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古文翻译
- 格式:pptx
- 大小:197.11 KB
- 文档页数:5
(一)文章概述《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二)作者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邹国(今山东邹城)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被元朝追封为“亚圣”,尊称为“亚圣”。
《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三)三行对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欲:想要、希望。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而:表顺承。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而:表顺承。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翻译句子)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翻译句子)甚:超过。
于:比。
为:做。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厌恶。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翻译句子)如使:假如,假使。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九课9《古诗三首》诗
意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元日》译文:
在阵阵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迎来新的一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年春节,人们总要拿新的新桃符换下旧桃符。
诗人通过这首诗寄托了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理想和乐观自信的感情。
《清明》译文: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的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哪里可以买酒消愁,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表达了诗人孤身在外时内心的孤独寂寞,以及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
我一个人客居他乡,每次遇到重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这时我想远方的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他们都插带着茱萸,只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
小古文日时拼音版原文+注释+翻译+练习题+答案一、拼音版原文《日r ì 时sh í》一y í 日r ì 一y í 夜y è,分f ēn 为w éi 十sh í 二èr 时sh í。
子z ǐ 丑ch ǒu 寅y ín 卯m ǎo ,辰ch én 巳s ì 午w ǔ 未w èi ,申sh ēn 酉y ǒu 戌x ū 亥h ài ,是sh ì 也y ě。
夏xi à 日r ì 长zh ǎn ɡ 而ér 夜y è 短du ǎn ,冬d ōn ɡ 日r ì 短du ǎn 而ér 夜y è 长zh ǎn ɡ。
夜y è 半b àn 为w éi 子z ǐ,日r ì 中zh ōn ɡ 为w éi 午w ǔ。
午w ǔ 前qi án曰yu ē 上sh àn ɡ 午w ǔ,午w ǔ 后h òu 曰yu ē 下xi à 午w ǔ。
二、注释1、“日”读:r ì2、“曰”读:yu ē三、翻译一天包括夜晚和白天,共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时辰。
夏天的时候,白天长而夜晚短;冬天的时候,白天短而夜晚长。
半夜十二点为子时,中午十二点为午时。
午时之前的白天为上午,午时之后的白天是下午。
四、(一)十二时辰用12时表示法为:1、子:夜十一点至一点。
2、丑:凌晨一点至三点。
3、寅:夜三点至五点。
4、卯:早晨五点至七点。
5、辰:上午七点至九点。
6、巳:上午九点至十一点。
7、午:白天十一点到一点。
8、未:下午一点至三点。
9、申:下午三点至五点。
10、酉:下午五点至七点。
11、戌:下午七点至九点。
12、亥:晚九点至十一点。
《鱼我所欲也》战国孟子【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一遍过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得:得到,获得(2)兼:同时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1)故:因此(2)为:动词,做(3)苟得:苟且取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这指不择手段取得)3.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
(1)恶:讨厌,憎恨(2)甚:胜于、超过(3)患:祸患、灾难(4)辟:同”避”,躲避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1)如使:假如,假使(2)何:疑问代词,什么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1)者:在这里指代“办法”(2)为:动词,做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1)是:这(2)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7.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生:生命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非独:不仅,不只是(2)是心:这种心(3)丧:丧失9.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1)箪:古代盛饭用的一种圆形竹器(2)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3)羹: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有浓汁的食物10.