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
- 格式:docx
- 大小:13.43 KB
- 文档页数:4
二等水准测量实训报告二等水准测量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二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二、实验器材1. 二等水准仪2. 支架3. 三角木4. 钢尺5. 水平管6. 水银柱7. 地桩8. 距离计三、实验步骤1. 建立起点和终点:在起点处设置一面三角木,使用钢尺测量距离,并在终点处设置一面三角木。
2. 设置基准面:在起点处设置一个高度为100m的基准面。
3. 安装二等水准仪:将二等水准仪安装在支架上,并使用水平管调整其水平度。
4. 测量高差:将水银柱放置在三角木上,记录下读数,并移动至下一个测量点进行重复操作。
5. 计算高程:根据测得的高差和已知的基准面高度,计算出每个测量点的高程。
6. 绘制高程图:将计算出来的各个测量点的高程标注到地图上,绘制出高程图。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安装二等水准仪时,要保证其水平度,避免误差的产生。
2. 在测量高差时,要注意读数的准确性,并进行多次重复测量,以提高精度。
3. 在计算高程时,要保证基准面的高度准确无误。
4. 绘制高程图时,要按照比例尺进行标注,并注意图形的美观性。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二等水准测量,并绘制出了相应的高程图。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二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同时,在操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入学习了二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一、目的1、通过一条水准环线的施测,掌握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记录,使所学知识得到一次实际的应用。
2、熟悉精密水准测量的作业组织和一般作业规程。
二、要求1、每组选定一条-1.0Km的闭合水准环线,每人完成不少于一个测站上的观测、记录、打伞、扶尺、量距的作业。
2、计算环线闭和差。
三、实习步骤1、作业步骤精密水准观测组由8-9人组成,具体分工是:观测一人,记录一人,打伞一人,扶尺二人,量距二人。
2、限差及作业规定(1)、视线高度不得低于0.5m,视线长度一般取不大于50m,前后视距差应小于1m。
测段距离累积差小于3m。
(2)、一测段的测站数布置成偶数,仪器和前后标尺应尽量在一条直线上。
(3)、观测时要注意消除视差,气泡严格居中,各种螺旋均应旋进方向终止。
(4)、视距读至1mm,基辅分划读至0.1mm,基辅高差之差≤0.6mm。
(5)、上丝与下丝的平均值与中丝基本分划之差,对于0.5cm刻划标尺应≤1.5mm,对于1.0cm刻划标尺应≤3.0mm。
(6)、各项记录正确整齐,清晰,严禁涂改。
原始读数的米、分米值有错时,可以整齐地划去,现场更正,但厘米及其以下读数一律不得更改,如有读错记错,必须重测,严禁涂改。
(7)、每一站上的记录、计算待检查全部合格后才可迁站。
(8)、测完一闭合环计算环线闭合差,其值应小于±4√Lmm,L为环线长度,以公里为单位。
3、观测程序精密水准测量中采用如下的观测程序:往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后前前后往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前后后前返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后前前后在一个测站上的观测步骤(以往测奇数站为例)为:(1)、首先将仪器整平。
2)、望远镜对准后视水准标尺,转动倾斜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两端影像分离不得大于3mm,用上、下视距丝平分水准标尺的相应基本分划读取视距。
读数时标尺分划的位数和测微器的第一位数共四个数字要连贯出。
(3)、接着转动倾斜螺旋使气泡影像精密符合,并转动测微螺旋使楔形丝照准基本分划,读分划线三位数和测微器二位数。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一、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1.直接高程测量法:利用水准仪测量地面上两个或多个点的高程差异,然后根据高程差值确定地面上的高程。
2.差测法:通过测量高程差异点与参考点的高程差异,来确定测区域内其他点的高程。
3.内插法:使用已知高程点的高程值和其位置之间建立的高程变化模型,通过测量其他未知高程点与已知高程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来计算未知点的高程。
二、二等水准测量的步骤1.设计测量路线:根据需要测量的范围和准确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路线。
通常采用闭合回路或控制线路的设计。
2.建立测量控制网:在测量路线上布设各个测点,并记录其标高和坐标。
控制网中应包含起点、终点、定位点和过渡点等。
3.设置基准点:在测量路线的起点设置一个基准点,以该点的高程作为整个测量工作的基准。
4.仪器校准:对水准仪进行校准,包括调整仪器的水平方向和测量准度。
