工艺流程内容。
关键词:图像处理;组版与拼版;打印输出;印前发展趋势一、图像处理(一)、图像扫描1、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平面扫描仪获取图像的方式是先将光线照射在扫描的材料上,光线反射回来后由CCD光敏元件接收并实现光电转换。
当扫描不透明的材料如照片,打印文本以及标牌、面板、印制板实物时,由于材料上黑的区域反射较少的光线,亮的区域反射较多的光线,而CCD器件可以检测图像上不同光线反射回来的不同强度的光通过CCD器件将反射光皮波转换成为数字信息,用1和0的组合表示,最后控制扫描仪操作的扫描仪软件读入这些数据,并重组为计算机图像文件。
而当扫描透明材料如制版菲林软片,照相底片时,扫描工作原理相同,有所不同的是此时不是利用光线的反射,而是让光线透过材料,再由CCD器件接收,扫描透明材料需要特别的光源补偿-透射适配器(TMA)装置来完成这一功能。
扫描仪主要对页面实物信息进行扫描,即将所扫描的图像放置于扫描设备内,所扫描图像信息面对着下端激光扫描头。
当扫描头从一端移动到另一端时扫描结束,在计算机中将会得到数字形式的扫描图像。
当计算机外连扫描设备时,计算机内会出现扫描仪自带的软件,可对扫描所得的数字信息进行预扫描设置。
并可以设定扫描区域大小、扫描模式,可以为彩色模式、灰度模式和二值灰度模式。
而且也可设定扫描到的数字信息的分辨率。
扫描所得的图像就可直接用于图文处理后再用于印刷输出。
图1 扫描仪2、平面扫描仪操作步骤扫描操作步骤主要分为:放置原稿——预扫——参数设置——正式扫描。
CTP技术印前输出质量管理尽管CTP技术日益成熟,但激光照排机依旧保持着其在生产方面的强势。
在商品包装、书刊画册等印刷出版物中,仍有相当一部分需要经过印前设计制作、输出照排片,最后印刷成品的过程。
其中照排片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最后印刷成品质量的好坏,这说明传统工艺中仍有许多有待研究与探索的领域。
下面笔者将从工艺管理的角度,谈谈印前输出质量管理的体会。
原稿质量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来看,控制照排片的质量要从原稿开始,因为原稿质量的高低决定了照排片质量的优劣,所以,必须对原稿进行细致地检查。
1.查看原稿表面有无划痕、脏污,文字和线条是否完整,有无缺笔断画等现象。
2.查看画面是否偏色。
在自然光或接近日光的标准光源下,观察反射稿上的白色、灰色、黑色等消色部位是否有其他颜色的干扰。
3.查看主要色彩是否准确。
一般来说,反射稿(如照片等)的色彩会比实际景物的色彩略有夸张,如比原有色彩更鲜艳。
以人物为主体的反射稿,应以面部肤色红润为标准。
4.查看反差是否适中。
反射稿的反差包括亮度差、色反差和反差平衡。
亮度差适中,在高调部位和暗调部位之间就会有丰富的过渡色彩层次;色反差适中,反射稿色彩浓度就大,且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反差平衡好,同一颜色在高调部位和暗调部位的色彩再现就会很一致。
输出文档质量对需要照排输出的文档进行的主要检查项目:1.检查套版线、色标及各种印刷和裁切用线是否设置齐全。
套版线应为四色套合的黑色(C100、M100、Y100、K100),如果没有套版线,输出的四色或多色照排片就等于一堆废品。
2.检查图像色彩模式。
激光照排机输出分色片时,所有彩色图像均为CMYK色彩模式,因此,输出前应通过链接图像表仔细检查所链接图像的色彩模式是否正确。
如果彩色图像的色彩模式为RGB或Lab模式,应在图像处理软件中进行模式转换,否则输出分色片时只有黑版上会有图像,或者分色情况不理想,甚至不能输出;如果是黑白图像,图像模式应为灰度或二值模式。
印前工艺一、图像扫描印刷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对颜色的复制,而颜色又常常是通过图片来表达的。
图像扫描就是将图片上的颜色信息通过扫描设备转换为可存储和可编辑的数字信号,然后再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排版软件等应用软件对这些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因此,能否对图像进行准确的高质量的复制,也就是尽可能地保留原稿上的阶调、层次、反差和饱和度等信息,是衡量图像扫描质量的基本标准。
印刷原稿可分为反射稿和透射稿两种。
其中,反射稿分为照片、印刷品、手绘稿和打印稿等等;透射稿分为正片和负片。
由于每种类型的原稿都有它不同的特性,所以在扫描定标时要充分考虑到每种原稿的特点。
图像扫描质量的评价:(1)定标准确对原稿进行准确的定标是能否真实还原原稿的基础,因为这关系到整个图像反差的大小以及高光、暗调损失多少等问题。
