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关爱他人 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88.50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关爱他人》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关爱他人》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关爱他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讨,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对于关爱他人这一主题,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要关爱他人,如何去关爱他人,以及关爱他人对自己的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去关爱他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讨,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和习惯,使他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去关爱他人。
2.难点: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讨,让他们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和价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案例分析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
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讨,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同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引出关爱他人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案例分析:呈现一个关于关爱他人的案例,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讨,如何去关爱他人。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互相学习和启发。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让他们明白关爱他人的意义和价值。
5.实践演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关爱他人的行动计划,并在课后进行实践。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为什么关爱他人?2.如何关爱他人?3.关爱他人的意义和价值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3.7.1《关爱他人》教学设计课题关爱他人单元第三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年级上册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践行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传统美德。
2.道德修养:感受关爱的力量,养成关爱他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3.法治观念:关爱他人的过程中注重尊重他人权利,维护自己权利。
4.健全人格:具有真诚、友爱互助的精神,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5.责任意识:在学习中、生活中自觉做到乐于助人、关爱他人。
重点关爱他人的作用。
难点关爱他人的艺术。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外卖小哥彭清林跳桥救人6月13日,31岁的外卖小哥彭清林从15米高的杭州钱塘江西兴大桥上一跃而下,跳进滔滔江水,救起一名轻生女子,这一跃,使他成为2023最美跳水员。
➢你怎么看待彭清林不顾自身安危跳桥救人的行为?·彭清林不顾自身安危跳桥救人的行为是一种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行为。
关爱他人能给人带来温暖,社会需要关爱。
图片欣赏——关爱他人的做法➢你身边有类似的做法吗?你对这些做法的感受如何?观看视频思考交流图片欣赏讨论发言初步知道关爱他人能给人带来温暖,社会需要关爱。
认识关爱传递美好情感的作用。
引入课题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情景探究——刻在骨子里的善良情景1:5位女生深夜数着红灯结束,飞奔帮司机推车。
情景2:几名放学的小学生,一起上前帮白发老人推车。
情景3:轮椅老人被困大雨中,外卖小哥伸出援助之手。
情景4:农民工怕弄脏地铁座椅,大哥陪坐地上暖心畅聊。
➢这些情景的共同之处是什么?➢思考:什么是关爱?小结:1、关爱的含义及表现(1)含义:关爱就是关心和爱护。
图片欣赏——关爱无时不在小结:1、关爱的含义及表现(2)表现:◆在长辈的呵护下,我们健康成长;◆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增强学习信心;◆同学相互帮助,我们更懂得友谊的珍贵。
每个人都被他人关爱着,也都在关爱着他人。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1《关爱他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关爱他人》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实例和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和行为。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自我以外的世界。
他们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但对于关爱他人的理解和实践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会关爱他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和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会关爱他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故事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准备视频或图片,用于展示关爱他人的场景。
3.准备纸张和笔,用于学生记录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关爱他人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关爱他人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关于关爱他人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关爱他人的场景,引导他们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关爱他人,鼓励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方法。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关爱他人的意义和方法,可以让学生写在纸张上,也可以口头总结。
《关爱他人》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传统美德。
2.道德修养:感受关爱的力量,增强关爱他人的意识。
3.法治观念:增强关爱他人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自己权利,尊重他人权利。
4.健全人格:懂得关爱要尽己所能,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5.责任意识:在生活中自觉做到乐于助人,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关爱他人的意义难点:增强关爱他人的意识,学会关爱他人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环节一:感知关爱问:提到关爱你会想到什么呢?请你用几个词语或者简短的句子来描述你所理解的关爱是什么。
答:帮助、关心、问候……(二)讲授新课:1.关爱的含义:关爱就是关心爱护讨论分享:在生活中,你得到过他人哪些关爱?你曾给予过他人哪些关爱?2.关爱的表现:在长辈和呵护下,我们健康成长;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增强学习信心,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我们更懂得友谊的珍贵……每个人都被他人关爱着,也在关爱着他人。
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环节二:体会关爱:走入情境:一天下午,公交车即将发车时,售票员发现车后有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在招手,于是赶紧提醒司机等一等,司机打开车门让售票员下车去接老人。
售票员赶上前搀扶着老人说:“您不用着急,车子在等您呢!”上车后,乘客纷纷给老人让座,老人感激地说:“让你们久等了,谢谢大家!”思考并分享:假如你是老人,请用一个词描述他就座后的心理感受。
假如你是司机、售票员和让座的乘客,当看到老人坐下后,请用一个词描述当时他们的心理感受。
假如你是这个城市之外的人,看到此场景,请用一句话描述当时的心理感受。
老人(他人):温暖、感动……司机、售货员和让座的乘客(自己):开心、幸福……这个城市之外的人(社会):这个城市的人很善良,这个城市很和谐……3.关爱他人的意义:(1)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对他人)(2)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关爱他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关爱他人》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教材通过理论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不仅是一种道德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教材还介绍了关爱他人的一些具体做法,如倾听、理解、帮助、支持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具备一定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但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如何与同学、老师、家人相处的问题,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认识到关爱他人是一种社会责任。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关爱他人的意义和责任。