5.差值测量:在测量路线上选取若干控制点,通过测量其与基准点之间的高程差异,计算出这些控制点的高程值。
6.定位控制点:在测量路线上选取若干控制点,通过观测其与已知控制点之间的高程差异和水平角度,来确定这些控制点的坐标。
7.内插测量:在测量路线上选取若干测点,通常为需要测量的目标点,通过观测其与已知控制点之间的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来计算出这些测点的高程值。
8.数据处理:使用计算机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校正,包括检查观测值的准确度、计算各个控制点和测点的高程值和坐标等。
9.结果分析:根据处理后的测量数据,分析测区域内的地形特征和高程差异,以及确定所需工程设计的要求。
10.编制成果图:将测量结果绘制成高程图或等高线图,作为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参考。
11.定期监测:对已建成工程进行定期的水准测量,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结:二等水准测量是一项需要精密仪器和技术的工作,它能够准确测量地表的高程差异,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
在进行二等水准测量时,需要经过设计测量路线、建立测量控制网、设置基准点、仪器校准、差值测量、定位控制点、内插测量、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编制成果图和定期监测等步骤。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1)从实验场地的某一水淮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或从一个水准点出发至另一水淮点,选定一条附合水准路线。
路线长度为2000-3000m。
(2) 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量距使其相等,其观测次序如下:往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往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3)手薄记录和计算见表“二等水准测量记录”中按表头的次序次序(1)-(8)、(9)一(10)为计算结果:后视距离(9)=100×((1)-(2)) 前视距离(10)=100×((5)-(6))视距之差(11)=(9)-(10) 视距累计差(12)=上站(12)十本站(11)基辅分划差(13)=(4)+K -(7),(k=30155或60655视标尺而定) (14)=(3)+K -(8)基本分划高差(15)=(3)-(4),辅助分划高差(16)=(8)-(7)高差之差(17)=(14)-(13)=(15)-(16)平均高差(18)={(15)+(16)}/2 每站读数结束记录(1)-(8),随即进行各项计算(9)一(10),并按上表进行各项检查后,满足如下限差后,才能搬站。
(4) 依次设站,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直至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4。
水准测量作业技术要求注:K——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测自-______至________ 20 年月日时间始______时______分末______时______ 分成像_____________ 温度____________云量______________ 风向风速_____________ 天气____________(5)内业计算内业计算包括水准测量的概算与平差计算。
其概算包括水准尺每米长度误差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重力异常改正(一般不作要求);水准路线闭合差计算与闭合差分配;计算各水准点的概略高程。
二等水准测量及平差计算操作教程一、仪器设备准备1.水准仪:确保水准仪具备精确的测量功能,且水平仪准确。
二、测量线路设计1.线路选择: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线路,可以是封闭回路或直线。
2.测站设置:根据线路的特点,合理设置测站,避免过多或过少。
3.测量起点:确定起始点,通常为已知高程点。
三、测量操作步骤1.设置起始测站:将水准仪稳定放置在起始测站上,并调整使其水平仪示正。
2.视线对准:通过调节水准仪的水平角和垂直角,使视线准确对准目标点。
3.读数记录:记录水平儀的刻度尺读数,包括前后视线的读数,每个测站都需要记录。
4.移动测站:将水准仪移动到下一个测站,并按前述操作对准目标点并记录读数。
5.回到起始测站:当测量线路封闭时,回到起始测站进行最后一次测量,在该测站读取刻度尺读数。
6.水准仪回归:将水准仪移至一个已知高程点,检查读数与已知高程值之间的差异,并调整水准仪的仪器常数。
7.数据处理:计算每个测站的高差,使用读数记录和仪器常数纠正,在此基础上进行平差计算。
四、平差计算步骤1.收集数据:将每个测站的高差数据整理到一个表格中,包括测站名、读数、仪器常数等。
2.初始值计算:选择一个测站作为起始测站,将其高程值设为0,根据高差数据计算其他测站的初始高程值。
3.迭代计算:通过迭代计算,不断修正每个测站的高程值,直到满足精确要求。
4.平差检查:将计算得到的测站高程值带入计算公式,检查是否符合原始的高差数据。
五、结果分析和报告1.高程结果:整理和分析计算结果,生成高程图和高程表。
