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文化基础知识:1第一章 旅游专业知识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943.50 KB
- 文档页数:81
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知识点:旅游活动及其分类一、旅游活动(一)旅游的概念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旅游是指人们出于休闲、商务或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旅行、停留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这里的“惯常环境”包括居住地附近的地方和人们经常去的地方。
一是指人们常去的地方,即使这个地方离他的居住地很远,如某人在他地的度假别墅或第二住宅均属惯常环境;二是指离一个人的居住地很近的地方,即使他很少去,也属惯常环境。
旅游与旅行不同,后者的主体称为旅行者(traveler)。
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是旅游必须离开惯常环境,而旅行则不一定,如某人每天上下班或周末去剧院看戏是一种旅行,他并未离开惯常环境;二是活动的主体是否在访问地通过活动来获取报酬,旅游的主体不以此为目的。
(二)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1.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旅游活动是由旅行活动与逗留活动构成的。
前者包括游客在其出发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往返活动和在旅游目的地不同地区之间的空间转移活动;后者则包括游客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期间的参观游览活动和其他活动。
2.异地性旅游活动是人们离开自己惯常的居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访问活动,所以它不同于人们在惯常环境范围内开展的任何旅行活动。
3.暂时性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规定,旅游活动是指人们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否则便属于定居性质。
4.非移民性和就业性旅游活动是人们除了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外出旅行和访问活动。
因此,人们移居他乡的旅行活动与人们去异国他乡打工挣钱的旅行活动均不属于旅游活动。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商务旅游活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挣钱”,但是却不是从所访问之地获取工资性报酬。
(三)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1.旅游活动内容构成要素从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来看,其基本要素即人们通常概括的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
从旅游活动类型来看,除传统的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外,其拓展的类型可概括为“商、养、学、闲、情、奇”。
其中,“商”是指商务旅游、会议会展、奖励旅游等类型的旅游活动;“养”是指养生旅游,包括养生、养老、养心、体育健身等健康类旅游活动;“学”是指研学旅游,包括修学旅游、科考、培训、拓展训练、摄影、采风、各种夏令营和冬令营等类型的旅游活动;“闲”是指休闲度假旅游,包括乡村休假、海滨休假、山林休假、城市休假等类型的旅游活动;“情”是指情感旅游,包括婚庆、婚恋、纪念日旅游、宗教朝觐等各类精神和情感的旅游活动;“奇”是指探奇,包括探索、探险、探秘、新奇体验等探索类旅游活动。
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章:旅游概述1.1 旅游的定义与分类1.2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1.3 旅游行业的基本构成1.4 旅游的作用与意义第二章:旅游者2.1 旅游者的特征与需求2.2 旅游者的心理与行为2.3 旅游者的权益与保护2.4 旅游者的服务与指导第三章:旅游资源3.1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评价3.2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3.3 旅游景观的规划与设计3.4 旅游资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第四章:旅游产品4.1 旅游产品的概念与分类4.2 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营销4.3 旅游产品的服务与质量4.4 旅游产品的创新与提升第五章:旅游行业管理5.1 旅游行业管理的体系与机构5.2 旅游行业法规与政策5.3 旅游行业服务质量管理5.4 旅游行业职业道德与规范第六章:导游业务基础知识6.1 导游的职责与素质要求6.2 导游的知识结构与技能6.3 导游的接待与服务程序6.4 导游的语言表达与沟通技巧第七章:导游员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7.1 导游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7.2 导游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7.3 导游员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7.4 导游员行为规范的实践应用第八章:导游技能与导游方法8.1 导游讲解技能的培养与提高8.2 导游组织协调技能的运用8.3 导游处理问题和紧急情况的能力8.4 导游方法的创新与实践第九章:旅游景观与文化9.1 旅游景观的内涵与特点9.2 旅游景观的文化解读9.3 旅游景观的保护与传承9.4 旅游景观与文化产品的开发第十章:旅游市场营销10.1 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10.2 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分析10.3 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实施10.4 旅游市场营销效果的评价与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旅游概述补充和说明:详细阐述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如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介绍旅游行业的基本构成,包括旅游企业、旅游服务、旅游管理等。
探讨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导游文化基础知识导游文化基础知第一章旅游活动与旅游业1消遣性旅游含义:是指以休闲为主要目的而展开的旅游活动。
种类: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宗教旅游,探险旅游,专业旅游。
2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性,综合性,季节性,地理集中性。
3旅游资源的本质特征:是对游客具有吸引力。
4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1)数量众多,种类齐全(2)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紧密结合(3)很多地区旅游资源在表现特征上形成了区域性的典型主题5旅游与旅行的区别:一是旅游必须离开惯常环境,而旅行则不一定,而是活动的主体是否在访问地通过活动来获取报酬。
