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重点易混淆知识点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13.67 KB
- 文档页数:5
高考生物常考易错易混知识点必修一1.神经递质、激素和酶的本质和作用有区别。
神经递质和激素只有一部分属于蛋白质,而酶绝大多数都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神经递质和激素一经作用就会被灭活。
但是酶却可以反复利用。
常见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激素、淋巴因子等。
2.常见的原核生物有“放一只细篮子”即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细菌、蓝藻等。
其中发菜、颤藻、念珠藻、蓝球藻(小球藻是真核生物)等属于蓝藻。
常见的螺旋菌、杆菌、弧菌还有乳酸菌和醋酸菌等都是细菌。
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是二分裂,不是无丝分裂。
原核生物复制、转录、翻译的场所都在细胞质。
3.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但若题目问的是区别的话,就必须答原核生物无核糖体外的其他细胞器,无细胞核,没有染色体等。
4.不是所有的细胞壁都可以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提示:细菌的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真菌是几丁质,植物才是纤维素和果胶。
5.请记忆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6.细胞膜的作用主要有控制物质的进出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其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1)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2)细胞间直接接触,(3)细胞间形成信息通道,如高等植物胞间连丝,前两者要用到特异性受体。
7.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有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决定,而决定细胞的某些特定功能主要是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
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内部,而不是内环境。
8.糖蛋白存在的位置主要是细胞膜的外侧(性激素的受体可以在细胞质基质),细胞膜内侧和细胞器膜不具有糖蛋白。
但细胞器膜上有载体蛋白。
9.注意区分水解和氧化分解的概念。
有机物水解分初步水解和彻底水解,如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先初步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
但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五碳糖(写清楚是核糖还是脱氧核糖)、含氮碱基。
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一般是水和二氧化碳,蛋白质还有尿素。
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氧化分解,脂肪的耗氧量,产热量,生成的二氧化碳量和水等都要比糖类多,因为含氢的比例较高。
高三语文易错知识点总结一、常见错误类型在高三语文学习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字音字形错误:包括字音错误和字形错误。
字音错误即读音错误,字形错误则是指字写错了,比如将“则”误写为“责”等。
2. 词义辨析错误:常见的词义辨析错误有:用词不当、词义混淆、词义误用等。
比如将“惨痛”误解为“凄惨”。
3. 语法错误:包括主谓一致错误、时态错误、语序错误等。
例如“他们是我们的朋友”中的主谓一致错误。
4. 句子成分错误: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的错误使用,常见的错误有:主宾语不清,主谓不一致等。
5. 句子结构错误:主要包括句子成分搭配错误、句子结构滥用、句子成分缺失等。
比如“我很高兴这次考试通过了”中的句子成分搭配错误。
6. 表达不清晰:指文章表达不清楚,语言冗长,意思不明确等问题。
二、易错知识点总结1. 字音字形错误:(1)写字错误: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字,例如“纸”和“志”,“士”和“土”等,要注意掌握。
(2)读音错误:对于一些音近字形拆分相似的字,如“窗”和“卧”,“息”和“悉”等,要注意掌握其正确的读音。
(3)异读字错误:异读字指的是同一个字在不同词中有不同的读音,如“向”在“向导”中读音为/xiàng/,在“朝向”中读音为/tàng/,要注意掌握这些异读字的读音,并根据上下文正确地使用。
2. 词义辨析错误:(1)词义混淆:一些词义相似但用法不同的词容易混淆,例如“迅速”和“静默”,“顿时”和“刹那”,要注意区分它们的真正含义和用法。
(2)用词不当:在写作中,要选择恰当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用词不当造成语义不明确的问题。
3. 语法错误:(1)主谓一致错误:要注意主谓一致,主语与谓语动词在人称和数上应保持一致。
(2)时态错误:要注意时态的正确运用,比如在叙述过去发生的事情时要使用过去时态。
(3)语序错误:要注意句子的语序,比如中心语放前面,修饰语放后面。
4. 句子成分错误:(1)主宾不明确:要注意让主语和宾语在句子中清楚地展现出来。
2023高考九科考点知识点汇总整理——物理011.考生易混淆的超重和失重问题(1)超重不是重力的增加,失重也不是重力的减少。
在发生超重和失重时,只是视重的改变,而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变。
(2)超重和失重现象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即速度方向无关,只取决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
(3)在完全失重状态下,平常由重力产生的一切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
2.对于平抛运动,考生应注意不能混淆速度和位移的矢量分解图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一时刻任一位置处,根据运动的独立作用原理,速度可以分解,位移也可以分解。
要注意这两个矢量图的区别与联系,不能混淆.在速度矢量图中,设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t a nα=vy/v0=2y/x.在位移矢量图中,设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β,t a nβ=y/x,因此有t a nα=v y/v0=2y/x=2t a nβ。
3.考生应注意近地卫星与赤道上的物体的区别近地卫星离开地面运行,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也可以近似视为重力提供向心力.而赤道上的物体在地球上随地球自转做圆周运动,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与对物体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4.考生应注意r在不同公式中的含义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GM m/r2中的r指的是两个质点间的距离,在实际问题中,只有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定律才适用,此时r指的是两物体间的距离.定律也适用于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此时r指的是这两个球心间的距离.而向心力公式F=m v2/r中的r,对于椭圆轨道指的是曲率半径,对于圆轨道指的是圆半径,开普勒第三定律r3/T2=k中的r指的是椭圆轨道的半长轴。