2.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和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关爱他人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角色扮演的场景和道具。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爱他人的场景,如帮助他人、倾听他人、关心他人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关爱他人?为什么要关爱他人?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关爱他人的,讨论关爱他人的意义和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关爱他人的场景,如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倾听朋友的心事等。
要求学生尽量做到真实、自然。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角色扮演中学会的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如何将关爱他人的精神融入到生活中。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7.1关爱他人》一. 教材分析《7.1关爱他人》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的情感和行为。
教材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到关爱他人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但关爱他人的行为还不是很普遍,部分学生可能还不知道如何关爱他人,或者害怕关爱他人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激发他们的关爱他人的情感,教给他们关爱他人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和方法。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和行为。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关爱他人的意义和方法。
2.如何激发学生的关爱他人的情感和行为。
五. 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和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具体操作方法。
3.讨论交流: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关爱他人的经验和感受,互相学习和鼓励。
4.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关爱他人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关爱他人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2.案例:准备一些关于关爱他人的案例,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案例。
3.角色扮演:准备一些角色扮演的材料,如剧本,道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讲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和方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关于关爱他人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效果,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具体操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关爱他人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关爱他人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关爱他人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关爱他人的经验和感受,互相学习和鼓励。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1《关爱他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社会生活与交往》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关爱他人。
具体内容包括:关爱他人的意义、关爱他人的表现、如何关爱他人以及关爱他人的原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2. 使学生掌握关爱他人的方法和原则,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关爱他人以及关爱他人的原则。
教学重点:关爱他人的意义、关爱他人的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爱他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关爱他人的思考,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关爱他人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
(2)关爱他人的表现: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具体表现。
(3)如何关爱他人: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理解、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需求,给予适当帮助。
(4)关爱他人的原则:讲解关爱他人的原则,如尊重他人、不伤害他人、公平公正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一个关爱他人的场景,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关爱他人。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关爱他人的方法和原则。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关爱他人(1)意义(2)表现(3)方法与原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三个关爱他人的具体表现。
(2)谈谈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关爱他人的,举例说明。
2. 答案:(1)示例: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关心家人、为他人提供方便等。
(2)示例: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帮助同学复习功课、关心朋友的情绪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关爱他人的认识,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关爱他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关爱他人》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关爱他人,如何关爱他人,以及关爱他人对自己的成长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关爱他人。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同时也开始关注人际关系和社交技巧。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扰和问题,需要学会如何关爱他人,以及如何接受他人的关爱。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能够通过案例和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关爱他人对自己的成长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和实践。
3.培养学生具备关爱他人的意识和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关爱他人的意义和价值。
2.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3.如何引导学生将关爱他人的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和价值。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关爱他人的经验和方法。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关爱他人。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
3.视频:准备一些关于关爱他人的视频资料,用于导入和呈现。
4.实践活动材料:准备一些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卡片、贴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关爱他人的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视频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和价值。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关爱他人》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关爱他人》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一章,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反思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自我,关注他人。
他们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但关爱他人的能力和意识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掌握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尊重、理解、关心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关爱他人的意义、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关爱他人的能力。
3.情境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关爱他人。
4.反思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情境模拟道具,方便学生实际操作。
4.准备反思模板,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关爱他人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关爱他人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准备好的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关爱他人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关爱他人的意义和方法。
