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第1章……心理学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
A.心理过程B.心理特征C.心理活动D.心理特质2.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环节。
A.开端B.外部C.终端D.中间3.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是()。
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B.婴儿吃奶C.望梅生津D.谈虎色变4.“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表明人的心理具有()。
A.客观性B.主观性C.目的性D.社会性5.下列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A.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B.人的手被火烫便立即移开C.黑猩猩解决问题获取食物的行为D.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6.“小明既聪明又勤奋”,该评价涉及的心理现象是()。
A.气质和意志B.能力和性格C.能力和气质D.性格和气质7.反射弧是由什么组成的()。
A.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8.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C.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反馈D.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9.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多种心理现象的著作是()。
A.《心理学大纲》B.《认知心理学》C.《论灵魂》D.《生理心理学原理》10在心理学史上格式塔心理学派又被称为()。
A.完形心理学派B.机能主义学派C.精神分析学派D.神经心理学派11.最早对无意识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的心理学学派是()。
A.人本主义学派B.精神分析学派C.机能主义学派D.构造主义学派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发展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
1.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种特性()。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2.相同的歌曲旋律,不管是用钢琴演奏还是用小提琴演奏,我们都能听出来是同一首歌。
这说明知觉具有()。
A.理解性B.选择性C.恒常性D.整体性3.防止遗忘的最根本方法是()。
A.识记B.联想C.复习D.训练4.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假如小华学习《静夜思》10分钟后就刚好能背诵,为取得最好的记忆效果,小华需要再读()分钟。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英文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
直到19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即我们非常熟悉,并随时会接触到、感受到的精神现象。
又称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动物的心理比较简单、低级,受本能(维持、延续生命和防御)需要所支配,而人在这些心理基础上,又产生精神需要、社会意识、情感、意志等高级的心理现象,并且产生了语言。
所以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本质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一)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从心理的动态性维度上或形式上分)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的基础,而个性心理的形成又影响心理过程。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指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过程。
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反映个体心理现象的共同性一面。
那么认识、情感和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为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过渡阶段。
①认识过程即认知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认知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提取和适用的心理过程。
它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感知觉给思维提供了基本材料,思维借助感知材料才能使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
②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人不仅对事物有一定的认识,而且根据其对人需要的满足与否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
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都是一定的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引起的关系反应。
③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第一章概论:一、心理学的概念★1、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科学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3、科学的方法主要包括:系统观察、直接实验4、重要标准: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标志: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二)、流派(七个)1、构造主义心理学1)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即“构造主义心理学”。
2)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3)主要观点:内省方法,研究意识的结构2、机能主义心理学1)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2)代表人物:杜威。
3)主要观点: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4)意识流:意识的连续性,意识像水流一样。
3、行为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华生(古典行为主义)2)主要观点:研究可观察的行为。
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如果给我一打儿童……)3)华生行为心理学思想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俄国生理学家巴pu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4)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区别:在于他并不否认人内部心里活动的存在)★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1)创始人:魏太默、考夫卡、苛勒2)含义是整体或“完形”3)主要观点:研究意识体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觉大于感觉的总和4)格塔式知觉规律:格塔式心理学着重在知觉的层次上研究人如何认识事物。
5、精神分析学派1)创始人:弗洛伊德2)主要观点:研究无意识现象,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
处于下意识中的个人心理冲突正是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6、人本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2)主要观点: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潜能,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有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
★7、认知心理学1)认知: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说的认识过程。
普通⼼理学第⼀章⼼理学概述第⼀编绪论⼀、⼼理学概述⼆、⼼理和⾏为的⽣物学基础第⼆编认知三、意识和注意四、感觉五、知觉六、记忆七、思维⼋、⾔语第三编⾏为的调节和控制九、动机需要意志⼗、情绪情感第四编⼈的⼼理特性⼗⼀、能⼒⼗⼆、⼈格第五编活动与发展⼗三、学习⼗四、⼈⽣全程发展⼗五、社会⼼理学第⼀章⼼理学概述⼀、⼼理学的研究对象⼼理学是研究⼼理现象的科学。
⼼理学以⼈的⼼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也研究动物的⼼理。
(⼀)个体⼼理个体⼼理是个⼈所具有的⼼理现象。
1.传统⼼理学观点1)⼼⾥过程[1]认知过程:⼈获得或应⽤知识的过程,或加⼯信息的过程,是⼈的对基本的⼼理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等。
[2]情绪情感过程:⼈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物质和精神需要⽽产⽣的态度体验,是⼈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映。
[3]意志过程:⼈⾃觉地确定⽬的并为实现⽬的⽽⾃觉⽀配的调节⾏为的⼼理过程。
这种⾃觉的能动性是⼈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2)个性⼼理(⼈格)[1]个性倾向性(⼼理动⼒):⼈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从事活动的指向性与基本动⼒。
包括动机、需要、兴趣等。
[2]个性⼼理特征:⼈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经常表现出来的⼼理特点,是多种⼼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个⼈的⼼理⾯貌。
包括能⼒、⽓质和性格。
2.认知⼼理学观点1)信息加⼯过程:即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等2)⾏为调节和控制:包括动机、情绪情感等3)⼈的⼼理特征:包括能⼒和⼈格。
(⼆)个体⾏为:⾏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由⼀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刺激是引起⾏为的内外因素。
⼼理⽀配⾏为,⼜通过⾏为表现出来(三)个体意识:意识由⼈的认知、情感、欲望等构成,是⼈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意识是⼈在正常情况下察觉不到,也不能⾃觉调节和控制的⼼理现象。
(四)社会⼼理---⼈的本质属性:社会⼼理是在社会的共同⽣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的,是该社会内个体⼼理特征的典型表现。
