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种子结构(实验)
- 格式:ppt
- 大小:424.00 KB
- 文档页数:7
解剖种子观察实验报告解剖种子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它承载着新生命的希望。
通过解剖种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本实验旨在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探究种子的萌发机理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实验材料:1. 不同种类的种子(如豌豆、玉米、小麦等)2. 显微镜3. 解剖刀4. 显微镜玻片和盖玻片5. 水实验步骤:1. 选择不同种类的种子,将其浸泡在水中,以便更好地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2. 用解剖刀小心地剖开种子,注意不要损坏种子内部的组织结构。
3. 将解剖好的种子放在显微镜玻片上,加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种子,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内部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豌豆为例,我们可以看到种子外部有一个坚硬的外壳,称为种皮。
在种皮下面,有一层白色的薄膜,称为胚乳。
胚乳是种子的主要营养来源,它包含了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
在胚乳的中央,有一个小小的胚芽,它是新植物的起始点,包含了幼小的根和叶。
而玉米种子的内部结构则略有不同。
玉米种子的外部也有一个坚硬的外壳,但它比豌豆种子的种皮更厚更坚硬。
在种皮下面,有一层黄色的胚乳,它富含淀粉和脂肪。
胚乳的中央是一个大而圆的胚乳乳头,它是新植物的胚芽。
胚乳乳头分为两部分,上部是胚芽的幼小根,下部是胚芽的幼小叶。
小麦种子的内部结构与豌豆和玉米有所不同。
小麦种子的外部也有一个坚硬的外壳,但它比豌豆和玉米的种皮更薄。
在种皮下面,有一层白色的胚乳,它富含淀粉和蛋白质。
胚乳的中央是一个小小的胚芽,它包含了幼小的根和叶。
讨论:通过对不同种类种子的解剖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种子的内部结构与其生长和繁殖过程密切相关。
种子的外壳起到保护胚芽和胚乳的作用,防止其受到外界环境的损害。
胚乳则是种子的主要营养来源,为胚芽的生长提供所需的能量和养分。
种子的解剖结构还与种子的适应环境能力有关。
例如,豌豆种子的种皮较薄,胚芽较小,这使得豌豆种子更容易在土壤中发芽和生长。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创新实验之观察种子的结构
【—创新实验之观察种子的结构】,本实验是一个观察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
1.阅读课本,了解实验方法
(1)分别取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放在清水里浸泡一昼夜,使其膨胀
(2)用力捏一捏浸泡的和未浸泡的种子,注意感觉上的差别
(3)剥去菜豆种子的种皮,对照图观察内部结构
(4)用解剖刀纵切玉米种子,对照图观察内部结构
(5)将碘液滴在玉米种子的切面上,观察剖面的颜色变化
2.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分发给学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可以让每个学生动手,如果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注意学生间的配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玉米种子要纵剖,而且在剖面上滴加碘液,然后观察。
但是玉米的结构不容易看清楚,教师要悉心指导。
在实验的过程中,配合着学案,学生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有什么区别?(主要从组成方面来区别)
(2)种子中哪一部分将来能发育成一棵植物?在种子中指出来。
(3)种子的胚在哪里,胚的各部分在种子发芽时将如何变化?
(4)种皮有什么作用?玉米种子外面的是种皮还是果皮?
(5)如果在玉米剖面滴碘液,染成蓝色的是哪一部分?