2.误差分析:对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包括仪器误差和人为误差。
同时,可以进行精度评定,如确定二等水准的精度等级。
3.缺陷修正:如果发现测量数据存在明显误差,需要进行修正,并重新进行平差计算。
4.编写报告:整理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编写报告并进行结果解释和数据可视化展示。
通过以上步骤的操作,可以完成二等水准测量和平差计算的任务。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等水准测量距离估读摘要:一、二等水准测量距离的概念与原理二、二等水准测量距离的工具与方法三、二等水准测量距离的步骤与注意事项四、二等水准测量距离的应用领域正文:一、二等水准测量距离的概念与原理二等水准测量距离,是一种基于水准仪的测量方法,主要用于测量地面上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水准测量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通过测量地面上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推算出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二等水准测量距离是测量距离的一种精度级别,代表着测量结果的精度达到了一定的标准。
二、二等水准测量距离的工具与方法1.工具:水准仪、测距仪、标尺等。
2.方法:(1)选点:首先,在地面上选择两个点,作为测量的起点和终点。
(2)安置水准仪:将水准仪放置在起点,调整水准仪,使其水平视线通过起点和终点。
(3)读取高差:观察水准仪上的标尺,读取起点和终点之间的高差。
(4)计算水平距离:根据高差值和已知的水准仪常数,使用公式计算出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三、二等水准测量距离的步骤与注意事项1.步骤:选点、安置水准仪、读取高差、计算水平距离。
2.注意事项:(1)选点时要选择在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的地方。
(2)安置水准仪时要确保水准仪稳定,避免因晃动导致测量误差。
(3)读取高差时要准确无误,避免因读数错误导致计算结果偏差。
(4)在计算水平距离时,要使用准确的水准仪常数,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四、二等水准测量距离的应用领域二等水准测量距离在工程测量、地理测绘、城市规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道路工程中,通过二等水准测量距离可以精确测量道路的长度、宽度等参数;在地理测绘中,二等水准测量距离可以帮助测绘人员绘制出准确的地形图、地图等。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1)从实验场地的某一水淮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或从一个水准点出发至另一水淮点,选定一条附合水准路线。
路线长度为2000-3000m o(2)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量距使其相等,其观测次序如下:往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往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3)手薄记录和计算见表“二等水准测量记录”中按表头的次序次序(1) —(8)、(9)一(10)为计算结果:后视距离⑼=100X( (1)-⑵)前视距离(10) = 100X ((5)-(6))视距之差仃1) = (9)-(10)视距累计差(12)=上站(12)十本站(11)基辅分划差(13) = (4) +K 一(7), (k = 30155 或60655视标尺而定)(14) = (3) +K — (8)基本分划高差(15) = (3) 一(4),辅助分划高差(16) = (8) 一(7)高差之差(17) = (14) 一(13)= (15) 一(16)平均高差(18) ={ (15) + (16) }/2 每站读数结束记录(1) 一(8),随即进行各项计算(9) 一(10),并按上表进行各项检查后,满足如下限差后,才能搬站。
(4)依次设站,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直至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4。
水准测量作业技术要求注:K一一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测自- ______ 至________ 20年月日时间始方向______________(5)内业计算内业计算包括水准测量的概算与平差计算。
其概算包括水准尺每米长度误差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重力异常改正(一般不作要求);水准路线闭合差计算与闭合差分配;计算各水准点的概略高程。
最后平差计算。
3、注意事项(1)观测员在观测中,不允许为通过限差的规定而凑数,以免成果失去真实性。
二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二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二等水准测量即直尺线水准测量,是以直尺线和罗经作为测量仪器,用连续视觉观测,结合测量学中的几何概念和几何公式,实施对水准线上的曲线参数和曲线长等量测量的精确方法。
