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下册 第17课《钓鱼》教学反思 人美版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1
美术一年级下册第十七课《钓鱼》教案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钓鱼的相关知识,学会用线条和颜色表现钓鱼的场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钓鱼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钓鱼的基本知识:介绍钓鱼的起源、发展、器材及钓鱼的技巧等。
2. 钓鱼场景的描绘:学习用线条和颜色表现钓鱼的场景,包括人物、环境、氛围等。
3.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一幅以钓鱼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线条和颜色表现钓鱼的场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描绘钓鱼场景,使之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钓鱼相关图片、课件、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水彩笔、油画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钓鱼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谈论钓鱼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钓鱼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钓鱼的起源、发展、器材及钓鱼的技巧等。
3. 示范与讲解:展示示范作品,分析作品中的线条、颜色、构图等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表现钓鱼场景的方法。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钓鱼的经验和技巧,然后进行绘画实践。
5. 评价与总结: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师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钓鱼》2. 内容:- 钓鱼的基本知识- 钓鱼场景的描绘- 创作实践3. 示例作品:展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示范作品,供学生参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以钓鱼为主题,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线条和颜色表现方法,描绘生动的钓鱼场景。
3. 评价标准: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绘画技巧。
《钓鱼》教学反思《钓鱼》教学反思1经过__的设计,教学,我更深刻的明白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读的目的,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意读思结合,激发兴趣,以情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教学效率。
一,以体验促阅读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想一下如果自我就是作者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
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悲痛,委屈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
再如引导学生就我和父亲还会说什么进行想象续说时,鼓励学生发表不一样的观点,进行争论。
二,抓重点词句,感悟情境语言文字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凭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__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
所以,阅读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应的不一样层次的朗读要求,不能让读停留在同一层次,也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要由浅及深,逐步提高。
三,联系实际,感悟__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鱼'。
同学经过讨论找生活中的实例,比较形象的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四,不足及改善措施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
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
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进取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思考,探索。
二是课文中难点的处理问题。
三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
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__,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薄弱。
抓重点词,感悟情境。
语言文字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凭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__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
新人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7课《钓鱼》教案钓鱼》优秀教案教学目标:通过体验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制作鱼以及钓鱼游戏的乐趣,培养学生认识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以及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活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并根据其材料特点,设计、制作装饰鱼。
教学难点:将各种材料巧妙的组合,设计、制作出一条装饰鱼。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鱼类图片、示范作品、制作过程图片、小猫钓鱼的背景图、小猫头饰、鱼竿。
学具准备:立体的软型材料(塑料瓶)双面胶、透明胶条、各种纸材和布材、剪刀。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动画片导入放动画片《小猫钓鱼》,小猫和妈妈去钓鱼,小猫没有耐心,一会儿抓蜻蜓一会儿抓蝴蝶,一条也没钓上来……后来小猫学着妈妈的样子也钓了许多鱼。
师:看了动画片我们能不能学小猫三心二意?那样能钓上鱼吗?生:不能研究小猫,那样是不会钓上鱼的。
师:你们想不想钓鱼呀?那么先跟老师一同制作鱼再去钓鱼好吗?生:好!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片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学生的目光立刻被吸引过来,小猫的钓鱼引出学生的钓鱼兴趣,很顺利地导出了课题。
二、板书课题课题提前制作好,粘在有河边背景的黑板上。
三、欣赏图片,找出重点1、自然界中鱼的种类多种多样,形态各异。
让我们一起走进鱼的世界,看时仔细观察鱼的形状特征。
