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应急通信项目解决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22
动中通卫星宽带应急通信系统解决方案北京航天福道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4月24日第一章公司概况航天科工集团二院创建于五十年代,是国家重点军工科研院所,下属二十五所创立于1965年10月,是我国专业从事精确制导通信设备研制的骨干研究所,二十五所在雷达技术、红外光学测量技术、遥测、遥控、遥感和通信技术等领域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在国内精确制导通信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主要专业范围包括:无线电系统工程总体技术及红外光学系统工程总体技术、无线电接收与发射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天馈系统与天线罩技术、通信工程技术、特种器件与微带组装技术等,是国家学位委员会通信与信息系统的硕士学位授权点。
作为二十五所民用产业及横向军品任务的对外唯一窗口,1993年6月由二十五所发起创立了北京航天福道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道公司),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
福道公司注册资本1700万元,其中二十五所及所职工持有99%的股份。
福道公司的成立与发展继承了航天四十多年的科技成果和经验,并以院所的强大技术后盾为依托,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人才优势。
多年来,在通信技术、电子产品、探测技术及系统集成方面不断创新,开发了系列高科技产品,并承接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工程,在公司成立的十四年里,公司先后为邮电部、中国联通、公安部建设了全国及省市级寻呼联网系统、短信增值系统,其中仅寻呼全国联网系统3年实现销售收入2.3亿,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75%;另外还为所内各型号任务测试与批生产研制生产多批次配套调试与标定设备,如多频点多通道接收机、多种型号的导引头通信综合测试设备、接收应答机单元通信测试设备、目标仿真计算机测控台等;公司还多次中标并承建了海军基地光纤通信系统、多媒体指挥调度系统、HD-255经纬仪改造项目、机动供靶系统指挥通信分系统等多个靶场建设项目;为总装提供了江河工程侦察车、河床断面测绘仪、便携式流速仪、布雷车布控装置等优质的装备产品,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任;公司的电装生产中心承担了所军品批生产任务的无线电装,同时还承接了大量民品生产任务。
一、项目概述当前,突发安全生产事件发生地点不确定,部分地区通信不便,特别是发生安全生产事件时,交通通信极易中断,因此执行应急监测时,为及时发送调查、监测信息,必须配备卫星通讯设备,保证应急信息传输通畅。
本项目卫星通信系统建设主要包括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静中通应急指挥车卫星通信系统两大部分。
二、项目建设目标与原则2.1 建设目标1、建设安监局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一台静中通应急指挥车,实现两者之间的卫星通信。
并依托卫星网络,借助音视频编码设备,实现双向视频、音频、数据的实时通信。
2.2 建设原则系统总体设计遵循“安全保密、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实用可靠、投资合理、运行方便、扩展容易”的原则,具体如下:1、规范性:各类设备、通信和控制软件及协议必须符合国内外相关标准。
2、先进性:系统设计和设备规格完全符合行业技术规范和技术发展潮流,适应主流技术发展的要求。
采用当今成熟、先进的技术及设备,在功能和性能方面体现出技术发展的先进性。
3、可靠性:系统应具有在各种情况下的高可靠运行能力。
4、安全性:系统对于信息、设备和人身的安全上具有较高的保障。
5、电磁兼容性:系统整体设计方案严格按照电磁兼容分析结论实施,保证整个系统的各个部分无相互干扰的协同工作。
7、可扩展性:在技术发展和业务增加时系统具有较大的扩展能力。
8、经济性:按照需求合理配置系统,确保系统中每一个环节的投入比例达到最高的性能价格比,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资金。
三、项目总体技术要求➢卫星通信:采用卫星Ku波段转发器,实现中心站到任意现场的实时的视频、图像、话音及数据的传输和显示,保障省中心站对现场信息的实时掌控,为领导的指挥决策提供有效及时的现场资料和依据。
➢3G公网通信:利用中国电信或联通3G公网通信系统,实现图像、话音、数据的双向通信。
1、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要求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应具有卫星音视频传输及数据通信功能,实现与应急指挥车的互联互通,实现将中心站的各种信息传输到应急指挥车。
一、项目概述当前,突发安全生产事件发生地点不确定,部分地区通信不便,特别是发生安全生产事件时,交通通信极易中断,因此执行应急监测时,为及时发送调查、监测信息,必须配备卫星通讯设备,保证应急信息传输通畅。
本项目卫星通信系统建设主要包括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静中通应急指挥车卫星通信系统两大部分。
二、项目建设目标与原则2.1 建设目标1、建设安监局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一台静中通应急指挥车,实现两者之间的卫星通信。
并依托卫星网络,借助音视频编码设备,实现双向视频、音频、数据的实时通信。
2.2 建设原则系统总体设计遵循“安全保密、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实用可靠、投资合理、运行方便、扩展容易”的原则,具体如下:1、规范性:各类设备、通信和控制软件及协议必须符合国内外相关标准。
2、先进性:系统设计和设备规格完全符合行业技术规范和技术发展潮流,适应主流技术发展的要求。
采用当今成熟、先进的技术及设备,在功能和性能方面体现出技术发展的先进性。
3、可靠性:系统应具有在各种情况下的高可靠运行能力。
4、安全性:系统对于信息、设备和人身的安全上具有较高的保障。
5、电磁兼容性:系统整体设计方案严格按照电磁兼容分析结论实施,保证整个系统的各个部分无相互干扰的协同工作。
7、可扩展性:在技术发展和业务增加时系统具有较大的扩展能力。
8、经济性:按照需求合理配置系统,确保系统中每一个环节的投入比例达到最高的性能价格比,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资金。
三、项目总体技术要求卫星通信:采用卫星Ku波段转发器,实现中心站到任意现场的实时的视频、图像、话音及数据的传输和显示,保障省中心站对现场信息的实时掌控,为领导的指挥决策提供有效及时的现场资料和依据。
3G公网通信:利用中国电信或联通3G公网通信系统,实现图像、话音、数据的双向通信。
1、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要求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应具有卫星音视频传输及数据通信功能,实现与应急指挥车的互联互通,实现将中心站的各种信息传输到应急指挥车。
应急通信解决方案概述应急通信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为保障信息的传输和交流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解决方案。
突发事件往往会导致通信设施的破坏或网络的瘫痪,因此应急通信解决方案的制定对于保障灾害管理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应急通信解决方案,旨在提供一个全面且可靠的通信方案,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高效地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流。
方案设计应急通信解决方案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备用通信设备:在突发事件造成通信设备破坏或网络瘫痪的情况下,备用通信设备将成为关键的工具。
为应急通信提供备用通信设备,如卫星电话、移动卫星通信车等,能够在通信设施受损时确保通信的连通性。
2.建立应急通信指挥中心:设立一个应急通信指挥中心,集中管理和协调通信事务,提供专业的应急通信支持和指导。
指挥中心应配备专业人员,掌握通信技术和突发事件处理经验,能够快速响应和解决通信问题。
3.多重通信通道:为确保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应急通信解决方案应提供多个通信通道,包括卫星通信、无线电通信、互联网等。
通过多重通信通道的设置,可以在某一通道出现故障时,快速切换到其他通道,保障通信的连通性。
4.以人为本的应急培训:提供专业的应急通信培训,使参与应急通信工作的人员掌握应急通信技能和知识。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应急通信设备的使用方法、通信协议、突发事件情景模拟等。
通过培训,提高人员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通信能力。
方案实施针对上述方案设计,以下是一些实施方案的具体步骤:1.备用通信设备的采购和配置: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情况,采购合适的备用通信设备,并进行配置和安装。