总结:无论这些种子在外形,颜色还是大小上不一样,但它们的内部构造大体还是相
似的。
那么它们的内部构造有哪些点。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种子实验报告种子实验报告8篇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种子实验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种子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二、实验材料: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豆种子10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脱脂棉、水三、实验过程1、制作培养杯: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2、将10颗绿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5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镊子将种子放在脱脂棉与瓶壁之间,然后小心向杯中加水至水面离杯底2cm高,将一个培养杯放在温度(约25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9点)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拍摄照片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
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子叶、真叶、胚轴);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四、实验结论:1、我们发现种子萌发时先长胚根再长子叶。
2、子叶的形状是圆扁形,真叶是披针形。
3、黑暗中发芽的绿豆胚芽是网状状。
2、我认为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
五、发现问题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如果把长出胚根的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
五、感想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三个懂得了生命的奥秘。
当我们把种子放下去时,就种下了一种对生命的希望,看着它们一点一点的长高,它们茁壮成长,心中感到喜悦。
种子的长大,正如人生的巅峰一般,是需要一步一步攀登的!种子实验报告2一、做实验1.材料工具(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
《观察种子的结构》一等奖说课稿《《观察种子的结构》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观察种子的结构》一等奖说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察种子的结构》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认识种子结构及其相应的功能;从形态特点、结构特点方面来认识;利用“观察种子的结构”的内容认识观察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种子是绿色开花植物的六种器官之一,而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总是由种子发育成幼苗,再依次长出其它器官,所以教材把《观察种子的结构》安排在学习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之后学习,既为学习《种子的萌发》打下基础,又为学好后面其它各章节内容做好了铺垫。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
②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②在比较两类种子的结构特点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②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初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4)、教学重点:解剖和观察单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说出种子的结构。
(5)、教学难点: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有一个普遍的特点:由于刚升入初中,基本上还保留小学生的特征——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喜欢自己动手主动获取知识;他们虽然对种子有一定的认识,但并不十分了解种子的结构,因此,“种子的结构”一节对他们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和自主探究,获得种子结构的有关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他们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意识还不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引导,启发,进行探究实验。
一、实验目的1. 认识种子及其基本结构。
2. 学习观察和识别种子的内部构造。
3. 了解不同种子结构的异同,加深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1. 种子:菜豆、玉米、花生、小麦等。
2. 实验器材:刀片、放大镜、镊子、滴管、碘液、解剖盘、白纸。
三、实验步骤1. 种子的准备:选取新鲜、成熟、饱满的种子,用温水浸泡一段时间,使种子吸水膨胀,便于解剖。
2. 种子的解剖:- 取一粒浸泡好的种子,放在解剖盘上。
- 用刀片轻轻划开种子的表皮,观察种子的外形特征。
- 用镊子取出种子内部的胚,放在白纸上。
-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胚的结构。
3. 种子的内部结构观察:- 观察胚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 识别胚的各个部分,包括子叶、胚轴、胚根、胚芽等。
- 观察子叶的数量、形状、颜色等特征。
- 观察胚轴的长度、粗细等特征。
- 观察胚根的长度、粗细等特征。
- 观察胚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4. 种子的染色实验:- 取一粒浸泡好的玉米种子,用刀片将其纵切。