心理学概论总复习资料【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主要心理学派:1.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XXX;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XXX主要观点: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②将刺激—反应(S-R)作为解释人的行为的一切工具;③强调心理学研究要采用客观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2.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XXX主要观点:①人的心理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能够察觉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心理状态叫做前意识。
②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并认为三者发展平衡就会形成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3.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势力)代表人物:XXX、XXX主要观点:①着重研究人的价值与人的发展②关心人的本性、潜能、尊严与价值③人的本质是好的④人有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4.熟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XXX,XXX等主要观点:①把人看作一个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②从信息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识活动。
③强调计算机模拟心理过程。
【第三章注意与意识状态】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个体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二、注意的基本特征:①指向性:指人在每一瞬间,其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②集中性:指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特定对象上,对其进行深入加工三、注意的种类:(一)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含义: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情所发生的注意。
如上课时,教室门被推开,一个穿红衣服的人突然站在门口,大家都不由自主的转头去看那个人。
(不随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表现,人和动物都具有不随意注意。
)原因:1.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和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刺激物之间的比较等都市影响不随意注意。
2.个体自身的状态。
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3.心理学一般认为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
4.心理学的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心理学;(6)策动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8)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二章认知1.学习心理包括:(1)注意;(2)感觉;(3)知觉;(4)记忆;(5)想象;(6)言语;(7)思维。
2.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
3.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转移;(4)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
5.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2)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3)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4)根据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
6.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7.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8.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9.联觉:不同感受器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从而使感觉发生变化的现象就叫感觉的相互作用,也称为联觉。
10.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的不同,知觉可以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等。
11.知觉的基本特征:(1)理解性;(2)选择性;(3)整体性;(4)恒常性。
12.观察的基本特征:(1)观察的目的性;(2)观察的客观性;(3)观察的精细性;(4)观察的敏锐性。
13.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环节。
14.记忆的分类:(1)内容主题: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2)内容类型: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3)保持时间: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4)意识类型: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是动物和人共有的生活、生存的精神现象。
动物的心理比较简单、低级,受本能(维持、延续生命和防御)需要所支配;而人在这些心理基础上,又产生了精神需要、社会意识、情感、意志等高级的心理现象,并且还产生了语言。
所以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但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人们的感知觉给思维提供了基本材料,思维借助感知材料使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
感知与思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是整个认知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
(2)情绪情感过程。
人不仅对客观事物有一定的感知和认识,而且根据其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与否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情感。
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都是一定的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引起的关系反映。
(3)意志过程。
人不仅能认识世界,有感情地体验现实,还能自觉、能动地变革现实。
这种与改造现实相联系的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有计划地调节支配行动,克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所处社会环境不同,形成了人的个性心理的差异。
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1897年,德国的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研究室,从此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实验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事实与表现3. 心理学研究内容: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现象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能力,气质,性格4.认识,情感和意志是人的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他们是相互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
其中认识过程是基础,情感、意志随认识过程而产生。
反之,情感、意志又影响着认识的发展。
5.注意是伴随着心理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
它既不属于心理过程,也不属于个性心理。
6性格是区别一个人不同的最明显的特点,个性的核心是性格。
7.心里的概念: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人的心理正是通过人脑的生理活动,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应。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和观察力1.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识记)2.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整体)的综合的反映。
(识记)3.4.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知觉则是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
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
3.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则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
联系:1.感觉是知觉的基础和前提,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2.感觉是知觉的组成部分,知觉是感觉的深化和发展:3.感觉的信息越丰富,越精确,知觉也就越清晰,越完整:4.感觉和知觉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统一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5.感觉和知觉的基本规律:A。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注意心理现象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人格(性格、气质和自我调控系统)《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结构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冯特所著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三、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活动,都要通过它的活动来实现。
(1)神经元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神经元一般分为细胞体(或称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
(2)神经系统①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高级中枢是指大脑两半球。
左右两半球的机能并不对称,左半球负责身体的右边,右半球负责身体的左边,两侧半球由胼胝体联合起来。
大脑左半球是抽象逻辑思维和言语中枢的优势半球,右半球是形象思维和高度空间知觉的优势半球。
低级中枢是指大脑皮层以下的部分,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最低部位,它们都受高级中枢的支配。