同时,建立设备的维护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修备用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2.应急通信指挥中心的建设:选定合适的场所,建设应急通信指挥中心。
配置必要的通信设备和软件,组建专业的指挥中心团队。
制定相关的工作流程和协议,以确保指挥中心的高效运转和协调工作。
3.多重通信通道的设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通信通道,并进行设置和测试。
应急通信保障服务方案模板应急通信保障服务方案一、项目背景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或其他紧急情况下,通信系统往往是首先受到影响的基础设施之一。
为了保障应急情况下通信的畅通和可靠性,我们将提供一套完整的应急通信保障服务方案。
二、解决方案1. 数据备份与恢复我们将提供数据备份和恢复服务,确保关键数据的安全和恢复。
通过定期备份数据,并将其存储在安全的地方,如云存储或离线服务器,以防止数据丢失。
在发生意外情况时,我们将提供快速的数据恢复服务,确保关键数据的及时恢复。
2. 通信设备配备我们将提供一系列通信设备,包括无线对讲机、便携式电话机、卫星电话等,以应对不同场景下的通信需求。
这些设备具有防水、防尘、抗震等特性,能够在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
3. 应急通信网络搭建我们将建立应急通信网络,确保通信系统在紧急情况下的正常运行。
通过搭建蜂窝网络或者卫星通信网络,我们将提供覆盖广泛、信号稳定的通信网络,以满足应急通信的需求。
4. 应急通信系统维护我们将提供应急通信系统的定期维护服务,包括设备检修、数据更新等。
通过定期的维护和检修,我们将确保应急通信系统的正常运作,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 应急通信培训我们将提供应急通信培训服务,培训相关人员掌握应急通信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通过系统的培训,我们将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使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熟练运用通信设备。
三、服务流程1. 需求分析在与客户进行沟通后,我们将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确定应急通信保障方案的具体内容和范围。
2. 设计方案根据客户的需求,我们将设计合适的应急通信保障方案,包括设备选型、网络搭建、数据备份等。
3. 实施方案在方案设计完成后,我们将组织实施方案,包括设备采购、网络搭建、数据备份等,确保方案能够顺利落地。
4. 系统维护在方案实施完成后,我们将提供系统的定期维护服务,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
5. 服务评估在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我们将对服务进行评估,收集用户的反馈,并根据反馈进行优化和改进。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卫星信号突发故障,确保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通信需求,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卫星通信系统,包括地面卫星站、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等。
三、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卫星信号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全面领导、指挥和协调。
2.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组:(1)应急指挥组: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应急响应措施,向上级汇报应急处置情况。
(2)技术保障组:负责故障排查、设备修复、系统恢复等工作。
(3)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和供应。
(4)信息宣传组:负责发布应急处置信息,加强与上级、下级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四、应急响应程序1. 信息报告(1)卫星通信系统发生故障时,相关责任单位应立即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
(2)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及时核实情况,并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响应(1)应急指挥组迅速组织技术保障组、物资保障组、信息宣传组等开展工作。
(2)技术保障组立即进行故障排查,找出故障原因,制定修复方案。
(3)物资保障组根据需要调配应急物资,确保故障修复所需物资及时到位。
(4)信息宣传组及时发布应急处置信息,加强与上级、下级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3. 故障修复(1)技术保障组根据故障原因和修复方案,组织人员进行故障修复。
(2)故障修复过程中,如需更换设备或调整系统参数,应确保操作规范、安全可靠。
4. 系统恢复(1)故障修复完成后,技术保障组应进行系统测试,确保系统恢复正常运行。
(2)系统恢复正常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
5. 总结评估(1)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织对本次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
(2)总结评估内容包括:应急处置过程、故障原因分析、应急措施效果等。
五、应急保障措施1. 物资保障(1)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备品备件、应急设备等。
总第254期计算机与数字工程V b l.38N o.12 2010年第12期C om put er&D i gi t al Engi nee r i ng196一种基于卫星的全业务应急通信方案’沈钊”吴伟民趵王玲2’(海军工程大学”武汉430033)(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国家光电实验室光通信与智能网络研究部孙武汉430074)摘要本文结合自适应传输、高效Q oS保障、分组化时钟精度保证、高效的数据实时压缩处理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卫星的全业务应急通信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了电路业务和分组业务的分组统计复用(PS M A),不仅能同时与原有多种网络(G SM、G PR S、C D M A等)对接,还能进一步提供二级的W i-Fi、U W B和W A N分组接入的能力,而且支持电路及I P 卫星两种模式的链路传输。
最终实现高效率、高可靠性、低成本、迅速及时、方便实用的大规模救灾应急通信系统。
关键词应急通信;全业务;卫星;解决方案中图分类号TP393A Schem e f or Sat el l i t e--B as ed Ful l--Ser vi c e E m er gencyC om m uni c at i onShen Zha01’W u W e i m i n2’W a ng Lingz’(N a val U ni ver si t y of E ngi ne eri ng'’.W uhan430033)(E.L D epar t.H uaz hong U ni ver si t y of Sci enc e and T echno l ogy,D i vi si on of O pt i cal C om m uni ca t i on a nd I nt dli gent N et w ork W uban N at i o nal L a bor a t or y f or O pt oel ect m ni c a2’,W uha n430074)A bs t ra ct Thi s paper i nt r oduc es a s che m e f or f ul l-s er vi ce em er gen cy c om m uni c a t i on sys t em w i t h s at ell i te suppor t,i n w hi ch i nt e gr at i ng sever al key t e chni que s suc h as ad apt i v e t r a nsm i ssi on,e f f i ci e ncy of Q oS guar ant e ed,t i m i ng acc ur a cy gu a r—ant ee d o n pa cke t sys t em,e f f i ci e nt r eal—t im e dat a c om pr es si on proce ss.The re by,w e ca n r eal i ze t he pa cke t s tat is ti cal m u l t i pl e acc es s(PSM A)f or ci r cui t a nd pa cke t se r vi ce.B y t h i s s chem e,t he em er gen cy c om m uni c a t i on s ys t em no t on l y co nnect s w i t h pub l i c m obi l e com m um cat i on s ys t em suc h as G S M.G PR S a ndCD M A si m ul t anei t y and pr ovi de s t he abi li t y t O acc es s t het、附st age net w ork of W i-Fi。