- 用滴管滴加碘液于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
- 观察胚乳被染成浅蓝色的现象。
四、实验结果1. 菜豆种子:外形扁平,子叶两片,胚轴较短,胚根较长,胚芽较小。
2. 玉米种子:外形椭圆形,子叶一片,胚轴较长,胚根较短,胚芽较大。
3. 花生种子:外形圆形,子叶两片,胚轴较短,胚根较长,胚芽较小。
4. 小麦种子:外形扁平,子叶两片,胚轴较短,胚根较长,胚芽较小。
在玉米种子的染色实验中,胚乳被染成浅蓝色。
五、实验结论1. 种子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包含胚、子叶、胚轴、胚根、胚芽等部分。
2. 不同种子的结构存在差异,但基本结构相似。
3. 胚乳是储存营养物质的重要部分,对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六、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种子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到种子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同时,我也学会了观察和识别种子的内部构造,为今后学习植物生长发育过程打下了基础。
在实验过程中,我认真观察、仔细记录,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的组成和功能。
二、实验器材:显微镜、活页本、铅笔、草图纸、实验种子(如:豆子、南瓜子等)。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种子:选择一颗种子,例如豆子或南瓜子。
2.制作活页本:将活页本的一页用铅笔画上横线,以便在上面做标记和填写观察结果。
3.观察外部特征:将种子放在活页本上,用裁剪刀轻轻剖开种子的外壳,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活页本上。
4.制作种子横切片:用剪刀将种子沿着中轴线剪成两半,再用刀片将其中一半切成薄片,放在显微镜盖玻片上。
5.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调整放大倍数,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活页本上。
6.颜色观察:观察种子的颜色,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活页本上。
7.完成草图:仔细观察种子的各个部分,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节,绘制草图,并标明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和特征。
四、实验结果分析:1.外部特征观察结果:种子的外壳是坚硬而光滑的,往往呈现椭圆形或椭球形,外壳颜色也有所差异。
2.内部结构观察结果:种子的内部结构通常包括胚乳和胚。
胚乳是种子中有机物贮存的部分,是给种子提供营养的重要成分。
胚乳通常呈白色或黄色,且呈现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有些种子的胚乳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如豆子;而有些种子的胚乳很小,如南瓜子。
胚是种子的未来植物,通常位于胚乳顶部或底部。
根部是由胚中的根母细胞发育而来,而胚轴是由胚中的另一部分细胞发育而来。
胚轴在显微镜下可见,呈弯曲状,并且有铸孔、胚苞叶和真叶等不同的结构。
五、实验结论:1.种子的结构通常包括外壳、胚乳和胚。
2.外壳是种子的保护层,可以保护胚乳和胚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4.胚是种子的未来植物,包括根部和胚轴,能够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和发育。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中使用的种子要干燥,避免受潮和腐烂。
2.在切割种子时,要小心操作,以免划伤手指。
3.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调节合适的放大倍数,以便观察到细节。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教学设计大丰市第三中学张敏实验教学目标:1认识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的能力。
3、在观察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认真、细致观察的科学素养。
实验材料和用具:浸泡一昼夜的蚕豆种子、浸软的玉米种子、干蚕豆种子、干玉米种子、放大镜、解剖刀、镊子、解剖盘、滴管、红墨水。
实验重点和难点:重点: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难点:比较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实验教学策略:基于对教材的分析、重难点的把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本实验主要将采用“边讲解边实验”的策略。
实验采用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
实验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教师:出示事花盆。
如果把种子种到泥土里,我们将会看到种子的哪些重要的生长变化?设计思路: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奥秘的欲望,并引出课题。
学生:(猜测)种子→发芽→小苗→植株→开花→结果。
教师:种子形态万千,颜色各异。
哪它们的结构是否相同呢?为什么种子能够长成高大的植株?让我们带着疑问来探究种子的奥秘吧!教师先提出要求:在探究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互相合作,共同进步。
各个小组互相交流,展示探究结果。
在探究的时候一定要耐心细致,注意安全。
实验过程:观察活动一: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教师:请每一组同学选择一粒干蚕豆种子和干玉米种子进行观察,看看他们的大小、形态、颜色和其他特征。
你们发现各种种子的外部有什么特点呢?设计思路:培养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记录的科学研究习惯和表达交流能力。
学生:从种子的颜色、大小、长短等方面进行观察。
教师:同学们观察了这么多种子的外部形态,你有什么发现呢?请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观察发现。
教师:(小结)种子的外部形态差异很大。