6.旅游业的性质:经济性产业。
主要特征:第一,是一个综合性产业,第二,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产业;第三,是一个脆弱性的产业,其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7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主)旅游者,(客)旅游资源。
8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旅行社业,交通客运业,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
9从内容上来看,旅游活动的构成六大要素:行,游,住,食,购,娱。
10.旅游产品本质上市属于服务性产品。
11.从旅游资源的内容属性看,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
第二章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知识1.中国境内的直立猿人代表:距今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距今约80万年的蓝田人,距今70-20万年的北京人。
2中国境内的母系氏族公社代表:浙江余姚河姆渡氏族是长江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的一个典型代表;西安半坡氏族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社会文化仰韶文化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父系氏族的典型代表:大汶口文化,河南龙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
3距今5000年的我国北方的红山文化,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
4.女娲和伏羲“人首蛇身”,结成夫妻繁衍后代是“龙的传人”的源头。
5,华夏族的祖先:黄帝和炎帝6.禹传子启。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度,成为原始社会的标志。
7.奴隶社会包含的朝代:夏商西周8.青铜器和甲骨文标志着奴隶制的高度文明9.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变法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一、旅游活动(一)旅游的概念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旅游是指人们出于休闲、商务或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旅行、停留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这里的“惯常环境”包括居住地附近的地方和人们经常去的地方。
一是指人们常去的地方,即使这个地方离他的居住地很远,如某人在他地的度假别墅或第二住宅均属惯常环境;二是指离一个人的居住地很近的地方,即使他很少去,也属惯常环境。
旅游与旅行不同,后者的主体称为旅行者(traveler)。
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是旅游必须离开惯常环境,而旅行则不一定,如某人每天上下班或周末去剧院看戏是一种旅行,他并未离开惯常环境;二是活动的主体是否在访问地通过活动来获取报酬,旅游的主体不以此为目的。
(二)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1.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旅游活动是由旅行活动与逗留活动构成的。
前者包括游客在其出发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往返活动和在旅游目的地不同地区之间的空间转移活动;后者则包括游客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期间的参观游览活动和其他活动。
2.异地性旅游活动是人们离开自己惯常的居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访问活动,所以它不同于人们在惯常环境范围内开展的任何旅行活动。
3.暂时性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规定,旅游活动是指人们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否则便属于定居性质。
4.非移民性和就业性旅游活动是人们除了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外出旅行和访问活动。
因此,人们移居他乡的旅行活动与人们去异国他乡打工挣钱的旅行活动均不属于旅游活动。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商务旅游活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挣钱”,但是却不是从所访问之地获取工资性报酬。
(三)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1.旅游活动内容构成要素从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来看,其基本要素即人们通常概括的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
从旅游活动类型来看,除传统的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外,其拓展的类型可概括为“商、养、学、闲、情、奇”。
其中,“商”是指商务旅游、会议会展、奖励旅游等类型的旅游活动;“养”是指养生旅游,包括养生、养老、养心、体育健身等健康类旅游活动;“学”是指研学旅游,包括修学旅游、科考、培训、拓展训练、摄影、采风、各种夏令营和冬令营等类型的旅游活动;“闲”是指休闲度假旅游,包括乡村休假、海滨休假、山林休假、城市休假等类型的旅游活动;“情”是指情感旅游,包括婚庆、婚恋、纪念日旅游、宗教朝觐等各类精神和情感的旅游活动;“奇”是指探奇,包括探索、探险、探秘、新奇体验等探索类旅游活动。
导游证知识点整理导游证是一种旅游行业的专业资格证书,持有导游证的人员被授权为旅游活动提供相关服务。
在申请导游证之前,需要掌握一定的导游知识并通过相关考试。
本文将整理导游证考试的知识点,以帮助有意向从事导游工作的人员备考。
第一部分:导游基础知识1. 旅游概念:介绍旅游的定义及其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
2. 旅游业态:详细介绍各种旅游业态,如文化旅游、自然旅游、商务旅游等。
3. 旅游目的地:介绍国内外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及其特点。
4. 旅游资源:列举各类旅游资源,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等。
5. 旅游产品开发与管理:讲解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和管理方法。
第二部分:旅游地理知识1. 地理概念: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2. 地理要素:介绍地理学中的要素,如陆地、水域、生物等。
3. 地理景观特征:重点介绍各大洲、各国家的地理特征和著名地理景观。
4. 地理环境问题:讲解全球性的地理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
5. 旅游地理信息系统: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和意义。