一、项目概述当前,突发安全生产事件发生地点不确定,部分地区通信不便,特别是发生安全生产事件时,交通通信极易中断,因此执行应急监测时,为及时发送调查、监测信息,必须配备卫星通讯设备,保证应急信息传输通畅。
本项目卫星通信系统建设主要包括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静中通应急指挥车卫星通信系统两大部分。
二、项目建设目标与原则2.1 建设目标1、建设安监局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一台静中通应急指挥车,实现两者之间的卫星通信。
并依托卫星网络,借助音视频编码设备,实现双向视频、音频、数据的实时通信。
2.2 建设原则系统总体设计遵循“安全保密、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实用可靠、投资合理、运行方便、扩展容易”的原则,具体如下:1、规范性:各类设备、通信和控制软件及协议必须符合国内外相关标准。
2、先进性:系统设计和设备规格完全符合行业技术规范和技术发展潮流,适应主流技术发展的要求。
采用当今成熟、先进的技术及设备,在功能和性能方面体现出技术发展的先进性。
3、可靠性:系统应具有在各种情况下的高可靠运行能力。
4、安全性:系统对于信息、设备和人身的安全上具有较高的保障。
5、电磁兼容性:系统整体设计方案严格按照电磁兼容分析结论实施,保证整个系统的各个部分无相互干扰的协同工作。
7、可扩展性:在技术发展和业务增加时系统具有较大的扩展能力。
8、经济性:按照需求合理配置系统,确保系统中每一个环节的投入比例达到最高的性能价格比,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资金。
三、项目总体技术要求➢卫星通信:采用卫星Ku波段转发器,实现中心站到任意现场的实时的视频、图像、话音及数据的传输和显示,保障省中心站对现场信息的实时掌控,为领导的指挥决策提供有效及时的现场资料和依据。
➢3G公网通信:利用中国电信或联通3G公网通信系统,实现图像、话音、数据的双向通信。
1、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要求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应具有卫星音视频传输及数据通信功能,实现与应急指挥车的互联互通,实现将中心站的各种信息传输到应急指挥车。
应急通信系统实施方案在现代社会,突发事件和灾害频繁发生,对应急通信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应急通信系统是指在突发事件或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信息传递和指挥调度,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种重要通信系统。
因此,建立健全的应急通信系统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系统建设目标。
应急通信系统实施方案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在突发事件或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准确地传递信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要提高系统的应变能力,确保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正常运行。
同时,还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二、系统建设内容。
1. 建立完善的通信设备。
应急通信系统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通信设备,包括应急通信指挥车、卫星通信设备、应急通信终端设备等。
这些设备需要具备抗干扰能力强、覆盖范围广、运行稳定等特点,以应对各种复杂环境下的通信需求。
2. 构建信息传输网络。
信息传输网络是应急通信系统的核心部分,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信息传输网络,包括有线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网络等。
这些网络需要具备高速传输、稳定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以保障信息的快速传输和准确接收。
3. 制定通信预案和流程。
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和灾害,需要制定相应的通信预案和流程,包括通信指挥流程、信息传输流程、通信保障流程等。
这些预案和流程需要经过充分的讨论和实践,确保在实际应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有效地运行。
4. 加强人员培训和演练。
应急通信系统的实施方案还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演练工作,包括通信设备操作培训、通信流程演练、应急情况模拟演练等。
只有通过不断的培训和演练,才能够提高应急通信系统的应变能力和运行效率。
三、系统建设保障。
1. 技术保障。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技术保障措施,包括设备维护保养、技术更新升级、系统安全防护等。
只有保障系统的技术稳定和安全,才能够确保系统在突发情况下的正常运行。
2. 物资保障。
应急通信系统建设还需要充分考虑物资保障措施,包括通信设备备件、通信能源保障、应急通信车辆保障等。
卫星应急通信解决方案2007-3-1613:56:54 阅读531次为了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应急处置的指挥效率,公安、军队、市政、电力、地震、气象、电信、疾病控制、防火等诸多领域急需建设应急通信系统,将突发现场的视频、音频和其他数据送至指挥中心,为其获取灾情信息,进行现场指挥提供“通信畅通、现场及时、数据完备、指挥到位”的技术保障.由于通信线路的限制,通常采用卫星通信作为应急通信的主用线路,卫星通信灵活多样,机动性好,但系统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因此系统平时应可用于一般的民用通信租赁,为商业用户提供高速率的话音、图像和数据传输,以降低运营成本;在遇突发事件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成满足实际需要的应急通信网,迅速转变为应急战备状态,保证各种通信指挥系统的畅通无阻.应急通信网络应具备以下特点:1、平战结合,注重实用性网络建设要考虑平时应用,尽量简化中心站和远端站的配置,提高利用率,在日常的工作中,整个系统资源可以用来处理民用通信:如电视会议、数据输出、视频传输等工作;当进入应急工作状态,指挥中心和整个系统资源将全部用来应付紧急公共安全事件,能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佳的资源调配和指挥,达到“一点感知,处处可知;闻警而动,处处协同;有备而战,临危不乱”的状态.2、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应用系统建设着眼于应急联动实际使用现状,以满足各业务部门的应用需求为前提,尽量利用和整合现有系统资源,避免重复投资,不搞“高、大、全”式的形象工程.注重网管建设,合理调配转发器资源.通过引进规范、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来保证系统的成功实施,建立科学的运行保障体系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把硬件建设放在以需求驱动的基础上.3、支持高速率数据通信在以往的卫星通信应用中,单链路用户数据速率达3M-20Mbps的高速率通信需求不是十分普遍,随着视频应用的日益普及,通信和互联网的各类应用速率不断提高,基于卫星通信的单链路宽带数据通信需求正越来越多.因此系统应能够支持多种类和大流量业务,可提供不低于5Mbps速率的数据通信,并具备支持大型网络的能力,适应网络覆盖全国、辐射省市、地区的日益扩大的规模要求.4、系统安全可靠,易操作,简化接口类型和协议,避免繁复的设备组合在多媒体数据交互的过程中,尽可能选择统一、标准的接口和协议,力求保持通信网络体系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为网络管理带来便利.5、能够动态按需分配带宽资源,节省转发器带宽业务具有多样性、突发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因此其对带宽的要求也是动态的,随着业务数据的变化而改变.设计的通信系统必须满足这一要求,在很短的响应时间内,对带宽需求分配资源,而在通信完成后及时释放带宽,网络中的小站在网管的控制下,动态、高效地共享宝贵的转发器资源.6、系统具备扩展和升级能力系统的设计理念上应具备可扩展能力,可通过简单的软硬件升级添加扩展系统的容量和通信能力.应急通信网构成网络中通常由卫星车载站、卫星便携站和卫星固定站组成,根据不同的需求组成点对点、星状网、网状网和混合网结构.天网公司近年来为卫星应急通信系统的应用开发,做了不少探索和实践,为诸多用户解决应急事件中通信段的问题.下面介绍天网应急通信指挥车的方案:通信指挥车采用动力性强,道路通过性能好的大型车辆.实现基于卫星系统的图像、数据、语音通信及图像采集、无线组网、移动办公等功能.系统采用当前先进、成熟的方案与技术,可靠性高的电子通信设备、辅助保障设备,以及工控计算机硬件、软件工具,集成一个技术先进的、功能齐全的“静中通”通信指挥车.