呼羹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1)呼:没有礼貌地吆喝(2)尔:用作后缀1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蹴:踩踏(SJ:践踏)(2)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1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①万钟:优厚的俸禄②钟:古代的一种量器(2)则:连词,表示假设(3)辩:同“辨”辨别(4)何加:有什么益处;加:益处1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奉:侍奉(2)得:同“德”,感恩、感激(3)与:同“欤”,语气词1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乡:同“向”,先前、从前(2)已:停止,放弃(止,罢体)(3)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二、文意理解1.理解概括类(1)《礼记・檀弓》中说:“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其中“不食嗟来之食”与文中哪句话意思相同?答: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或: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九课最危险的猎物1.“将军,”瑞斯福德语气坚定地说,“我希望马上离开这个岛。
”2.将军扬起眉毛,仿佛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3.“我希望今天就走,”瑞斯福德说道。
他看到将军那双冰冷、毫无表情的黑眼睛在盯着他,审视着。
突然,扎洛夫将军露出笑容,为瑞斯福徳的杯子斟上了酒。
4.“今晚,”将军说,“我们去打猎棗你和我。
”5.“不,将军,”瑞斯福德说,“我不去打猎。
”6.将军耸了耸肩。
“悉听尊便,我的朋友。
如何选择完全取决于你。
不过我能否冒昧地提醒你注意,你难道没有发现我对体育运动的看法要比伊凡的更有趣吗?”7.将军朝站在角落里的那个巨人点了点头,巨人两只粗壮的胳膊交叉着放在他那像啤酒桶般的胸前。
8.“你不是棗”瑞斯福德大叫起来。
9.“亲爱的朋友,”将军说,“我不是告诉过你,我从不拿打猎的事开玩笑吗?”10.将军举起了酒杯,可瑞斯福德仍然坐在那,紧盯着他。
11.“你会发现这场游戏值得一玩。
”将军热情洋溢地说,“较量你我的智慧,较量森林生活的技巧,较量体力与耐力。
这不过是场室外象棋比赛!下这样大的赌注可谓昂贵,嗯?”12.如果我赢了棗瑞斯福德声音沙哑地开口道。
13.“如果我到第三天午夜还找不到你的话,我会欣然认输。
”将军说,“我会用小船把你送到陆地上靠近小镇子的地方。
”他了一口葡萄酒,然后一本正经的继续说道:“伊凡会向你提供猎装、食物,还有一把刀子。
我建议你穿上路皮鞋,这样鞋印就不容易被发现了。
我还建议你要避开岛东南角的那片大沼泽地,我们叫它死亡沼泽,那里有流沙。
一个白痴曾试过。
令人遗憾的是拉撒路斯撵上了他。
他可是我最优秀的猎犬。
好啦,请原谅,我得告辞啦。
我吃完午饭后总要睡上一小觉。
恐怕你几乎没有时间睡了。
毫无疑问,您想动身了吧。
黄昏之前我不会追你。
夜里打猎要比白天打猎更刺激,你不这样认为吗?瑞斯福德先生,再见。
”14.扎洛夫将军深深地优雅地鞠了个躬,信步走出了房间。
15.瑞斯福德在灌木丛中艰难地前行了两个小时。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九课古诗注释、翻译教材古诗文目录:第9课一、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三、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一、《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课下注释】①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念奴娇,词牌名。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苏轼所游的是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并非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处。
②【大江】指长江。
③【故垒】旧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④【周郎】即周瑜(175-210),字公瑾,孙权军中指挥赤壁大战的将领。
二十四岁时即出任要职,军中皆呼为“周郎”。
⑤【雄姿英发】姿容雄伟,英气勃发。
⑥【羽扇纶巾】(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儒者的装束,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
纶巾,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⑦【樯橹】代指曹操的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⑧【故国】指赤壁古战场。
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愁善感,过早地长出花白的头发。
⑩【尊】同“樽”,一种盛酒器。
这里指酒杯。
⑪【酹】将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
【翻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第九课冬日顽疾——流感会话千金买药不如一文预防我们现在在一家门诊室,这儿我们听到病人穆尼尔与女护士沙发尔间的谈话。
孩子你怎么了?我怎么听不到你的声音?你的双腿为什么站不住了?安拉保佑你,过来,到这儿在观察床上休息一下。
医生马上就过来给你做检查了。
现在告诉我你怎么了?我的头快要炸了,全身都疼,并且我觉得时冷时热,从昨晚上就这样了,就是在我从电影院回家之后。
电影好看吗?电影放映期间电影院里面暖和吗?是封闭的吗?电影十分精彩,电影院里挤满了人,甚至有的人都找不到座位,只好站着看电影。
尽管如此,专注于电影使人们忘记了冬日的严寒。
当你们从电影院出来后,外面的天气怎么样?天气冷极了,我们迅速的上了车,汽车行驶时一直关着窗以避免严寒。
我到家后,疼痛向我袭来,我便飞快的爬上床。
这样的话,你没有必要做检查了,你从流感患者那里传染了流感,电影院和车厢是最容易染上流感的地方。
可能就是这样吧。
更为最糟糕的是,你们忽然从电影院走到寒冷的大街上,然后如你所说,上了汽车。
所有的这些环境都易于染上流感。
但是病人怎么能去电影院里传播疾病呢?何况他得的是流感?孩子,传播疾病的人不一定是流感患者,我跟你说过和你一起看电影的人当中有人携带疾病,而那些携带这一病症的人在他传播疾病的时候不一定有症状。
因为疾病是有潜伏期的,然后症状才会显现,而不同的人的潜伏期的时间长短也不同。
那我们怎么区分携带疾病的人与没携带疾病的人呢?这个只有通过医学检查才能知道。
根据检查的结果,医生会在症状发生前治疗疾病,当然这是对病人来说也是最好的。