第三部分:历史文化知识1. 中国历史概述:讲解中国历史的基本概况,如朝代更替、历史事件等。
2. 世界历史概述:介绍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和文化发展。
3. 文化遗产保护:介绍国内外著名的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措施。
4. 名人介绍:列举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和他们的贡献。
5. 文化差异与交流:讲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方式。
第四部分:导游服务知识1. 旅游规划:介绍旅游行程的规划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游客接待与服务:讲解如何做好接待工作和提供优质的服务。
3. 导游讲解技巧:分享导游讲解的技巧和方法,如语言表达、讲解语速等。
4. 突发情况处理:介绍旅游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并提供应对策略。
5. 旅游法律法规:讲解旅游行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第五部分:业务知识1. 旅游团队管理:讲解如何组织和管理旅游团队,包括人员协调、行程安排等。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第一章引言1.近旅游开始19世纪,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产业革命影响。
2.英国人托斯•库克的一次重要活动,成为近代旅游和近代旅游业产生的标志。
3.近代旅游产生时间是1841年7月5日。
4.按组织形式的标准划分,旅游评选活动有团体旅游、散客旅游。
5.现代旅游活动的根本要素有: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6.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是指:旅行社、住宿业、交通运输业7.从旅游的路程来讲,中短旅游较多,而远程旅游较少8.世界旅游组织的总部设的西班牙的马德里,我国于1983年加了该组织。
9.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的英文简称:UETAA10.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客源地是:欧洲11.影响旅游动机产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个性心理12.旅游业的依托性,首先依托于旅游资源13.国际旅游收入上,世界上占第一位的是:欧洲接待区14.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的英文简称是:PATA15.现代旅游具有的特点是:普及性、持续性、集中性、季节性16.成为旅游者的客观条件有:可随意支配收入、良好的身体状况、闲暇时间17.旅游资源的特征主要有:多样性、吸引力的定向性、地域性、易损性、可创新性18.旅游业的特点:综合性、依托性、敏感性、劳动密集性、涉外性19.我国海外客源地,主体是亚太地区,两翼是亚太和美洲20.世界上唯一全面涉及旅游事务的全球性政府间机构的国际性旅游组织是世界旅游组织。
21.美国、加拿大是以外出的路程为标准来判定是否为国内游客。
2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现代旅游产生的历史背景。
23.热爱祖国是中国的合格导游人员的首先条件24.世界旅游组织简称:WTO25.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组织了有570人参加的团体旅游,这一活动成为近代旅游和旅游业产生的标志。
26.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导游员,必须政治思想过硬,语言过硬,业务知识过硬;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出色扔组织交际和自控能力,高超的服务技能和健康的体魄。
第二章中国文史常识一、历史王朝的更替1、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建立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导游文化基础知识第一章:旅游与旅游业简述1.什么是旅游?其特点和本质是什么?答:①概念:旅游是指人们出于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到惯常环境以外的地方连续停留不超过一年的旅行和逗留活动。
②特点:异地性、暂时性、综合性、享受性。
③本质: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
2.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有哪几种划分?答:①地理范围划分(国内旅游、国际旅游)②出游目的划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专项旅游)③组织形式划分(团队旅游、散客旅游)3.现代旅游活动开展的三要素是什么?答:①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②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及产品③旅游活动的媒体——旅游业4.什么是旅游资源?答: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5.旅游资源有哪些特点及分类?答:特点:①审美性②地域性③易损性④时间性⑤不可转移性⑥综合性分类:①自然旅游资源②人文旅游资源6.旅游业一般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答:①三大支柱说:人们通常将旅行社、住宿业和交通运输业称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②五大部门说:即住宿接待部门、游览场所经营部门、交通运输部门、旅行社部门和目的地旅游组织部门。
7.何谓旅行社?旅行社是如何分类的?答:①旅行社是指依法设立并具有法人资格,从事接待旅游者,组织旅游活动,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②国内旅行社根据经营范围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两大类;③在国外,通常是按不同职能讲旅行社分为:经营批发业务为主的旅游批发商、批零兼有的旅游经营商和以零售为主的零售商。
8.旅行社的特点及作用各是什么?答:特点:①旅行社出售的是一种以组织和服务为主的无形服务产品;②旅行社是通过提供中介服务获取收益的企业;③旅行社业务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地区性;作用:①是旅游各项产品的组织销售者;②是旅游者和旅游资源之间的媒体协作者;③是旅游者顺利完成旅游计划的执行者9.旅游景点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答:特点:①专用性②长久性③可控性;作用:①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②旅游景区是诱导人们外出旅游的先决条件③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创收的重要支柱之一10.旅游饭店的标准是如何划分的?答:饭店按低、中、高档次划分,则为一星及其以下为低档,二至三星为中档,四星及其以上为高档11.国内旅游市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①旅游者阶层广泛②消费水平低③短程旅游比重大④旅游内容第一⑤旅游业前景广阔12.我国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有哪几个层次?答:国家旅游局和地方旅游局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1.华夏民族的主体和始祖是谁?答:华夏民族的主体是炎黄部落,始祖是黄帝。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第⼀章1.旅游是指⼈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年的活动。