主要设备描述:卫星通信设备:车载天线系统,采用1.8M2.4MKuC波段的进口天线,可通过车载天线控制器、跟踪接收机、GPS、磁通量罗盘实现全自动对星功能. 功率放大系统,采用80W100W进口固态高功率放大器.可根据需要做1:1热备份配置.调制解调器,采用进口高速率IP接口调制解调器最高可达10Mbps,内置8PSKQPSK调制模块、TPC编码模块,并可根据需要选配IP路由、TCP加速器、帧头和负载压缩、QoS服务等功能模块.可实现1:1热备份功能.卫星电视接收机话音设备:综合接入设备IAD,采用国产高质量设备,可提供4路-32路IP话音端口FXS.全球星亚星卫星电话,提供1路应急通信话音.无线对讲设备,提供本地调度.数据设备:无线接入设备AP,采用国产高功率、高速率设备,通过车外天线覆盖方圆1公里的范围内的无线设备PDA、移动电脑等.以太网交换机,采用国产高品质16端口设备,为车内设备提供数据接入.视频设备:电视会议终端,提供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电视会议.视频编码器,采用MPEG4编码器,提供DVD品质图像.无线视频采集设备,采用国内先进的非视距微波传输设备,传输距离2—5公里.北京天网信息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供稿历史永远铭记的一刻:2008年5月12日14日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危急关头,困难绝地,中华儿女,血肉相连.当闻知四川发生8.0级大地震以后,卫通启动集团级别的应急预案,启动所有的应急措施,于地震发生后的当天晚上,调动充电、充值、准备好卫星电话随时准备应战.在震后的几天里,中国卫通创造了很多记录:第一个进入灾区的电信运营商总裁是中国卫通的芮晓武,首先到达灾区的通信设备是中国卫通的350部卫星电话,从重灾区到映秀镇打出的第一电话使用的中国卫通的卫星电话,中国移动快速抢通地面通信的背后功臣也有中国卫通,在国际上也很少有如此大量高密度地使用卫星电话……卫星移动天线系统2008年10月19日星期日09:56编者按:移动通信系统根据通信基站的位置可分为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是在地球的地面上,典型的代表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手机电话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是在卫星上,由于卫星的不同,又分为固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移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固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选择在同步静止轨道高轨道即相对固定的卫星上,典型代表是海事卫星电话系统.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基站选择在中、低轨位即相对是移动的卫星上,典型代表是GPS系统和前些年建成的铱星卫星电话系统建成后,因成本过高无人使用而移作它用.当然这些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关口站还是建立在地面上的.卫星移动天线系统卫星移动天线系统是特种天线,是由军事转为商业用途的高科技的天线,是由一整套卫星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组成的系统.卫星移动天线系统是运动中接收卫星信号或发射、接收双向通信的天线.卫星移动天线系统采用激光制导、遥测天控技术、GPS卫星定位等技术,能自动捕获目标卫星;采用先进的自跟踪技术,能在载体运动的情况下,对卫星进行高精度的自动跟踪.根据接收方式不同,分为:在固定地点、自动寻星的卫星移动天线系统——静中通;运动中自动寻星、接收卫星电视信号的卫星移动通信天线系统——动中通.根据通信方式不同,分为:单向接收卫星电视信号的天线系统——单向卫星移动天线系统;可进行双向移动通信的天线系统——双向卫星移动通信天线系统.单向卫星移动天线系统可以接收卫星电视、卫星广播、图文资料等多媒体信息,广泛应用于汽车、火车、轮船、气垫船、海上石油平台、物探船、军舰.双向卫星移动通信天线系统可进行移动通信.通过卫星在移动过程中直接通信,不间断地双向传输图象、数据、语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电视直播、电视转播、语音通讯、视频会议、远程调度管理,应用于电视直播、卫星通信、转播车、电视台、银行、军队、军舰、气垫船、水陆两用坦克、公安、以及大型调度管理系统.卫星移动天线系统还可以利用基本的原理,在功能上进行扩展,将移动载体的通信进行广度和深度的充分应用.卫星移动天线系统可广泛应用于电视台、电视直播、电视转播、长途客运、野外地质、勘探、测绘、公安巡逻、指挥、铁道列车、内河船舶、海洋客货渔轮、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及后勤船舶、海军战舰及后勤给养运输站、油轮、银行、金融系统、公交、交通管理、救援和坦克、装甲摩托化战车、以及其他大型调试管理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多项尖端科技的结晶.1962年,美国利用微波中继通信技术成功地发射了“电星一号”能动型通信卫星,开始了卫星通信的历史.当第一颗通信卫星发射升空之后,卫星通信专家、军事通信专家和军事战略家就瞄准了卫星移动通信的巨大、广泛的潜力和深远的军事意义.现代战争是信息的战争.卫星是信息战中的重要信息平台和信息支援.卫星、卫星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关系到信息战的胜负.卫星通信与信息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运动中传输图像、语音、数据是各国卫星通信的难题.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面临极大的挑战.一般天线、通信站编者注:即用户终端都是固定或定点的,或是移动式通信将车辆开到固定地点,然后进行卫星通信作业.但这种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通信的要求.卫星通信的优点是覆盖范围广,缺点就是不能像无线通信一样可以移动通信.所以不论商业通信、军事通信等总受到限制.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要解决传输速率、通信质量和保证运动中进行通信的难题.传输速率要高于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的传输速率,并可捷变;传输图像、语音、数据等高速信号,而信号质量要与静止通信一样;载体在路面、海面等不稳定的运动速度、运动方向下,要保证通信的速率和质量;载体和天线在随机行进的情况下,受到电波干扰、电子干扰;高楼、桥洞、森林、山体遮挡;雨衰、大浪强风、磁场等干扰,要尽快恢复通信中断.由于技术和时代的限制,卫星移动通信技术没有多大进步.进入九十年代,数字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激光陀螺技术、激光陀螺制导控制技术、遥测天控技术、全球GPS定位技术等高科技的诞生和发展,卫星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应运而生.卫星宽带移动通信系统SMCSSmoothMobileCommunicationSystem——动中通,成为各国研制开发的重要目标,并研发出多种动中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中通最早装备美军.为使快速前进的部队与指拭军官及其它军种、司令部之间保持连续通信,而装备在美国陆军的车辆、装甲车、坦克通信车上;而在海军的各类军舰、航空母舰上增添了一个个绿色、黑色、白色、乳白色和迷彩色的半球型、半圆头柱体型的动中通.动中通以轻便、快速为主要特点,部队中途停下来架设天线的作战方式,已成为过去,已不适应当今的作战速度.美国的“凤凰计划”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就是研制保密、移动、抗干扰、可靠的、简单和大容量通信战术终端SMART-T,作为单向透明战略的重要、必要的技术和设备.美国的MOCAICATD计划是将美国DARPA资助的GLOMO、SUOSAS、CAN空中通信节点项目技术与陆军通信及电子司令部CECOM研究发展中心RDEC的几项研究技术结合在一起,进行移动通信演示.通过验证和筛选,把商用产品和国防部的研究成果集成在一起,目标是满足未来战斗系统FCS和目标部队OBJECTIVEFORCE的通信需求以及战场指挥系统基础结构的可移动性,形成一个战场所需的无缝隙通信体系结构.MOSAIC是多功能的动中通、抗毁、抗扰、自适应综合通信系统.美国已开发出用于“悍马”车使用的新型更小更轻便的动中通.位于麻省的沃尔瑟姆雷声公司制造的安装在“悍马”车上的动中通——SMART-T,同时还适用于高级极高频飞机. SMART-T首次应用于伊拉克战争.美国动用了GPSIIR-8和国防卫星通信系统IIIA-3卫星在内的数十颗军用卫星和部分商用卫星,卫星总数多达100多颗.10多颗侦察卫星以及伊诺克斯-2等商用遥感卫星对伊方的军事进行严密监视;KH-12光学成像卫星、“长曲棍球”雷达成像卫星等俯视整个伊拉克战场;“大酒瓶”等电子侦察卫星监测伊拉克无线电信号.在伊拉克战场上,美国借助于卫星,信息化战场变得高度透明.美英联军能迅速获取各类静态和动态的作战信息,并实时地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获取达到了精确化、实时化.美英的动中通利用信息打击、瓦解、欺骗伊军,伊军迅速土崩瓦解.动中通的功能、威力引起各国军方的注意.2004年10月,位于美国西盐湖城的L-3通信公司设计开发出为多功能卫星移动通信终端,也属于“凤凰”计划的一部分.该设备十分小巧,首期装备美国陆军,并将装备海军陆战队、空军、预备役部分和国民警卫队.加州阿纳海姆的波音作战管理C3分部和麻省马尔伯勒的雷声网络中心系统机构负责研究生产卫星移动通信以及各军种间地对地,地对空卫星通信的更新一代的通用终端.