你的意思是在疾病发作前治病要比发作后治更好吗?是的。
首先是预防。
有句谚语:千金买药不如一文预防。
而最重要的预防方法就是避免与远离病源,比如温度大幅度变化,使用病人用过的工具,这些工具是必须要消毒的。
我听奶奶说一个人如果得了一种病后,他这辈子就不会再得这个病。
这话对吗?如果这一幻想是真的的话你就不会得流感了。
最准确的说法是预防疾病的方式有很多,你可以借助疫苗,通过给健康的身体打一针后预防并消除疾病。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第四课 古诗三首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zhèn林樾yuè。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翻译第一二句: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第三四句: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第一二句: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第三四句: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第十七课 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第一二句: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第三四句: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q ín ɡ雨盖, 菊残犹有傲ào 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第一二句: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第三四句: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第一二句: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第三四句: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语文园地六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liàn yàn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mǒ总相宜。
译文第一二句:在晴日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光彩熠熠,美极了;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
第三四句: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浓抹都显得十分自然。
第11讲社会一角之古文专题学习目标1.明确卒章显志的概念,体味它在突显文章中心时所发挥的作用。
2. 阅读《父贤不足恃》《罴说》等重点篇目,积累实词意义。
3. 巩固练习重点虚词的用法。
基础热身★必背名句为下列句子连线,并在括号中填入缺失的字词。
万籁此俱寂安能辨我是雄雌()关山北赢得()前()后名稍近益()但余()音居高声自远凭轩涕泗流双兔()走非是()秋风八百里分麾下炙荡倚冲冒★词句翻译【解释词义】1. 曾.不若孀妻弱子曾:2.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3. 乃以.练为.囊以……为:4. 乡党宗族以是..重之以是:5. 捐.金于野捐:6. 引锥自刺其股.股:7. 每语.世事语:【句子翻译】1. 一儿曰:“我一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主题阐释盼望别人帮忙的人很难获得他人的帮助,依赖别人的人迟早有一天得依靠自己。
狐卷子以先人的事例,简洁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观点。
父贤不足恃魏文侯问狐卷子曰:“父贤足恃①乎?”对曰:“不足。
”“子贤足恃乎?”对曰:“不足。
”“兄贤足恃乎?”对曰:“不足。
”“弟贤足恃乎?”对曰:“不足。
”“臣贤足恃乎?”对曰:“不足。
”文侯勃然作色②而怒曰:“寡人问此五者于子,子一以为不足者,何也?”对曰:“父贤不过尧,而丹朱放③。
子贤不过舜,而瞽瞍拘。
兄贤不过舜,而象放。
弟贤不过周公,而管叔诛。
臣贤不过汤、武,而桀、纣伐。
望人者不至④,恃人者不久⑤。
君欲治⑥,从身始。
人何可恃乎?”【注释】①足恃:可以依赖。
②作色:变了脸色。
③父贤不过尧,而丹朱放:父亲再贤明也超不过尧,而他的儿子丹朱却遭流放。
④望人者不至:盼望别人帮忙的人,别人不来。
⑤恃人者不久:依赖别人的人,不能长久。
⑥治:安定。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父贤足.恃乎足:(2)文侯勃然作色.而怒曰色:(3)父贤不过..尧不过:(4)君欲治,从身.始身:2. 翻译下列句子。
(1)寡人问此五者于子。
(一)文章概述《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二)作者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邹国(今山东邹城)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被元朝追封为“亚圣”,尊称为“亚圣”。
《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三)三行对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欲:想要、希望。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而:表顺承。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而:表顺承。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翻译句子)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翻译句子)甚:超过。
于:比。
为:做。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厌恶。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翻译句子)如使:假如,假使。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诗的翻译
《牧童》诗意: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没看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而来的笛声。