例如对于透射原稿,若原稿的反差正常,白场应选择在密度D=0.35—0.50处;若原稿偏薄,需要加重色量,白场一般应选择在密度D=0.20—0.35处;若原稿较闷,需要作得明亮些,白场一般应选择在密度D=0.60—0.80处。
(2)阶调齐全、清晰度高阶调是整幅画面的层次结构。
阶调齐全就能使画面完整,这是由于在最暗处和最亮处很容易丢失层次,尤其在大面积由浅白色组成的画面的边缘部位,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说阶调是图像颜色复制的躯体的话,那么图像的清晰度可以说就是图像复制的灵魂。
清晰度能使视力集中:一幅图像是否清晰,是其能否引起注意的最主要因素。
(3)忠实原稿、高于原稿当原稿的层次丰富、反差强烈、饱和度高时,在扫描时只要能够尽可能准确地还原原稿的层次、反差和饱和度就可以了。
而当原稿的质量不是很好时,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明显的偏色或饱和度偏低时,在扫描时就要注意调整,使扫描出来的图像比原稿更加真实和亮丽。
二、图文组版(1)要考虑后工序图文组版就是将扫描的图片和录入的文字按照客户要求的排式进行组合。
如果在组版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后工序的生产要求的话,就可能会使印刷出来的产品全部报废。
印前工艺流程印前工艺流程是制作印刷品的重要环节,其流程包括文件传输、文件处理、排版设计、印刷设备准备等多个环节。
下面是一份简单的印前工艺流程解析。
第一步:文件传输在印前工艺流程中,文件传输是第一步。
通常印刷公司会要求客户将设计稿、图片等文件通过电子邮件、FTP等方式传输给印刷公司。
传输文件时需要注意文件的格式,推荐使用PDF格式,以确保文件的准确性。
第二步:文件处理文件处理是印前工艺流程中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对接收的文件进行预处理,以确保文件的质量和准确性。
在文件处理中,可以进行图像编辑、颜色处理、文字处理等操作,以满足印刷要求。
第三步:排版设计排版设计是印前工艺流程中的核心环节。
在排版设计中,设计师会根据客户要求、印刷要求和产品特点进行页面布局、文字调整、图片处理等操作。
排版设计旨在将客户的设计意图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并确保印刷品的美观和可读性。
第四步:色彩处理色彩处理是印前工艺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色彩处理中,设计师会对图像的色彩进行调整和校色,以确保印刷品的色彩准确和一致性。
色彩处理通常包括颜色校正、色彩分离、色彩匹配等操作。
第五步:文件输出文件输出是印前工艺流程中的关键环节。
在文件输出中,设计师会将排版好的文件转换为印刷所需的文件格式,并将其输出到输出设备上。
文件输出通常包括转PDF、CTP输出等操作。
输出的文件要保证质量和准确性,以确保印刷品的效果。
第六步:印刷设备准备印刷设备准备是印前工艺流程的最后一步。
在印刷设备准备中,印刷工人会根据印刷要求调整印刷设备的设置,包括调整色彩、调整印版等。
印刷设备准备是为了确保印刷品的质量和准确性。
总结:印前工艺流程是制作印刷品的关键环节,涉及到文件传输、文件处理、排版设计、色彩处理和印刷设备准备等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必须仔细进行,以确保最终印刷品的质量和准确性。
印前工艺流程是印刷品制作的基础,对于提高印刷品的整体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发明印刷术的前提—文字的形成;发明印刷的物质基础是—笔墨纸的出现;发明印刷术技术条件是—盖印与拓石;印刷:是指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载物上的工艺技术,分为传统印刷和数字印刷传统印刷:主要工艺流程,原稿—制版—印刷—印后加工印刷要素:原稿,印版,承载物,印刷油墨,印刷机械原稿:是印刷复制的对象,是载有需要印刷复制的图文信息的食物或记录媒体印刷的分类:按照有无印版可以分为无印版或电子印版的数字印刷和采用印版的传统有印版印刷有印版印刷:凸版印刷:凸版印刷的图文部分处于同一平面,且高于空白部分;平版印刷:图文部分与空白部分无明显高低之分;凹版印刷:图文部分低于空白部分;凹版印刷时常规印刷中唯一可用油墨层厚度表现色调层次的印刷方法;孔板印刷:又称为滤过印刷直接印刷:印刷时与承印物直接接触印版图文部分的油墨直接转移到承印物上;间接印刷:印刷时印版与承印物并不直接诶接触,印版图文部分的油墨通过中间载体转移到承印物上平印墨层厚度最薄,凸版次之,但两者只有几微米,凹版墨层可达12~