②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①脊神经;②脑神经;③植物性神经。
植物性神经过去也叫“自主神经”。
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1)反射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2)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与规律神经活动主要是指大脑皮层活动。
它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兴奋:神经细胞的活动状态;例如,学习时大脑神经就处于兴奋状态。
抑制:神经细胞处于暂时性的减弱或停止的状态;例如,而睡眠时大脑神经细胞则处于抑制状态。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一、研究对象(一)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里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填空题(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人和动物心理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填空题二、心理学意义(一)理论意义:首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心理学的研究对临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二)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简答题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第二节心理学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如“谈虎色变”,是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的根本区别。
……填空题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填空题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客官现实决定人的心理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三节心理学的产生及发展一、产生的历史背景……填空题在西方历史上,最早论述心理现象的专著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此为心理学脱离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二、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填空题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实验内省法)2.机能……………(詹姆士,意识流)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a.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b.反对内省,主张实验研究)。
此为第二势力。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2、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
3、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条件反射的第一信号系统:(巴甫洛夫)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望梅生津”条件反射的第二信号系统:(巴甫洛夫)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谈虎色变”5、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神经细胞的活动状态。
抑制:神经细胞处于暂时性的减弱或停止的状态。
6、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及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代表人物是冯特和铁钦纳。
研究方法是实验内省法。
(德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把意识看成一种持续不断的、川流不息的过程,提出“意识流”的概念。
创始人是詹姆士,代表人物有杜威和安吉尔。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的方法进行客观的研究。
代表人物是华生。
(美国)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
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
(德国)精神分析心理学:(西方心理学的第二势力)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弗洛伊德(奥地利)人本主义心理学:(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罗杰斯(美)现代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奈塞尔、皮亚杰(瑞士)第二章认知过程1、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概念: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动态、个性心理。
2、心理学发展代表人物。
〔1〕“心理学之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3〕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否认意识,主张行为。
〔4〕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决定其内在的部分。
〔5〕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代表,其主张无意识。
马斯洛、罗杰斯是心理学界的第三势力,主张心理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6〕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出版《认知心理学》,标志认知心理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
3、个体发展规律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差异性;不均衡性。
4、心理发展的心理学理论两种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1〕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论,认为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八个阶段,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第一阶段是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社会文化环境决定的。
〔2〕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论,人类心理机能由低向高发展过程由三方面推动。
第一,起源于社会文化;第二,个体发展来看,语言、符号等中介使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新的心理机能;第三,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5、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期限”等观念。
第二章高等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6、高等心理学发展史代表人物。
〔1〕赫尔马特“科学教育之父”〔2〕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称为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后又出版了《双生子的测量》、《教育原理》、《智力测量》。
7、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未来趋势:综合化、本土化、情景化。
8、●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帮助教师建构科学的教育理念〔2〕有助于教师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质量〔3〕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品德教育工作〔4〕有助于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
一、研究对象
(一)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里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填空题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人和动物心理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填空题
二、心理学意义
(一)理论意义:
首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心理学的研究对临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二)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简答题
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第二节心理学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如“谈虎色变”,是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的根本区别。
……填空题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填空题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客官现实决定人的心理
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三节心理学的产生及发展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填空题
在西方历史上,最早论述心理现象的专著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此为心理学脱离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二、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填空题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实验内省法)
2.机能……………(詹姆士,意识流)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a.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b.反对内省,主张实验研究)。
此为第二势力。
行为主义诞生标志是:1913年华生发表《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4.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科勒、考夫卡,完形)
5.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重视异常行为的研究和无意识的研究;此为第一势力)。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洛斯、罗杰斯,心理学第三势力)
7.现代认知心理学(皮亚杰,信息加工)。
诞生标志是:奈赛尔的《认知心理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