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课件公开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5
【核心素养】第21课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1 蝉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上速读课文,筛选归纳信息,能了解有关蝉的知识。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通过老师的方法引领,小组合作探讨,实践练习和多种方式的朗读,能赏析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语言。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赏析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来说明简单事物。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学会用心观察、思考。
三、教学设想“双减"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仅要拓展知识的量,还要提高教授的质。
学生层面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听讲的参与度,那么,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自然就容易实现了。
可是,怎么做才能有以上效果呢?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到了初中阶段,学生们步入了青春期,学业压力增大,但是学习兴趣却在减少。
所以,将游戏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甚至迫在眉睫。
所以,在设计法布尔《蝉》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将游戏引入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热情,使学生们在学习中领悟法布尔的对世界充满好奇、勇于探索的科学求知精神。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为了今天能和同学们共同度过美好的40分钟,我在心里足足准备了40多个小时。
我差点被自己的精神感动。
可是,有一种昆虫,为了在阳光中歌唱5个星期,它在地下生活4年。
与它们相比,我很汗颜。
大家猜猜看,这是什么昆虫?(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蝉》。
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
第21课《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1 蝉一、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
可适当调节。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细致严谨的科学方法。
学习重难点:重点:习作者用文学笔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三、课前导入欣赏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展示蝉的图片,同学们大家都见过蝉吗?对蝉有哪些了解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法布尔的《昆虫记》看看他笔下的蝉是怎么样的吧。
四、知识链接1.作者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年12月22日—1915年10月11日),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博物学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他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
他也为漂染业作出贡献,曾经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
主要作品有:《昆虫记》(全十卷),《自然科学编年史》。
2.《昆虫记》《昆虫记》又译为《昆虫世界》、《昆虫的史诗》(花城出版社1996年版)、《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法语名称是《Souvenirs entomologiques》,英文名称是《The Records About Insects》),被称之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与“昆虫的史诗"。
副标题为“对昆虫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
它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生活折射出人类的世界。
《昆虫记》共十卷,每卷由若干章节组成,绝大部分完成于荒石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