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脂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7
编制单位中山华明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民众分公司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工业硬脂酸钙化学品类型工业用添加剂CAS#EC#85251-71-4/286-484-6供应商和制造厂家中山华明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华明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民众分公司/连云港华明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地址广东省中山市民众镇沙仔工业区邮编528441厂家联系电话应急电话生效日期2009-01-01更新日期2017-04-10第二部分:化学信息化学分子式(CH3(CH2)nCOO)2Ca,备注:n主要为14~16分子量580~607组分(浓度)90~97%(精确的化学品成分视原料硬脂酸的纯度或客户的要求而定)第三部分:危害性概述警告性概述警告!粉尘在空气中会形成爆炸浓度危害性类别无害健康危害等级1-轻度(对生性)可燃性危害等级1-轻度反应性等级1-轻度侵入途径症状和影响吸入过量吸入粉尘会导致咳嗽和呼吸困难。
食入无资料。
皮肤接触一般不会引起皮肤过敏。
眼睛接触引起眼睛红肿疼痛慢性暴露长期过量地吸入粉尘会导致待续恶习化的化学尘肺。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吸入转移到新鲜空气处,并咨询医生。
食入饮用大量水以稀释之,若误食量大请咨询医生。
皮肤接触用大量水冲洗皮肤或淋浴。
眼睛接触以流动水彻底冲洗眼睛,并及时咨询医生。
编制单位中山华明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民众分公司第五部分:消防措施闪点无资料引燃温度400℃(752F)特殊危害最小粉尘混合物着火温度690℃(1274F):接触强氧化物会着火;对静电放电敏感,是导致粉尘爆炸的着火源。
爆炸极限低爆极限(LEL):0.025g/L(空气中粉尘浓度)高爆炸极限(UEL):无资料灭火剂水喷淋,干沙或湿沙,干粉灭火剂,如可能可用低压蒸汽,干冰(CO2)。
注意:水或泡沫灭火会引起发泡。
不适合的灭火剂泡沫或高压水炮。
消防个人防护用品全身连体防火服装,空气呼吸器及全面式面罩。
其他消防注意事项带压的灭火剂喷出时会引起粉尘飞扬,并可能发生二次爆炸;熔融的硬脂酸锌燃烧时类似油脂着火。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硬脂酸钙化学品英文名:calcium stearate;calcium distearate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硬脂酸钙>99.5% 1259-23-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大鼠长期吸入本品,可见到支气管周围组织纤维或支气管扩张等。
长期吸入本品粉尘,可能会引起肺部纤维化的尘肺改变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燃爆危险:可燃,其粉尘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有不适感,就医。
食入:饮足量问水,催吐。
如有不适感,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氧化钙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均可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直至灭火结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
,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
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飞尘或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
用泡沫覆盖,减少蒸发。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1.1产品名称:硬脂酸钙1.2产品级别:G120,G130,G230,G220,G1161.3化学式:C36H70CaO41.4生产商:安徽沙丰新材料有限公司1.5地址:安徽省全椒县十谭产业园新城大道99号1.6电话:1.7传真:1.8编制日期:2015年12月01日2.危险性概述2.167/548/EEC指令:无危害2.2其他危害:有火源存在时粉尘/空气混合物可能会引起火灾和爆炸。
3.成分/组成信息3.1主要成分:工业硬脂酸钙盐-平均分子量:5863.21999/45/EC指令:非危险物3.3含量:约98%3.4助剂:无3.5名称CAS号硬脂酸钙1592-23-0C16-C18脂肪酸钙85251-71-44.急救措施4.1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有不适感,就医。
4.2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4.3眼睛接触: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4.4食入:如大量误食,就医。
5.消防措施5.1适用的灭火剂:二氧化碳,水,泡沫5.2灭火时可能遇到的特殊危害:粉尘/空气混合物可能会引起爆炸。
5.3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氧化钙5.4灭火方法:泡沫,雾状水。
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不能用高压水蒸气驱散溢出物。
置身上风口,离开地势低洼处。
5.5特殊消防设备:呼吸器,防护衣。
6.泄露应急处理6.1个体预防:禁止吸烟,避免扬尘。
6.2环境预防:避开排水沟、地表水和土壤。
6.3清理方法:真空吸去洒落的物质,避免扬尘。
储存于密闭的容器中。
7.操作处置与储存7.1操作注意事项: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避免产生粉尘。
7.2储存注意事项:在室温下储存于阴凉,干燥的库房。
保存期限:24个月。
8.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8.1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8.2个体防护设备:-呼吸系统防护:P1过滤呼吸器。
硬脂酸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一:化学品标识【危化品名称】:硬脂酸锌【中文名】:硬脂酸锌【英文名】:zinc stearate【分子式】:C36H70O4Zn【相对分子量】:632.32【CAS号】:557-05-1【危险性类别】:二: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锌含量:10~11%; 游离酸≤0.5; 水分≤1 。
【外观与性状】:纯品为白色轻质粉末, 普通品是带微黄色的重质粉末。
【主要用途】:用作橡胶制品的软化润滑剂、纺织品的打光剂、聚氯乙烯塑料的稳定剂、油漆和珐琅的平光剂以及化妆品面粉的原料等。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健康危害】:人吸入本品可发生支气管肺炎。
美国有使用硬脂酸锌作痱子粉而发生中毒的病例报道。