英国的THALES公司参与了美军JTRS计划和英国的BOWMAN计划,开发出系列增强型数字卫星移动终端支持战时的信息传输;法德两国联合研制的多模式多用途高级演示模型MMR-ADM提出了未来战术通信系统.美国SEATEL公司专门研发海上移动通信,为军舰、潜艇、航空母舰、大型商船、货轮、油轮提供海上无间断的通信和电视服务.空中移动通信,最典型的是美国应用于无人机全球鹰——GLOBALHAWK,全球鹰的卫星移动通信,凭借卫星覆盖范围广的优势,将侦查的图像、照片实时回传司令部.卫星、卫星通信已经越来越成为各种武器的“神经”.数字化部分、数字化战场、非线性作战、全维作战、立体空间作战、信息战争、机器人战士、智能战争等都离不开卫星、卫星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在军事领域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广泛应用于民用.俄罗斯、印度、中国、日本、以色列、意大利、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对卫星移动通信展开深入研制.全球领先的卫星移动天线和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RAYSATTM,IMC.推出了全球最小的卫星电视车辆天线TELERAYTM.TELERAY天线是为日本国内汽车市场而开发的.TELERAY厚度为2.5CM,直径为40CM,是一种小尺寸车顶天线,行驶车辆中的乘客能够观看现场直播的日本BS/CS卫星电视广播.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技术1、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通过任何一颗地球同步卫星或空中平台,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点对点、对点多点卫星移动多媒体通信,能迅速将移动载体中的多媒体数据瞬时传到世界各地和接收世界各地的多媒体信息.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要克服电波在运动中传输时的各种致使的影响.1陆地卫星移动通信:陆地卫星移动通信的电波在运动传输时,会遇到各种物体,经反射、散射、绕射、到达接收天线时,已成为通过各个路径到达的合成波.各传输路径分量的幅度和相位各不相同,造成合成信号起伏很大,形成多径衰减.电波经建筑物、树木等阻抗被衰减,对车载等陆地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信号传输造成极大威胁.2海上卫星移动通信:海上卫星移动通信的传输,有来自近处的正常反射波镜面反射,也有来自前方较广范围的非正常反射波杂射波.3航空卫星移动通信:航空卫星移动通信由于速度的关系,有来自更多、广泛的非正常反射波杂射波.当飞机移向卫星时,频率变高,远离卫星时,频率变低,而且由于飞机的速度十分快,就会产生“多普勒效应”.184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数学空多普勒·克里斯琴·约翰DOPPLERCHRISTIANJOHANN在文章“ONTHECOLOREDLIGHTOFDOUBLESTARS”首先提出了“多普勒效应”DOPPLEREFFECT这一理论.多普勒频移,也称多普勒效应,是为纪念多普勒而命名的.多普勒发现声波频率在声源移向观察者时变高,而在声源远离观察者时变低.把声波视为有规律间隔发射的脉冲,可以想象为你每走一步,便发射了一个脉冲,在你之前的每一个脉冲都比你站立不动时更接近你自己;而你在后面的声源则比原来不动时远了一步.或者说,在你之前的脉冲频率比平常变高,而在你之后的脉冲频率比平常变低了.多普勒效应不仅仅适用于声波,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形,包括光波.科学家EDWINHUBBLE使用多普勒效应得出宇宙正在膨胀的结论.他发现远处银河系的光线频率在变高,即移向光谱的红端.这就是红色多普勒频移,或称红移.若银河系正移向他,光线就称为蓝移.在卫星移动通信中,当飞机移动卫星时,频率变高,远离卫星时,频率变低,而且由于飞机的速度十分快,就会产生“多普勒效应”.非静止卫星本身也具有很高的速度,两个高速移动的物体进行通信,难度很大,所以航空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由静止卫星提供,尽量消除“多普勒效应”.2、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与区域网和地域网实现有线或无线接入,组成天地合一的无缝通讯网,使信息得到广度和深度的传播与利用,是众多顶尖高科技综合运用综合研发的方向.3、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运用了激光陀螺制导控制系统、遥测天控技术、全球GPS定位技术等高科技.惯性导航制导系统简称惯导系统:最早应用惯性制导武器系统的是二战时期德国的V-2火箭.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惯性制导系统的应用被扩展到海陆空各大军事民用领域,已经成为高科技武器装备不可缺少的子系统,广泛运用在海、陆、空各种运载工具,在国防科技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世界各军事强国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之一.惯导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陀螺、加速计和计算机.陀螺是关键部件.陀螺主要分为机电陀螺和光学陀螺,光学陀螺分为激光陀螺与光纤陀螺.光学陀螺是对机电陀螺的重大突破,激光陀螺已逐步替代了机电陀螺.激光陀螺的原理是利用光程差来测量旋转角速度SAGNAC效应.激光在闭合光路中,由同一光源发出的沿顺时针方向和反时针方向传输的两束光和光干涉,利用检测相位差或干涉条纹的变化,就可以测出闭合光路旋转角速度.激光陀螺仪的基本元件是环形激光器,环形激光器由三角形或正方形的石英制成的闭合光路组成,内有一个或几个装有混合气体氦氖气体的管子,两个不透明的反射镜和一个半透明镜.用高频电源或直流电源激发混合气体,产生单色激光.为维持回路谐振,回路的周长应为光波波长的整数倍.用半透明镜将激光导出回路,经反射镜使两束相反传输的激光干涉,通过光电探测器和电路输入与输出角度成比例的数字信号.光纤陀螺三轴惯测仪是由三个光纤陀螺仪和三个石英挠性摆式加速度计组成,可以实时输出载体的角速度、线加速度、线速度等数据,具有对准、导航和航向姿态参考基准等多种工作方式,用于移动载体的组合导航和定位,同时为随机运动的天线的机械控制装置提供准确的数据.主要性能:加表精度110-4g;光纤陀螺精度漂移稳定性≤1°/h;标度固形线性度≤510-4.激光陀螺除导航功能外,还可为舰艇上的武器控制和作战管理系统提供精确的姿态和航向数据.由激光陀螺、线加速计和控制线路等组成的系统称为激光陀螺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简称激光制导系统、激光惯导系统或激光陀螺惯导系统.激光惯导系统能实时解算出车辆、舰船、飞机、导弹、火箭等载体的航向姿态、速度和位置变化并输送到控制系统,从而实现自主导航、精确制导,是理想的导航平台、发射平台、通信平台和测量平台.我国某航天军工公司的激光陀螺捷联惯性导航系统技术指标.激光陀螺、激光陀螺惯性制导系统作为精确制导和精确定位的关键技术,已得到大量装置和使用.1982年,美国开始在“战斧”式空对航巡航导系统作为精确制导和精确定位的关键技术,已得到大量装备和使用.1986年,激光陀螺系统在“阿里亚娜”运载火箭上试飞成功.激光陀螺迅速应用到几乎所有型号的导弹惯导系统中.1997年,以激光陀螺为核心的第二代标准惯导系统.在美国已被大量应用到各类军用飞机上,如F-117A隐形战斗机.采用激光陀螺/GPS导航的飞机的导航精度平均达到了5.2米.近年来,美国和北约海军军舰近年来用激光陀螺惯导系统取代用于潜艇和各种水面船只的抗性陀螺仪.美国陆军对炮兵多管火箭系统进行增程,射程从32公里提高到45公里,随着射程的提高,投放误差也将增加,采取了激光陀螺制导系统,不但提高射程还提高了火箭命中率.美军已大量装备了激光陀螺惯性制导系统,复杂山路上运动中的地面通信车、海面上运动中的舰艇、各种战机和导弹能在运动中时刻精确对准军用卫星,进行无障碍通信.激光陀螺惯导系统的优越功能决定了首要的应用领域是在军事上,同时也迅速应用与民用方面,用途甚广.1980年,激光陀螺被美国波音公司选中,最早用于新研制的波音757客机、767客机的导航系统中.1981年,欧洲的空中客车A310也采用了该系统.激光陀螺惯导系统不但在导航精度上大大提高,同时它比常规的惯导系统的可靠性提高5倍以上.激光陀螺惯导系统在“动中通”上的应用,能为商船、火车、汽车提供运动中卫星通信、导航以及在运动中接收卫星电视信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卫星通信系统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自20世纪以来,卫星通信系统因其广泛的覆盖面和高速的传输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应急救援方面,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对于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卫星通信系统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研究。
二、卫星通信系统概述卫星通信系统是利用人造卫星进行通信的一种通信系统,主要由卫星、地面站、用户终端组成。
卫星通信系统有以下几个优势:1.广泛的覆盖面:传统的通信系统受到地域和建筑物的限制,无法实现全球覆盖。
卫星通信系统则可以通过多颗卫星进行覆盖,从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