(放课件鱼类图片)师:谁能说一说鱼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生:鱼主如果由头、身体、尾巴、鱼鳍、鱼鳞等组成的。
2、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活生生的鱼,再来欣赏一下艺术作品中的鱼。
看时观察鱼的各部是由哪些材料做的。
生:用布、塑料、陶瓷、木头、纸等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具体的图片让研究了解鱼的布局,通过观察自己。
找出鱼的特点,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工艺作品的欣赏帮助了解教学重点——鱼各部分的制作材料。
四、学生描述,教师演示。
人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2012年新编)《第17课钓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2012年新编)》第17课《钓鱼》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绘画钓鱼场景。
教材通过展示不同形式的钓鱼作品,让学生了解钓鱼的基本元素,如鱼、鱼竿、水面等,并学习如何将这些元素运用到绘画中。
教材还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各种材料和技法表达自己的钓鱼场景。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已初步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能,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但部分学生对钓鱼知识了解较少,可能会影响他们对绘画内容的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实践,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钓鱼的基本元素和绘画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钓鱼的基本元素,学会绘画钓鱼场景。
2.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表现钓鱼场景,发挥创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钓鱼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钓鱼场景,了解基本元素。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绘画,提高绘画技能。
4.创意教学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独特的钓鱼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2012年新编)》第17课《钓鱼》。
2.绘画材料:水彩笔、铅笔、橡皮、画纸等。
3.参考资料:关于钓鱼的图片、视频等。
4.教学课件: fishing.ppt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钓鱼场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的基本元素。
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钓鱼的了解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钓鱼作品,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a.这些作品中都有哪些钓鱼元素?b.它们是如何表现钓鱼场景的?c.你觉得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绘画钓鱼场景。
美术一年级下册第十七课《钓鱼》教学设计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水彩画基础技巧;2.通过绘画表现钓鱼场景的方法;3.了解水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钓鱼的过程;4.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小动物的关注和关爱。
教学要点1.了解水彩画的基本知识;2.掌握画布的准备方法;3.知道如何绘画水中画面元素;4.注重画面的整体效果;5.重点展示作品细节和TODOS。
教学过程第一步:学生情景配图1.教师为学生配发用于钓鱼绘画的不同建筑或自然环境的图片;2.学生观察图片,分享自己对不同场景的看法;3.教师提示学生关注画面的细节,帮助学生理解钓鱼场景的各个元素。
第二步:介绍水彩画基础知识1.教师将学生引入到水彩画这种绘画形式;2.教授水彩画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水彩画的普遍特点;3.强调学生应该了解如何选用适当的画笔和水彩颜料。
第三步:画布准备1.教师为学生提供已进行初步标记的画布;2.教师说明如何进行画布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了解需要完成的步骤;3.示范如何使用画笔和水彩颜料。
第四步:水中画面元素的绘制1.教师要求学生在画布上绘制各种水生动物和其他画面元素;2.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绘制具有吸引力和真实感的画面元素;3.建议学生对细节和纹理特别加重。
第五步:整体效果的处理1.教师强调学生应该知道如何画出完整的场景;2.教师提供建议和指导,加强学生对整体效果的关注;3.教师对整画面的特别赞扬和指出错误。
第六步:作品细节和TODOS1.学生可以在每一步完成后仔细检查自己的作品,确定是否需要做出更改,提高细节处理;2.可以提供TODOS帮助学生判断自己还需要完成多少工作;3.学生可以增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并通过节选出最好的部分来进行重点展示。
教学评估1.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画作作为教学评估的一部分;2.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估,强化彼此之间的互动和艺术批评;3.老师可以提供教师评估问卷或学生自我报告来评估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钓鱼
本课我设计了“体验钓鱼——尝试做鱼——鱼竿创新——钓鱼竞赛”教学流程。
体验钓鱼是以激发学生学习为目的,这一基本理念使学生在愉快的钓鱼活动中,充分体验钓鱼的乐趣。
这样学生们就能主动地投入尝试做鱼过程中,因为他们很想钓起自己亲手制作的鱼,所以他们在探索做鱼时总想设计制作出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作品,就出现了用包、裹、捆、剪、卷、粘等多种做鱼方法,也就做成了用蜡光纸、报纸、一次性杯子、娃哈哈瓶子等材料制作的鱼。
在鱼竿创新教学时学生们想出纸制鱼竿、铅笔鱼竿、枪形鱼竿……一个个创新设想让人折服,钓鱼竞赛又把课堂推上高潮,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再次感受成功的喜悦。
孩子们在钓鱼时也玩出了新花样。
如:用一个鱼钩钓到二条鱼(这是有一定难度的),有的还独出心裁地钓着一个用纸杯做成的乌贼,嘴里还振振有词地叫到:“我这是海钓,一不小心钩到了一个大乌贼了,哈哈哈……”孩子是天真的,他们是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只要我们教师去组织、去引导,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的呈现形式,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自由、创造的审美化教学活动,使学生置身于愉快、自由、创造的教学活动之中,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学生们在自由轻松的创作氛围中,大胆创作自己的“新”与“奇”的作品,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让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