观察活动二: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教师:种子的外部形态相差很大,同学们想不想探究一下种子有哪些方面是一样的呢?设计思路:激发学生对种子内部结构继续观察的欲望。
观察种子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实验器材:
显微镜、刀片、玻璃片、三角板、甜豆、玉米种子、车前草种子、葫芦种子。
实验步骤:
1. 清洗种子:将各种种子用清水清洗干净。
2. 制取玻璃片载片:在一张干净的玻璃片上放置一滴清水,然后将三角板的尖部放在玻璃片上,使其单侧挂在玻璃片上,便于后续操作。
3. 制作草本横切片:将车前草种子平放在玻璃片上,用刀片切下其一侧,使其形成横切片。
4. 制作甜豆、玉米、葫芦的长切片:将甜豆、玉米、葫芦分别用刀片切成长切片。
5. 将制作好的切片盖上载片,用显微镜观察。
实验结果:
观察甜豆、玉米、葫芦三种种子的切片,我们发现它们都具有下列特征:
1. 种子外壳:由外向内分别为子叶、胚乳和胚珠。
子叶为保护种子的盾状物;胚乳为种子贮藏的主要物质,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和营养物质;胚珠为种子发芽的起点。
2. 种子芽:包括下胚芽和上胚芽,下胚芽发育成根,上胚芽发育成真正的种子。
3. 细胞结构:观察到细胞壁、原生质、细胞核、叶绿体等细胞器官组成了种子的内部结构。
在车前草种子的横切片中,我们还观察到了大量的细胞间隙,这是由于细胞增生导致的,为种子发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甜豆、玉米、葫芦和车前草等种子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种子的外壳能够保护种子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种子芽是种子的生命力所在,能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新的个体。
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同种子的细胞结构存在差异,这反映了种子适应不同环境和生存需求的进化过程。
第1章代代相传的生命实验一观察种子的结构[教材第4节]实验梳理实验目的:1.认识菜豆(双子叶植物种子)和玉米(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2.学会用工具辅助观察,并用碘液检验淀粉。
实验器材:浸涨的菜豆种子、玉米种子若干,解剖盘,解剖刀,镊子,放大镜,碘液。
实验步骤:1.观察浸涨的菜豆种子:(1)观察菜豆种子的外形。
(2)剥去种皮,掰开子叶,用放大镜观察菜豆种子的胚。
(3)在菜豆的剖面滴上碘液,能看到什么变化?▲。
【答案】(3)变蓝色【解析】【分析】【详解】(1)观察菜豆种子的外形。
(2)剥去种皮,掰开子叶,用放大镜观察菜豆种子的胚。
(3)菜豆种子胚的结构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子叶中含有淀粉等营养物质,因此在菜豆的剖面滴上碘液,能看到剖面出现蓝色。
2.观察浸涨的玉米种子:(1)用刀片在玉米种子中央纵向剖开,用放大镜观察玉米种子的胚。
(2)在玉米种子的剖面滴上碘液,能看到什么变化?▲。
以上的变化说明了▲。
【答案】(2)变蓝色玉米种子的胚乳中都储存有淀粉等营养物质【解析】【分析】【详解】(1)用刀片在玉米种子中央纵向剖开,用放大镜观察玉米种子的胚。
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玉米种子的胚也是由胚芽、胚轴、培根、子叶四部分组成。
(2)根据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的特性,玉米种子中的营养物质是淀粉,在玉米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酒,被碘酒染成蓝色的是胚乳。
这个实验说明了玉米种子的胚乳中都储存有淀粉等营养物质。
3.根据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尝试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比较。
结构名称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种皮无色透明种皮与果皮愈合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胚乳▲▲【答案】有有有 2 片 1 片无有【解析】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胚和种皮;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
它们的胚都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不过菜豆种子的子叶2片,肥厚,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子叶1片,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考试
1.在“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中,绘制了下图所示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是______种子示意图,图2是______种子示意图。
(2)图1中结构A的名称是______,结构C的名称是______。
(3)经过实验探究,小明得出了以下四条结论,其中错误的是____。
A.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
B.图1中的结构D为胚根,在种子萌发时发育成根
C.图1中的结构B为胚芽,在种子萌发时发育成芽
D.图2中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F]子叶中
(4)实验后,小明由玉米种子联想到生活中常吃的玉米粒,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玉米粒属于_____。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2.下列有关“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图二示玉米种子纵剖图,该剖面是沿图一所示[b]线刨开的
B.在图二所示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蓝的部分是[2]胚乳
C.图三是菜豆种子结构,胚的结构包括6、7、8、9四部分
D.图一、三所示,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有果皮和胚
答案:
1.(1)菜豆、玉米。
(2)种皮、胚轴(3)A(4)C
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