《关爱他人》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关爱他人》。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关爱他人》是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经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学过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等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则,树立了责任意识,从而为本课“关爱他人”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为下一框题“服务社会”做铺垫。
所以此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生活阅历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大多数性对关爱他人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大多数学生能认同关爱他人,但部分同学受家庭环境等各方面因意的影响,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把得到他人关爱当成理所应当,因此本节课结合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关爱他人。
三、核心素养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给合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是:1.政治认同:知道关爱传递美好情感,了解关爱对他人社会和个人的意义2.道德修养:感受关爱的力量,增强关爱他人意识3.法治观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4.健全人格:知道关爱要尽己所能,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5.责任意识:增强关爱他人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及教学内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本课的重点是关爱他人的意义难点是关爱他人的方法,增强关爱他人的意识准确理解好这部分内容,是把握本课的基础和关键,有助于落实核心素养。
五说教法学法我们常说“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的主体性,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将采用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同时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完成自我建构。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1《关爱他人》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关爱他人》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提高学生的关爱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关爱他人的知识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的基础知识,对于关爱他人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关爱他人的知识和技巧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明确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关爱他人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关爱他人。
4.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使学生成为有道德、有法治意识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关爱他人的知识和技巧,提高关爱他人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关爱他人的知识和技巧。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关爱他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关爱他人的知识和技巧,提高关爱他人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实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和讨论。
2.准备小组讨论的题目和任务,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和提高。
3.准备实践操作的任务和指导,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关爱他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关爱他人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或实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关爱他人的,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一框关爱他人一、教学目标1.提高关爱他人的意识。
2.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
3.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二)教学难点学会关爱他人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学生齐读名言,导入关爱他人这框的学习。
过渡:关爱对大家来说是一个不陌生的词汇,那么同学们所理解的关爱是什么意思呢?(二)知关爱,懂含义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关爱的含义。
总结:关爱就是关心爱护。
过渡:相信在同学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关爱,那么这些关爱有什么意义呢?(三)忆关爱,知意义1.学生通过回忆,讲述自己在生活中接受的一份关爱,初步感受关爱对他人的意义,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图片(亲人的关爱、同学的关爱、老师的关爱)对关爱他人给他人带来的意义这方面形成完整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材76页第一个探究与分享,评价售票员、司机、乘客的行为,并结合相关图片(公交车上让座、为环卫工人提供饮水和休息处、帮助盲人完成练习)思考关爱他人对社会的意义。
3.提问:接受他人关爱时,你对他的评价是怎样的?学生在充分思考后,体会到关爱他人就是在帮助自己,从而得出关爱他人在自身方面的意义。
总结:关爱他人的意义(1)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与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2)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3)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过渡:既然关爱他人对他人、社会、自身来说都有意义,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关爱他人呢?(四)践关爱,明行动1.学生就生活中的一些情景说说自己的做法。
引导学生了解关爱他人需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在道义、物质、精神上给予他人支持。
小文是班级的纪律委员,在自习课上维持纪律,小李对其冷嘲热讽,扰乱了自习氛围。
这时的你:前桌李铭忘记了买水彩笔,美术课上,老师提醒大家将画画完后要涂上颜色。
这时的你:张林第一学月检测成绩不理想,他很失落,这时的你:2.学生阅读78页探究与分享,就上面的三种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思考自己遇到类似情况的做法。
第七课第一框《关爱他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身边具体事例体会关爱的作用,认识到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
2•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在关爱他人时做到心怀善意、尽己所能' 把握策略。
3•学会关爱他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关爱他人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关爱他人。
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关爱他人的故事,教学所用的课件及学案。
学生准备:搜集身边关爱他人的例子,预习新课,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新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述一个今年国庆期间发生在北京地铁上的一个故事:10月1日晚六点半,在北京地铁陶然亭站,一名70岁的老人打算去看望自己95岁的母亲。
由于当时老人拿的行李比较多,在地铁站口执勤的两名武警战士看到后主动地上前去帮助她。
老人当时就感动地掉下了眼泪,但是更让老人感动的是在老人进站的时候身上没有现金的时候,一名武警战士二话不说从口袋里掏出了10元钱给了老人。
老人当时问战士的名字,想着将来还给他,但是这名战士却表示不用。
当时老人的眼泪就再次涌了上来。
短短的几分钟,却让这位70岁的老人感动哭了两次。
思考:你怎么看待武警战士的行为?教师讲述:关爱他人能给人带来温暖,社会需要关爱。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为什么关爱他人以及怎样关爱他人。
展示课题《关爱他人》。
(二)自主学习(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要及时点评)关爱的含义:关爱就 ___________ 卩r(i)关爱传递着________ ,给人带来 _______ 、是维系友好关系的_______ ° “(2)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________ o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2 关爱他人关爱的作用J中互谅互让,互相尊敬,与人为善,増进信任,有利于形成Q良好的_________ ,促进社会____________ 。
'< 3 )关爱他人, _______ o关爱他人的人往往能够嬴得他人的,得到他人的__________ ,获得更多的 ___________ 。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1《关爱他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7单元《关爱他人》,具体包括第1课时《关爱:传递美好情感》。