直尺线水准测量又叫二等水准测量,在工程测量中可用于求解上游距下游的高程差。
二等水准测量的原理:根据双重精细观测法,在水准线上取2点,且视角垂直的直尺线、和垂直的罗经,可以通过观测视角判断地表上2点之间的空间关系,然后由定位来求取这2点之间的距离。
二等水准测量采用几何法定位,它可以有效地增加精度,且可以减少测量时间,减少测量计算量,节约成本。
二、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1、定点测量法
定点测量是指在水平线上将台视觉观测点定下来,再用量角仪或罗经边界仪器连续测量,根据台的原始高差,再根据测量结果利用地文学计算公式求取各台点高差的水准方法。
定点法测量中一般要求台点高差小于0.3m,这样可以用它来测量曲率较低的台线。
2、连续测量法
连续测量是指在水平线上以罗经边界仪器为基准,连续记录每段区间的台点高差,然后再根据连续测量结果,使用地文学计算公式求取各台点高差的水准方法。
连续测量法的台线曲率计算精度较高,适用于曲率较大的台线。
3、偏移测量法
偏移测量法是指在水平线上,先对底部台点进行定点测量,然后再以该台点为基准,每段区间的上一台点与下一台点之间的台点高差均以偏移值测量,最后根据测量结果和台点高差的初值,使用地文学计算公式求取各台点高差的水准方法。
偏移测量法采用偏移量来测量,能节约大量的测量时间,可用来测量曲率较大的台线。
二等水准测量技术总结一、引言二等水准测量技术是一种用于测量地球曲率的高精度测量方法。
该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地理测绘、工程建设、地质勘探等领域。
本文将对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进行总结,包括其基本原理、测量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内容。
二、二等水准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二等水准测量技术是利用光学或电子仪器测量两个或多个测站之间的高差,从而确定地球曲率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平线和重力垂直线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垂直线的高差,推导出水平线的高差,从而实现高程的测量。
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的测量方法1. 二等水准测量技术主要包括三角高程测量和电子高程测量两种方法。
2. 三角高程测量是利用三角测量的原理测量高程差的方法。
通过设置测站,测量测站之间的水平角和垂直角,并结合已知高程点的数据,计算出待测点的高程。
3. 电子高程测量是利用电子水准仪等仪器进行高程测量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电子仪器测量水平线和垂直线之间的倾斜角,通过计算和校正,得到高程差。
四、二等水准测量技术的应用领域1. 地理测绘:二等水准测量技术在地理测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测量地点的高程,可以绘制出精确的地形图、海拔图等地理信息。
2. 工程建设:在工程建设中,二等水准测量技术用于确定工程地点的高程,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高程数据。
3.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中需要对地下地层进行测量和分析,二等水准测量技术可以提供准确的高程数据,为地质勘探提供参考。
4. 水利工程:水利工程中需要进行水位测量和水流分析,二等水准测量技术可以提供准确的高程数据,为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
五、二等水准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 自动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二等水准测量技术将越来越趋向自动化。
自动化仪器可以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减少人为误差。
2. 网络化:二等水准测量技术将逐渐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提高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
3. 精度提高:随着测量仪器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二等水准测量技术的精度将不断提高,满足更高精度测量的需求。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二等水准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测量技术,用于确定大地水准面的高程。
下面是对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详细介绍,包括测量准备、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等。
一、测量准备1. 完成一等水准测量,并具备水准点控制网。
2. 梳理测区地理、地质及水文资料,了解测区地貌、地层、水系等情况。
3. 制定测量计划,确定测区控制点。
4. 进行测区预验,获取初步高程控制点。
5. 编制测区平面示意图和测量工程进度表。