可见,同一个r在不同公式中的含义不同,要注意它们的区别。
021.掌握一个有用且易错的结论:摩擦生热Q=f·Δs摩擦力属于“耗散力”,做功与路径有关,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运动时,发热产生的内能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相对路程的乘积,即Q=f·Δs.在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数和总是负值,其绝对值恰好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相对路程的乘积,也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高中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高中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高考化学是高中化学的精华,也是高中学生最关注的科目之一。
高中化学涉及的知识点范围广泛,但是有一些易错知识点在高考中却经常出现。
本文总结了高中高考化学中的易错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在高考中避免失分。
易错知识点一:酸碱中的pH值酸碱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在化学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pH值是用于表示酸碱性的一个指标,学生在学习中要掌握pH值的计算方法。
以pH值为例,其计算公式为:pH = -log[H+]其中[H+]为酸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
这种计算方法需要理解pH值的物理意义,对于普通酸溶液,其pH值范围在1到7之间,其中7为中性溶液,小于7的为酸性溶液,大于7的为碱性溶液。
易错知识点二: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半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在高考中占有很大比重。
学生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半反应知识,理解氧化与还原的定义,弄清楚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写反应方程式时应该将其分解为两个部分,即氧化半反应与还原半反应,并注意电荷平衡的问题。
易错知识点三: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点元素周期表是高中化学中不可或缺的知识点。
在元素周期表中,学生要注意元素的周期性和分组性质。
特别是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中元素的周期性质,以及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和分组证明方法,都是学生常犯的易错点。
另外,在计算元素的电子层数时也容易混淆,注意熟练掌握电子层数计算方法。
易错知识点四: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的难点之一,也是高考中经常考察的知识点。
学生要注意平衡常数的意义,以及Kc和Kp的转换问题。
此外,在计算平衡浓度时,需要注意分子个数和反应容积的问题,以及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摩尔比的问题。
总结以上是高中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要认真对待化学知识,加强思维能力训练,强化基础知识,丰富知识面。
只有平时勤于练习、掌握化学知识点,才能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
高考复习技巧如何辨析常见易混知识点高考对于每一个即将面临它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处理海量的知识点,其中很多都存在易混淆的情况。
本文将介绍一些辨析常见易混知识点的技巧,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备战高考。
一、词汇辨析技巧词汇是高考中的重要一环,学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并且能够准确地辨析它们的用法和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易混词汇的辨析技巧:1. 论证 vs. 辩论这两个词在表达方式和含义上存在差异。
论证指的是通过有条理地列举事实和逻辑来支持观点;而辩论是通过对立的观点进行争论和辩驳。
在高考英语答题中,要根据上下文判断所需的词汇,避免使用错误的词汇。
2. 导致 vs. 引起导致和引起都表示造成某种结果或影响。
但导致更强调一个因果关系,而引起则更强调某个事件或行为的起因。
在解答题目时,要根据句子结构和语境来选择正确的词汇。
3. 鉴于 vs. 由于鉴于和由于都表示因为某个原因。
但鉴于更正式,常用于正式的场合或文体,而由于则更口语化。
在写作中,要根据文章的风格和要求来选择使用适当的词汇。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词汇辨析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在高考复习中更加准确地运用词汇。
二、常见易混知识点的辨析除了词汇之外,还存在很多常见易混知识点需要学生们进行辨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辨析技巧:1. 同音异义词辨析在语言中,存在很多同音但意义不同的词汇,学生在高考时需要准确区分它们的用法。
例如,“花”和“画”、“苹果”和“胖果”,虽然发音相同,但意义截然不同。
学生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确定词汇的准确含义。
2. 近义词辨析在高考中,近义词的辨析也是一个常见的要求。
学生需要通过理解词汇的微妙差异,选择最准确的词汇进行表达。
例如,“聪明”和“智慧”、“快乐”和“幸福”虽然含义相近,但在用法和语义上存在一些差异。
3. 习惯用语辨析习惯用语是语言中的固定搭配,学生在掌握这些搭配时需要注意它们的细微差别。
例如,“不知所措”和“束手无策”、“争先恐后”和“争相超越”,虽然表达了相似的意思,但在语义上存在差异。
大一高数易混易错知识点大一高数是大学数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而其中的一些知识点常常容易混淆和出错。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易混易错的高数知识点,并提供一些解释和提示,帮助大家避免这些常见错误。
一、极限的计算容易混淆在大一高数中,极限的计算是一个重要且常见的问题。
很多学生容易混淆一些极限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例如,在计算极限的时候,有时候学生会错误地将乘法变成加法,或者将指数函数的底数和指数搞混。
为了避免这些错误,我们需要牢记以下几点:1. 极限的乘法法则:当两个函数的极限存在时,它们的乘积的极限等于这两个函数的极限的乘积。
这是极限运算的基本规则之一,需要牢记。
2.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运算: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是相互逆运算的关系。
当我们计算指数函数的极限时,可以先将其转化为对数函数的极限,再进行计算。
二、导数的定义易误解导数是高等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函数的变化速率。
然而,在理解导数的定义时,很多人容易产生误解。
导数的定义是通过极限来描述的。
对于一个函数f(x),它在某点x0处的导数定义为:f'(x0) = lim (f(x) - f(x0))/(x - x0), 当 x -> x0对于初学者而言,很容易在计算导数的过程中犯错。