2.高速的传输速度:卫星通信系统的传输速度相比于传统的通信系统要快得多,这意味着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更快地传达信息。
3.容易携带:卫星通信系统的终端设备小巧轻便,容易携带,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信。
三、卫星通信系统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1.灾害救援应用: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紧急情况下,卫星通信系统可以为救援人员提供及时的通信手段。
救援人员可以通过卫星通信系统与指挥中心进行联系,在紧急情况下向指挥中心传递救援信息,并将伤者的情况反馈给医疗救护人员。
此外,卫星通信系统还可以提供位置信息、天气预报和路线规划等辅助信息,帮助救援人员更加高效地开展工作。
2.军事应用:卫星通信系统在军事应用上也有重要的作用。
在战时,卫星通信系统可以提供高速精准的通讯手段,使指挥员能够快速掌握战争信息,并作出准确的决策。
通过卫星通信系统,军队还可以进行战地医疗救护,提高对士兵的伤员救护率。
远程光电报传输中,卫星通信技术也可以为信号传播提供重要的能力支持。
3.远程医疗应用:卫星通信系统可以为边远地区或灾区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卫星通信系统向专家远程咨询,进行诊疗指导。
而远程视频会诊技术的引入,使得患者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4.交通应急救援:交通事故是一种常见的紧急情况,卫星通信系统可以为交通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
一、背景随着我国卫星定位技术的飞速发展,卫星定位服务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应急救援、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
为保障卫星定位服务在紧急情况下的正常运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卫星定位服务在紧急情况下的稳定运行,保障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 提高卫星定位服务应急响应速度,缩短应急响应时间,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3. 完善卫星定位服务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卫星定位服务应急指挥部,负责卫星定位服务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应急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
3. 设立应急保障组,负责卫星定位服务的应急物资、设备、技术支持等保障工作。
四、应急响应流程1. 信息收集与报告(1)应急办公室负责收集卫星定位服务应急信息,包括卫星定位服务故障、突发事件等。
(2)应急办公室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属于紧急情况,并及时报告应急指挥部。
2. 应急响应(1)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保障组开展应急工作。
(2)应急保障组根据应急指挥部指令,采取以下措施:a. 调集应急物资、设备,保障卫星定位服务正常运行;b. 调整卫星定位服务运行策略,提高系统稳定性;c.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3. 应急处置(1)应急保障组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a. 对故障卫星定位服务进行修复,确保服务正常运行;b. 优化卫星定位服务运行策略,提高系统稳定性;c. 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 应急恢复(1)应急保障组在应急处理后,对卫星定位服务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恢复正常运行;(2)应急指挥部组织应急办公室对应急工作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
五、保障措施1. 建立卫星定位服务应急物资储备库,确保应急物资充足;2. 加强卫星定位服务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响应能力;3. 加强卫星定位服务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4. 建立卫星定位服务应急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卫星通信技术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如何进行应急救援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在这个过程中,卫星通信技术成为了应急救援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着重探讨卫星通信技术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一、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卫星通信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通信建立的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技术能够跨越地球,建立全球性的通信网络,能够提供语音通信、短信、数据传输等多种通信服务。
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广播电视传输、远程教育、互联网接入、海上通信、空中通信等领域。
在应急救援中,卫星通信技术主要是用于信息传递和定位。
二、卫星通信技术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1. 信息传递在应急救援的过程中,信息传递是非常重要的。
卫星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全球覆盖,能够在灾区内部、灾区与外界之间快速地传递信息。
如发生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时,灾民需要得到及时的救援信息。
卫星通信技术可以通过卫星传递救援信息,让更多的人知道救援情况,动员人们投入到救援工作中去。
此外,在遇到人身伤亡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现场人员可以使用卫星电话与医院或其他救援机构联系,以便及时安排救援方案。
2. 定位卫星通信技术还可以用于定位。
在应急救援中,定位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快速找到受伤或被困于灾害现场的人员。
卫星定位技术可以通过手机、手持终端等设备实现,也可以通过卫星图像定位等方式实现。
三、卫星通信技术的优点相比传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覆盖范围广。
卫星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全球覆盖,即使在山区、海洋等没有信号的地方,也能通过卫星通信传送信息。
2. 通信质量高。
卫星通信技术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语音通信、数据传输等服务,而且不受距离、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3. 通信速度快。
卫星通信技术具有快速传输信息的能力,信息传输的速度可以达到每秒百万位。
4. 通信安全可靠。
卫星通信技术具有抗干扰性强、防窃听性强等优点,通信内容能够得到保密。
四、卫星通信技术的局限性虽然卫星通信技术在应急救援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卫星通信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研究现代社会,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件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也越来越频繁。
如何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准确度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法。
卫星通信技术的特点是不受限地域,无处不在的传输能力。
卫星通信能够在各种不可预测的环境中提供广泛的覆盖范围、高速传输、毫秒级响应等优点。
这使得它成为应急救援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卫星通信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到了垂直和水平各个方面。
第一,卫星通信在救援信息的传输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例如,在山区或海岸线等地区,由于地形和气候条件限制,基站信号无法提供充分覆盖,而卫星通信则能较好地弥补这一缺陷。
当然,卫星通信技术的广域覆盖也更适合灾区特殊情况下的通信,保证了灾害发生后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成功率,大大地提高了救援的效率。