长期吸入硬脂酸锌粉尘可引起尘肺,患者有气促、咳嗽、咳痰等症状。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闪点】:277【燃爆下限】:20(g/m3)【引燃温度】:420【爆炸上限】:无资料【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六:泄漏应急处理【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八:防护措施【中国MAC】: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未制定标准【检测方法】:【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硬脂酸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 DS一:化学品标识【危化品名称】:硬脂酸锌【中文名】:硬脂酸锌【英文名】:zinc steara te【分子式】:C36H70O4Zn【相对分子量】:632.32【CAS号】:557-05-1【危险性类别】:二: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锌含量:10~11%; 游离酸≤0.5; 水分≤1 。
【外观与性状】:纯品为白色轻质粉末, 普通品是带微黄色的重质粉末。
【主要用途】:用作橡胶制品的软化润滑剂、纺织品的打光剂、聚氯乙烯塑料的稳定剂、油漆和珐琅的平光剂以及化妆品面粉的原料等。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健康危害】:人吸入本品可发生支气管肺炎。
美国有使用硬脂酸锌作痱子粉而发生中毒的病例报道。
长期吸入硬脂酸锌粉尘可引起尘肺,患者有气促、咳嗽、咳痰等症状。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闪点】:277【燃爆下限】:20(g/m3)【引燃温度】:420【爆炸上限】:无资料【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六:泄漏应急处理【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硬脂酸, 90+%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页码 1 / 8生效日期 02-Jun-2014修订日期 05-Jan-2021版本 3ALFAAA17673根据G B /T 16483-2008, G B /T 17519-2013 。
一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产品说明:硬脂酸, 90+%Product Description: 目录编号俗名 C A S 号分子式供应商Stearic acid A17673Octadecanoic acid 57-11-4C18 H36 O2紧急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推荐用途限制用途实验室化学品.无资料。
二 危险性概述G H S 危险性类别 急性经口毒性类别5标签元素没有要求。
危险说明紧急情况概述吞咽可能有害. 可能在空气中形成可燃性粉尘浓度.物理状态固体外观与性状白色气味无资料H303-吞咽可能有害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事故响应P301+P312-如误吞咽: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或医生安全储存P403+P233-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处置P501-委托有资质的废弃物处理厂处置内装物/容器物理和化学危害可能在空气中形成可燃性粉尘浓度.健康危害吞咽可能有害.环境危害没有包含对环境有危险的物质或者在废水处理厂不能被降解的物质。
.由于其水溶性,可能在环境中迁移.产品溶于水,在水系统中可能会蔓延.如分散可产生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三 成分/组成资料组分C A S号重量百分含量硬脂酸57-11-4>95四 急救措施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以上,包括眼皮下面.就医.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清洗至少15分钟.如出现症状,立即就医.吸入转移至空气新鲜处.如出现症状,立即就医.食入清水漱口,然后饮用大量的水.如出现症状,就医.最重要的症状与影响无合理可预见的.对急救人员之自我防护没有特别的注意事项.对医师的备注对症治疗.五 消防措施适用的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 (C O2)、干粉、抗溶性泡沫.基于安全原因而必须不得使用的灭火介质无资料.化学品引起的特殊危害分散在空气中的细尘可能燃烧.粉尘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热分解会导致刺激性气体和蒸气的释放.产品及空容器请远离热源及点火源.消防员的防护设备和注意事项在任何火灾中,佩戴M S H A/N I O S H(批准或等效)的压力需求的自给式呼吸器和全面的防护装备.六 泄漏应急处理个人预防措施使用所需的个人防护装备.确保足够的通风.避免粉尘的形成.环境保护措施不得排放到环境中.为遏制和清理方法清扫并用铲子转移至适当的容器中待处置.避免粉尘的形成.请参阅第8节和第13节所列的防护措施。
硬脂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硬脂酸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品,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金属表面处理等领域。
然而,硬脂酸的性质具有毒性和腐蚀性,可能会对人体及环境产生潜在危害。
因此,在使用硬脂酸之前,需要了解它的安全技术说明书,以确保其正确、安全地使用。
1. 硬脂酸的化学性质硬脂酸又称为十八烷酸,化学式为CH3(CH2)16COOH。
硬脂酸是无色或微黄色固体,能在水中分散。
其分子量为284.5,熔点为71℃,沸点为380℃。
硬脂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和刺激性,可以与金属、橡胶、塑料等产生化学反应。
2. 硬脂酸的危害硬脂酸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吸入、接触或食入危害。
吸入硬脂酸的气体或蒸气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的急性反应或慢性影响,如喉咙疼痛、气喘、肺栓塞等。
接触硬脂酸可能导致皮肤和眼睛的化学灼伤、刺激和敏感性。
食入硬脂酸可能导致胃肠系统的急性反应或慢性影响,如恶心、呕吐、腹泻、肝脏损害等。
3. 硬脂酸的安全管理措施为了确保安全使用硬脂酸,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3.1. 个人防护在使用硬脂酸时,需要穿戴适合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毒面罩等。
工作时应避免长时间接触硬脂酸,并且需要注意及时更换、清洗和保养个人防护用品。
3.2. 环境控制和排放管理在使用硬脂酸时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室内通风换气,确保空气循环良好。
硬脂酸的废弃物应该妥善处理,不得随意排放到环境中,并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封存和运输。
3.3. 应急处理在发生硬脂酸泄漏、泻洒等情况时,需要紧急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首先关闭泄漏源,并建立安全区域,确保现场安全。
其次,采取合适的吸收、中和和清理措施,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4. 储存和运输硬脂酸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储存场地应具备防火、防爆、防盗、防污染等功能,应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和排水良好的地方。
•储存容器应符合国家或地方的相关标准和规定,必须严格遵守装卸操作规程、使用期限和储存条件。
硬脂酸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一:化学品标识【危化品名称】:硬脂酸锌【中文名】:硬脂酸锌【英文名】:zinc stearate【分子式】:C36H70O4Zn【相对分子量】:632.32【CAS号】:557-05-1【危险性类别】:二: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锌含量:10~11%; 游离酸≤0.5; 水分≤1 。