一个常见的错误是在计算差商时未正确使用极限运算法则。
此外,还容易出现对符号的处理错误,例如忘记负号或未正确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为了避免这些错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强对导数定义的理解和运用:1. 清晰的符号运算:在计算差商时,要将符号处理清晰,特别是负号的运用。
遇到复杂的差商时,可以使用化简的方法,将其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
2. 几何意义的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是函数曲线在某点上的切线斜率。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绘图来帮助理解和计算导数。
绘制出函数曲线和切线,观察曲线的变化趋势和切线的斜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导数的定义。
三、不同类型的积分易混淆积分是高数中另一个常见的概念,它描述了函数的累积效果。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必修一地貌易混淆知识点选择题1、下图“蓝窗”是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最为著名的景点,位于悬崖的尽头,是一个由石灰岩形成的天然拱门。
透过拱门,游人可以看到海天一色的壮观景色。
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
完成下面小题。
(1)“蓝窗”的形成过程中()A.海水沉积起主导作用B.风力侵蚀起主导作用C.海水侵蚀起主导作用D.流水侵蚀起主导作用(2)下列地貌与“蓝窗”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风蚀柱B.海蚀崖C.沙滩D.石笋答案:CB【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海岸地貌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答】(1)材料信息表明,“蓝窗”是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一个海边悬崖(海蚀崖)尽头的景点,图中显示,“蓝窗”景观中石柱临近海面的地方小,由此推断蓝窗的形成过程中海水侵蚀起主导作用,C正确。
“蓝窗”景观是一个突出的岩石景观,因此海水沉积不可能起主导作用,A错误。
“蓝窗”景观位于海边,风力较大,风力侵蚀起到一定作用,但与海浪相比,风力侵蚀不是主导作用,B错误。
“蓝窗”景观位于海边,流水侵蚀对该景观没有影响,D错误。
故选C。
(2)由分析可知,“蓝窗”景观主要是海浪侵蚀的结果。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蚀崖是海水侵蚀形成的典型地貌之一,与“蓝窗”景观成因相同。
故选B。
2、辽宁省锦州市的笔架山风景区内,有一座通往笔架山岛的天桥堪称世界奇观(如图)。
天桥由砾石组成,砾石来自笔架山岛。
涨潮时天桥被海水淹没,落潮时天桥又露出水面。
每天潮涨潮落两次,天桥就露出水面两次。
表1为农历初一、十六笔架山风景区潮汐表及景区游览说明。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形成天桥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力侵蚀B.风力堆积C.流水侵蚀D.海浪堆积(2)2021年9月22日(农历八月十六)风力较小,游客想通过天桥到笔架山游览,推测其通过时间可能为()A.6∶00B.9∶00C.15∶00D.20∶00答案:DB【提示】海岸地貌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由题干“该处天桥由砾石组成,砾石来自笔架山岛”可推测,海水不断侵蚀笔架山,形成碎屑物(砾石)被海水向海岸方向搬运,并堆积而成,形成天桥,故选D。
高中化学之常考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技巧1化学基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
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经典题:例题1: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B.用明矾净化水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方法:从有无新物质生成,对题中选项分别进行分析。
捷径:充分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四种物质的应用及现象进行剖析知:甘油用作护肤剂是利用了甘油的吸水性,不涉及化学变化。
明矾净化水,是利用了Al3+水解产生的Al(OH)3胶体的吸附作用;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是两者部分发生了酯化反应之故;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出现红棕色斑迹,属铁的吸氧腐蚀。
此三者均为化学变化。
故选A。
总结:对物质性质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有无新物质生成,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例题2: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方法:从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原子的电子式—→得失电子—→化合物或原子团电子式,对题中选项逐一分析的。
捷径:根据上述方法,分析CO2分子中电子总数少于原子中的电子总数,故A选项错。
B项中N与N之间为三键,且等于原子的电子总数,故B正确。
C有一个负电荷,为从外界得到一个电子,正确。
D为离子化合物,存在一个非极性共价键,正确。
以此得正确选项为A。
总结:电子式的书写是中学化学用语中的重点内容。
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从原子的电子式及形成化合物时电子的得失与偏移进行分析而获解。
例题3:(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A.空气B.石蜡C.氨水D.二氧化氮气体方法:从纯净物与混合物进行分析。
捷径:因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而混合物大部分没有固定的组成。
高考文言文易错知识点一、易混词义在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的意义容易混淆,容易引起考生的歧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易混词义及其正确解释。
1. 令与使:令是动词,表示“让,使得”的意思;使是介词,表示“通过某种手段引起……发生”的意思。
例如:令人羡慕的成绩使我很高兴。
使人为之一振的音乐令人陶醉。
2. 必与当:必是副词,表示“一定,必须”的意思;当是连词,表示“应当,当然”的意思。
例如:必争之地,只争朝夕。
当务之急,是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
3. 予与给:予是动词,表示“给予,赐予”的意思;给是介词,表示“给……”。
例如:君子以思慮,匪予之思也。
请给我一杯水。
4. 其与他:其是代词,表示“它的,她的,他的”等;他是代词,表示“他的”。
例如:自横其灭,而不东。
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二、易误用虚词文言文中的虚词使用较为复杂,容易引起考生的错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易误用虚词及其正确用法。
1. 者与之:者是助词,用于句末,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之是代词,用于句中,表示“他,她,它”的意思。
例如:行之有效的方法。
了解了这个问题的相关者。
2. 乃与而:乃是连词,表示“就是,就是说”的意思;而是连词,表示“却,然而”的意思。