第二,卫星通信在信息采集和追踪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卫星通信能够在广阔天空中实时地检测到各种灾害或危险信号,并及时向救援人员和机构发送相应的信息。
例如,在地震发生的时刻,卫星技术可以及时收集到地震的破坏情况,并迅速向周边地区发出预警信息,以便救援人员能够及时地进行预防和应对。
第三,卫星在救援人员通信上也具备突出的性能。
在现场应急救援中,通信是救援行动中最重要的部分。
高速数据传输网络和复杂的灾害环境使得灾区内地面网络通信系统容易受到影响,难以通信,而卫星通信技术可以随时随地提供基础通信服务,保证救援人员间的信息传递,为现场救援提供积极保障。
同时,在救援人员遇到危险时,卫星技术也可以及时跟进,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
第四,卫星通信在先进人员培训上巩固了救援技术。
卫星通信技术能够向灾难区域提供高端技术培训,使灾区内的应急救援人员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能力,同时也对应有的设备进行重点培训,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其他事件的反应能力。
在应急救援中,人员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不能取代,因此卫星通信技术应用在此领域是必要且正确的选择。
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在灾害发生或紧急情况下,通信设施通常会受到严重破坏,这时卫星通信就能发挥关键作用,提供紧急通信支持。
本文将探讨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地面通信基础设施受到破坏时,卫星通信可以迅速建立通信链路,实现救援指挥、信息传递等关键功能。
当地震、洪水或其他自然灾害发生时,地面通信基础设施通常会受到破坏,导致通信中断,而卫星通信可以立即提供通信支持,协助救援工作的展开。
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灾害救援。
在军事行动、海上救援、航空安全等领域,卫星通信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军事行动中,卫星通信可以提供高可靠性的通信支持,确保指挥部与部队之间的即时通信。
在海上救援中,卫星通信可以跨越广阔的海域,实现与救援船只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航空安全中,卫星通信可以为飞行员提供实时的气象信息、导航服务等,提高飞行安全性。
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还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改进。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
高通量卫星、新一代通信卫星等技术的出现,使得卫星通信在数据传输速度、通信覆盖范围、系统可靠性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
卫星通信系统的成本也在逐渐下降,使得其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还需要相关政策和标准的支持。
针对应急通信的特殊需求,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标准,明确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中的作用和责任。
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间的卫星通信资源共享,提高应急通信的全球覆盖能力。
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卫星通信将在应急通信中扮演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我们期待未来,在卫星通信技术、政策标准、国际合作等方面持续取得进展,为应急通信提供更加可靠、高效的支持。
一、背景随着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频发,卫星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应急通信手段,在保障应急救援、信息传递和指挥调度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为了提高卫星通信系统的应急响应能力和保障水平,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二、演练目的1. 检验卫星通信系统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响应能力;2. 提升技术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3. 优化卫星通信设备的配置和使用;4. 增强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的实战化水平。
三、演练时间及地点1. 时间: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2. 地点:XX省XX市XX区。
四、演练组织1. 指挥部:成立卫星通信应急演练指挥部,负责演练的总体指挥、协调和调度;2. 技术组:负责卫星通信设备的调试、维护和保障;3. 应急队伍:负责演练现场的安全、救援和保障工作;4. 演练评估组:负责演练的评估和总结。
五、演练内容1. 卫星通信系统启动:模拟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卫星通信系统,确保通信链路畅通;2. 设备调试与维护:对卫星通信设备进行调试、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3. 应急通信保障:开展应急通信保障工作,包括远距离通话、群组通信、信息传送、视频会商等;4. 演练模拟:模拟突发事件下的通信需求,验证通信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5. 应急救援与指挥调度:开展应急救援和指挥调度演练,检验卫星通信在应急救援中的实际应用。
六、演练步骤1. 演练准备:成立演练指挥部,制定演练方案,组织参演人员培训;2. 演练启动:模拟突发事件发生,启动卫星通信系统;3. 设备调试与维护:对卫星通信设备进行调试、维护;4. 应急通信保障:开展应急通信保障工作;5. 演练模拟:模拟突发事件下的通信需求,验证通信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6. 应急救援与指挥调度:开展应急救援和指挥调度演练;7. 演练总结:对演练进行评估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七、演练评估1. 评估内容:卫星通信系统启动时间、设备运行状况、应急通信保障效果、应急救援与指挥调度效果等;2. 评估方法:现场观察、数据分析、演练评估组评估等;3. 评估报告:形成演练评估报告,提出改进措施。
卫星应急通信解决方案2007-3-16 13:56:54 阅读531次为了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应急处置的指挥效率,公安、军队、市政、电力、地震、气象、电信、疾病控制、防火等诸多领域急需建设应急通信系统,将突发现场的视频、音频和其他数据送至指挥中心,为其获取灾情信息,进行现场指挥提供“通信畅通、现场及时、数据完备、指挥到位”的技术保障。
由于通信线路的限制,通常采用卫星通信作为应急通信的主用线路,卫星通信灵活多样,机动性好,但系统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因此系统平时应可用于一般的民用通信租赁,为商业用户提供高速率的话音、图像和数据传输,以降低运营成本;在遇突发事件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成满足实际需要的应急通信网,迅速转变为应急战备状态,保证各种通信指挥系统的畅通无阻。
应急通信网络应具备以下特点:1、平战结合,注重实用性网络建设要考虑平时应用,尽量简化中心站和远端站的配置,提高利用率,在日常的工作中,整个系统资源可以用来处理民用通信:如电视会议、数据输出、视频传输等工作;当进入应急工作状态,指挥中心和整个系统资源将全部用来应付紧急公共安全事件,能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佳的资源调配和指挥,达到“一点感知,处处可知;闻警而动,处处协同;有备而战,临危不乱”的状态。
2、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应用系统建设着眼于应急联动实际使用现状,以满足各业务部门的应用需求为前提,尽量利用和整合现有系统资源,避免重复投资,不搞“高、大、全”式的形象工程。
注重网管建设,合理调配转发器资源。
通过引进规范、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来保证系统的成功实施,建立科学的运行保障体系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把硬件建设放在以需求驱动的基础上。
3、支持高速率数据通信在以往的卫星通信应用中,单链路用户数据速率达3M-20Mbps的高速率通信需求不是十分普遍,随着视频应用的日益普及,通信和互联网的各类应用速率不断提高,基于卫星通信的单链路宽带数据通信需求正越来越多。
因此系统应能够支持多种类和大流量业务,可提供不低于5Mbps速率的数据通信,并具备支持大型网络的能力,适应网络覆盖全国、辐射省市、地区的日益扩大的规模要求。
4、系统安全可靠,易操作,简化接口类型和协议,避免繁复的设备组合在多媒体数据交互的过程中,尽可能选择统一、标准的接口和协议,力求保持通信网络体系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为网络管理带来便利。