【外观与性状】:纯品为白色轻质粉末, 普通品是带微黄色的重质粉末。
【主要用途】:用作橡胶制品的软化润滑剂、纺织品的打光剂、聚氯乙烯塑料的稳定剂、油漆和珐琅的平光剂以及化妆品面粉的原料等。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健康危害】:人吸入本品可发生支气管肺炎。
美国有使用硬脂酸锌作痱子粉而发生中毒的病例报道。
长期吸入硬脂酸锌粉尘可引起尘肺,患者有气促、咳嗽、咳痰等症状。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闪点】:277【燃爆下限】:20(g/m3)【引燃温度】:420【爆炸上限】:无资料【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六:泄漏应急处理【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八:防护措施【中国MAC】: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未制定标准【检测方法】:【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硬脂酸钡化学品英文名:Barium distearateCAS No.:6865-35-6分子式:C36H70BaO4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吞咽有害。
吸入有害。
GHS危险性类别急性经口毒性类别 4急性吸入毒性类别 4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性说明:H302 吞咽有害H332 吸入有害防范说明●预防措施:——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事故响应:—— P301+P312 如误吞咽: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 医生—— P330 漱口。
—— P304+P340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 P312 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安全储存:—— P403+P233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
健康危害:吞咽有害。
吸入有害。
环境危害:无资料。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物质混合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晴接触: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
如有不适感,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
咨询医生。
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特别危险性:无资料。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携气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硬脂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十八(烷)酸;硬脂酸化学品英文名称:Octadecanoic acid;Stearic acid中文俗名或商品名:Synonyms:CAS No.: 57-11-4分子式:C18H36O2分子量:284.48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成份:纯化学品化学品名称:十八(烷)酸;硬脂酸CAS NO:57-11—4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工业上广泛使用未见有危害。
有个别资料报道,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食入:误服者漱口,给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消防员的个体防护:禁止使用的灭火剂:闪点(℃):196自燃温度(℃):395爆炸下限[%(V/V)]:无资料爆炸上限[%(V/V)]:无资料最小点火能(mJ):最大燃爆压力(MPa):建规火险分级: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硬脂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十八(烷)酸;硬脂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Octadecanoic acid;Stearic acid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 57-11-4
分子式:C18H36O2
分子量: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成份:纯化学品
化学品名称:十八(烷)酸;硬脂酸
CAS NO:57-11-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工业上广泛使用未见有危害。
有个别资料报道,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食入:误服者漱口,给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闪点(℃):196
自燃温度(℃):395
爆炸下限[%(V/V)]:无资料
爆炸上限[%(V/V)]:无资料
最小点火能(mJ):
最大燃爆压力(MPa):
建规火险分级: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
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 MAC:未制订标准
前苏联MAC:未制订标准
美国TLV—TWA:未制订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带供气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防护要求不高。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
手防护:防护要求不高。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纯品是带有光泽的白色柔软小片。
熔点(℃):70~71
沸点(℃): 383
相对密度(水=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饱和蒸气压(kPa): 0.13(173.7℃)
闪点(℃): 196
引燃温度(℃): 395
爆炸上限%(V/V):无资料
爆炸下限%(V/V):无资料
分子式: C18H36O2
分子量:
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溶于丙酮、苯,易溶于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等。
主要用途:用于制化妆品、表面活性剂、橡胶配合剂、防水剂、金属皂、软化剂等。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在常温常压下稳定
禁配物:碱、氧化剂、还原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无毒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RETCS号:
IMDG规则页码: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
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填表时间:2009年9月1日
填表部门:福建天盛油脂化工有限公司技术处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修改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