15微米,丝网最厚10~100微米印刷机的分类:按有无印版:传统印刷,数字印刷印刷机;按印刷幅面大小:八开,四开,对开,全张印刷机按印刷色数:单色,多色印刷机按印刷面:单面,双面印刷机;按印刷过程中施压方式:平压平型印刷机,圆压平型印刷机,圆压圆型印刷机1)文字为印刷术发明提出了需求并提供了可能2)笔墨纸的发明和改进为为印刷术的发明奠定基础3)印刷术起源印章和拓印4)拓印是提供了从阴文正写取得正字的复制技术5)印章和拓石是雕版印刷的萌芽6)雕版印刷始于唐代兴于宋7)《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写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雕版印刷缺点:费时,出书周期长;保存占用空间大;在雕刻中如有错行错字无法修补整版作废8)印刷技术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活字印刷是第二代印刷术,由雕版印刷发展到活字印刷是印刷术的第一次革命9)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铅字印刷主要贡献:创建金属活字,脂肪型油墨的应用;印刷机的制造;规范了字体的大小;10)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和电子出版系统的使用时第三代印刷技术的标志第二章11)文字信息处理也成为文字排版12)现代位置信息处理技术从铅字怕版开始,经历了照相排版到计算机排版技术13)外文字字体常用有白正体,黑正体,白斜体,黑斜体,花斜体宋体:印刷黑体:印刷楷体:印刷仿宋:印刷14)文字大小:15)国际通用点数制,中国采用以号数制为主,点数制为辅的混合制16)计算机排版系统非为输入设备计算机,输出设备17)文字信息输入方式:编码输入,自然输入排版方式:批处理方式,交互方式18)文字信息的处存方式分为:矢量储存,曲线储存方式;19)评价图像的质量时候,从颜色,层次,清晰度20)阶调层次的在线实质上是密度的再现21)颜色的视觉三属性;22)对颜色的定量描述是基于颜色的三个基本特性(色相,明度,饱和度)称为颜色的三属性23)色光加特点:混合后色光亮度增大,等于色光亮度之和;混合后饱和度降低,低于原有色,成分的饱和度24)色料减色混合与色光加色混合区别:色料减色混合后反射或透射的光能脸减少,因此越混越暗25)印刷复制的对象可以分为:划线和图像26)在平板一刷中,只要通过各种物理或化学放下令划线部分亲油,使划线和非划线部分产生差异;27)在凹版印刷中,我们可以改变凹陷的深度,墨层厚,亮调部分墨层浅,墨层薄。
【印刷后端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就印刷设计而言,彩样一量被认可,下一步便是要输出胶片制版印刷了。
这是要用到的是激光照排(ImageSetter)图所示便是一种照排机的外形,它可以通过DPI(光栅处理器)直接将电脑送来的文件输出,生成C、M、Y、K四张分色片,分色片就能直接往印刷厂晒版印刷了。
就目前国内水平而言,分辨率达到3000DPI的照排机就能满足一般要求。
照排机的价格十分昂贵,是有实力的大公司考虑买的设备,而一般中小规模的公司的电脑创意设计文件可拿到彩色输出服务中心,由他们输出四色胶片。
Black(黑色)当某一物体吸收所有波长的光线,而不象其它的色彩那样会反射某一部分色光,则就显示为这种颜色.BlackGeneration(黑版产生)将一幅彩色RGB图象转成印刷原色图象时,在使用原色油墨(青、品、黄)的同时,将黑色墨加入其中。
加入的黑色墨份额的产生,就叫做黑版产生。
它的处理方法有:UCR(底色去除)和GCR(非彩色结构或全底色去除)两种。
Blooming(过度曝光)“数字化过度曝光”的一种现象。
这种现象是在扫描图象时,由于照在CCD元件上的光太多而产生的。
它可能会使色彩及其它图象信息出现异常。
Brightness(亮度)对某种介质反射质量的测量。
不同亮度水平可能会使介质上的色彩表现出现变化,所以一般需要对亮度进行调节,以获得最佳的表现效果。
Calibration(校准)在数字成象系统中,对所有的工作设备(显示器、打印机及其它消费品)进行最优化设置,以产生最理想效果的过程。
这种理想的效果就是在最后的打印品上获得精确的色彩和反差。
CCD(光电耦合器)在数字设备(扫描仪、数字相机等`)上使用的光电转换元件。
这种元件采集的图象上有用的数据可以由软件进行记录。
ChromaticAdaptation(色彩适应)人眼在光变化的环境下,通过对照明白点的调节,改变其色彩感觉的能力。
这样,对于某种特定的色彩来说,在不同的光量下,可能会出现同样的观察效果;但是这种色彩适应在象印刷这样的复制技术中是不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