惯常环境是指很近的,常去的地⽅。
2.旅游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3.19世纪中期,英国⼈托马斯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家旅⾏社。
4.内燃机的发明标志着“⼤众旅游”的新局⾯。
5.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游客——旅游活动的主体,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旅游动机,可⾃由⽀配收⼊和空闲时间。
游客分为旅游者和⼀⽇游游客两类。
旅游吸引物——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的本质特征是对游客具有吸引⼒,吸引⼒的⼤⼩取决与其质量和所处的地理位置。
旅游服务及其设施——旅游活动的媒介,是连接旅游活动主体和客体的纽带。
6.⾃然旅游资源:地⽂景观类,⽔域风光类,⽣物景观类,天象与⽓候景观类。
⼈⽂旅游资源: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活动类。
7.旅游活动要素:⾷:是⾸要。
住:是旅游的保障。
是进⾏游览的必要条件。
⾏:是关键。
游:是核⼼。
最根本的是游览。
购:是游中乐趣。
娱:游中消闲。
是旅游派⽣物。
现代旅游具有享受型深化,娱乐性提⾼,教育性增强的特点。
7.1、旅游业的概念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业。
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
他们是旅游业的三⼤⽀柱。
7.2、旅游业的构成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是旅游业赖以⽣存和发展的三⼤要素。
旅游资源,包括⾃然风光、历史古迹、⾰命遗址、建设成就、民族习俗等,是经营旅游业的吸引能⼒;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住宿设施、旅游餐饮设施、旅游游乐设施等;旅游服务,是包括各种劳务和管理⾏为相结合是经营旅游业的接待能⼒。
7.3、旅游业的性质⽂化性和经济性)8.旅游业的三⼤⽀柱:客旅⾏社业,交通运业,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分析香城浪子第一章:旅游业概述●旅游是指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旅游的基础条件是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进步。
●游客----------旅游活动的主体。
旅游吸引物----------旅游活动的客体。
旅游服务及其设施-----------旅游活动的媒介。
●游客的基本条件:旅游动机、可自由支配收入、空闲时间。
●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天象和气候景观类。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人文活动类。
●旅游业三大支柱:旅行社业、交通客运业、饭店住宿业。
●旅游业对目的地经济的作用:A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B拓宽货币回笼渠道,促进经济健康运行。
C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
D带动相关经济部门或行业的发展。
E增加政府税收。
F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
●旅游业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作用:A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B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世界和平。
C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D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E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
●旅游业态:旅游业以产品创新为竞争内容,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组织方式和经营形态。
●红色旅游: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A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B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C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生态旅游: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国内旅游的主要特点:规模庞大、短程旅游比重大、散客比例高、出行方式多样、人均消费水平低。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简述1.长江流域父系公社代表:山东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河南龙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点归纳第一章一、导游的基本概念导游是专门从事为旅游者讲解、引导、服务的旅游专业人才。
导游要具备丰富的旅游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和服务意识,以便为旅游者提供优质的导游服务。
二、导游的职责1.引导旅游者:带领旅游者参观景点,解说景点相关知识。
2.解答旅游者问题:回答旅游者的问题,提供相关信息。
3.保障旅游者安全:确保旅游过程中的安全,协助应对突发事件。
三、导游的素质要求1.专业素养:具备扎实的旅游知识和导游技能。
2.语言表达能力:流利的外语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3.人际沟通技巧:善于与不同类型的旅游者沟通交流。
4.服务意识:为旅游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四、导游的道德规范1.诚信守法:维护导游行业的良好形象,不从事违法违规活动。
2.尊重文化习俗:尊重和理解当地文化,不侵犯当地风俗习惯。
3.保护环境:倡导环保意识,不随意破坏自然环境和文物古迹。
五、导游行为规范1.言行举止规范:导游要举止得体,语言文明。
2.着装整洁得体:导游的着装要整洁得体,符合导游形象。
3.服务态度亲和:导游要以亲切、热情的态度对待旅游者。
六、导游的培训和考评1.导游培训内容:导游培训包括旅游知识、导游技能、文化礼仪等方面的培训。
2.导游考评标准:导游考评主要从服务质量、专业水平、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定。
七、导游的发展前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游行业也日益受到重视。
优秀的导游将会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待遇。
以上是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的重点内容总结,希望对导游从业者提供参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