例如:上等石乃称玉。
我尽力而为,但结果令人失望。
3. 虽与若:虽是连词,表示“虽然”的意思;若是连词,表示“如果”的意思。
例如:虽贫贱,仍以高尚的品质自居。
若有来生,愿做一只幸福的鸟。
4. 自与之:自是副词,用于句首,表示“自己”的意思;之是代词,用于句中,表示“它,他,她”的意思。
例如:自勉之,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吾心所之,皆为君。
三、易错句式文言文中有一些特定的句式,考生容易在使用时出错。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易错句式及其正确用法。
1. 谓语动词省略在一些句子中,谓语动词会被省略,需要考生通过上下文进行理解。
例如:红袖添香,绿窗含娇。
2. 动宾颠倒在一些句子中,动词与宾语的位置会颠倒,需要考生通过上下文进行理解。
(附答案)高考英语词法之名词易混淆知识点单选题1、He is a wonderful ________ of mine and we can talk for hours on end. A.componentB.committeeC.communityD.companion2、You should have asked for your parents’ ________ before you go out for a whole night. A.permissionB.excitementC.admissionD.encouragement3、They put an__________ in a newspaper looking for rock musicians. A.mapB.advertiseC.informationD.advertisement4、Primary school teachers use a lot of ______ aids in their class activities to make their teaching easier. A.medicalB.visualC.firstD.band5、During the department store's annual autumn ________, all clothing will be half price. A.engagementB.promotionC.interaction6、During the pandemic, all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without ________, must carry their ID card and show their health QR code before entering the hospital.A.permissionB.effortC.exceptionD.access7、If the temperature is below 0o C, water will turn into ________ in the open air. A.iceB.steamC.fogD.rain8、How to raise the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________ to be discussed next meeting.A.errorsB.performancesC.issuesD.behaviors9、Plastic bags are not allowed in our town in a(n) ________ to help the environment. A.attemptB.stuffC.depthD.disaster10、Seeing the happy ______ of children playing in the park, I’m full of joy and confidence in the future of our travel agency.A.sightB.viewC.sceneryD.scene11、As expected, the boy who shows great ______ in playing badminton has been admitted to the sport university for his talent.A.requirementB.respectC.additionD.promise12、Many people make a sharp________ between humans and other animals. A.balanceB.examinationC.distinctionD.conclusion13、The English teacher asked the students to give a _______ of the text. A.balletB.seniorC.generationD.summary14、A butterfly is a flying ________ with a long thin body and four large, usually brightly coloured, wings. A.dolphinB.dinosaurC.posterD.insect15、Today, as we learn more about sharks, more people than ever want to protect them from ________. A.destinationB.extinctionC.exhibitionD.institution16、Jenny said that she had never thought in her life that she would ever sing .But now , singing in the choir provides ________ from what she calls the “ gray days” .A.realityB.reliefC.missionD.fault17、Jamie deserves the________ for trying his best to save the drowning boy. A.creditB.blameC.shockD.stress18、Born ________ a poor family, Abraham Lincoln fought his way to the top and became the United States'16th President and one of the greatest ________ in American history.A.of...shapesB.on...statuesC.into...figuresD.with...images19、From the Tokyo Olympics to the 14th National Games, outstanding performances from China's athletes show the country's drive for a sports powerhouse in________ and innovation. A.expectationB.passionC.mysteryD.imagination20、Students study at their own ______ and the teachers seldom set tests. A.netB.outlineC.contestD.pace21、You didn’t do anything wrong—you should have a clear ________. A.costumeB.corporationC.contestD.conscience22、It’s wrong for someone in such a high ______ in the government to behave too badly in public. A.situationB.employmentC.professionD.position23、Please give us plenty of notice if you have to cancel an ________. A.argumentB.appointmentC.assumptionD.assistance24、Children’s over-dependence on cellphones has become one of the top ________ of modern parents. A.benefitsB.concernsC.responsesD.functions25、Some department stores offer a 20% discount on food products six hours before the ________ date on the product.A.packagingB.expirationC.composition26、Jay Leno, the host of the “Tonight” show, once said th at every new challenge put all the resources of the host to the test, and most solutions belonged to the ________.A.accidentB.customC.eventD.occasion27、The second he heard the news, a(n)________ of surprise appeared on his face. A.attentionB.expressionC.impressionD.appearance28、I haven't seen Sarah since she was a little girl and she has changed beyond ________. A.generationB.recognitionC.investigationD.graduation29、We should respect the people’s religious ________.A.blossomB.beliefC.poetD.award30、Linda gave us a vivid ________ of her trip to Mount Lushan after her return. A.directionB.explanationC.imaginationD.account31、To the great _____ of the citizens, no one else was infected with the coronavirus except the 136 confirmed cases. A.relaxationB.disappointmentC.reliefD.surprise32、The US said it was ready to join the ________ between the six countries and Iran. A.translationB.determinationC.definitionD.negotiation33、Professor Wang offered two graduate courses last _______. A.flashB.teenagerC.semesterD.focus34、The athletes are anxiously waiting for the final ________ of the game, because it is essential for them to go into the next round.A.outcomeB.outlineC.comebackD.cooperation35、Life is full of _________, so we must think clearly about how to make them before deciding. A.choicesB.candlesC.colorsD.competitions36、We have entered into age _______humans are concerned about animal welfare. A.thatB.whenC.whichD.while37、The lockdown hobbled India's economy and its GDP recorded the sharpest ________ in its history. A.motionB.dissatisfactionC.conservationD.contraction38、In our mind, Professor Wang is a learned and kind man, so we showed our ________for him. A.attentionB.respectC.struggleD.request39、Still, one thing is clear: speaking a language well needs both fluency and _______ . A.accuracyB.magnificenceC.significanceD.stimulation40、The Chinese volleyball team won the World Cup victory, which was beyond our wildest ________. A.inspirationB.expectationsC.invitationsD.cooperation41、Since you have no child after ten years’ marriage, you’d better ________ a child from local government for ________.A.adapt; companyB.adapt ; friendC.adopt; friendD.adopt; company42、The winner will receive ________ of books.A.a ten pound worthB.ten pound worthyC.ten pounds' worthD.ten pounds' worthy43、The selection process in the job market is based on standard tests of ________ and experience. A.conceptB.crewC.competenceD.cruelty44、The map shows the ________ to the base of the mountain, which can be reached in an hour. A.routeB.prospectC.gesture45、We have a lot of ________ for the single mother, for she had to bring up the children on her own. A.confidenceB.ambitionC.courageD.sympathy(附答案)高考英语词法之名词_011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考查名词词义辨析。
【高中政治】高考重点易混淆知识点汇总,务必分清楚!
一、经济生活
1、 纸币的实际购买力是由国家决定的。×
解析:纸币的购买力受市场影响的。
2、 商品的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解析: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3、 商品的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解析: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解析: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国民经济是主导。
5、 企业以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为目的。×
解析:企业的根本目的是盈利。
6、 股票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
解析: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
7、 社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解析:商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8、 社会主义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解析:社会主义经济是指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主要依靠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9、 财政赤字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解析:财政赤字会导致经济总量失衡,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国家在通货紧缩
情况下,适当的财政赤字有利于扩大投资。
10、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
主要力量。×
解析: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生
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不是主要力量。
政治生活:
1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
解析:公民与人民不能等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2、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
解析:工人阶级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
13、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公民的权利就越多。×
解析: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影响公民享有的
权利的多少。
14、监督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
基础和标志。×
解析:选举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
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15、政府要依法执政,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解析:政府依法行政,党依法执政。
16、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
解析: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关。
17、我国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一致的。×
解析: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
国者的政治联盟。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
18、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解析: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的各国的国家利益。
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就是设立自治机关。×
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
20、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解析: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二、文化生活
21、文化对社会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解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腐朽的、没落的文化
对社会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22、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解析: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
但二者有同步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因为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
的独立性。
23、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解析: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
多元的世界文化才能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24、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解析: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5、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解析: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6、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解析: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
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7、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解析:不能这样认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
自的民族的特性。
28、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解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9、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30、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内容是一成不变的。×
解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总要随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哲学生活:
3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解析: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解析:物质和意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解析:物质和意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4、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
解析:意识是对物质的主观映像,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
是主观的。
35、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
解析: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正误之别,其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
36、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解析: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37、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解析: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8、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解析: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9、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只有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40、价值判断是建立在价值选择基础之上的。×
解析:价值选择是建立在价值判断基础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