牧童回来吃饱饭后,已是黄昏之后,他连薏衣也没脱,就躺在月夜下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中心:表达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舟过安仁》诗意: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得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中心:表达了诗人对两个小孩子玩耍中透出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清平乐村居》诗意:茅草屋又低又小,茅屋旁的溪边上长满青青的草。
听见茅屋里有人带着醉意操着温柔的南方口音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是一对白发的夫妻。
老夫妻的大儿子在溪的东边锄豆田里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最喜欢的小儿子调皮可爱,他正在溪边趴着剥莲蓬。
中心: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图,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表达诗人向往人情之美的生活之趣。
七年级下册翻译九课花木诗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
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
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
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
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
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
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
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三字经第九课带拼音一、rén zhī chū , 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全文翻译】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现实意义】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全文翻译】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现实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三、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全文翻译】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现实意义】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四、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jiāo wǔ zǐ, míng jù yang.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全文翻译】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第九课
生命保险
在克莱西莱维尼的玛高奈城里,巴蒂勒米勒沙莫是一个红酒批发商的儿子。
这个地区位于勃艮第南部,它出产的红酒享有盛名。
巴蒂勒米是保险的推销员,他尝试说服所有克莱西莱维尼的居民去购买这种保险。
但他尝试说服甘布先生的时候失败了,甘布先生是一位持有怀疑态度的老教师,他反对所有进步的东西。
在这篇文章里,甘布先生用讽刺的口吻来用反驳他这位以前的学生所提出的论据。
巴蒂勒米是勒沙莫的其中一个儿子,而且他是长子。
他投身于生命保险的推销当中。
因为同时有着他父亲的韧性和他母亲的能言善辩的口才,他挨家挨户的去推销保险。
他非常的有远见,把每一个他遇见的人都当作他的潜在客户,向他们推销他的保险。
无论是只会遇见一次的加油站工人,还是载他的的士司机,或是检票员,或是电影院里的引路人,甚至是他正在营救的受难者,他向他的父亲,母亲,还有不知道有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向所有克莱西地区的人都述说保险的好处,甚至在一些小村庄亦是如此。
就连在梦中的时候,他向天使们和主神也推销保险,尽管他们用不着生命保险,但是他还是向他们推销意外保险。
巴蒂勒米的袋子里挤满了宣传册子,他开着车,抽着烟,拿着他的公文包,高声说话,甚至对他的老教师亦是如此,就像他对所有人一样。
是因为他没做好吗?还是因为教师的原则本就反对这样的行为呢?巴蒂勒米勒沙莫蒙受了罕见的失败,却也是十分刺痛人的失败。
他发现自己面对老师时是如此的哑口无言,以至于他不
得不把他那习惯的论调吞回肚子里去。
七年级下册是第四课第九课克第13课的文言文及注释第四课《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翻译:金溪乡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一天)忽然哭叫着要这些东西。
他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向邻居借来给了他,他立即写下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一宗族的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欣赏他的诗作。
从此指定题才叫他写诗,他立刻写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取之处。
同县的人认为他才能奇特,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用钱求他题诗。
他的父亲以此为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已经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老家,在舅舅家看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不能和以前听到的情况相当。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乡,又到了舅舅家,问仲永的情况,(舅舅)说:“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第九课《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