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课件公开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5
【核心素养】第21课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1 蝉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上速读课文,筛选归纳信息,能了解有关蝉的知识。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通过老师的方法引领,小组合作探讨,实践练习和多种方式的朗读,能赏析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语言。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赏析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来说明简单事物。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学会用心观察、思考。
三、教学设想“双减"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仅要拓展知识的量,还要提高教授的质。
学生层面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听讲的参与度,那么,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自然就容易实现了。
可是,怎么做才能有以上效果呢?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到了初中阶段,学生们步入了青春期,学业压力增大,但是学习兴趣却在减少。
所以,将游戏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甚至迫在眉睫。
所以,在设计法布尔《蝉》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将游戏引入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热情,使学生们在学习中领悟法布尔的对世界充满好奇、勇于探索的科学求知精神。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为了今天能和同学们共同度过美好的40分钟,我在心里足足准备了40多个小时。
我差点被自己的精神感动。
可是,有一种昆虫,为了在阳光中歌唱5个星期,它在地下生活4年。
与它们相比,我很汗颜。
大家猜猜看,这是什么昆虫?(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蝉》。
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
第21课《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1 蝉一、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
可适当调节。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细致严谨的科学方法。
学习重难点:重点:习作者用文学笔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三、课前导入欣赏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展示蝉的图片,同学们大家都见过蝉吗?对蝉有哪些了解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法布尔的《昆虫记》看看他笔下的蝉是怎么样的吧。
四、知识链接1.作者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年12月22日—1915年10月11日),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博物学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他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
他也为漂染业作出贡献,曾经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
主要作品有:《昆虫记》(全十卷),《自然科学编年史》。
2.《昆虫记》《昆虫记》又译为《昆虫世界》、《昆虫的史诗》(花城出版社1996年版)、《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法语名称是《Souvenirs entomologiques》,英文名称是《The Records About Insects》),被称之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与“昆虫的史诗"。
副标题为“对昆虫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
它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生活折射出人类的世界。
《昆虫记》共十卷,每卷由若干章节组成,绝大部分完成于荒石园。
法布尔《蝉》(公开课教学设计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法布尔的《蝉》。
教材章节为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蝉的生长过程,以及蝉与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蝉的生长过程,了解蝉与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会生字词,理解蝉的生长过程,以及蝉与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文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文本、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蝉的生长过程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蝉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2. 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蝉的生长过程。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学生跟读,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 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蝉的生长过程,以及蝉与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关系。
5. 随堂练习:教师出题,学生现场作答,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蝉的生长过程,以及蝉与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关系。
8. 感情朗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蝉的生长过程。
六、板书设计蝉的生长过程卵——幼虫——成虫蝉与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蝉的生长过程图。
3.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段关于蝉的生长过程的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蝉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生字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下次课可以尝试采用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课后收集更多关于蝉的资料,了解蝉的生活习性,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观察与思考。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法布尔及其作品《昆虫记》。
(2)积累文中重点词语,准确认读“罅隙"车辙”“喧嚣"等词语。
(3)理清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和成长规律。
(4)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
(5)品味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感受其文学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速读、精读等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科学说明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品味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蝉的情感,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体会文章的文学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夏天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听到一种昆虫的叫声,它是什么呢(学生回答:蝉)2. 蝉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昆虫,但是你们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蝉》,看看他是如何介绍蝉的。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1.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他的传世杰作《昆虫记》是一部十大卷的巨著,书中作者用富有诗意的文艺笔调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2.《昆虫记》又名《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是法布尔用毕生的时间和精力详细观察、科学研究昆虫的结晶。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三)字音教学1. 教师出示以下词语,让学生认读:罅隙(xiàxì)车辙(chēzhé)喧嚣(xuān xiāo) 暴晒(bào shài)2. 教师强调重点字音,如“罅隙"的“罅”读“xià", “喧嚣”的“嚣"读“xiāo”等。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蝉》教学设计作者:法布尔《蝉》选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的故事》,但是法布尔先生的这篇说明文不同于一般的说明文,这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本文以浓厚的文学笔调,既生动又科学准确地介绍了蝉的生活习性和成长规律,集科学知识和趣味美学于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部编教材的自读课是一个重要的创新点,主要目的是以自读课文为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设计中,我针对本课特点,采用了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思路,由文艺性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入手,抓住其“科学说明”和“文学表达"两大特点,确定出教学的“主话题”,再结合法布尔的人文精神,进而设计出教学的三个板块,即感知内容、品味语言、探究人文,形成层次序列清晰的梯度结构,分别在科学说明、文学表达、人文精神三方面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文本,自读自得。
通过巧妙设计课堂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不仅让学生习得相关方法,更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乐趣,受到情感熏陶。
部编教材的阅读教学,非常重视学生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培养,构建的是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在教学设计中,为了推动学生进入更广阔的阅读世界,我采用了“小步轻迈"的方法。
在“感知内容”部分,引导学生结合旁批和阅读提示,让学生把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运用到自读课中,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使之沉淀为自主阅读的能力,为学生自主阅读《昆虫记》奠定方法基础。
在“品味语言"部分,引导学生多角度品味语言,使《昆虫记》语言的生动形象性深入人心,同时激发学生对蝉的喜爱之情,进而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尊重热爱和对自然万物的热爱之情,为学生自主阅读《昆虫记》奠定情感基础。
在“人文探究”时,通过引导学生体会法布尔的人文精神,引起学生对法布尔的敬意,在情感熏陶的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其作品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