教材内容详细阐述了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如何传递关爱以及关爱他人的具体表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2. 使学生掌握传递关爱的方法,学会关爱他人,传递美好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关爱他人与自身成长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内在动力。
教学重点:关爱他人的具体方法与技巧,以及关爱他人的实际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爱他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关爱他人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引导学生关注关爱他人的具体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分析关爱他人的方法与技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关爱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7. 课后实践: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将关爱他人的行为付诸实践。
六、板书设计1. 关爱他人:传递美好情感2. 关爱他人的方法与技巧3. 关爱他人与自身成长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如何关爱他人,并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关爱他人的方法与技巧,但部分学生在实践环节仍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人,学会关爱他人,传递美好情感。
组织相关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关爱他人与自身成长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内在动力。
2. 教学重点:关爱他人的具体方法与技巧,以及关爱他人的实际操作。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关爱他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关爱他人》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关爱的意义,明白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关爱他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关爱他人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但同时也存在着自我中心、自私等问题。
他们对关爱他人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具体的实践经验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会关爱他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关爱的意义,明白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关爱他人。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爱他人。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关爱的意义,明白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关爱他人。
2.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爱他人。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关爱他人的方式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关爱经验和感受。
3.实践法: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实际操作,学会关爱他人。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关爱他人》。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案例、图片、问题等。
3.视频:准备一些关于关爱他人的视频材料,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材料,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关爱他人。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关爱?为什么我们要关爱他人?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或视频,呈现一些关爱他人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具体方式和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的关爱行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关爱经验和感受。
八年级《7.1关爱他人》教学设计
长必须要学会的事情。
这一节课就让我了解一下什么是关爱。
环节二:展示三幅图:
教师展示相关图片以几南瓜培育
的事例,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关爱他人的作用
(小李培育的南瓜个头大、品质优,为了避免蜜蜂授粉时将较差南瓜品种传给自己的南瓜,小李将优质的南瓜种子分给邻居们种植,从而使邻居和自己都获得更大的收益。
)
教师总结: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通过直观的图
片、相关案例,
可以帮助学生
理解为什么要
关爱他人
群学活动阅读课本77--79页,回到以下问
题:你如何理解关爱他人是一种
艺术?举例说明或分享你的经
历。
小组间进行讨论,8分钟后去邀
请同学上台展示
学生思考并讨论问题,上台展示有利于运用本
节课知识解决
问题,提出自己
的疑惑,不断巩
固知识,加深对
新知识的学习环节三:关爱是一门艺术
教师利用小李的故事,(放学后,
小军看到一辆自行车倒了,就扶
了起来。
自行车的主人恰好看到
说:“你怎么把我的自行车弄倒
了?”小军说不是自己弄倒的,
自行车主人不信,有一位老人给
小军作了证。
自行车主人给小军
观看材料思考问题通过展示四则
不同的材料,帮
助学生提高语
言表达能力,归
纳知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1关爱他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7课《关爱他人》,旨在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关爱他人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和行为。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自我以外的世界。
他们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但关爱他人的能力和意识有待提高。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过需要关爱他人或被他人关爱的情况,但对关爱他人的理解和实践尚不深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培养关爱意识。
2.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关爱他人的行为。
四. 教学重难点1.关爱他人的意义。
2.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过程,提高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关爱他人的意义和方法。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关爱他人的经验和心得,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材料。
2.准备投影仪和教学课件。
3.准备纸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幅关于关爱他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关爱他人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进行简要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关爱他人的?b.你认为他们的关爱行为有什么意义?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关爱他人的事迹,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到的关爱方法,进行总结和提炼,让学生明确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5.拓展(10分钟)设置一个关爱他人的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关爱他人的行动计划。
计划内容包括:关爱对象、关爱时间、关爱方式和关爱预期效果。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关爱他人》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关爱他人》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意识。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同时也开始关注社会和他人的问题。
但是,由于成长环境和个人经历的不同,学生对于关爱他人的理解和实践程度也有所不同。
有的学生可能缺乏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动,有的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关爱他人,有的学生可能过于自我中心,不善于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和价值,知道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动,提高学生与他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和价值,知道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关爱他人的意义和方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案例:选取一些关爱他人的典型案例。
4.道具:用于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的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关爱他人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什么是关爱他人?为什么要关爱他人?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关爱他人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