5、能够动态按需分配带宽资源,节省转发器带宽业务具有多样性、突发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因此其对带宽的要求也是动态的,随着业务数据的变化而改变。
设计的通信系统必须满足这一要求,在很短的响应时间内,对带宽需求分配资源,而在通信完成后及时释放带宽,网络中的小站在网管的控制下,动态、高效地共享宝贵的转发器资源。
6、系统具备扩展和升级能力系统的设计理念上应具备可扩展能力,可通过简单的软硬件升级添加扩展系统的容量和通信能力。
应急通信网构成网络中通常由卫星车载站、卫星便携站和卫星固定站组成,根据不同的需求组成点对点、星状网、网状网和混合网结构。
天网公司近年来为卫星应急通信系统的应用开发,做了不少探索和实践,为诸多用户解决应急事件中通信段的问题。
下面介绍天网应急通信指挥车的方案:通信指挥车采用动力性强,道路通过性能好的大型车辆。
实现基于卫星系统的图像、数据、语音通信及图像采集、无线组网、移动办公等功能。
系统采用当前先进、成熟的方案与技术,可靠性高的电子通信设备、辅助保障设备,以及工控计算机硬件、软件工具,集成一个技术先进的、功能齐全的“静中通”通信指挥车。
主要设备描述:卫星通信设备:车载天线系统,采用1.8M2.4MKuC波段的进口天线,可通过车载天线控制器、跟踪接收机、GPS、磁通量罗盘实现全自动对星功能。
功率放大系统,采用80W100W进口固态高功率放大器。
可根据需要做1:1热备份配置。
调制解调器,采用进口高速率IP接口调制解调器(最高可达10Mbps),内置8PSKQPSK调制模块、TPC编码模块,并可根据需要选配IP路由、TCP加速器、帧头和负载压缩、QoS服务等功能模块。
可实现1:1热备份功能。
卫星电视接收机话音设备:综合接入设备(IAD),采用国产高质量设备,可提供4路-32路IP话音端口FXS。
全球星亚星卫星电话,提供1路应急通信话音。
无线对讲设备,提供本地调度。
数据设备:无线接入设备AP,采用国产高功率、高速率设备,通过车外天线覆盖方圆1公里的范围内的无线设备(PDA、移动电脑等)。
以太网交换机,采用国产高品质16端口设备,为车内设备提供数据接入。
视频设备:电视会议终端,提供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电视会议。
视频编码器,采用MPEG4编码器,提供DVD品质图像。
无线视频采集设备,采用国内先进的非视距微波传输设备,传输距离2—5公里。
(北京天网信息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供稿)历史永远铭记的一刻:2008年5月12日14日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
危急关头,困难绝地,中华儿女,血肉相连。
当闻知四川发生8.0级大地震以后,卫通启动集团级别的应急预案,启动所有的应急措施,于地震发生后的当天晚上,调动充电、充值、准备好卫星电话随时准备应战。
在震后的几天里,中国卫通创造了很多记录:第一个进入灾区的电信运营商总裁是中国卫通的芮晓武,首先到达灾区的通信设备是中国卫通的350部卫星电话,从重灾区到映秀镇打出的第一电话使用的中国卫通的卫星电话,中国移动快速抢通地面通信的背后功臣也有中国卫通,在国际上也很少有如此大量高密度地使用卫星电话……卫星移动天线系统2008年10月19日星期日 09:56编者按:移动通信系统根据通信基站的位置可分为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是在地球的地面上,典型的代表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手机电话系统。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是在卫星上,由于卫星的不同,又分为(固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移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固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选择在同步静止轨道(高轨道)即相对固定的卫星上,典型代表是海事卫星电话系统。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基站选择在中、低轨位即相对是移动的卫星上,典型代表是GPS系统和前些年建成的铱星卫星电话系统(建成后,因成本过高无人使用而移作它用)。
当然这些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关口站还是建立在地面上的。
卫星移动天线系统卫星移动天线系统是特种天线,是由军事转为商业用途的高科技的天线,是由一整套卫星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组成的系统。
卫星移动天线系统是运动中接收卫星信号或发射、接收双向通信的天线。
卫星移动天线系统采用激光制导、遥测天控技术、GPS 卫星定位等技术,能自动捕获目标卫星;采用先进的自跟踪技术,能在载体运动的情况下,对卫星进行高精度的自动跟踪。
根据接收方式不同,分为:在固定地点、自动寻星的卫星移动天线系统——静中通;运动中自动寻星、接收卫星电视信号的卫星移动通信天线系统——动中通。
根据通信方式不同,分为:单向接收卫星电视信号的天线系统——单向卫星移动天线系统;可进行双向移动通信的天线系统——双向卫星移动通信天线系统。
单向卫星移动天线系统可以接收卫星电视、卫星广播、图文资料等多媒体信息,广泛应用于汽车、火车、轮船、气垫船、海上石油平台、物探船、军舰。
双向卫星移动通信天线系统可进行移动通信。
通过卫星在移动过程中直接通信,不间断地双向传输图象、数据、语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电视直播、电视转播、语音通讯、视频会议、远程调度管理,应用于电视直播、卫星通信、转播车、电视台、银行、军队、军舰、气垫船、水陆两用坦克、公安、以及大型调度管理系统。
卫星移动天线系统还可以利用基本的原理,在功能上进行扩展,将移动载体的通信进行广度和深度的充分应用。
卫星移动天线系统可广泛应用于电视台、电视直播、电视转播、长途客运、野外地质、勘探、测绘、公安巡逻、指挥、铁道列车、内河船舶、海洋客货渔轮、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及后勤船舶、海军战舰及后勤给养运输站、油轮、银行、金融系统、公交、交通管理、救援和坦克、装甲摩托化战车、以及其他大型调试管理系统。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多项尖端科技的结晶。
1962年,美国利用微波中继通信技术成功地发射了“电星一号”能动型通信卫星,开始了卫星通信的历史。
当第一颗通信卫星发射升空之后,卫星通信专家、军事通信专家和军事战略家就瞄准了卫星移动通信的巨大、广泛的潜力和深远的军事意义。
现代战争是信息的战争。
卫星是信息战中的重要信息平台和信息支援。
卫星、卫星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关系到信息战的胜负。
卫星通信与信息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运动中传输图像、语音、数据是各国卫星通信的难题。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面临极大的挑战。
一般天线、通信站(编者注:即用户终端)都是固定或定点的,或是移动式通信将车辆开到固定地点,然后进行卫星通信作业。
但这种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通信的要求。
卫星通信的优点是覆盖范围广,缺点就是不能像无线通信一样可以移动通信。
所以不论商业通信、军事通信等总受到限制。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要解决传输速率、通信质量和保证运动中进行通信的难题。
传输速率要高于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的传输速率,并可捷变;传输图像、语音、数据等高速信号,而信号质量要与静止通信一样;载体在路面、海面等不稳定的运动速度、运动方向下,要保证通信的速率和质量;载体和天线在随机行进的情况下,受到电波干扰、电子干扰;高楼、桥洞、森林、山体遮挡;雨衰、大浪强风、磁场等干扰,要尽快恢复通信中断。
由于技术和时代的限制,卫星移动通信技术没有多大进步。
进入九十年代,数字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激光陀螺技术、激光陀螺制导控制技术、遥测天控技术、全球GPS定位技术等高科技的诞生和发展,卫星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应运而生。
卫星宽带移动通信系统SMCS(Smooth Mobile CommunicationSystem)——动中通,成为各国研制开发的重要目标,并研发出多种动中通。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中通最早装备美军。
为使快速前进的部队与指拭军官及其它军种、司令部之间保持连续通信,而装备在美国陆军的车辆、装甲车、坦克通信车上;而在海军的各类军舰、航空母舰上增添了一个个绿色、黑色、白色、乳白色和迷彩色的半球型、半圆头柱体型的动中通。
动中通以轻便、快速为主要特点,部队中途停下来架设天线的作战方式,已成为过去,已不适应当今的作战速度。
美国的“凤凰计划”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就是研制保密、移动、抗干扰、可靠的、简单和大容量通信战术终端(SMART-T),作为单向透明战略的重要、必要的技术和设备。
美国的MOCAIC ATD计划是将美国DARPA资助的GLOMO、SUO SAS、CAN(空中通信节点)项目技术与陆军通信及电子司令部(CECOM)研究发展中心(RDEC)的几项研究技术结合在一起,进行移动通信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