二、测量方法1. 采用传统水准测量方法,即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测量。
2. 测量路线应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无遮挡物及杂乱电磁场的地段。
3. 测量路线的长度应符合《二等水准测量工程规划与设计规范》的要求。
4. 根据测区地形和路线特点,设置临时测站,保证测量中间过程的控制点布设。
5. 测量应按照水准路线从前至后的顺序进行,逐点逐趟进行,先闭合回到起点,再向后进行。
6. 测量地面高程时,要注意仪器的水平校正和读数精度,避免误差的累积。
7. 测量结果必须记录准确的高程值、读数、环视点号、观测时间等信息。
三、精度要求1. 二等水准测量的误差不应超过高程的万分之三。
2. 测站间的控制点高程差不得大于20m。
3. 重要控制点的相对高差误差不得超过万分之一。
4. 重要控制点的高程改正值应在±0.005m以内。
5. 其他控制点的相对误差不得超过万分之一。
四、测后处理1. 对测得的高程数据进行测后平差和精度分析。
2. 根据测量结果,编制高程平面图和高程剖面图。
3. 检查测量数据,修正错误和不合理的数据。
4. 编制测量报告,包括测量工况、测量结果、精度分析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
5. 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中上传测量数据和测量报告。
以上是对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详细介绍,包括测量准备、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二等水准测量是工程测量中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科学严谨地进行,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
(1)从实验场地的某一水淮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或从一个水准点出发至另一水淮点,选定一条附合水准路线。
路线长度为2000-3000m。
(2) 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量距使其相等,其观测次序如下:往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往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
(3)手薄记录和计算见表“二等水准测量记录”中按表头的次序次序(1)-(8)、(9)一(10)为计算结果:后视距离(9)=100×((1)-(2)) 前视距离(10)=100×((5)-(6))视距之差(11)=(9)-(10) 视距累计差(12)=上站(12)十本站(11)基辅分划差(13)=(4)+K -(7),(k=30155或60655视标尺而定) (14)=(3)+K -(8)基本分划高差(15)=(3)-(4),辅助分划高差(16)=(8)-(7)高差之差(17)=(14)-(13)=(15)-(16)平均高差(18)={(15)+(16)}/2 每站读数结束记录(1)-(8),随即进行各项计算(9)一(10),并按上表进行各项检查后,满足如下限差后,才能搬站。
(4) 依次设站,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直至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4。
水准测量作业技术要求
之差
m m
点
高差
之
差
mm
段
往返测
高
差
不符值
二
DS1,D
S05
<=
50
<
=1
<
=3
> <= <=
<
=1
±4
注: K——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测自-______至________ 20 年月日时间始______时______分末______时______ 分成像_____________ 温度____________云量
______________ 风向风速_____________ 天气____________土质______________ 太阳方向______________
测
站编号后
视
下
丝前
视
下
丝
方
向
及
尺
号
标尺读数
基
+K
减
辅
备
注上
丝
上
丝
后距前距
基
本分划
辅助分划
视距差d
视距差累计
(1) (5) 后(3) (8) (13)
(2) (6) 前(4) (7) (14)
(9) (10)
后
-前
(15) (16) (17)
(11) (12) h (18)
后
前
后
-前
h
后
前
后
-前
h
(5)内业计算内业计算包括水准测量的概算与平差计算。
其概算包括水准尺每米长度误差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重力异常改正(一般不作
要求);水准路线闭合差计算与闭合差分配;计算各水准点的概略高程。
最后平差计算。
3、注意事项 (1) 观测员在观测中,不允许为通过限差的规定而凑数,以免成果失去真实性。
(2)记录员除了记录与计算之外,还必须检查观测数据是否满足限差要求,否则应立即通知观测员重测。
记录员要牢记观测程序,记录不要错误,字迹整齐,不得涂改。
测站上计算和检查完毕确信无误后才可搬站离开。
(3)扶尺员在观测之前必须将标尺立直扶稳,严禁双手脱离标尺,以防摔坏标尺的事故发生。
(4)量距要保持通视,前后视距要尽量相等并且要保证一定的视线高度,尽可能使仪器和前后标尺在一条直线上。